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新湖化工专题:聚酯各品种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其影响评估
(以下内容从新湖期货《专题 | 新湖化工专题:聚酯各品种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其影响评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一、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聚酯产量最大的国家,出口量也相对较高,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国聚酯行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进程较快,产品具备较强成本和价格优势,中国的聚酯产品往往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对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造成价格压力。而反倾销措施常常被用作贸易保护的手段,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一些国家可能会通过反倾销措施来提高中国产品的市场成本,减少其价格竞争力。因此,在中国的市场地位、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环境、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等多种因素下,针对中国聚酯产品的反倾销政策相对比较频发。本文主要梳理针对中国聚酯产业链各个品种的反倾销政策,以及结合品种自身出口的情况,做影响评估。主要涉及PTA、涤纶长丝、涤纶短纤以及聚酯瓶片。 二、PTA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影响评估 1、PTA出口情况 在经历了几轮产能投放以后,当前国内的PTA市场已从依赖进口转变为对外出口国家。从数据上看,我国的PTA出口变化经历了以下变化,第一阶段是2013年之前,在此阶段国内PTA市场存在需求缺口,需要进口PTA来满足国内的需求,因此PTA几乎没有出口量。第二阶段在2014-2020年之间,在此期间PTA逐步出现出口量,不过年度出口量维持在100万吨以下,产量占比2%左右。经过前几年国内PTA产能的集中投放,行业出现阶段性的过剩,市场开始探索出口的可能性。第三阶段是2021年至今,PTA出口量明显提升,20221年-2023年,我国PTA年度出口量分别为257万吨、345万吨和350万吨,出口占国内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8%、6.4%和5.5%。 从出口国来看,2024年1-8月份,土耳其成为我国PTA的第一大出口国,其次是越南和埃及,占比分别为17%和13%。 2、PTA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其影响 通过梳理近年来主要出口国针对PTA的贸易政策来看,反倾销政策不多,印度曾在2014-2016年间,有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PTA提出反倾销调查,其中在2016年6月9日,印度对进口自或原产于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和台湾地区的精对苯二甲酸(PTA)作出反倾销调查肯定性终裁:涉案产品的倾销对印度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建议对中国征收95.7~97.6美元/吨的反倾销税,印度尼西亚反倾销税率为83.08~168.76美元/吨。此举确实对中国PTA供应商出口印度增加了一定的阻碍,但由于国内PTA出口量很少,因此影响较小。 目前我国PTA主要流向东南亚这些下游纺织需求集中的国家,土耳其、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是全球重要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地,当地的化工行业发展相对落后,存在较大的原料供应缺口。对国内企业而言,PTA出口是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PX产能的提升以及行业的集中度的进一步加强,我国PTA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出口也将是缓解国内产能压力的主要路径。随着出口比例的提升,各国贸易政策对国内PTA供需格局的影响会愈发重要。另外,未来随着部分国家自身PTA产能的补充,贸易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未来需要持续需要关注东南亚贸易政策对PTA出口的影响。近两年印度BIS认证对国内商品出口预期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关注中国PTA企业的BIS认证资格。 二、涤纶长丝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影响评估 1、长丝出口情况 从涤纶长丝来看,近几年来长丝出口都维持了正增长。其中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出口增速略低。我国长丝的出口从2016年的198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399万吨,平均增长率10.8%。2024年1-6月份,长丝共计实现190万吨出口,同比减少7.4%。长丝出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例整体也处在稳步上升的态势中,至2023年,长丝出口占国内产量的10%。 从长丝出口国看,2023年,印度是我国长丝第一大出口国,占比13%,其次是埃及和土耳其,占比分别为11%和10%。 2、长丝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其影响 : 近年来,中国涤纶长丝行业在全球市场上面临了一些反倾销政策和贸易壁垒。以下是一些关键事件: 1.墨西哥在2021年9月对中国和印度的涤纶长丝作出反倾销终裁,决定征收0.532美元/千克的反倾销税。但随后在2024年7月,墨西哥决定终止对原产于中国和印度的涤纶长丝的反倾销期间复审调查,取消反倾销税。