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偏紧,豆粕偏强——2021建信期货豆粕年度策略报告
(以下内容从建信期货《供求偏紧,豆粕偏强——2021建信期货豆粕年度策略报告》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供求偏紧,豆粕偏强 作者:余兰兰 期货从业资格号:F0301101 一、行情回顾 回顾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度在2、3月份影响到整个大宗商品市场、而后随着国内生猪存栏量的恢复,美豆成本的提升以及拉尼娜等因素的助推,国内豆粕的价格逐渐震荡走高。总体来说,今年豆粕价格落在2600-3300元/吨区间之内,上半年还是震荡趋势,区间在2600-2900元/吨,下半年,特别是8月中旬开始,豆粕就逐渐走出震荡上行的走势,主力合约也一度打至3300点上方,价格重心上移明显。豆粕全年走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5月份市场整体情绪一般,新冠疫情对于豆粕的影响已经是属于比较小的了,但市场仍然在3月之前震荡走弱,而3月下旬曾经有过一波快速拉涨,主要是南美疫情爆发,市场担心巴西出口的运输问题导致进口大豆偏紧,而随后这一说法也被证伪,市场仍然在2700-2850之间弱势震荡。 5-8月份期间豆粕逐渐走出震荡偏强的走势,一则我国生猪存栏量恢复良好,豆粕成交量及提货量均有所放大,市场对于未来需求持续看好;二则此期间正是美豆种植生长的季节,天气炒作在所难免,市场对于美豆的看法也是向上的空间比向下来得更大,但这一时间段内并没有明显的价格驱动因素,而美国天气在8月前也是风调雨顺,USDA一度将新年度单产提升至53蒲式耳以上,创下历史记录,市场虽然整体看好后市,但价格区间还是在2780-2950之间。 8-11月份随着美豆的大幅走强推高进口成本,豆粕价格也走出上行的趋势。美豆的走强主要有几个因素,其一是中国开始大量购买美豆,履行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美豆新年度销售量创下历年之最,出口有望超过17年的高位;其二美国8、9月份爱荷华州迎来大规模干旱,新年度的产量预计不及之前预估的高,且期末库存也被调整至2亿蒲下方,属于极低水平;其三是巴西10月迎来干旱,播种进度被大大延迟,明年1月及2月中旬前预期有部分订单继续选择采购美豆,助推出口预期;其四今年冬季预报有拉尼娜现象,而在此现象下,巴西南部以及阿根廷大豆主产区容易有干旱现象,价格打入部分天气升水。国内豆粕的涨幅虽不及美豆,但在进口成本抬高的推动,以及豆粕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同样强势上行,主力合约从2850附近一路涨至最高3321点,而后继续在高位偏强震荡。 二、大豆豆粕市场分析 2.1 2020年美豆产量回升价格走强,2021年种植面积或继续增长。 2020年美豆种植面积及单产双双回升导致产量回暖明显。2019年度,美国大豆遭受灾害天气以及种植面积下降的双重打击,而2020年产量回暖明显。首先,种植面积方面,主要受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订,农民播种比去年有一定的信心,种植面积虽不及2017及2018年,但较去年大幅上升。其次,天气方面,在8月之前整体美国的天气较适应农作物的生长,大豆整体的播种进度及生长进度较往年提前了约2周,比去年提前的更多,USDA一度在8月的供需报告中将单产提高至53.3蒲式耳的历史高位。而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美豆中部主产区,特别是爱荷华州遭遇了比较严重的干旱,单产及产量预期也随之下调。而进入10月收获季节,前期进度仍然保持较快,而在10月中旬,部分北部大豆主产区出现霜冻降雨等情况,导致在中后期的收获速度偏慢,但整体影响并不大,最终美豆新年度还是属于丰产年。11月美国农业部公布最新的供需报告显示,美豆今年种植面积8310万英亩,较去年同期的7650万英亩增加660万英亩,同比增幅8.63%,收割面积8230万英亩,较去年同期的7560万英亩增加670万英亩,同比增幅8.86%。美豆单产为50.7蒲式耳/英亩,较上年的47.4蒲氏耳同比上升6.96%。美豆新作产量预估为41.7亿蒲,较去年的35.52亿蒲增加6.18亿蒲,同比增幅17.40%。 2021年美豆种植面积或同比增长7.1%,为8900万英亩左右。一方面,本年度美豆期末库存预计偏低,预计仅为1.9亿蒲,相对应的上一年度期末库存约为5.24亿蒲,偏紧的格局使得美豆价格相应走高,目前CBOT主力合约已超过2016年的阶段性高点,提升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目前执行良好,在拜登上台后普遍预计中美贸易摩擦方面会有所缓和,市场对于中国采购美国农产品的预期较为乐观。USDA在11月6日对新年度美豆种植面积进行了预估,其预计为8900万英亩,同比增长7.1%。另一方面,农产品中大豆与玉米一直就有着种植面积之争,豆粕与玉米都是主要的饲料原料,大豆与玉米具有稳定的比价关系,CBOT大豆玉米比价是美国农民播种的主要考虑因素,密切跟踪CBOT大豆合约/玉米合约的比价,这是一个预测面积的良好市场指标,截止2020年11月23日,CBOT大豆与玉米主力合约的比价维持当前的2.77附近,预计2021年3月份之前大豆/玉米比价基本稳定在2.7左右,比价水平与2017、2018年播种前期水平相当,2018年美豆播种面积9020万英亩,较17年的8350万英亩同比增幅为8.02%,作为类比,目前USDA预计的2021年预期美豆种植面积8900万英亩,同比增长7.1%的预计,相对比较合理,不排除后期还有调增的可能性。 2.2 拉尼娜使南美豆单产不确定,产量暂时预估或增加4-5%。 巴西前期种植进度相对落后,目前已赶上往年同期水平,但单产预期不高。巴西大豆方面,2020/21年度的巴西大豆在10月中上旬的种植初期有过一段时间的干旱炒作,导致马托格罗索、巴拉纳等主产州都出现了种植进度严重落后的情况,引发市场对巴西大豆产量的担忧,不过10月中下旬巴西大部分地区迎来大规模降雨,机械化播种也使得巴西的大豆种植提速明显,大豆播种进度快速追赶至往年同期的水平,截至11月20日,2020/21年度巴西大豆播种进度约为79%,高于一周前的69.5%,也高于去年同期77.5%;其中马托格罗索州已接近全部播种完成,巴拉那州进度也超过90%,南里奥格兰德州约35%,但由于降水的不规律及低于往年同期的水平,不少机构预计单产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且预期大豆重播面积至少可达30万公顷。阿根廷大豆方面,其播种期晚于巴西,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阿根廷本年度大豆种植进度为32%,略微落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布宜诺斯艾利斯43%,科尔瓦多33%,恩特雷里奥斯27%。 拉尼娜现象在冬季持续,天气或不利于南美大豆的生长。南美大豆的关键生长期集中在巴西的12-2月份以及阿根廷的1-3月份,此阶段的天气情况对南美大豆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美国气象中心月度预测信息来看,20/21年度北半球冬季出现拉尼娜气象的概率为95%,持续到明年3-5月的概率为65%,拉尼娜的强度为中等。而根据以往对拉尼娜年份的考量,此期间巴西北部地区的降雨将偏多,南部地区及阿根廷大豆主产区的降雨将偏少,这意味着南美种植季,南美特别是阿根廷比较容易出现干旱天气,从而引发减产的预期及炒作。 南美大豆整体产量或增加4-5%。巴西政府在11月中旬时表示,马托格罗索州2021年大豆产量接近3700万吨,而巴西总体产量约1.35亿吨,增幅7.14%。AgRural预计巴西大豆播种面积约3800万公顷,产量为1.313亿吨。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计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约1720万公顷,比上年提高10万公顷,单产预计为2.79吨/公顷,大豆产量为4650万吨。