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锡年报】千磨万击“锡“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锡年报】千磨万击“锡“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微信公众号【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1-0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方正中期期货《【锡年报】千磨万击“锡“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疫情冲击下,沪锡在一季度持续下跌,跌破荣枯线,刷新2016年以来低点;一季度末至三季度初,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采取超宽松的经济政策、欧美疫情逐渐好转、欧美日韩经济复工复产预期、美元持续走弱等诸多因素影响,沪锡价格持续修复性上涨,实现V型反转。8月-12月初,沪锡价格则进入区间震荡期,整体重心呈现小幅上涨趋势。 不论从锡精矿表观消费量还是锡锭表观消费量来看,国内锡市消费量均远大于产量,对外依赖度非常高;国内锡锭的需求已经恢复且超过疫情前的水平,并且仍有强劲的表现。国内锡市整体从上半年的供需双弱已经转为供不应求的状态,消费量大于供应量,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故国内依然需要加大进口缅甸锡来填补缺口。从全球来看,当前依然是供不应求的状态,欧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欧美经济复苏将会持续渐进复苏,中美贸易争端和日韩贸易争端均有所缓解,电子产业链逐步将会逐步恢复生产,锡实际需求将会持续好转,供给端因为疫情而停产和减产的产能,将会逐步的恢复,但是恢复的速度要弱于需求端。2021年,全球锡市将会继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将会有利于锡的走势。 2021年,供不应求格局将会成为主格局,需求的强劲和供给的相对不足将会继续支撑沪锡偏强震荡,并且超宽松的经济政策、经济持续复苏以及美元的弱势亦会继续推动锡价上涨。我们认为,供不应求主格局叠加宏观趋势拉动,会支撑沪锡在预测区间内宽幅偏强震荡,2021年沪锡将会突破15.75万元的历史高位,将会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有上探17万元的可能;伦锡方面,伦锡的上涨趋势将会持续,22000美元为强阻力位,关注其能否突破,若能突破则会进一步上探24000美元,沪锡仍有上涨空间。在下半年,沪锡价格将会高位出现回落,但是回落幅度相对有限,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正文 第一部分 2020年行情总结 期货市场走势分析 2011 年下半年开始,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经济放缓以及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引发市场对全球经济的担忧,造成锡市消费清淡,全球锡价出现了持续性的下跌,2015年底最低达到8万元;2015年底到2016年底,受供给端结构性改革影响,支撑锡价强势上涨,从最低的8万元涨至15.7万元的高位;2017年初到2019年4月份,锡价在14万-15.5万的区间高位震荡调整,持续时间长达2.5年。2019年4月开始,受到中美贸易战和日韩贸易争端的影响,锡价持续下跌,2019年8月份最低跌至13万成本线下方,2019年的剩余时间则在13万-14万之间震荡调整。 2020年,疫情冲击下,沪锡期货大跌大涨,整体呈现V型走势。3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美等地大流行,社交隔离措施使得电子和半导体产业链陷入停滞状况、3C家电等需求大幅下降,沪锡于3月中旬出现断崖式下滑,沪锡主连从136500元高位跌至104450元的近三年低位,跌幅达到23.48%,跌破成本线。3月下旬以来,受多重宏观及供需利好因素影响,沪锡持续修复上涨,沪锡最高涨至15.5万元。 国内现货市场方面,整体和沪期锡行情走势较为一致,然3月下跌幅度要小于期货市场,回升亦快于期货市场。