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疫情散发带来扰动 | 12月经济数据预测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严寒、疫情散发带来扰动 | 12月经济数据预测》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严寒、疫情散发带来扰动 2020年12月经济数据预测?第27期 秦泰 博士 贾东旭 申万宏源宏观 摘 要 严寒、疫情散发影响服务消费和投资。1)严寒天气、疫情散发,服务消费有所降温。预计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小幅下滑至4.7%左右,预计12月商品消费增速与11月持平;冬季防控形势趋于严峻,多地疫情散发,服务消费预计有所降温。2)投资:需求向好但严寒拖累,固定投资平稳收官。12月地产产业链在投资端预计仍然保持相对稳定,财政支出仍可支持基建投资增速维持年内高位,国内商品消费稳定增长、出口高增则有利于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但关注到严寒天气不利于户外投资活动的开展,加之基期制造业投资跳高,预计12月单月投资增速高位小幅回落,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稳健收官于3.1%左右的同比增长,剔除低工业品价格,实际投资增速不低。综合三大投资类别,预计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1%,较前11个月增速改善0.5个百分点,全年平稳收官。3)出口:海外疫情严峻生产难恢复,我国出口仍将高增。预计12月我国出口同比(美元计价)较11月的超高增速小幅回落至17.5%左右。我国消费、投资内需仍然表现稳健,加之为2021年上半年出口做准备,预计12月我国进口增速或将有所上行。预计12月我国进口同比(美元计价)增长8.0%左右。 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或单月放缓。1)投资和消费增速难上行,工业生产可能增速小幅回落。除投资和消费增速的暂时性回落所导致的工业品需求增速放缓之外,仍应关注到去库存过程的持续性也会对12月工业生产形成进一步的压制。预计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将小幅回落至6.5%左右,或为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增速回落。2)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生产预计下挫。随着冷冬的到来和伴随的多地疫情散发,服务业生产恢复路径将有所波折。预计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回落1.5个百分点至6.5%左右。 货币财政:政府债券多增仍将推动社融上行。1)货币:年末流动性较为充裕,政府债务推升社融。预计12月新增贷款1.05万亿,同比少增约1000亿。其中居民房贷回归正常,企业短期融资或小幅净减少,非银贷款所代表的金融杠杆也可能进一步压降。年底形成超季节性的政府债务发行大月,预计稳定12月社融增速持平于13.7%。预计12月M2同比较11月上行0.3个百分点至11.0%,M1同比持平于上月高位,在10.0%左右。2)财政:继续主动调控收入,支出或有所放量。为防止年底财政存款的大幅多增,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的利润上缴预计继续压降,拖累收入增长。预计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1%左右。随天气转冷,疫情散发有所增加,居民消费活跃度或边际减弱,需要保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力度以支撑经济增长。预计12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在-0.6%左右。 通胀:国内国际两条主线带动PPI跌幅收窄。1)肉类和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上涨带动CPI小幅回暖。食品CPI同比预计上行2.4个百分点至0.4%,CPI非食品同比在0%左右,预计12月CPI同比在0.1%左右。2)国内国际两条主线逻辑带动PPI降幅快速收窄。国内钢铁煤炭和海外原油价格推动工业品价格回升,PPI降幅预计将大幅收窄0.8个百分点至-0.7%。 翻转阅读详情 目 录 1. 严寒、疫情散发影响服务消费和投资 1.1严寒天气、疫情散发,服务消费有所降温 1.2投资:需求向好但严寒拖累,固定投资平稳收官 1.3出口:海外疫情严峻生产难恢复,我国出口仍将高增 2. 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或单月放缓 2.1投资和消费增速难上行,工业生产可能增速小幅回落 2.2 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生产预计下挫 3. 