而根据USDA11月份的数据,美农对2020/21年南美大豆的产量暂时维持偏乐观的预计,其预估2020/21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33亿吨,较19/20年度1.26亿吨的产量同比增幅5.56%;而阿根廷天气相对干旱的预期暂时还没有完全体现,其预估2020/21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100万吨,较19/20年度4900万吨的产量同比增加200万吨,增幅4.08%,与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的预计相差较大。而根据USDA,南美两大主产国新年度同比共增加900万吨产量,增幅5.14%。当然这是在天气状况良好情况下的预计,不排除未来可能对新年度产量的下调。 2.3 2020/21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上升,但期末库存走低。 从全球产量来看,由于预期巴西的产量继续上升,2020/21年度美豆也属于相对丰产的年份,所以整体大豆的产量比去年提升明显。11月份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0/21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上调至3.6264亿吨,较上一年度增加7.71%;而由于中国的需求强劲以及整体压榨数量偏多,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反而有所下降,下调至8652万吨,同比减少882万吨,期末库销比降至16.1%,较上年的18.4%继续下调,全球大豆属于供需两旺的格局,整体甚至比上一年度更偏紧。 2.4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履行顺利,中国大豆进口预期持续偏强,美豆出口将挤压部分巴西豆的出口份额。 阿根廷汇率问题,农户囤积大豆,利于美国巴西大豆压榨市场。自3月新冠危机爆发以来,阿根廷比索汇率持续下跌,而黑市汇率更是比官方汇率贬值更多,农户们担心如果资金控制未来被取消,其货币贬值程度可能超过100%,因此农户们开始囤积大豆,作为对抗比索贬值的手段。虽然阿根廷政府于10月1日宣布临时调低大豆和豆粕的出口税,从33%调低到30%,有效期持续到2020年底,但这对于农户售卖大豆积极性的提升较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豆粕、豆油出口国,阿根廷的压榨产生问题,国际贸易的流向可能会发生较大的转变,2019年阿根廷有800万吨豆粕出口至欧盟,2020年阿根廷出口受阻,预计明年在汇率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部分豆粕及豆油进口需求将被美国巴西替代,造成压榨需求将转向美国巴西大豆市场。 美豆出口至中国数量可能超过贸易摩擦前的水平。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1月19日当周,美豆20/21年累计出口订单5193.1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526.1万吨增加2667万吨,同比增幅105.6%,对中国出口大豆累计订单 2919.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930.7万吨增加1988.5万吨。美豆19/20 年累计出口订单4751.2万吨,较去年同期降幅2.61%,对中国出口大豆累计订单1700.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幅19.9%。美国时间10月23日,USTR和USDA联合发布声明称:自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以来,中国大幅增加采购美国农产品,迄今已从美国采购236亿美元农产品,约等于2020年采购目标的71%,核算成整年的目标为332亿元。参考贸易战前,2017年中国对美农产品贸易额约240亿美元,其中美豆额度约为130亿美元。2020/21年度中美大豆贸易可能超过贸易摩擦前的水平,甚至接近3500万吨。 受中国生猪存栏恢复的集中采购需求,巴西豆2020年4-7月出口明显提升,2021年预售进度较高,出口有望保持强势,压榨量有望持续在高位。2019年8月以后,中国生猪存栏量逐月抬升,对于饲料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中国对巴西大豆的采购在今年二、三季度放量。据统计,2019/20年度,巴西累计出口大豆9835.4万吨,较去年累计值7954.4万吨上升1881万吨,同比增幅23.65%。其中中国采购约6860.7万吨,较去年累计值6118.0万吨上升742.7万吨,同比增幅12.14%。明年来看,巴西种植面积增加,但在拉尼娜气候条件下,单产目前还较难预测,各大机构暂时还是维持巴西的产量稳中微增的判断,那么在丰产背景下,巴西出口水平预计仍将维持在高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中上旬巴西播种延迟,再加上今年年末巴西期末库存降至极低的位置,2021年的1月甚至是2月中旬以前巴西可供出口的大豆数量有限,部分采购预计将流向美豆市场,将会影响新年度巴西出口的总数。另外由于阿根廷汇率问题,农户大量囤积大豆,导致压榨的豆粕豆油数量偏少,利于巴西新年度压榨量的持续保持高位。 我国2020年大豆进口量及库存明显回升,南美豆进口比重仍然较大。根据农村农业部统计,自2019年8月起,我国生猪存栏量逐月恢复,预计至今年年底我国生猪存栏量有望恢复至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加之去年高猪价带动禽类补栏量较高,饲料需求今年处于非常高的位置,同样的进口大豆数量也处于历史最高值。据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中国共进口大豆8322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17.7%。预期11月份国内大豆到港量将达到915万吨,12月份将达到880万吨,即2020年全年中国大豆进口量有望超过1亿吨,显著高于2019年,为历史最高值。从供应年度来看,2019/2020年度中国进口大豆9853万吨,较上一年增长19.3%。从进口国别来看,巴西、美国、阿根廷依旧是我国进口大豆的主要供应国,而由于中美第一阶段的经贸协议,从美国进口大豆的比例略有回升。据统计,在进口的9853万吨大豆中,巴西进口占比由18/19 年度的74.1%降至69.6%,美国占比则由原先12.5%回暖至17.7%,阿根廷进口占比由6.5%上升至 9.8%。而随着中国在新年度持续大量购买美豆,预计美豆进口占比将持续回暖,并会挤占部分南美豆的进口份额。伴随大豆进口量的上升,大豆库存同比也大幅上升。据天下粮仓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29日,国内进口大豆库存643.69万吨,同比增幅46.13%;国内沿海主要地区油厂进口大豆总库存量514.2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98.83万吨同比增幅72.10%。 我国2021年大豆进口需求有望持续在高位,其中美豆占比有望快速回暖。基于对明年生猪存栏缓慢恢复并可能在相对高位维持一段间的考虑,以及禽类存栏以维稳为主,11月份农业农村部预计2020/2021年度中国进口大豆量为9510万吨,较2019/2020年度9853万吨小幅减少343万吨,降幅在3.48%,但仍然处于历史高位。目前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落地及执行,中国持续在购买美豆,截至10月美国进口占比则由原先12.5%回暖至17.7%,由于美国方面特朗普的连任失败,市场普遍预计中美贸易关系会有所缓和,明年中国是否会继续执行第一阶段的协议目前还较难判断,但至少20/21年度中国购买美豆的需求不减。