2020年年中时,现货价格亦完全收复疫情爆发以来的跌幅,回到疫情爆发后的平台期。2020年下半年,锡现货亦是震荡上行,截止至2020年11月底,长江有色市场1#锡平均价回到14.9万元/吨左右,从季节性角度来分析,当前长江有色市场1#精炼锡现货平均价格较近5年相比维持在较高水平。 3月份锡现货下跌程度要低于沪期锡,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第一,期货现货价格比较低,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锡上游企业惜售,存货不出,在成交量相对较小的背景下,现货价格跌幅相对有限;第二,3月份经济依然处于半停滞的状态,复工复产程度有限,锡上下游均处于半停滞状态,供需均偏弱,交易量少,对于价格的影响有限;第三,疫情对市场情绪的影响要比实际经济的影响程度要严重,市场情绪使得沪期锡价格大幅下降。当国内经济开始复工复产后,锡现货价格亦是快速的上涨,其速度要快于沪期锡,并且带动沪期锡上涨。因此从2020年整体行情来看,3月份的下跌是沪期锡引领锡现货价格,3月底4月初的锡价V型反弹则是现货价格引领期货价格,下半年的震荡调整期则回归同步趋势。 第二部分 锡供应及进出口 一、生产供应情况分析 (一)全球锡资源分布较为集中 全球锡资源分布较为集中,中国锡储量全球居首。截至2019年末,全球锡资源储量约480万吨,其中,中国锡资源储量最大,约为110万吨,占比22.9%,其次为印度尼西亚、巴西、澳大利亚和玻利维亚等国家,前五大资源国储量合计超过70%。从国内看,锡矿资源分布依旧较集中。中国锡矿矿产地分布于15个省(区),锡矿查明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云南(31%)、广西(33%)、湖南(9%)、内蒙古(8%)、广东(10%)和江西(6.4%),这六省区锡矿资源储量约占全国98%。 (二)全球锡矿及精炼锡产量情况 锡矿:全球锡矿供给集中于中国、印尼和缅甸,三国产量共占全球 75%以上,现探明的锡矿仅能保障未来15年左右的用量,因此三个国家锡矿产量的变化对全球锡市会产生较大的影响。2019年全球锡矿产为36.37万吨(平均每月3.03万吨),较2018年35.72万吨(平均每月2.98万吨)的产量有所上升。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锡矿产量下降较为明显,根据已有数据,2020年前7个月的锡矿产量为17.09万吨,平均每月的产量仅为2.44万吨,远低于疫情前的月均产量。中国锡矿产量方面,前7个月矿锡产量有9.69吨,占世界矿锡产量的比值为56.7%,中国锡矿产量占比相对2019年占比(40.9%)上升较为明显。这与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有密切联系。 精炼锡:全球精炼锡供给集中度高,全球精炼锡主要生产国为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秘鲁和泰国,其中2020年7月份精炼锡产量中,中国和印尼产量就占了70.63%,中国精炼锡产量全球第一,主导全球精炼锡供给,印尼第二,因此中国和印尼精炼锡产量的变化对全球锡市具有较强的影响。2020年以来,中国精炼锡月产量相对稳定,第一季度初始,受到疫情影响,产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随着疫情在国内受到控制,产量也逐步增长,在3月达到1.61万吨,此后二三季度达到较稳定值1.3万吨,月产量占比亦从38.46%增加到48.32%。前7个月,中国精炼锡产量有12.96万吨,占全球精炼锡18.95万吨的68.39%。2019年,中国精炼锡产量为18.09万吨,全球精炼锡产量为36.87万吨,中国精炼锡产量占比为49.06%。相比较而言,2020年中国的精炼锡产量占比有所提高。 (三)国内产量分析 生产数据方面,2020年10月份国内精锡产量总计13750吨,与上月相比减少90吨,环比降幅达到0.65%;同比增加3745吨,增幅达到37.43%;2020年1-10月国内生产精锡总计11.4万吨,同比减少了0.72万吨,降幅达到5.92%,这依然是疫情影响所致。10月国内精炼锡产量环比小幅下降,这符合金九银十的供需表现。10月份,除江西地区的小山锡业实施技改外,绝大部分企业维持正常运转,因此产量整体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动。