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浙商宏观||李超】特朗普施政纲领推进节奏如何?

【浙商宏观||李超】特朗普施政纲领推进节奏如何?

作者:微信公众号【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发布时间:2024-11-1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浙商宏观||李超】特朗普施政纲领推进节奏如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分析师:李超/ 林成炜 研究助理:汤子玉 来源: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具体参见2024年11月11日报告《特朗普施政纲领推进节奏如何?——特朗普新政系列研究一》,如需报告全文或数据底稿,请联系团队成员或对口销售。 核心观点 特朗普政策就内容来说可以大致分为财政和福利政策、货币和金融政策、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外交和军事政策、移民政策六个方向,其中对华限制政策主要是贸易上封锁、投资上限制、产业链上脱钩,以及地缘政治重心调整。 经复盘,美国总统上任百日内主要是人事任命(主要是组建内阁)以及在两党意识形态冲突领域且通过行政命令即可实现阻力较小的领域进行快速的政策转向(堕胎、同性恋、移民,气候);国家重大危机时刻两党协同性可能提升并通过重要法案。参照历史节奏,并结合特朗普本人表态,预测特朗普上任百日可能重点聚焦以下内容: 一是通过限制军援促进俄乌和谈;二是收紧移民政策,包括关闭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并发起大规模非法移民驱逐行动。三是取消拜登的气候补贴并恢复能源勘探,包括向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生产商提供税收减免,停止海上风电项目等。四是对金融领域监管机构领导进行人事调整,并惩罚对他提起多起刑事案件的检察官和法官,同时“释放”一些因在 1 月 6 日美国国会大厦袭击事件中被定罪的人,发起一轮“政治平反”。 我们认为除了组建内阁等人事任命工作,以及协调国会处理可能存在的债务上限争议外(本轮美国债务上限协定将于1月2日到期,但问题可能延后至特朗普任期内解决),预测上述工作可能是特朗普上任首个季度的核心工作聚焦。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内容摘要 >>财政和福利政策方面后续政策预测主要是减税以及政府支出的结构调整 一是降低企业税、降低个人所得税、减免小费税(服务业从业者的小费收入免税);二是提高关税作为财政收入的补充,三是结构上减少外交支出(例如援助乌克兰)、移民支出;转向支持退伍军人、儿童教育福利。 >>货币金融政策方面后续政策预测主要是推动央行货币宽松,放松金融监管,发展数字货币 一是削弱联储独立性,无论是对联储主席的人事权进行干预,或是在FOMC表达意见,均会加强总统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力。二是放松金融监管。承诺对主要金融监管机构进行全面改革,并对现任监管机构领导进行人事调整。三是支持发展数字货币,将美国打造成为数字货币之都。 >>贸易政策方面后续政策预测主要内容是加关税、供应链自主化以及限制中国对美关键产业的投资 一是关税政策,特朗普多次称希望对全球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60%的定向关税,目的是促使外国企业投资美国,带动当地就业,同时创造税收。二是通过产业回流等方式促进关键供应链自主化,包括医药、芯片等。三是阻止中国的投资,承诺将迫使中国放弃任何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的美国资产。 >>产业政策方面后续政策预测主要是能源和汽车政策转向,以及放松环境规制 一是能源和汽车政策全面转向,从之前鼓励新能源,推动新能源电车到鼓励化石能源,推动汽车产业发展。二是放松环境政策约束,包括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推翻拜登在环保领域的立法等。 >>外交和军事政策方面后续政策预测主要是在俄乌和中东实现和平,但强化对以色列的支持 一是欧洲地区承诺将在上任的第一天就结束俄乌战争,可以减少对乌援助迫使乌克兰和解。二是中东地区希望以色列尽快结束战争,但对以色列的支持力度大于民主党。三是将投资下一代导弹防御系统,保护美国免受导弹袭击。 >>移民政策方面后续政策预测主要是阻止非法移民、驱逐非法移民、增加高质量合法移民 一是阻止非法移民,包括加强边境管控,收紧假释权(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后受审,等待开庭需要数年,其间可以正常工作)。二是驱逐非法移民。三是扩大合法移民,提到让留学生自动获得绿卡。 >>上一任期特朗普履新百日内聚焦阻力较小的内政,此后转向外交和减税 就上一任期的执政经验来说,特朗普的政策节奏较为清晰,履新百日先聚焦两党意识形态领域的民生和社会政策以及人事任命(组阁);再往后是重大的内政和外交转向(包括对华贸易摩擦,301调查于上任第三季度启动);中期选举后施政空间被压缩,但新冠期间落地重大救助法案。 第一步:执政百日内首先稳定人事组建内阁;其次是推出与两党意识形态领域相关,且无需国会立法推进阻力较小的民生和社会政策,包括重建移民墙、推行“禁穆令”等。外交层面主要是响应自身理念退出TPP。 第二步:执政百日后至中选前,逐步落地重大外交政策和内政,一方面是重大政策需要较长的政策制定和博弈,二是需要赶在中期选举前(中选后国会控制权可能有变)推进相关立法。包括2017年6月退出巴黎气候协定、2017年8月开启对华贸易战启动301调查、2017年12月签署 1.5 万亿美元减税法案、2018年5月退出伊朗核协议等。 第三步:中期选举后特朗普大部分外交和内政理念都已经有所尝试,阻力较小的政策缺少实质性增量;而中期选举后共和党丢掉众议院,更难以通过重大政策,只能在预算和边境墙等问题上不断“拉扯”;2020年在新冠背景下落地重大救助法案,但此后法案续期也面临挑战,只能凭借行政命令延续部分到期条款(详细请参考前期报告《四道令牌缓解美国财政断供之忧》)。 >>预计特朗普上任首个季度聚焦移民政策、能源转向和“政治平反” 特朗普曾提到四个“上任首日就要做”的政策,也符合“百日新政”主要聚焦于内政的特征。 一是通过限制军援促进俄乌和谈;二是收紧移民政策,包括关闭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并发起大规模非法移民驱逐行动。