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如何看待本轮信用调整?

如何看待本轮信用调整?

作者:微信公众号【固收彬法】/ 发布时间:2024-10-1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天风证券《如何看待本轮信用调整?》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天风研究·固收】 孙彬彬/孟万林 摘要 本轮信用债调整幅度多大? 收益率:本轮回调(8.5~10.10)短端上行幅度小,中长端上行幅度持平或略大。3年AA中票上行幅度63.4bp,高于1年同评级的58.3bp;3年AA+二级资本债上行幅度41.7bp,高于1年同评级的39.6bp。将回调周期缩短至9.24~10.10也呈现出类似的规律。 信用利差:本轮回调(8.5~10.10)同样是短端利差上行幅度小,中长端上行幅度略大。5年AA中票利差上行63bp,高于1年同评级中票的39bp;5年AA+二级资本债利差上行37.5bp,高于1年同评级的20.3bp。将回调周期缩短至9.24~10.10也呈现出类似的规律。 基金回撤幅度:中债曲线的投资收益回撤幅度除了1年及以内的短端,其他各期限已经基本与2022年四季度第一波回撤相当,超长债的投资收益回撤幅度则明显超过2022年第一波回撤。 理财净值冲击:2024年9月理财破净产品数量占比6.96%,与2022年12月的10.17%相比,有明显差距。 一级市场影响:信用债一级市场取消发行的明显增加,一级市场融资成本明显提升,但与2022年四季度相比,影响仍较小,融资成本仍不算太高。 调整时间: 如果从收益率开始调整的8月5日算起,有44个交易日;从利差开始调整的8月22日算起,有31个交易日;从整体快速调整的9月24日算起,也有8个交易日。 本轮为什么信用债大幅回调? 8月央行对债市采取新一轮监管以来,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市场流动性分层,非银负债端有所承压,信用债需要增加流动性补偿,信用利差显著走阔。9月以来,起点是三部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改变市场政策预期,权益市场的快速拉升引致阶段性股债跷跷板效应。 在政策超预期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本轮信用债调整幅度较大的另外三点原因: 第一:静态不够动态补,银行理财、银行自营和保险等机构除了自身参与配置交易外,今年进一步通过债券基金等参与债市动态博弈; 第二,因为缺乏人民币安全资产,理财和零售渠道青睐债券类公募基金,这部分负债天然不稳定,会放大波动; 第三,因为牛市和信用利率化等逻辑,机构普遍右侧思维,在发生政策信号变化时,信用债右侧很难交易。 以上三点在政策引致市场主体行为变化的过程中,共同放大了信用债负债端压力,由此带来市场调整较为剧烈。 后续怎么看? 主要关注利率和流动性情况,如果后续利率没有大的调整,我们预计信用债会进入相对平稳的阶段,负债稳定的机构或者账户可以积极关注二永、弱资质城投和地产债。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或有遗漏,宏观经济表现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发展超预期 近期,信用债市场剧烈调整。与历史上的市场调整相比,这一轮调整幅度怎么样?展望后市,如何看待信用债投资? 1本轮信用债调整情况如何?何 2024年8月以来,信用债出现了明显调整。按照收益率划分,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①8.5~8.14,信用债跟着利率调整;②8.20~8.28,利率稳定之后,信用债受流动性储备、性价比偏低等影响,继续调整;③9.25~10.11,权益市场大涨,负债端调整,信用债收益率继续调整。 从信用利差看,①阶段信用利差调整不明显,信用跟随利率调整;②③阶段信用利差明显走阔。从中票短融比价角度看,①②阶段调整不明显,③阶段中票流动性劣势体现明显,中票/存单利差显著走阔。 为了便于历史比较,我们选取AA3Y中票和城投作为观察指标。针对2010年以来,信用利差短时间内大幅上行的时间段进行梳理,如果不包含2024年8月以来的信用利差大幅走阔,历史上一共有9次信用利差大幅度上行的阶段。 通过将历史上这9次信用债调整进行对比,我们能明显观察到以下几个特征: 1、持续时间20-30个交易日,利差调整幅度较大。持续时间最短的是2020年11月由于永煤超预期违约导致的信用利差大幅度上行,但事件发生后,政策很快进行了积极干预,因而市场调整时间较短。2014年调整持续时间只有13个交易日,剩下有6次时间在20-35个交易日,仅1次超过60个交易日。 2、多由信用风险事件、政策调整等引发。9次大幅调整中,2011年、2016年、2020年末均由信用风险事件引发,2014年、2017年、2018年、2022年均由监管或其他政策调整引发,2013年、2020年初是特殊环境下的信用债调整。实际上,2024年9月以来的这一轮调整,核心触发因素也主要是政策调整。 本轮信用利差走阔,起始于2024年8月20日,在9月中旬经历了短暂的震荡期,随后信用利差继续上行,截止2024年10月10日,已经有31个交易日,与历史进行对比来看,时间不短。如果从9月24日开始计算,也已经有8个交易日。 2.本轮信用调整幅度如何? 本轮信用调整的幅度如何?我们通过各维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可以进一步分析市场未来的走势。 从收益率调整的维度来看,2022年四季度的第一阶段回调中(2022年信用债收益率有两次快速上行,第一阶段为11/8~11/21,第二阶段为11/25~12/13),3年以内信用债收益率上行幅度普遍达到40bp,而期限越长,回撤幅度越小;同一期限下,不同等级调整幅度相当。