金九银十旺季影响下,锡价处于相对高位,冶炼企业生产积极性较高,但是因为原料的供应受限,开工率并未有明显提升,目前市场精矿及二次物料均较为紧俏,受疫情限制缅甸相关禁令依然存在。 回顾2020年,受春节和疫情影响,1-2月虽部分冶炼厂维持正常生产,但多数处于暂停生产状态,精炼锡产量大幅减少;3月以来,随着疫情的缓解,锡产业链上下游陆续复工复产,精炼锡产量亦是持续的增加,8-10月份,精炼锡产量亦是达到1.38万吨的相对高位。 因为国内94%左右的锡精矿进口均来自于缅甸,故缅甸地区的疫情造成原矿供给的大幅减少,对国内冶炼厂依然存在一定的影响;目前加工费低迷,原料紧缺成为冶炼厂生产的绊脚石,且短期难以改变,炼厂生产仍将受到制约,随着淡季的来临,锡锭冶炼开工率亦将会高位回落。金九银十的供需旺季已经过去,年底的淡季来临,预计接下来几个月的产量将窄幅下行,产量将会降至13000吨下方。2021年,锡需求将会持续好转,受疫情影响的供给亦会逐渐恢复,总体产量或回到18万吨上方。 二、进出口分析 锡矿进口方面,中国进口锡矿主要来自缅甸地区,占比达到90%以上,故缅甸的锡矿出口数量和品位对国内精炼锡的冶炼加工影响相对较大,疫情冲击和政策应对,使得缅甸地区锡矿的产能下降,对我国锡矿的供应影响较为明显。2021年,随着疫情的有效防控,缅甸地区锡矿产能将会恢复,对我国锡矿的出口将会回归正常水平。 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统计,2020年10月锡精矿进口实物量11030吨,环比增加0.6%,安泰科折合金属含量2076吨,环比减少20.3%,同比减少27.9%;其中缅甸矿实物量10397吨,环比增加7.8%,安泰科折合金属量1696吨,环比减少6.4%,同比减少32.1%。2020年1-10月锡精矿进口实物量累计124449吨,安泰科折合金属量25197吨;1-10月份缅甸矿占总进口实物量91.6%,占比有所回升。 缅甸地区疫情管制逐步放松,锡矿端的管制减弱,矿山开工和运输恢复已经在稳步进行,缅甸地区锡矿进口量将会逐步增加,对10月的供给端影响亦逐步减少。预计锡矿进口将会持续恢复,但是恢复的步伐是缓慢的,对价格的影响相对有限。2021年,需求上涨驱动下,供给亦会随着上涨,锡矿的进口亦会增加。 锡锭方面,2020年10月精锡进口量1044吨,同比增加514.1%,环比增加10.0%;1-10月精锡进口量累计14454吨,同比增加675.4%;1-10月精锡净进口累计10761吨,同比增加14624吨。3月开始沪伦比开始不断攀升,贸易商及下游进口意愿增加,进口业务打开,并且国外锡锭需求因经济停滞而大幅降低,我国经济持续复苏,锡锭大量进口;前10个月的进口额已经远超往年;当然在2021年,随着沪伦比回归正常区间,海外经济复苏增加锡需求,锡锭进口将会大幅回落,逐步回归正常水平。 第三部分 锡消费需求情况 一、需求影响分析 锡下游主要有锡焊料、锡化工、镀锡板和铅酸蓄电池等主体消费结构,其中锡焊料需求占锡下游消费的接近60%,为锡价核心影响因素,主要用于3C家电、电子和半导体产业链。故锡焊料是锡价下游需求影响的主线条,2019年7月份锡价的下跌,就是日韩贸易战打击电子产业链进而从锡焊料的需求预期冲击锡价;2020年锡价的大幅下降,亦是锡焊料的影响,全球电子产业链和半导体产业链处于停滞状态,锡焊料需求大幅下降,另外居家隔离使得3C家电类的消费亦大幅下降,故锡市需求主导了3月锡价的大幅下跌。当需求预期有所好转之际,锡价将会迎来持续性的修复性上涨。故当2020年下半年欧美等国新增确诊和新增死亡人数有所减少之际,锡价继续修复性上涨,就是预期引发的市场情绪的继续转暖。 之所以欧美日的疫情进展对锡价的影响较为显著,主要在于美德日韩均为精炼锡的重要消费国,而中国精炼锡的消费亦作为美欧日电子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故从锡需求来看,美欧日韩的情况至关重要。新冠肺炎疫情在美欧日韩的持续蔓延和经济衰退预期从供需两端拖累电子产业链和半导体产业链,从需求端拖累3C家电产业,进而降低锡需求,拖累沪锡。随着欧美疫情均临近拐点,复工复产将会陆续展开,故电子产业链的复苏预期带来的锡需求预期,支撑了沪锡持续的修复性上涨。 二、下游需求具体分析 以云锡、华锡锡焊条价格来看,3月中旬价格大幅下跌,随后修复性上涨,上半年实现V型反弹,这与沪锡的走势一致,这也支撑了锡现货价格。4月中下旬以来,锡焊料价格已经基本恢复到了海外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为沪锡价格的提升提供支撑。