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策略丨市场连续调整,月内或有利好消息!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每日策略丨市场连续调整,月内或有利好消息!》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01 盘面观察 11月15日,市场延续普跌。三市共成交1.86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略微缩量;共有4366股收跌。截止收盘,沪指跌1.45%,深成指跌2.62%,创业板指跌3.91%。 02 策略研判 板块多数下跌,仅AI相关概念冲高回落收涨;地产链、大金融、芯片半导体、军工航天等前期热门赛道普跌,同花顺大跌逾14%。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突然放鹰”,利空全球金融市场;特朗普团队计划取消7500美元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利空新能源赛道。就A股自身而言,部分资金继续从高位票离场,引发跟风。 展望后市:自9月底以来,A股的走势更多的还是受国内政策的影响,海外的扰动都在暂时的。11月15日,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5612亿元,本月MLF到期量大,加上政府债券发行等影响,有观点认为11月内或有一次降准落地;另外,其它的稳增长政策后续亦有望继续出台,进而推动A股反弹。 方向:锂电池板块。过去两年,锂电池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今年以来,管理层持续推动锂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行业的供需格局;短期来看,2024年中国国际锂业大会将于10月18日至20日举办,或将刺激锂电池板块的炒作。 03 市场热点 银行股“破净比例”超九成! 国资委、证监会、新国九条,联手为TA们“正名” 据证监会消息,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简称“指引”)。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应当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必要时积极采取措施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指引》要求上市公司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根据“指引”的实施措施,有如下两大重点。 1)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市净率低于所在行业平均水平的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就估值提升计划执行情况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中进行专项说明; 2)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应当制定并公开披露市值管理制度。而相比9月的征求意见稿,此次《指引》正式将中证A500和创业板中盘200成分股也纳入应当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的对象。至此,《指引》规定应当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的主要指数包括中证A500、沪深300、科创50、科创100、创业板、创业板中盘200、北证50指数。其中,中证A500的成分股数量最多。 展望后市,从年初国资委“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到4月“新国九条”首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再到年底证监会正式发布“指引”,开启了A股市值管理“正名元年”。据Choice数据统计,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破净公司占比较高,截至11月15日收盘,破净股分别达到了46只、62只。目前银行板块的上市公司中破净比例超九成。 具体到A股市场,在“指引”针对性要求的“长期破净”与“主要指数成分股”当中,银行股都是要提升“市值管理”的重点;而一直受国资委“关照”的央国企当中,也有相当部分面临相对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言“市净率不高”的挑战。可关注这两方面的“市值提升、价值回归”的机遇。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浦发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铁建等。 10月经济“成绩单”出炉 社零表现优于预期 据统计局,11月15日,统计局发布10月经济数据: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 4.8%,前值 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3%,前值5.4%;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3.4%,前值3.4%。 10月经济延续9月的修复趋势,结构性略有改善,“供强需弱”格局弱化,其中消费增速超预期,工业生产弱于预期,加上政策主导的方向延续高增,提振四季度经济修复信心。 具体来看,10月基建投资(近期首次回升)、社零增速(连续两个月改善)是经济的主要亮点: 工业生产(同比5.3%,前值5.4%)——生产指数PMI大幅回暖的前提下,市场普遍预计10月工业生产增速或超6%,但数据弱于预期,体现生产下行向需求收敛,助于供需差矛盾缩小。从行业看,采矿业生产显著提升,或是受益于财政发力预期,煤炭、油气、黑色金属、汽车等行业生产明显提速。 社零总额(同比4.8%,前值3.2%)——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进加上“双十一”大促窗口,多个行业消费数据亮眼,10月化妆品、体育/娱乐用品、家电、文化办公、通讯器材五个大类同比增速达到40.1%、26.7%、39.2%、18%、14.4%,社零增速连续两个月上行。 固定投资(同比3.4%,前值3.4%)——低位企稳,分项变动不大,制造业投资(同比9.3%)仍是主要支撑,基建投资增速从前值4.1%上升至4.3%;而房地产投资仍是拖累项,同比降幅再度扩大到-10.3%。 综上,在前期政策加持下,内需出现初步复苏迹象,主要体现在“两新”主导的消费品和设备更新相关产品方向。 展望后市,增量政策加上内需持续改善,市场普遍对四季度GDP增速有所上修,预计在5.0-5.3%之间,后续密切关注基建投资增量、房地产销售和“以旧换新”效应下消费的表现。 具体到A股市场,10月经济延续修复,且结构性边际改善,其中汽车、消费(家电、化妆品等)、计算机/通信等高端设备类供需均较强,留意相关板块投资机会。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飞科电器、东方精工、广电运通、江淮汽车等。 本文内容综合自:Choice、Wind、财联社、光大研究所 夏萱 S0930623100013 免责申明:本文由光大证券向其机构或个人客户提供,其内容基于光大证券及证券媒体已发布报告、资讯或数据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不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光大证券力求本文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担保其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在任何情况下,光大证券不对任何机构/个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1 盘面观察 11月15日,市场延续普跌。