根据天下粮仓调查统计,明年1月进口大豆到港预估为800万吨,2月预估600万吨,3月预估650万吨,1-3月共计205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0.1%,显示出进口大豆一季度需求仍然偏好。 2.5 我国2020年大豆压榨量和开机率整体处于非常高的水平,2021年豆粕现货基差弱势继续而区域价差或稳中缩窄。 2020年国内大豆的压榨量和开机率整体处于非常高的水平。截止11月底,全国大豆压榨企业平均周度开机率超过51%,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平均周度压榨量超过180万吨,同比上升近20万吨,相当于每周多了16万吨的豆粕供应。由于豆油在2020年的强势,整体压榨利润处于高位,各大油厂在5月之后基本都保持在往年同期最高的开机率水平,而伴随着大豆进口量和到港量的提升,今年大豆压榨量也处于历史极高的位置。在四季度油脂偏紧及豆粕需求不减的情况下,至少到2021年的一季度前,预计油厂仍将保持较高的开机率和压榨量。 豆粕2020年总体成交情况好于预期,但由于压榨量大,库存处于高位。2020年1-10月国内豆粕成交量总计有4347.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29%。今年下游需求受生猪存栏量的逐步恢复以及禽类存栏量的高企,显得比往年更为强势,特别是在5、6月份之后,豆粕成交量及提货量处于往年同期较高水平。根据天下粮仓的预计,豆粕的总消费量在12月可以达到697万吨,同比增幅21.18%;在明年的一二季度合计约消费4079万吨,同比增幅13.81%。虽然成交量保持在高位,但由于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在2020年料为历史之最,在高压榨的背景下,豆粕库存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截至2020年11月29日,国内沿海主要油厂豆粕总库存量92.44万吨,同比去年同期的41.37万吨增幅123.45%。 豆粕现货基差弱势继续而区域价差可能稳中缩窄。基差反应了豆粕现货的供需情况。一方面,受全球大豆的供应、国内大豆进口压榨以及下游需求的季节性特点影响, 2017年以前,基本每年的6/7月份豆粕基差开始由正转负,并逐渐走出全年的低值。但18、19年受中美贸易关系以及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豆粕需求不景气的影响,国内豆粕负基差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延续时间越来越长。2018年,4月份豆粕基差就开始转负,而且在负值一直徘徊到了8月份。2019年出现的时间更早,3月份基差就开始转负,一直维持到8月份。而进入2020年,随着春节大猪集中出栏以及存栏尚未实质性恢复,豆粕需求最低谷在2-3月,上半年基差走势也与2018年类似,而到了9月主力合约基差还在0附近震荡,主要是今年到港量及压榨量较大,叠加未来美豆库存较低的期货升水,基差转正的日期较往年又有所延后。预计明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依然不减,在库存较高的背景下,基差料会维持较弱的走势。另一方面,就是区域性价差。从今年的数据来看,北方地区的天津、山东是比较高价的区域,而华南市场包括江苏则相对价格偏弱。这个变化的背后主要是非洲猪瘟后养殖结构的调整。山东是国内肉鸡的主要养殖区域,本年度的肉禽及蛋禽存栏量都处于非常高的位置,支撑山东地区包括部分北方销区的豆粕消费和现货价格。而华南地区主要养殖生猪和水产,今年生猪存栏的恢复也带动了饲料需求的回暖,但水产养殖的季节性比较明显,又有低价杂粕冲击市场,导致华南地区豆粕价格仍然有一定的压制。就目前国内养殖情况来看,预计2020年豆粕现货的南北价差仍将维持,但4月-9月随着水产旺季的来临,以及后期禽类存栏可能稳中偏弱的预期,南北价差情况或有改善。 2.6 生猪存栏料于2021年二季度之前都保持稳中偏强状态,出栏量有望恢复至非洲猪瘟疫情前水平,产能恢复将持续。 生猪养殖利润2020年全年维持偏高,但波动加大。截止2020年11月20日,国内自繁自养生猪头均利润1623.08元/头,年初至今自繁自养养殖利润均值为2277.06元/头,较2019年全年均值1012.56元/头增加1264.50元/头;外购仔猪养殖利润106.76元/吨,年初至今外购仔猪养殖利润均值为1141.47元/头,较2019年全年均值916.01元/头增加225.50元/头。 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今年恢复良好,但据18年水平仍偏低。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恢复生猪生产政策措施落实,今年整体生猪生产出现转折性积极变化,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自19年8月份之后双双探底回升,今年逐月恢复势头良好。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20年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31.5%,已连续5个月正增长;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2%,同比增长26.9%,已连续4个月正增长。全国生猪生产整体趋稳向好,但距离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之前的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从不同区域看,根据天下粮仓的数据,10月份有13个省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比上月多1个;13个省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与上月持平。其中,东北、河北、两广、江苏、西南等地区生猪生产恢复较快。同时,规模猪场生产恢复势头强劲,猪饲料产销量持续增长,后备母猪销量回升。根据农业农村部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10月,饲料总产量 20638 万吨,同比增长9.2%。其中,受生猪产能持续恢复拉动,猪饲料产量 6783万吨,同比增长 5.4%,其中母猪料约1306万吨,同比增46.2%,今年前 10 个月猪饲料累计产量达到2017 年和 2018 年同期的 80%。另外通过仔猪以及二元母猪价格来看,虽然10月之后由于饲料端的高企和生猪价格的偏弱,外购仔猪的养殖利润急剧下滑,但总体来看2020年仔猪和二元母猪价格仍然在高位,截至11月27日的价格分别为76.06元/公斤和5406元/头,反映出今年整体高利润的背景下,市场补栏积极性较高。 生猪存栏量料于2021年二季度之前都保持稳中偏强的状态,而出栏量有望逐步恢复至非洲猪瘟疫情前的平均水平。今年受高利润影响,养殖户整体补栏情绪比较强烈,且当前各地加大力度鼓励生猪生产,按照生猪的繁殖周期和生长周期来推算,2021年的形势比起前两年来说乐观不少。根据生猪的繁殖、生长周期来测算,2020年8月-2021年8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2021年的生猪存栏量,2020年3月-2021年3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2021年生猪出栏量。目前看能繁母猪存栏自去年10月份出现了近四年以来的首次反弹后,持续至今,另外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口径,生猪存栏的持续性回暖或将有望延续到2021年的一季度,也就是说生猪存栏目前来看还在恢复式,至少在2021年的上半年预计存栏仍然有望接近甚至是超越2018年的水平,而生猪出栏在2021年有望恢复至正常水平,所以对于生猪饲料端的需求,保守估计在明年二季度之前仍然处于稳中偏强的状态,而由于玉米豆粕价格相对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猪养殖利润,料21年后期对于猪饲料端的需求有望维稳或有小幅回落。 