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牛熊那些事儿......
(以下内容从瑞达期货《穿越牛熊那些事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重要提示 本内容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本公司不会因为关注、接收或阅读本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请您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并自主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投资是一场漫长的修行,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特别是牛熊市转换的过程中,充满机遇和挑战,市场波动加剧,盈利和亏损快速切换,考验着投资者的策略和能力,更考验投资者的耐心和勇气。但即便是最正确的决策,如果你无法平衡自身能力、欲望和时间的关系,依然无法拥有曾经的获得。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与自己的欲望和谐共处,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性价比”更高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经历的四轮牛市 愚友 9月底以来,A股市场连续迎来大涨,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有一天,我在地下车库停车,听见两位保洁阿姨在讨论股票,这熟悉的场景瞬间让我恍惚起来,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1.每天看“新闻” 1996年,我所在的城市开了第一家证券公司。出乎意料的是,交易大厅正对着汽车站,从门口望去,一排排简陋的坐凳,活像候车室。交易大厅里非常嘈杂,门外挤着很多卖茶叶蛋、大饼的摊子。时常有赶车的人跑错地方,问路时,总会有人向上一指,一排烫金的大字“某某交易大厅”倒显得气派非凡,两相对比,场景非常滑稽。问路的人免不了好奇,就会多问一句:“这里到底是交易什么的?”于是,他就会获得热心股民的科普和证券公司工作人员附赠的宣传册。赶路的途中,宣传册翻阅完毕,有人会把册子留在车厢里,一直传阅下去。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当初看不透的,甚至觉得有些奇怪的事情(比如这家证券公司的选址)有着深意。证券行业早期的宣传就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原始,但有效。 我父母算是本市最早一批股市投资者,所以我家里有各种各样的认购权证,花花绿绿的非常好看。那时候的指数就像上山的单行道,天天涨,似乎一眼望不到尽头,除了涨还是涨,股民赚钱很容易。于是,周围的亲戚朋友都来我家请教经验,但当时新股很少,排队购买股票的人很多,甚至有些人自己没时间,还会雇人排队。我家有看“新闻”的习惯,有一段时间,我父母从电视上看到监管层和官媒反复提醒股民警惕投机风险,很是担心,便早早清空了手里的股票,带着全家人一起去北京旅游了。 但旅游回来,他们就后悔了,因为每一次政策出台,股市只是稍有回落,接着又会更加疯狂地突飞猛进,甚至有人说回调其实就是“倒车接人”。父母看新闻时会激烈地讨论到底要不要再次入场,有一些听从我父母建议清空股票的亲友开始不断地埋怨他们,甚至有些人开始到处借贷买股票。由于我父母给出了错误建议,一些家庭和朋友聚会他们也被排除在外。说起来好笑,这样的冷遇,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反骨”,周围人的疯狂反而让他们坚定了不再次入场的决心。我记得,当时某报纸上有一篇关于股票市场的文章,一改以往的委婉提示,语气严厉地指出市场的各种风险和各种乱象。然后上证指数开盘直接跌停,后续跌得比之前的涨势更凶猛。 由于这段童年经历,我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隐约懂得,家庭教育中,有效的不是语言,而是结合当时的环境、事件,孩子自己感悟到。那次牛市让我明白,投资其实考验的是你对政策、经济大势的理解。我们国家那么大,每天发生的事情数不胜数,可以在新闻节目里播报的,绝对都是大事。每天看“新闻”,你就能体会到每一则新闻措辞都有讲究。更重要的是,当你培养出对语言的敏锐度,能够听“懂”各式各样的信息,会对整个人生大有裨益。开了这个“窍”,我“挨打”的次数也变少了。而且每天看新闻,让我的文科成绩直线提升,在之后的各类考试和工作中,我都受益匪浅。 2.大房子的诱惑 1999年,在全球互联网浪潮的助推下,造就了一波大牛市。那时候,那家证券公司搬迁到了我们那里最“昂贵”的商业街,并且豪气地租下了整栋楼。当时,我父母已经有了进入大户室的资格。那栋楼离我就读的中学很近,大户室供应午餐,据说味道很好。在炎热的夏季,证券公司的交易大厅是有空调的,但我只有从门口经过的时候才能蹭到一丝凉风。可能是为了“苦其心志”,父母从不让我去大户室吃饭、休息。 