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晨会1016丨宽信用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回购增持再贷款和互换便利,强化煤炭红利逻辑
(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开源晨会1016丨宽信用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回购增持再贷款和互换便利,强化煤炭红利逻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观点精粹 总量视角 【宏观经济】宽信用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宏观经济点评-20241015 【金融工程】2024年10月转债配置:看好偏股低估风格——转债配置月报-20241015 行业公司 【化工】氨基酸:夯实粮食安全,开拓合成生物——行业深度报告-20241015 【煤炭开采】回购增持再贷款和互换便利,强化煤炭红利逻辑——行业点评报告-20241014 【银行】存款扰动偏短期,看好增量政策提振需求——9月金融数据点评-20241014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阳光电源(300274.SZ)】发行GDR募投海外产能,全球化布局再进一步——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1015 【电子:北方华创(002371.SZ)】Q3业绩同比高增,IC高端设备份额持续巩固提升——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1015 【电子:乐鑫科技(688018.SH)】2024Q1-3业绩预告高增长,看好产品矩阵持续扩展——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1014 研报摘要 何宁 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2110002 【宏观经济】 宽信用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宏观经济点评-20241015 事件: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37634亿元,预期35167亿元,前值增加30323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5900亿元,预期17450亿元,前值9000亿元。 1、信贷:信贷见底,实体部门融资需求有望回暖 9月信贷总量增加15900亿元,同比少增7200亿元,低于预期。 (1)居民贷款新增5000亿元,同比少增3585亿元(前值少增2022亿元),居民信贷增量继续下滑。居民中长贷新增2300亿元,同比少增3170亿元,居民短贷新增2700亿,同比少增515亿元。居民中长贷或即将触底,9月底央行宣布调降存量房贷利率,同时下调政策利率,预计将提振居民加杠杆的意愿,改善提前还贷情况,居民中长贷有望边际回升。 (2)企业贷款同比少增,结构延续票据弱支撑。企业贷款新增14900亿元,同比少增1934亿元。9月新增9600亿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944亿元;企业短贷同比少增1086亿元;表内票据新增686亿元,同比多增2186亿元。企业贷款的拐点仍未至,10.12财政部发布会指出年内还有2.3万亿专项债资金待落地,将推动加快债券发行和使用速度,后续专项债资金加快使用、大规模化债有望拉动项目配套贷款投放。非银贷款同比少增860亿元。 (3)信贷增速或已见底,融资需求改善可期。9月信贷结构延续8月的偏弱水平,但政策底已到,后续基本面有望边际改善。一方面,宽货币有望向宽信用传导。9月底央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包括降准释放流动性、降息和降存量房贷利率刺激实体融资需求等。宽松的流动性对信用扩张提供积极环境。另一方面,需求端刺激加码。央行提出地产一系列放松举措、财政部宣布政府债券扩围收储,短期地产企稳的路径得到保障,居民去杠杆的趋势有望扭转。此外,资本市场、民生、就业端的政策总体利好居民信心的修复。预计Q4人民币信贷增量有望回升。 2、社融:9月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后续或逐渐走强 9月社融增加37634亿元,同比少增3692亿元。社融存量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至8%,剔除政府债券的社融增速下降0.32个百分点至6.16%。结构上,政府债券继续大幅上行。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742亿元,同比少增5627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偏弱,同比少增2576亿元。9月新增政府债券15357亿元,同比多增5437亿元。9月地方专项债发行节奏为年内最快,新增专项债净融资额9741亿元,国债净融资额3895亿元。表外融资方面,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少增1085亿元,反映企业开票需求不佳。信托贷款同比少增396亿元,委托贷款同比多增184亿元。股票融资方面,同比小幅减少198亿元。 后续支撑社融走强的因素增加。一方面,四季度专项债或仍有一部分额度待发行和使用。另一方面,一次性大规模债券限额用于化债,具体细则还未落地,但参考历史(如2015-2018年),大概率为发行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的方式。而由于地方隐债可能包括部分不在社融口径内的贷款、债务或是欠款等,发行债券置换或带来社融增量。因此,两重逻辑下长期社融或走强。 3、广义货币:非银存款大幅增长拉动M2回升 M1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至-7.4%。M2增速有所回升,由6.3%增长至6.8%。存款结构方面,非银存款同比大幅多增、企业存款同比多增,居民存款同比少增,财政支出发力小幅提升。 M2回升主要得益于9月底市场交易的活跃度提升。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58万亿元,为近4年同期最高增幅。9月信贷与M2的背离一定程度上反映货币派生方式的变化,即股市上涨带来居民存款向非银存款的转移。9-10月股市边际转暖,居民存款向非银存款转移阶段性增加,持续性或取决于后续市场表现。居民存款同比少增3316亿元,企业存款同比多增5690亿元。财政存款同比多减231亿元,体现财政支出力度小幅上行。 9月M1增速走低,企业经营预期的改善还需时间。我们认为,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起效,信贷社融或先于M1见底回升,化债后节省的财政支出和撬动的政府投资有望拉动企业经营活动回暖。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 魏建榕 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20001 【金融工程】 2024年10月转债配置:看好偏股低估风格——转债配置月报-20241015 近一月,受国庆前系列政策落地影响,权益市场回暖带动转债市场总体反弹,相较之下市场情绪更多地反应在权益市场,前期受到较大信用风险冲击的低价转债修复意愿更为强烈。 截至2024年10月14日,近1月可转债等权指数(889033.WI)上涨8.97%,可转债高价指数(889041.WI)上涨6.53,中价指数(889042.WI)上涨5.69%,低价指数(889043.WI)上涨9.79%,可转债正股等权指数(889035.WI)上涨25.91%。 