货币财政:政府债券多增仍将推动社融上行 3.1货币:年末流动性较为充裕,政府债务推升社融 3.2财政:继续主动调控收入,支出或有所放量 4. 通胀:国内国际两条主线带动PPI跌幅收窄 以下为正文 1.严寒、疫情散发影响服务消费和投资 1.1严寒天气、疫情散发,服务消费有所降温 预计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小幅下滑至4.7%左右;其中,冷冬推动服装等可选商品消费高增,汽车需求持续向好,但通讯器材过度集中于11月,预计12月商品消费增速与11月持平;冬季防控形势趋于严峻,多地疫情散发,服务消费预计有所降温。寒潮预计带动服装消费高增,12月高频乘用车销售维持较好的增长,但11月手机厂商集中发布新品导致销量单月集中,预计12月增速将有回落,综合分析,预计12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长5.7%,基本持平于11月。但入冬以来,各地疫情散发多有出现,加之严寒天气阻碍交通运输,交通人流量减少;各地强调不鼓励单位聚餐,年底旅游等预计也受到直接的冲击。预计12月零售中包含的餐饮收入同比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回落至-2.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或降至4.7%,难以延续此前连续上行的态势。 1.2投资:需求向好但严寒拖累,固定投资平稳收官 12月地产产业链在投资端预计仍然保持相对稳定,财政支出仍可支持基建投资增速维持年内高位,国内商品消费稳定增长、出口高增则有利于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但关注到严寒天气不利于户外投资活动的开展,加之基期制造业投资跳高,预计12月单月投资增速高位小幅回落,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稳健收官于3.1%左右的同比增长,剔除低工业品价格,实际投资增速不低。 制造业投资与国内商品消费、以及出口需求较为同步。12月尽管国内商品消费增速预计小幅回落但仍然稳健增长,出口则预计持续受海外巨大供需缺口的拉动而维持高增,对制造业投资仍可形成较好拉动,但冬季投资规模较小,加之19年同期制造业投资单月高增,预计2020年12月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全年预计累积同比增速为-2.5%,较11月改善1个百分点左右。 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维持稳健增长。地产需求保持高位,地产投资预计保持高增长态势至2021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则仍持续受到前期政府性基金支出高增的拉动,但12月全国范围普遍经历严寒,室外工程项目或直接受到影响,预计单月增速下行。综合来看,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分别增长7.2%、3.9%,分别较上月改善0.4、0.3个百分点。 综合三大投资类别,预计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1%,较前11个月增速改善0.5个百分点,全年平稳收官。 1.3出口:海外疫情严峻生产难恢复,我国出口仍将高增 12月海外疫情持续肆虐,工业生产恢复之路再蒙阴影,海外商品消费供需缺口仍然巨大,我国出口预计仍将高增。预计12月我国出口同比(美元计价)较11月的超高增速小幅回落至17.5%左右。尽管海外12月疫苗供给有好消息传出,但接种率仍然非常低,疫情肆虐仍在持续,主要发达国家工业生产恢复之路再度蒙上阴影。欧洲方面,英国发现变异病毒令欧洲国家在12月初刚刚结束上一轮持续4-6周的防控强化阶段之后,又不得不于12月中旬防控强度再度加码,法国重启宵禁,德国采取更为严格的“硬封锁”,除出售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场所外,其余商铺全部关闭。防控措施可能导致12月欧洲工业生产与11月大体持平但弱于10月,零售销售也可能有所回落,欧洲供需缺口预计维持高位。美国方面,疫情持续处于第三轮高峰期,预计12月工业生产增速在11月再度小幅下挫之后,可能仍然较为疲弱,而商品需求有望维持强劲。综合分析,我们预计海外仍然巨大的商品消费供需缺口,仍将持续拉动我国12月出口增长17.5%左右,较11月小幅下滑主要源于基数的月度波动。 我国消费、投资内需仍然表现稳健,加之为2021年上半年出口做准备,预计12月我国进口增速或将有所上行。预计12月我国进口同比(美元计价)增长8.0%左右。 2. 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或单月放缓 2.1投资和消费增速难上行,工业生产可能增速小幅回落 除投资和消费增速的暂时性回落所导致的工业品需求增速放缓之外,仍应关注到去库存过程的持续性也会对12月工业生产形成进一步的压制。进入三季度以来,经济进入去库存通道,但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仍保持高位。