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金工】鉴古通今:特定宏观发展阶段下的风格特征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国君金工】鉴古通今:特定宏观发展阶段下的风格特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辰奥临君” ,关注我们 陈奥林 从业证书编号 S0880516100001 徐忠亚 从业证书编号 S0880519090002 杨 能 从业证书编号 S0880519080008 摘要 l 分析框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通胀利率、人口结构和投资者结构,是影响阶段行业和风格表现的主要因素;基于上述视角,我们对美国宏观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复盘。 l 经济波动:第三产业对GDP增长占主导作用时,经济波动会大幅减弱,经济不确定性会降低;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对成长性关注度相对会提高。 l 人口和投资者结构:人口结构变动对消费、医疗保健和消费科技有重要影响,从需求端对中长期行业景气度起到推动作用;机构投资者占比提高会降低市场波动,强化龙头公司抱团现象; l 漂亮50启示:不确定环境下,市场会给予业绩确定性标的估值溢价;当经济、利率短期发生波动打破了溢价基础时,估值会大幅下跌;后续尽管业绩增长并未证伪,高估值也不可再现。对标A股,业绩稳定性相对估值更值得关注。 l 大消费行情: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主力消费人群占比提升、机构投资者加速增长、行业集中度提升,共同推动了美股八十年代的大消费时代。其中,盈利能力是主要定价因素。 主要结论:我国与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较为相近,均处于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此阶段,原有经济动能减弱,新的动能正在发展,盈利确定性可作为主线长期加以关注。 01 研究方法 对于公司价值,DDM模型给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其包括如下关键要素:公司资本、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市场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溢价。公司涨跌,取决于当前公司特定因素相对市场预期是否存在偏离,即超预期。公司资本,与市场投资和资本累积相关;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与宏观环境、所处行业与企业经营有关;无风险利率,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风险溢价,与投资者自身相关。特定阶段行业及风格表现,受宏观经济、产业结构、通胀利率、人口构成和投资者结构等因素影响。 对于研究目的,分析特定宏观阶段下行业及风格的表现,以期对未来有所指导;对于研究方法,基于主要宏观变量,将我国当前发展阶段与美国进行匹配,复盘其对应的风格行业演绎。通过分析,认为当前与美国八十年代较为相似,均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从行业来看,美国处于大消费时代,主要定价变量为盈利能力及业绩确定性;从风格来看,盈利、大盘和价值表现较好。对标A股,在方向明确的转型过程中,确定性在长期来看仍是主要定价因素。 02 因素划分下的美国发展阶段 此部分我们对1950年以来美国宏观经济、产业结构、人口构成和投资者结构进行相关梳理,以对其主要经历的阶段进行划分。我们更多是从较长周期视角,而不拘泥于短期出现的扰动。在分析过程中,我们着重寻找与我国当前相似的区间。 2.1.经济增长 我们首先从经济增长这一最重要的因素出发。基于GDP增速稳定性,大致可划分出两个区间,1990年前后是分界线:前一阶段GDP增速波动较大,周期较短;后一阶段稳定性高,周期相对较长。 图2和图3中给出了GDP增速滚动均值和增速标准差变动图,后者验证了上述划分的合理性。从GDP增速中枢,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下面我们结合历史,对各个阶段进行简要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确立了全球资本流动和外贸领域的领导地位。欧洲及日本重建,为美国制造业和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军工业向民用转型,叠加战时居民较高的储蓄率,民用经济发展迅速,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美国的经济繁荣。 借助于美国的援助及适当的经济政策,欧洲和日本的工业体系在60年代开始逐渐恢复,且开始占据部分贸易优势,美国在钢铁汽车行业受到较大挑战。叠加美国自身劳动生产率提升出现放缓,出口优势减弱。同期,政府赤字规模有所扩张;宽松的货币政策加速了通货膨胀和贸易收支不平衡;美元贬值,资本外流;石油危机引致的石油价格暴涨,推高了通胀,经济增长停滞;布林顿森林体系瓦解。