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创电新 | 周观点】"十四五"规划逐步明朗,积极拥抱新能源

【华创电新 | 周观点】"十四五"规划逐步明朗,积极拥抱新能源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创电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创证券《【华创电新 | 周观点】"十四五"规划逐步明朗,积极拥抱新能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华创证券新能源发电分析师:杨达伟 执业证号:S0360520030001 联系人:杨达伟(微信 15921586379) 周观点 一 新能源汽车本周观点 1月9日蔚来汽车举行发布会,推出其首款轿车ET7。新车推出了70kWh以及100kWh 两种带电方案。并计划在2022年Q4推出推出固态锂电版本,带电量达到150kWh,续航里程数达到1000km,吸引力持续增强。在全球汽车电动化加速的背景下,电动汽车创新步伐持续加速,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也不断增强。目前新能源汽车类似于苹果推出 Iphone 以后,引发全行业的创新热潮,销售者接受度与产品完善度不断共振向上。行业数据来看,根据此前中汽协披露的国内11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分别为19.8万辆和20万辆,分别同比增长75.1%和104.9%;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持续快速提升,11月份产销刷新了历史记录。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生产111.9万辆同比下降0.1%,降幅比1-10月大幅收窄 9.1个百分点;完成销售110.9万辆同比增长3.9%,增速 较1-10月已实现由负转正。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89万辆,同比下降3.1%,销售完成89.4万辆,同比增长4.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8万辆和21.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8%;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35辆和948辆,同比分别下降34.4%和29.1%。而从产业链企业近期的排产反馈来看,2020年1季度景气度依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部分上游资源环节出现了供应偏紧,价格持续上扬的局面。特斯11月Model 3销量2.16万辆,环比继续增长,持续持续领跑行业,1-11月份Model 3累计销量11万辆,持续引领电动车消费观念转型。2020年以来“双积分”政策的落地,对于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持续加大,且单车积分进一步降低,料将保障新能源汽车中长期发展。2021年补贴政策调整也相对较为温和,随着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认同感的提升,电动汽车将逐步被放量。随着国内电动车在国内的持续放量,外资车企积极推进与国内电池厂合作,预计将带动国内电池及材料供应商的出货量显著提升。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将维持高速增长趋势,推荐进入海外车企供应链的国内龙头宁德时代、当升科技、璞泰来、恩捷股份、亿纬锂能、天赐材料、宏发股份等。 二 新能源发电本周观点 1、光伏板块 由于“十四五”对于新能源的定位已基本明朗,各省正陆续出台各自的新能源发展 规划,从目前已披露数据的内蒙古、山西、江苏等省的情况来看,“十四五”期间目标 非常积极,行业高增长前景明朗。1月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 法(试行)》,并于 2月1日起施行。此次管理办法的发布,对于新能源电站通过增加 碳交易增厚收益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后续促进新能源电站的发展也具有非常积极的帮助。 行业需求上看,光伏硅料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扬,与龙头公司开始积极备库有一定的关系,但侧面也反应出行业需求的持续向好。2020年四季度国内部分需求由于玻璃供给的制约,未能如期释放。预计这部分需求将在2021年一季度逐步释放,从而推动一季度需求同比的高增长。 根据中电联披露的数据,1-11月国内光伏并网量25.90吉瓦,同比+44.29%;其中11月光伏新增并网4.02吉瓦,同比增长396.29%,光伏已呈现明显的抢装态势;预计 12 月 份抢装态势将更为显著,全年装机量有望冲击40吉瓦以上。