1、转债和正股估值比较:转债相对正股估值较低 针对可转债与正股的估值比较,我们构建出时序上可比的估值指标“百元转股溢价率”,并计算滚动历史分位数衡量转债和正股当前的相对配置价值。 截至2024年10月11日,“百元转股溢价率”滚动三年分位数处于3.2%,滚动五年分位数处于1.9%,相对于正股整体配置性价比较高。 2、偏债转债和信用债估值比较:偏债型转债相对信用债估值较低 针对偏债型转债和信用债的估值比较,我们重点考量转股条款对转债YTM产生的影响进行剥离,取“修正YTM–信用债YTM”中位数衡量偏债型转债和信用债之间的相对配置价值。 截至2024年10月11日,“修正YTM–信用债YTM”指标中位数为2.55%,偏债型转债的整体配置性价比较高。 3、近1月低估值因子在偏股、平衡、偏债三类转债中增强超额分别为0.49%、-0.18%、4.54% 从长期来看,高估值的转债会系统性的带来负收益。我们构建出转股溢价率偏离度因子和理论价值偏离度因子(蒙特卡洛模型),并将两个因子融合构建出转债综合估值因子。我们选择转债综合估值因子排名前1/3的转债构建平衡转债低估指数、偏债转债低估指数;选择理论价值偏离度(蒙特卡洛模型)因子排名前1/3的转债构建偏股转债低估指数。 截至2024年10月11日,近1月低估值因子在偏股、平衡、偏债三类转债中增强超额分别为0.49%、-0.18%、4.54%。 4、转债风格轮动:看好偏股低估风格 我们选择转债20日动量+转债波动率偏离度作为市场情绪捕捉指标构建转债风格轮动组合,双周频调仓。 根据2024年10月11日的最新信号,未来两周风格轮动将全仓配置偏股转债低估指数。近一月转债风格轮动收益为7.31%;今年以来转债风格轮动收益为13%,最大回撤为15.52%。 偏股转债低估指数成分债:宏柏转债、天阳转债、应急转债等; 平衡转债低估指数成分债:希望转2、金铜转债、楚天转债等; 偏债转债低估指数成分债:广大转债、天23转债、晶澳转债等。 风险提示:本报告模型及结果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建模和测算完成,在市场波动不确定性下可能存在失效风险;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业绩。 金益腾 化工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20002 【化工】 氨基酸:夯实粮食安全,开拓合成生物——行业深度报告-20241015 1、氨基酸:替代豆粕夯实粮食安全,合成生物学助力降本增效及产能扩张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人和动物的营养健康十分重要,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1)需求端:国内重视保障饲料粮供给安全,积极推行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助力动物营养氨基酸需求增加,随着氨基酸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全球氨基酸需求量及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2)供给端: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等大宗氨基酸行业格局持续优化,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工艺不断优化、产能稳步扩张。我国是氨基酸生产和出口大国,行业企业经营呈现“一体化+规模化”,并深耕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发酵技术,为大宗氨基酸的低成本高效生产、高附加值小品种氨基酸的降本和市场开拓提供保障。 2、饲用氨基酸市场稳步扩容,大品种格局持续优化,小品种发展前景可期 2023年,全球饲用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下同)总产量约615万吨,2016-2023年产量CAGR为4.9%;中国饲用氨基酸产量约433万吨,2016-2023年产量CAGR为12.1%,其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产量全球占比分别为81.6%、34.6%、94.7%、41.4%。(1)赖、苏氨酸:我们统计目前国内赖氨酸生产企业10家,产能388万吨/年,CR3产能占比59%;国内苏氨酸生产企业7家,产能127万吨/年,CR3产能占比76%;二者价格短期主要受供需扰动,长期与原材料玉米价格走势趋同,而由于苏氨酸产能集中度更高,企业议价能力或有所增强。(2)蛋氨酸:我们统计目前全球生产企业8家,合计产能242万吨,其中国内产能82万吨(占比33.9%),全球前三大企业产能占比70.5%,未来新增产能主要来自国内新和成、安迪苏等,以华恒生物为代表的生物法蛋氨酸工艺进展值得期待。(3)小品种氨基酸:合成生物学技术助力降本+产能扩张,缬、色、精、异亮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规模化应用有望提速。 3、受益标的 梅花生物:深耕“氨基酸+”战略,苏、赖氨酸产能国内第一,缬、色氨酸等小产品持续技改扩张。阜丰集团:味精、黄原胶产能国内第一,氨基酸产能和品类同步扩张。星湖科技:2022年成功并购伊品生物,赖、苏氨酸产能国内第二,扩展小品种氨基酸和生物基尼龙材料。华恒生物:合成生物学领军企业,L-丙氨酸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持续扩充小品种氨基酸及生物基材料产能。新和成:聚焦“化工+”和“生物+”的精细化工龙头白马,维生素、香精香料产能居于行业前列,蛋氨酸、新材料产能持续扩张。安迪苏:全球动物营养和健康行业的领导者,欧洲、中国双平台,蛋氨酸、特种产品双支柱平衡发展,液体蛋氨酸产能全球第一、蛋氨酸产能全球第二。我们看好氨基酸行业供需格局优化、技术持续迭代,企业凭借规模、技术、成本优势有望持续巩固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同时不断提高生物制造水平、促进生物制造产业蓬勃发展。推荐标的:新和成等。受益标的:梅花生物、阜丰集团、星湖科技、华恒生物、安迪苏等。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风险、安全环保生产。 张绪成 煤炭建材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20003 【煤炭开采】 回购增持再贷款和互换便利,强化煤炭红利逻辑——行业点评报告-20241014 1、“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和金融机构“互换便利”政策出台 事件一: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10月7日,晚佰仁医疗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金磊拟使用专项贷款资金增持公司A股股份,成为A股首家使用该工具的上市公司。10月14日,招商局集团旗下8家上市公司(招商蛇口、招商港口、招商轮船、招商公路、中国外运、辽港股份、招商南油、招商积余)披露了回购或增持计划公告。 事件二脉络:2024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创设首期规模5000亿元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相关机构运用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10月11日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已上报互换便利方案。 