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策略丨高位股退潮,市场或将迎来高低切换!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每日策略丨高位股退潮,市场或将迎来高低切换!》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01 盘面观察 11月14日,指数缩量普跌,沪指失守3400点。三市共成交1.87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700多亿;共有4849股收跌。截止收盘,沪指跌1.73%,深成指跌2.83%,创业板指跌3.4%。 02 策略研判 各板块普跌,仅有ST板块、保险等个别板块逆市收涨;能源金属、芯片半导体、军工、AI概念等前期强势板块领跌,中国长城等跌停。 部分资金获利了结,导致高位股、强势股普跌,拖累了整个市场跟风调整。 展望后市:再一次普跌之后,市场情绪有所降温,特别是高位股,出现了明显的退潮;接下来市场或需要一段时间消化高位股的抛压;同时,市场风格方面,资金或将高低切换,寻找相对处于低位的新主线。 方向:AI眼镜概念。近期,科技巨头接连发布AI眼镜相关的新产品,百度发布小度AI眼镜,Xreal、影目、雷鸟等厂商也将于年底陆续发布新款AI眼镜,小米预计明年上半年发布;短期来看,Rokid将于11月18日举办Rokid Jungle 2024合作伙伴暨新品发布会,或将刺激AI眼镜相关概念的炒作。 03 市场热点 腾讯财报亮眼,验证游戏行业复苏趋势 两类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据财联社消息,11月13日,腾讯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得益于海内外长青游戏的稳健表现,Q3腾讯游戏业务在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均延续了Q2的增长态势,本土市场收入增长提速,国际市场收入创季度新高。 腾讯游戏作为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游戏公司之一,其业绩表现不仅反映了中国游戏产业的总体复苏,还显示了本土游戏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持续竞争力。 在国内市场,尽管受到监管政策的限制,但腾讯依靠其长青的游戏产品,如《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依然保持了稳定的收入增长。 国际市场方面,增长主要得益于出海战略的成功,腾讯旗下的游戏如《PUBG Mobile》和《腾讯云游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取得了优秀的表现,尤其是在东南亚、欧美市场的拓展。 近年来,国内游戏行业经历了监管政策的一轮严厉收紧,引发游戏行业的大洗牌,但2023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3029.6亿元,同比增长13.95%。 今年以来,国产版号每月稳定发放一次,截至10月共计发放1072款,已经超过23年全年数量(23年全年共计发放978款)。 今年四季度,有多款重点游戏计划上线,包括:腾讯《星之破晓》《宝可梦大集结》《航海王:壮志雄心》《热血美职篮》计划在年内上线,网易也有《破碎之地》《漫威争锋》《燕云十六声》预计年内上线;完美、雷霆/吉比特、盛趣/恺英、巨人网络等也均有Q4上线产品的规划。 出海方面,2023年,中国游戏在出海市场的总收入达到了163.66亿美元,相较于十年前增长了近九倍。2023年,中国游戏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37.4%,海外市场仍有近2倍的空间。 同时,随着VR/AR、云游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游戏将更加注重沉浸感、互动性和个性化体验,推动游戏行业的技术升级。 展望后市,2023年全球游戏市场规模1840亿美金,中国占到420亿美金;海外市场1420亿美金约为中国市场的3.4倍,出海空间巨大! 落脚到A股市场,按照最新Wind一致预测的2024年归母净利润,A股游戏龙头公司估值仍然较低,关注低估值的游戏龙头企业以及出海领先的游戏公司。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三七互娱、完美世界、恺英网络、世纪华通等。 美国10月CPI符合预期 12月继续降息可期 据新浪财经,日前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10月CPI报告显示,美国10月CPI同比上升2.6%,符合市场预期,高于前值的2.4%;美国10月核心CPI同比上升3.3%,符合市场预期。 基数效应下10月CPI结束“六连跌”,同比边际走强,但总体符合预期。 具体来看,地缘冲突引起的能源价格反弹是10月通胀上行的主要原因,但在市场预期之内,并非通胀的主要矛盾。更值得关注的是,10月住房通胀和核心服务通胀均反弹,同比增速分别为4.9%和4.5%,环比增速扩大,凸显美国经济韧性十足,通胀粘性仍较强。 基数及经济基本面支撑下,11-12月通胀仍有反弹压力:一方面,去年11-12月基数偏低;另一方面,近期美国经济动能较强,10月ISM服务业PMI超预期升值56,创下2022年11月以来新高。这意味着美联储决策中通胀因素边际扩大,11月偏谨慎的议息决策已初步反映。 市场层面,本次数据变动带来的影响不大。此前,在经济数据及特朗普交易共振下,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充分计价,分别上升至4.3%及106关口,符合预期的通胀对市场影响相对偏利好。 展望后市,10月CPI披露后,12月降息25bp概率从此前的60%上行至80%,12月继续降息的概率仍大较大。但2025年美国通胀路径受特朗普政府减税、移民、关税等政策影响,这类政策均会强化再通胀预期,降息空间或受到制约,跟踪新政府政策路径清晰后市场或将发生的变化。 具体到A股市场,受特朗普政策引发的再通胀预期,近日美元和美债利率持续走高,市场风险偏好承压。美10月CPI强化了后续降息预期,预计美债利率和美元进一步冲高空间有限,或维持高位震荡。这一背景下,可留意受益于国内扩内需政策利好的顺周期(消费、大金融、地产)及自主可控、稀土、粮食等主题性机会。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中国人寿、中工国际、味知香、有研新材等。 本文内容综合自:Choice、Wind、财联社、光大研究所 夏萱 S0930623100013 免责申明:本文由光大证券向其机构或个人客户提供,其内容基于光大证券及证券媒体已发布报告、资讯或数据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不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光大证券力求本文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担保其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在任何情况下,光大证券不对任何机构/个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1 盘面观察 11月14日,指数缩量普跌,沪指失守3400点。