这可能表明销售环节去库存的速度和幅度都快于工业企业,且增加库存的意愿有所降低。预计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将小幅回落至6.5%左右,或为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增速回落。 2.2 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生产预计下挫 随着冷冬的到来和伴随的多地疫情散发,服务业生产恢复路径将有所波折。12月居民服务消费预计将有较为明显的下滑,可能突出表现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领域。同时由于商品需求增速预计也有一定的回落,生产性服务业表现可能也会受一定影响。我们预计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回落1.5个百分点至6.5%左右。 3. 货币财政:政府债券多增仍将推动社融上行 3.1货币:年末流动性较为充裕,政府债务推升社融 预计12月新增贷款1.05万亿,同比少增约1000亿。其中居民房贷回归正常,企业短期融资或小幅净减少,非银贷款所代表的金融杠杆也可能进一步压降。20年四季度以来,居民贷款和企业中长贷持续数月的高增趋势已经开始弱化。但考虑到央行已经通过11月底、12月中两次MLF合计净投放5500亿以对冲政府存款的可能高增,实际上12月的流动性仍是较为充裕的,并不会对商业银行信贷形成直接的收紧约束。但地产贷款需求可能受三条红线政策推出初期的暂时性影响而在12月有所走弱。预计12月信贷结构延续10月以来“从高增到正常”的回归方向,居民贷款、企业中长贷预计同比分别基本持平、小幅多增1000亿;同时对于金融杠杆仍将坚持压降,非银金融机构贷款预计少增1000亿,企业短期融资或同比少增800亿,预计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约10500亿。 年底形成超季节性的政府债务发行大月,预计稳定12月社融增速持平于13.7%。今年政府债务总融资规模较大,而下半年财政收入高增已经对支出形成较好支撑,政府债务融资绵延至年底仍有单月8500亿左右的规模有待发行,同比多增约5000亿,成为12月进一步推动社融增速上行的主要原因。企业债发行预计有所回暖,但短时间内尚未恢复正常,预计同比少增1000亿。表外融资持续压降,预计同比多减500亿。此外社融口径对实体人民币贷款预计基本持平去年同期。综合分析,预计12月新增社融2.45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3.7%持平上月。 预计12月M2同比较11月继续上行0.3个百分点至11.0%,M1同比持平于上月高位,在10.0%左右。 3.2财政:继续主动调控收入,支出或有所放量 为防止年底财政存款的大幅多增,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的利润上缴预计继续压降,拖累收入增长。2020年4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主动压降非税收入较为明显,预计12月将延续,12月非税收入增速或仍在-40%左右。税收收入在经济恢复过程中会继续保持高增长,预计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1%左右。 随天气转冷,疫情散发有所增加,居民消费活跃度或边际减弱,需要保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力度以支撑经济增长。天气转冷和疫情散发的共同影响,居民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的积极性将下降,从11月餐饮收入增速下滑中可窥一斑。财政或在12月保持一定的支出强度平滑居民消费的波动,预计12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在-0.6%左右。 4. 通胀:国内国际两条主线带动PPI跌幅收窄 肉类和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上涨带动CPI小幅回暖。12月以来,猪肉重新进入上行通道,同时鲜果鲜菜均有超过季节性上涨,食品CPI同比预计上行2.4个百分点至0.4%。另外,随着国际油价的回暖,国内成品油也在12月经历两轮调升,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将有所上行。但受冷冬和疫情散发影响,居民服务消费的热情有所消退,预计12月CPI非食品同比在0%左右。综合以上因素,预计12月CPI同比在0.1%左右。 国内国际两条主线逻辑带动PPI降幅快速收窄。受国内投资需求持续释放带动,国内煤炭和钢铁价格均在12月有较大幅度抬升。海外疫苗开始接种,市场预计未来原油需求有所修复,国际油价在12月有所回暖。国内钢铁煤炭和海外原油价格推动工业品价格回升,PPI降幅预计将大幅收窄0.8个百分点至-0.7%。 翻转阅读详情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严寒、疫情散发带来扰动——2020年12月经济数据预测?第27期》 证券分析师:秦泰 研究支持:贾东旭 发布日期:2020.01.07