2、煤炭行业的红利逻辑仍是主线,受益于金融政策扶植和本身基本面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中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为2.25%,“互换便利”政策中的利率预计在2%附近,煤炭公司当前的股息率多数超过5%水平,通过两种金融政策,上市公司层面可以通过低息的方式获得股票的增持和回购(尤其是高资产负债率的公司,参看第2页表1),金融机构层面可以通过低息的方式投资有更高回报的高股息资产,两者均可以实现“套息效益”从而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结合到煤炭行业本身随着煤价的波动幅度收窄导致盈利稳定性逐步提高,近几年高层政策也一直推动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提高分红比例及加大分红频次的等举措,煤炭股的红利逻辑愈加凸显。从当前降息刺激经济的低利率环境来看,煤炭股的高股息和持续性符合资金配置的偏好。(股息率参考第2页表1) 3、煤炭的周期弹性逻辑被强化,受益于宏观政策的出台和落地 2024年9月底以来宏观经济政策密集出台,涉及地产、基建、消费和资本市场等多方面,改善了当前经济预期,为本轮股市反转提供强劲动力。后续仍需关注相关政策落地情况,聚焦财政政策实际发力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10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其中针对地产财政发力有三方面考虑: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相关政策的落地能够有效改善基本面供需情况,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总体来看,动力煤和炼焦煤均具备向上的价格弹性,其中动力煤存在区间内弹性而炼焦煤则是完全弹性,一定的周期弹性属性将获得周期品资金的青睐。 4、煤炭是周期弹性和稳健红利双逻辑,精选四条主线布局 主线一,周期弹性逻辑:冶金煤弹性受益标的【平煤股份、淮北矿业、潞安环能、山西焦煤】,动力煤弹性受益标的【广汇能源、兖矿能源、晋控煤业、山煤国际】;主线二,稳健红利逻辑:高股息及潜力受益标的【中国神华、中煤能源、陕西煤业、新集能源】;主线三,破净股(PB<1)修复逻辑:【上海能源(0.76)、永泰能源(0.62)、甘肃能化(0.94)、兰花科创(0.86)】;主线四,民企信用资质修复逻辑:【广汇能源、永泰能源】。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行风险,供需错配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风险。 刘呈祥 银行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3060002 【银行】 存款扰动偏短期,看好增量政策提振需求——9月金融数据点评-20241014 1、受资金流入股市的影响,M2-M1增速剪刀差扩大 9月末M1、M2同比增速分别为-7.4%、+6.8%,M1环比继续下降,实体企业经营活力仍待恢复,M2环比上升或主要受存款及理财资金流入股市的影响,从而M2-M1增速剪刀差扩大至14.2pct。从当月净增规模来看,9月M1净减少2038亿元,环比基本持平;M2净增4.4万亿元,环比大幅上升。9月,人民币存款同比多增1.5万亿元,主要是非银存款增长导致,可进一步印证我们的观点,季末存款的扰动主要是居民储蓄存款向股市分流导致,实体企业经营活力并未明显改善,且理财季末回表力度有所减弱。后续存款的流向,仍需观察股市行情的持续性。 2、社融:人民币贷款仍偏弱,政府债券为主要支撑 9月社融新增3.76万亿元,略超市场预期(Wind一致预期平均值为3.52万亿元);社融存量增速环比-0.1pct至8.0%。结构上:(1)贷款:人民币贷款(社融口径)当月新增1.97万亿元,同比少增5639亿元,实体需求仍然偏弱,银行资产端扩张承压;(2)表外三项:非标三项中的委托贷款实现正增,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票同比均少增;(3)直接融资:受发行提速的影响,政府债券同比多增5433亿元,但企业债券、股票融资仍然偏弱,当月同比均少增。 3、人民币贷款:企业和居民的信用扩张双弱 9月,人民币贷款(金融数据口径)新增1.59万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Wind一致预期平均值为1.75万亿元)。 (1)企业:结构尚待改善,短贷&中长贷同比均少增。9月对公中长贷新增9600亿元,同比少增2944亿元;9月末企业中长贷同比增速环比降至11.62%,实体企业需求弱的现象仍未缓解;企业短贷当月新增4600亿元,扭转了7-8月企业短贷单月负增的势头,但同比仍少增1086亿元;企业票据贴现同比正增,对社融有一定正向贡献。 (2)居民:居民信用扩张持续放缓。9月居民短贷、中长贷单月同比分别少增515亿元、3170亿元,居民信用扩张意愿仍然偏弱,或主要受到收入预期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 (3)非银:非银贷款同比多减860亿元。非银贷款月度间数据波动较大,9月该项同比多减,未对社融形成正向贡献。 4、投资建议 9月M1、M2增速环比“一降一升”,反映存款季末扰动主要为股市而非实体企业需求改善的影响,再加上居民信用扩张增速放缓,社融增长仍较为乏力,需观察后续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和增量财政政策的落地效果。当前银行更加注重量价平衡,弱化对存贷规模的追求,可重点评估两条逻辑:(1)低利率环境下盈利稳+分红高的银行投资价值凸显,受益标的农业银行;(2)若随着后续的政策落地,经济预期改善,优质区域性银行或将享有更好的业绩弹性,受益标的江苏银行、成都银行、常熟银行。此外持续看好上市银行核心资产的估值修复,受益标的招商银行、宁波银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 殷晟路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首席 证书编号:S0790522080001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阳光电源(300274.SZ):发行GDR募投海外产能,全球化布局再进一步——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1015 1、发行GDR募投海外产能,提升公司全球品牌影响力 公司2024年10月14日发布《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新增境内基础A股股份的发行预案》公告,计划境外发行GDR并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GDR所代表的新增基础证券A股股票不超过2.07亿股,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按照定价基准日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折算后不超过人民币48.79亿元用于:(1)年产20GWh先进储能装备制造项目;(2)海外逆变器设备及储能产品扩建项目;(3)数字化提升项目;(4)南京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其中在海外投资扩产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国际形势下的贸易争端风险。考虑公司持续进行全球化业务布局提升其品牌影响力保障其光伏逆变器及储能系统集成全球领先地位,我们维持原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19.8/143.3/172.0亿元,EPS为5.78/6.91/8.30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6.7、14.0、11.7倍,维持“买入”评级。 