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策略丨强势板块回调,不改市场上行趋势!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每日策略丨强势板块回调,不改市场上行趋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01 盘面观察 11月8日,指数高开低走放量,个股多数下跌。三市共成交2.73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近1700亿,创近一个月新高;共有3046股收跌。截止收盘,沪指跌0.53%,深成指跌0.66%,创业板指跌1.24%。 02 策略研判 板块热点分化,半导体、军工&商业航天、通信等板块涨幅居前,中芯国际等盘中创历史新高;地产链、证券、转基因、白酒等板块跌幅居前。 重磅会议的利好预期即将兑现,部分资金提前获利了结,导致市场高开低走,特别是前几个交易日强势的板块,调整较为明显,拖累了指数。 展望后市:指数虽然高开低走调整,但整个市场的成交额仍在高位、题材热点炒作的人气也在延续,市场并未出现明显的降温;后续更多的政策利好仍然值得期待,市场有望延续震荡向上的态势。 方向:军工板块。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将于11月12日至17日在珠海举行,这是全球五大航展之一,备受瞩目,大量的新型武器装备将亮相,有望刺激军工板块的炒作。 03 市场热点 “入境”便利化提速, “制度型开放”助力旅游、出行增长 据财联社消息,日前,中方决定面向湄公河五国颁发“澜湄签证”,为符合条件的商务人员审发5年多次来华签证。 这是继对斯洛伐克、挪威等9国获得15天免签入境之后,中方对外籍人员入境的再次“放宽”,而随着类似“制度型开放”的深入,入境游的迅速火热,也将与其他各层面的扶持旅游政策一起,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此前,《国办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发布;8日,上海印发《本市关于更好发挥消费信贷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作用的实施意见》。到2026年底,本市商务、文旅、体育、教育、民政等领域推出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高品质、多元化、融合性的消费新场景。 有关方面持续发力文旅消费初见成效: 跨境游方面,截至目前,中国单方面免签国家已将近30个。“China Travel”在外文网站上的浏览数据已破10亿。业内预计, 2024年入境旅游市场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8成左右的水平。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预计2024年外国游客在中国的消费将达到7150亿元,入境游有望成为旅游业的“新增长点”。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披露,自2015年以来,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实现了显著增长,从最初的2700亿元迅速扩张到2023年的8900亿元。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展望后市,调查显示,目前旅游消费意愿在居民消费端排名第一,旅游行业未来将仍处高速复苏阶段。WTTC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9380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1%,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具体到A股市场,在有“60亿人次”出游的2024年,随着股市、楼市的复苏,“财富效应”有望刺激消费预期,让本就高企的旅游消费更加热络。行业估值较低的绩优文旅类公司将得到资金挖掘。而在行业复苏周期龙头企业往往是最大受益者。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兄示,相关概念股包括:大千生态、西域旅游、三特索道、君亭酒店等。 新增6万亿、化解地方隐形债务12万亿! “化债”政策加速落地 据新浪财经消息,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 据悉,此次存量安排4万亿+增量6万亿限额,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加上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三项化债政策协同发力,合计可化解地方隐形债务12万亿元。让市场得以感受“财政扩张”的积极性。 财政部介绍,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预计节约利息约4000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此次新增的6万亿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分三年实施。按此推算,2024年末地方专项债限额将由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 作为“配套”,相关机构预计,央行有可能再度降准0.5个百分点,向银行体系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以支持政府债券顺利发行。 得益于此,各地方“发力稳增长”的能力将大幅提升,尤其是决策层高度关注的“两新”、“两重”项目,有望“尽快”落地;而拖累GDP增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有望在房地产“止跌回稳”、旧改提速的推动下,得以“缓和/甚至扭转下行态势”。 展望后市,通过将短期、高息的隐性债务转化为低息、长期的专项债务,地方政府得以在短期内减轻偿债压力,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基建、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 具体到A股市场,此次新增6万亿债务限额的政策落地,有望支撑市场风险偏好继续改善,人民币资产“价值重估”之旅有望延续。可关注与“化债”进程高度相关的地产/建筑、银行、环保、消费等行业机遇。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兄示,相关概念股包括:华闻集团、中源协和、中科金财、黑牡丹等。 本文内容综合自:Choice、Wind、财联社、光大研究所 夏萱 S0930623100013 免责申明:本文由光大证券向其机构或个人客户提供,其内容基于光大证券及证券媒体已发布报告、资讯或数据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不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光大证券力求本文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担保其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在任何情况下,光大证券不对任何机构/个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1 盘面观察 11月8日,指数高开低走放量,个股多数下跌。