猪肉进口政策影响可能相对有限。考虑到目前国内猪肉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形势以及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预计政策直接影响的将会是猪肉、鸡肉等肉类产品的进口量,按照3:1的料肉比,如果猪肉进口增加200万吨,大约相当于增加97.5万吨豆粕进口量(按饲料中豆粕成分13%,毛猪80%出肉率算),相比国内今年接近1亿吨的大豆进口量,并以此压榨出接近8000万吨豆粕,影响是较小的,而美国全年猪肉出口量还不到280万吨。 2.7 禽类养殖利润低迷,但存栏或仍将保持相对高位。 2020年的家禽存栏偏高,21年肉禽或保持高存栏,蛋禽或有回落态势,饲料需求或保持强势。生猪养殖市场对家禽市场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019年度生猪价格的走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肉鸡和鸡蛋价格走势,所以整体2019年肉鸡和蛋鸡补栏数量非常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禽肉产量为1639万吨同比增长6.5%,三季度末全国家禽存栏67.2亿只,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17.1%。高存栏也导致了2020年鸡蛋以及肉鸡价格的相对低迷,再加之今年下半年饲料价格的逐步走高,养殖户的养殖利润非常差,根据天下粮仓的数据,截至11月27日肉鸡养殖利润仅约-0.11元/羽。但是养殖利润差也并不完全意味着禽类存栏将会出现拐点,根据部分企业的走访来看,国家在保障肉禽的供应方面有着一定的要求,部分龙头企业虽然亏损严重,但由于有政策原因,该保障的肉禽还是会持续养殖。所以由于前期存栏基数较大,豆粕禽类饲料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强势,而部分小养殖户可能会逐步减少补栏,从远期来看会对豆粕的禽类饲用消费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蛋鸡方面,2020年我国主要产区的蛋鸡存栏量普遍较高,在9月之后由于补栏的减少和前期可淘鸡数量逐渐变多,蛋鸡存栏有减少的趋势。根据天下粮仓,截至2020年10月份蛋鸡总存栏约13.58亿只,但当月补栏仅0.40亿只,今年四季度预计蛋鸡市场的存栏有转折的趋势,预计至少到明年的上半年,蛋鸡都将处于去存栏的状态。而且春节过后通常为鸡蛋消费淡季,在没有大型节日拉动消费的情况下,养殖端的前期补栏也将趋于谨慎,就目前雏鸡补栏量来看,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的蛋鸡总存栏量将维持在12.5-13亿只左右,而下半年的供应情况还要依据上半年的补栏做判断。总体而言,禽类饲料的需求预计至少在2021年上半年仍将保持在高位。 三、2021年豆粕行情展望及投资策略 3.1 主要的时空驱动因素及重要变量 1-3月份的南美大豆作物生长状况及天气状况。南美大豆的关键生长期集中在巴西的1-2月份以及阿根廷的1-3月份,此阶段实际的天气情况对南美大豆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来看,南美种植季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几率较高,巴西南部及阿根廷大豆主产区作物遭遇干旱的可能性偏大,需密切关注进展。在原本全球大豆供需偏紧的情况下,若南美减产,则豆粕上方空间被打开。 4月份以后的进口到港量及后续豆粕需求情况。由于季节性的原因,我国一般在5月份起就进入了每年大豆到港量的高峰期,此时也正值南美的出口窗口,根据目前的消息显示,巴西大豆已预售超过50%的量,其中中国的采购无疑是主力军,但由于大豆采购量较多,今年整体沿海地区大豆及豆粕的库存都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基差表现的较弱。明年5月起,港口压力又会重新显现,而豆粕需求量是否能保持今年下半年如此旺盛的格局还有待之后的观察,若需求相对供应表现的偏弱,豆粕在过了南美天气炒作期之后不排除有震荡偏弱的走势。 4-9月份美国大豆的播种及生长期天气状况。农产品中大豆与玉米一直就有着种植面积之争,CBOT大豆玉米比价是美国农民播种的主要考虑因素,密切跟踪2021年3月份之前大豆/玉米比价关系。同时此阶段的实际天气情况也最终决定了美豆产量,需要密切关注。另外由于美豆价格在2020年尾声接近4年来的高位,叠加全球库存偏紧的状态,市场普遍预计2021年美豆的种植面积有望回暖至接近2017、18年的水平,整体供应压力不减。预计南美的高产量叠加美豆新季可能存在的相对较高的产量预期,对于明年9月之后市场是否还会维持目前偏紧的格局需要重新去考虑。 中美经贸关系。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2020 年我国已经加大了美国农产品的进口采购,而协议上2021年需采购的金额比2020年会更多。但是如今美国方面拜登上台,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是否会被重塑也值得投资者们关注。今年美豆走强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中国对美豆的购买力相当强,21年需注意这一支撑因素是否还会持续。 3.2 行情展望及投资策略 2020年末的一系列报告均显示全球大豆供需格局偏紧。巴西豆由于上半年出口较多,下半年自身的库存较紧张,甚至已经需要通过进口美豆来维持本国的需求;阿根廷则是由于自身汇率问题,农民出现囤积大豆的现象,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而美豆新年度期末库存预计来到1.9亿蒲,这还是没有调整巴西产量和大豆出口数据下的预估。在中国持续购买美豆的背景下,料今年四季度及明年2月前,美豆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变,在此期间美豆易涨难跌,考虑到进口成本推动的因素,2105合约以逢低做多为宜。而后期上方是否有空间以及空间的大小则要视南美产量而定,若拉尼娜现象导致阿根廷甚至是巴西有一定的减产,这会使得本身就较为紧张的平衡表更加供求失衡,所以今年12月至明年3月,南美天气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考虑指标。但由于天气不确定因素较大,且目前来看USDA仍然对南美产量做出了相对乐观的预计,另外由于美豆现货价格较高,2021年美豆种植面积预计迅速回暖。若南美最后没有减产则2021年全球大豆的产量可能又会上一个台阶,加之中国养殖的需求很难一直保持高增速且港口库存偏高,所以在天气炒作窗口过去之后,美豆及豆粕不排除有震荡走弱的可能性存在,可以关注4月份之后我国大豆进口到港量及后续需求,之前对于2105合约的多头也可视实际情况陆续平仓,并考虑逢高沽空豆粕2109合约。6月份及之后主要关注美豆生长期的天气状况和国内养殖业的存栏情况,天气因素若有潜在利好,则可关注2109合约和2201合约的上涨潜能。另外投资者们需时刻警惕政策方面的变化,考虑到拜登刚刚上台,可能会更加着重疫情的控制和美国本土的经济刺激,预计短期内难以顾及到贸易方面的问题,而明年一旦美国政局稳定,则拜登可能更着重于修复一些同盟国之间的外交、贸易关系,并可能与中国方面就贸易问题重新进行谈判,对于盘面是潜在的不确定因素。 风险提示: 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投资者据此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 建信期货研投 宏观金融研究团队 020-38909340 有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4 黑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6 石油化工研究团队 021-60635738 农业产品研究团队 021-60635732 量化策略研究团队 021-60635726