2、积极拓展海外产能建设,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计划投资19.27亿元于海外建设年产50GW逆变设备、15GWh储能产品的生产体系,其中一期项目规划25GW逆变设备、5GWh储能产品产能;二期项目规划25GW逆变设备、10GWh储能产品产能。建设海外产能具备多重优势,包括:(1)能够有效应对公司在开展海外业务的地缘政治风险,满足海外客户对供应链稳定的要求,增加海外客户与公司合作的信任度。(2)提升公司全球交付能力和灵活性。公司2024H1海外营收达134.76亿元,占比43.44%,与之相对应的公司逆变设备海外产能占整体产能的比例较低且储能产品目前尚无海外产能,建设海外产能能够提升公司全球交付的能力和灵活性。(3)建设海外工厂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全球品牌形象。海外工厂作为公司全球化布局的窗口,能够为公司争取海外订单、参与各项招投标时能够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和信任,也有利于公司将产品和服务深度覆盖东南亚地区甚至欧美地区,进一步发掘细分市场潜力,扩大其业务辐射范围,提升其全球市场市占率。 风险提示:储能系统集成产品毛利率下滑超预期;海外产能投产不及预期。 罗通 电子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2070002 【电子】 北方华创(002371.SZ):Q3业绩同比高增,IC高端设备份额持续巩固提升——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1015 1、公司2024Q3预计业绩持续同环比高增,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2024Q1-3预计实现营收188.3~216.8亿元,YoY+29.1%~+48.6%;归母净利润41.3-47.5亿元,YoY+43.2%~+64.7%;扣非净利润39.5~45.4亿元,YoY+49.62%~+71.97%。其中,2024Q3预计实现营收74.2~85.4亿元,YoY+20.4%~+38.6%,QoQ+14.6%~+31.9%;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6~17.9亿元,YoY+43.8%~+65.0%,QoQ-5.7%~+8.2%;扣非净利润15.0~17.3亿元,YoY+45.5%~67.8%,QoQ+45.49%~+67.8%。考虑公司新增股权激励费用计提等因素,我们小幅下调公司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57.26/77.88/100.28亿元(前值58.93/79.21/100.50亿元),预计2024-2026年EPS10.75/14.62/18.82元(前值11.10/14.92/18.9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4.3/25.2/19.6倍,公司作为半导体平台型龙头,维持“买入”评级。 2、IC高端设备市占率稳步提升,平台型龙头规模效益凸显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业绩比同比持续高增,主要系:(1)公司精研客户需求,丰富产品矩阵,拓宽工艺覆盖范围,主营业务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2)随着公司营收规模持续扩大,平台优势逐渐显现,经营效率持续提高,成本费用率稳定下降。 3、2024年股权激励草案出台,彰显公司长期经营发展信心 2024年8月30日,公司发布2024年股权激励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919万份股票期权,占总股本约1.73%;行权价为190.59元/股。2025-2028年业绩目标为:(1)营收增速不低于对标企业(相应年度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Top5公司)算术平均增速;(2)研发投入营收占比不低于对标企业算数平均比例;(3)专利申请量≥500件;(4)当前年度以及前两年EOE(净资产现金回报率)算数平均值不低于16%;(5)当前年度以及前两年利润率算数平均值不低于8%。股权激励制定的经营目标展现公司长期经营信心。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复苏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加剧。 罗通 电子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2070002 【电子】 乐鑫科技(688018.SH):2024Q1-3业绩预告高增长,看好产品矩阵持续扩展——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1014 1、2024Q1-3业绩预告高增长,产品放量带来业绩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2024Q1-3公司预计实现营收14.60亿元,同比+42.1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187.95%;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237.77%;2024Q3单季度预计实现营收5.40亿元,同比+49.96%,环比+1.2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339.66%,环比+1.67%;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491.11%,环比-12.94%。公司产品放量节奏符合预期,我们维持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3.37/4.56/6.0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9.4/29.1/21.8倍。我们看好公司产品持续放量带来的充足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2、下游智能化逐渐渗透+产品放量推动营收增长,毛利率维持带来利润提升 2024Q1-3,受益于下游各行各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渗透率提升、行业竞争环境改善、下游客户项目进入放量阶段,公司营收增长;分产品来看,公司经典产品表现稳定,公司次新品类(如ESP32-S3、C2和C3)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推动营收增长;2024Q1-3公司毛利率维持在40%以上,同时,公司研发投入增速保持在20%左右。得益于收入同比增速超20%,毛利率维持稳定,经营杠杆效应推动利润增长。 3、下游智能化持续渗透+公司产品矩阵持续扩展打开成长空间 据Statista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收入有望达1544亿美元,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11%;同时,2023年公司新发布双核RISC-VSoCESP32-P4,具有AI指令扩展,专为高性能和高安全的应用设计,随产品矩阵逐步扩展,市场容量有望扩大至现有的2.5倍;我们认为,随着下游智能化持续渗透,公司营收有望持续增长,同时,随着公司产品矩阵的持续扩展,公司产品的不断放量,公司成长动力充足。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研报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研报首次发布时间:2024.10.15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开源证券研究所
