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东吴晨报0203】【策略】【行业】机械【个股】信邦制药、中国中免、平安银行、万达电影、泰和新材、荣盛石化

【东吴晨报0203】【策略】【行业】机械【个股】信邦制药、中国中免、平安银行、万达电影、泰和新材、荣盛石化

作者:微信公众号【东吴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1-02-0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203】【策略】【行业】机械【个股】信邦制药、中国中免、平安银行、万达电影、泰和新材、荣盛石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10203 From 东吴研究所 00:00 04:59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策略 资金流入趋缓,内外资风格分化 东吴策略·市场温度计 机构行为:内外资风格分化,外资偏成长,内资抱价值。外资偏好电子、计算机、传媒等行业,对食品饮料、家电、建材等行业相对谨慎。公募基金抱团趋弱,风格偏向以消费和周期为代表的价值板块。 股市流动性:最近一周市场情绪降温,资金流入趋缓。A股资金净流入仅269亿元,前值1287亿元,其中新成立偏股型公募基金911亿元,仍是资金流入主力。 头尾部对比:从绝对股价、市盈率、净利润同比增速角度来看,均为尾部跑赢头部。 情绪与估值:主板和创业板的融资买入额和成交额等情绪指标均有下降;行业间的分化较上周下降。 风险提示:资金入市规模为大致估算,仅供投资者参考;疫情二次爆发造成企业业绩不及预期;通胀上行超预期。 (分析师 姚佩) 行业 机械: 硅片先进产能扩产加速 龙头设备商最为受益 事件1:2021年2月1日,中环分别与宁夏自治区政府和银川开发区管委会就共同投资建设50GW(210)硅片项目达成合作。 事件2:2021年1月29日,高景公布15GW的210硅片产能一期开工,预计到2023年扩产至50GW。 投资要点 大硅片降本增效优势明显,头部硅片厂重点加码210 大尺寸硅片降本增效效果明显,代表未来发展方向。210/M12/G12大硅片光电转换效率及生产效率具备明显优势,相比于M2硅片,中环210大硅片可提升1%的光电转化效率,80%的单片功率,最后将体现在度电成本LCOE的大幅下降。由于“降本提效”是光伏行业的不变基调,大硅片时代的到来确定性高。中环作为硅片头部企业重点加码210,引领大硅片趋势。此次中环宁夏项目整体规划210单晶硅片产能50GW以上,参考中环五期产能建设节奏,我们预计该项目于2022年底达产,项目达产后,中环单晶总产能将达到135GW以上。 各家硅片厂商均加速扩产,晶盛作为设备龙头有望获得可观订单 2019年起隆基、中环、晶科、晶澳、上机数控、京运通、通威等龙头相继启动硅片扩产,目前硅片环节扩产的参与者可分为三类 :1)有部分硅片产能,但要垂直整合提高全产业链整体话语权的客户,包括晶澳、阿特斯等。2)大硅片趋势带来的存量产能更新的客户,包括中环、晶科等。3)没有硅片产能,硅片环节的新进入者,包括通威、上机数控、京运通、高景等。我们预计2020-2022年国内年均新增硅片产能超100GW,对应2020-2022年年均新增设备需求超200亿。存量市场方面,伴随着行业对大硅片已达成共识,未来3-5年有1万多台长晶炉需要淘汰更新,国内年均存量更新硅片产能超50GW,对应2020-2022年存量设备需求超100亿,设备环节将深度受益于新增装机+存量替换需求带来的广阔设备空间。 210大硅片加速渗透,拉长设备景气周期 我们认为各环节争相扩硅片的重要原因是为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综合话语权,预计未来行业分化会加剧,落后的小尺寸产能将逐步退场;同时18x/210硅片降本增效能力显著,电池片厂商为增强竞争力,会有充足动力采购大硅片,而目前大硅片产能仍较为稀缺,且设备端代际差异无法完全消除,因此我们认为硅片先进产能并未过剩, 18x/210大硅片趋势将继续拉长硅片扩产周期。210尺寸硅片设备及电池片设备均可向下兼容18x尺寸,因此长期来看直接选择210路线更具经济性。 龙头设备商规模化优势凸显,晶盛机电将充分受益大硅片扩产潮 光伏行业未来,设备商的规模生产能力将和技术水平一样重要,未来硅片厂商更看重设备商的能力是配套效率,包括:1)交付能力,2)服务能力,3)未来研发潜力。在交付能力上,目前晶盛是国内仅有的单月可交付500台以上长晶炉的设备企业,且仍有提升空间。在研发潜力上,晶盛机电在半导体大硅片上的技术研发实力已经国内领先,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深耕光伏行业属于技术上的降维打击。在除了隆基以外的单晶炉市场需求上,晶盛机电占据了90%的新增市场份额,总体市占率约70-80%,是行业内的主力供应商,将充分受益于大硅片扩产潮。 投资建议:重点看好国内硅片设备龙头【晶盛机电】;【某丝网印刷机龙头,异质结具备整线能力】;看好【捷佳伟创】产品线广、协同性强的电池设备龙头;【奥特维】组件设备龙头;【金博股份】单晶炉热场龙头。 风险提示:硅片厂扩产不及预期;光伏行业装机量不及预期。 (分析师 陈显帆、周尔双、朱贝贝) 个股 信邦制药(002390) 战略聚焦省肿瘤等医疗服务 股权理顺后开启新征程! 投资要点 董事长成为实控人,公司治理结构理顺,业务发展聚集医疗服务。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完成后,董事长安怀略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合计上升至25.05%,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此外,公司已于2020年上半年剥离中肽生化相关资产,朱吉满已于2020年12月辞去公司董事职务。公司股权与治理结构理顺,未来将聚焦医疗服务,进入发展新阶段。 贵州省医疗服务基数低、增速快,发展潜力较大。2018年贵州省医疗机构总收入规模达799亿元(+12%),我们预计2025年全省医疗机构收入规模可达1474亿元,癌症治疗市场规模达128亿元,省内即存在千亿级潜在市场空间。贵州省医保支付能力较强,2019年医保累计结余445.1亿元,当年结余率19%,在全国排名前列。在贵州省医疗体制改革与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中,民营医院等非公立医院将迎来发展机遇。 公司旗下医院资产优质,仅现有医院2025年的收入规模即有望达42亿元,利润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旗下7家医院(3家三级医院+4家二级医院),2019年收入19.4亿元。肿瘤医院为贵州省实力超前且唯一的三甲专科肿瘤医院,最强品牌聚集省内优质资源;白云医院与乌当医院依托贵州医科大,教学与科研并长将利于打造品牌声誉;7家医院在首席专家制、专科联盟等推动下协同发展。同时,在集团精细化管理、医药流通业务协同下,利润率有望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医疗服务板块收入有望达42亿元,综合利润率有望达15%,归母净利润有望达4.9亿元。我们认为立足现在,近期可看现有医院内生增长与盈利提升,远期可看医院品牌打造与外延扩张,公司医疗服务板块有望持续稳健增长。 医药流通板块的市场份额与毛利水平持续提升,医药制造有望稳定发展。公司作为省内医药流通企业龙头,具备深耕省内的本土优势,且依托旗下医院体系提高市场地位及扩大市场份额。以医药流通业务收入(内部抵消后)计算,2017年市场份额提升至14.9%,2020年H1毛利率提升至17.9%。随着流通业务稳步增长和收入结构优化,流通业务将持续为公司贡献业绩支持。此外,中药材/中药饮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医药制造板块有望稳定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8亿元、2.80亿元、3.61亿元,对应股本增加后的EPS分别为0.11元、0.14元、0.18元 ,对应当前股价的估值分别为76倍、59倍、46倍。考虑到公司聚焦发展医疗服务,医院协同化发展与集团精细化管理将推动收入规模与盈利能力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公司收入有望达104亿元,按分部估值计算的市值近30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盈利能力提升不达预期;医院建设项目进度不达预期;医药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 (分析师 朱国广) 中国中免(601888) 深耕离岛驱动高增,上机租金优化提升盈利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年度业绩快报。20年实现营收526.18亿元(+8.24%),归母净利61.17亿元(+32.07%)。Q4单季实现营收174.79亿元(+40.3%),环比+10.42%;实现归母净利29.53亿元(+608.28%),环比+32.19%。 上机机协议谈判落地,租金同比下降近七成:浦东机场2020年全年国际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87.37%,上机免税店直面冲击。日上上海与上海机场协商后对原经营合同进行修订,2020年度浦东机场免税店应付租金为11.56亿元,同比减少73%。 剔除租金减免再观公司业绩,Q4单季符合历史趋势:若不考虑上海机场租金减免,中免2020年度调整后营业利润约为66.92亿元,归母净利49.69亿元。调整后Q4单季营业利润率约14.1%,归母净利率10.3%。参考历史年度,Q4单季因集中计提奖金、存货减值等因素,营业利润率和归母净利率均会较大程度低于前三季度,20Q4表现符合预期。 新旧协议解读:保底下限转为保底封顶:原协议按照扣点与保底孰高计提。合同期内保底租金总计410亿元,实际销售提成按照综合扣点率42.5%计算。修订后以实际客流为计算依据,保底租金封顶。租金以月实际国际客流为划分依据,月实际国际客流小于2019年月均国际客流的80%(256.76万人次)时,按照人均贡献×月实际国际客流×客流调节系数×面积调节系数的实际销售提成计提租金;月实际国际客流大于2019年月均国际客流的80%时,按照月保底销售提成计提租金。 