当时,国有企业冗员严重、管理效率低下,积弊甚多,当市场化大潮来临时,根本无法适应新形势,不得不通过大规模裁员来减少负担。与此同时,不断上涨的股市带来的“财富神话”更加刺激人的神经。但当市场发生剧烈变化时,很多人短时间内并不能敏锐地“嗅”到其中的机会与风险。可叹的是,我父母也很快失去了留在大户室的资格,上一轮牛市中表现稳健的他们,在这一轮却遭遇了巨大亏损。 回头想想,原因也很简单,上一轮牛市时,花钱的地方有限,很多时候,即便你有钱,也会因为各种限制,无法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我们全家去北京旅游那次,从我父母跟单位打申请报告到审批就花了很长时间,而且宾馆饭店很少,有些高端的地方还不对外开放。钱是数字,还是能买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在勾起人的欲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但1998年时,由于商品房开始销售,我父母曾是下乡知青,他们非常迫切地想完成“风光回城置业”的任务。他们当时的盈利可以购买一套稍小一些的商品房,但因为偶然看到了一套面积更大、环境更好的房子,所以调整了预定的止盈线,又在后续的下跌中犹豫不决,导致最后一场空。虽然我们没有买到大房子,但是我母亲接到了一个很有趣的任务,就是暑假的时候,我们全家人一起去帮一个富有的远房亲戚看护房子(他们出国探亲了)。正是那个暑假,我们开始对更大的房子“祛魅”了,因为打理一个面积巨大且楼层很多的房子需要花费的时间远超你的想象。需要操心的事情很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远,晚上的回音让人害怕。我们互相打趣说“还好没买大房子”。 由于父母时常在家中感叹,在他们反反复复地复盘中,我明白了,固定资产最大的优点在于“固定”,可以把那些漂浮不定的账面盈利“定”下来,将纸面富贵转化成真实的、可以使用的部分。而且由于流动较为困难,反而容易把财富存贮。然而,即便是最正确的决策,如果你无法平衡自身能力、欲望、时间的关系,依然无法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与自己的欲望和谐共处,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性价比”更高的生活方式,才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3.真正的快乐 2005年,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金融专业,并且拥有了自己的账户。当时已经进入各类金融公司实习的学长们非常热心,教了我很多东西,但是我发现他们说的居然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我胡乱地买了一只股票,神奇地赚了一笔钱。我立刻把钱取出来,父母笑我“狗窝里存不住剩馍”。但我心里很清楚,这笔钱是凭运气而不是凭本事得到的,这样的浮财,最好的做法是赶快花出去。我拿着这笔钱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觉得非常快乐。我父母的同学A叔叔,和我有同样的看法。那波牛市,他赚了很大一笔钱,然后购置了很多东西,还到国外大肆游玩。我父母很看不上A叔叔的做法,觉得他奢靡过分。A叔叔则振振有词地回怼:“花到自己身上的才是自己的,其他的都是虚的。” 天有不测风云,那时我家中出了意外,父母无暇他顾,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股市,看着手中持有的股票涨势良好,就没有再管。实际上,那一轮牛市是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营造了全新的市场环境,股改的赚钱效应蔓延至整个市场,才造就了一波空前的牛市。这样的“政策市”需要投资者更谨慎地关注局势,牛熊转换往往就在瞬间。当然,对大多数人来说,投资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主线任务,妄图多线程作业,往往是两头不落好。 由于年岁渐增,那一轮牛市,也引发了我更深刻的思考。传统价值观倡导的“置业”“求学”似乎是一条“正确”“正当”的花钱途径,而“享受”“体验”是“错误”“不应当”的。但在这个逻辑之下,人的工具属性远远大于人之为人的感受属性。当我的父母在人生中不断求索,我在书本和工作中苦苦探寻最有价值的、永不贬值的投资标的时,似乎忘记了“快乐”。时至今日,我越来越体会到,“快乐”才是人生中难度递增、通货膨胀最快速的东西。小时候,快乐如此简单,仿佛是一种本能,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花费更多的金钱、更多的心思,也只能让我的心绪波动那么一点。小时候,一个小小的体验,都能带来长久的幸福和回味,而长大后,快乐的保质期如此短暂,那么努力地给生活创造一点涟漪,顷刻间就被暗不见底的部分吞噬。人生真的好难,年轻的时候,欲望很多、钱很少,而当年岁换成了金钱,满足感却越来越稀薄。所以,不要对自己那么苛刻,人生苦短,花开堪折直须折,莫使金樽空对月,趁着还能够快乐的时候,要尽力让自己好过一些。 4.“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2015年的牛市直接改变了我的命运。