观点精粹 总量视角 【宏观经济】宽信用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宏观经济点评-20241015 【金融工程】2024年10月转债配置:看好偏股低估风格——转债配置月报-20241015 行业公司 【化工】氨基酸:夯实粮食安全,开拓合成生物——行业深度报告-20241015 【煤炭开采】回购增持再贷款和互换便利,强化煤炭红利逻辑——行业点评报告-20241014 【银行】存款扰动偏短期,看好增量政策提振需求——9月金融数据点评-20241014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阳光电源(300274.SZ)】发行GDR募投海外产能,全球化布局再进一步——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1015 【电子:北方华创(002371.SZ)】Q3业绩同比高增,IC高端设备份额持续巩固提升——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1015 【电子:乐鑫科技(688018.SH)】2024Q1-3业绩预告高增长,看好产品矩阵持续扩展——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1014 研报摘要 何宁 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2110002 【宏观经济】 宽信用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宏观经济点评-20241015 事件: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37634亿元,预期35167亿元,前值增加30323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5900亿元,预期17450亿元,前值9000亿元。 1、信贷:信贷见底,实体部门融资需求有望回暖 9月信贷总量增加15900亿元,同比少增7200亿元,低于预期。 (1)居民贷款新增5000亿元,同比少增3585亿元(前值少增2022亿元),居民信贷增量继续下滑。居民中长贷新增2300亿元,同比少增3170亿元,居民短贷新增2700亿,同比少增515亿元。居民中长贷或即将触底,9月底央行宣布调降存量房贷利率,同时下调政策利率,预计将提振居民加杠杆的意愿,改善提前还贷情况,居民中长贷有望边际回升。 (2)企业贷款同比少增,结构延续票据弱支撑。企业贷款新增14900亿元,同比少增1934亿元。9月新增9600亿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944亿元;企业短贷同比少增1086亿元;表内票据新增686亿元,同比多增2186亿元。企业贷款的拐点仍未至,10.12财政部发布会指出年内还有2.3万亿专项债资金待落地,将推动加快债券发行和使用速度,后续专项债资金加快使用、大规模化债有望拉动项目配套贷款投放。非银贷款同比少增860亿元。 (3)信贷增速或已见底,融资需求改善可期。9月信贷结构延续8月的偏弱水平,但政策底已到,后续基本面有望边际改善。一方面,宽货币有望向宽信用传导。9月底央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包括降准释放流动性、降息和降存量房贷利率刺激实体融资需求等。宽松的流动性对信用扩张提供积极环境。另一方面,需求端刺激加码。央行提出地产一系列放松举措、财政部宣布政府债券扩围收储,短期地产企稳的路径得到保障,居民去杠杆的趋势有望扭转。此外,资本市场、民生、就业端的政策总体利好居民信心的修复。预计Q4人民币信贷增量有望回升。 2、社融:9月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后续或逐渐走强 9月社融增加37634亿元,同比少增3692亿元。社融存量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至8%,剔除政府债券的社融增速下降0.32个百分点至6.16%。结构上,政府债券继续大幅上行。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742亿元,同比少增5627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偏弱,同比少增2576亿元。9月新增政府债券15357亿元,同比多增5437亿元。9月地方专项债发行节奏为年内最快,新增专项债净融资额9741亿元,国债净融资额3895亿元。表外融资方面,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少增1085亿元,反映企业开票需求不佳。信托贷款同比少增396亿元,委托贷款同比多增184亿元。股票融资方面,同比小幅减少198亿元。 后续支撑社融走强的因素增加。一方面,四季度专项债或仍有一部分额度待发行和使用。另一方面,一次性大规模债券限额用于化债,具体细则还未落地,但参考历史(如2015-2018年),大概率为发行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的方式。而由于地方隐债可能包括部分不在社融口径内的贷款、债务或是欠款等,发行债券置换或带来社融增量。因此,两重逻辑下长期社融或走强。 3、广义货币:非银存款大幅增长拉动M2回升 M1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至-7.4%。M2增速有所回升,由6.3%增长至6.8%。存款结构方面,非银存款同比大幅多增、企业存款同比多增,居民存款同比少增,财政支出发力小幅提升。 M2回升主要得益于9月底市场交易的活跃度提升。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58万亿元,为近4年同期最高增幅。9月信贷与M2的背离一定程度上反映货币派生方式的变化,即股市上涨带来居民存款向非银存款的转移。9-10月股市边际转暖,居民存款向非银存款转移阶段性增加,持续性或取决于后续市场表现。居民存款同比少增3316亿元,企业存款同比多增5690亿元。财政存款同比多减231亿元,体现财政支出力度小幅上行。 9月M1增速走低,企业经营预期的改善还需时间。我们认为,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起效,信贷社融或先于M1见底回升,化债后节省的财政支出和撬动的政府投资有望拉动企业经营活动回暖。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 魏建榕 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19120001 【金融工程】 2024年10月转债配置:看好偏股低估风格——转债配置月报-20241015 近一月,受国庆前系列政策落地影响,权益市场回暖带动转债市场总体反弹,相较之下市场情绪更多地反应在权益市场,前期受到较大信用风险冲击的低价转债修复意愿更为强烈。 截至2024年10月14日,近1月可转债等权指数(889033.WI)上涨8.97%,可转债高价指数(889041.WI)上涨6.53,中价指数(889042.WI)上涨5.69%,低价指数(889043.WI)上涨9.79%,可转债正股等权指数(889035.WI)上涨25.91%。 1、转债和正股估值比较:转债相对正股估值较低 针对可转债与正股的估值比较,我们构建出时序上可比的估值指标“百元转股溢价率”,并计算滚动历史分位数衡量转债和正股当前的相对配置价值。 截至2024年10月11日,“百元转股溢价率”滚动三年分位数处于3.2%,滚动五年分位数处于1.9%,相对于正股整体配置性价比较高。 