三市共成交2.73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近1700亿,创近一个月新高;共有3046股收跌。截止收盘,沪指跌0.53%,深成指跌0.66%,创业板指跌1.24%。 02 策略研判 板块热点分化,半导体、军工&商业航天、通信等板块涨幅居前,中芯国际等盘中创历史新高;地产链、证券、转基因、白酒等板块跌幅居前。 重磅会议的利好预期即将兑现,部分资金提前获利了结,导致市场高开低走,特别是前几个交易日强势的板块,调整较为明显,拖累了指数。 展望后市:指数虽然高开低走调整,但整个市场的成交额仍在高位、题材热点炒作的人气也在延续,市场并未出现明显的降温;后续更多的政策利好仍然值得期待,市场有望延续震荡向上的态势。 方向:军工板块。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将于11月12日至17日在珠海举行,这是全球五大航展之一,备受瞩目,大量的新型武器装备将亮相,有望刺激军工板块的炒作。 03 市场热点 “入境”便利化提速, “制度型开放”助力旅游、出行增长 据财联社消息,日前,中方决定面向湄公河五国颁发“澜湄签证”,为符合条件的商务人员审发5年多次来华签证。 这是继对斯洛伐克、挪威等9国获得15天免签入境之后,中方对外籍人员入境的再次“放宽”,而随着类似“制度型开放”的深入,入境游的迅速火热,也将与其他各层面的扶持旅游政策一起,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此前,《国办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发布;8日,上海印发《本市关于更好发挥消费信贷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作用的实施意见》。到2026年底,本市商务、文旅、体育、教育、民政等领域推出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高品质、多元化、融合性的消费新场景。 有关方面持续发力文旅消费初见成效: 跨境游方面,截至目前,中国单方面免签国家已将近30个。“China Travel”在外文网站上的浏览数据已破10亿。业内预计, 2024年入境旅游市场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8成左右的水平。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预计2024年外国游客在中国的消费将达到7150亿元,入境游有望成为旅游业的“新增长点”。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披露,自2015年以来,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实现了显著增长,从最初的2700亿元迅速扩张到2023年的8900亿元。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展望后市,调查显示,目前旅游消费意愿在居民消费端排名第一,旅游行业未来将仍处高速复苏阶段。WTTC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9380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1%,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具体到A股市场,在有“60亿人次”出游的2024年,随着股市、楼市的复苏,“财富效应”有望刺激消费预期,让本就高企的旅游消费更加热络。行业估值较低的绩优文旅类公司将得到资金挖掘。而在行业复苏周期龙头企业往往是最大受益者。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兄示,相关概念股包括:大千生态、西域旅游、三特索道、君亭酒店等。 新增6万亿、化解地方隐形债务12万亿! “化债”政策加速落地 据新浪财经消息,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 据悉,此次存量安排4万亿+增量6万亿限额,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加上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三项化债政策协同发力,合计可化解地方隐形债务12万亿元。让市场得以感受“财政扩张”的积极性。 财政部介绍,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预计节约利息约4000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此次新增的6万亿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分三年实施。按此推算,2024年末地方专项债限额将由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 作为“配套”,相关机构预计,央行有可能再度降准0.5个百分点,向银行体系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以支持政府债券顺利发行。 得益于此,各地方“发力稳增长”的能力将大幅提升,尤其是决策层高度关注的“两新”、“两重”项目,有望“尽快”落地;而拖累GDP增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有望在房地产“止跌回稳”、旧改提速的推动下,得以“缓和/甚至扭转下行态势”。 展望后市,通过将短期、高息的隐性债务转化为低息、长期的专项债务,地方政府得以在短期内减轻偿债压力,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基建、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 具体到A股市场,此次新增6万亿债务限额的政策落地,有望支撑市场风险偏好继续改善,人民币资产“价值重估”之旅有望延续。可关注与“化债”进程高度相关的地产/建筑、银行、环保、消费等行业机遇。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兄示,相关概念股包括:华闻集团、中源协和、中科金财、黑牡丹等。 本文内容综合自:Choice、Wind、财联社、光大研究所 夏萱 S0930623100013 免责申明:本文由光大证券向其机构或个人客户提供,其内容基于光大证券及证券媒体已发布报告、资讯或数据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不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光大证券力求本文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担保其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在任何情况下,光大证券不对任何机构/个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