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升破1%关口,后续怎么看? ——2020年1月7日海外债市速评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美债升破1%关口,后续怎么看? ——2020年1月7日海外债市速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本期投资提示: 根据美联社等海外媒体报道,美东时间1月6日,美国佐治亚州参议院席位选举结果最终出炉,民主党候选人Warnock和Ossoff均以微弱优势胜选,并且其票差均超过了乔治亚法律要求的触发再次计票的上限。由此以来,民主党将在参议院获得50个席位、与共和党持平,而当选副总统的哈里斯将作为未来的参议院议长投出关键一票,进而宣布民主党将大概率重夺参议院主导权。至此,民主党将大概率在2020大选中获得了总统、参议院、众议院的全面胜利。 民主党横扫格局强化财政刺激预期,美债收益率升破1%关口;美股分化走势体现政策预期。由于在2020年11月大选中佐治亚州选情焦灼,此前市场对于民主党控制参议院仍存分歧,而最终结果出炉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于民主党主导国会、财政刺激力度加强的预期。受此影响,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1.04%,自3月19日以来首次重回1%以上,当日上浮8bp;美股方面则走势分化,道指日涨幅1.44%、纳指日跌幅0.61%,可见投资者更看好受财政刺激、经济复苏直接利好的传统周期性行业。 其实自11月初以来,通胀预期抬头就已经对美债形成上行压力。回顾2020年美债走势,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3月全球疫情爆发,主要经济体陆续进入停工状态,经济衰退预期升温,实际利率及通胀预期同步下行带动美债收益率快速走低,较年初下行超过100bp;4-5月海外疫情暂时性趋于平稳,美欧推出大规模财政救助并逐步开启复工,实际利率及通胀预期相对走平,对应美债降幅趋缓;6-10月美国第二轮疫情叠加抗议运动爆发,实际利率再次走低,不过受前期救助政策带动居民消费及通胀指标快速反弹,带动通胀预期平稳抬升至年初约1.7%中枢,对应美债收益率在0.7%左右波动;11-12月美国大选尘埃落定,拜登最终胜选、而其代表的民主党对于增量财政刺激更为激进,通胀预期继续抬升,而实际利率走势则先上后下,11月疫苗研发进展超预期带来利好、但同期内美欧疫情风险再度趋于上行成为利空,对应到美债收益率上行至0.9%中枢。而截止1月6日,美债隐含通胀预期已达2.1%,创下2018年11月以来新高。 2021年通胀压力仍然趋于抬升,美债收益率仍有上行空间,10年期收益率下一步将向1.5%靠近。我们认为当前美债收益率在2021年仍有上行空间,而通胀压力抬升、经济复苏预期仍将成为主要推动,具体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新一轮次超9000亿的财政法案逐步落地,其中包含对居民的现金发放,对于一季度内耐用品消费及价格均存在助推,而民主党主导国会后可能加大现金刺激力度;二是美国经济受冬季疫情的影响幅度要小于欧洲国家,12月PMI继续冲高印证经济预期并不弱;三是在低基数下,服务项通胀中枢将稳中有升,其中如房租项受房价上行带动预期回升,而上半年疫苗推广同样存在促进。 在财政赤字货币化加深的背景下,短期内美国货币政策宽松立场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1月6日美联储公布了12月议息会议纪要,纪要显示多名美联储官员认可当前资产购买的节奏与效果,并指出在通胀目标及最大就业实现充分性进展后美联储可以开始“渐进式”缩减QE规模,但同时也指出在实际缩减规模之前将让市场得到充分通知,以避免出现“缩减恐慌”现象(taper tantrum)。以上立场与鲍威尔在12月会议后发布会中传递的精神基本一致,美联储延续了对维护经济复苏成果及市场流动性平稳预期的高度重视。而自疫情爆发以来,美国财政赤字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若民主党主导下增量财政刺激出台,则美联储宽松立场的延续性将进一步强化;短期内海外流动性环境趋紧的概率不高,因而也并非推动美债收益率上行的主导因素。