三是取消拜登的气候补贴并恢复能源勘探,包括向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生产商提供税收减免,停止海上风电项目等。四是对金融领域监管机构领导进行人事调整,并惩罚对他提起多起刑事案件的检察官和法官,同时“释放”一些因在 1 月 6 日美国国会大厦袭击事件中被定罪的人,发起一轮“政治平反”。 我们认为除了组建内阁等人事任命工作,以及协调国会处理可能存在的债务上限争议外(本轮美国债务上限协定将于1月2日到期,但问题可能延后至特朗普任期内解决),上述工作可能是特朗普上任首个季度的核心工作聚焦。 >>复盘过去30年历任美国总统的第一任任期,施政节奏也较为相似 近年来美国总统上任的执政节奏均存在类似指出,整体来说上任百日内主要是人事任命(主要是组建内阁)以及在两党意识形态冲突领域且通过行政命令即可实现阻力较小的领域进行快速的政策转向(堕胎、同性恋、移民,气候)。 重大法案以及外交政策多在执政一至两个季度后推出,如果总统在国家危机中上任,则因为两党立法阻力变小更容易迅速推出一些重大法案,例如奥巴马(大衰退)和拜登(新冠)都是如此。总统任期的后两年取决于“中期选举”的结果,若中期选举顺利可能还有新政落地,若显著失利则施政空间大幅压缩,尤其是在内政领域。 >>风险提示 美国大选意外因素扰动超预期 ,地缘冲突扰动超预期,翻译偏差风险。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正文 1 特朗普的施政理念主要有哪些? 特朗普上一任期中选前承诺的重要政策兑现度较高。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竞选时期承诺的前五大政策除废除奥巴马医改未能实现,其他包括建造边境墙、收紧移民政策、降低个税、降低营业税基本都有所兑现。 从本届大选来看,特朗普选前宣扬的政策理念就内容来说可以大致分为财政和福利政策、货币和金融政策、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外交和军事政策、移民政策六个方向。 财政和福利政策方面预测后续政策,主要是减税以及政府支出的结构调整。一是降低企业税、降低个人所得税、减免小费税(服务业从业者的小费收入免税);二是提高关税作为财政收入的补充,三是结构上减少外交支出(例如援助乌克兰)、移民支出;转向支持退伍军人、儿童教育福利;包括还有联邦机构的精简,例如成立联邦政府效率委员会(DOGE),精简联邦机构并削减相关开支,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总统集权。 货币金融政策方面预测后续政策,主要是推动央行货币宽松,放松金融监管,发展数字货币。一是削弱联储独立性,无论是对联储主席的人事权进行干预,或是在FOMC表达意见,均想要加强总统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力。二是放松金融监管。承诺对主要金融监管机构进行全面改革,并对现任监管机构领导进行人事调整。三是支持发展数字货币,将美国打造成为数字货币之都。 贸易政策方面预测后续政策,主要内容是加关税、供应链自主化以及限制中国投资。一是关税政策,希望对全球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60%的定向关税,目的是促使外国企业投资美国,带动当地就业,同时创造税收。二是通过产业回流等方式促进关键供应链自主化,包括医药、芯片等,例如其在竞选网站Agenda 47称“我们将逐步实施关税和进口限制,将所有基本药物的生产重新带回属于它们的美国”、以及2024年10月25日在Joe Rogan podcast上称“美国可以向外国半导体制造商征收高额关税,以鼓励他们在美国建厂”。三是阻止中国投资关键产业,例如其在竞选网站Agenda 47称“将迫使中国放弃任何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的美国资产”。 产业政策方面预测后续政策,主要是能源和汽车政策转向,以及放松环境规制。一是能源和汽车政策全面转向,从之前鼓励新能源,推动新能源电车到鼓励化石能源,推动汽车产业发展。二是放松环境政策约束,包括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推翻拜登在环保领域的立法等(如此前《通胀缓解法案》中部分补贴条款的废止)。 外交和军事政策方面预测后续政策,主张在俄乌和中东实现和平,但强化对以色列的支持。一是欧洲地区“声称”将在上任的第一天就结束俄乌战争,可以减少对乌援助迫使乌克兰和解。二是中东地区希望以色列尽快结束战争,但对以色列的支持力度大于民主党。三是将投资下一代导弹防御系统,保护美国免受导弹袭击。 移民政策方面预测后续政策,阻止非法移民入境、驱逐现有非法移民离境、增加高质量合法移民。一是阻止非法移民入境,包括加强边境管控,收紧假释权(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后受审,等待开庭需要数年,其间如获假释可以正常工作)。二是驱逐非法移民。三是扩大合法移民,提到让留学生自动获得绿卡。 除特朗普本人表态外,纳入共和党竞选纲领的政策更具承诺意义。2024年7月8日共和党已发布2024年竞选纲领,对选民做出了多项承诺,其中包含部分重点方向如下:一是财政方面大规模减税;二是货币方面可能放松金融管制,支持比特币;三是贸易方面支持《特朗普互惠贸易法案》;四是移民方面的收紧边境和遣返非法移民。 2 特朗普的施政顺序可能如何推进? 从特朗普上一任期的施政顺序来看,特朗普的政策节奏较为清晰,履新百日先聚焦两党意识形态领域的民生和社会政策以及人事任命(组阁);再往后是重大的内政和外交转向(包括对华贸易摩擦,301调查于上任第三季度启动);中期选举后施政空间被压缩,但新冠期间落地重大救助法案。施政顺序如下: 第一步:执政百日内首先稳定人事组建内阁;其次是推出与两党意识形态领域相关,且无需国会立法推进阻力较小的民生和社会政策,包括重建移民墙、推行“禁穆令”等。外交层面主要是响应自身理念退出TPP。 第二步:执政百日后至中选前,逐步落地重大外交政策和内政,一方面是重大政策需要较长的政策制定和博弈,二是需要赶在中期选举前(中选后国会控制权可能有变)推进相关立法。包括2017年6月退出巴黎气候协定、2017年8月开启对华贸易战启动301调查、2017年12月签署 1.5 万亿美元减税法案、2018年5月退出伊朗核协议等。 第三步:中期选举后特朗普大部分外交和内政理念都已经有所尝试,阻力较小的政策缺少实质性增量;而中期选举后共和党丢掉众议院,更难以通过重大政策,只能在预算和边境墙等问题上不断“拉扯”。 以2023年以来本人表态来说,特朗普曾提到四个“上任首日就要做”的政策,也符合“百日新政”主要聚焦于内政的特征。