供求偏紧,豆粕偏强 作者:余兰兰 期货从业资格号:F0301101 一、行情回顾 回顾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度在2、3月份影响到整个大宗商品市场、而后随着国内生猪存栏量的恢复,美豆成本的提升以及拉尼娜等因素的助推,国内豆粕的价格逐渐震荡走高。总体来说,今年豆粕价格落在2600-3300元/吨区间之内,上半年还是震荡趋势,区间在2600-2900元/吨,下半年,特别是8月中旬开始,豆粕就逐渐走出震荡上行的走势,主力合约也一度打至3300点上方,价格重心上移明显。豆粕全年走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5月份市场整体情绪一般,新冠疫情对于豆粕的影响已经是属于比较小的了,但市场仍然在3月之前震荡走弱,而3月下旬曾经有过一波快速拉涨,主要是南美疫情爆发,市场担心巴西出口的运输问题导致进口大豆偏紧,而随后这一说法也被证伪,市场仍然在2700-2850之间弱势震荡。 5-8月份期间豆粕逐渐走出震荡偏强的走势,一则我国生猪存栏量恢复良好,豆粕成交量及提货量均有所放大,市场对于未来需求持续看好;二则此期间正是美豆种植生长的季节,天气炒作在所难免,市场对于美豆的看法也是向上的空间比向下来得更大,但这一时间段内并没有明显的价格驱动因素,而美国天气在8月前也是风调雨顺,USDA一度将新年度单产提升至53蒲式耳以上,创下历史记录,市场虽然整体看好后市,但价格区间还是在2780-2950之间。 8-11月份随着美豆的大幅走强推高进口成本,豆粕价格也走出上行的趋势。美豆的走强主要有几个因素,其一是中国开始大量购买美豆,履行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美豆新年度销售量创下历年之最,出口有望超过17年的高位;其二美国8、9月份爱荷华州迎来大规模干旱,新年度的产量预计不及之前预估的高,且期末库存也被调整至2亿蒲下方,属于极低水平;其三是巴西10月迎来干旱,播种进度被大大延迟,明年1月及2月中旬前预期有部分订单继续选择采购美豆,助推出口预期;其四今年冬季预报有拉尼娜现象,而在此现象下,巴西南部以及阿根廷大豆主产区容易有干旱现象,价格打入部分天气升水。国内豆粕的涨幅虽不及美豆,但在进口成本抬高的推动,以及豆粕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同样强势上行,主力合约从2850附近一路涨至最高3321点,而后继续在高位偏强震荡。 二、大豆豆粕市场分析 2.1 2020年美豆产量回升价格走强,2021年种植面积或继续增长。 2020年美豆种植面积及单产双双回升导致产量回暖明显。2019年度,美国大豆遭受灾害天气以及种植面积下降的双重打击,而2020年产量回暖明显。首先,种植面积方面,主要受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订,农民播种比去年有一定的信心,种植面积虽不及2017及2018年,但较去年大幅上升。其次,天气方面,在8月之前整体美国的天气较适应农作物的生长,大豆整体的播种进度及生长进度较往年提前了约2周,比去年提前的更多,USDA一度在8月的供需报告中将单产提高至53.3蒲式耳的历史高位。而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美豆中部主产区,特别是爱荷华州遭遇了比较严重的干旱,单产及产量预期也随之下调。而进入10月收获季节,前期进度仍然保持较快,而在10月中旬,部分北部大豆主产区出现霜冻降雨等情况,导致在中后期的收获速度偏慢,但整体影响并不大,最终美豆新年度还是属于丰产年。11月美国农业部公布最新的供需报告显示,美豆今年种植面积8310万英亩,较去年同期的7650万英亩增加660万英亩,同比增幅8.63%,收割面积8230万英亩,较去年同期的7560万英亩增加670万英亩,同比增幅8.86%。美豆单产为50.7蒲式耳/英亩,较上年的47.4蒲氏耳同比上升6.96%。美豆新作产量预估为41.7亿蒲,较去年的35.52亿蒲增加6.18亿蒲,同比增幅17.40%。 2021年美豆种植面积或同比增长7.1%,为8900万英亩左右。一方面,本年度美豆期末库存预计偏低,预计仅为1.9亿蒲,相对应的上一年度期末库存约为5.24亿蒲,偏紧的格局使得美豆价格相应走高,目前CBOT主力合约已超过2016年的阶段性高点,提升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目前执行良好,在拜登上台后普遍预计中美贸易摩擦方面会有所缓和,市场对于中国采购美国农产品的预期较为乐观。USDA在11月6日对新年度美豆种植面积进行了预估,其预计为8900万英亩,同比增长7.1%。另一方面,农产品中大豆与玉米一直就有着种植面积之争,豆粕与玉米都是主要的饲料原料,大豆与玉米具有稳定的比价关系,CBOT大豆玉米比价是美国农民播种的主要考虑因素,密切跟踪CBOT大豆合约/玉米合约的比价,这是一个预测面积的良好市场指标,截止2020年11月23日,CBOT大豆与玉米主力合约的比价维持当前的2.77附近,预计2021年3月份之前大豆/玉米比价基本稳定在2.7左右,比价水平与2017、2018年播种前期水平相当,2018年美豆播种面积9020万英亩,较17年的8350万英亩同比增幅为8.02%,作为类比,目前USDA预计的2021年预期美豆种植面积8900万英亩,同比增长7.1%的预计,相对比较合理,不排除后期还有调增的可能性。 2.2 拉尼娜使南美豆单产不确定,产量暂时预估或增加4-5%。 巴西前期种植进度相对落后,目前已赶上往年同期水平,但单产预期不高。巴西大豆方面,2020/21年度的巴西大豆在10月中上旬的种植初期有过一段时间的干旱炒作,导致马托格罗索、巴拉纳等主产州都出现了种植进度严重落后的情况,引发市场对巴西大豆产量的担忧,不过10月中下旬巴西大部分地区迎来大规模降雨,机械化播种也使得巴西的大豆种植提速明显,大豆播种进度快速追赶至往年同期的水平,截至11月20日,2020/21年度巴西大豆播种进度约为79%,高于一周前的69.5%,也高于去年同期77.5%;其中马托格罗索州已接近全部播种完成,巴拉那州进度也超过90%,南里奥格兰德州约35%,但由于降水的不规律及低于往年同期的水平,不少机构预计单产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且预期大豆重播面积至少可达30万公顷。阿根廷大豆方面,其播种期晚于巴西,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阿根廷本年度大豆种植进度为32%,略微落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布宜诺斯艾利斯43%,科尔瓦多33%,恩特雷里奥斯27%。 拉尼娜现象在冬季持续,天气或不利于南美大豆的生长。南美大豆的关键生长期集中在巴西的12-2月份以及阿根廷的1-3月份,此阶段的天气情况对南美大豆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美国气象中心月度预测信息来看,20/21年度北半球冬季出现拉尼娜气象的概率为95%,持续到明年3-5月的概率为65%,拉尼娜的强度为中等。而根据以往对拉尼娜年份的考量,此期间巴西北部地区的降雨将偏多,南部地区及阿根廷大豆主产区的降雨将偏少,这意味着南美种植季,南美特别是阿根廷比较容易出现干旱天气,从而引发减产的预期及炒作。 南美大豆整体产量或增加4-5%。巴西政府在11月中旬时表示,马托格罗索州2021年大豆产量接近3700万吨,而巴西总体产量约1.35亿吨,增幅7.14%。AgRural预计巴西大豆播种面积约3800万公顷,产量为1.313亿吨。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计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约1720万公顷,比上年提高10万公顷,单产预计为2.79吨/公顷,大豆产量为4650万吨。