为应对高通胀,沃尔克采用了提高利率和限制货币供给等方法;里根政府主导了系列改革,如减税、减少政府管控、控制政府支出及保持财政预算平衡,1983年改革初见成效,经济增速触底反弹。 里根政府改革中的减税政策和国防开支扩张,使得政府赤字进一步增加;90年代初期,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疲软、失业率回升;克林顿政府开始实施如下改革:控制政府开支、削减预算赤字、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提出科技创新国家战略,以立法形式鼓励科技创新。 互联网泡沫叠加911恐怖袭击事件,为应对冲击美国采取了财政货币双宽松政策;政府推出的相关政策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对原材料和工业金属的需求提升,传统行业过去10年新增投资不足,供需差缩小拉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 从上述阶段梳理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不是一成不变的,相似的增速背后依靠的推动因素也可能千差万别。下面我们对这一变动背后的具体推动因素,即经济增长的构成进行分析。 2.2.GDP构成 美国GDP包含如下四部门: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总额、商品和服务净出口、个人消费支出和国内私人投资总额。从数据来看,上述细分项占比相对较为稳定,个人消费支出占比最高,平均为63.3%;70年代后,美国长期为贸易逆差,不过占比较小。 个人消费支出可划分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等。从绝对值来看,自1950年至今均提升巨大,年化增速分别为5.67%、5.22%和7.24%。从构成占比看,服务占比持续提升,至2019年为69.0%;耐用品消费占比相对稳定;非耐用品消费占比降幅较大。 对于GDP分项同比拉动率,商品和服务净出口、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总额整体波动较小,且后者一般具有逆周期调节特点。1990年之后,个人消费支出和国内私人投资总额波动大幅降低。以2009年为例,当年GDP下跌2.5%,其中净出口和政府贡献为正,个人消费降幅较小,私人投资大幅下降。 对于个人消费支出分项同比拉动率,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拉动率在各个阶段波动相对稳定,近年来拉动率降低较多;服务项波动相对较大。 从行业增加值来看,专业和商业服务,艺术、娱乐和休闲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租赁业,信息业和私人服务生产行业年化增速最高,分别为8.30%、7.30%、7.24%、7.19%和6.89%;农业、林业、渔业和狩猎业增速最低,为3.10%;第三产业增速较高。 从行业增加值占比来看,政府从1950年的11.31%增加值1971年的16.38%,达到高点后开始震荡,至2010年开始下降; 农业、林业、渔业和狩猎业持续降低,70年代有所回升,至2000年之后占比开始相对平稳;制造业处于持续下降通道,从1950年的28.43%降低至2019年的12.36%; 信息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租赁业、专业和商业服务等三个行业占比持续提升,至2019年分别为5.87%、23.53%和14.36%,合计为43.76%; 采掘业占比波动较大,1950至1970持续下降,随后反弹至1981年;1982-1999年快速下降,至2008年到达局部高点,后波动下降;建筑业1992-2006年占比持续提高,后快速下降,至2011年达到低点后有所反弹。 2.3.通胀和利率 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基础货币和利率工具在美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趋势上来看,联邦基金利率在1960-2000年区间内波动较大,且整体处于较高水平;2000年之后,其具有明显的上升下降周期。M2增速整体波动较大,且从其变动来看,与利率工具相比其调节频率更高。对于通胀指标CPI,在各个阶段均波动较大,且与利率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2.4.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对劳动力供给和消费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0-4岁新出生人口,1950-1960年的婴儿潮使得占比处于较高水平,随后开始快速下滑,至70年代末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2010年之后,占比再次出现下滑;2019年为5.96%。 5-13岁、14-17岁人口占比与0-4岁走势相近,2019年分别为11.22%和5.07%;18-24岁人口占比在1950-1958年出现大幅下滑,随后逐步攀升,1979年到达高点,开始下滑;2013年后再次下降; 25-44岁人口占比在1971年达到低点,为23.57%,随后至1991年达到32.58%的高点,随后下滑至2010年;近年来占比有所抬升; 45-64岁人口占比在1991年之前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随后大幅提高,至2011年到达26.57%的高点,此后开始下降;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处于持续上升通道,1990-2007年占比较为平稳,随后开始快速提高。 