三市共成交1.87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700多亿;共有4849股收跌。截止收盘,沪指跌1.73%,深成指跌2.83%,创业板指跌3.4%。 02 策略研判 各板块普跌,仅有ST板块、保险等个别板块逆市收涨;能源金属、芯片半导体、军工、AI概念等前期强势板块领跌,中国长城等跌停。 部分资金获利了结,导致高位股、强势股普跌,拖累了整个市场跟风调整。 展望后市:再一次普跌之后,市场情绪有所降温,特别是高位股,出现了明显的退潮;接下来市场或需要一段时间消化高位股的抛压;同时,市场风格方面,资金或将高低切换,寻找相对处于低位的新主线。 方向:AI眼镜概念。近期,科技巨头接连发布AI眼镜相关的新产品,百度发布小度AI眼镜,Xreal、影目、雷鸟等厂商也将于年底陆续发布新款AI眼镜,小米预计明年上半年发布;短期来看,Rokid将于11月18日举办Rokid Jungle 2024合作伙伴暨新品发布会,或将刺激AI眼镜相关概念的炒作。 03 市场热点 腾讯财报亮眼,验证游戏行业复苏趋势 两类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据财联社消息,11月13日,腾讯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得益于海内外长青游戏的稳健表现,Q3腾讯游戏业务在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均延续了Q2的增长态势,本土市场收入增长提速,国际市场收入创季度新高。 腾讯游戏作为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游戏公司之一,其业绩表现不仅反映了中国游戏产业的总体复苏,还显示了本土游戏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持续竞争力。 在国内市场,尽管受到监管政策的限制,但腾讯依靠其长青的游戏产品,如《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依然保持了稳定的收入增长。 国际市场方面,增长主要得益于出海战略的成功,腾讯旗下的游戏如《PUBG Mobile》和《腾讯云游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取得了优秀的表现,尤其是在东南亚、欧美市场的拓展。 近年来,国内游戏行业经历了监管政策的一轮严厉收紧,引发游戏行业的大洗牌,但2023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3029.6亿元,同比增长13.95%。 今年以来,国产版号每月稳定发放一次,截至10月共计发放1072款,已经超过23年全年数量(23年全年共计发放978款)。 今年四季度,有多款重点游戏计划上线,包括:腾讯《星之破晓》《宝可梦大集结》《航海王:壮志雄心》《热血美职篮》计划在年内上线,网易也有《破碎之地》《漫威争锋》《燕云十六声》预计年内上线;完美、雷霆/吉比特、盛趣/恺英、巨人网络等也均有Q4上线产品的规划。 出海方面,2023年,中国游戏在出海市场的总收入达到了163.66亿美元,相较于十年前增长了近九倍。2023年,中国游戏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37.4%,海外市场仍有近2倍的空间。 同时,随着VR/AR、云游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游戏将更加注重沉浸感、互动性和个性化体验,推动游戏行业的技术升级。 展望后市,2023年全球游戏市场规模1840亿美金,中国占到420亿美金;海外市场1420亿美金约为中国市场的3.4倍,出海空间巨大! 落脚到A股市场,按照最新Wind一致预测的2024年归母净利润,A股游戏龙头公司估值仍然较低,关注低估值的游戏龙头企业以及出海领先的游戏公司。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三七互娱、完美世界、恺英网络、世纪华通等。 美国10月CPI符合预期 12月继续降息可期 据新浪财经,日前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10月CPI报告显示,美国10月CPI同比上升2.6%,符合市场预期,高于前值的2.4%;美国10月核心CPI同比上升3.3%,符合市场预期。 基数效应下10月CPI结束“六连跌”,同比边际走强,但总体符合预期。 具体来看,地缘冲突引起的能源价格反弹是10月通胀上行的主要原因,但在市场预期之内,并非通胀的主要矛盾。更值得关注的是,10月住房通胀和核心服务通胀均反弹,同比增速分别为4.9%和4.5%,环比增速扩大,凸显美国经济韧性十足,通胀粘性仍较强。 基数及经济基本面支撑下,11-12月通胀仍有反弹压力:一方面,去年11-12月基数偏低;另一方面,近期美国经济动能较强,10月ISM服务业PMI超预期升值56,创下2022年11月以来新高。这意味着美联储决策中通胀因素边际扩大,11月偏谨慎的议息决策已初步反映。 市场层面,本次数据变动带来的影响不大。此前,在经济数据及特朗普交易共振下,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充分计价,分别上升至4.3%及106关口,符合预期的通胀对市场影响相对偏利好。 展望后市,10月CPI披露后,12月降息25bp概率从此前的60%上行至80%,12月继续降息的概率仍大较大。但2025年美国通胀路径受特朗普政府减税、移民、关税等政策影响,这类政策均会强化再通胀预期,降息空间或受到制约,跟踪新政府政策路径清晰后市场或将发生的变化。 具体到A股市场,受特朗普政策引发的再通胀预期,近日美元和美债利率持续走高,市场风险偏好承压。美10月CPI强化了后续降息预期,预计美债利率和美元进一步冲高空间有限,或维持高位震荡。这一背景下,可留意受益于国内扩内需政策利好的顺周期(消费、大金融、地产)及自主可控、稀土、粮食等主题性机会。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中国人寿、中工国际、味知香、有研新材等。 本文内容综合自:Choice、Wind、财联社、光大研究所 夏萱 S0930623100013 免责申明:本文由光大证券向其机构或个人客户提供,其内容基于光大证券及证券媒体已发布报告、资讯或数据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不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光大证券力求本文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担保其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在任何情况下,光大证券不对任何机构/个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