租金测算:新合同下租金节省几何。根据20年应付租金及新合同规定,我们预估不同客流区间对应的客流调节系数,进一步测算21-25年各情境下公司的应付租金,发现补充协议的新租金计算方式将在合同期内为中免节省可观的销售费用。 疫情之下深耕离岛免税,消费回流空间广阔:疫情冲击下公司凭借离岛免税迅速复苏,登顶20年上半年全球第一大免税零售商。20年度公司海南四店提前17天完成300亿销售目标。消费回流大趋势下,海南提出21年600亿,22年1000亿,23年3000亿,30年7000-8000亿的离岛免税销售目标,增长确定性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与上机签署新协议有效缓解公司租金压力,海南离岛免税、岛民免税多业态并进,预计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526.18/739.98/1074.95亿元,归母净利61.17/94.41/153.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98/63/39倍。消费回流主旋律下的免税增量空间广阔,适度竞争不改中免龙头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海南竞争加剧;国际客流恢复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 (分析师 汤军) 平安银行(000001) 2020年年报点评 四季度利润强劲反弹43% 不良率降至近六年新低 事件:平安银行2020年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增速+2.6%,第四季度单季盈利增速+42.8%;2020年末不良率1.18%,环比继续降低14BP,拨备覆盖率保持201.40%;累计净息差环比下行3BP至2.53%,单季度净息差环比下行4BP至2.44%。 投资要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月金股重点推荐平安银行,利润强劲反弹+不良全面夯实。平安银行第四季度净利润大幅增长43%,全年盈利增速转正,同时不良率环比降低14BP至1.18%,达到2015Q1以来最佳水平。作为核心零售银行,我们继续重点推荐平安银行:①行业层面,优质银行股已经完全走出2020年经营困境,看好银行股继续上涨;公司层面,平安银行当前估值仍然相对较低,预计2021年盈利高弹性增长。我们预计平安银行2021、2022年净利润增速+17.2%、+14.6%(上调),当前估值1.45x2021PB、14.4x2021PE,维持“买入”评级。 全年利润增速转正+四季度单季增速高达43%,源于信用减值计提收窄。平安银行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6%,第四季度同比增速高达43%,反映了优质上市银行下半年最核心的基本面变化,即真实资产质量优于预期,造成信用减值环比大幅收窄,利润强劲反弹。公司全年计提信用减值696.11亿元,同比增长19%,但第三、四季度单季分别都计提159亿元,较第二季度的223亿元明显收窄。实际上,平安银行2020年的内生资产质量比较稳健,我们测算全年的不良新生成率约2.58%(2019年为2.76%),不良新生成指标在持续好转。收入方面,全年营业收入增速小幅回落至11.3%,PPOP增速也回落至12%,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全年增长18.3%,得益于财富管理业务蓬勃发展,全年代销的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大幅增长155.8%。 四季度不良指标进一步大幅“双降”创近六年最佳水平,源于大量核销。平安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额与不良率已经超预期“双降”,四季度再次大幅“双降”,全面做实资产质量指标,年末不良率降至1.18%,环比降低14BP,达到2015Q1以来最佳水平,对应不良余额降至313.9亿元(2019年末为382.3亿元)。不良指标大幅改善主要源于下半年大力核销,全年累计核销593.6亿元,同比上年度大幅增加25%,第三、第四季度核销金额分别高达209.8、189.6亿元。公司把握今年“放松利润增长、高额计提信用减值”的窗口,利用拨备大量核销存量的不良贷款,大幅减轻了未来计提信用减值的压力。同时,假如未来经济回暖,核销后的不良还可能重新转回,提升拨备覆盖率。此外,年末逾期贷款率1.42%,较9月末下降35BP,较年初大幅下行67BP;关注类贷款比例1.11%,较9月末大幅下降48BP,较年初大幅下行90BP,反映新生成的逾期贷款减少,投资者应对未来资产质量更有信心。 资产端收益率四季度出现拐点,负债成本继续改善下行,净息差领先同业。平安银行全年净息差同比降低9BP至2.53%,相比前三季度下行3BP。资产端收益率在四季度出现拐点,单季度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上升5BP至4.62%,尽管贷款收益率仍然环比下行了6BP至5.79%,但第四季度债券收益率大幅上升25BP至3.18%。