2.5.投资者结构 投资者结构对行业风格偏好有重要影响,决定了市场交易行为。此部分我们对美国投资者结构变动历史进行梳理。 从部门类型,可以区分为机构投资者和非机构投资者。以2019年数据为例,家庭和非盈利组织(非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为37.7%,机构投资者占比为62.3%;机构投资者中,共同基金、ETF和外资持股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21.8%、6.4%和15.1%。从占比趋势变动来看,1951年,机构和非机构分别为7.2%和92.8%,随后二者开始逐步接近,至1984年机构投资者占比开始超过非机构投资者;后续部分区间出现一些反复,近年来维持在相对较为稳定的水平。 下面我们对家庭和非金融组织资产构成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从资产属性划分,非金融资产平均占比33.96%,金融资产占比为66.04%,且这一占比相对较为稳定;非金融资产中,不动产占比平均为69.05%,近年来占比在70%以上。 对于持股方式,2019年直接持股市值占比为60.78%,间接为39.22%。从时间趋势来看,间接持股占比在80年代后开始快速提升,近年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从细分资产占比看,不动产占比最高,平均为25.02%,2019年为23.63%;股票资产占比平均为16.39%,2019年为26.77%。各资产占比在不同时期变动较大,例如2001-2006年,不动产占比持续攀升;2008年金融危机后占比快速下降。 2.6.如何看待各因素对应的区间 前文我们从经济增长、GDP构成、通胀和利率、人口结构、投资者结构等视角对美国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是最为重要的宏观变量。美国战后经济增速经历了高速增长、中枢下行、转型、经济大缓和、中枢下移,增长平稳性大幅提高。新的增长动能的出现、产业转型的完成,主导了上述阶段演绎。特定宏观发展阶段下,行业和风格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从中我们能够获得哪些有益指导?下面结合上述分析结果,对特定状态下对应的风格行业演绎进行复盘。 03 特定宏观环境下风格行业演绎 此部分我们选择了如下区间进行详细复盘分析:一,增长中枢开始下行时出现的漂亮50行情,及后续演绎的风格切换;二,美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演绎的大消费行情。选择上述阶段是因为从宏观背景看,与我国较为相近;从行情演绎看,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在分析过程中,对应的宏观背景及行情演绎逻辑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以寻找二者的对应关系。 3.1. 1970-1982年:漂亮50及十年小盘行情 从宏观背景看,得益于美国的帮助欧洲和日本在60年代开始逐渐占据部分贸易优势。叠加美国自身劳动生产率提升出现放缓,出口优势减弱。美国经济在60年代后期经济陷入短期衰退,企业盈利能力也出现下滑。1970年始,经济出现复苏,通胀下行。经历了衰退后,复苏初期投资者对经济前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漂亮50行情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 对比漂亮50组合与市场ROE走势,可以发现:经济下行期,这些股票盈利能力较为稳定,市场股票同期下滑较多;经济复苏期,市场股票恢复较快;拉长周期看,漂亮50股票盈利能力更为稳定;分行业来看,漂亮50股票盈利能力大幅优于行业整体,程度略有差别。总结来看,漂亮50股票的最大特点即是盈利能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我们构建了漂亮50组合,计算了其在统计区间内的累计收益。从走势看,漂亮50组合收益更为稳定。从超额收益看,1968-1969年,1970-1973年6月均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结合区间价值风格表现,可以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别:上涨初期,低估值占优,后期价值风格开始失效。从区间走势看,1968-1973年,组合具有较为显著的超额收益;1974-1978年,组合持续跑输市场;后直至1981年左右,组合重新取得了相对市场的超额收益。如果再往后看,该组合中未退市的股票在长期仍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 从行业来看,此区间内制糖、烟草、药品和消费品具有较好的表现,这与漂亮50所属行业较为一致。从风格来看,1970-1973年,价值风格失效,高估值股票具有较高溢价;盈利风格走强,大盘龙头股票溢价显著;动量强势,强者恒强在美股长期存在。 总结来看,漂亮50演绎的是高ROE公司价值重估的逻辑。