严寒、疫情散发带来扰动 2020年12月经济数据预测?第27期 秦泰 博士 贾东旭 申万宏源宏观 摘 要 严寒、疫情散发影响服务消费和投资。1)严寒天气、疫情散发,服务消费有所降温。预计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小幅下滑至4.7%左右,预计12月商品消费增速与11月持平;冬季防控形势趋于严峻,多地疫情散发,服务消费预计有所降温。2)投资:需求向好但严寒拖累,固定投资平稳收官。12月地产产业链在投资端预计仍然保持相对稳定,财政支出仍可支持基建投资增速维持年内高位,国内商品消费稳定增长、出口高增则有利于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但关注到严寒天气不利于户外投资活动的开展,加之基期制造业投资跳高,预计12月单月投资增速高位小幅回落,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稳健收官于3.1%左右的同比增长,剔除低工业品价格,实际投资增速不低。综合三大投资类别,预计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1%,较前11个月增速改善0.5个百分点,全年平稳收官。3)出口:海外疫情严峻生产难恢复,我国出口仍将高增。预计12月我国出口同比(美元计价)较11月的超高增速小幅回落至17.5%左右。我国消费、投资内需仍然表现稳健,加之为2021年上半年出口做准备,预计12月我国进口增速或将有所上行。预计12月我国进口同比(美元计价)增长8.0%左右。 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或单月放缓。1)投资和消费增速难上行,工业生产可能增速小幅回落。除投资和消费增速的暂时性回落所导致的工业品需求增速放缓之外,仍应关注到去库存过程的持续性也会对12月工业生产形成进一步的压制。预计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将小幅回落至6.5%左右,或为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增速回落。2)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生产预计下挫。随着冷冬的到来和伴随的多地疫情散发,服务业生产恢复路径将有所波折。预计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回落1.5个百分点至6.5%左右。 货币财政:政府债券多增仍将推动社融上行。1)货币:年末流动性较为充裕,政府债务推升社融。预计12月新增贷款1.05万亿,同比少增约1000亿。其中居民房贷回归正常,企业短期融资或小幅净减少,非银贷款所代表的金融杠杆也可能进一步压降。年底形成超季节性的政府债务发行大月,预计稳定12月社融增速持平于13.7%。预计12月M2同比较11月上行0.3个百分点至11.0%,M1同比持平于上月高位,在10.0%左右。2)财政:继续主动调控收入,支出或有所放量。为防止年底财政存款的大幅多增,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的利润上缴预计继续压降,拖累收入增长。预计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1%左右。随天气转冷,疫情散发有所增加,居民消费活跃度或边际减弱,需要保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力度以支撑经济增长。预计12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在-0.6%左右。 通胀:国内国际两条主线带动PPI跌幅收窄。1)肉类和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上涨带动CPI小幅回暖。食品CPI同比预计上行2.4个百分点至0.4%,CPI非食品同比在0%左右,预计12月CPI同比在0.1%左右。2)国内国际两条主线逻辑带动PPI降幅快速收窄。国内钢铁煤炭和海外原油价格推动工业品价格回升,PPI降幅预计将大幅收窄0.8个百分点至-0.7%。 翻转阅读详情 目 录 1. 严寒、疫情散发影响服务消费和投资 1.1严寒天气、疫情散发,服务消费有所降温 1.2投资:需求向好但严寒拖累,固定投资平稳收官 1.3出口:海外疫情严峻生产难恢复,我国出口仍将高增 2. 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或单月放缓 2.1投资和消费增速难上行,工业生产可能增速小幅回落 2.2 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生产预计下挫 3. 货币财政:政府债券多增仍将推动社融上行 3.1货币:年末流动性较为充裕,政府债务推升社融 3.2财政:继续主动调控收入,支出或有所放量 4. 通胀:国内国际两条主线带动PPI跌幅收窄 以下为正文 1.