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一致性预期下的节奏把握——2021建信期货棉花年度策略报告

一致性预期下的节奏把握——2021建信期货棉花年度策略报告

作者:微信公众号【建信期货产业研究服务】/ 发布时间:2021-01-1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建信期货《一致性预期下的节奏把握——2021建信期货棉花年度策略报告》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一致性预期下的节奏把握 作者:郑玮 期货从业资格号:F3035253 一、回顾:疫情冲击下价格重心上移 12月,中美贸易第一阶段顺利达成,经济指标也呈阶段性企稳特征,市场普遍对元旦前后和一季度宏观政策存预期,叠加下游节前原料补库,盘面获得持续支撑。临近春节,前期靠资金推动带来的上涨,在需求没有实质好转的背景下,随着疫情消息不断爆出以及节假日提保,市场情绪受到冲击,盘面不断下挫。 春节期间国内疫情爆发,恐慌情绪的积累导致节后郑棉下挫。随着非湖北地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利空情绪阶段性出尽,盘面向上修复。紧接着海外疫情开始蔓延,市场风险偏好降低,盘面受情绪影响下跌,随着海外疫情扩散速度超预期,市场恐慌情绪加重。进入3月,美联储降息和国内基建发力,盘面再度向上修复。3月9日,原油暴跌带动大宗商品全线下跌。 3月24日棉价跌破万元关卡,郑棉主力合约跌至9935元/吨,紧接着超跌反弹。但是受到基本面的拖累,在宏观复苏逻辑推动下,郑棉期货价格重心缓慢震荡上移,导致市场过于一致的反弹预期。9月8日晚棉价大幅下跌,迅速完成调整。随后新棉陆续开秤,面临籽棉抢收情况,棉价继续缓慢上涨。 国庆长假后棉价高开高走,情绪氛围与国庆长假前截然不同。籽棉抢收不断,加之冷冬题材发酵,下游订单带动纺织原料共振,主力合约大涨2000元/吨以上,补涨回春节前高点,随后冲高回落。 二、本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平衡偏宽松 (一)全球棉花供需格局 2020/21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平衡偏宽松。据USDA的11月棉花供需月报显示,2020/21年度全球棉花产量环比略微调减,产量变动包括巴基斯坦减少80万包,澳大利亚增加40万包,中国增加25万包。总体来说,产量较上月预估减少16万包。全球棉花消费量环比增加16万包,主要原因是巴基斯坦消费量减少。 库消比虽处于高位,但看好全面复苏后的库存消化。据USDA的11月棉花供需月报显示,2020/21年度全球棉花库消比为89%,虽然库消比处在高位,但由于全球棉花供需呈现平衡偏宽松格局,一旦海外宏观政策加码,复苏逻辑不断强化,库存并不是问题。 (二)我国棉花供需格局 2020/21年度我国棉花供需紧平衡。据USDA的11月棉花供需月报显示,2020/21年度我国棉花供需紧平衡,我国棉花库消比为97%,除中国以外地区库消比为85%。节后此轮上涨主要原因在于成本端和需求端,而非供给端。籽棉抢收并不是因为产量减少,而是加工产能大于新棉产量,整体棉花格局呈现供需弱平衡但库存高企的格局。 (三)其他地区棉花供需格局 同样看好美棉全面复苏后的库存消化。据USDA的11月棉花供需月报显示,2020/21年度美国棉花数据大体与10月预测持平。美国产量预估小幅增加,在1710万包,而消费量和出口量未变。期末库存维持在720万包,库消比为42%,创2007/08年度之后的新高。库消比虽处于高位,但供求平衡,仍然看好全面复苏后的美棉库存消化。 三、下一年度供应端支撑中长期逻辑 (一)今年抢收在于加工产能而非产量 2020年预计总产量同比增长1.8%。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10月15至30日棉花产量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棉花平均单产130.2公斤/亩,同比增长6.9%,较8月份调查结果增加1.4个百分点;按监测系统调查实播面积4568.2万亩测算,预计总产量595.0万吨,同比增长1.8%,较8月份预测增加1.4个百分点。 籽棉高价抢收在于加工产能。由于新疆轧花厂扩张,导致新疆棉加工产能远大于棉花产量,同时今年籽棉产量增加但质量下降,引发可交割品数量的担忧。籽棉收购价格不断攀升。 由于新棉上市,商业库存开始累库。据中国棉花信息网调查数据显示,10月底,全国棉花商业库存总量319.20万吨,环比增加52.51%,同比下降1%。 (二)下一年度棉花产量预计减少 下一年度产量预计减少。