墨西哥当前占长丝总出口量的8%左右。 2.巴基斯坦在2024年5月26日对进口自中国的聚酯长丝启动反倾销调查。 3.印度在2023年10月开始对涤纶长丝出口实行BIS认证,中国出口至印度的涤丝品种主要包括POY和FDY,其次为工业丝,这3个品种均在BIS认证的产品范围内。印度是中国涤纶长丝最大的出口国,目前出口量占比在13%左右,其中对POY和FDY出口冲击较大。即便成功得到认证,工厂也需要承担申请费、年费、样品检验费等费用,额外增加了出口成本。 对国内企业而言,涤丝出口是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产能的提升以及行业的集中度的进一步加强,我国产品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出口也将是缓解国内产能压力的主要路径,未来需要持续需要关注贸易政策对涤丝出口的影响。 三、涤纶短纤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影响评估 1、短纤出口情况 涤纶短纤来看,近几年来短纤出口都维持了正增长。其中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出口出现负增长。我国短纤的出口量从2016年的100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120万吨,平均增长率3.2%。2024年1-6月份,短纤共计实现62万吨出口,同比增长3.3%。近几年,短纤出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例呈现先降后增的态势,至2023年,短纤出口占国内产量的15.5%。 从短纤出口国看,2023年,越南是我国短纤第一大出口国,占比18%,其次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占比分别为10%和6%。 2、短纤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其影响 : 近年来,中国涤纶短纤行业在全球贸易中遭遇了多起反倾销案件,以下是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涤纶短纤实施的反倾销政策概览: 1.美国:美国对中国涤纶短纤的反倾销措施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时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聚酯短纤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在2007年开始正式征收反倾销税。2023年6月,美国对聚酯短纤作出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裁定若取消反倾销措施,将导致倾销以44.30%的倾销幅度继续或再度发生。当前短纤出口至美国占比4%左右。 2.欧盟:欧盟对中国聚酯短纤的反倾销案件始于2003年,经过多年的诉讼和复审,最终在2011年6月,由于申诉方撤诉,欧盟决定取消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酯短纤维的反倾销措施。 3.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在2015年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涤纶短纤维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并在同年10月开始征收2.82-11.51%的反倾销税,有效期为5年。当前短纤出口至巴基斯坦占比10%左右。 4.印度:印度在2020年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越南的涤纶纱线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然而,在2022年1月,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决定不对上述国家的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当前短纤出口至印度占比3%左右。 5.土耳其:土耳其在2006年7月对中国涤纶短纤发起反倾销调查,但目前尚未有公开的日落复审结果。当前短纤出口至印度占比6%左右。 6.南非:南非在2009年1月对中国涤纶短纤发起反倾销调查,但后续情况未有详细信息。 7.印度尼西亚:印尼在2009年4月对中国涤纶短纤发起反倾销调查,后续情况未有详细信息。当前短纤出口至印尼占比3%左右。 这些反倾销案件对中国涤纶短纤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中国企业通过积极应诉、行业自律、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等措施,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反倾销措施的负面影响。未来需要持续需要关注贸易政策对涤短出口的影响。 四、瓶片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影响评估 1、瓶片出口情况 近几年来瓶片出口都维持了正增长。其中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出口出现负增长。我国瓶片的出口量从2016年的198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455万吨,平均增长率14%。2024年1-6月份,瓶片共计实现275万吨出口,同比增长21.9%。近几年,除2020年外,瓶片出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例一直稳定在35%-37%左右。 从瓶片出口国看,2023年,俄罗斯是我国瓶片第一大出口国,占比5%,其次是印度、阿联酋、菲律宾等。我国瓶片年出口量超过1万吨的国家和地区数量达到了75个,意味着聚酯瓶片出口不存在对单一出口国构成依赖的情形。 2、瓶片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其影响 : 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PET瓶片实施了反倾销政策。以下是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措施: 1.