因为对新闻的敏锐,再加上多年金融环境的熏陶和坚持不断的学习,我逐渐掌握了多种交易工具,其中有各式各样的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套利模式。而且那几年各家交易所对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很大,时常有各种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成长得很快。这一轮牛市之前,我把所有积蓄都投了进去,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投资方式,就是悄悄埋伏在谷底,我认为这种“大胆”是一种谨慎,是安全的。 我有时候会思考,我们拥有的到底是什么?财富其实是一种显化,你的能量总值并没有发生改变。当你能精准把控,在风险概率中进行调配,你的安全系数就会一直维持。得到的奖赏,事实上也就是你可以驾驭的部分。这一轮牛市中的收获,足以解决我人生中基本的生存需求。当我觉得“疯狂”来临时,我清空了手中的持仓,把资金转化为房产,而在接下来的房地产的涨势中,我又清空了自己的固定资产,去我家乡最贫困的地方开展了其他事业。那一年,我把自己每一步操作都发在了某社交媒体上,很多人说我傻,认为后续还有大幅上涨,而我选择了提早下车。确实,后续市场走势继续攀升,但我却觉得释然,甚至很幸福,因为“不赚最后一个铜板”“资产固化”“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棒的”“更早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永不贬值的投资”这些长辈的教诲、市场的馈赠,已经成为我的永恒资产,这让我感到丰沛、平静、幸福。 如今,随着国家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出台,我的家乡变了模样,我对祖国充满感激和感恩。今年年初,股市跌得让人心惊,我又买了一些股票。我只是朴素地爱着脚下的土地,我希望这片土地越来越好。因为土地好了,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庄稼才能有好的收获。 投资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田常润 在投资的长河中,熊市与牛市的转换犹如四季交替,看似寻常,却又充满了变数与挑战。每一次的牛熊更迭,都是对投资者智慧、勇气和耐心的严峻考验。我的大学同学是一个久经市场考验的“战士”,也是我故事的主人公“乐乐”。我觉得他在市场中的一些操作方式、认知与心态值得我们思考和品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A股市场也未能幸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熊市黑暗中。乐乐的投资组合遭受了巨大亏损,账户资产大幅缩水。然而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吓倒,他深知熊市的尽头往往就是牛市的起点,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迎来转机。在熊市的末尾阶段,市场情绪极度悲观,股价不断下跌,成交量持续萎缩,各种负面消息层出不穷。许多投资者对股市投资失去了信心,纷纷忍痛离场。乐乐却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性,他坚信只要坚持住,过了这一至暗时刻,就一定能够看到曙光! 当然,乐乐也经历了煎熬。为了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他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一方面,他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试图从宏观层面寻找市场转向的迹象。他发现尽管当时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政府已经开始出台一系列刺激政策,旨在稳定经济增长和提振市场信心。这些政策的出台,就像指引船只的灯塔,照亮前方,引领航向。另一方面,乐乐对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调整,他果断地卖出了一些业绩不佳、前景不明的股票,将资金集中投向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业绩稳定增长的优质企业。他非常清楚,在熊市中,优质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复苏潜力,是投资的首选标的。 终于,在经历了漫长的熊市后,市场开始出现转机。2009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政府刺激政策的不断发力,股市迎来了一波强劲的反弹行情。乐乐持有的优质股票大幅上涨,他的账户资产也迅速回升。但在市场持续上行时,乐乐并没有被盈利冲昏头脑,他始终保持清醒和冷静,严格按照自己的投资计划进行操作,适时调整仓位,及时锁定利润,避免了过度贪婪带来的风险。 