锡化工方面,氯化亚锡、二氧化锡以及锡酸钠等化工品价格亦相对稳定,没有大变化。另外,镀锡板方面亦相对稳定。三大核心下游需求的稳定亦支撑了锡的需求和锡价。2020年10月以来,云锡、华锡锡焊条价格先小幅回落,随后上涨,锡焊料需求以及价格走势与锡锭需求和价格走势高度一致。锡化工方面,氯化亚锡、二氧化锡以及硫酸亚锡等化工品价格出现小幅回落,锡酸钠和锡基轴承合金价格有所上涨,对锡价有支撑作用。另外,镀锡板方面表现亦相对稳定。三大核心下游需求的相对稳定亦支撑了锡的需求和锡价。而3C家电方面,空调冰箱电视等销量稳步回升,亦提振沪锡需求。随着欧洲疫情再度爆发和经济复苏的趋缓,锡需求预期受到影响,但是影响相对有限;锡下游需求的相对稳定将会继续支撑沪锡价格高位区间震荡,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小。 第四部分 锡供需平衡表分析 一、锡精矿表观消费分析 锡精矿表观消费方面,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出现V型的反弹,下半年保持高位震荡局势:1-4月,因为春节和疫情影响,锡精矿表观消费大幅下降,随着疫情的明显好转和复工复产的推进,精锡矿表观消费量因为累积需求的集中释放,5-6月出现明显的回升,7月出现小幅回落,但是回落幅度不大、依然处于高位;8月因缅甸地区疫情和矿洞淹水问题导致的进口量大幅下降,从而使得表观消费量大幅减少;9月以来,进口量恢复正常水平,表观消费量亦处于正常区间。总体来看,2020年国内锡精矿产量变化不大,疫情影响相对有限,锡精矿的进口量是锡精矿表观消费量的核心影响因素;并且表观消费量的表现亦有利于锡价的涨势。随着传统淡季的来临,精炼锡表观消费量在11-12月会走弱,在1月份则会大幅增加(主要是春节前的备货主导),在2-3月份有所减弱,3月份之后则回归正常的运行空间。 二、锡锭表观消费统计 锡锭表观消费方面,上半年亦受到疫情的影响,出现V型的反弹,下半年则是表现强劲:2月份因为春节和疫情的影响,环比下跌27.1%至8069吨,3-5月份则是稳定的上涨,5月份锡锭表观消费已经达到14096吨,为近两年来最高消费量,说明下游消费较为强劲,这亦是二季度沪锡实现V型的反弹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随着累积需求释放后,6-7月锡锭表观消费量出现下滑,产量和进口量的下滑均是影响因素;8-10月份,锡锭表观消费量因为金九银十的旺季需求而持续大涨,9月和10月锡锭表观消费量均达到14500吨左右,刷新近两年的最高消费量。11-12月份随着淡季的来临和疫情的影响冲击锡下游需求,则锡锭表观消费量会持续的走弱。表观需求的强劲说明锡需求依然在恢复,对于锡价则会形成较强的提振作用,但是提振作用则因为海外疫情、海外经济复苏缓慢等风险点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而相对有限。2021年,经济持续复苏带动下,锡锭表观消费量依然会偏强,整体会强于2019年和2020年表现;2022年开始开始,锡锭表观消费量则将会继续走弱。 三、供需平衡分析与总结 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金属锡展望报告:2019年全球锡消费下降4.3%,至34.6万吨的三年低点;这是由全球工业生产周期的低迷造成的,而工业生产周期为包括锡在内的大多数有色金属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此前预计2020年消费将出现温和回升;然而,由于新冠疫情造成的严重冲击,目前预计锡消费将进一步下降4.8%,至32.95万吨的11年低点。大规模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帮助经济复苏,尽管各个国家和部门的经济复苏并不均衡,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消费将持续增长,2021年消费增长3.5%,2022年消费增长1%,达到34.45万吨。消费的增长对于锡市而言依然形成利好。 不论从锡精矿表观消费量还是锡锭表观消费量来看,国内锡市消费量均远大于产量,对外依赖度非常高,特别是对缅甸的依赖度最高,故缅甸地区锡的出口量和品位对我国锡产量和消费影响非常大;国内锡锭的需求已经恢复且超过疫情前的水平,并且仍有强劲的表现。