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10月国内电解铜产量环比下降0.9%、同比增长0.2%——铜行业周报(20241103-1108)(王招华/方驭涛)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有色】10月国内电解铜产量环比下降0.9%、同比增长0.2%——铜行业周报(20241103-1108)(王招华/方驭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摘要 本周小结:10月国内电解铜产量环比-1%、线缆企业开工率环比回升 截至2024年11月8日,SHFE铜价77100 元/吨,环比上周+0.8%;LME铜价9433 美元/吨,环比上周-1.1%。(1)宏观:美联储11月降息25bp,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市场对关税加征担忧升温,但对中国刺激政策的预期仍利好铜价。(2)供需:铜矿和废铜供应趋紧带来的电解铜产量增速放缓正在兑现;本周线缆企业周度开工率回升、国内铜社库延续下降。供需基本面支持2024Q4铜价上行。 库存:本周国内铜社库环比-8.2%,LME铜库存环比+0.4% (1)国内港口铜精矿库存:截至2024年11月8日,国内主流港口铜精矿库存为108.4 万吨(近3年同期高位),环比上周+5.0%。(2)全球铜库存:截至11月1日,全球三大交易所库存合计51.6万吨(近6年同期最高),环比上周-1.7%。截至11月7日,LME铜全球库存为27.2 万吨,环比上周四+0.4%。截至11月7日,SMM铜社会库存19.3 万吨(近4年同期最高值),环比上周-8.2%。 供给:10月国内废铜产量环比+5%、同比-11%,本周精废价差环比+9元/吨 (1)铜矿:2024年9月中国铜精矿产量为14.7 万吨,环比+1.6%,同比+4.5%。(2)废铜:截至11月8日,精废价差为976元/吨,环比+9元/吨(2013-2023年平均值为1194元/吨)。10月国内废铜产量8.7万吨,环比+5%、同比-11%。 冶炼:10月中国电解铜产量环比-1% (1)产量:2024年10月,中国电解铜产量99.6万吨,环比-0.9%,同比+0.2%。(2)TC:截至11月8日,中国铜冶炼厂粗炼费(TC)现货价为11.20 美元/磅,环比上周-1.9美元/磅,仍处于2007年9月以来的低位。(3)进出口:9月电解铜进口32.3万吨,环比+29%,同比-1.7%;出口1.6万吨,环比-48%,同比-12%。 需求:本周线缆开工率环比+6.3pct (1)线缆:约占国内铜需求31%,线缆企业2024年11月7日当周开工率为87.30%,环比上周+6.28pct。(2)空调:约占国内铜需求13%,据产业在线,2024年10月25日更新的11-12月家用空调排产数月度同比+42%/+35%。(3)铜棒:约占国内铜需求4.2%,黄铜棒9月开工率为50.98%,环比+0.42pct。 期货:SHFE铜活跃合约本周持仓量-5%、COMEX铜非商业净多头持仓-0.3% 截至2024年11月8日,SHFE铜活跃合约持仓量15.1 万手,环比上周-5.4%,持仓量处于1995年至今的36%分位数。截至11月5日,COMEX非商业净多头持仓2.4 万手,环比上周-0.3%,持仓量处于1990年以来的59%分位数。 风险分析:国内外经济不及预期;铜价上涨抑制下游需求;供给释放超预期风险。 发布日期:2024-11-10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摘要 本周小结:10月国内电解铜产量环比-1%、线缆企业开工率环比回升 截至2024年11月8日,SHFE铜价77100 元/吨,环比上周+0.8%;LME铜价9433 美元/吨,环比上周-1.1%。(1)宏观:美联储11月降息25bp,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市场对关税加征担忧升温,但对中国刺激政策的预期仍利好铜价。(2)供需:铜矿和废铜供应趋紧带来的电解铜产量增速放缓正在兑现;本周线缆企业周度开工率回升、国内铜社库延续下降。供需基本面支持2024Q4铜价上行。 库存:本周国内铜社库环比-8.2%,LME铜库存环比+0.4% (1)国内港口铜精矿库存:截至2024年11月8日,国内主流港口铜精矿库存为108.4 万吨(近3年同期高位),环比上周+5.0%。(2)全球铜库存:截至11月1日,全球三大交易所库存合计51.6万吨(近6年同期最高),环比上周-1.7%。截至11月7日,LME铜全球库存为27.2 万吨,环比上周四+0.4%。截至11月7日,SMM铜社会库存19.3 万吨(近4年同期最高值),环比上周-8.2%。 供给:10月国内废铜产量环比+5%、同比-11%,本周精废价差环比+9元/吨 (1)铜矿:2024年9月中国铜精矿产量为14.7 万吨,环比+1.6%,同比+4.5%。(2)废铜:截至11月8日,精废价差为976元/吨,环比+9元/吨(2013-2023年平均值为1194元/吨)。10月国内废铜产量8.7万吨,环比+5%、同比-11%。 冶炼:10月中国电解铜产量环比-1% (1)产量:2024年10月,中国电解铜产量99.6万吨,环比-0.9%,同比+0.2%。(2)TC:截至11月8日,中国铜冶炼厂粗炼费(TC)现货价为11.20 美元/磅,环比上周-1.9美元/磅,仍处于2007年9月以来的低位。(3)进出口:9月电解铜进口32.3万吨,环比+29%,同比-1.7%;出口1.6万吨,环比-48%,同比-12%。 需求:本周线缆开工率环比+6.3pct (1)线缆:约占国内铜需求31%,线缆企业2024年11月7日当周开工率为87.30%,环比上周+6.28pct。(2)空调:约占国内铜需求13%,据产业在线,2024年10月25日更新的11-12月家用空调排产数月度同比+42%/+35%。(3)铜棒:约占国内铜需求4.2%,黄铜棒9月开工率为50.98%,环比+0.42pct。 期货:SHFE铜活跃合约本周持仓量-5%、COMEX铜非商业净多头持仓-0.3% 截至2024年11月8日,SHFE铜活跃合约持仓量15.1 万手,环比上周-5.4%,持仓量处于1995年至今的36%分位数。截至11月5日,COMEX非商业净多头持仓2.4 万手,环比上周-0.3%,持仓量处于1990年以来的59%分位数。 风险分析:国内外经济不及预期;铜价上涨抑制下游需求;供给释放超预期风险。 发布日期:2024-11-10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