通过这次穿越牛熊的经历,乐乐深刻地认识到,在熊市向牛市转换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冷静的头脑,还要有果断的行动。只有在熊市的末尾坚守住阵地,不被市场的恐慌情绪所左右,才能在牛市到来时抓住机会,实现财富的稳定合理增长。 乐乐的经历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启迪和思考。首先,投资是一场长期的修行,需要我们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在面对市场波动和挫折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要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和策略,相信时间会给予我们回报。其次,我们要学会从宏观层面把握市场趋势,关注政策走向和经济形势变化。这些因素往往对市场的走势产生深远和长期的影响,只有准确把握了宏观趋势,我们才能在投资决策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再次,分散投资也是降低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重要手段。在构建投资组合时,我们应该选择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股票,避免因单一股票或行业出现大幅波动而导致巨大损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左右。投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诱惑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理性,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就一定能够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牛熊市转换的过程充满机遇和挑战,市场波动加剧,盈利和亏损快速切换,投资者心态极不稳定,乐乐的故事或许能给投资者一些启迪。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入市建议 瑞达期货 避免踏空!10月7日先来瑞达期货办理股指期货开户 期货账户具体开户流程 热烈祝贺瑞达新控荣获2023企业风险管理“金长城”奖优秀服务商 瑞达期货官微 指尖微动,与瑞达期货零距离期市互动。
重要提示 本内容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本公司不会因为关注、接收或阅读本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请您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并自主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投资是一场漫长的修行,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特别是牛熊市转换的过程中,充满机遇和挑战,市场波动加剧,盈利和亏损快速切换,考验着投资者的策略和能力,更考验投资者的耐心和勇气。但即便是最正确的决策,如果你无法平衡自身能力、欲望和时间的关系,依然无法拥有曾经的获得。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与自己的欲望和谐共处,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性价比”更高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经历的四轮牛市 愚友 9月底以来,A股市场连续迎来大涨,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有一天,我在地下车库停车,听见两位保洁阿姨在讨论股票,这熟悉的场景瞬间让我恍惚起来,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1.每天看“新闻” 1996年,我所在的城市开了第一家证券公司。出乎意料的是,交易大厅正对着汽车站,从门口望去,一排排简陋的坐凳,活像候车室。交易大厅里非常嘈杂,门外挤着很多卖茶叶蛋、大饼的摊子。时常有赶车的人跑错地方,问路时,总会有人向上一指,一排烫金的大字“某某交易大厅”倒显得气派非凡,两相对比,场景非常滑稽。问路的人免不了好奇,就会多问一句:“这里到底是交易什么的?”于是,他就会获得热心股民的科普和证券公司工作人员附赠的宣传册。赶路的途中,宣传册翻阅完毕,有人会把册子留在车厢里,一直传阅下去。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当初看不透的,甚至觉得有些奇怪的事情(比如这家证券公司的选址)有着深意。证券行业早期的宣传就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原始,但有效。 