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中,市场给予了这批龙头公司较高的业绩确定性溢价。这一行情被刺破,更多的还是高溢价逻辑基础出现了动摇:1973年,美国经济短期出现衰退,漂亮50股票ROE大幅下滑。市场给予这批股票高溢价,源于公司稳定的盈利能够长期稳定持续,外在冲击引致此定价因素出现了变化。虽然经济复苏后企业盈利恢复到前期水平,但是估值却再也回不去了。因此,当一种存在风险的定价因素破灭后,往往荣光再难现。 除前文介绍的漂亮50行情,还可以发现1975年后演绎了持续大约10年的小盘行情。对于这一行情的出现的原因,可以总结如下:从劳动生产率走势看,相对前期的快速提升,70年代增长缓慢,迫切需要新的行业、技术以推动经济增长。7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 命,市场对于与之相关的公司偏好度较高。从行业来看,医疗保健、软件、个人服务、电子设备等行业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 在经济发展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的时候,投资者一方面会关注确定性较强的标的,同时对于新的技术、产业相关标的也会给予较高的关注。 3.2. 1983-1989年:大消费时代 从宏观背景看,70年代美国长期处于滞涨状态。经历了里根政府的改革,及沃尔克的高通胀治理,1983年左右开始通胀、利率大幅下行,经济也开始复苏。 此阶段具有如下重要特征:一,通胀下行,居民消费能力得以提升;二,主力消费人群占比持续提升;三,机构投资者占比快速提升,并超过非机构投资者。上述因素共同推动了80年代的大消费时代。 对于区间行业ROE,客运、烟草、食品、个人服务和教育等较高,盈利能力较强,农业、地产、油气开采等行业业绩表现较差。 对于区间行业来看,烟草、食品、啤酒、通讯和纺织服装表现大幅超过其他行业,分别为214%、201%、187%、172%和164%;软件、电子设备、计算机和不动产表现较差,大幅跑输基准。从风格来看,盈利风格溢价显著,价值因子走强,大盘龙头股票具有显著超额收益。 总结来看,需求端引致相关行业景气度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使得龙头公司集中度提高;机构投资者占比的快速提升,使得ROE较高的股票受到较高关注。 04 对A股的启示 前文对美国宏观经济经历的主要变化进行了梳理,并对特定阶段下的行业风格表现进行了复盘分析。此部分,我们做了如下工作:一,我国与美国哪一阶段宏观经济状态最为相似;二,展望未来,主导A股行情走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1.当前我国与美国80年代相似 通过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回顾可以发现:在经历战后20年的快速增长后,面临传统经济驱动力下降、劳动生产率降低的问题,开始寻求产业转型以及新的经济增长来源。80年代初期,制造业行业增加值占比持续降低,并被金融行业超过,不过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拉开较大差距。从我国宏观经济看,2012年后GDP增速持续下滑,第三产业累计同比贡献率开始与第二产业稳步拉开差距,但制造业行业增加值占比仍超过25%,大幅超过其他行业。对GDP累计同比拉动进行拆分可以发现,工业大幅下降,金融业也呈现下行趋势,信息技术、服务业波动较小、相对稳定。 经济增长、产业构成是影响中长期行业风格走势的最重要因素。基于此,我们认为我国当前与美国80年代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现有经济动能持续下降,新的发展方向相对确定但还未起到实质的推动作用。传统的基建投资对增长的贡献在降低,新的以科技、智能制造为方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明确,但是否能实现替代还需较长时间进行验证。 4.2.行业和风格展望 我国当前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现有增长驱动贡献正在下行,新的发展方向已明确,但还未出现实质变化。在这一阶段,我们认为业绩确定性是需要关注的主线,即在宏观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模式明确、经营稳定、业绩确定性较强的公司具有较强的收益溢价。同时,参考美国1975-1984年的小盘行情,契合新的发展方向的公司,股价也可较多受益于估值的提升。 07 总结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通胀利率、人口结构和投资者结构,是影响阶段行业和风格表现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认为我国与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较为相近,均处于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此阶段,原有经济动能减弱,新的动能正在发展,盈利确定性可作为主线加以关注。 详细报告请查看20201217发布的国泰君安金融工程专题报告《鉴古通今:特定宏观发展阶段下的风格特征》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本订阅号内容均为原创,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发表或引用。