展望2021年,由于平价申请指标较为充沛,且并网节点指定为2021年底,预计环比2020年需求将显著增长。 而海外来看,上半年疫情对于欧洲经济产生较大冲击,欧洲各国将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复苏计划的重要考量,在可再生能源投资领域开展了积极的行动。根据德国联邦网络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德国上半年累计装机2.4GW,而去年同期为 2.1GW,预计下半年在疫情趋缓的背景下,欧洲新能源装机将显著加速。海外装机量有望冲击 90GW 以上的水平。 今年在光伏加速迈入平价的背景下,新技术的导入开始呈现加速,尤其是大尺寸以及双面组件等可以降低LOCE的方案持续获得业主青睐。相关产业链:大尺寸硅片、电 池、玻璃、POE胶膜值得重点关注。 能源局公布的2020年光伏平价项目指标33.05吉瓦,同比增加123.62%,显示出系统成本下行的大背景下,平价项目开始爆发,预计这些项目大多在2021年得到释放。而从出口数据来看,疫情的对于海外装机的冲击影响正逐步收敛,海外光伏施工正逐步放开, 6-7月出口数据已实现同比及环比正增长,11月份出口数据持续加速。随着需求上行引 发的新一轮复苏周期,龙头盈利能力料将再上新台阶。 2、风电板块 根据中电联披露的并网数据显示,1-11月国内累计并网风电24.62吉瓦,同比增长49.57%;其中11月新增并网6.33GW,同比增加251.67%,在陆上风电并网节点临近的大背景下,风电并网开始显著提速,预计后续风电企业的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根据能源局此前的通知,海上风电存量项目补贴退坡截止日期为 2021年,相较于陆上风电晚1年,因此景气周期持续更长,产业链公司正处于业绩加速释放期。当下国内风电零部件企业已进入全球供应链,因此需求稳定性更好。根据发改委公布的2020年申报的风电平价项目,合计11.40吉瓦,同比增长152.70%,显示出风电项目平价需求已开始爆发。风电零部件企业披露的三季报显示业绩同比、环比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体现出风电产业链需求已开始强势复苏。由于零部件属于偏早周期环节,我们预计后续将体现为装机量的快速增长。根据能源局的统计数据1-11月份国内风电累计实现并网24.62吉瓦,相较于2019年同期增加49.57%,已开始显著放量增长,抢装需求正加速释放。根据国网此前公布的消纳指标数据,2020年电网消纳规模36.65吉瓦,与此前市场对于2020年装机预期基本吻合。2019年国内风机招标规模巨大,在消纳指标充沛的背景 下,预计2020年将大面积转化。11月份国内新增风电并网容量6.33吉瓦,同比增加251.67%, 环比增加21.03%,呈现恢复趋势。此前一季度国内受疫情冲击,风电装机需求受到明显冲击,并网量同比下滑,整机企业的出货相对疲软。而随着3月以来国内疫情的逐步缓解,风电行业的供需格局明显好转。在国内风电退补节点明确的大背景下,风电抢装从10月以来已开始显著加速,而零部件企业的中报业绩已逐步反应这一趋势,三季报呈现持续加速。我们建议优先推荐冲击相对较小的零部件龙头,其次建议积极关注整机龙头。 三 电力设备本周观点 1-11月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3942亿元,同比下滑4.2%。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冲击以及电网人事调整的大背景下,电网整体投资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电网投资整体结构上有一定转向,侧重于特高压以及充电桩等方向;预计后续随着投资的落地,相关企业将迎来确定性的高增长。 此前根据各省公布的竞价及平价项目指标要求,超10个省份要求申请的新能源项目进行一定的储能配套,电源侧储能需求迎来真正的加速发展期。预计随着平价时代的到来新能源普及将呈现加速,同时将推动配套蓄能的需求进入真正的爆发期,相关企业也将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 根据能源局近期公布的统计数据,1-11月电网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942亿元,同比下降4.2%;其中11月新增投资电网投资571亿元,同比下滑18.55%,环比增长20.97%。年初以来国家电网调整2020年资本支出计划方向:特高压及充电桩将是今年重点投资方向。电网明确了将加快南阳-荆门-长沙工程等五交五直特高压工程年内核准以及前期预可研工作。开工建设雄安500千伏雄东变电站及220千伏送出工程。此外,追加金上水电外送工程、陇东-山东工程以及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三条特高压直流线路的规划,相关领域投资逼近2000亿元,2021-2022年相关公司业绩预计获得支撑。