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河宏观】内需温和回升,有望接力外需 ——2024年三季度经济数据分析
(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中国银河宏观】内需温和回升,有望接力外需 ——2024年三季度经济数据分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 核心观点:三季度不变价GDP同比增长4.6%,较二季度增速小幅回落,名义GDP同比增长4.0%,与前值基本持平。从三驾马车来看,Q3社零增速与Q2基本持平,但服务业零售额增速有所回落;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维持较高增速,基建回落较为显著,房地产有触底企稳的迹象;出口维持韧性,三季度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依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展望四季度,在一揽子政策助力下,投资和消费增速有望企稳向上,内需逐步接力外需,四季度GDP环比和同比增速均有望改善,同比增速将进一步向5%靠拢,全年能够顺利完成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 分项数据来看,经济转型特征显著。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回升,大宗消费需求回升拉动电气机械和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家电和汽车消费增速显著提振,社零增速显著提升,但依然处于较低的增速区间;1-9月固投累计增速持平,制造业挑大梁,地产呈现底部企稳特征,基建增速持续回落,地方专项债发行加速与基建增速不匹配的现象依然存在。 · 消费:“以旧换新”政策显现,商品消费增速回升。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前值2.1%),累计同比增速3.3%(前值3.4%),环比增速0.4%(前值0%),消费潜力开始逐步释放。其中服务业增速回落、商品消费持平,1-9月服务业零售额累计同比6.7%(前值6.9%),商品消费累计增速3%(前值3%)。一方面,8月商务部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家电以旧换新相关实施方案,政策效果开始发力,汽车、家电、办公用品、家具销售受益“以旧换新”政策,初步测算以上四项共拉动前三季度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2.1个百分点,其中家电消费连续两个月迎来显著改善,当月同比增速20.5%(前值3.4%),汽车消费同比增长转正至0.4%(前值-7.3%)。 · 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速反弹。制造业的主线仍是新质生产力,9月制造业投资继续依靠装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拉动。1-9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2%(前值9.1%),增速边际反弹,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放缓。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分行业来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依旧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且本月累计增速上升1.1pct至31.8%。下游制造业增长明显,纺织业、汽车、医药增速分别上行1.1pct、0.1pct和0.4pct至14.6%、7.4%和5.8%。 · 基建:资金面有所改善,开工率和实物工作量仍待提升。1-9月份基建(不含电力)投资增速4.1%(前值:4.4%),增速进一步下行。其中资金到位率有所改善,但项目开工率有待提速。今年8-9月份是地方新增专项债券的高峰,新增发行规模分别为7964亿元、10279亿元,资金面已有大幅改善,但预计从资金到位到项目开工仍需要一定时间。近期政策层面稳增长诉求显著提升,伴随存量项目资金加快开工和年内增量政策工具落地,预计将带动后续基建增速回升。 · 房地产:需求端改善,供给端仍待政策效果显现。1-9月份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0.1%(前值-10.2%),较上月小幅改善。其中受益于地产限购限售和贷款利率下行等多项需求端政策催化,住宅销售面积增速大幅改善,但今年以来销售端“量升价跌”趋势尚未转变。如前期报告所述,住宅需求端政策已是“应出尽出”,本月多项供给端政策加码,包括专项债用于土地和存量商品房收购、“白名单”项目贷加码、新增100万套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预计有望带动后续房地产开发投资提升,助力地产去库存。 · 工业:以旧换新促进内需回暖,带动制造业工业生产边际回升。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前值4.5%),回升至5%以上。9月汽车工业增加值上行0.1pct至4.6%,电气机械增加值大幅上涨3.5pct至6.1%,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效果明显。同时新质生产力仍保持较高增长:9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产量上,9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再次加速2.5pct至33.8%,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6.0%和25.4%。智能手机8月增速边际上行0.9pct至9.8%。但产销压力仍在,9月产销率为96%,下行0.2pct,且仍然低于过去三年的情况。 · 就业:调查失业率整体下行,本地户籍就业改善明显。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下降0.2pct;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下降0.1pct至4.8%。本次就业情况的改善主要来自于两点:首先,以旧换新带来的消费和生产的提升带动了用工需求,制造业增加值和投资的上行尤其是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持续推进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尤其让本地户籍劳动力失业率大幅下行0.2pct。其次,夏季持续的高温和极端天气扰动了全国户外开工情况,而9月逐渐转凉,有利于户外开工的恢复,促进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下行。 · 四季度和全年经济增长展望:在一揽子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将带动后续经济的温和回升,尤其关注消费、基建和房地产领域的政策效果,前期出台“两新”政策和年内可能进一步加码的需求端财政政策有望拉动消费增速回升;基建方面伴随存量政策的加快落地和增量政策的加码在后续两个月增速有望触底回升;地产方面需要重点关注100万套住宅改造、闲置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的落地情况,有望带动房地产供给端的触底反弹。