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 | 新能源车冲击之下,中国汽油消费加速达峰
(以下内容从中信期货《专题报告 | 新能源车冲击之下,中国汽油消费加速达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重要提示: 本报告非期货交易咨询业务项下服务,其中的观点和信息仅作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中信期货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报告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本报告涉及行业分析或上市公司相关内容,旨在对期货市场及其相关性进行比较论证,列举解释期货品种相关特性及潜在风险,不涉及对其行业或上市公司的相关推荐,不构成对任何主体进行或不进行某项行为的建议或意见,不得将本报告的任何内容据以作为中信期货所作的承诺或声明。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主体依据本报告所进行的任何作为或不作为,中信期货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由“壹伴 报告摘要 中国汽油消费回溯:1)我国汽油消费持续增长,主要由居民与交运部门拉动。2003-2015年是我国汽油需求增速最高的时期,消费量年均同比增幅超过9%,2016-2019年我国汽油需求增速显著下移,年均同比增幅仅为5%。从消费结构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消费量占比2002年以来基本稳定在45-50%,居民生活消费量占比从2002年的4%上升至2022年的28%,而其他行业的消费量占比从2002年的56%下降至2022年的28%。2)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交运电动化转型加速。中国新能源车步入产业成熟阶段,保有量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以后增速动能由纯电切换至插混车型,而燃油车保有量增速逐步放缓,国内销量于2017年达峰,存量油车进入集中报废通道,单车油耗呈现下滑趋势,车市的结构调整预示中国汽油消费临近达峰。 汽油需求=汽油车保有量*对应单车油耗+插混车保有量*对应单车油耗,因此关于未来中国汽油消费核心在于测算汽车保有量与单车油耗。1)自下而上通过销量和报废量倒推汽车保有量进行测算:假设2024-2030年新能源车销量复合增速达13%,而新能源车尚未进入集中报废,推算新能源车保有量复合增速达28%,其中假设插混保有量占比逐年增加2%。汽油车油耗限制趋严,假设2024-2030年汽油车销量复合增速为-11%,倒算出汽油车保有量或于2026年达峰。假设单车油耗延续下降趋势,即2025年-2030年油车单车油耗平均下滑4%,插混单车油耗为当年油车单车油耗的1/4。综合测算得2024-2030年中国汽油需求复合增速为-4%,汽油消费或于2024年达峰。2)自上而下通过宏观数据拟合汽车保有量进行测算:汽车保有量与GDP增速强相关,回归方程显示,假设其他条件不变,GDP增速每上升1个百分点,汽车保有量增速将上升1.03个百分点。根据IMF测算,中国GDP同比增速将从2023年的5.3%逐年放缓至2029年的3.3%,据此预计汽车保有量同比将从2023年的5.3%下降至2030年的3.2%左右,对应汽车保有量年复合增速为4%。新能源车保有量和单车油耗假设同测算方式一,综合测算得2024-2030年中国汽油需求复合增速为-5%,汽油消费或于2024年达峰。 中国汽油消费将于2024年达峰,未来需求下降斜率存在变数。从两个测算方式来看,我国汽油车保有量大概率将于2025-2026年达峰,且峰值水平较2024年无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即使单车油耗长期维持当前水平不变,我国汽油消费量亦将于2024年后进入为期三年左右的平台期。2027年起,伴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与传统汽车报废量的持续上升,汽油车保有量将进入下降通道,对应汽油需求开始下降。若单车油耗延续历史上的下降趋势,则汽油需求下行的斜率将更为陡峭。 风险因素: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汽车报废量不及预期。 点击阅读完整版报告 — END — 来源:中信期货研究所 中信期货研究所 更多市场信息、最新市场动态 免责声明 除非另有说明,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期货)拥有本报告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未经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转载、引用、刊登、发表、发行、修改、翻译此报告的全部或部分材料、内容。除非另有说明,本报告中使用的所有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中信期货所有或经合法授权被许可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未经中信期货或商标所有权人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该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如果在任何国家或地区管辖范围内,本报告内容或其适用与任何政府机构、监管机构、自律组织或者清算机构的法律、规则或规定内容相抵触,或者中信期货未被授权在当地提供这种信息或服务,那么本报告的内容并不意图提供给这些地区的个人或组织,任何个人或组织也不得在当地查看或使用本报告。本报告所载的内容并非适用于所有国家或地区或者适用于所有人。 此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仅作参考之用。此报告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且中信期货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此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尽管本报告中所包含的信息是我们于发布之时从我们认为可靠的渠道获得,但中信期货对于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以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因此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产生任何依赖,且中信期货不对因使用此报告及所载材料而造成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应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报告仅反映编写人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中信期货或任何其附属或联营公司的立场。 此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阁下。我们建议阁下如有任何疑问应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此报告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建议,且不担保任何投资及策略适合阁下。此报告并不构成中信期货给予阁下的任何私人咨询建议。 