零售贷款方面,平安银行全年践行“降低风险偏好”的稳健策略,加大了对持证抵押贷款产品及优质客户的信贷投放,这也带动零售贷款收益率第四季度进一步下行8BP至6.83%,全年累计下行51BP至7.23%。具体产品层面,年末按揭贷款、汽车金融、持证抵押等其他贷款的余额环比分别增长3.28%、9.57%和19.23%,新一贷在连续三个季度收缩后重新环比增长2.7%,考虑目前高收益率的零售贷款重新加速增长,预计2021年贷款收益率先行回升。负债端成本管控颇具亮点,存款成本在第三季度已大幅环比下行15BP基础上,第四季度继续下行3BP至2.10%,全年存款成本累计下行23BP至2.23%,带动计息负债总成本下行32BP至2.32%。 风险提示:1)利差持续收窄或资产质量超预期波动;2)零售信贷不良贷款率重新上行;3)对公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分析师 马祥云) 万达电影(002739) 疫情及减值扩大亏损 短期关注《唐探3》业绩弹性 长期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营收59-67亿元(yoy-56.6%-61.8%);预计归母净亏损61.5-69.5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47.3亿元);不考虑资产减值归母净亏损21.5-24.5亿元(去年同期净盈利11.4亿元);扣非归母净亏损63.4-71.4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48.5亿元)。不考虑减值预计Q4归母净亏损1.35-4.35亿元,亏损环比减少。 点评:商誉减值压力逐渐释放,基本面环比改善迎来新增长。受疫情影响,公司院线及影视剧制作发行业务不及预期,且游戏业务竞争压力较大,同时公司拟对前期并购影城、时光网、新媒诚品、互爱互动、上海骋亚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计提减值准备40-45亿元,计提后预计剩余商誉36.12-41.12亿元(其中澳洲影城HG Holdco Pty Ltd.商誉33.4亿元),商誉减值压力逐步释放,预计后续商誉减值压力较小。国内疫情缓解,公司基本面环比持续改善。公司Q1/Q2分别亏损6/9.67亿元,Q3起迅速减亏(Q3亏损4.49亿元);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创新发展,推动国内外院线市占率不断提升,Q4自营影院市占率已达15.1%。 《唐探3》预售表现强劲,21年新品储备丰富贡献业绩弹性。电影项目方面,公司储备多款大IP项目,其中《唐人街探案3》已定档21年春节,截止2021年1月30日,预售票房已破亿,全网热度第一,后续表现值得期待。此外,公司重点项目《天星术》、《2哥来了怎么办》以及新拍《外太空的莫扎特》等电影预计21年陆续上线;新媒诚品参投的《号手就位》《最灿烂的我们》《一见倾心》《雁归西窗月》等多部剧集也将陆续播出,有望贡献较大业绩弹性。 疫情加速头部院线集中,公司逆市扩张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小院线由于现金流不足且融资相对困难,疫情期间面临较大经营压力,疫情之下首当其冲,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率先受益。同时,公司开放特许经营加盟权及定增新建影院,轻重并举,紧抓时机终端布局,实现逆市扩张。20年6月,公司宣布开放影院特许经营加盟权,目前通过开放特许经营加盟新签约影院310家,11-12月市占率15%-16%,创上市以来新高。此外,公司拟定增募资用于新建影院项目和补充资金流动性及偿还借款,预计新增影院建成后十年间共计实现营收310.46亿元,净利润22.78亿元,未来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疫情影响,预计公司20-22年营收分别为64.2/171.3/189.0亿元,归母净利润-66.4/16.6/20.1亿元,EPS为-2.97/0.74/0.90元,当前股价对应21-22年PE分别为31/26X。短期关注《唐探3》春节档表现,长期看好市场出清公司市占率持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票房收入不及预期;疫情持续影响影院复工;电视剧及游戏等项目推进延期等。 (分析师 张良卫) 泰和新材(002254) 氨纶景气上行 个体防护装备打开间位芳纶成长空间 事件: 据百川资讯数据,氨纶40D最新报价(2021.02.01)为4.35万元/吨,今年一月份吨价上涨5500元,涨幅为14.47%。 投资要点: 行情展望:2021年氨纶、间位和对位都有上行空间。其中氨纶当前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产能集中度稳步提升,疫情对穿衣需求的压制逐步弱化,内需已经启动,叠加海外需求复苏,氨纶盈利水平持续提升;下半年间位芳纶看《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的进展,对位芳纶的下游军工+光缆(2020年触底回升)+胶管,需求有望增加30-40%。