虽然短期供应充足,但中长期供应存在减产可能。考虑到棉花与大豆和玉米的价格,下一年度棉花种植面积预计减少。同时天气异常导致单下降。种植面积叠加单产的双重影响,下一年度的棉花产量预期并不乐观。目前已经体现在巴西,受拉尼娜气候影响,巴西新棉种植面临挑战。关注巴西棉花种植情况以及产量预估调整。 四、需求短期弱势但复苏仍为中长期主线 (一)棉纱/坯布端需求仍在修复 棉纱/坯布产量降幅逐月收窄。10月,我国纱产量247.0万吨,同比下降0.6%;1~10月累计产量2107.7万吨,累计下降11.5%;2015~2019年中国纱产量2017年达到最高,此后逐年递减。10月,布产量34.6亿米,同比下降0.6%;1~10月累计产量299.2亿米,累计下降18.5%;2015~2019年中国布产量2016年达到最高,此后逐年递减。 下游订单短期趋弱。一直以来下游维持原料低库存和低负荷运行。为了满足“双十一”和圣诞节订单,纺企和织厂进行原料补库,因此产业链呈现出“银十”好于“金九”的局面,配合着棉价上涨,带动整个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上涨。随着郑棉逐渐回落,下游棉纱、坯布出货走缓,下游成品库存重新开始累积。目前春夏订单虽有下达,但是单量多不及往年,需求短期维持弱势。 (二)纺织业利润回升但仍处低位 纺织业利润迅速回升但仍处低位。纺织业利润2月受到重挫后,降幅逐月收窄,8月累计同比转正,1~10月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利润总额793亿元,累计同比增长7.6%,较1~2月扩大66.9个百分点。纺织业利润虽然回升迅速,但其实处于近五年低位。从2018年开始,纺织业利润开始明显下滑,纺织业存货也呈累库趋势,纺织业近几年经营已经比较困难,此次疫情冲击纺织业,纺织行业更是难上加难。此轮棉价上涨并没有带动产业链利润显著的改善。 (三)终端消费单月恢复至正常水平 服装纺织销售降幅逐月收窄。10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当月同比增长12.2%;1~10月累计同比下降9.7%,连续七个月降幅逐月收窄。终端消费持续恢复,当月值已恢复至正常水平,累计值仍弱于往年。 纺织品出口力度逐渐减弱。随着疫苗时间临近,纺织品出口中的口罩等防疫物品将逐渐回落,其他纺织服装出口则受益,但受到人民币升值压力,出口订单仍面临压力。10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8.64%。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增长14.84%,增幅连续五个月缩窄;服装出口增长3.70%。1~10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同比增长9.50%,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同比增长31.90%,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下降8.60%。 五、展望:一致性预期下的节奏把握 短期需求面临不确定性,下游纺纱和坯布环节维持弱势,春夏订单新增有限,棉价短期仍将弱势运行。但是向下空间有限,原因是新棉成本支撑,叠加复苏逻辑的不断强化,价格下跌有难度,但上涨时机尚早。 中长期宏观复苏逻辑叠加下一个年度供应减产预期,棉花具有长期做多价值。短空长多已经成为共识。 当中长期的预期相对一致,更加考验节奏的把握。宏观复苏叠加农产品共振,同时疫苗上市时间渐进,棉花中长期价格重心上行趋势不变,但不能忽视复苏路上的潜在宏观风险。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冲突加剧;疫情影响持续;汇率变化;政策风险 风险提示: 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投资者据此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 建信期货研投 宏观金融研究团队 020-38909340 有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4 黑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6 石油化工研究团队 021-60635738 农业产品研究团队 021-60635732 量化策略研究团队 021-60635726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