而充电桩方面,各省正陆续公布充电桩发展计划,相较于之前的规划大幅抬升,充电桩加速发展趋势明朗。 国家电网2019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承诺2020年电网投资4080亿元,并且加大力度引入社会资本投入。2019年国网引入社会投资170亿元,2020年有望进一步提高。而根据最新披露的电网2020年投资计划4600亿元,考虑到社会资本的增加,全国电网投资完成额有望超越2019年的4826亿元。但由于疫情以及后续的电网人事调整等因素,实际投资进度略低于预期,但预计2021年起电网投资将逐步加速。重点关注特高压以及充电桩板块相关机会。 从历史上看,在特高压工程获得核准后,国家电网将会迅速启动相关招标,对应招标产品及体量将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因此,下阶段应重点关注项目的核准落地情况,并且紧密跟踪国家电网相关招标的规模与交付时间节点,从而进一步判断相关公司的业绩预期。 四 工控自动化本周观点 12月制造业 PMI 51.9%,环比回落0.2%,连续10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工控下游需求持续改善,继续看好本土品牌加速进口替代。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1.9%, 比上月回落0.2%。其中,生产指数为 54.2%,比上月回落0.5%,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上, 反映制造业生产量与上月相比有所增长。新订单指数为53.6%,环比上月回落0.3%,但继续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持续恢复。从工控行业的行业特性和历史数据来看,自2008年以来其发展比较接近于库存周期,平均3-4年一个周期,本轮从2018年中开始需求下滑,我们预计今年行业将见底回升,预计随着疫情逐渐稳定,工控行业需求将环比持续增长。外资企业受海外疫情扩大影响供货紧张,为本土品牌带来更多机会,我们预计进口替代进程将加速,国内优质工控企业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推荐汇川技术、 麦格米特、信捷电气。 行业重要公告、新闻及点评 一 新能源汽车 1、特斯拉2020年产量达50万。 华创点评:特斯拉公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交付和产量数据,其中第四季度特斯拉生产了16097辆ModelS/X,交付了18920辆;第四季度特斯拉生产了163660辆Model3/Y,交付了161650辆。2020年累计生产50.9737辆汽车,累计交付49.955万辆,较2019年增加了36%。 2、小鹏汽车12月交付量5700台,创历史新高。 华创点评:小鹏汽车公布了2020年12月及全年交付成绩,12月共计交付新车5,700辆, 同比增长326%,环比增长35%,创历史新高。2020年第四季度累计交付12,964台,同比增长303%,环比增长51%。其中,小鹏P7累计交付8,527台,环比增长37%。2020年全年累计交付27,041台,同比增长112%。 3、蔚来汽车单月销售首次突破 7000 辆。 华创点评:蔚来汽车公布了2020年12月及全年销量数据。2020年12月共交付新车7007台,同比增长121%。这是蔚来汽车的单月销量首次突破 7000辆,同比增长121%。2020年全年蔚来累计交付 43,728 台,同比上涨112.6%。自2018年6月开启交付新车以来,至今共交付75641台。 4、理想汽车12月交付6126辆,再创历史新纪录。 华创点评:理想汽车今日公布2020年12月及全年交付数据。理想ONE在12月交付6126 辆,环比11月增长31.9%,同比2019年12月增长529.6%,再创单月交付量新纪录,全年交付数据突破3万辆。 5、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融资总金额首破千亿。 华创点评: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初,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共22.7万家, 2020年新增注册量已达到7.6万家,同比增长85.4%。近十年新能源汽车品牌投融资事件共897起,披露投融资金额3841.1亿元,2020年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292.1亿,同比大涨159.4%。 二 新能源发电 1、福耀玻璃加码40亿,正式进军光伏产业。 华创点评:福耀玻璃拟新增发行H股,增发H股数量不超过约1.01 亿股。福耀玻璃在沪港两地上市,目前发行了约5亿股H股,占其总股本的20.16%。定增募资金额最高可达43.4105亿人民币,将用于研发及扩大光伏玻璃市场等用途。