欧盟:2017年2月,欧盟宣布终止对中国聚酯瓶片的反倾销调查,但保留了6.5%的进口关税。2023年11月,欧盟对华PET瓶片反倾销调查案的初裁披露,将对中国聚酯瓶片企业征收临时性关税,其中三家强制应诉企业的税率为三房巷6.6%,万凯10.7%,华润17.2%,平均税率11.1%;惩罚性税率24.2%。 2.阿根廷:2013年10月,阿根廷对中国聚酯瓶片征收了16%的反倾销税,并在2017年4月延长了反倾销调查期限。2023年6月1日,暂停一揽子反倾销案件措施或调查程序,其中,暂停对中国、韩国和印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3.土耳其:2014年7月,土耳其对进口的聚酯瓶片(PET)征收了7%的额外关税。2023年5月11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3/2号公告,对进口PET启动第一次保障措施日落复审调查。 4.美国:2015年10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对进口自中国和印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作出第一次反补贴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对进口自加拿大、中国、印度和阿曼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作出第一次反倾销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裁定若取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 5.巴西:2015年6月,巴西经济部外贸委员会管理执行委员会发布2022年第419号决议,对原产于中国大陆和印度的特性粘度为0.70~0.88dl/g的PET树脂作出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决定继续对中国大陆和印度的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分别为中国大陆87.23-143.01美元/吨、印度193.78-468.97美元/吨。 6.日本:2016年9月,日本财务省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除外)的高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出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决定将反倾销措施延长至2028年2月2日,税率为39.8%-53.0%。 7.南非:2018年11月,南非政府公布对产自中国大陆地区的PET切片(税则号以39076开头)的反倾销关税。其中浙江万凯征收28.26%,上海远纺26.4%,其他企业28.89%,三房巷则豁免征收反倾销关税。 8.印度:2019年10月,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特性粘度>0.72分升/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作出反倾销终裁:对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关税,此次涉案产品不包括再生PET树脂。其中三房巷60.92美元/吨,万凯15.54美元/吨,澄高146.11美元/吨,其他200.66美元/吨。 9.韩国:2024年1月,韩国贸易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酯瓶片启动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的韩国税号为3907.61.0000。 瓶片的出口比重是聚酯各个产品中最大的,其受到的反倾销政策也相对较多。尽管面临这些反倾销措施,中国的聚酯瓶片出口在过去几年中仍然保持增长,中国企业在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出口策略和寻找新的市场等方式来减少反倾销政策的影响。未来需要持续需要关注贸易政策对瓶片出口的影响。 五、总结 全球聚酯行业产能持续增长,而中国已成为这一增长的核心。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其产量占据全球总量的70%左右。聚酯产业链规模已达8800亿元,其中PX、PTA、短纤、瓶片等多个品种的生产和消费均位居世界首位,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展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出口将是未来产业链发展的必然方向,针对中国聚酯产品的国际贸易政策也需要重点关注。 撰写:杨思佳 从业资格号:F03096911 投资咨询号:Z0017508 电话:0571-87782183 邮箱:yangsijia@xhqh.net.cn 审核人:施潇涵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湖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许可证号32090000)提供,无意针对或打算违反任何地区、国家、城市或其他法律管辖区域内的法律法规。除非另有说明,所有本报告的版权属于新湖期货。未经新湖期货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为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和/或调研资料,所载的全部内容及观点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报告所载内容反映的是新湖期货在最初发表本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新湖期货可发出其他与本报告所载内容不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报告,但新湖期货没有义务和责任去及时更新本报告涉及的内容并通知更新情况。新湖期货不对因投资者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新湖期货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以确保本报告涉及的内容适合于投资者,新湖期货建议投资者独自进行投资判断。本报告并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税务建议或担保任何内容适合投资者,本报告不构成给予投资者投资咨询建议。
