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银行】维持2021年M2增速9%的预测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国信银行】维持2021年M2增速9%的预测》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银行团队 分析师:王剑 S0980518070002 分析师:田维韦 S0980520030002 分析师:陈俊良 S0980519010001 01 重申对2021年M2增速9%和社融增速11%的判断 重申我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快评:政策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利好银行基本面-20201221》中对于2021年M2增速9.0%和社融增速11.0%的预测。我们在《银行业2021年投资策略:注意风向有变-20201112》中明确观点,积极政策对经济推动的滞后性和经济增长内生性的逐步增强,我国经济复苏有望持续。在此大背景下,明年政策将更注重平衡好稳增长和去杠杆的关系,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回归常态化,但不会大幅收紧和转向,因为经济仍未恢复到潜在增速。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政策不急转弯”,与我们年度策略报告中观点相吻合。2020年12月央行呵护流动性意图明显,货币市场流动性处于宽松态势,央行此阶段的行为主要是为了应对11月份永煤事件的负面冲击;另外,5月份以来同业存单利率快速上行,明显高于一年期MLF利率,央行通过超额续作1年期MLF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更好的引导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但12月份广义货币增速低于市场预期,12月末M2增速10.1%,环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一方面是信托贷款压缩超市场预期,另一方面信贷扩张和财政支出对M2的边际贡献也有所下滑(详情参考我们的报告《银行流动性月报:预计1月超储和广义货币均边际收紧-20210119》)。 02 2021年我国经济复苏态势延续,政策回归常态化 近期我国疫情零星爆发,但已得到较好控制,有望在2月份平复。同时,全球疫苗接种也在有序推进,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形成共振,我国经济向好态势延续。IMF预测2021年全球实际GDP增长5.15%,其中我国增长8.24%。2020年出口对我国经济形成有力支撑,2021年随着海外经济复苏,我国出口对经济的贡献有可能下行,但我国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向好将对我国经济形成有力支撑,因此我国经济有望逐步恢复到潜在增长水平。 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是2021年政策重点。2020年9月末,我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为270.1%,较年初提升了24.7个百分点。近期央行人士讲话也表明了对此轮全球大放水后杠杆大幅提升的担忧,2021年稳杠杆防风险将成为政策的重要方向,因此2021年流动性环境肯定是要比去年紧的。我们预计2021年政策将更加注重结构上的精准调控,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03 M2派生渠道和社融结构拆解 2021年11.0%的社融增速对应全年新增社融约32.7万亿元,同比少增2.2万亿元。其中,加上核销和ABS的新增人民币贷款约20.0万亿元(未加上核销和ABS的新增人民币贷款约18.5万亿元),新增企业债券4.2万亿元,新增股票融资1.0万亿元,新增政府债券6.5万亿元,表外融资压缩1.0万亿元。对应的2021年剔除政府债券的社融资增速为10.4%,较2020年下降1.4个百分点,较2019年提升0.3个百分点。 2021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不包括核销和ABS)约18.5万亿元,同比少增1.5万亿元,预计按揭和房地产开发贷下降规模较大,消费贷同比多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维持稳定。 2021年9.0%的M2增速对应全年新增M2约19.7万亿元,同比少增3495亿元。其中实体经济贷款(加回核销和ABS)派生M2约20.0万亿元,财政净支出派生M2约5.4万亿元,银行自营购买企业债券派生M2约5000亿元,银行自营购买非标、向非银金融机构贷款等因素回笼M2约6.1万亿元。 04 投资建议(略) 经济复苏态势延续,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银行基本面改善的确定性和可持续性都比较高。 05 风险提示 如果货币政策、监管政策或宏观经济出现较大变化,可能会对我们的预判产生影响。 特别提示 本订阅号仅面向国信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客户。因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不因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可接受本订阅号推送信息的投资者。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wangjianzj0579)主要转载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小组)的证券研究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国信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国信证券研究”及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小组)的官方订阅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使用、复制或传播本订阅号中证券研究报告的内容。国信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内容和观点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完整版报告为准。我公司不保证本订阅号所发布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国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国信证券对本订阅号所提供的分析意见并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或担保。