福耀玻璃是国内最大汽车玻璃制造商,占据国内汽车玻璃OEM,市场65%以上的份额。其美国全资子公司福耀玻璃伊利诺伊业务之一就是生产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玻璃。 2、京运通与通威、江苏瑞阳签订 2 年销售大单。 华创点评:京运通分别与通威、江苏润阳签订了9.60亿片、9.46亿片的单晶硅片销售框架合同,累计销售总金额约为89.5亿元。其中通威拟于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向全资子公司无锡京运通采购9.60亿片单晶硅片,销售金额约52.61亿元人民币。江苏润阳拟于2021年1月至2023年 12月向控股子公司荣能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采购9.46亿片单晶硅片,销售金额约36.89亿元人民币。 3、澳大利亚大力发展轻便型太阳能发电场。 华创点评:南澳州公用事业机构SA Water将开启“全球最大”的轻便型太阳能阵列项目。计划安装超过50万个太阳能组件,每年实现约242吉瓦时的绿色电力生产和34兆瓦时的储能,投资超过2.28亿美元。 4、亚玛顿与京奥签订光伏镀膜玻璃合同。 华创点评:亚玛顿拟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向晶澳科技销售光伏镀膜玻璃,预估销售量合计不少于7,960万平米,预估销售总金额约21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约 177.31%。 5、宁德时代旗下电池回收工厂发生严重爆炸。 华创点评:1月7日18时12分左右,宁德时代孙公司湖南邦普发生爆炸起火。湖南邦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回收处理和高端电池材料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总量超过6000吨、年生产镍钴锰氢氧化物(三元前驱体)、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钴酸锂、氯化钴、硫酸镍、硫酸钴和四氧化三钴达4500吨。 三 电力设备 1、晶科N型单晶电池转换效率创新纪录。 华创点评:德国ISFH研究所测试,晶科N型单晶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达24.9%,再创行业新的世界纪录。并且最新成果快速从晶科工厂的智能产线快速转化落地,实现量产效率超24%。晶科联系15次打破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的世界纪录,2022年目标实现电池最高转换效率26%,组件输出功率700W。 四 工控 1、Flexiv非夕完成超1亿美金B轮融资。 华创点评:Flexiv非夕科技宣布完成超1亿美金B轮融资,使非夕成为全球通用机器人领域单轮融资总额最高的公司之一。自2016年成立以来,非夕已构建了核心技术壁垒及完整的软硬件产品体系,申请了百余项技术专利,为规模化商业落地打下基础。至今,非夕已完成了百台自适应机器人的投产下线,并获得来自汽车、3C电子、互联网等行业多家知名客户的复购订单,业务涉及中国、北美、欧洲、韩国等地区。 本周电新板块涨跌幅前5位 一 光伏 二 风电 三 新能源汽车 四 工控 五 电力设备 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变动情况 一 新能源汽车 1、锂电池:锂电池市场变化不大,头部电池企业生产安排饱满,暂未见到减量迹象,行业将迎来罕见走旺的一季度。另外,由于头部企业订单已基本接满,近期对新询价散货订单有明显拉高报价的迹象,明年在成本与需求推动作用下,锂电池价格或表现坚挺。 2、正极材料:受各正极原材料价格强势上涨影响,本周国内三元材料价格走出大幅上行行情,周内各型号三元材料报价普涨1万元以上。不过在三元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市场成交明显走弱,一方面是由于高价限制下游电池厂采购热情,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各正极厂担忧后市原材料价格将进一步上涨导致亏损,因此近期接单意愿也不强。磷酸铁锂市场需持持续旺盛,由于主导电池厂订单拿的较多,目前动力LFP企业没有太多闲置产能给到二梯队电池厂家,导致目前缺货严重。另外,目前原料端涨价速度越来越快,磷酸铁锂价格面临持续上涨压力。 3、前驱体及上游:本周国内三元前驱体价格同样呈现大幅上涨行情,不过相对涨幅要小于正极材料,因三元前驱体价格不受锂盐暴涨影响。周内常规523型三元前驱体普遍报至9万元/吨以上,较年前上涨0.8万元左右。导致三元前驱体价格大幅走高的原因主要为硫酸钴产品的大幅上涨。据了解,在近期电解钴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国内硫酸钴报价已经普遍上调6万元/吨以上,持货商方面仍表现惜售,有意继续推高价格。