我父母算是本市最早一批股市投资者,所以我家里有各种各样的认购权证,花花绿绿的非常好看。那时候的指数就像上山的单行道,天天涨,似乎一眼望不到尽头,除了涨还是涨,股民赚钱很容易。于是,周围的亲戚朋友都来我家请教经验,但当时新股很少,排队购买股票的人很多,甚至有些人自己没时间,还会雇人排队。我家有看“新闻”的习惯,有一段时间,我父母从电视上看到监管层和官媒反复提醒股民警惕投机风险,很是担心,便早早清空了手里的股票,带着全家人一起去北京旅游了。 但旅游回来,他们就后悔了,因为每一次政策出台,股市只是稍有回落,接着又会更加疯狂地突飞猛进,甚至有人说回调其实就是“倒车接人”。父母看新闻时会激烈地讨论到底要不要再次入场,有一些听从我父母建议清空股票的亲友开始不断地埋怨他们,甚至有些人开始到处借贷买股票。由于我父母给出了错误建议,一些家庭和朋友聚会他们也被排除在外。说起来好笑,这样的冷遇,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反骨”,周围人的疯狂反而让他们坚定了不再次入场的决心。我记得,当时某报纸上有一篇关于股票市场的文章,一改以往的委婉提示,语气严厉地指出市场的各种风险和各种乱象。然后上证指数开盘直接跌停,后续跌得比之前的涨势更凶猛。 由于这段童年经历,我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隐约懂得,家庭教育中,有效的不是语言,而是结合当时的环境、事件,孩子自己感悟到。那次牛市让我明白,投资其实考验的是你对政策、经济大势的理解。我们国家那么大,每天发生的事情数不胜数,可以在新闻节目里播报的,绝对都是大事。每天看“新闻”,你就能体会到每一则新闻措辞都有讲究。更重要的是,当你培养出对语言的敏锐度,能够听“懂”各式各样的信息,会对整个人生大有裨益。开了这个“窍”,我“挨打”的次数也变少了。而且每天看新闻,让我的文科成绩直线提升,在之后的各类考试和工作中,我都受益匪浅。 2.大房子的诱惑 1999年,在全球互联网浪潮的助推下,造就了一波大牛市。那时候,那家证券公司搬迁到了我们那里最“昂贵”的商业街,并且豪气地租下了整栋楼。当时,我父母已经有了进入大户室的资格。那栋楼离我就读的中学很近,大户室供应午餐,据说味道很好。在炎热的夏季,证券公司的交易大厅是有空调的,但我只有从门口经过的时候才能蹭到一丝凉风。可能是为了“苦其心志”,父母从不让我去大户室吃饭、休息。 当时,国有企业冗员严重、管理效率低下,积弊甚多,当市场化大潮来临时,根本无法适应新形势,不得不通过大规模裁员来减少负担。与此同时,不断上涨的股市带来的“财富神话”更加刺激人的神经。但当市场发生剧烈变化时,很多人短时间内并不能敏锐地“嗅”到其中的机会与风险。可叹的是,我父母也很快失去了留在大户室的资格,上一轮牛市中表现稳健的他们,在这一轮却遭遇了巨大亏损。 回头想想,原因也很简单,上一轮牛市时,花钱的地方有限,很多时候,即便你有钱,也会因为各种限制,无法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我们全家去北京旅游那次,从我父母跟单位打申请报告到审批就花了很长时间,而且宾馆饭店很少,有些高端的地方还不对外开放。钱是数字,还是能买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在勾起人的欲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但1998年时,由于商品房开始销售,我父母曾是下乡知青,他们非常迫切地想完成“风光回城置业”的任务。他们当时的盈利可以购买一套稍小一些的商品房,但因为偶然看到了一套面积更大、环境更好的房子,所以调整了预定的止盈线,又在后续的下跌中犹豫不决,导致最后一场空。虽然我们没有买到大房子,但是我母亲接到了一个很有趣的任务,就是暑假的时候,我们全家人一起去帮一个富有的远房亲戚看护房子(他们出国探亲了)。正是那个暑假,我们开始对更大的房子“祛魅”了,因为打理一个面积巨大且楼层很多的房子需要花费的时间远超你的想象。需要操心的事情很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远,晚上的回音让人害怕。我们互相打趣说“还好没买大房子”。 由于父母时常在家中感叹,在他们反反复复地复盘中,我明白了,固定资产最大的优点在于“固定”,可以把那些漂浮不定的账面盈利“定”下来,将纸面富贵转化成真实的、可以使用的部分。而且由于流动较为困难,反而容易把财富存贮。然而,即便是最正确的决策,如果你无法平衡自身能力、欲望、时间的关系,依然无法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与自己的欲望和谐共处,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性价比”更高的生活方式,才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3.真正的快乐 2005年,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金融专业,并且拥有了自己的账户。当时已经进入各类金融公司实习的学长们非常热心,教了我很多东西,但是我发现他们说的居然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我胡乱地买了一只股票,神奇地赚了一笔钱。