国内锡市整体从上半年的供需双弱已经转为供不应求的状态,消费量大于供应量,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故国内依然需要加大进口缅甸锡来填补缺口,而缅甸疫情管控措施亦阻碍了锡的进口情况,故国内乃至国际现阶段依然处于供需双弱供给更弱的格局。 根据WBMS统计,2020年10月份,锡累计值为缺口1.87万吨。从季节性角度分析,当前供需平衡情况较近5年相比维持在平均水平。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锡的需求大幅下降,供给亦趋紧,形成了全球供需双弱的格局。2021年,随着欧美日韩复工复产的推进,供不应求的格局会更加明显。 从全球来看,当前依然是供不应求的状态,欧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欧美经济复苏将会持续渐进复苏,中美贸易争端和日韩贸易争端均有所缓解,电子产业链将会逐步恢复生产,锡实际需求将会持续好转,供给端因为疫情而停产和减产的产能,将会逐步的恢复,但是恢复的速度要弱于需求端(海外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提振率先提振需求)。2021年,全球锡市将会继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将会有利于锡的走势。 第五部分 库存分析 从国内最新显性库存数据来看,截止至2020年12月18日,上期所锡库存为5351吨,从季节性角度分析,当前库存较近五年相比维持在平均水平,累库的趋势仍在继续,说明下游需求有所减弱,传统淡季影响逐步显现。海外最新显性库存数据来看,截止至2020年12月18日,LME锡库存为3060吨,从季节性角度分析,当前库存较近五年相比维持在较低水平。伦锡库存去库仍在继续,但是速度有所放缓。10月中旬以来,上期所显性库存持续累库,但是对锡价的影响有限,故库存小幅变动对锡价影响亦有限,说明当前锡价的走势更多的是受宏观与美元、资金与情绪的影响。整体来看,跨年前后,库存变化与锡价波动的现象想矛盾这说明疫情防控、经济恢复、美元指数以及资金变动对锡价的影响更为显著。 从2020年锡库存来看,上期所锡库存经历了年初的累库、3月初-7月底的去库再到年底的累库,除年底的累库与锡价格相关性不高以外,年初的累库和年中的去库均与锡价有显著的关系。从近几年的库存变化来看,跨年前后是上期所锡库存的累库期,年初一直到10月份则是锡库存的去库期,可以通过库存的变化来分析锡价,从库存的角度来看,明年锡价依然是区间偏强。伦锡方面,则整体处于去库周期,虽然6-9月份由去库转为了累库,但是不能整体去库趋势,亦不改价格的持续上涨趋势。预计2021年整体依然处于去库周期,对于锡价形成利好。 第六部分 技术分析 技术面来看,沪锡整体呈现V性发反弹趋势,1-3月份受到疫情的影响,持续下跌,趋势性、均线等技术指标均失效;3月底以来,随着欧美等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超宽松的经济政策,锡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复工复产,锡价开始了持续的上涨周期,直到8月初开始进入震荡调整期,技术指标的作用开始显现,整体重点有震荡上行的趋势。展望2021年,锡的运行空间较大,具体来看,第一个上行压力位为15.75万的前高位置,突破前高位置后,沪锡则没有技术上的阻力位了,有可能会涨至17万的历史新高位置;下行阻力位为2017-2019年初平台期的低点13.5万,跌破13.5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14万下方均可以进行多头配置的机会。 第七部分 总结全文及操作建议 一、全文总结 疫情冲击下,沪锡在一季度持续下跌,跌破荣枯线,刷新2016年以来低点;一季度末至三季度初,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采取超宽松的经济政策、欧美疫情逐渐好转、欧美日韩经济复工复产预期、美元持续走弱等诸多因素影响,沪锡价格持续修复性上涨,实现V型反转。8月以来,沪锡价格则进入区间震荡期,整体重心呈现小幅上涨趋势。 基本面来看,不论从锡精矿表观消费量还是锡锭表观消费量来看,国内锡市消费量均远大于产量,对外依赖度非常高,特别是对缅甸的依赖度最高,故缅甸地区锡的出口量和品位对我国锡产量和消费影响非常大;国内锡锭的需求已经恢复且超过疫情前的水平,并且仍有强劲的表现。