中信期货有限公司 深圳总部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中心三路 8 号卓越时代广场(二期)北座 13 层 1301-1305、14 层 邮编:518048 电话:400-990-8826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重要提示: 本报告非期货交易咨询业务项下服务,其中的观点和信息仅作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中信期货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报告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本报告涉及行业分析或上市公司相关内容,旨在对期货市场及其相关性进行比较论证,列举解释期货品种相关特性及潜在风险,不涉及对其行业或上市公司的相关推荐,不构成对任何主体进行或不进行某项行为的建议或意见,不得将本报告的任何内容据以作为中信期货所作的承诺或声明。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主体依据本报告所进行的任何作为或不作为,中信期货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由“壹伴 报告摘要 中国汽油消费回溯:1)我国汽油消费持续增长,主要由居民与交运部门拉动。2003-2015年是我国汽油需求增速最高的时期,消费量年均同比增幅超过9%,2016-2019年我国汽油需求增速显著下移,年均同比增幅仅为5%。从消费结构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消费量占比2002年以来基本稳定在45-50%,居民生活消费量占比从2002年的4%上升至2022年的28%,而其他行业的消费量占比从2002年的56%下降至2022年的28%。2)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交运电动化转型加速。中国新能源车步入产业成熟阶段,保有量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以后增速动能由纯电切换至插混车型,而燃油车保有量增速逐步放缓,国内销量于2017年达峰,存量油车进入集中报废通道,单车油耗呈现下滑趋势,车市的结构调整预示中国汽油消费临近达峰。 汽油需求=汽油车保有量*对应单车油耗+插混车保有量*对应单车油耗,因此关于未来中国汽油消费核心在于测算汽车保有量与单车油耗。1)自下而上通过销量和报废量倒推汽车保有量进行测算:假设2024-2030年新能源车销量复合增速达13%,而新能源车尚未进入集中报废,推算新能源车保有量复合增速达28%,其中假设插混保有量占比逐年增加2%。汽油车油耗限制趋严,假设2024-2030年汽油车销量复合增速为-11%,倒算出汽油车保有量或于2026年达峰。假设单车油耗延续下降趋势,即2025年-2030年油车单车油耗平均下滑4%,插混单车油耗为当年油车单车油耗的1/4。综合测算得2024-2030年中国汽油需求复合增速为-4%,汽油消费或于2024年达峰。2)自上而下通过宏观数据拟合汽车保有量进行测算:汽车保有量与GDP增速强相关,回归方程显示,假设其他条件不变,GDP增速每上升1个百分点,汽车保有量增速将上升1.03个百分点。根据IMF测算,中国GDP同比增速将从2023年的5.3%逐年放缓至2029年的3.3%,据此预计汽车保有量同比将从2023年的5.3%下降至2030年的3.2%左右,对应汽车保有量年复合增速为4%。新能源车保有量和单车油耗假设同测算方式一,综合测算得2024-2030年中国汽油需求复合增速为-5%,汽油消费或于2024年达峰。 中国汽油消费将于2024年达峰,未来需求下降斜率存在变数。从两个测算方式来看,我国汽油车保有量大概率将于2025-2026年达峰,且峰值水平较2024年无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即使单车油耗长期维持当前水平不变,我国汽油消费量亦将于2024年后进入为期三年左右的平台期。2027年起,伴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与传统汽车报废量的持续上升,汽油车保有量将进入下降通道,对应汽油需求开始下降。若单车油耗延续历史上的下降趋势,则汽油需求下行的斜率将更为陡峭。 风险因素: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汽车报废量不及预期。 点击阅读完整版报告 — END — 来源:中信期货研究所 中信期货研究所 更多市场信息、最新市场动态 免责声明 除非另有说明,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期货)拥有本报告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未经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转载、引用、刊登、发表、发行、修改、翻译此报告的全部或部分材料、内容。除非另有说明,本报告中使用的所有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中信期货所有或经合法授权被许可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未经中信期货或商标所有权人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该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如果在任何国家或地区管辖范围内,本报告内容或其适用与任何政府机构、监管机构、自律组织或者清算机构的法律、规则或规定内容相抵触,或者中信期货未被授权在当地提供这种信息或服务,那么本报告的内容并不意图提供给这些地区的个人或组织,任何个人或组织也不得在当地查看或使用本报告。本报告所载的内容并非适用于所有国家或地区或者适用于所有人。 此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仅作参考之用。此报告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且中信期货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此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尽管本报告中所包含的信息是我们于发布之时从我们认为可靠的渠道获得,但中信期货对于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以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因此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产生任何依赖,且中信期货不对因使用此报告及所载材料而造成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应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报告仅反映编写人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中信期货或任何其附属或联营公司的立场。 此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阁下。我们建议阁下如有任何疑问应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此报告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建议,且不担保任何投资及策略适合阁下。此报告并不构成中信期货给予阁下的任何私人咨询建议。 中信期货有限公司 深圳总部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中心三路 8 号卓越时代广场(二期)北座 13 层 1301-1305、14 层 邮编:518048 电话:400-990-8826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