我立刻把钱取出来,父母笑我“狗窝里存不住剩馍”。但我心里很清楚,这笔钱是凭运气而不是凭本事得到的,这样的浮财,最好的做法是赶快花出去。我拿着这笔钱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觉得非常快乐。我父母的同学A叔叔,和我有同样的看法。那波牛市,他赚了很大一笔钱,然后购置了很多东西,还到国外大肆游玩。我父母很看不上A叔叔的做法,觉得他奢靡过分。A叔叔则振振有词地回怼:“花到自己身上的才是自己的,其他的都是虚的。” 天有不测风云,那时我家中出了意外,父母无暇他顾,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股市,看着手中持有的股票涨势良好,就没有再管。实际上,那一轮牛市是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营造了全新的市场环境,股改的赚钱效应蔓延至整个市场,才造就了一波空前的牛市。这样的“政策市”需要投资者更谨慎地关注局势,牛熊转换往往就在瞬间。当然,对大多数人来说,投资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主线任务,妄图多线程作业,往往是两头不落好。 由于年岁渐增,那一轮牛市,也引发了我更深刻的思考。传统价值观倡导的“置业”“求学”似乎是一条“正确”“正当”的花钱途径,而“享受”“体验”是“错误”“不应当”的。但在这个逻辑之下,人的工具属性远远大于人之为人的感受属性。当我的父母在人生中不断求索,我在书本和工作中苦苦探寻最有价值的、永不贬值的投资标的时,似乎忘记了“快乐”。时至今日,我越来越体会到,“快乐”才是人生中难度递增、通货膨胀最快速的东西。小时候,快乐如此简单,仿佛是一种本能,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花费更多的金钱、更多的心思,也只能让我的心绪波动那么一点。小时候,一个小小的体验,都能带来长久的幸福和回味,而长大后,快乐的保质期如此短暂,那么努力地给生活创造一点涟漪,顷刻间就被暗不见底的部分吞噬。人生真的好难,年轻的时候,欲望很多、钱很少,而当年岁换成了金钱,满足感却越来越稀薄。所以,不要对自己那么苛刻,人生苦短,花开堪折直须折,莫使金樽空对月,趁着还能够快乐的时候,要尽力让自己好过一些。 4.“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2015年的牛市直接改变了我的命运。因为对新闻的敏锐,再加上多年金融环境的熏陶和坚持不断的学习,我逐渐掌握了多种交易工具,其中有各式各样的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套利模式。而且那几年各家交易所对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很大,时常有各种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成长得很快。这一轮牛市之前,我把所有积蓄都投了进去,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投资方式,就是悄悄埋伏在谷底,我认为这种“大胆”是一种谨慎,是安全的。 我有时候会思考,我们拥有的到底是什么?财富其实是一种显化,你的能量总值并没有发生改变。当你能精准把控,在风险概率中进行调配,你的安全系数就会一直维持。得到的奖赏,事实上也就是你可以驾驭的部分。这一轮牛市中的收获,足以解决我人生中基本的生存需求。当我觉得“疯狂”来临时,我清空了手中的持仓,把资金转化为房产,而在接下来的房地产的涨势中,我又清空了自己的固定资产,去我家乡最贫困的地方开展了其他事业。那一年,我把自己每一步操作都发在了某社交媒体上,很多人说我傻,认为后续还有大幅上涨,而我选择了提早下车。确实,后续市场走势继续攀升,但我却觉得释然,甚至很幸福,因为“不赚最后一个铜板”“资产固化”“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棒的”“更早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永不贬值的投资”这些长辈的教诲、市场的馈赠,已经成为我的永恒资产,这让我感到丰沛、平静、幸福。 如今,随着国家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出台,我的家乡变了模样,我对祖国充满感激和感恩。今年年初,股市跌得让人心惊,我又买了一些股票。我只是朴素地爱着脚下的土地,我希望这片土地越来越好。因为土地好了,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庄稼才能有好的收获。 投资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田常润 在投资的长河中,熊市与牛市的转换犹如四季交替,看似寻常,却又充满了变数与挑战。每一次的牛熊更迭,都是对投资者智慧、勇气和耐心的严峻考验。我的大学同学是一个久经市场考验的“战士”,也是我故事的主人公“乐乐”。我觉得他在市场中的一些操作方式、认知与心态值得我们思考和品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A股市场也未能幸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熊市黑暗中。