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打开间位芳纶的空间。公司现有间位芳纶7000吨,在建产能4000吨,预计21年初投产。目前的间位芳纶大部分应用于工业过滤料,盈利偏薄。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该国家标准系强制标准,将于2022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预计间位芳纶有望量价齐升。 对位芳纶产能快速扩张。公司烟台本部对位芳纶1500吨,宁夏基地3000吨的对位芳纶(权益65%),目前两个基地基本均实现稳产。对位芳纶的主要下游军用、光缆、电子、胶管均处于高景气状态或者景气回升状态。 氨纶处于高景气状态。公司目前本部有4.5万吨的氨纶,处于搬迁状态,宁夏基地有氨纶3万吨(权益72.5%)。目前烟台在建产能1.5万吨,宁夏在建产能4万吨。氨纶经历格局优化,且疫情影响消退、需求持续回升,已经进入景气上升周期。 激励机制就位,企业活力焕发。公司根据烟组发[2019]32 号《关于印发<市管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试行工作方案>的通知》、烟国资〔2020〕37 号《关于推进市管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的试点意见》指定了管理团队超额利润提成、股权激励等措施,充分调动了核心技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18亿元、34.53亿元和37.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0亿元、4.11亿元和5.02亿元, EPS分别为0.39元、0.60元和0.73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44X、29X和23X。考虑公司主业氨纶、芳纶的景气回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芳纶产品价格下降,氨纶行业需求疲软,项目建设进度低于预期。 (分析师 柴沁虎、陈元君) 荣盛石化(002493) 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浙石化和中金石化协同值得期待 事件: 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全年归母净利润71~76亿元,同比增加221.72%~244.38%,扣非归母净利润67~72亿元,同比增长240.6%-266.0%;其中2020Q4单季归母净利约14.48~19.48亿元,同比增加301.25%~439.8%,环比下降20.29%~40.75%。 投资要点 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但略低于市场预期。四季度中金石化安排了全厂大修,该检修是中金石化自15年投产以来的首次大修,同时考虑到后续扩建装置的并线,周期略长。同时,逸盛大化也有安排年度检修。 浙石化的经营基本符合预期。浙石化一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19年底全面投产,浙石化二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20年11月进入试生产。初步估计,浙石化四季度的经营和三季度持平略有改善。 浙石化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再认识。浙石化是全球首个一次性规划,分布实施的超大规模炼化一体化项目,并且浙石化和毗邻的中金石化存在较好的协同。一方面,这种规模优势难以复制;另一方面,综合炼油、烯烃和芳烃的供求格局看,继续压缩炼油,扩产烯烃或将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金石化存在较大盈利提升空间。中金石化副产大量的适合作为乙烯原料的轻组分,可能的改进方向是继续扩大芳烃规模,同时强化乙烯料的综合利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1192.70亿元、1905.47亿元和2193.41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74.12亿元、101.09亿元和144.52亿元,EPS分别为1.10元、1.50元和2.1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4X、25X和18X。考虑到浙石化二期和中金石化协同的盈利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波动;浙石化二期试车进度不及预期;化纤行业复苏程度不及预期。 (分析师 柴沁虎、陈元君) 二月十大金股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