简言之,在一揽子政策助力下,投资和消费增速有望企稳向上,内需逐步接力外需,四季度GDP环比和同比增速均有望改善,同比增速将进一步向5%靠拢,全年能够顺利完成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风险提示:1.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 2.消费者信心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正文 一、“以旧换新”政策显现,商品消费增速回升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前值为2.1%),累计同比增速3.3%(前值3.4%),环比增速0.4%(前值0%),过去五年的季节性环比均值为0.4%,消费潜力开始逐步释放。1-9月服务业零售额累计同比6.7%,好于商品消费累计增速的3%。一方面,8月商务部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家电以旧换新相关实施方案,政策效果开始发力。据统计局新闻发布会介绍,汽车、家电、办公用品、家具销售受益“以旧换新”政策受益大,其中汽车、家电企业受益面超过60%,初步测算这四项受益比较大的商品拉动前三季度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2.1个百分点。其中家电消费连续两个月迎来显著改善,9月同比增速20.5%(前值3.4%),汽车消费同比增长转正至0.4%(前值-7.3%)。另一方面,房地产销售整体偏弱运行,9月份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录得-32.4%,地产后周期消费依旧承压。 可选消费与必需延续分化趋势。可选消费中,家电零售表现亮眼,同比增速增长20.5%(前值3.4%),8月商务部等4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各地积极响应,根据商务部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数据平台显示,截至10月15日,2066.7万名消费者申请,1013.4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产品1462.4万台,享受131.7亿元中央补贴,带动销售690.9亿元,家电消费连续两个月显著改善。9月开学季带动体育用品、数码等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和文化办公用品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3%(前值14.8%)、6.2%(前值3.2%)和10%(前值-1.9%),手机连续三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高增长,部分原因还在于三季度多个新机发布潮加剧了部分机型尤其是中低端机型价格的下行,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地产链消费依旧弱势,装潢和家具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速分别为-6.6%和0.4%。必需消费品零售增速维持较高韧性,其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中西药品类分别增长11.1%、-0.7%和5.4%,此外日用品类零售同比增速3%,需求小幅上行。 9月乘用车销量热度有所回升,车市表现显著强于季节性走势。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狭义乘用车零售210.9万辆(前值191万辆),同比增长4.5%(前值-1%),环比增速10.6%(前值10.8%)。随着各地方以旧换新置换政策稳定发力,叠加国家呼吁反内卷后,终端价格也开始趋稳,消费持币观望情绪进一步缓解,车市稳步回暖,叠加“中秋”及“十一”节日效应,9月车市零售呈较强增长态势,“金九”效果突出。 9月暑期结束旅游出行减少,出行链相关消费已逐步恢复至常态。根据飞常准、携程统计,9月,旅客运输总量0.6亿人次,同比增长12%(前值14%)。市内交通出行高景气度有所回落,据10月12日交通运输部微信公号消息,9月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环比降低8.2%,12个主要城市地铁客运量较历史同期值亦有所下行。但9月略显回落的旅游出行在十一假期期间迎来释放,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国庆节假期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同比日均增长3.9%,各个重点旅游城市迁徙指数普遍上行,表明居民在国庆期间的出行意愿有所增强,且整体出行活动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 二、固定资产投资 :制造业高增,基建略低于预期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反弹: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8978亿元,同比增长3.4%(前值3.4%),9月当月同比增长3.4%(前值2.04%)。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反弹,分别增长0.1pct和1.39pct至9.2%和9.26%。房地产投资增速较上月小幅改善,1-9月累计同比增速为-10.1%(前值-10.2%)。当月来看,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分别为9.74%、2.22%和-9.36%(前值7.95%、1.24%和-10.2%)。 (一)制造业投资:高技术投资维持较高增速 高技术产业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速反弹。制造业的主线仍是新质生产力,9月制造业投资继续依靠装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拉动。1-9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2%(前值9.1%),增速边际上行,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放缓。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4%、11.4%。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4.1%、10.3%。分行业来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依旧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且本月累计增速上升1.1pct至31.8%,连续四个月上升;有色金属加工作为高技术产业的原材料上游继续保持高增,但本月累计同比增速放缓1.4pct至24.8%。食品制造和农副食品加工业随保持较高增长,但本月累计同比分别下降2.6和0.2pct至23.5%和19.4%。计算机电子增速放缓1.1pct至13.1%。下游制造业增长明显,纺织业、汽车、医药增速分别上行1.1pct、0.1pct和0.4pct至14.6%、7.4%和5.8%。