一、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聚酯产量最大的国家,出口量也相对较高,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国聚酯行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进程较快,产品具备较强成本和价格优势,中国的聚酯产品往往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对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造成价格压力。而反倾销措施常常被用作贸易保护的手段,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一些国家可能会通过反倾销措施来提高中国产品的市场成本,减少其价格竞争力。因此,在中国的市场地位、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环境、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等多种因素下,针对中国聚酯产品的反倾销政策相对比较频发。本文主要梳理针对中国聚酯产业链各个品种的反倾销政策,以及结合品种自身出口的情况,做影响评估。主要涉及PTA、涤纶长丝、涤纶短纤以及聚酯瓶片。 二、PTA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影响评估 1、PTA出口情况 在经历了几轮产能投放以后,当前国内的PTA市场已从依赖进口转变为对外出口国家。从数据上看,我国的PTA出口变化经历了以下变化,第一阶段是2013年之前,在此阶段国内PTA市场存在需求缺口,需要进口PTA来满足国内的需求,因此PTA几乎没有出口量。第二阶段在2014-2020年之间,在此期间PTA逐步出现出口量,不过年度出口量维持在100万吨以下,产量占比2%左右。经过前几年国内PTA产能的集中投放,行业出现阶段性的过剩,市场开始探索出口的可能性。第三阶段是2021年至今,PTA出口量明显提升,20221年-2023年,我国PTA年度出口量分别为257万吨、345万吨和350万吨,出口占国内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8%、6.4%和5.5%。 从出口国来看,2024年1-8月份,土耳其成为我国PTA的第一大出口国,其次是越南和埃及,占比分别为17%和13%。 2、PTA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其影响 通过梳理近年来主要出口国针对PTA的贸易政策来看,反倾销政策不多,印度曾在2014-2016年间,有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PTA提出反倾销调查,其中在2016年6月9日,印度对进口自或原产于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和台湾地区的精对苯二甲酸(PTA)作出反倾销调查肯定性终裁:涉案产品的倾销对印度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建议对中国征收95.7~97.6美元/吨的反倾销税,印度尼西亚反倾销税率为83.08~168.76美元/吨。此举确实对中国PTA供应商出口印度增加了一定的阻碍,但由于国内PTA出口量很少,因此影响较小。 目前我国PTA主要流向东南亚这些下游纺织需求集中的国家,土耳其、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是全球重要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地,当地的化工行业发展相对落后,存在较大的原料供应缺口。对国内企业而言,PTA出口是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PX产能的提升以及行业的集中度的进一步加强,我国PTA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出口也将是缓解国内产能压力的主要路径。随着出口比例的提升,各国贸易政策对国内PTA供需格局的影响会愈发重要。另外,未来随着部分国家自身PTA产能的补充,贸易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未来需要持续需要关注东南亚贸易政策对PTA出口的影响。近两年印度BIS认证对国内商品出口预期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关注中国PTA企业的BIS认证资格。 二、涤纶长丝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影响评估 1、长丝出口情况 从涤纶长丝来看,近几年来长丝出口都维持了正增长。其中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出口增速略低。我国长丝的出口从2016年的198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399万吨,平均增长率10.8%。2024年1-6月份,长丝共计实现190万吨出口,同比减少7.4%。长丝出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例整体也处在稳步上升的态势中,至2023年,长丝出口占国内产量的10%。 从长丝出口国看,2023年,印度是我国长丝第一大出口国,占比13%,其次是埃及和土耳其,占比分别为11%和10%。 2、长丝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其影响 : 近年来,中国涤纶长丝行业在全球市场上面临了一些反倾销政策和贸易壁垒。以下是一些关键事件: 1.墨西哥在2021年9月对中国和印度的涤纶长丝作出反倾销终裁,决定征收0.532美元/千克的反倾销税。但随后在2024年7月,墨西哥决定终止对原产于中国和印度的涤纶长丝的反倾销期间复审调查,取消反倾销税。墨西哥当前占长丝总出口量的8%左右。 2.巴基斯坦在2024年5月26日对进口自中国的聚酯长丝启动反倾销调查。 3.印度在2023年10月开始对涤纶长丝出口实行BIS认证,中国出口至印度的涤丝品种主要包括POY和FDY,其次为工业丝,这3个品种均在BIS认证的产品范围内。