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汽车】特斯拉Robotaxi日发布,高阶智驾技术变革或近——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板块跟踪报告(倪昱婧)

【汽车】特斯拉Robotaxi日发布,高阶智驾技术变革或近——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板块跟踪报告(倪昱婧)

作者:微信公众号【光大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1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汽车】特斯拉Robotaxi日发布,高阶智驾技术变革或近——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板块跟踪报告(倪昱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摘要 事件: 10月11日特斯拉举办“WE, ROBOT”发布会,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无人货车Robovan首次亮相,人形机器人首次参与人群互动交互。我们认为发布会内容低于预期;但特斯拉已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技术储备,或加速行业变革。 Cybercab+Robovan首秀、人形机器人版本升级 1)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采用双门设计、无方向盘/踏板、通过无线感应充电,或搭载AI 5.0,指引成本低于3万美元(2026E-2027E量产);2)无人货车Robovan:可运载20人或运输货物;3)人形机器人Optimus:首次参与人群互动交互,指引大规模量产成本预计2-3万美元。综合来看,1)Cybercab的配置符合我们此前的预期,但下一代平台车型信息及Robovan商用时间尚未公布;2)人形机器人交互能力进一步增强(vs. 此前展示主要集中在腿部及手部动作),但尚未更新量产时间。鉴于此次发布会并未公布Robotaxi平台的任何新技术/新工艺等细节,我们认为发布会内容低于预期,但从实际参会者的Cybercab无人驾乘体验、以及人形机器人的互动反馈来看,我们认为特斯拉已在摒弃方向盘+脚踏板的高阶自动驾驶、以及人形机器人算法迭代方面做了深入的技术储备,或加速行业升级迭代。 2026E-2027E特斯拉Robotaxi或商业化落地,预计将带动全球技术/成本变革 马斯克指引1)Cybercab成本将低于3万美元(vs. Waymo/Cruise单车成本15-20万美元、百度Apollo RT6成本已降至20.46万元人民币)、运营成本约20美分/英里(vs. 公交车平均成本为1美元/英里),Robovan出行成本为5-10美分/英里;2)2025E将在德州和加州的Model 3/Y上推出无监督版FSD(全无人自动驾驶系统),后续推广至Model S/Cybercab等更多车型以及美国以外地区。我们判断,特斯拉Robotaxi商业化落地已有明确规划,且成本优势较为明显,仍沿用纯视觉方案(vs. 其他Robotaxi参与者均采用激光雷达智驾方案),或有望带动全球高阶智驾技术/成本变革,建议关注FSD后续监管获批进展。 车企争相加码Robotaxi,持续关注智能化主题 10/10广汽集团公告拟投资小马智行2,700万美元;小鹏汽车计划2H25E将实现量产车智驾软件体验对标海外一流Robotaxi、2026E正式推出Robotaxi。我们认为,高阶自动驾驶或为国内外车企智驾布局的下一阶段重心,落地应用的关键仍在于政策导向(法规完善、以及上下游产业发展)、技术兑现(智驾算法升级、以及线控制动/转向等配套技术渗透率提升)、以及使用体验(成本+价格),持续关注智能化主题。 风险分析:Robotaxi量产节奏不及预期、自动驾驶法规落地进展不及预期、高阶自动驾驶技术兑现不及预期、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 发布日期:2024-10-13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