本轮回调短端上行幅度小,长端上行幅度相当或略大;低等级调整多,高等级调整少。 从中债估值曲线投资收益来看,8月5日~10月10日期间的投资收益显示,期间信用债持续偏弱,但利率债投资表现相对较好。如果将统计时间缩短为9月24日~10月10日,信用债和利率债投资表现均较差,投资收益回撤也基本与2022年四季度第一阶段相当。当然,两个时间段如果和2022/11/8~2022/12/13的投资回撤相比,幅度还是明显偏小。整体对比来看,这一轮市场回撤过程中,回撤的速度、幅度实际上已经与2022年11月第一波调整幅度相当。 由此带来的基金回撤幅度也较大,已经明显高于2024年8月回撤幅度。 债市大幅回撤带来银行理财破净数量及占比达到阶段性高位,但与2022年12月相比仍有差距。根据普益标准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12月全月破净产品数量达到3573只,而2024年9月全月破净产品数量合计2830只,从破净比例来看,2022年12月破净占比约10.17%,2024年9月破净占比约6.96%,有一定差距。 在债市回调之后,对应带来了信用债一级市场取消发行的明显增加,一级市场融资成本明显提升。 3.信用调整后如何企稳 对比2022年四季度信用负反馈企稳过程,有多个条件: 首先,央行等外力干预下,缓释市场压力。 其次,资金面宽松,机构流动性压力缓解。 最后,净卖出力量减弱,同时,资产配置价值显现,买入力量逐步增强。 具体来看,2022年12月中债市企稳过程中,央行和监管机构首先稳住市场流动性和负债,交易层面稳定信用债估值,随后市场机构逐步开始关注静态。 流动性压力缓释后,市场上参与信用债投资的机构明显增加。一方面,基金赎回和卖出力量逐步减弱,另外一方面,券商自营、理财等买入力量显著增强。 当前,市场资金虽然不算宽松,但也不算紧。 当然,市场企稳,更重要的是需要负债端的稳定。节后权益市场波动,债券市场负债端赎回压力明显减弱。 从机构行为来看,买入力量在增强。 与前期相比,经历调整后信用债投资价值也已明显好转。 从市场成交也能够明显观察到当前偏离成交的数量明显减少,市场逐步企稳。 4.小结 本轮信用债调整幅度多大? 收益率:本轮回调(8.5~10.10)短端上行幅度小,中长端上行幅度持平或略大。3年AA中票上行幅度63.4bp,高于1年同评级的58.3bp;3年AA+二级资本债上行幅度41.7bp,高于1年同评级的39.6bp。将回调周期缩短至9.24~10.10也呈现出类似的规律。 信用利差:本轮回调(8.5~10.10)同样是短端利差上行幅度小,中长端上行幅度略大。5年AA中票利差上行63bp,高于1年同评级中票的39bp;5年AA+二级资本债利差上行37.5bp,高于1年同评级的20.3bp。将回调周期缩短至9.24~10.10也呈现出类似的规律。 基金回撤幅度:中债曲线的投资收益回撤幅度除了1年及以内的短端,其他各期限已经基本与2022年四季度第一波回撤相当,超长债的投资收益回撤幅度则明显超过2022年第一波回撤。 理财净值冲击:2024年9月理财破净产品数量占比6.96%,与2022年12月的10.17%相比,有明显差距。 一级市场影响:信用债一级市场取消发行的明显增加,一级市场融资成本明显提升,但与2022年四季度相比,影响仍较小,融资成本仍不算太高。 调整时间: 如果从收益率开始调整的8月5日算起,有44个交易日;从利差开始调整的8月22日算起,有31个交易日;从整体快速调整的9月24日算起,也有8个交易日。 本轮为什么信用债大幅回调? 8月央行对债市采取新一轮监管以来,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市场流动性分层,非银负债端有所承压,信用债需要增加流动性补偿,信用利差显著走阔。9月以来,起点是三部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改变市场政策预期,权益市场的快速拉升引致阶段性股债跷跷板效应。 在政策超预期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本轮信用债调整幅度较大的另外三点原因: 第一:静态不够动态补,银行理财、银行自营和保险等机构除了自身参与配置交易外,今年进一步通过债券基金等参与债市动态博弈; 第二,因为缺乏人民币安全资产,理财和零售渠道青睐债券类公募基金,这部分负债天然不稳定,会放大波动; 第三,因为牛市和信用利率化等逻辑,机构普遍右侧思维,在发生政策信号变化时,信用债右侧很难交易。 以上三点在政策引致市场主体行为变化的过程中,共同放大了信用债负债端压力,由此带来市场调整较为剧烈。 后续怎么看? 主要关注利率和流动性情况,如果后续利率没有大的调整,我们预计信用债会进入相对平稳的阶段,负债稳定的机构或者账户可以积极关注二永、弱资质城投和地产债。 风险提示 1、数据统计或有遗漏:由于数据收集的局限性、统计方法的差异、信息披露的不完整性或更新延迟,可能导致部分分析结果存在偏差。 2、宏观经济表现超预期:宏观经济环境和财政政策是影响债券市场的关键因素。如果宏观环境出现超预期的变化,如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率波动或外部经济冲击等,可能会对信用值市场表现形成冲击。 3、信用风险事件发展超预期:若出现信用舆情事件,可能会对信用债市场形成短期冲击。 - END - 证券研究报告:《退平台怎么看?》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0月8日 报告发布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孙彬彬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090003 孟万林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1060003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