点击上方“辰奥临君” ,关注我们 陈奥林 从业证书编号 S0880516100001 徐忠亚 从业证书编号 S0880519090002 杨 能 从业证书编号 S0880519080008 摘要 l 分析框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通胀利率、人口结构和投资者结构,是影响阶段行业和风格表现的主要因素;基于上述视角,我们对美国宏观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复盘。 l 经济波动:第三产业对GDP增长占主导作用时,经济波动会大幅减弱,经济不确定性会降低;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对成长性关注度相对会提高。 l 人口和投资者结构:人口结构变动对消费、医疗保健和消费科技有重要影响,从需求端对中长期行业景气度起到推动作用;机构投资者占比提高会降低市场波动,强化龙头公司抱团现象; l 漂亮50启示:不确定环境下,市场会给予业绩确定性标的估值溢价;当经济、利率短期发生波动打破了溢价基础时,估值会大幅下跌;后续尽管业绩增长并未证伪,高估值也不可再现。对标A股,业绩稳定性相对估值更值得关注。 l 大消费行情: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主力消费人群占比提升、机构投资者加速增长、行业集中度提升,共同推动了美股八十年代的大消费时代。其中,盈利能力是主要定价因素。 主要结论:我国与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较为相近,均处于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此阶段,原有经济动能减弱,新的动能正在发展,盈利确定性可作为主线长期加以关注。 01 研究方法 对于公司价值,DDM模型给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其包括如下关键要素:公司资本、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市场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溢价。公司涨跌,取决于当前公司特定因素相对市场预期是否存在偏离,即超预期。公司资本,与市场投资和资本累积相关;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与宏观环境、所处行业与企业经营有关;无风险利率,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风险溢价,与投资者自身相关。特定阶段行业及风格表现,受宏观经济、产业结构、通胀利率、人口构成和投资者结构等因素影响。 对于研究目的,分析特定宏观阶段下行业及风格的表现,以期对未来有所指导;对于研究方法,基于主要宏观变量,将我国当前发展阶段与美国进行匹配,复盘其对应的风格行业演绎。通过分析,认为当前与美国八十年代较为相似,均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从行业来看,美国处于大消费时代,主要定价变量为盈利能力及业绩确定性;从风格来看,盈利、大盘和价值表现较好。对标A股,在方向明确的转型过程中,确定性在长期来看仍是主要定价因素。 02 因素划分下的美国发展阶段 此部分我们对1950年以来美国宏观经济、产业结构、人口构成和投资者结构进行相关梳理,以对其主要经历的阶段进行划分。我们更多是从较长周期视角,而不拘泥于短期出现的扰动。在分析过程中,我们着重寻找与我国当前相似的区间。 2.1.经济增长 我们首先从经济增长这一最重要的因素出发。基于GDP增速稳定性,大致可划分出两个区间,1990年前后是分界线:前一阶段GDP增速波动较大,周期较短;后一阶段稳定性高,周期相对较长。 图2和图3中给出了GDP增速滚动均值和增速标准差变动图,后者验证了上述划分的合理性。从GDP增速中枢,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下面我们结合历史,对各个阶段进行简要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确立了全球资本流动和外贸领域的领导地位。欧洲及日本重建,为美国制造业和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军工业向民用转型,叠加战时居民较高的储蓄率,民用经济发展迅速,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美国的经济繁荣。 借助于美国的援助及适当的经济政策,欧洲和日本的工业体系在60年代开始逐渐恢复,且开始占据部分贸易优势,美国在钢铁汽车行业受到较大挑战。叠加美国自身劳动生产率提升出现放缓,出口优势减弱。同期,政府赤字规模有所扩张;宽松的货币政策加速了通货膨胀和贸易收支不平衡;美元贬值,资本外流;石油危机引致的石油价格暴涨,推高了通胀,经济增长停滞;布林顿森林体系瓦解。为应对高通胀,沃尔克采用了提高利率和限制货币供给等方法;里根政府主导了系列改革,如减税、减少政府管控、控制政府支出及保持财政预算平衡,1983年改革初见成效,经济增速触底反弹。 