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发展黄金期,旭日东升的量化基金如何投资?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10年发展黄金期,旭日东升的量化基金如何投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量化投资不管是在市场管理规模,还是在市场声誉和品牌知名度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截至到2020年底,量化资产管理的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资产配置方式。回顾2020年,主流量化策略取得了相对较好的绝对收益,但同时也看到了头部量化机构在11月出现了连续几周的较大回撤,尤以市场中性策略为甚。 那么,量化机构如何稳定获取超额收益?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合适的量化机构?针对未来资本市场的变化,量化机构如何保持自身的优势?围绕这一系列问题,海通零售与网络金融部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名人堂-对话掌门人”跨年投资峰会论坛系列直播,邀请业内多家顶尖资产管理机构掌门人,通过e海通财APP平台展开思维与观点的激烈碰撞。 2021年1月5日,系列活动迎来了第二场直播,海通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左秀海先生领衔邀请两家头部量化投资机构的掌门人浙江白鹭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寅先生、上海衍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顾王琴女士,就这些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思想碰撞。 量化机构如何为投资者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 两家机构在2020年11月份头部量化普遍出现超额回撤的情况下,都没有出现大的回撤。白鹭资产在11月的时候CTA和期权表现较好,因此在整体上没有出现大的回撤;衍复的模型在风险控制上非常严格,风格因子基本没有偏离,而且策略具有多样性,因此抗风险能力强。 具体到超额收益,章寅认为“A股市场其实是存在着一些有趣的规律的,这些规律都是可以作为量化的投研方向进行挖掘的,经过降维,再通过机器学习等方式来形成股票投资的模型。商品期货方面,商品的价格本质由供需决定,缺乏弹性容易失衡,进而走出趋势性行情,可以通过微观中观来捕捉价格失衡的机会。期权目前中国体量比较小,但其收入风险特征与CTA和股票有很大不同,因此是值得进行配置的。” 顾王琴认为“A股市场由于缺乏完善的做空机制,因此中国的量化机构都是以某一指数作为基准,以获得稳健的超额收益为目标。从方式方法上主要是通过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量价策略,通过分析股票的涨跌幅、成交量等数据,加以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来预测股票未来的趋势;二是基本面策略,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三表、研究所研究报告赚取长期未来的基本面利好带来的资产增长收益。三是舆情,事件驱动策略通过公司的公告来获取相关信息;四是另类策略,程序员通过各种工具爬取数据,这类数据成本较高,但是异质性较好,再佐以机器学习等方法形成一套策略来指导股票交易。” 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好的量化机构? 章寅从管理人自身角度出发,一个能持续为投资人创造超额收益的量化机构应该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第一,团队新鲜血液的扩充。量化行业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高,不光从国内自己培养,也有很多从海外归国,国内现在很多头部机构的创始人也都有一定的海外背景,所以,现阶段在招人方面,在全球范围上搜索合适的投研人员,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第二,保持稳定的团队构成。稳定的团队才能维持稳定的模型和盈利能力,也才能稳定投资者的预期,所以,顶尖的量化机构应该不仅仅只是资管品牌,科技品牌,更应该是雇主品牌。第三,研发投入。人员和IT方面的才能是支撑公司未来发展的因素,所以最本质的还是公司的投入强度和投入意愿。 顾王琴从投资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从投研的实力和公司基本面两个维度考量。对投研能力的评价要综合考虑超额收益,超额波动率和策略容量,千万不要只盯着收益,投资者很容忽视超额波动率。