2、偏债转债和信用债估值比较:偏债型转债相对信用债估值较低 针对偏债型转债和信用债的估值比较,我们重点考量转股条款对转债YTM产生的影响进行剥离,取“修正YTM–信用债YTM”中位数衡量偏债型转债和信用债之间的相对配置价值。 截至2024年10月11日,“修正YTM–信用债YTM”指标中位数为2.55%,偏债型转债的整体配置性价比较高。 3、近1月低估值因子在偏股、平衡、偏债三类转债中增强超额分别为0.49%、-0.18%、4.54% 从长期来看,高估值的转债会系统性的带来负收益。我们构建出转股溢价率偏离度因子和理论价值偏离度因子(蒙特卡洛模型),并将两个因子融合构建出转债综合估值因子。我们选择转债综合估值因子排名前1/3的转债构建平衡转债低估指数、偏债转债低估指数;选择理论价值偏离度(蒙特卡洛模型)因子排名前1/3的转债构建偏股转债低估指数。 截至2024年10月11日,近1月低估值因子在偏股、平衡、偏债三类转债中增强超额分别为0.49%、-0.18%、4.54%。 4、转债风格轮动:看好偏股低估风格 我们选择转债20日动量+转债波动率偏离度作为市场情绪捕捉指标构建转债风格轮动组合,双周频调仓。 根据2024年10月11日的最新信号,未来两周风格轮动将全仓配置偏股转债低估指数。近一月转债风格轮动收益为7.31%;今年以来转债风格轮动收益为13%,最大回撤为15.52%。 偏股转债低估指数成分债:宏柏转债、天阳转债、应急转债等; 平衡转债低估指数成分债:希望转2、金铜转债、楚天转债等; 偏债转债低估指数成分债:广大转债、天23转债、晶澳转债等。 风险提示:本报告模型及结果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建模和测算完成,在市场波动不确定性下可能存在失效风险;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业绩。 金益腾 化工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20002 【化工】 氨基酸:夯实粮食安全,开拓合成生物——行业深度报告-20241015 1、氨基酸:替代豆粕夯实粮食安全,合成生物学助力降本增效及产能扩张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人和动物的营养健康十分重要,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1)需求端:国内重视保障饲料粮供给安全,积极推行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助力动物营养氨基酸需求增加,随着氨基酸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全球氨基酸需求量及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2)供给端: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等大宗氨基酸行业格局持续优化,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工艺不断优化、产能稳步扩张。我国是氨基酸生产和出口大国,行业企业经营呈现“一体化+规模化”,并深耕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发酵技术,为大宗氨基酸的低成本高效生产、高附加值小品种氨基酸的降本和市场开拓提供保障。 2、饲用氨基酸市场稳步扩容,大品种格局持续优化,小品种发展前景可期 2023年,全球饲用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下同)总产量约615万吨,2016-2023年产量CAGR为4.9%;中国饲用氨基酸产量约433万吨,2016-2023年产量CAGR为12.1%,其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产量全球占比分别为81.6%、34.6%、94.7%、41.4%。(1)赖、苏氨酸:我们统计目前国内赖氨酸生产企业10家,产能388万吨/年,CR3产能占比59%;国内苏氨酸生产企业7家,产能127万吨/年,CR3产能占比76%;二者价格短期主要受供需扰动,长期与原材料玉米价格走势趋同,而由于苏氨酸产能集中度更高,企业议价能力或有所增强。(2)蛋氨酸:我们统计目前全球生产企业8家,合计产能242万吨,其中国内产能82万吨(占比33.9%),全球前三大企业产能占比70.5%,未来新增产能主要来自国内新和成、安迪苏等,以华恒生物为代表的生物法蛋氨酸工艺进展值得期待。(3)小品种氨基酸:合成生物学技术助力降本+产能扩张,缬、色、精、异亮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规模化应用有望提速。 3、受益标的 梅花生物:深耕“氨基酸+”战略,苏、赖氨酸产能国内第一,缬、色氨酸等小产品持续技改扩张。阜丰集团:味精、黄原胶产能国内第一,氨基酸产能和品类同步扩张。星湖科技:2022年成功并购伊品生物,赖、苏氨酸产能国内第二,扩展小品种氨基酸和生物基尼龙材料。华恒生物:合成生物学领军企业,L-丙氨酸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持续扩充小品种氨基酸及生物基材料产能。新和成:聚焦“化工+”和“生物+”的精细化工龙头白马,维生素、香精香料产能居于行业前列,蛋氨酸、新材料产能持续扩张。安迪苏:全球动物营养和健康行业的领导者,欧洲、中国双平台,蛋氨酸、特种产品双支柱平衡发展,液体蛋氨酸产能全球第一、蛋氨酸产能全球第二。我们看好氨基酸行业供需格局优化、技术持续迭代,企业凭借规模、技术、成本优势有望持续巩固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同时不断提高生物制造水平、促进生物制造产业蓬勃发展。推荐标的:新和成等。受益标的:梅花生物、阜丰集团、星湖科技、华恒生物、安迪苏等。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风险、安全环保生产。 张绪成 煤炭建材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20003 【煤炭开采】 回购增持再贷款和互换便利,强化煤炭红利逻辑——行业点评报告-20241014 1、“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和金融机构“互换便利”政策出台 事件一: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10月7日,晚佰仁医疗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金磊拟使用专项贷款资金增持公司A股股份,成为A股首家使用该工具的上市公司。10月14日,招商局集团旗下8家上市公司(招商蛇口、招商港口、招商轮船、招商公路、中国外运、辽港股份、招商南油、招商积余)披露了回购或增持计划公告。 事件二脉络:2024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创设首期规模5000亿元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相关机构运用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10月11日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已上报互换便利方案。 2、煤炭行业的红利逻辑仍是主线,受益于金融政策扶植和本身基本面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中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为2.25%,“互换便利”政策中的利率预计在2%附近,煤炭公司当前的股息率多数超过5%水平,通过两种金融政策,上市公司层面可以通过低息的方式获得股票的增持和回购(尤其是高资产负债率的公司,参看第2页表1),金融机构层面可以通过低息的方式投资有更高回报的高股息资产,两者均可以实现“套息效益”从而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结合到煤炭行业本身随着煤价的波动幅度收窄导致盈利稳定性逐步提高,近几年高层政策也一直推动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提高分红比例及加大分红频次的等举措,煤炭股的红利逻辑愈加凸显。