一是通过限制军援促进俄乌和谈,二是收紧移民政策,包括关闭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并发起大规模非法移民驱逐行动。三是取消拜登的气候补贴并恢复能源勘探,包括向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生产商提供税收减免,停止海上风电项目等。四是对金融监管机构人事进行调整,并惩罚对他提起多起刑事案件的检察官和法官,同时“释放”一些因在 1 月 6 日美国国会大厦袭击事件中被定罪的人,发起一轮“政治平反”。我们认为除了组建内阁等人事任命工作,以及协调国会处理可能存在的债务上限争议外(本轮美国债务上限协定将于1月2日到期,但问题可能延后至特朗普任期内解决),上述工作可能是特朗普上任首个季度的核心工作聚焦。 其他美国总统的执政节奏也与之类似,整体来说上任百日内主要是人事任命(主要是组建内阁)以及在两党意识形态冲突领域且通过行政命令即可实现阻力较小的领域进行快速的政策转向(堕胎、同性恋、移民,气候)。重大法案以及外交政策多在执政一至两个季度后推出,如果总统在国家危机中上任,则因为两党立法阻力变小更容易迅速推出一些重大法案,例如奥巴马(大衰退)和拜登(新冠)都是如此。总统任期的后两年取决于“中期选举”的结果,若中期选举顺利可能还有新政落地,若显著失利则施政空间大幅压缩,尤其是在内政领域。 拜登方面,上任百日大部分政策都是对特朗普时期的纠偏,在约2个月时通过1.9 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法案。其他重要的外交政策和关键内政法案都是在上任两个季度后进行,包括阿富汗撤军、此后陆续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降低通货膨胀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等。中期选举后重要法案出台速度明显放缓,内部党派斗争成为主线。 奥巴马方面,2009年上任百日主要是内政转向,发布包括限薪、关闭关塔那摩湾美军基地、缩小性别工资差异等行政命令,2009年2月17日通过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主因经济危机两党一致性较强。重要的法案和外交政策主要在执政近一年后进行,包括奥巴马医改、《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多德-弗兰克法案》。中期选举后外交成为核心抓手,包括击毙本拉登,结束伊拉克战争等。 小布什方面,上任百日政策主要聚焦于内政,包括收紧堕胎政策,否决气候协议《京都协议书》。重大外交转向或政治法案多在就职百日之后,包括5月25日炒作对中国台湾提供军援、6月7日签署减税法案等。随后突发9·11事件,美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行动。中期选举后中共和党延续对参众两院的控制,在小布什第一个任期的后两年施政较为顺畅,包括在2023年3月对伊拉克宣战,5月进一步减税等。 克林顿方面,上任百天内政策主要是人事、全民医保、同性恋参军等内政,重大财政法案于1993年8月10日颁布,《综合预算和解法案》(Omnibus Budget Reconciliation Act),旨在解决里根和老布什政府遗留下来的财政问题,通过增税手段削减财政赤字。外交方面与越南、中国、中东关系整体有所缓和。克林顿政府在中期选举中丢掉参众两院,使得其希望推行的全民医保无法落地,在国会共和党的推动下签署了《1996 年个人责任和工作机会和解法案》,一定程度上收紧了福利支出,但除此之外重大政策落地较少。 风险提示 美国大选风波超预期,两党博弈可能意外激化;地缘冲突扰动超预期,大选可能出现新变量;翻译偏差风险。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往期报告回顾 点击报告标题直达↓ [1] 2025宏观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无限风光在险峰(一)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无限风光在险峰(二)国内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无限风光在险峰(三)海外宏观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无限风光在险峰(四)资产配置展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2] 财政发力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财政四本账都有哪些?--财政发力系列研究报告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历史上的化债是怎样的?--财政发力系列研究报告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债务限额和债务余额的关系是怎样的?--财政发力系列研究报告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财政赤字是如何确定的?--财政发力系列研究报告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特别国债的历史与未来推演--财政发力系列研究报告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财政资金哪些与基建相关?--财政发力系列研究报告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财政资金哪些与消费相关?--财政发力系列研究报告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财政资金哪些与科技相关?--财政发力系列研究报告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财政资金哪些与地产相关?--财政发力系列研究报告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财政资金哪些与金融相关?--财政发力系列研究报告之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3] 利率走廊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央行利率走廊设想演变——利率走廊系列报告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欧央利率走廊是什么样的?