里根政府改革中的减税政策和国防开支扩张,使得政府赤字进一步增加;90年代初期,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疲软、失业率回升;克林顿政府开始实施如下改革:控制政府开支、削减预算赤字、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提出科技创新国家战略,以立法形式鼓励科技创新。 互联网泡沫叠加911恐怖袭击事件,为应对冲击美国采取了财政货币双宽松政策;政府推出的相关政策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对原材料和工业金属的需求提升,传统行业过去10年新增投资不足,供需差缩小拉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 从上述阶段梳理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不是一成不变的,相似的增速背后依靠的推动因素也可能千差万别。下面我们对这一变动背后的具体推动因素,即经济增长的构成进行分析。 2.2.GDP构成 美国GDP包含如下四部门: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总额、商品和服务净出口、个人消费支出和国内私人投资总额。从数据来看,上述细分项占比相对较为稳定,个人消费支出占比最高,平均为63.3%;70年代后,美国长期为贸易逆差,不过占比较小。 个人消费支出可划分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等。从绝对值来看,自1950年至今均提升巨大,年化增速分别为5.67%、5.22%和7.24%。从构成占比看,服务占比持续提升,至2019年为69.0%;耐用品消费占比相对稳定;非耐用品消费占比降幅较大。 对于GDP分项同比拉动率,商品和服务净出口、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总额整体波动较小,且后者一般具有逆周期调节特点。1990年之后,个人消费支出和国内私人投资总额波动大幅降低。以2009年为例,当年GDP下跌2.5%,其中净出口和政府贡献为正,个人消费降幅较小,私人投资大幅下降。 对于个人消费支出分项同比拉动率,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拉动率在各个阶段波动相对稳定,近年来拉动率降低较多;服务项波动相对较大。 从行业增加值来看,专业和商业服务,艺术、娱乐和休闲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租赁业,信息业和私人服务生产行业年化增速最高,分别为8.30%、7.30%、7.24%、7.19%和6.89%;农业、林业、渔业和狩猎业增速最低,为3.10%;第三产业增速较高。 从行业增加值占比来看,政府从1950年的11.31%增加值1971年的16.38%,达到高点后开始震荡,至2010年开始下降; 农业、林业、渔业和狩猎业持续降低,70年代有所回升,至2000年之后占比开始相对平稳;制造业处于持续下降通道,从1950年的28.43%降低至2019年的12.36%; 信息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租赁业、专业和商业服务等三个行业占比持续提升,至2019年分别为5.87%、23.53%和14.36%,合计为43.76%; 采掘业占比波动较大,1950至1970持续下降,随后反弹至1981年;1982-1999年快速下降,至2008年到达局部高点,后波动下降;建筑业1992-2006年占比持续提高,后快速下降,至2011年达到低点后有所反弹。 2.3.通胀和利率 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基础货币和利率工具在美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趋势上来看,联邦基金利率在1960-2000年区间内波动较大,且整体处于较高水平;2000年之后,其具有明显的上升下降周期。M2增速整体波动较大,且从其变动来看,与利率工具相比其调节频率更高。对于通胀指标CPI,在各个阶段均波动较大,且与利率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2.4.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对劳动力供给和消费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0-4岁新出生人口,1950-1960年的婴儿潮使得占比处于较高水平,随后开始快速下滑,至70年代末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2010年之后,占比再次出现下滑;2019年为5.96%。 5-13岁、14-17岁人口占比与0-4岁走势相近,2019年分别为11.22%和5.07%;18-24岁人口占比在1950-1958年出现大幅下滑,随后逐步攀升,1979年到达高点,开始下滑;2013年后再次下降; 25-44岁人口占比在1971年达到低点,为23.57%,随后至1991年达到32.58%的高点,随后下滑至2010年;近年来占比有所抬升; 45-64岁人口占比在1991年之前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随后大幅提高,至2011年到达26.57%的高点,此后开始下降;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处于持续上升通道,1990-2007年占比较为平稳,随后开始快速提高。 