三市共成交1.86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略微缩量;共有4366股收跌。截止收盘,沪指跌1.45%,深成指跌2.62%,创业板指跌3.91%。 02 策略研判 板块多数下跌,仅AI相关概念冲高回落收涨;地产链、大金融、芯片半导体、军工航天等前期热门赛道普跌,同花顺大跌逾14%。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突然放鹰”,利空全球金融市场;特朗普团队计划取消7500美元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利空新能源赛道。就A股自身而言,部分资金继续从高位票离场,引发跟风。 展望后市:自9月底以来,A股的走势更多的还是受国内政策的影响,海外的扰动都在暂时的。11月15日,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5612亿元,本月MLF到期量大,加上政府债券发行等影响,有观点认为11月内或有一次降准落地;另外,其它的稳增长政策后续亦有望继续出台,进而推动A股反弹。 方向:锂电池板块。过去两年,锂电池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今年以来,管理层持续推动锂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行业的供需格局;短期来看,2024年中国国际锂业大会将于10月18日至20日举办,或将刺激锂电池板块的炒作。 03 市场热点 银行股“破净比例”超九成! 国资委、证监会、新国九条,联手为TA们“正名” 据证监会消息,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简称“指引”)。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应当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必要时积极采取措施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指引》要求上市公司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根据“指引”的实施措施,有如下两大重点。 1)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市净率低于所在行业平均水平的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就估值提升计划执行情况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中进行专项说明; 2)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应当制定并公开披露市值管理制度。而相比9月的征求意见稿,此次《指引》正式将中证A500和创业板中盘200成分股也纳入应当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的对象。至此,《指引》规定应当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的主要指数包括中证A500、沪深300、科创50、科创100、创业板、创业板中盘200、北证50指数。其中,中证A500的成分股数量最多。 展望后市,从年初国资委“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到4月“新国九条”首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再到年底证监会正式发布“指引”,开启了A股市值管理“正名元年”。据Choice数据统计,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破净公司占比较高,截至11月15日收盘,破净股分别达到了46只、62只。目前银行板块的上市公司中破净比例超九成。 具体到A股市场,在“指引”针对性要求的“长期破净”与“主要指数成分股”当中,银行股都是要提升“市值管理”的重点;而一直受国资委“关照”的央国企当中,也有相当部分面临相对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言“市净率不高”的挑战。可关注这两方面的“市值提升、价值回归”的机遇。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浦发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铁建等。 10月经济“成绩单”出炉 社零表现优于预期 据统计局,11月15日,统计局发布10月经济数据: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 4.8%,前值 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3%,前值5.4%;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3.4%,前值3.4%。 10月经济延续9月的修复趋势,结构性略有改善,“供强需弱”格局弱化,其中消费增速超预期,工业生产弱于预期,加上政策主导的方向延续高增,提振四季度经济修复信心。 具体来看,10月基建投资(近期首次回升)、社零增速(连续两个月改善)是经济的主要亮点: 工业生产(同比5.3%,前值5.4%)——生产指数PMI大幅回暖的前提下,市场普遍预计10月工业生产增速或超6%,但数据弱于预期,体现生产下行向需求收敛,助于供需差矛盾缩小。从行业看,采矿业生产显著提升,或是受益于财政发力预期,煤炭、油气、黑色金属、汽车等行业生产明显提速。 社零总额(同比4.8%,前值3.2%)——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进加上“双十一”大促窗口,多个行业消费数据亮眼,10月化妆品、体育/娱乐用品、家电、文化办公、通讯器材五个大类同比增速达到40.1%、26.7%、39.2%、18%、14.4%,社零增速连续两个月上行。 固定投资(同比3.4%,前值3.4%)——低位企稳,分项变动不大,制造业投资(同比9.3%)仍是主要支撑,基建投资增速从前值4.1%上升至4.3%;而房地产投资仍是拖累项,同比降幅再度扩大到-10.3%。 综上,在前期政策加持下,内需出现初步复苏迹象,主要体现在“两新”主导的消费品和设备更新相关产品方向。 展望后市,增量政策加上内需持续改善,市场普遍对四季度GDP增速有所上修,预计在5.0-5.3%之间,后续密切关注基建投资增量、房地产销售和“以旧换新”效应下消费的表现。 具体到A股市场,10月经济延续修复,且结构性边际改善,其中汽车、消费(家电、化妆品等)、计算机/通信等高端设备类供需均较强,留意相关板块投资机会。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飞科电器、东方精工、广电运通、江淮汽车等。 本文内容综合自:Choice、Wind、财联社、光大研究所 夏萱 S0930623100013 免责申明:本文由光大证券向其机构或个人客户提供,其内容基于光大证券及证券媒体已发布报告、资讯或数据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不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光大证券力求本文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担保其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在任何情况下,光大证券不对任何机构/个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