——利率走廊系列报告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日央行利率走廊是什么样的?——利率走廊系列报告之三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4] 国家资产负债表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如何编制和管理国家资产负债表?——国家资产负债表管理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如何编制和管理国家资产负债表?——国家资产负债表管理系列研究二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5] 美国大选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全国代表大会前美国大选关注什么?——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一 【浙商宏观||李超】民主党会“临阵换帅”吗?——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二 【浙商宏观||李超】特朗普“四杆枪”,若当选可能助长再通胀——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三 【浙商宏观||李超】哈里斯的经济议程包含哪些内容?——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四 【浙商宏观||李超】摇摆州选情该怎么看?——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五 【浙商宏观||李超】哈里斯地利人和,大选辩论整体表现更好——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六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大选为何会出现争议性结果?——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七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大选提前投票怎么看?——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研究八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6]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侧重解决哪些问题 【浙商宏观||李超】建国以来历次税制改革回顾——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增值税知多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消费税知多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所得税知多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个人所得税知多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哪些财产税值得关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报告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资产利得税知多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报告之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7] 人工智能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人工智能科技革命推演——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第四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哪个更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第四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人工智能对货币政策影响几何?——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8] 美国财政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财政刺激会影响通胀么?——美国财政研究系列报告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的债务付息压力是否会影响财政刺激?——美国财政研究系列报告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两党制衡是否能限制财政扩张?——美国财政研究系列报告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美国财政扩张不再探讨挤出私人投资——美国财政研究系列报告之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宏观经济方向 宏观政策方向 宏观智能配置方向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宏观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廉洁从业申明: 我司及业务合作方在开展证券业务及相关活动中,应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的规定,遵守相关行业准则,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诚实守信,不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把握预期差, 关注这一个就对了!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