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策略丨高位票普跌,市场风格或将切换!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每日策略丨高位票普跌,市场风格或将切换!》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01 盘面观察 11月1日,市场放量普跌。三市共成交2.26万亿,略超上个交易日,再创10月9日以来新高;共有4326股收跌,逾500股跌超9%。截止收盘,沪指跌0.24%,深成指跌1.28%,创业板指跌1.88%。 02 策略研判 前期强势的高位板块个股大跌,华为概念、软件开发、半导体、并购重组等强势板块领跌,海能达等上演“天地板”;北证50指数跌9.61%。稀土板块逆市大涨,带动资源股普涨;白酒、银行等部分蓝筹板块亦收涨。 展望后市:9月下旬,市场是普涨行情;10月份,市场是抱团的风格;进入11月份,市场风格或将再次切换。 方向:建筑行业。化债工作持续推进,业内专家指出,新一轮债务置换规模或将达到6万亿至10万亿元。部分化债资金将用于偿还建筑工程企业的欠款,相关企业直接受益;同时,基建投资亦有望改善,同样利好建筑行业。关注基建业务占比高、应收账款账龄偏长的建筑企业。 03 市场热点 商务部发力促消费 行业前景看好 据新浪财经消息,商务部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出一批消费领域的新政策。比如,近期将研究出台推进首发经济,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天津等20个城市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建设,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 决策层的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已经取得部分成效:今年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能不断释放,消费市场回升向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1363.5万名消费者购买了政策明确的8大类家电产品1984.3万台,带动销售额913.4亿元。各地家装厨卫“焕新”补贴产品约630万件,累计带动销售额190亿元。 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4%;9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0.5%,比8月大幅加快17.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首次实现20%以上的高增长,其中智能家电增速超过30%。此外,1—8月,家电行业营业收入1.26万亿元,同比增长4.0%;利润1022亿元,同比增长3.4。 未来提升消费空间的根本还是提升居民收入预期,尤其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对此,决策层已经率先从工人群体着手制定相关政策。 展望后市,在当前“双十一”火热的背景下,商务部等部委的“促消费”政策可以起到“借势加力”的倍增效果。加上四季度至明年春节本来就是消费旺季,批发零售等消费领域前景向好。而从长远看,随着居民收入预期有望逐渐改善,国民消费倾向有望提升,利好整个大消费板块。 具体到A股市场,据统计,大消费板块的龙头股中,有多达20只个股最新价较历史高点回调逾50%,而随着促消费的政策落地,居民收入、消费结构消费业态有望全方位发力。相关领域估值修复潜力较大。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华联股份、永辉超市、朱老六、水井坊等。 10月财新制造业PMI为50.3% 经济回暖趋势有望延续 据财新网,11月1日公布的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0.3,较9月回升1.0个百分点,在9月短暂收缩后重新升至荣枯线以上。 与统计局披露的数据一致,10月财新制造业也出现好转,凸显政策成效显现,提振经济复苏信心。 分项指标与统计局基本一致,两个要点值得关注:(1)供需转好,结构上供强于需,内需强于外需。10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升至7月以来新高,受访企业表示,需求基本面改善,支持新业务量回升,采购量四个月来首次高于荣枯线,但外需连续三个月收缩;(2)内需预期转好及海外大宗品价格上行,金属等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涨,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指数重回扩张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就业状况仍在恶化,10月制造业就业指数将至2023年6月来最低,凸显企业用工持谨慎态度,新业务增加但用工减少,导致积压工作量上升。 综合10月两大制造业PMI,率先反映了源自政策支持下的预期改善,供强于需、购进价格指数涨幅高于出厂价格、企业盈利承压等因素还需更多时间去验证政策成效。此外,外需能动回落,加上美国大选等不确定因素,出口下滑对经济的拖累仍需跟踪。 展望后市,在一揽子政策加持下,制造业PMI改善趋势有望延续:一方面,需求端仍有增量政策预期,比如即将召开的11月人大常委会或进一步出台财政刺激政策;另一方面,“两新”结合双十一活动,促销效应预期强于以往,相关消费品景气度或延续上行。 具体到A股市场,10月财新制造业PMI延续改善,提振市场信心。行业层面,得益于内需预期转好,高能耗行业(黑色金属、有色)相关价格大幅上涨,关注盈利改善机会;此外,“两新”政策成效显著加上“双十一”活动,可继续留意家电等相关消费品方向。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北方铜业、华钰矿业、包钢股份、苏泊尔等。 本文内容综合自:Choice、Wind、财联社、光大研究所 夏萱 S0930623100013 免责申明:本文由光大证券向其机构或个人客户提供,其内容基于光大证券及证券媒体已发布报告、资讯或数据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不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光大证券力求本文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担保其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在任何情况下,光大证券不对任何机构/个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1 盘面观察 11月1日,市场放量普跌。