而根据USDA11月份的数据,美农对2020/21年南美大豆的产量暂时维持偏乐观的预计,其预估2020/21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33亿吨,较19/20年度1.26亿吨的产量同比增幅5.56%;而阿根廷天气相对干旱的预期暂时还没有完全体现,其预估2020/21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100万吨,较19/20年度4900万吨的产量同比增加200万吨,增幅4.08%,与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的预计相差较大。而根据USDA,南美两大主产国新年度同比共增加900万吨产量,增幅5.14%。当然这是在天气状况良好情况下的预计,不排除未来可能对新年度产量的下调。 2.3 2020/21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上升,但期末库存走低。 从全球产量来看,由于预期巴西的产量继续上升,2020/21年度美豆也属于相对丰产的年份,所以整体大豆的产量比去年提升明显。11月份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0/21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上调至3.6264亿吨,较上一年度增加7.71%;而由于中国的需求强劲以及整体压榨数量偏多,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反而有所下降,下调至8652万吨,同比减少882万吨,期末库销比降至16.1%,较上年的18.4%继续下调,全球大豆属于供需两旺的格局,整体甚至比上一年度更偏紧。 2.4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履行顺利,中国大豆进口预期持续偏强,美豆出口将挤压部分巴西豆的出口份额。 阿根廷汇率问题,农户囤积大豆,利于美国巴西大豆压榨市场。自3月新冠危机爆发以来,阿根廷比索汇率持续下跌,而黑市汇率更是比官方汇率贬值更多,农户们担心如果资金控制未来被取消,其货币贬值程度可能超过100%,因此农户们开始囤积大豆,作为对抗比索贬值的手段。虽然阿根廷政府于10月1日宣布临时调低大豆和豆粕的出口税,从33%调低到30%,有效期持续到2020年底,但这对于农户售卖大豆积极性的提升较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豆粕、豆油出口国,阿根廷的压榨产生问题,国际贸易的流向可能会发生较大的转变,2019年阿根廷有800万吨豆粕出口至欧盟,2020年阿根廷出口受阻,预计明年在汇率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部分豆粕及豆油进口需求将被美国巴西替代,造成压榨需求将转向美国巴西大豆市场。 美豆出口至中国数量可能超过贸易摩擦前的水平。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1月19日当周,美豆20/21年累计出口订单5193.1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526.1万吨增加2667万吨,同比增幅105.6%,对中国出口大豆累计订单 2919.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930.7万吨增加1988.5万吨。美豆19/20 年累计出口订单4751.2万吨,较去年同期降幅2.61%,对中国出口大豆累计订单1700.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幅19.9%。美国时间10月23日,USTR和USDA联合发布声明称:自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以来,中国大幅增加采购美国农产品,迄今已从美国采购236亿美元农产品,约等于2020年采购目标的71%,核算成整年的目标为332亿元。参考贸易战前,2017年中国对美农产品贸易额约240亿美元,其中美豆额度约为130亿美元。2020/21年度中美大豆贸易可能超过贸易摩擦前的水平,甚至接近3500万吨。 受中国生猪存栏恢复的集中采购需求,巴西豆2020年4-7月出口明显提升,2021年预售进度较高,出口有望保持强势,压榨量有望持续在高位。2019年8月以后,中国生猪存栏量逐月抬升,对于饲料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中国对巴西大豆的采购在今年二、三季度放量。据统计,2019/20年度,巴西累计出口大豆9835.4万吨,较去年累计值7954.4万吨上升1881万吨,同比增幅23.65%。其中中国采购约6860.7万吨,较去年累计值6118.0万吨上升742.7万吨,同比增幅12.14%。明年来看,巴西种植面积增加,但在拉尼娜气候条件下,单产目前还较难预测,各大机构暂时还是维持巴西的产量稳中微增的判断,那么在丰产背景下,巴西出口水平预计仍将维持在高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中上旬巴西播种延迟,再加上今年年末巴西期末库存降至极低的位置,2021年的1月甚至是2月中旬以前巴西可供出口的大豆数量有限,部分采购预计将流向美豆市场,将会影响新年度巴西出口的总数。另外由于阿根廷汇率问题,农户大量囤积大豆,导致压榨的豆粕豆油数量偏少,利于巴西新年度压榨量的持续保持高位。 我国2020年大豆进口量及库存明显回升,南美豆进口比重仍然较大。根据农村农业部统计,自2019年8月起,我国生猪存栏量逐月恢复,预计至今年年底我国生猪存栏量有望恢复至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加之去年高猪价带动禽类补栏量较高,饲料需求今年处于非常高的位置,同样的进口大豆数量也处于历史最高值。据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中国共进口大豆8322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17.7%。预期11月份国内大豆到港量将达到915万吨,12月份将达到880万吨,即2020年全年中国大豆进口量有望超过1亿吨,显著高于2019年,为历史最高值。从供应年度来看,2019/2020年度中国进口大豆9853万吨,较上一年增长19.3%。从进口国别来看,巴西、美国、阿根廷依旧是我国进口大豆的主要供应国,而由于中美第一阶段的经贸协议,从美国进口大豆的比例略有回升。据统计,在进口的9853万吨大豆中,巴西进口占比由18/19 年度的74.1%降至69.6%,美国占比则由原先12.5%回暖至17.7%,阿根廷进口占比由6.5%上升至 9.8%。而随着中国在新年度持续大量购买美豆,预计美豆进口占比将持续回暖,并会挤占部分南美豆的进口份额。伴随大豆进口量的上升,大豆库存同比也大幅上升。据天下粮仓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29日,国内进口大豆库存643.69万吨,同比增幅46.13%;国内沿海主要地区油厂进口大豆总库存量514.2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98.83万吨同比增幅72.10%。 我国2021年大豆进口需求有望持续在高位,其中美豆占比有望快速回暖。基于对明年生猪存栏缓慢恢复并可能在相对高位维持一段间的考虑,以及禽类存栏以维稳为主,11月份农业农村部预计2020/2021年度中国进口大豆量为9510万吨,较2019/2020年度9853万吨小幅减少343万吨,降幅在3.48%,但仍然处于历史高位。目前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落地及执行,中国持续在购买美豆,截至10月美国进口占比则由原先12.5%回暖至17.7%,由于美国方面特朗普的连任失败,市场普遍预计中美贸易关系会有所缓和,明年中国是否会继续执行第一阶段的协议目前还较难判断,但至少20/21年度中国购买美豆的需求不减。根据天下粮仓调查统计,明年1月进口大豆到港预估为800万吨,2月预估600万吨,3月预估650万吨,1-3月共计205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0.1%,显示出进口大豆一季度需求仍然偏好。 