严寒、疫情散发影响服务消费和投资 1.1严寒天气、疫情散发,服务消费有所降温 预计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小幅下滑至4.7%左右;其中,冷冬推动服装等可选商品消费高增,汽车需求持续向好,但通讯器材过度集中于11月,预计12月商品消费增速与11月持平;冬季防控形势趋于严峻,多地疫情散发,服务消费预计有所降温。寒潮预计带动服装消费高增,12月高频乘用车销售维持较好的增长,但11月手机厂商集中发布新品导致销量单月集中,预计12月增速将有回落,综合分析,预计12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长5.7%,基本持平于11月。但入冬以来,各地疫情散发多有出现,加之严寒天气阻碍交通运输,交通人流量减少;各地强调不鼓励单位聚餐,年底旅游等预计也受到直接的冲击。预计12月零售中包含的餐饮收入同比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回落至-2.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或降至4.7%,难以延续此前连续上行的态势。 1.2投资:需求向好但严寒拖累,固定投资平稳收官 12月地产产业链在投资端预计仍然保持相对稳定,财政支出仍可支持基建投资增速维持年内高位,国内商品消费稳定增长、出口高增则有利于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但关注到严寒天气不利于户外投资活动的开展,加之基期制造业投资跳高,预计12月单月投资增速高位小幅回落,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稳健收官于3.1%左右的同比增长,剔除低工业品价格,实际投资增速不低。 制造业投资与国内商品消费、以及出口需求较为同步。12月尽管国内商品消费增速预计小幅回落但仍然稳健增长,出口则预计持续受海外巨大供需缺口的拉动而维持高增,对制造业投资仍可形成较好拉动,但冬季投资规模较小,加之19年同期制造业投资单月高增,预计2020年12月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全年预计累积同比增速为-2.5%,较11月改善1个百分点左右。 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维持稳健增长。地产需求保持高位,地产投资预计保持高增长态势至2021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则仍持续受到前期政府性基金支出高增的拉动,但12月全国范围普遍经历严寒,室外工程项目或直接受到影响,预计单月增速下行。综合来看,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分别增长7.2%、3.9%,分别较上月改善0.4、0.3个百分点。 综合三大投资类别,预计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1%,较前11个月增速改善0.5个百分点,全年平稳收官。 1.3出口:海外疫情严峻生产难恢复,我国出口仍将高增 12月海外疫情持续肆虐,工业生产恢复之路再蒙阴影,海外商品消费供需缺口仍然巨大,我国出口预计仍将高增。预计12月我国出口同比(美元计价)较11月的超高增速小幅回落至17.5%左右。尽管海外12月疫苗供给有好消息传出,但接种率仍然非常低,疫情肆虐仍在持续,主要发达国家工业生产恢复之路再度蒙上阴影。欧洲方面,英国发现变异病毒令欧洲国家在12月初刚刚结束上一轮持续4-6周的防控强化阶段之后,又不得不于12月中旬防控强度再度加码,法国重启宵禁,德国采取更为严格的“硬封锁”,除出售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场所外,其余商铺全部关闭。防控措施可能导致12月欧洲工业生产与11月大体持平但弱于10月,零售销售也可能有所回落,欧洲供需缺口预计维持高位。美国方面,疫情持续处于第三轮高峰期,预计12月工业生产增速在11月再度小幅下挫之后,可能仍然较为疲弱,而商品需求有望维持强劲。综合分析,我们预计海外仍然巨大的商品消费供需缺口,仍将持续拉动我国12月出口增长17.5%左右,较11月小幅下滑主要源于基数的月度波动。 我国消费、投资内需仍然表现稳健,加之为2021年上半年出口做准备,预计12月我国进口增速或将有所上行。预计12月我国进口同比(美元计价)增长8.0%左右。 2. 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或单月放缓 2.1投资和消费增速难上行,工业生产可能增速小幅回落 除投资和消费增速的暂时性回落所导致的工业品需求增速放缓之外,仍应关注到去库存过程的持续性也会对12月工业生产形成进一步的压制。进入三季度以来,经济进入去库存通道,但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仍保持高位。这可能表明销售环节去库存的速度和幅度都快于工业企业,且增加库存的意愿有所降低。预计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将小幅回落至6.5%左右,或为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增速回落。 