乐乐的投资组合遭受了巨大亏损,账户资产大幅缩水。然而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吓倒,他深知熊市的尽头往往就是牛市的起点,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迎来转机。在熊市的末尾阶段,市场情绪极度悲观,股价不断下跌,成交量持续萎缩,各种负面消息层出不穷。许多投资者对股市投资失去了信心,纷纷忍痛离场。乐乐却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性,他坚信只要坚持住,过了这一至暗时刻,就一定能够看到曙光! 当然,乐乐也经历了煎熬。为了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他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一方面,他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试图从宏观层面寻找市场转向的迹象。他发现尽管当时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政府已经开始出台一系列刺激政策,旨在稳定经济增长和提振市场信心。这些政策的出台,就像指引船只的灯塔,照亮前方,引领航向。另一方面,乐乐对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调整,他果断地卖出了一些业绩不佳、前景不明的股票,将资金集中投向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业绩稳定增长的优质企业。他非常清楚,在熊市中,优质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复苏潜力,是投资的首选标的。 终于,在经历了漫长的熊市后,市场开始出现转机。2009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政府刺激政策的不断发力,股市迎来了一波强劲的反弹行情。乐乐持有的优质股票大幅上涨,他的账户资产也迅速回升。但在市场持续上行时,乐乐并没有被盈利冲昏头脑,他始终保持清醒和冷静,严格按照自己的投资计划进行操作,适时调整仓位,及时锁定利润,避免了过度贪婪带来的风险。 通过这次穿越牛熊的经历,乐乐深刻地认识到,在熊市向牛市转换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冷静的头脑,还要有果断的行动。只有在熊市的末尾坚守住阵地,不被市场的恐慌情绪所左右,才能在牛市到来时抓住机会,实现财富的稳定合理增长。 乐乐的经历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启迪和思考。首先,投资是一场长期的修行,需要我们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在面对市场波动和挫折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要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和策略,相信时间会给予我们回报。其次,我们要学会从宏观层面把握市场趋势,关注政策走向和经济形势变化。这些因素往往对市场的走势产生深远和长期的影响,只有准确把握了宏观趋势,我们才能在投资决策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再次,分散投资也是降低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重要手段。在构建投资组合时,我们应该选择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股票,避免因单一股票或行业出现大幅波动而导致巨大损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左右。投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诱惑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理性,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就一定能够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牛熊市转换的过程充满机遇和挑战,市场波动加剧,盈利和亏损快速切换,投资者心态极不稳定,乐乐的故事或许能给投资者一些启迪。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入市建议 瑞达期货 避免踏空!10月7日先来瑞达期货办理股指期货开户 期货账户具体开户流程 热烈祝贺瑞达新控荣获2023企业风险管理“金长城”奖优秀服务商 瑞达期货官微 指尖微动,与瑞达期货零距离期市互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