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宏观 | LPR下调的落地与后续关注点
(以下内容从广发证券《广发宏观 | LPR下调的落地与后续关注点》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披露10月LPR。1年期LPR为3.1%,5年期LPR为3.6%,均较上月下调25BP。LPR下调可能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降低企业部门融资成本,与金融监管总局优化续贷政策形成合力,更好的改善企业部门的金融条件;二是降低居民部门购房成本,今年9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32%,5年LPR下调25BP后,10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可能降至3.07%或更低水平。后续存量房贷利率重定价的空间也会进一步扩大。 核心观点 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披露10月LPR。1年期LPR为3.1%,5年期LPR为3.6%,均较上月下调25BP。由于10月18日央行已经指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会下行0.2-0.25个百分点”,所以10月21日窗口LPR利率下调在预期内;不过实际落地的25BP降幅为区间上沿,显示出本轮政策稳增长稳预期的积极态度。这是LPR在年内的第三次下调。 10月18日,潘功胜行长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经济动态平衡》的主题演讲,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已经公布下调存款利率,预计10月21日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会下行0.2-0.25个百分点。 我们理解有四个因素推动了本轮1年和5年LRP同时顶格下调:一是7天逆回购利率下调20BP,降低了LPR报价的基准利率;二是降准50BP、MLF利率下调30BP、存款利率下调10-25BP等多重举措降低了银行负债成本,压缩了LPR与OMO利率之间的利差;三是经过前期的防空转挤水分,利用低价贷款套利的行为已经有所减少,空间也被压缩,降低短期贷款利率的掣肘变小;四是政策明确发行特别国债为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减轻了银行利用利润补充资本的压力,同样打开了LPR下调的空间。 2019年LPR改革以来,LPR报价的形成机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9年9月至2024年6月,LPR报价以MLF利率为基准,在MLF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加点幅度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风险溢价与信贷供求等。 第二阶段是2024年7月至今,央行明确淡化MFL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LPR报价开始以7天逆回购利率为基准,在7天逆回购利率基础上加点,加点幅度同样考虑资金成本、风险溢价与信贷供求等。 今年10月,7天逆回购利率已经降低20BP,这会带来LRP下调20BP;同时考虑到降准、降低存款利率、降低MFL利率带来的资金成本节省效应,加点幅度应该也会有所下调,最终推动了LPR报价下调了25BP。 LPR下调可能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降低企业部门融资成本,与金融监管总局优化续贷政策形成合力,更好的改善企业部门的金融条件;二是降低居民部门购房成本,今年9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32%,5年LPR下调25BP后,10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可能降至3.07%或更低水平。后续存量房贷利率重定价的空间也会进一步扩大。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9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32%,比上月低约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约78个基点;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63%,比上年同期低约21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降对房地产市场的止跌企稳有重要意义。将房地产作为一类资产来看待,其投资成本为房贷利率,其收益为房价涨幅+租金回报率。今年三季度末,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32%,70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为-9%,一线城市的租金回报率均值为1.7%,居民购房的投资回报率与成本不匹配,限制了居民购房意愿。从本轮政策来看,房贷利率下调有助于降低成本端;降低首付比例、调整限购、支持收储、推动货币化安置等政策有助于稳定价格端;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消费和就业改善有助于稳定租金水平,这一过程逻辑上有助于重新平衡居民购房的投资收益与成本。 根据wind数据,今年9月,北京、上海、深圳与广州的租金回报率分别为1.54%、1.81%、1.68%与1.77%,四地租金回报率的均值为1.7%。 LPR下调后,房地产相关的政策依旧存在想象空间。一是前期发布会上财政部再次明确的“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相关的增值税和土地增值税政策”,后续仍待落地,从“有效降低房地产企业和购房人负担,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一表述来看,待出的政策应是以激励需求、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场活跃度为基本考量;二是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至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政策方向已经明确,但政策细则有待于落地。 10月12日,财政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下一步,还将进一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调整优化相关税收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0月17日,财政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指出,统筹把握相关城市房地产调控的节奏和地方财政收入形势,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公平性;有效降低房地产企业和购房人负担,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对于债券而言,LPR报价下调进一步降低了银行贷款类资产的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可能变得更具相对优势,逻辑上有利于利率曲线的下行;对于权益而言,9月24日以来的走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9月24日至10月8日,政策环境变化,风险偏好与基本面预期修正,指数快速上涨;10月9日至10月16日,政策预期二次修正,指数波动;10月17日以来,金融部门一揽子政策落地,流动性预期改善,指数重新上涨。尤其是对流动性更加敏感的成长类资产表现更好,LPR报价下调进一步助推了这一逻辑。下一阶段,需要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否会有增量财政框架、地产高频销售情况、10月新增信贷情况,它们对于与名义增长关联度较高的顺周期资产定价有重要意义。 风险提示 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房地产销售超预期下滑;化债影响超预期,政府主导的投融资需求表现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环境超预期,外需超预期变化;政府债发行计划超预期,信用环境变化超预期;增量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报告信息 本摘要选自报告:《广发宏观:LPR下调的落地与后续关注点》2024-10-21 报告作者: 郭磊 S0260516070002 钟林楠 S0260520110001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披露10月LPR。