展望未来,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继续拉动制造业投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需求提升并促进制造业投资的加速。 (二)基建投资:资金面有所改善,开工率和实物工作量仍待提升 基建投资增速仍为下行态势,其中资金到位率有所改善,但项目开工率有待提速。1-9月份基建(不含电力)投资增速4.1%(前值:4.4%)。今年8-9月份是地方新增专项债券的高峰,新增发行规模分别为7964亿元、10279亿元,资金面已有大幅改善,但预计从资金到位到项目开工仍需要一定时间。近期政策层面稳增长诉求显著提升, 伴随存量项目资金加快开工和年内增量政策工具落地,预计将带动后续基建增速回升,同时改善相关上下游企业的现金流情况。 目前来看,主要是去年万亿国债投资完毕后,其余中央投资项目的开工率较慢。根据发改委公开数据显示:今年近6万亿元的政府投资绝大部分已经落实到具体项目,目前正在加快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今年7000亿元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下达,目前项目开工率是58%;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里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也全部下达到项目,项目开工率是50%。而地方项目方面,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3.12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目前到9月底统计已经发行2.83万亿元,发行率是90%,项目开工率是85%。此外,去年年底新增的万亿国债在今年使用部分已经完成全部7700亿元的投资。合计来看,今年存量政策工具中合计还有约1.07万亿元资金待开工。 伴随项目进度提速及增量政策空间,预计后续基建增速有望回升。10月8日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多次提及加快项目建设力度,要求专项债于本月底前发行完毕。近期政策层面对于稳增长诉求显著提升,在1.07万亿存量项目加快落地基础上,还提出了多项增量政策工具,包括发改委提前下达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符合条件项目可在年内形成实物工作量)、财政部提及的年内盘活4000亿元存量限额用于补充地方财力、以及“近年内规模最大的化债”。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在提升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也能大幅改善相关上下流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基建增速可以相对乐观一些。 增长结构方面,仍然是依托水利和铁路建设支撑,道路、公共设施仍为负增长。铁路本月累计同比增长17.1%(前值16.1%),水利项目增长37.1%(前值32.6%),本月铁路和水利建设投资在前期高增速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道路项目增速降幅小幅收窄至-2.4%(前值-2.8%),公共设施增速-3.5%(前值-4.7%),在地方债务压力制约下,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公共设施和道路建设仍旧较弱。这也是新一轮增量政策试图解决的问题,预计伴随后续化债工作的落地,年底或明年年初或能看到地方建设项目增速的改善。高频数据方面,石油沥青和水泥发运率在10月份小幅温和回升,预计后续项目资金落地将带动10月基建数据的改善。 三、房地产:需求端改善,供给端仍待政策效果显现 政策加码下,需求端有所改善,供给端仍待政策效果显现。1-9月份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0.1%(前值-10.2%),较上月小幅改善。其中受益于地产限购限售和贷款利率下行等多项需求端政策催化,住宅销售面积增速大幅改善,住宅价格指数方面,新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仍然小幅降低,今年以来销售端“量升价跌”趋势尚未转变。如果前期报告所述,住宅需求端政策已是“应出尽出”,本月多项供给端政策加码,包括专项债用于土地和存量商品房收购、“白名单”项目贷加码、新增100万套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预计将带动后续房地产开工及竣工面积提升。 需求端政策迅速落地,带动住房销售市场整体回暖。1-9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028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1%(前值-18%);新建商品房销售额68880亿元,下降22.7%,(前值-23.6%),受前期多项需求端政策集中出台,整体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呈现低位回升。价格上,70城新房价格指数-6.1%(前值-5.7%),其中一、二、三线城市新房房价格指数同比-4.7%、-5.7%、-6.6%(前值-4.2%、-5.3%、-6.2%)。其中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好于二手房,反映高能城市住宅需求仍在。二手房住宅价格指数-9.0%(前值-8.6%),一、二、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指数同比-10.7%、-8.9%、-9.0%(前值-9.4%、-8.6%、-8.5%)。整体来看,销售面积和成交额改善背后仍是价格的持续降低,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市场“量升价降”的整体趋势尚未显著扭转。 “白名单”信贷投放下,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增速降幅收窄。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8680亿元,同比下降10.1%(前值-10.2%)。按当月计算,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9396亿元(前值8406亿元),同比下降9.36(前值-10.2%),边际增速连续两月小幅改善。房屋新开工-22.2%(前值-22.5%)增速小幅改善,住宅施工面积-12.7%(前值-12.6%),竣工面积-23.9%(前值-23.6%)。9月土地成交面积7011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比提升276.7%,较上月环比提升18.6%。9月国房景气度指数92.41(前值92.35),较上月小幅回升。整体来看,“白名单”信贷投放力度加大之下,本月地产开发和土地交易均有所改善,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住建部“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的落地进度及对地产行业的托底效用。 四、工业生产:以旧换新带动生产回暖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前值4.5%),回升至5%以上。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前值5.8%)。 