公司的基本面包括了公司投入、管理规模,历史业绩时长等,建议投资人在可选择的范围内尽量选择规模更大的公司,因为量化行业是精细化的投资,对硬件软件投入要求很高,规模大的公司在这方面会有显著的优势。 未来资本市场会有哪些创新、机遇和挑战?量化机构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 两位都认为随着A股市场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交易的机会越来越多,参与的机构投资者也更多,超额收益长期来看是个下降趋势。目前股指期货的对冲成本较大,做空机制也不完善,随着对冲工具的丰富,无论是对股票还是CTA和期权都是利好,未来资金的机构化会进一步加强,银行、保险、海外QFII的资金都会进入量化领域。 对于应对市场的变化,不断变化对机构的策略迭代有更高的要求,可以通过团队能力的强化和保持新鲜血液来推进和加快迭代的速度。此外,顾王琴认为“从短期的角度,市场的风格切换是很难捕捉的,作为量化机构,更好的选择应该是做好模型的风控,增加策略的多样性,让更多的市场风格能够落在模型中。”章寅认为可以“通过在大类资产上进行均衡配置,降低相关性,能够缓释风险。” 投资者互动交流环节 1、注册制股票数量增加,是否有利量化策略? 章寅:增加样本容量是好事,带来了更多的交易标的和机会。但是同时交易量分布有很大的变化,交易量向头部股票集中的趋势非常明显,这对量化机构研究的深度有所挑战。 2、头部化趋势是否会加剧? 顾王琴:目前量化行业还没有形成头部垄断的现象,规模的快速扩张很大程度上市场蛋糕变大了,头部机构的优势,包括人才,投入等各方面,是需要时间来慢慢形成的。 3、规模扩张趋势会持续吗? 章寅:短期内来看是肯定的,因为从风险,收益,流动性综合来看,量化产品都是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随着银行信托的转型,理财的需求等,市场对量化的需求还是超过供给。 4、机构投资者占比提高的影响 顾王琴:整体还是正向的。管理规模越大,就能够投入更多进行研究,但是风险溢价在没有达到边际之前,超额收益都会呈现一个衰减的趋势。 章寅:会给机构带来很大的压力,阿尔法是一个零和游戏,对机构投资者是考验,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也会有更多的机会。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参考使用,客户须自主做出判断和投资决策。如本内容为海通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摘要,则仅为其研报观点的简要表述,客户仍需以海通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和专业的投资顾问的解读为准。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量化投资不管是在市场管理规模,还是在市场声誉和品牌知名度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截至到2020年底,量化资产管理的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资产配置方式。回顾2020年,主流量化策略取得了相对较好的绝对收益,但同时也看到了头部量化机构在11月出现了连续几周的较大回撤,尤以市场中性策略为甚。 那么,量化机构如何稳定获取超额收益?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合适的量化机构?针对未来资本市场的变化,量化机构如何保持自身的优势?围绕这一系列问题,海通零售与网络金融部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名人堂-对话掌门人”跨年投资峰会论坛系列直播,邀请业内多家顶尖资产管理机构掌门人,通过e海通财APP平台展开思维与观点的激烈碰撞。 2021年1月5日,系列活动迎来了第二场直播,海通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左秀海先生领衔邀请两家头部量化投资机构的掌门人浙江白鹭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寅先生、上海衍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顾王琴女士,就这些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思想碰撞。 量化机构如何为投资者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 两家机构在2020年11月份头部量化普遍出现超额回撤的情况下,都没有出现大的回撤。白鹭资产在11月的时候CTA和期权表现较好,因此在整体上没有出现大的回撤;衍复的模型在风险控制上非常严格,风格因子基本没有偏离,而且策略具有多样性,因此抗风险能力强。 具体到超额收益,章寅认为“A股市场其实是存在着一些有趣的规律的,这些规律都是可以作为量化的投研方向进行挖掘的,经过降维,再通过机器学习等方式来形成股票投资的模型。商品期货方面,商品的价格本质由供需决定,缺乏弹性容易失衡,进而走出趋势性行情,可以通过微观中观来捕捉价格失衡的机会。