2.5.投资者结构 投资者结构对行业风格偏好有重要影响,决定了市场交易行为。此部分我们对美国投资者结构变动历史进行梳理。 从部门类型,可以区分为机构投资者和非机构投资者。以2019年数据为例,家庭和非盈利组织(非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为37.7%,机构投资者占比为62.3%;机构投资者中,共同基金、ETF和外资持股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21.8%、6.4%和15.1%。从占比趋势变动来看,1951年,机构和非机构分别为7.2%和92.8%,随后二者开始逐步接近,至1984年机构投资者占比开始超过非机构投资者;后续部分区间出现一些反复,近年来维持在相对较为稳定的水平。 下面我们对家庭和非金融组织资产构成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从资产属性划分,非金融资产平均占比33.96%,金融资产占比为66.04%,且这一占比相对较为稳定;非金融资产中,不动产占比平均为69.05%,近年来占比在70%以上。 对于持股方式,2019年直接持股市值占比为60.78%,间接为39.22%。从时间趋势来看,间接持股占比在80年代后开始快速提升,近年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从细分资产占比看,不动产占比最高,平均为25.02%,2019年为23.63%;股票资产占比平均为16.39%,2019年为26.77%。各资产占比在不同时期变动较大,例如2001-2006年,不动产占比持续攀升;2008年金融危机后占比快速下降。 2.6.如何看待各因素对应的区间 前文我们从经济增长、GDP构成、通胀和利率、人口结构、投资者结构等视角对美国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是最为重要的宏观变量。美国战后经济增速经历了高速增长、中枢下行、转型、经济大缓和、中枢下移,增长平稳性大幅提高。新的增长动能的出现、产业转型的完成,主导了上述阶段演绎。特定宏观发展阶段下,行业和风格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从中我们能够获得哪些有益指导?下面结合上述分析结果,对特定状态下对应的风格行业演绎进行复盘。 03 特定宏观环境下风格行业演绎 此部分我们选择了如下区间进行详细复盘分析:一,增长中枢开始下行时出现的漂亮50行情,及后续演绎的风格切换;二,美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演绎的大消费行情。选择上述阶段是因为从宏观背景看,与我国较为相近;从行情演绎看,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在分析过程中,对应的宏观背景及行情演绎逻辑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以寻找二者的对应关系。 3.1. 1970-1982年:漂亮50及十年小盘行情 从宏观背景看,得益于美国的帮助欧洲和日本在60年代开始逐渐占据部分贸易优势。叠加美国自身劳动生产率提升出现放缓,出口优势减弱。美国经济在60年代后期经济陷入短期衰退,企业盈利能力也出现下滑。1970年始,经济出现复苏,通胀下行。经历了衰退后,复苏初期投资者对经济前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漂亮50行情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 对比漂亮50组合与市场ROE走势,可以发现:经济下行期,这些股票盈利能力较为稳定,市场股票同期下滑较多;经济复苏期,市场股票恢复较快;拉长周期看,漂亮50股票盈利能力更为稳定;分行业来看,漂亮50股票盈利能力大幅优于行业整体,程度略有差别。总结来看,漂亮50股票的最大特点即是盈利能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我们构建了漂亮50组合,计算了其在统计区间内的累计收益。从走势看,漂亮50组合收益更为稳定。从超额收益看,1968-1969年,1970-1973年6月均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结合区间价值风格表现,可以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别:上涨初期,低估值占优,后期价值风格开始失效。从区间走势看,1968-1973年,组合具有较为显著的超额收益;1974-1978年,组合持续跑输市场;后直至1981年左右,组合重新取得了相对市场的超额收益。如果再往后看,该组合中未退市的股票在长期仍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 从行业来看,此区间内制糖、烟草、药品和消费品具有较好的表现,这与漂亮50所属行业较为一致。从风格来看,1970-1973年,价值风格失效,高估值股票具有较高溢价;盈利风格走强,大盘龙头股票溢价显著;动量强势,强者恒强在美股长期存在。 总结来看,漂亮50演绎的是高ROE公司价值重估的逻辑。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中,市场给予了这批龙头公司较高的业绩确定性溢价。这一行情被刺破,更多的还是高溢价逻辑基础出现了动摇:1973年,美国经济短期出现衰退,漂亮50股票ROE大幅下滑。