以旧换新促进内需回暖,带动制造业工业生产边际回升。三大门类看,9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前值3.7%),制造业增长5.2%(前值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10%(前值6.8%)。9月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上行,以旧换新驱动明显。根据发改委新闻发布会,目前3000亿以旧换新资金已全部下达,8个领域设备更新实施细则和4个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印发实施;从分行业工业增加值数据上,9月汽车、电气机械均上涨明显:9月汽车工业增加值上行0.1pct至4.6%,电气机械增加值大幅上涨3.5pct至6.1%,表明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效果明显。 新质生产力仍保持较高增长。9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7和3.3个百分点。具体来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医药制造和计算机电子设备是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 9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3.7%、11%和10.6%,尤其是铁路运输设备和医药制造分别较前值增长1.7pct和8.2pct;下游原材料加工在以旧换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有所上行,黑色金属加工和有色金属加工本月分别上涨4.8pct和2.2pct至2.7%和8.8%。反应在产量上,9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再次加速2.5pct至33.8%,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6.0%和25.4%。智能手机8月增速边际上行0.9pct至9.8%。传统行业依旧低位运行,水泥、生铁、粗钢产量当月同比分别为-10.7%、-4.6%和-3.6%。不过在制造业增速明显回暖的情况下,需求不足的隐患依旧存在,9月产销率为96%,下行0.2pct,且仍然低于过去三年的情况。 高频数据显示,9月钢铁开工率情况仍然低迷,但消费制造业和化工生产情况有明显改善。9月钢铁开工率保持低迷,高炉开工率同比下降6.29pctpct至77.95%,低于80%;线材开工率和电炉产能利用率下滑至46.96%和44.66%。基建产业链保持低迷拖累工业增速,水泥发运率下行至35.40%、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同比下降18.08pct至25.98%,螺纹钢开工率同比下滑7.94pct至37.64%。但汽车半钢胎开工率上行6.47pct至78.59%,PTA负荷率和江浙织机负荷率上行1.34pct和5.46pct至84.21%和70.51%。 五、就业:调查失业率整体下行,本地户籍改善明显 失业率好转,本地户籍就业改善明显。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下降0.2pct;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下降0.1pct至4.8%,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6%,与上月持平。本次就业情况的改善主要来自于两点:首先,以旧换新带来的消费和生产的提升带动了用工需求,制造业增加值和投资的上行尤其是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持续推进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尤其让本地户籍劳动力失业率大幅下行0.2pct。其次,夏季持续的高温和极端天气扰动了全国户外开工情况,而9月逐渐转凉,有利于户外开工的恢复,促进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下行。 展望未来,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认为目前政策已经以就业为锚。当前就业情况总体稳定,但仍有压力,供需错配的问题仍然突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布会就指出目前存在制造业招工难的问题。同时8月青年失业率也创历史新高,加大了就业市场消化高学历应届毕业生的压力。今年以来政策对就业的支持不断加大,2024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10月9日,在发改委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将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依靠发展促就业,并指出“扩大就业关键还是要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总共说明了四方面措施共同促进就业:一是扩大有效需求,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领作用和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对能够吸纳较多就业的项目给予更大的支持。二是增强新兴产业就业创造效应,以创造更多的知识技能型岗位;三是拓宽生活服务性行业就业空间,创新服务消费模式,发展银发经济,释放养老、家政、托育、物流等领域的就业潜力。四是发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作用。表明政策对于就业市场的重视,以及通过提升就业质量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的客户经理,谢谢!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4年10月1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内需温和回升,有望接力外需 ——2024年三季度经济数据分析》 分析师:张迪 S0130524060001 分析师:聂天奇 S0130524090001 分析师:吕雷 S0130524080002 研究助理:铁伟奥 评级标准: 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6到12个月行业指数(或公司股价)相对市场表现,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10%以上。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10%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公司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20%以上。 谨慎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20%之间。