摘要 本期投资提示: 根据美联社等海外媒体报道,美东时间1月6日,美国佐治亚州参议院席位选举结果最终出炉,民主党候选人Warnock和Ossoff均以微弱优势胜选,并且其票差均超过了乔治亚法律要求的触发再次计票的上限。由此以来,民主党将在参议院获得50个席位、与共和党持平,而当选副总统的哈里斯将作为未来的参议院议长投出关键一票,进而宣布民主党将大概率重夺参议院主导权。至此,民主党将大概率在2020大选中获得了总统、参议院、众议院的全面胜利。 民主党横扫格局强化财政刺激预期,美债收益率升破1%关口;美股分化走势体现政策预期。由于在2020年11月大选中佐治亚州选情焦灼,此前市场对于民主党控制参议院仍存分歧,而最终结果出炉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于民主党主导国会、财政刺激力度加强的预期。受此影响,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1.04%,自3月19日以来首次重回1%以上,当日上浮8bp;美股方面则走势分化,道指日涨幅1.44%、纳指日跌幅0.61%,可见投资者更看好受财政刺激、经济复苏直接利好的传统周期性行业。 其实自11月初以来,通胀预期抬头就已经对美债形成上行压力。回顾2020年美债走势,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3月全球疫情爆发,主要经济体陆续进入停工状态,经济衰退预期升温,实际利率及通胀预期同步下行带动美债收益率快速走低,较年初下行超过100bp;4-5月海外疫情暂时性趋于平稳,美欧推出大规模财政救助并逐步开启复工,实际利率及通胀预期相对走平,对应美债降幅趋缓;6-10月美国第二轮疫情叠加抗议运动爆发,实际利率再次走低,不过受前期救助政策带动居民消费及通胀指标快速反弹,带动通胀预期平稳抬升至年初约1.7%中枢,对应美债收益率在0.7%左右波动;11-12月美国大选尘埃落定,拜登最终胜选、而其代表的民主党对于增量财政刺激更为激进,通胀预期继续抬升,而实际利率走势则先上后下,11月疫苗研发进展超预期带来利好、但同期内美欧疫情风险再度趋于上行成为利空,对应到美债收益率上行至0.9%中枢。而截止1月6日,美债隐含通胀预期已达2.1%,创下2018年11月以来新高。 2021年通胀压力仍然趋于抬升,美债收益率仍有上行空间,10年期收益率下一步将向1.5%靠近。我们认为当前美债收益率在2021年仍有上行空间,而通胀压力抬升、经济复苏预期仍将成为主要推动,具体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新一轮次超9000亿的财政法案逐步落地,其中包含对居民的现金发放,对于一季度内耐用品消费及价格均存在助推,而民主党主导国会后可能加大现金刺激力度;二是美国经济受冬季疫情的影响幅度要小于欧洲国家,12月PMI继续冲高印证经济预期并不弱;三是在低基数下,服务项通胀中枢将稳中有升,其中如房租项受房价上行带动预期回升,而上半年疫苗推广同样存在促进。 在财政赤字货币化加深的背景下,短期内美国货币政策宽松立场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1月6日美联储公布了12月议息会议纪要,纪要显示多名美联储官员认可当前资产购买的节奏与效果,并指出在通胀目标及最大就业实现充分性进展后美联储可以开始“渐进式”缩减QE规模,但同时也指出在实际缩减规模之前将让市场得到充分通知,以避免出现“缩减恐慌”现象(taper tantrum)。以上立场与鲍威尔在12月会议后发布会中传递的精神基本一致,美联储延续了对维护经济复苏成果及市场流动性平稳预期的高度重视。而自疫情爆发以来,美国财政赤字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若民主党主导下增量财政刺激出台,则美联储宽松立场的延续性将进一步强化;短期内海外流动性环境趋紧的概率不高,因而也并非推动美债收益率上行的主导因素。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