市场给予这批股票高溢价,源于公司稳定的盈利能够长期稳定持续,外在冲击引致此定价因素出现了变化。虽然经济复苏后企业盈利恢复到前期水平,但是估值却再也回不去了。因此,当一种存在风险的定价因素破灭后,往往荣光再难现。 除前文介绍的漂亮50行情,还可以发现1975年后演绎了持续大约10年的小盘行情。对于这一行情的出现的原因,可以总结如下:从劳动生产率走势看,相对前期的快速提升,70年代增长缓慢,迫切需要新的行业、技术以推动经济增长。7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 命,市场对于与之相关的公司偏好度较高。从行业来看,医疗保健、软件、个人服务、电子设备等行业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 在经济发展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的时候,投资者一方面会关注确定性较强的标的,同时对于新的技术、产业相关标的也会给予较高的关注。 3.2. 1983-1989年:大消费时代 从宏观背景看,70年代美国长期处于滞涨状态。经历了里根政府的改革,及沃尔克的高通胀治理,1983年左右开始通胀、利率大幅下行,经济也开始复苏。 此阶段具有如下重要特征:一,通胀下行,居民消费能力得以提升;二,主力消费人群占比持续提升;三,机构投资者占比快速提升,并超过非机构投资者。上述因素共同推动了80年代的大消费时代。 对于区间行业ROE,客运、烟草、食品、个人服务和教育等较高,盈利能力较强,农业、地产、油气开采等行业业绩表现较差。 对于区间行业来看,烟草、食品、啤酒、通讯和纺织服装表现大幅超过其他行业,分别为214%、201%、187%、172%和164%;软件、电子设备、计算机和不动产表现较差,大幅跑输基准。从风格来看,盈利风格溢价显著,价值因子走强,大盘龙头股票具有显著超额收益。 总结来看,需求端引致相关行业景气度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使得龙头公司集中度提高;机构投资者占比的快速提升,使得ROE较高的股票受到较高关注。 04 对A股的启示 前文对美国宏观经济经历的主要变化进行了梳理,并对特定阶段下的行业风格表现进行了复盘分析。此部分,我们做了如下工作:一,我国与美国哪一阶段宏观经济状态最为相似;二,展望未来,主导A股行情走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1.当前我国与美国80年代相似 通过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回顾可以发现:在经历战后20年的快速增长后,面临传统经济驱动力下降、劳动生产率降低的问题,开始寻求产业转型以及新的经济增长来源。80年代初期,制造业行业增加值占比持续降低,并被金融行业超过,不过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拉开较大差距。从我国宏观经济看,2012年后GDP增速持续下滑,第三产业累计同比贡献率开始与第二产业稳步拉开差距,但制造业行业增加值占比仍超过25%,大幅超过其他行业。对GDP累计同比拉动进行拆分可以发现,工业大幅下降,金融业也呈现下行趋势,信息技术、服务业波动较小、相对稳定。 经济增长、产业构成是影响中长期行业风格走势的最重要因素。基于此,我们认为我国当前与美国80年代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现有经济动能持续下降,新的发展方向相对确定但还未起到实质的推动作用。传统的基建投资对增长的贡献在降低,新的以科技、智能制造为方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明确,但是否能实现替代还需较长时间进行验证。 4.2.行业和风格展望 我国当前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现有增长驱动贡献正在下行,新的发展方向已明确,但还未出现实质变化。在这一阶段,我们认为业绩确定性是需要关注的主线,即在宏观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模式明确、经营稳定、业绩确定性较强的公司具有较强的收益溢价。同时,参考美国1975-1984年的小盘行情,契合新的发展方向的公司,股价也可较多受益于估值的提升。 07 总结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通胀利率、人口结构和投资者结构,是影响阶段行业和风格表现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认为我国与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较为相近,均处于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此阶段,原有经济动能减弱,新的动能正在发展,盈利确定性可作为主线加以关注。 详细报告请查看20201217发布的国泰君安金融工程专题报告《鉴古通今:特定宏观发展阶段下的风格特征》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本订阅号内容均为原创,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发表或引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