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5%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三个研究官方订阅号之一(其他为“中国银河宏观”“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核心观点 · 核心观点:三季度不变价GDP同比增长4.6%,较二季度增速小幅回落,名义GDP同比增长4.0%,与前值基本持平。从三驾马车来看,Q3社零增速与Q2基本持平,但服务业零售额增速有所回落;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维持较高增速,基建回落较为显著,房地产有触底企稳的迹象;出口维持韧性,三季度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依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展望四季度,在一揽子政策助力下,投资和消费增速有望企稳向上,内需逐步接力外需,四季度GDP环比和同比增速均有望改善,同比增速将进一步向5%靠拢,全年能够顺利完成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 分项数据来看,经济转型特征显著。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回升,大宗消费需求回升拉动电气机械和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家电和汽车消费增速显著提振,社零增速显著提升,但依然处于较低的增速区间;1-9月固投累计增速持平,制造业挑大梁,地产呈现底部企稳特征,基建增速持续回落,地方专项债发行加速与基建增速不匹配的现象依然存在。 · 消费:“以旧换新”政策显现,商品消费增速回升。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前值2.1%),累计同比增速3.3%(前值3.4%),环比增速0.4%(前值0%),消费潜力开始逐步释放。其中服务业增速回落、商品消费持平,1-9月服务业零售额累计同比6.7%(前值6.9%),商品消费累计增速3%(前值3%)。一方面,8月商务部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家电以旧换新相关实施方案,政策效果开始发力,汽车、家电、办公用品、家具销售受益“以旧换新”政策,初步测算以上四项共拉动前三季度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2.1个百分点,其中家电消费连续两个月迎来显著改善,当月同比增速20.5%(前值3.4%),汽车消费同比增长转正至0.4%(前值-7.3%)。 · 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速反弹。制造业的主线仍是新质生产力,9月制造业投资继续依靠装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拉动。1-9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2%(前值9.1%),增速边际反弹,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放缓。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分行业来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依旧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且本月累计增速上升1.1pct至31.8%。下游制造业增长明显,纺织业、汽车、医药增速分别上行1.1pct、0.1pct和0.4pct至14.6%、7.4%和5.8%。 · 基建:资金面有所改善,开工率和实物工作量仍待提升。1-9月份基建(不含电力)投资增速4.1%(前值:4.4%),增速进一步下行。其中资金到位率有所改善,但项目开工率有待提速。今年8-9月份是地方新增专项债券的高峰,新增发行规模分别为7964亿元、10279亿元,资金面已有大幅改善,但预计从资金到位到项目开工仍需要一定时间。近期政策层面稳增长诉求显著提升,伴随存量项目资金加快开工和年内增量政策工具落地,预计将带动后续基建增速回升。 · 房地产:需求端改善,供给端仍待政策效果显现。1-9月份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0.1%(前值-10.2%),较上月小幅改善。其中受益于地产限购限售和贷款利率下行等多项需求端政策催化,住宅销售面积增速大幅改善,但今年以来销售端“量升价跌”趋势尚未转变。如前期报告所述,住宅需求端政策已是“应出尽出”,本月多项供给端政策加码,包括专项债用于土地和存量商品房收购、“白名单”项目贷加码、新增100万套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预计有望带动后续房地产开发投资提升,助力地产去库存。 · 工业:以旧换新促进内需回暖,带动制造业工业生产边际回升。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前值4.5%),回升至5%以上。9月汽车工业增加值上行0.1pct至4.6%,电气机械增加值大幅上涨3.5pct至6.1%,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效果明显。同时新质生产力仍保持较高增长:9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产量上,9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再次加速2.5pct至33.8%,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6.0%和25.4%。智能手机8月增速边际上行0.9pct至9.8%。但产销压力仍在,9月产销率为96%,下行0.2pct,且仍然低于过去三年的情况。 · 就业:调查失业率整体下行,本地户籍就业改善明显。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下降0.2pct;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下降0.1pct至4.8%。本次就业情况的改善主要来自于两点:首先,以旧换新带来的消费和生产的提升带动了用工需求,制造业增加值和投资的上行尤其是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持续推进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尤其让本地户籍劳动力失业率大幅下行0.2pct。其次,夏季持续的高温和极端天气扰动了全国户外开工情况,而9月逐渐转凉,有利于户外开工的恢复,促进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下行。 · 四季度和全年经济增长展望:在一揽子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将带动后续经济的温和回升,尤其关注消费、基建和房地产领域的政策效果,前期出台“两新”政策和年内可能进一步加码的需求端财政政策有望拉动消费增速回升;基建方面伴随存量政策的加快落地和增量政策的加码在后续两个月增速有望触底回升;地产方面需要重点关注100万套住宅改造、闲置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的落地情况,有望带动房地产供给端的触底反弹。