三市共成交2.26万亿,略超上个交易日,再创10月9日以来新高;共有4326股收跌,逾500股跌超9%。截止收盘,沪指跌0.24%,深成指跌1.28%,创业板指跌1.88%。 02 策略研判 前期强势的高位板块个股大跌,华为概念、软件开发、半导体、并购重组等强势板块领跌,海能达等上演“天地板”;北证50指数跌9.61%。稀土板块逆市大涨,带动资源股普涨;白酒、银行等部分蓝筹板块亦收涨。 展望后市:9月下旬,市场是普涨行情;10月份,市场是抱团的风格;进入11月份,市场风格或将再次切换。 方向:建筑行业。化债工作持续推进,业内专家指出,新一轮债务置换规模或将达到6万亿至10万亿元。部分化债资金将用于偿还建筑工程企业的欠款,相关企业直接受益;同时,基建投资亦有望改善,同样利好建筑行业。关注基建业务占比高、应收账款账龄偏长的建筑企业。 03 市场热点 商务部发力促消费 行业前景看好 据新浪财经消息,商务部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出一批消费领域的新政策。比如,近期将研究出台推进首发经济,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天津等20个城市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建设,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 决策层的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已经取得部分成效:今年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能不断释放,消费市场回升向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1363.5万名消费者购买了政策明确的8大类家电产品1984.3万台,带动销售额913.4亿元。各地家装厨卫“焕新”补贴产品约630万件,累计带动销售额190亿元。 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4%;9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0.5%,比8月大幅加快17.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首次实现20%以上的高增长,其中智能家电增速超过30%。此外,1—8月,家电行业营业收入1.26万亿元,同比增长4.0%;利润1022亿元,同比增长3.4。 未来提升消费空间的根本还是提升居民收入预期,尤其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对此,决策层已经率先从工人群体着手制定相关政策。 展望后市,在当前“双十一”火热的背景下,商务部等部委的“促消费”政策可以起到“借势加力”的倍增效果。加上四季度至明年春节本来就是消费旺季,批发零售等消费领域前景向好。而从长远看,随着居民收入预期有望逐渐改善,国民消费倾向有望提升,利好整个大消费板块。 具体到A股市场,据统计,大消费板块的龙头股中,有多达20只个股最新价较历史高点回调逾50%,而随着促消费的政策落地,居民收入、消费结构消费业态有望全方位发力。相关领域估值修复潜力较大。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华联股份、永辉超市、朱老六、水井坊等。 10月财新制造业PMI为50.3% 经济回暖趋势有望延续 据财新网,11月1日公布的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0.3,较9月回升1.0个百分点,在9月短暂收缩后重新升至荣枯线以上。 与统计局披露的数据一致,10月财新制造业也出现好转,凸显政策成效显现,提振经济复苏信心。 分项指标与统计局基本一致,两个要点值得关注:(1)供需转好,结构上供强于需,内需强于外需。10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升至7月以来新高,受访企业表示,需求基本面改善,支持新业务量回升,采购量四个月来首次高于荣枯线,但外需连续三个月收缩;(2)内需预期转好及海外大宗品价格上行,金属等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涨,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指数重回扩张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就业状况仍在恶化,10月制造业就业指数将至2023年6月来最低,凸显企业用工持谨慎态度,新业务增加但用工减少,导致积压工作量上升。 综合10月两大制造业PMI,率先反映了源自政策支持下的预期改善,供强于需、购进价格指数涨幅高于出厂价格、企业盈利承压等因素还需更多时间去验证政策成效。此外,外需能动回落,加上美国大选等不确定因素,出口下滑对经济的拖累仍需跟踪。 展望后市,在一揽子政策加持下,制造业PMI改善趋势有望延续:一方面,需求端仍有增量政策预期,比如即将召开的11月人大常委会或进一步出台财政刺激政策;另一方面,“两新”结合双十一活动,促销效应预期强于以往,相关消费品景气度或延续上行。 具体到A股市场,10月财新制造业PMI延续改善,提振市场信心。行业层面,得益于内需预期转好,高能耗行业(黑色金属、有色)相关价格大幅上涨,关注盈利改善机会;此外,“两新”政策成效显著加上“双十一”活动,可继续留意家电等相关消费品方向。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北方铜业、华钰矿业、包钢股份、苏泊尔等。 本文内容综合自:Choice、Wind、财联社、光大研究所 夏萱 S0930623100013 免责申明:本文由光大证券向其机构或个人客户提供,其内容基于光大证券及证券媒体已发布报告、资讯或数据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不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光大证券力求本文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担保其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在任何情况下,光大证券不对任何机构/个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