就后市来看,在钴镍金属价格均表现强势的情况下,市场又开始炒作湖南某前驱体企业的停产风波,预计后市国内三元前驱体价格继续维持强势的概率较高。 4、负极:近期负极材料市场表现尚可,本月出货计划基本与上月持平,部分生产厂家表示,受气候和疫情影响,实际出货量存在不确定性。据ICC鑫椤资讯统计,12月国内材 料产量4.6万吨,环比增长2%。本周原料低硫焦市场继续调涨100-200元/吨,在下游电池厂家强烈低成本诉求下,成本压力传导不易,负极厂家抵触心理强烈,部分利润微薄 的厂家表示近期没有拿货计划。总体来看,1月锂电市场热度并没有降温,在实际需求和备货的推动下,预计部分厂家出货量将出现新高。 5、隔膜:1月,国内隔膜市场需求继续向好,尤其湿法隔膜订单增量明显。市场供应方面,目前国内头部隔膜企业现有产量难以满足订单要求,故有的订单排期已经到2-3月份,企业备用库存基本消耗完毕。业内人士表示,即使需求如此旺盛,但隔膜议价能力不强,市场大单成交价格难以拉涨,预计一季度国内隔膜价格依旧呈现稳定趋势。 6、电解液:近期电极液市场产量持续新高,据ICC鑫椤资讯统计,12月国内电解液厂家样本产量在2.9万吨,但电解液厂家日子并不好过,原料价格涨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VC供应紧张局面短期难以逆转,价格不断新高;六氟磷酸锂价格在元旦后报价再出现新高,目前新单报价在12-12.5万元/吨。溶剂价格高位持稳,虽然工业级DMC价格出现下滑,但在电解液市场需求向好的情况下,电池级溶剂价格并没有出现大幅下滑。总体而言,电解液厂家原料价格普遍调涨,但成本却没有全部及时传导至下游用户,电解液厂家表示很受伤。 二 新能源发电 1、光伏产业链价格 1)、硅料价格:本周国内单晶用料成交价格微幅上扬,相比上周调涨每公斤1元人民币, 主流成交区间落在每公斤83-86元人民币,均价为每公斤84元人民币。由于邻近农历春节前夕备货潮、加之部分单晶硅片企业仍有采购硅料的需求,另一方面,大部分多晶硅企业库存水位偏低,使得硅料市场供应偏紧,因此近几周市场报价水涨船高,各渠道喊涨意图相当明显,导致市场价格也相对混乱,市场少部分零散单成交价落在每公斤85-90元人民币之间或甚至更高的价格,不过实际成交数量仍偏少,大部分多晶硅企业以交付前期订单为主。当前一线单晶硅片企业仍有硅料库存,加之本月订单完全签满的情况,对于采购硅料力道明显不足,预期最快1月中下旬将陆续开始洽谈新订单,届时价格涨幅取决于规模相对较大的一线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博弈。整体而言,由于一季度需求转弱,下游组件企业陆续下调开工率因应,加之电池片价格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短期内支撑硅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力道有所限制。 多晶用料的部分,受到国内单晶用料价格调涨,本周国内多晶用料应声齐涨,成交价落在每公斤53-56元人民币之间,均价为每公斤54元人民币,相比上周调涨每公斤3元人民币。 海外硅料的部分,受到国内多晶硅价格推波助澜,加之下游客户看涨的预期心理,本周上下游企业陆续完成新签订单,单多晶用料价格大幅上涨,单晶用料成交价落在每公斤10.4-10.7元美金之间 ; 多晶用料成交价落在每公斤6.6-7.0元美金之间。 2)、硅片价格:由于当前单晶硅片企业转以生产大尺寸为主,市场G1(158.75mm)产出越来越少,加之上半年海外仍有一定项目需求,使得当前G1明显供不应求 ; 另一方面,近期M6(166mm)电池片价格开始出现松动下滑,但碍于各单晶硅片企业处于健康的库存水位,加之大部分单晶硅片企业反馈本月订单基本签订完毕,主动下调硅片价格力道明 显不足,使得本周各尺寸单晶硅片成交价维持高价坚挺,国内G1及M6分别落在每片3.11-3.14元及3.2-3.24元人民币之间 ; 海外G1及M6分别落在每片0.418-0.422元及0.432-0.436元美金之间 ; 国内大硅片尺寸M10(182mm)及G12(210mm)分别为3.87-3.9元及5.48元人民币之间。目前来看,市场硅片供应紧张局势仍未有所缓解,各家硅片企业依照客户安排提前交货,推判本月底前单晶硅片价格仍以持稳为主。 本周国内及海外多晶硅片价格相比上周变化不大,成交价分别持稳在每片1.18-1.49元人民币之间,及每片0.162-0.200元美金之间。由于在产多晶硅片企业反馈本月订单需求一般,相比上个月没有明显变化,将按订单数量安排生产,因此当前多晶供需两端来看呈现暂时维稳。整体而言,多晶持续受到单晶市场份额的挤压,导致多晶终端需求仍在持续锐减中,未来不排除多晶将存在很低的市占率。 3)、电池片价格:本周买卖双方仍在博弈拉锯中,G1电池片价格落定在每瓦0.9-0.92元人民币,M6电池片价格仍持续混杂、目前已签单价格落在每瓦0.9-0.94元人民币,而M10、G12电池片下游端采购厂家家数略增、价格暂时一定区间波动。海外价格受到美金波动影响、且跌势传导较缓等因素影响,本周美金价格略升。 本周G1电池片价格均价稳定在每瓦0.9-0.91元人民币的水平,考量G1供给逐步减少及年节前备货需求,预期一月G1尺寸价格有望稳中小涨,高点0.93的价格也有耳闻,预期将直至二月农历年过后开始缓跌。 