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满在朋丨船舶行业深度:百舸争流千帆竞,谁主沉浮看神州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机械满在朋丨船舶行业深度:百舸争流千帆竞,谁主沉浮看神州》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金选·核心观点 投资逻辑 19世纪以来,全球船舶制造中心先后从英国转移到日本、韩国、中国,我们判断未来中国有望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钢材成本优势、技术优势等优势进一步巩固全球造船业“霸主”地位。全球船舶制造中心先后从英国转移至日本、韩国、中国。英国是全球最早的造船中心,19世纪全球份额超80%。二战后,日本凭借造船技术提升和人工成本优势,逐步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1960年代后,韩国政府立法鼓励造船,同时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加持下,韩国造船业开始崛起。1980年代后,韩国成立船舶相关科研院所逐步打入高端市场、提升柴油机国产化率,同时叠加钢铁产量迅速扩张,最终在2003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中国船舶工业从改革开放后开始参与国际竞争,并在1982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成立后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1999年中船总拆分为“南北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21世纪初中国入世后,全球造船景气上行,同时中国造船业在政策鼓励下,产能迅速扩张,先后于2008和2010年超越日、韩,跃升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 成本领先+技术提升,看好中国造船全球份额提升。(1)劳动力和钢材占造船成本的45%左右,对船企经营影响较大。2022-2023年我国头部船企整体人均薪酬在20-45万元,而韩国头部船企造船员工人均年薪基本在40万元以上,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此外,中国钢铁产量世界领先,2023年粗钢产量10.2亿吨,是日、韩的10倍以上。截至10M24,中国20mm钢板价格比日本、韩国造船板便宜25%和32%,钢材成本优势明显。(2)中国造船技术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航母、大型LNG船、大型邮轮,造船业三颗“明珠”中国已全部摘取。即便在韩国具备领先优势的LNG船领域,中国也在逐步蚕食其份额,2023年大型LNG船韩国接单份额80%,中国20%;1-9M24韩国接单份额下滑到62%,中国提升到38%,中国高端船舶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凭借成本和技术优势,中国造船全球接单份额持续提升,1-9M24达76.96%,较23年底提升12.11pct。 韩国以高端船舶建造为主,产业链配套完善,日本聚焦散货船制造。韩国造船集中度较高,HD现代、韩华海洋、三星重工为三家头部船企,三大船企造船技术领先,接单船型以LNG、LPG运输船和FLNG等高端海工装备为主。HD现代旗下现代重工发动机事业部和韩华集团旗下韩华发动机是全球船用柴油机领先企业,制造经验丰富,与造船业形成协同效应。日本造船业当前全球份额已较低,2021年日本第一大船企今治造船通过合并日本联合造船提升国际竞争力。常石造船、大岛造船等日本头部船企聚焦散货船舶建造,通过专业化提升接单能力。 历史上日、韩造船产业崛起对中国造船业的启示。历史上,日、韩船舶产业凭借政府财税优惠政策,船舶配套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以及头部船企合并重组和专业化分工,实现了造船企业、船配企业的协调同步发展。从日韩船舶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看,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重要:1)政策支持,比如支持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发展,构建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引导造船业高质量发展。2)合理引进国外高端造船制造和船舶设备生产技术,实现高端船舶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提升船舶配套的国产化率。3)我国船舶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构建船企、船舶配套企业集群,集中优势与国外先进配套企业竞争,例如推进中国船舶集团内部专业化合并重组,提升我国头部船企综合竞争力。 投资建议 在当前船舶大周期上行背景下,随着中国造船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我们建议关注两个方向:第一是受益于造船价持续上行、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造船企业龙头中国船舶;第二是受益船用柴油机价格不断上涨的船舶动力系统龙头中国动力。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环保政策执行程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金选·核心观点 投资逻辑 19世纪以来,全球船舶制造中心先后从英国转移到日本、韩国、中国,我们判断未来中国有望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钢材成本优势、技术优势等优势进一步巩固全球造船业“霸主”地位。全球船舶制造中心先后从英国转移至日本、韩国、中国。英国是全球最早的造船中心,19世纪全球份额超80%。二战后,日本凭借造船技术提升和人工成本优势,逐步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1960年代后,韩国政府立法鼓励造船,同时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加持下,韩国造船业开始崛起。1980年代后,韩国成立船舶相关科研院所逐步打入高端市场、提升柴油机国产化率,同时叠加钢铁产量迅速扩张,最终在2003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中国船舶工业从改革开放后开始参与国际竞争,并在1982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成立后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1999年中船总拆分为“南北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21世纪初中国入世后,全球造船景气上行,同时中国造船业在政策鼓励下,产能迅速扩张,先后于2008和2010年超越日、韩,跃升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 成本领先+技术提升,看好中国造船全球份额提升。(1)劳动力和钢材占造船成本的45%左右,对船企经营影响较大。2022-2023年我国头部船企整体人均薪酬在20-45万元,而韩国头部船企造船员工人均年薪基本在40万元以上,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此外,中国钢铁产量世界领先,2023年粗钢产量10.2亿吨,是日、韩的10倍以上。截至10M24,中国20mm钢板价格比日本、韩国造船板便宜25%和32%,钢材成本优势明显。(2)中国造船技术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航母、大型LNG船、大型邮轮,造船业三颗“明珠”中国已全部摘取。即便在韩国具备领先优势的LNG船领域,中国也在逐步蚕食其份额,2023年大型LNG船韩国接单份额80%,中国20%;1-9M24韩国接单份额下滑到62%,中国提升到38%,中国高端船舶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凭借成本和技术优势,中国造船全球接单份额持续提升,1-9M24达76.96%,较23年底提升12.11pct。 韩国以高端船舶建造为主,产业链配套完善,日本聚焦散货船制造。韩国造船集中度较高,HD现代、韩华海洋、三星重工为三家头部船企,三大船企造船技术领先,接单船型以LNG、LPG运输船和FLNG等高端海工装备为主。HD现代旗下现代重工发动机事业部和韩华集团旗下韩华发动机是全球船用柴油机领先企业,制造经验丰富,与造船业形成协同效应。日本造船业当前全球份额已较低,2021年日本第一大船企今治造船通过合并日本联合造船提升国际竞争力。常石造船、大岛造船等日本头部船企聚焦散货船舶建造,通过专业化提升接单能力。 历史上日、韩造船产业崛起对中国造船业的启示。历史上,日、韩船舶产业凭借政府财税优惠政策,船舶配套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以及头部船企合并重组和专业化分工,实现了造船企业、船配企业的协调同步发展。从日韩船舶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看,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重要:1)政策支持,比如支持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发展,构建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引导造船业高质量发展。2)合理引进国外高端造船制造和船舶设备生产技术,实现高端船舶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提升船舶配套的国产化率。3)我国船舶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构建船企、船舶配套企业集群,集中优势与国外先进配套企业竞争,例如推进中国船舶集团内部专业化合并重组,提升我国头部船企综合竞争力。 投资建议 在当前船舶大周期上行背景下,随着中国造船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我们建议关注两个方向:第一是受益于造船价持续上行、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造船企业龙头中国船舶;第二是受益船用柴油机价格不断上涨的船舶动力系统龙头中国动力。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环保政策执行程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