2.5 我国2020年大豆压榨量和开机率整体处于非常高的水平,2021年豆粕现货基差弱势继续而区域价差或稳中缩窄。 2020年国内大豆的压榨量和开机率整体处于非常高的水平。截止11月底,全国大豆压榨企业平均周度开机率超过51%,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平均周度压榨量超过180万吨,同比上升近20万吨,相当于每周多了16万吨的豆粕供应。由于豆油在2020年的强势,整体压榨利润处于高位,各大油厂在5月之后基本都保持在往年同期最高的开机率水平,而伴随着大豆进口量和到港量的提升,今年大豆压榨量也处于历史极高的位置。在四季度油脂偏紧及豆粕需求不减的情况下,至少到2021年的一季度前,预计油厂仍将保持较高的开机率和压榨量。 豆粕2020年总体成交情况好于预期,但由于压榨量大,库存处于高位。2020年1-10月国内豆粕成交量总计有4347.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29%。今年下游需求受生猪存栏量的逐步恢复以及禽类存栏量的高企,显得比往年更为强势,特别是在5、6月份之后,豆粕成交量及提货量处于往年同期较高水平。根据天下粮仓的预计,豆粕的总消费量在12月可以达到697万吨,同比增幅21.18%;在明年的一二季度合计约消费4079万吨,同比增幅13.81%。虽然成交量保持在高位,但由于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在2020年料为历史之最,在高压榨的背景下,豆粕库存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截至2020年11月29日,国内沿海主要油厂豆粕总库存量92.44万吨,同比去年同期的41.37万吨增幅123.45%。 豆粕现货基差弱势继续而区域价差可能稳中缩窄。基差反应了豆粕现货的供需情况。一方面,受全球大豆的供应、国内大豆进口压榨以及下游需求的季节性特点影响, 2017年以前,基本每年的6/7月份豆粕基差开始由正转负,并逐渐走出全年的低值。但18、19年受中美贸易关系以及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豆粕需求不景气的影响,国内豆粕负基差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延续时间越来越长。2018年,4月份豆粕基差就开始转负,而且在负值一直徘徊到了8月份。2019年出现的时间更早,3月份基差就开始转负,一直维持到8月份。而进入2020年,随着春节大猪集中出栏以及存栏尚未实质性恢复,豆粕需求最低谷在2-3月,上半年基差走势也与2018年类似,而到了9月主力合约基差还在0附近震荡,主要是今年到港量及压榨量较大,叠加未来美豆库存较低的期货升水,基差转正的日期较往年又有所延后。预计明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依然不减,在库存较高的背景下,基差料会维持较弱的走势。另一方面,就是区域性价差。从今年的数据来看,北方地区的天津、山东是比较高价的区域,而华南市场包括江苏则相对价格偏弱。这个变化的背后主要是非洲猪瘟后养殖结构的调整。山东是国内肉鸡的主要养殖区域,本年度的肉禽及蛋禽存栏量都处于非常高的位置,支撑山东地区包括部分北方销区的豆粕消费和现货价格。而华南地区主要养殖生猪和水产,今年生猪存栏的恢复也带动了饲料需求的回暖,但水产养殖的季节性比较明显,又有低价杂粕冲击市场,导致华南地区豆粕价格仍然有一定的压制。就目前国内养殖情况来看,预计2020年豆粕现货的南北价差仍将维持,但4月-9月随着水产旺季的来临,以及后期禽类存栏可能稳中偏弱的预期,南北价差情况或有改善。 2.6 生猪存栏料于2021年二季度之前都保持稳中偏强状态,出栏量有望恢复至非洲猪瘟疫情前水平,产能恢复将持续。 生猪养殖利润2020年全年维持偏高,但波动加大。截止2020年11月20日,国内自繁自养生猪头均利润1623.08元/头,年初至今自繁自养养殖利润均值为2277.06元/头,较2019年全年均值1012.56元/头增加1264.50元/头;外购仔猪养殖利润106.76元/吨,年初至今外购仔猪养殖利润均值为1141.47元/头,较2019年全年均值916.01元/头增加225.50元/头。 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今年恢复良好,但据18年水平仍偏低。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恢复生猪生产政策措施落实,今年整体生猪生产出现转折性积极变化,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自19年8月份之后双双探底回升,今年逐月恢复势头良好。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20年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31.5%,已连续5个月正增长;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2%,同比增长26.9%,已连续4个月正增长。全国生猪生产整体趋稳向好,但距离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之前的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从不同区域看,根据天下粮仓的数据,10月份有13个省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比上月多1个;13个省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与上月持平。其中,东北、河北、两广、江苏、西南等地区生猪生产恢复较快。同时,规模猪场生产恢复势头强劲,猪饲料产销量持续增长,后备母猪销量回升。根据农业农村部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10月,饲料总产量 20638 万吨,同比增长9.2%。其中,受生猪产能持续恢复拉动,猪饲料产量 6783万吨,同比增长 5.4%,其中母猪料约1306万吨,同比增46.2%,今年前 10 个月猪饲料累计产量达到2017 年和 2018 年同期的 80%。另外通过仔猪以及二元母猪价格来看,虽然10月之后由于饲料端的高企和生猪价格的偏弱,外购仔猪的养殖利润急剧下滑,但总体来看2020年仔猪和二元母猪价格仍然在高位,截至11月27日的价格分别为76.06元/公斤和5406元/头,反映出今年整体高利润的背景下,市场补栏积极性较高。 生猪存栏量料于2021年二季度之前都保持稳中偏强的状态,而出栏量有望逐步恢复至非洲猪瘟疫情前的平均水平。今年受高利润影响,养殖户整体补栏情绪比较强烈,且当前各地加大力度鼓励生猪生产,按照生猪的繁殖周期和生长周期来推算,2021年的形势比起前两年来说乐观不少。根据生猪的繁殖、生长周期来测算,2020年8月-2021年8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2021年的生猪存栏量,2020年3月-2021年3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2021年生猪出栏量。目前看能繁母猪存栏自去年10月份出现了近四年以来的首次反弹后,持续至今,另外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口径,生猪存栏的持续性回暖或将有望延续到2021年的一季度,也就是说生猪存栏目前来看还在恢复式,至少在2021年的上半年预计存栏仍然有望接近甚至是超越2018年的水平,而生猪出栏在2021年有望恢复至正常水平,所以对于生猪饲料端的需求,保守估计在明年二季度之前仍然处于稳中偏强的状态,而由于玉米豆粕价格相对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猪养殖利润,料21年后期对于猪饲料端的需求有望维稳或有小幅回落。 猪肉进口政策影响可能相对有限。