简言之,在一揽子政策助力下,投资和消费增速有望企稳向上,内需逐步接力外需,四季度GDP环比和同比增速均有望改善,同比增速将进一步向5%靠拢,全年能够顺利完成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风险提示:1.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 2.消费者信心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正文 一、“以旧换新”政策显现,商品消费增速回升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前值为2.1%),累计同比增速3.3%(前值3.4%),环比增速0.4%(前值0%),过去五年的季节性环比均值为0.4%,消费潜力开始逐步释放。1-9月服务业零售额累计同比6.7%,好于商品消费累计增速的3%。一方面,8月商务部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家电以旧换新相关实施方案,政策效果开始发力。据统计局新闻发布会介绍,汽车、家电、办公用品、家具销售受益“以旧换新”政策受益大,其中汽车、家电企业受益面超过60%,初步测算这四项受益比较大的商品拉动前三季度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2.1个百分点。其中家电消费连续两个月迎来显著改善,9月同比增速20.5%(前值3.4%),汽车消费同比增长转正至0.4%(前值-7.3%)。另一方面,房地产销售整体偏弱运行,9月份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录得-32.4%,地产后周期消费依旧承压。 可选消费与必需延续分化趋势。可选消费中,家电零售表现亮眼,同比增速增长20.5%(前值3.4%),8月商务部等4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各地积极响应,根据商务部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数据平台显示,截至10月15日,2066.7万名消费者申请,1013.4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产品1462.4万台,享受131.7亿元中央补贴,带动销售690.9亿元,家电消费连续两个月显著改善。9月开学季带动体育用品、数码等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和文化办公用品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3%(前值14.8%)、6.2%(前值3.2%)和10%(前值-1.9%),手机连续三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高增长,部分原因还在于三季度多个新机发布潮加剧了部分机型尤其是中低端机型价格的下行,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地产链消费依旧弱势,装潢和家具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速分别为-6.6%和0.4%。必需消费品零售增速维持较高韧性,其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中西药品类分别增长11.1%、-0.7%和5.4%,此外日用品类零售同比增速3%,需求小幅上行。 9月乘用车销量热度有所回升,车市表现显著强于季节性走势。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狭义乘用车零售210.9万辆(前值191万辆),同比增长4.5%(前值-1%),环比增速10.6%(前值10.8%)。随着各地方以旧换新置换政策稳定发力,叠加国家呼吁反内卷后,终端价格也开始趋稳,消费持币观望情绪进一步缓解,车市稳步回暖,叠加“中秋”及“十一”节日效应,9月车市零售呈较强增长态势,“金九”效果突出。 9月暑期结束旅游出行减少,出行链相关消费已逐步恢复至常态。根据飞常准、携程统计,9月,旅客运输总量0.6亿人次,同比增长12%(前值14%)。市内交通出行高景气度有所回落,据10月12日交通运输部微信公号消息,9月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环比降低8.2%,12个主要城市地铁客运量较历史同期值亦有所下行。但9月略显回落的旅游出行在十一假期期间迎来释放,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国庆节假期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同比日均增长3.9%,各个重点旅游城市迁徙指数普遍上行,表明居民在国庆期间的出行意愿有所增强,且整体出行活动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 二、固定资产投资 :制造业高增,基建略低于预期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反弹: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8978亿元,同比增长3.4%(前值3.4%),9月当月同比增长3.4%(前值2.04%)。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反弹,分别增长0.1pct和1.39pct至9.2%和9.26%。房地产投资增速较上月小幅改善,1-9月累计同比增速为-10.1%(前值-10.2%)。当月来看,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分别为9.74%、2.22%和-9.36%(前值7.95%、1.24%和-10.2%)。 (一)制造业投资:高技术投资维持较高增速 高技术产业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速反弹。制造业的主线仍是新质生产力,9月制造业投资继续依靠装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拉动。1-9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2%(前值9.1%),增速边际上行,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放缓。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4%、11.4%。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4.1%、10.3%。分行业来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依旧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且本月累计增速上升1.1pct至31.8%,连续四个月上升;有色金属加工作为高技术产业的原材料上游继续保持高增,但本月累计同比增速放缓1.4pct至24.8%。食品制造和农副食品加工业随保持较高增长,但本月累计同比分别下降2.6和0.2pct至23.5%和19.4%。计算机电子增速放缓1.1pct至13.1%。下游制造业增长明显,纺织业、汽车、医药增速分别上行1.1pct、0.1pct和0.4pct至14.6%、7.4%和5.8%。展望未来,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继续拉动制造业投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需求提升并促进制造业投资的加速。 (二)基建投资:资金面有所改善,开工率和实物工作量仍待提升 基建投资增速仍为下行态势,其中资金到位率有所改善,但项目开工率有待提速。1-9月份基建(不含电力)投资增速4.1%(前值:4.4%)。今年8-9月份是地方新增专项债券的高峰,新增发行规模分别为7964亿元、10279亿元,资金面已有大幅改善,但预计从资金到位到项目开工仍需要一定时间。近期政策层面稳增长诉求显著提升, 伴随存量项目资金加快开工和年内增量政策工具落地,预计将带动后续基建增速回升,同时改善相关上下游企业的现金流情况。 目前来看,主要是去年万亿国债投资完毕后,其余中央投资项目的开工率较慢。根据发改委公开数据显示:今年近6万亿元的政府投资绝大部分已经落实到具体项目,目前正在加快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今年7000亿元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下达,目前项目开工率是58%;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里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也全部下达到项目,项目开工率是50%。而地方项目方面,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3.12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目前到9月底统计已经发行2.83万亿元,发行率是90%,项目开工率是85%。此外,去年年底新增的万亿国债在今年使用部分已经完成全部7700亿元的投资。合计来看,今年存量政策工具中合计还有约1.07万亿元资金待开工。 伴随项目进度提速及增量政策空间,预计后续基建增速有望回升。10月8日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多次提及加快项目建设力度,要求专项债于本月底前发行完毕。近期政策层面对于稳增长诉求显著提升,在1.07万亿存量项目加快落地基础上,还提出了多项增量政策工具,包括发改委提前下达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符合条件项目可在年内形成实物工作量)、财政部提及的年内盘活4000亿元存量限额用于补充地方财力、以及“近年内规模最大的化债”。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在提升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也能大幅改善相关上下流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基建增速可以相对乐观一些。 增长结构方面,仍然是依托水利和铁路建设支撑,道路、公共设施仍为负增长。铁路本月累计同比增长17.1%(前值16.1%),水利项目增长37.1%(前值32.6%),本月铁路和水利建设投资在前期高增速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道路项目增速降幅小幅收窄至-2.4%(前值-2.8%),公共设施增速-3.5%(前值-4.7%),在地方债务压力制约下,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公共设施和道路建设仍旧较弱。这也是新一轮增量政策试图解决的问题,预计伴随后续化债工作的落地,年底或明年年初或能看到地方建设项目增速的改善。高频数据方面,石油沥青和水泥发运率在10月份小幅温和回升,预计后续项目资金落地将带动10月基建数据的改善。 三、房地产:需求端改善,供给端仍待政策效果显现 政策加码下,需求端有所改善,供给端仍待政策效果显现。1-9月份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0.1%(前值-10.2%),较上月小幅改善。其中受益于地产限购限售和贷款利率下行等多项需求端政策催化,住宅销售面积增速大幅改善,住宅价格指数方面,新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仍然小幅降低,今年以来销售端“量升价跌”趋势尚未转变。如果前期报告所述,住宅需求端政策已是“应出尽出”,本月多项供给端政策加码,包括专项债用于土地和存量商品房收购、“白名单”项目贷加码、新增100万套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预计将带动后续房地产开工及竣工面积提升。 需求端政策迅速落地,带动住房销售市场整体回暖。1-9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028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1%(前值-18%);新建商品房销售额68880亿元,下降22.7%,(前值-23.6%),受前期多项需求端政策集中出台,整体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呈现低位回升。价格上,70城新房价格指数-6.1%(前值-5.7%),其中一、二、三线城市新房房价格指数同比-4.7%、-5.7%、-6.6%(前值-4.2%、-5.3%、-6.2%)。其中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好于二手房,反映高能城市住宅需求仍在。二手房住宅价格指数-9.0%(前值-8.6%),一、二、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指数同比-10.7%、-8.9%、-9.0%(前值-9.4%、-8.6%、-8.5%)。整体来看,销售面积和成交额改善背后仍是价格的持续降低,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市场“量升价降”的整体趋势尚未显著扭转。 “白名单”信贷投放下,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增速降幅收窄。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8680亿元,同比下降10.1%(前值-10.2%)。按当月计算,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9396亿元(前值8406亿元),同比下降9.36(前值-10.2%),边际增速连续两月小幅改善。房屋新开工-22.2%(前值-22.5%)增速小幅改善,住宅施工面积-12.7%(前值-12.6%),竣工面积-23.9%(前值-23.6%)。9月土地成交面积7011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比提升276.7%,较上月环比提升18.6%。9月国房景气度指数92.41(前值92.35),较上月小幅回升。整体来看,“白名单”信贷投放力度加大之下,本月地产开发和土地交易均有所改善,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住建部“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的落地进度及对地产行业的托底效用。 四、工业生产:以旧换新带动生产回暖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前值4.5%),回升至5%以上。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前值5.8%)。 以旧换新促进内需回暖,带动制造业工业生产边际回升。