从当前降息刺激经济的低利率环境来看,煤炭股的高股息和持续性符合资金配置的偏好。(股息率参考第2页表1) 3、煤炭的周期弹性逻辑被强化,受益于宏观政策的出台和落地 2024年9月底以来宏观经济政策密集出台,涉及地产、基建、消费和资本市场等多方面,改善了当前经济预期,为本轮股市反转提供强劲动力。后续仍需关注相关政策落地情况,聚焦财政政策实际发力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10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其中针对地产财政发力有三方面考虑: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相关政策的落地能够有效改善基本面供需情况,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总体来看,动力煤和炼焦煤均具备向上的价格弹性,其中动力煤存在区间内弹性而炼焦煤则是完全弹性,一定的周期弹性属性将获得周期品资金的青睐。 4、煤炭是周期弹性和稳健红利双逻辑,精选四条主线布局 主线一,周期弹性逻辑:冶金煤弹性受益标的【平煤股份、淮北矿业、潞安环能、山西焦煤】,动力煤弹性受益标的【广汇能源、兖矿能源、晋控煤业、山煤国际】;主线二,稳健红利逻辑:高股息及潜力受益标的【中国神华、中煤能源、陕西煤业、新集能源】;主线三,破净股(PB<1)修复逻辑:【上海能源(0.76)、永泰能源(0.62)、甘肃能化(0.94)、兰花科创(0.86)】;主线四,民企信用资质修复逻辑:【广汇能源、永泰能源】。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行风险,供需错配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风险。 刘呈祥 银行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3060002 【银行】 存款扰动偏短期,看好增量政策提振需求——9月金融数据点评-20241014 1、受资金流入股市的影响,M2-M1增速剪刀差扩大 9月末M1、M2同比增速分别为-7.4%、+6.8%,M1环比继续下降,实体企业经营活力仍待恢复,M2环比上升或主要受存款及理财资金流入股市的影响,从而M2-M1增速剪刀差扩大至14.2pct。从当月净增规模来看,9月M1净减少2038亿元,环比基本持平;M2净增4.4万亿元,环比大幅上升。9月,人民币存款同比多增1.5万亿元,主要是非银存款增长导致,可进一步印证我们的观点,季末存款的扰动主要是居民储蓄存款向股市分流导致,实体企业经营活力并未明显改善,且理财季末回表力度有所减弱。后续存款的流向,仍需观察股市行情的持续性。 2、社融:人民币贷款仍偏弱,政府债券为主要支撑 9月社融新增3.76万亿元,略超市场预期(Wind一致预期平均值为3.52万亿元);社融存量增速环比-0.1pct至8.0%。结构上:(1)贷款:人民币贷款(社融口径)当月新增1.97万亿元,同比少增5639亿元,实体需求仍然偏弱,银行资产端扩张承压;(2)表外三项:非标三项中的委托贷款实现正增,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票同比均少增;(3)直接融资:受发行提速的影响,政府债券同比多增5433亿元,但企业债券、股票融资仍然偏弱,当月同比均少增。 3、人民币贷款:企业和居民的信用扩张双弱 9月,人民币贷款(金融数据口径)新增1.59万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Wind一致预期平均值为1.75万亿元)。 (1)企业:结构尚待改善,短贷&中长贷同比均少增。9月对公中长贷新增9600亿元,同比少增2944亿元;9月末企业中长贷同比增速环比降至11.62%,实体企业需求弱的现象仍未缓解;企业短贷当月新增4600亿元,扭转了7-8月企业短贷单月负增的势头,但同比仍少增1086亿元;企业票据贴现同比正增,对社融有一定正向贡献。 (2)居民:居民信用扩张持续放缓。9月居民短贷、中长贷单月同比分别少增515亿元、3170亿元,居民信用扩张意愿仍然偏弱,或主要受到收入预期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 (3)非银:非银贷款同比多减860亿元。非银贷款月度间数据波动较大,9月该项同比多减,未对社融形成正向贡献。 4、投资建议 9月M1、M2增速环比“一降一升”,反映存款季末扰动主要为股市而非实体企业需求改善的影响,再加上居民信用扩张增速放缓,社融增长仍较为乏力,需观察后续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和增量财政政策的落地效果。当前银行更加注重量价平衡,弱化对存贷规模的追求,可重点评估两条逻辑:(1)低利率环境下盈利稳+分红高的银行投资价值凸显,受益标的农业银行;(2)若随着后续的政策落地,经济预期改善,优质区域性银行或将享有更好的业绩弹性,受益标的江苏银行、成都银行、常熟银行。此外持续看好上市银行核心资产的估值修复,受益标的招商银行、宁波银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 殷晟路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首席 证书编号:S0790522080001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阳光电源(300274.SZ):发行GDR募投海外产能,全球化布局再进一步——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1015 1、发行GDR募投海外产能,提升公司全球品牌影响力 公司2024年10月14日发布《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新增境内基础A股股份的发行预案》公告,计划境外发行GDR并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GDR所代表的新增基础证券A股股票不超过2.07亿股,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按照定价基准日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折算后不超过人民币48.79亿元用于:(1)年产20GWh先进储能装备制造项目;(2)海外逆变器设备及储能产品扩建项目;(3)数字化提升项目;(4)南京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其中在海外投资扩产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国际形势下的贸易争端风险。考虑公司持续进行全球化业务布局提升其品牌影响力保障其光伏逆变器及储能系统集成全球领先地位,我们维持原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19.8/143.3/172.0亿元,EPS为5.78/6.91/8.30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6.7、14.0、11.7倍,维持“买入”评级。 2、积极拓展海外产能建设,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计划投资19.27亿元于海外建设年产50GW逆变设备、15GWh储能产品的生产体系,其中一期项目规划25GW逆变设备、5GWh储能产品产能;二期项目规划25GW逆变设备、10GWh储能产品产能。