印度是中国涤纶长丝最大的出口国,目前出口量占比在13%左右,其中对POY和FDY出口冲击较大。即便成功得到认证,工厂也需要承担申请费、年费、样品检验费等费用,额外增加了出口成本。 对国内企业而言,涤丝出口是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产能的提升以及行业的集中度的进一步加强,我国产品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出口也将是缓解国内产能压力的主要路径,未来需要持续需要关注贸易政策对涤丝出口的影响。 三、涤纶短纤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影响评估 1、短纤出口情况 涤纶短纤来看,近几年来短纤出口都维持了正增长。其中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出口出现负增长。我国短纤的出口量从2016年的100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120万吨,平均增长率3.2%。2024年1-6月份,短纤共计实现62万吨出口,同比增长3.3%。近几年,短纤出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例呈现先降后增的态势,至2023年,短纤出口占国内产量的15.5%。 从短纤出口国看,2023年,越南是我国短纤第一大出口国,占比18%,其次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占比分别为10%和6%。 2、短纤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其影响 : 近年来,中国涤纶短纤行业在全球贸易中遭遇了多起反倾销案件,以下是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涤纶短纤实施的反倾销政策概览: 1.美国:美国对中国涤纶短纤的反倾销措施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时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聚酯短纤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在2007年开始正式征收反倾销税。2023年6月,美国对聚酯短纤作出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裁定若取消反倾销措施,将导致倾销以44.30%的倾销幅度继续或再度发生。当前短纤出口至美国占比4%左右。 2.欧盟:欧盟对中国聚酯短纤的反倾销案件始于2003年,经过多年的诉讼和复审,最终在2011年6月,由于申诉方撤诉,欧盟决定取消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酯短纤维的反倾销措施。 3.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在2015年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涤纶短纤维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并在同年10月开始征收2.82-11.51%的反倾销税,有效期为5年。当前短纤出口至巴基斯坦占比10%左右。 4.印度:印度在2020年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越南的涤纶纱线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然而,在2022年1月,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决定不对上述国家的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当前短纤出口至印度占比3%左右。 5.土耳其:土耳其在2006年7月对中国涤纶短纤发起反倾销调查,但目前尚未有公开的日落复审结果。当前短纤出口至印度占比6%左右。 6.南非:南非在2009年1月对中国涤纶短纤发起反倾销调查,但后续情况未有详细信息。 7.印度尼西亚:印尼在2009年4月对中国涤纶短纤发起反倾销调查,后续情况未有详细信息。当前短纤出口至印尼占比3%左右。 这些反倾销案件对中国涤纶短纤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中国企业通过积极应诉、行业自律、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等措施,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反倾销措施的负面影响。未来需要持续需要关注贸易政策对涤短出口的影响。 四、瓶片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影响评估 1、瓶片出口情况 近几年来瓶片出口都维持了正增长。其中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出口出现负增长。我国瓶片的出口量从2016年的198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455万吨,平均增长率14%。2024年1-6月份,瓶片共计实现275万吨出口,同比增长21.9%。近几年,除2020年外,瓶片出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例一直稳定在35%-37%左右。 从瓶片出口国看,2023年,俄罗斯是我国瓶片第一大出口国,占比5%,其次是印度、阿联酋、菲律宾等。我国瓶片年出口量超过1万吨的国家和地区数量达到了75个,意味着聚酯瓶片出口不存在对单一出口国构成依赖的情形。 2、瓶片反倾销政策梳理及其影响 : 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PET瓶片实施了反倾销政策。以下是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措施: 1.欧盟:2017年2月,欧盟宣布终止对中国聚酯瓶片的反倾销调查,但保留了6.5%的进口关税。2023年11月,欧盟对华PET瓶片反倾销调查案的初裁披露,将对中国聚酯瓶片企业征收临时性关税,其中三家强制应诉企业的税率为三房巷6.6%,万凯10.7%,华润17.2%,平均税率11.1%;惩罚性税率24.2%。 2.