2.2 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生产预计下挫 随着冷冬的到来和伴随的多地疫情散发,服务业生产恢复路径将有所波折。12月居民服务消费预计将有较为明显的下滑,可能突出表现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领域。同时由于商品需求增速预计也有一定的回落,生产性服务业表现可能也会受一定影响。我们预计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回落1.5个百分点至6.5%左右。 3. 货币财政:政府债券多增仍将推动社融上行 3.1货币:年末流动性较为充裕,政府债务推升社融 预计12月新增贷款1.05万亿,同比少增约1000亿。其中居民房贷回归正常,企业短期融资或小幅净减少,非银贷款所代表的金融杠杆也可能进一步压降。20年四季度以来,居民贷款和企业中长贷持续数月的高增趋势已经开始弱化。但考虑到央行已经通过11月底、12月中两次MLF合计净投放5500亿以对冲政府存款的可能高增,实际上12月的流动性仍是较为充裕的,并不会对商业银行信贷形成直接的收紧约束。但地产贷款需求可能受三条红线政策推出初期的暂时性影响而在12月有所走弱。预计12月信贷结构延续10月以来“从高增到正常”的回归方向,居民贷款、企业中长贷预计同比分别基本持平、小幅多增1000亿;同时对于金融杠杆仍将坚持压降,非银金融机构贷款预计少增1000亿,企业短期融资或同比少增800亿,预计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约10500亿。 年底形成超季节性的政府债务发行大月,预计稳定12月社融增速持平于13.7%。今年政府债务总融资规模较大,而下半年财政收入高增已经对支出形成较好支撑,政府债务融资绵延至年底仍有单月8500亿左右的规模有待发行,同比多增约5000亿,成为12月进一步推动社融增速上行的主要原因。企业债发行预计有所回暖,但短时间内尚未恢复正常,预计同比少增1000亿。表外融资持续压降,预计同比多减500亿。此外社融口径对实体人民币贷款预计基本持平去年同期。综合分析,预计12月新增社融2.45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3.7%持平上月。 预计12月M2同比较11月继续上行0.3个百分点至11.0%,M1同比持平于上月高位,在10.0%左右。 3.2财政:继续主动调控收入,支出或有所放量 为防止年底财政存款的大幅多增,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的利润上缴预计继续压降,拖累收入增长。2020年4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主动压降非税收入较为明显,预计12月将延续,12月非税收入增速或仍在-40%左右。税收收入在经济恢复过程中会继续保持高增长,预计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1%左右。 随天气转冷,疫情散发有所增加,居民消费活跃度或边际减弱,需要保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力度以支撑经济增长。天气转冷和疫情散发的共同影响,居民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的积极性将下降,从11月餐饮收入增速下滑中可窥一斑。财政或在12月保持一定的支出强度平滑居民消费的波动,预计12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在-0.6%左右。 4. 通胀:国内国际两条主线带动PPI跌幅收窄 肉类和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上涨带动CPI小幅回暖。12月以来,猪肉重新进入上行通道,同时鲜果鲜菜均有超过季节性上涨,食品CPI同比预计上行2.4个百分点至0.4%。另外,随着国际油价的回暖,国内成品油也在12月经历两轮调升,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将有所上行。但受冷冬和疫情散发影响,居民服务消费的热情有所消退,预计12月CPI非食品同比在0%左右。综合以上因素,预计12月CPI同比在0.1%左右。 国内国际两条主线逻辑带动PPI降幅快速收窄。受国内投资需求持续释放带动,国内煤炭和钢铁价格均在12月有较大幅度抬升。海外疫苗开始接种,市场预计未来原油需求有所修复,国际油价在12月有所回暖。国内钢铁煤炭和海外原油价格推动工业品价格回升,PPI降幅预计将大幅收窄0.8个百分点至-0.7%。 翻转阅读详情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严寒、疫情散发带来扰动——2020年12月经济数据预测?第27期》 证券分析师:秦泰 研究支持:贾东旭 发布日期:2020.01.07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