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专题报告】供大于求 红枣后市易跌难涨

【专题报告】供大于求 红枣后市易跌难涨

作者:微信公众号【建信期货研究服务】/ 发布时间:2024-11-1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信建投期货《【专题报告】供大于求 红枣后市易跌难涨》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从业资格号:F0301101 最近一个月红枣波动幅度较大,主力合约2501先扬后抑,最高上涨至10760元/吨,随后一路下跌,最低跌至9525元/吨,再次跌破前低,上涨和下跌最大幅度均超过10%。原因在于10月底新季红枣下树较慢,上货量不多,种植户惜售,在开秤价高于预期的拉动下,期价快速反弹。进入11月,在新季下树量持续增加和客商对高价抵制情绪较浓的压力下,农户让价出货意愿增强,成交价开始松动,期价也走出一波完整的下跌趋势。 新季红枣收购价格是近期盘面交易的核心因素,也是历年来采购商和种植户之间在该阶段的博弈重点,其本质上受各个细分市场供需格局以及上下游行业利润分配的影响较大。红枣作为农产品,进出口量占比很低,以国内自产自销为主,产业链较为简单。 从红枣产业链来看,2023年产季收购价处于5年来最高水平,种植端收益较好,但下游加工利润亏损严重,今年客商为了提升经营状况,在采购时会更为谨慎,压价等待心态较浓,在销区行情未见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很难提高客商采购热情。南疆地区为最主要的集中连片种植区,河北沧州和河南郑州为主要传统贸易中转地,再加上以广州如意坊市场为代表的销区批发市场等,这些地区现货价格波动能很好地反映红枣市场的现状,对研判红枣期货价格趋势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 新疆红枣已全面进入采收期,阿克苏、阿拉尔地区下树进展加快到六七成,喀什地区下树在三四成,已下树枣果陆续堆积到晒场。大量新年度的红枣正持续不断地流入现货市场,储存商也在积极处理手中剩余库存货源。近两周,随着红枣采收量的增加,供给端惜售情绪有所松动,价格也在相应降低,可能会刺激在疆企业和客商展开大面积收购。从下树货源价格来看,主产区收购价格高开低走,阿拉尔地区收购成交价格从月初的6.0~7.7元/公斤跌至5.3~6.0元/公斤,阿克苏地区收购成交价格从月初的6.0~7.2元/公斤跌至5.5~6.6元/公斤,较去年价格偏低2.6~3.3元/公斤,质量参差不齐,实际成交以质论价。 目前红枣处于大量上市阶段,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基础,下一步要密切关注加工企业和客商收购情况。长远来看,若产地购销双方因收购价博弈剧烈导致销售进度缓慢,可能会出现春节或者清明后集中出货的情形,压制远月合约上涨动力。另外,产量基本落定,新季供应丰产基本上被今年红枣价格的下跌所消化,目前红枣期货价格已经跌至上市以来的相对低位,但并未跌破产地种植成本线,预计近期红枣价格仍将向下寻找需求端支撑。 在红枣供过于求背景下,整体来看消费以传统刚性需求为主,缺乏创新亮点,只是阶段性消费节奏或有不同,价格跌速有望放缓。需求端主要关注以下两点:一是与去年同期收购价处于5年来历史高位相比,今年现货价格同比下跌近40%,需求存在改善的可能,或有利于红枣正常走货;二是中期来看,随着气温下降以及春节等节假日临近,需求端将边际转好,如果贸易商手中陈枣能够进一步出清,将减轻2024/2025产季红枣供给压力。 当前红枣的交易逻辑没有发生较大变化,预计在年底前供应都十分充足,需求端大幅改善的可能性较小,红枣市场仍呈供大于求格局,价格大幅上行的可能性较小,后市仍以逢高做空对待,锁住销售利润。期权方面,可卖出虚值看涨期权。建议枣农和存储商等保持理性,合理利用期货等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持续关注新季红枣质量、价格和购销情况。(原文发表于2024年11月18日期货日报第6版) 风险提示: 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投资者据此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 建信期货研究发展部 宏观金融研究团队 021-60635739 有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4 黑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6 石油化工研究团队 021-60635738 农业产品研究团队 021-60635732 量化策略研究团队 021-60635726 建信期货研究服务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ID : jxqhyfb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