阿根廷:2013年10月,阿根廷对中国聚酯瓶片征收了16%的反倾销税,并在2017年4月延长了反倾销调查期限。2023年6月1日,暂停一揽子反倾销案件措施或调查程序,其中,暂停对中国、韩国和印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3.土耳其:2014年7月,土耳其对进口的聚酯瓶片(PET)征收了7%的额外关税。2023年5月11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3/2号公告,对进口PET启动第一次保障措施日落复审调查。 4.美国:2015年10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对进口自中国和印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作出第一次反补贴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对进口自加拿大、中国、印度和阿曼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作出第一次反倾销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裁定若取消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 5.巴西:2015年6月,巴西经济部外贸委员会管理执行委员会发布2022年第419号决议,对原产于中国大陆和印度的特性粘度为0.70~0.88dl/g的PET树脂作出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决定继续对中国大陆和印度的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分别为中国大陆87.23-143.01美元/吨、印度193.78-468.97美元/吨。 6.日本:2016年9月,日本财务省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除外)的高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出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决定将反倾销措施延长至2028年2月2日,税率为39.8%-53.0%。 7.南非:2018年11月,南非政府公布对产自中国大陆地区的PET切片(税则号以39076开头)的反倾销关税。其中浙江万凯征收28.26%,上海远纺26.4%,其他企业28.89%,三房巷则豁免征收反倾销关税。 8.印度:2019年10月,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特性粘度>0.72分升/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作出反倾销终裁:对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关税,此次涉案产品不包括再生PET树脂。其中三房巷60.92美元/吨,万凯15.54美元/吨,澄高146.11美元/吨,其他200.66美元/吨。 9.韩国:2024年1月,韩国贸易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酯瓶片启动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的韩国税号为3907.61.0000。 瓶片的出口比重是聚酯各个产品中最大的,其受到的反倾销政策也相对较多。尽管面临这些反倾销措施,中国的聚酯瓶片出口在过去几年中仍然保持增长,中国企业在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出口策略和寻找新的市场等方式来减少反倾销政策的影响。未来需要持续需要关注贸易政策对瓶片出口的影响。 五、总结 全球聚酯行业产能持续增长,而中国已成为这一增长的核心。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其产量占据全球总量的70%左右。聚酯产业链规模已达8800亿元,其中PX、PTA、短纤、瓶片等多个品种的生产和消费均位居世界首位,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展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出口将是未来产业链发展的必然方向,针对中国聚酯产品的国际贸易政策也需要重点关注。 撰写:杨思佳 从业资格号:F03096911 投资咨询号:Z0017508 电话:0571-87782183 邮箱:yangsijia@xhqh.net.cn 审核人:施潇涵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湖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许可证号32090000)提供,无意针对或打算违反任何地区、国家、城市或其他法律管辖区域内的法律法规。除非另有说明,所有本报告的版权属于新湖期货。未经新湖期货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为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和/或调研资料,所载的全部内容及观点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报告所载内容反映的是新湖期货在最初发表本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新湖期货可发出其他与本报告所载内容不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报告,但新湖期货没有义务和责任去及时更新本报告涉及的内容并通知更新情况。新湖期货不对因投资者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新湖期货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以确保本报告涉及的内容适合于投资者,新湖期货建议投资者独自进行投资判断。本报告并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税务建议或担保任何内容适合投资者,本报告不构成给予投资者投资咨询建议。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