1年期LPR为3.1%,5年期LPR为3.6%,均较上月下调25BP。LPR下调可能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降低企业部门融资成本,与金融监管总局优化续贷政策形成合力,更好的改善企业部门的金融条件;二是降低居民部门购房成本,今年9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32%,5年LPR下调25BP后,10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可能降至3.07%或更低水平。后续存量房贷利率重定价的空间也会进一步扩大。 核心观点 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披露10月LPR。1年期LPR为3.1%,5年期LPR为3.6%,均较上月下调25BP。由于10月18日央行已经指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会下行0.2-0.25个百分点”,所以10月21日窗口LPR利率下调在预期内;不过实际落地的25BP降幅为区间上沿,显示出本轮政策稳增长稳预期的积极态度。这是LPR在年内的第三次下调。 10月18日,潘功胜行长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经济动态平衡》的主题演讲,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已经公布下调存款利率,预计10月21日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会下行0.2-0.25个百分点。 我们理解有四个因素推动了本轮1年和5年LRP同时顶格下调:一是7天逆回购利率下调20BP,降低了LPR报价的基准利率;二是降准50BP、MLF利率下调30BP、存款利率下调10-25BP等多重举措降低了银行负债成本,压缩了LPR与OMO利率之间的利差;三是经过前期的防空转挤水分,利用低价贷款套利的行为已经有所减少,空间也被压缩,降低短期贷款利率的掣肘变小;四是政策明确发行特别国债为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减轻了银行利用利润补充资本的压力,同样打开了LPR下调的空间。 2019年LPR改革以来,LPR报价的形成机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9年9月至2024年6月,LPR报价以MLF利率为基准,在MLF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加点幅度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风险溢价与信贷供求等。 第二阶段是2024年7月至今,央行明确淡化MFL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LPR报价开始以7天逆回购利率为基准,在7天逆回购利率基础上加点,加点幅度同样考虑资金成本、风险溢价与信贷供求等。 今年10月,7天逆回购利率已经降低20BP,这会带来LRP下调20BP;同时考虑到降准、降低存款利率、降低MFL利率带来的资金成本节省效应,加点幅度应该也会有所下调,最终推动了LPR报价下调了25BP。 LPR下调可能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降低企业部门融资成本,与金融监管总局优化续贷政策形成合力,更好的改善企业部门的金融条件;二是降低居民部门购房成本,今年9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32%,5年LPR下调25BP后,10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可能降至3.07%或更低水平。后续存量房贷利率重定价的空间也会进一步扩大。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9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32%,比上月低约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约78个基点;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63%,比上年同期低约21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降对房地产市场的止跌企稳有重要意义。将房地产作为一类资产来看待,其投资成本为房贷利率,其收益为房价涨幅+租金回报率。今年三季度末,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32%,70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为-9%,一线城市的租金回报率均值为1.7%,居民购房的投资回报率与成本不匹配,限制了居民购房意愿。从本轮政策来看,房贷利率下调有助于降低成本端;降低首付比例、调整限购、支持收储、推动货币化安置等政策有助于稳定价格端;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消费和就业改善有助于稳定租金水平,这一过程逻辑上有助于重新平衡居民购房的投资收益与成本。 根据wind数据,今年9月,北京、上海、深圳与广州的租金回报率分别为1.54%、1.81%、1.68%与1.77%,四地租金回报率的均值为1.7%。 LPR下调后,房地产相关的政策依旧存在想象空间。一是前期发布会上财政部再次明确的“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相关的增值税和土地增值税政策”,后续仍待落地,从“有效降低房地产企业和购房人负担,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一表述来看,待出的政策应是以激励需求、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场活跃度为基本考量;二是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至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政策方向已经明确,但政策细则有待于落地。 10月12日,财政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下一步,还将进一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调整优化相关税收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0月17日,财政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指出,统筹把握相关城市房地产调控的节奏和地方财政收入形势,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公平性;有效降低房地产企业和购房人负担,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对于债券而言,LPR报价下调进一步降低了银行贷款类资产的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可能变得更具相对优势,逻辑上有利于利率曲线的下行;对于权益而言,9月24日以来的走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9月24日至10月8日,政策环境变化,风险偏好与基本面预期修正,指数快速上涨;10月9日至10月16日,政策预期二次修正,指数波动;10月17日以来,金融部门一揽子政策落地,流动性预期改善,指数重新上涨。尤其是对流动性更加敏感的成长类资产表现更好,LPR报价下调进一步助推了这一逻辑。下一阶段,需要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否会有增量财政框架、地产高频销售情况、10月新增信贷情况,它们对于与名义增长关联度较高的顺周期资产定价有重要意义。 风险提示 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房地产销售超预期下滑;化债影响超预期,政府主导的投融资需求表现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环境超预期,外需超预期变化;政府债发行计划超预期,信用环境变化超预期;增量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报告信息 本摘要选自报告:《广发宏观:LPR下调的落地与后续关注点》2024-10-21 报告作者: 郭磊 S0260516070002 钟林楠 S0260520110001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