本订阅号信息及观点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情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订阅号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银行团队 分析师:王剑 S0980518070002 分析师:田维韦 S0980520030002 分析师:陈俊良 S0980519010001 01 重申对2021年M2增速9%和社融增速11%的判断 重申我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快评:政策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利好银行基本面-20201221》中对于2021年M2增速9.0%和社融增速11.0%的预测。我们在《银行业2021年投资策略:注意风向有变-20201112》中明确观点,积极政策对经济推动的滞后性和经济增长内生性的逐步增强,我国经济复苏有望持续。在此大背景下,明年政策将更注重平衡好稳增长和去杠杆的关系,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回归常态化,但不会大幅收紧和转向,因为经济仍未恢复到潜在增速。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政策不急转弯”,与我们年度策略报告中观点相吻合。2020年12月央行呵护流动性意图明显,货币市场流动性处于宽松态势,央行此阶段的行为主要是为了应对11月份永煤事件的负面冲击;另外,5月份以来同业存单利率快速上行,明显高于一年期MLF利率,央行通过超额续作1年期MLF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更好的引导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但12月份广义货币增速低于市场预期,12月末M2增速10.1%,环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一方面是信托贷款压缩超市场预期,另一方面信贷扩张和财政支出对M2的边际贡献也有所下滑(详情参考我们的报告《银行流动性月报:预计1月超储和广义货币均边际收紧-20210119》)。 02 2021年我国经济复苏态势延续,政策回归常态化 近期我国疫情零星爆发,但已得到较好控制,有望在2月份平复。同时,全球疫苗接种也在有序推进,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形成共振,我国经济向好态势延续。IMF预测2021年全球实际GDP增长5.15%,其中我国增长8.24%。2020年出口对我国经济形成有力支撑,2021年随着海外经济复苏,我国出口对经济的贡献有可能下行,但我国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向好将对我国经济形成有力支撑,因此我国经济有望逐步恢复到潜在增长水平。 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是2021年政策重点。2020年9月末,我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为270.1%,较年初提升了24.7个百分点。近期央行人士讲话也表明了对此轮全球大放水后杠杆大幅提升的担忧,2021年稳杠杆防风险将成为政策的重要方向,因此2021年流动性环境肯定是要比去年紧的。我们预计2021年政策将更加注重结构上的精准调控,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03 M2派生渠道和社融结构拆解 2021年11.0%的社融增速对应全年新增社融约32.7万亿元,同比少增2.2万亿元。其中,加上核销和ABS的新增人民币贷款约20.0万亿元(未加上核销和ABS的新增人民币贷款约18.5万亿元),新增企业债券4.2万亿元,新增股票融资1.0万亿元,新增政府债券6.5万亿元,表外融资压缩1.0万亿元。对应的2021年剔除政府债券的社融资增速为10.4%,较2020年下降1.4个百分点,较2019年提升0.3个百分点。 2021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不包括核销和ABS)约18.5万亿元,同比少增1.5万亿元,预计按揭和房地产开发贷下降规模较大,消费贷同比多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维持稳定。 2021年9.0%的M2增速对应全年新增M2约19.7万亿元,同比少增3495亿元。其中实体经济贷款(加回核销和ABS)派生M2约20.0万亿元,财政净支出派生M2约5.4万亿元,银行自营购买企业债券派生M2约5000亿元,银行自营购买非标、向非银金融机构贷款等因素回笼M2约6.1万亿元。 04 投资建议(略) 经济复苏态势延续,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银行基本面改善的确定性和可持续性都比较高。 05 风险提示 如果货币政策、监管政策或宏观经济出现较大变化,可能会对我们的预判产生影响。 特别提示 本订阅号仅面向国信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客户。因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不因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可接受本订阅号推送信息的投资者。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wangjianzj0579)主要转载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小组)的证券研究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国信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国信证券研究”及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小组)的官方订阅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使用、复制或传播本订阅号中证券研究报告的内容。国信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内容和观点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完整版报告为准。我公司不保证本订阅号所发布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国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国信证券对本订阅号所提供的分析意见并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或担保。本订阅号信息及观点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情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订阅号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