考虑到目前国内猪肉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形势以及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预计政策直接影响的将会是猪肉、鸡肉等肉类产品的进口量,按照3:1的料肉比,如果猪肉进口增加200万吨,大约相当于增加97.5万吨豆粕进口量(按饲料中豆粕成分13%,毛猪80%出肉率算),相比国内今年接近1亿吨的大豆进口量,并以此压榨出接近8000万吨豆粕,影响是较小的,而美国全年猪肉出口量还不到280万吨。 2.7 禽类养殖利润低迷,但存栏或仍将保持相对高位。 2020年的家禽存栏偏高,21年肉禽或保持高存栏,蛋禽或有回落态势,饲料需求或保持强势。生猪养殖市场对家禽市场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019年度生猪价格的走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肉鸡和鸡蛋价格走势,所以整体2019年肉鸡和蛋鸡补栏数量非常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禽肉产量为1639万吨同比增长6.5%,三季度末全国家禽存栏67.2亿只,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17.1%。高存栏也导致了2020年鸡蛋以及肉鸡价格的相对低迷,再加之今年下半年饲料价格的逐步走高,养殖户的养殖利润非常差,根据天下粮仓的数据,截至11月27日肉鸡养殖利润仅约-0.11元/羽。但是养殖利润差也并不完全意味着禽类存栏将会出现拐点,根据部分企业的走访来看,国家在保障肉禽的供应方面有着一定的要求,部分龙头企业虽然亏损严重,但由于有政策原因,该保障的肉禽还是会持续养殖。所以由于前期存栏基数较大,豆粕禽类饲料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强势,而部分小养殖户可能会逐步减少补栏,从远期来看会对豆粕的禽类饲用消费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蛋鸡方面,2020年我国主要产区的蛋鸡存栏量普遍较高,在9月之后由于补栏的减少和前期可淘鸡数量逐渐变多,蛋鸡存栏有减少的趋势。根据天下粮仓,截至2020年10月份蛋鸡总存栏约13.58亿只,但当月补栏仅0.40亿只,今年四季度预计蛋鸡市场的存栏有转折的趋势,预计至少到明年的上半年,蛋鸡都将处于去存栏的状态。而且春节过后通常为鸡蛋消费淡季,在没有大型节日拉动消费的情况下,养殖端的前期补栏也将趋于谨慎,就目前雏鸡补栏量来看,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的蛋鸡总存栏量将维持在12.5-13亿只左右,而下半年的供应情况还要依据上半年的补栏做判断。总体而言,禽类饲料的需求预计至少在2021年上半年仍将保持在高位。 三、2021年豆粕行情展望及投资策略 3.1 主要的时空驱动因素及重要变量 1-3月份的南美大豆作物生长状况及天气状况。南美大豆的关键生长期集中在巴西的1-2月份以及阿根廷的1-3月份,此阶段实际的天气情况对南美大豆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来看,南美种植季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几率较高,巴西南部及阿根廷大豆主产区作物遭遇干旱的可能性偏大,需密切关注进展。在原本全球大豆供需偏紧的情况下,若南美减产,则豆粕上方空间被打开。 4月份以后的进口到港量及后续豆粕需求情况。由于季节性的原因,我国一般在5月份起就进入了每年大豆到港量的高峰期,此时也正值南美的出口窗口,根据目前的消息显示,巴西大豆已预售超过50%的量,其中中国的采购无疑是主力军,但由于大豆采购量较多,今年整体沿海地区大豆及豆粕的库存都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基差表现的较弱。明年5月起,港口压力又会重新显现,而豆粕需求量是否能保持今年下半年如此旺盛的格局还有待之后的观察,若需求相对供应表现的偏弱,豆粕在过了南美天气炒作期之后不排除有震荡偏弱的走势。 4-9月份美国大豆的播种及生长期天气状况。农产品中大豆与玉米一直就有着种植面积之争,CBOT大豆玉米比价是美国农民播种的主要考虑因素,密切跟踪2021年3月份之前大豆/玉米比价关系。同时此阶段的实际天气情况也最终决定了美豆产量,需要密切关注。另外由于美豆价格在2020年尾声接近4年来的高位,叠加全球库存偏紧的状态,市场普遍预计2021年美豆的种植面积有望回暖至接近2017、18年的水平,整体供应压力不减。预计南美的高产量叠加美豆新季可能存在的相对较高的产量预期,对于明年9月之后市场是否还会维持目前偏紧的格局需要重新去考虑。 中美经贸关系。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2020 年我国已经加大了美国农产品的进口采购,而协议上2021年需采购的金额比2020年会更多。但是如今美国方面拜登上台,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是否会被重塑也值得投资者们关注。今年美豆走强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中国对美豆的购买力相当强,21年需注意这一支撑因素是否还会持续。 3.2 行情展望及投资策略 2020年末的一系列报告均显示全球大豆供需格局偏紧。巴西豆由于上半年出口较多,下半年自身的库存较紧张,甚至已经需要通过进口美豆来维持本国的需求;阿根廷则是由于自身汇率问题,农民出现囤积大豆的现象,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而美豆新年度期末库存预计来到1.9亿蒲,这还是没有调整巴西产量和大豆出口数据下的预估。在中国持续购买美豆的背景下,料今年四季度及明年2月前,美豆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变,在此期间美豆易涨难跌,考虑到进口成本推动的因素,2105合约以逢低做多为宜。而后期上方是否有空间以及空间的大小则要视南美产量而定,若拉尼娜现象导致阿根廷甚至是巴西有一定的减产,这会使得本身就较为紧张的平衡表更加供求失衡,所以今年12月至明年3月,南美天气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考虑指标。但由于天气不确定因素较大,且目前来看USDA仍然对南美产量做出了相对乐观的预计,另外由于美豆现货价格较高,2021年美豆种植面积预计迅速回暖。若南美最后没有减产则2021年全球大豆的产量可能又会上一个台阶,加之中国养殖的需求很难一直保持高增速且港口库存偏高,所以在天气炒作窗口过去之后,美豆及豆粕不排除有震荡走弱的可能性存在,可以关注4月份之后我国大豆进口到港量及后续需求,之前对于2105合约的多头也可视实际情况陆续平仓,并考虑逢高沽空豆粕2109合约。6月份及之后主要关注美豆生长期的天气状况和国内养殖业的存栏情况,天气因素若有潜在利好,则可关注2109合约和2201合约的上涨潜能。另外投资者们需时刻警惕政策方面的变化,考虑到拜登刚刚上台,可能会更加着重疫情的控制和美国本土的经济刺激,预计短期内难以顾及到贸易方面的问题,而明年一旦美国政局稳定,则拜登可能更着重于修复一些同盟国之间的外交、贸易关系,并可能与中国方面就贸易问题重新进行谈判,对于盘面是潜在的不确定因素。 风险提示: 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投资者据此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 建信期货研投 宏观金融研究团队 020-38909340 有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4 黑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6 石油化工研究团队 021-60635738 农业产品研究团队 021-60635732 量化策略研究团队 021-60635726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