建设海外产能具备多重优势,包括:(1)能够有效应对公司在开展海外业务的地缘政治风险,满足海外客户对供应链稳定的要求,增加海外客户与公司合作的信任度。(2)提升公司全球交付能力和灵活性。公司2024H1海外营收达134.76亿元,占比43.44%,与之相对应的公司逆变设备海外产能占整体产能的比例较低且储能产品目前尚无海外产能,建设海外产能能够提升公司全球交付的能力和灵活性。(3)建设海外工厂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全球品牌形象。海外工厂作为公司全球化布局的窗口,能够为公司争取海外订单、参与各项招投标时能够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和信任,也有利于公司将产品和服务深度覆盖东南亚地区甚至欧美地区,进一步发掘细分市场潜力,扩大其业务辐射范围,提升其全球市场市占率。 风险提示:储能系统集成产品毛利率下滑超预期;海外产能投产不及预期。 罗通 电子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2070002 【电子】 北方华创(002371.SZ):Q3业绩同比高增,IC高端设备份额持续巩固提升——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1015 1、公司2024Q3预计业绩持续同环比高增,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2024Q1-3预计实现营收188.3~216.8亿元,YoY+29.1%~+48.6%;归母净利润41.3-47.5亿元,YoY+43.2%~+64.7%;扣非净利润39.5~45.4亿元,YoY+49.62%~+71.97%。其中,2024Q3预计实现营收74.2~85.4亿元,YoY+20.4%~+38.6%,QoQ+14.6%~+31.9%;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6~17.9亿元,YoY+43.8%~+65.0%,QoQ-5.7%~+8.2%;扣非净利润15.0~17.3亿元,YoY+45.5%~67.8%,QoQ+45.49%~+67.8%。考虑公司新增股权激励费用计提等因素,我们小幅下调公司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57.26/77.88/100.28亿元(前值58.93/79.21/100.50亿元),预计2024-2026年EPS10.75/14.62/18.82元(前值11.10/14.92/18.9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4.3/25.2/19.6倍,公司作为半导体平台型龙头,维持“买入”评级。 2、IC高端设备市占率稳步提升,平台型龙头规模效益凸显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业绩比同比持续高增,主要系:(1)公司精研客户需求,丰富产品矩阵,拓宽工艺覆盖范围,主营业务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2)随着公司营收规模持续扩大,平台优势逐渐显现,经营效率持续提高,成本费用率稳定下降。 3、2024年股权激励草案出台,彰显公司长期经营发展信心 2024年8月30日,公司发布2024年股权激励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919万份股票期权,占总股本约1.73%;行权价为190.59元/股。2025-2028年业绩目标为:(1)营收增速不低于对标企业(相应年度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Top5公司)算术平均增速;(2)研发投入营收占比不低于对标企业算数平均比例;(3)专利申请量≥500件;(4)当前年度以及前两年EOE(净资产现金回报率)算数平均值不低于16%;(5)当前年度以及前两年利润率算数平均值不低于8%。股权激励制定的经营目标展现公司长期经营信心。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复苏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加剧。 罗通 电子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2070002 【电子】 乐鑫科技(688018.SH):2024Q1-3业绩预告高增长,看好产品矩阵持续扩展——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1014 1、2024Q1-3业绩预告高增长,产品放量带来业绩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2024Q1-3公司预计实现营收14.60亿元,同比+42.1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187.95%;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237.77%;2024Q3单季度预计实现营收5.40亿元,同比+49.96%,环比+1.2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339.66%,环比+1.67%;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491.11%,环比-12.94%。公司产品放量节奏符合预期,我们维持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3.37/4.56/6.0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9.4/29.1/21.8倍。我们看好公司产品持续放量带来的充足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2、下游智能化逐渐渗透+产品放量推动营收增长,毛利率维持带来利润提升 2024Q1-3,受益于下游各行各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渗透率提升、行业竞争环境改善、下游客户项目进入放量阶段,公司营收增长;分产品来看,公司经典产品表现稳定,公司次新品类(如ESP32-S3、C2和C3)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推动营收增长;2024Q1-3公司毛利率维持在40%以上,同时,公司研发投入增速保持在20%左右。得益于收入同比增速超20%,毛利率维持稳定,经营杠杆效应推动利润增长。 3、下游智能化持续渗透+公司产品矩阵持续扩展打开成长空间 据Statista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收入有望达1544亿美元,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11%;同时,2023年公司新发布双核RISC-VSoCESP32-P4,具有AI指令扩展,专为高性能和高安全的应用设计,随产品矩阵逐步扩展,市场容量有望扩大至现有的2.5倍;我们认为,随着下游智能化持续渗透,公司营收有望持续增长,同时,随着公司产品矩阵的持续扩展,公司产品的不断放量,公司成长动力充足。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研报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研报首次发布时间:2024.10.15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开源证券研究所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