当前M6电池片价格持续混乱,主要影响因素仍是组件端减量、并有采购暂缓的迹象,价格跌幅约每瓦3-7分人民币不等、价格落差极大,每瓦0.84-0.93元人民币的价格皆有成交,一线厂家与二线厂家的价格分化再次出现,一线厂家仍成交在每瓦0.9-0.93元人民币的水位,另外二线厂家甚至喊价至0.82-0.84元人民币的抛货价格,当前买卖双方仍在博弈一月份的订单价格,预期春节前电池片一线厂家仍会撑稳价格在每瓦0.85元人民币的水位。 大尺寸部分,本周价格受到采购端压价影响、价格略为下跌,M10均价落至每瓦0.94-0.95元人民币、G12均价约每瓦0.95-0.96元人民币,考量大尺寸在发展的初步阶段,上游硅片采购不易,且一月开始采购M10的厂家数量略增、但采购量仍在起步阶段,因此一月价格预期在一定区间波动、跌价幅度较缓。 多晶电池片当前需求能见度不高,本周价格持稳每片2.4-2.5元人民币。多晶电池片跌价空间已所剩无几,后续价格端看上游硅片调整而定。 4)、组件价格:一月组件材料依然维稳在较高水位,加上龙头电池片厂家仍尽力维持电池片价格不在年前滑落太快,使得组件成本在1-2月间难有改善,近期组件价格基本与去年底持平,约在每瓦1.62-1.7元人民币、0.21-0.225元美金间。现货价格则依然较高,166组件新签订单基本都在每瓦0.22-0.23元美金的水平。 大尺寸组件部分M10、G12组件的实际产量持续增长,而去年签订今年Q1交货的大型 地面电站项目价格大多落在0.225-0.23元美金,具体依项目大小与交期而定。 需求方面,圣诞假期前后,欧、美、南美海运价格仍快速飙涨,且海运的缺柜情形预期整个一季度都难以改善,加上人民币兑美金汇率持续升值,推升海外现货价格居高不下,海外终端买方呈现观望,近期几乎没有太多新成交订单,预期年后需求将开始走弱迹象。 2、风电产业链价格 招标量方面2019年4季度国内新增风电招标15.4GW,同比增加5.8GW,持续维持高位;1-12月国内风机招标65.2GW,同比大增94.63%。价格方面自2018年3季度行业价格降至冰点后,产业链相关企业已进入盈利困难期。风机招标价格自2018年9月末开始逐步企稳反弹,2019年12月达到最高4100元-4200元/kW,相较于低位反弹28-30%。今年下半年预计这些高价订单将陆续交付,企业盈利能力将持续增强。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政策扶持不及预期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1月04日发布的报告《电气设备行业周报(20201228-20210103):光伏淡季不淡,一季度需求持续向好》 往期报告汇总 2021.01.05【华创电新 | 周观点】光伏淡季不淡,一季度需求持续向好 2020.09.27【华创电新 | 周观点】光伏龙头战略协同加深,大众ID.4正式发布 2020.09.20【华创电新|周观点】光伏需求渐入旺季,Tesla电池日临近 2020.09.14【华创电新 | 周观点】“绿色发展”已成趋势,重视新能源车销售数据回暖 2020.09.06【华创电新 | 周观点】造车新势力产销亮眼,欧洲新能源装机加速 2020.08.24【华创电新 | 周观点】HJT产线加速落子,大众ID.4即将首发 2020.08.17【华创电新 | 周观点】涨价加速光伏新技术应用,关注新能源车销售改善 2020.08.10【华创电新|周观点】光伏产业链价格加速上扬,新能源车需求有望回暖 2020.07.26【华创电新|周观点】光伏高景气周期开启,新能源车产销加速 2020.07.13【华创电新|周观点】新能源汽车6月销量环比快速增长,光伏需求持续回暖 2020.07.07【华创电新|周观点】光伏竞价指标下发,“双积分”政策落地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摘编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扫码关注我们 华创电新,欢迎交流!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 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本公司对具体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本报告所载信息不构成对所涉及证券的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报告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预期收入可能会波动。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本公司许可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华创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请您务必对盈亏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