期权目前中国体量比较小,但其收入风险特征与CTA和股票有很大不同,因此是值得进行配置的。” 顾王琴认为“A股市场由于缺乏完善的做空机制,因此中国的量化机构都是以某一指数作为基准,以获得稳健的超额收益为目标。从方式方法上主要是通过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量价策略,通过分析股票的涨跌幅、成交量等数据,加以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来预测股票未来的趋势;二是基本面策略,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三表、研究所研究报告赚取长期未来的基本面利好带来的资产增长收益。三是舆情,事件驱动策略通过公司的公告来获取相关信息;四是另类策略,程序员通过各种工具爬取数据,这类数据成本较高,但是异质性较好,再佐以机器学习等方法形成一套策略来指导股票交易。” 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好的量化机构? 章寅从管理人自身角度出发,一个能持续为投资人创造超额收益的量化机构应该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第一,团队新鲜血液的扩充。量化行业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高,不光从国内自己培养,也有很多从海外归国,国内现在很多头部机构的创始人也都有一定的海外背景,所以,现阶段在招人方面,在全球范围上搜索合适的投研人员,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第二,保持稳定的团队构成。稳定的团队才能维持稳定的模型和盈利能力,也才能稳定投资者的预期,所以,顶尖的量化机构应该不仅仅只是资管品牌,科技品牌,更应该是雇主品牌。第三,研发投入。人员和IT方面的才能是支撑公司未来发展的因素,所以最本质的还是公司的投入强度和投入意愿。 顾王琴从投资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从投研的实力和公司基本面两个维度考量。对投研能力的评价要综合考虑超额收益,超额波动率和策略容量,千万不要只盯着收益,投资者很容忽视超额波动率。公司的基本面包括了公司投入、管理规模,历史业绩时长等,建议投资人在可选择的范围内尽量选择规模更大的公司,因为量化行业是精细化的投资,对硬件软件投入要求很高,规模大的公司在这方面会有显著的优势。 未来资本市场会有哪些创新、机遇和挑战?量化机构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 两位都认为随着A股市场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交易的机会越来越多,参与的机构投资者也更多,超额收益长期来看是个下降趋势。目前股指期货的对冲成本较大,做空机制也不完善,随着对冲工具的丰富,无论是对股票还是CTA和期权都是利好,未来资金的机构化会进一步加强,银行、保险、海外QFII的资金都会进入量化领域。 对于应对市场的变化,不断变化对机构的策略迭代有更高的要求,可以通过团队能力的强化和保持新鲜血液来推进和加快迭代的速度。此外,顾王琴认为“从短期的角度,市场的风格切换是很难捕捉的,作为量化机构,更好的选择应该是做好模型的风控,增加策略的多样性,让更多的市场风格能够落在模型中。”章寅认为可以“通过在大类资产上进行均衡配置,降低相关性,能够缓释风险。” 投资者互动交流环节 1、注册制股票数量增加,是否有利量化策略? 章寅:增加样本容量是好事,带来了更多的交易标的和机会。但是同时交易量分布有很大的变化,交易量向头部股票集中的趋势非常明显,这对量化机构研究的深度有所挑战。 2、头部化趋势是否会加剧? 顾王琴:目前量化行业还没有形成头部垄断的现象,规模的快速扩张很大程度上市场蛋糕变大了,头部机构的优势,包括人才,投入等各方面,是需要时间来慢慢形成的。 3、规模扩张趋势会持续吗? 章寅:短期内来看是肯定的,因为从风险,收益,流动性综合来看,量化产品都是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随着银行信托的转型,理财的需求等,市场对量化的需求还是超过供给。 4、机构投资者占比提高的影响 顾王琴:整体还是正向的。管理规模越大,就能够投入更多进行研究,但是风险溢价在没有达到边际之前,超额收益都会呈现一个衰减的趋势。 章寅:会给机构带来很大的压力,阿尔法是一个零和游戏,对机构投资者是考验,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也会有更多的机会。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参考使用,客户须自主做出判断和投资决策。如本内容为海通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摘要,则仅为其研报观点的简要表述,客户仍需以海通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和专业的投资顾问的解读为准。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