三大门类看,9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前值3.7%),制造业增长5.2%(前值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10%(前值6.8%)。9月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上行,以旧换新驱动明显。根据发改委新闻发布会,目前3000亿以旧换新资金已全部下达,8个领域设备更新实施细则和4个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印发实施;从分行业工业增加值数据上,9月汽车、电气机械均上涨明显:9月汽车工业增加值上行0.1pct至4.6%,电气机械增加值大幅上涨3.5pct至6.1%,表明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效果明显。 新质生产力仍保持较高增长。9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7和3.3个百分点。具体来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医药制造和计算机电子设备是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 9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3.7%、11%和10.6%,尤其是铁路运输设备和医药制造分别较前值增长1.7pct和8.2pct;下游原材料加工在以旧换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有所上行,黑色金属加工和有色金属加工本月分别上涨4.8pct和2.2pct至2.7%和8.8%。反应在产量上,9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再次加速2.5pct至33.8%,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6.0%和25.4%。智能手机8月增速边际上行0.9pct至9.8%。传统行业依旧低位运行,水泥、生铁、粗钢产量当月同比分别为-10.7%、-4.6%和-3.6%。不过在制造业增速明显回暖的情况下,需求不足的隐患依旧存在,9月产销率为96%,下行0.2pct,且仍然低于过去三年的情况。 高频数据显示,9月钢铁开工率情况仍然低迷,但消费制造业和化工生产情况有明显改善。9月钢铁开工率保持低迷,高炉开工率同比下降6.29pctpct至77.95%,低于80%;线材开工率和电炉产能利用率下滑至46.96%和44.66%。基建产业链保持低迷拖累工业增速,水泥发运率下行至35.40%、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同比下降18.08pct至25.98%,螺纹钢开工率同比下滑7.94pct至37.64%。但汽车半钢胎开工率上行6.47pct至78.59%,PTA负荷率和江浙织机负荷率上行1.34pct和5.46pct至84.21%和70.51%。 五、就业:调查失业率整体下行,本地户籍改善明显 失业率好转,本地户籍就业改善明显。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下降0.2pct;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下降0.1pct至4.8%,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6%,与上月持平。本次就业情况的改善主要来自于两点:首先,以旧换新带来的消费和生产的提升带动了用工需求,制造业增加值和投资的上行尤其是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持续推进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尤其让本地户籍劳动力失业率大幅下行0.2pct。其次,夏季持续的高温和极端天气扰动了全国户外开工情况,而9月逐渐转凉,有利于户外开工的恢复,促进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下行。 展望未来,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认为目前政策已经以就业为锚。当前就业情况总体稳定,但仍有压力,供需错配的问题仍然突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布会就指出目前存在制造业招工难的问题。同时8月青年失业率也创历史新高,加大了就业市场消化高学历应届毕业生的压力。今年以来政策对就业的支持不断加大,2024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10月9日,在发改委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将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依靠发展促就业,并指出“扩大就业关键还是要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总共说明了四方面措施共同促进就业:一是扩大有效需求,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领作用和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对能够吸纳较多就业的项目给予更大的支持。二是增强新兴产业就业创造效应,以创造更多的知识技能型岗位;三是拓宽生活服务性行业就业空间,创新服务消费模式,发展银发经济,释放养老、家政、托育、物流等领域的就业潜力。四是发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作用。表明政策对于就业市场的重视,以及通过提升就业质量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的客户经理,谢谢!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4年10月1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内需温和回升,有望接力外需 ——2024年三季度经济数据分析》 分析师:张迪 S0130524060001 分析师:聂天奇 S0130524090001 分析师:吕雷 S0130524080002 研究助理:铁伟奥 评级标准: 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6到12个月行业指数(或公司股价)相对市场表现,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10%以上。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10%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公司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20%以上。 谨慎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20%之间。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5%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三个研究官方订阅号之一(其他为“中国银河宏观”“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