国内锡市整体从上半年的供需双弱已经转为供不应求的状态,消费量大于供应量,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故国内依然需要加大进口缅甸锡来填补缺口,而缅甸疫情管控措施亦阻碍了锡的进口情况,故国内乃至国际现阶段依然处于供需双弱供给更弱的格局。从全球来看,当前依然是供不应求的状态,欧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欧美经济复苏将会持续渐进复苏,中美贸易争端和日韩贸易争端均有所缓解,电子产业链逐步将会逐步恢复生产,锡实际需求将会持续好转,供给端因为疫情而停产和减产的产能,将会逐步的恢复,但是恢复的速度要弱于需求端(海外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提振率先提振需求)。2021年,全球锡市将会继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将会有利于锡的走势。 技术面展望2021年,锡的运行空间较大,具体来看,第一个上行压力位为15.75万的前高位置,突破前高位置后,沪锡则没有技术上的阻力位了,有可能会涨至17万的历史新高位置;下行阻力位为2017-2019年初平台期的低点13.5万,跌破13.5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14万下方均可以进行多头配置的机会。 2021年,供不应求格局将会成为主格局,需求的强劲和供给的相对不足将会继续支撑沪锡偏强震荡,并且超宽松的经济政策、经济持续复苏以及美元的弱势亦会继续推动锡价上涨。我们认为,供不应求主格局叠加宏观趋势拉动,会支撑沪锡在预测区间内宽幅偏强震荡,2021年沪锡将会突破15.75万元的历史高位,将会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有上探17万元的可能;伦锡方面,伦锡的上涨趋势将会持续,22000美元为强阻力位,关注其能否突破,若能突破则会进一步上探24000美元,那么沪锡仍有上涨空间。在下半年,沪锡价格将会高位出现回落,但是回落幅度相对有限,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二、操作建议 2021年,在宏观和供需基本面的影响下,沪锡价格将会突破历史高位,不断的刷新历史新高;对于锡上游企业而言,市场锡价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建议按照市场需求出货,可以适当加大囤货力度,期货市场更多需要关注的是长线卖保的点位,以2021年经济复苏和复工复产预期来看,2021年,我们认为16.5万元/吨以上的位置就是不错的卖保点位。 对于锡中游加工/贸易企业,锡价虽然处于2019年以来的高位,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我们认为当下这个环境应该按需采购,价格回调时,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买入期货锁定成本,15万元以下均是买入的合适点位。对于中游加工企业,在价格位于16.5万元/吨以上就考虑对存货进行卖出保值管理,防范锡价下跌的可能性。对于贸易企业,应该在14.5万下方时加大采购量,在16.5元上方时清仓,同时针对库存或者下游订单,增加期货市场的对冲配置,不建议进行期现套利操作。 对于锡下游企业,虽然当前价格已经处于相对高位,当时仍有上涨空间,现货市场可以加大采购量;在期货市场上,应该逢低买入,15万元下方均是较好的买入点,在14.5万下方时加大采购量,锁定采购成本。要重点关注欧美等经济体的复苏进展、美元指数的走势、中美和日韩的贸易争端进展,若这些条件有利,则买保的点位可以适当放高一点,若相对不利,买保的点位应该放低点。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源于公开资料,仅作参考之用。方正中期研究院力求准确可靠,但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及完备性不作任何保证,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需要,不能当作购买或出售报告中所提及的商品的依据。 本报告版权仅为方正中期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如引用、转载、刊发,须注明出处为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