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研究 | 研究周刊(10.7-10.13)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国信研究 | 研究周刊(10.7-10.13)》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No.1 宏观 物极则反:资产配置的均值回归思路。金融市场投资中存在大量均值回归的现象,大量投资策略围绕该现象构建。现实看,均值回归过程可能既复杂又漫长:(1)横向比较来看,资产价格偏离均值的原因可能是复杂的,使得偏离并不容易修复;(2)纵向比较看,均值回归过程可能极为漫长。通过构筑不同资产间比较关系和压缩观察窗口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选取了10个资产比价指标,并对资产比价指标的资产配置意义进行了研究。 资产比价与权益资产配置。(1)我们首先选择对历史数据更长的美股市场进行研究,比较了美国1950年至今股权风险溢价下美国股债两类资产的规律,发现当股权风险溢价处于阶段性高点时,未来一段时间股票收益率往往会出现上升,股权风险溢价水平越极端,这种指示意义越强;(2)中国沪深300股权风险溢价分位数水平与未来1年和3年股票收益率同样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3)对A股风格使用中小板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作为中小盘风格和大盘风格的代表,对比了中小盘与大盘比分位数和未来3年大盘相对中小盘的超额收益率情况,验证了信号对未来收益的指示作用;(4)对A股与美股之间的配置选择,我们同样发现标普500相对沪深300隐含超额收益率分位数与未来3年标普500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率存在较强正相关关系。 资产比价与债券及大宗商品配置。(1)对中国债券久期选择,使用10年国债收益率和1年国债收益率的差作为期限利差的衡量指标,对比了期限利差对未来不同久期债券资产收益率的预测情况,显示期限利差有效指引了债券久期选择;(2)利用美债期限利差对美国债券资产久期进行选择配置则效果一般,原因可能在于次贷危机后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和零利率下限约束削弱了期限利差的指示意义;(3)对铜金比、铜油比、金油比、金银比等四种主要商品1980年以来价格比价进行研究,发现资产比价偏离与未来收益率情况之间普遍存在正相关关系,均值回归的规律对大宗商品大概率也同样成立。 总结:荣枯有常。(1)总结来看,在分析了十个主要资产比价关系后,我们认为,把握资产比价的阶段性偏离有助于改善资产配置,特别是在极端值出现的情况下,对未来资产相对收益的指示意义最强;(2)对于当下,我们简单计算整理了至9月末十个资产比价相对过去3年分位数水平。从计算结果来看,中国中小盘与大盘比、铜金比、铜油比、金油比等四个指标均处于较为极端水平,其中可能蕴含了对于未来资产价格走势的有益信息。 风险提示:历史数据缺失,历史经验发生变化。 点击阅读全文 No.2 策略 伴随着财政政策侧重点的变化,资本市场的关注点也在调整。2023年以来,财政政策主要朝着支出结构的优化演进,股市对信用端的跟随有所弱化,与财政支出端的关联开始加强,从货币和信用体系向货币和财政体系演绎。 从政策向股市的提振来看,一轮行情的爆发体现出“政策-估值-盈利”的三次确认传导,政策领先于行情,行情领先于盈利,而其幅度则取决于盈利的兑现。对2008-2009、2019-2021的复盘来看,政策脉冲的拐点领先于股市行情的拐点,领先期约为3个月,而盈利改善的拐点滞后约1-2个季度。盈利改善确立后,往往能够带动新一轮行情期限和幅度延续。 在经济低谷期,财政政策加码,可以立竿见影助力经济快速复苏。从短期来看,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可以扭转市场情绪,迅速拔升股票行情;从长期来看,财政政策的持续落地和政策红利的缓慢释放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对股市的持续上涨形成支撑。(1)第一轮财政政策发力背景下股市演绎回顾(2008年-2009年):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基本面走弱,在弱预期、弱现实的双重压力下,A股市场经历了近一年的持续下跌。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财政政策基调由先前的“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四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则有效提振了市场情绪,股市也触底反弹,结束了持续下跌的行情。此后,随着“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发力,经济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也在数据上得到验证,这进一步推动了股市的持续攀升,巩固了其V型反转的势头。(2)第二轮财政政策发力背景下股市演绎回顾(2020年-2021年):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A股市场迅速回调。财政政策迅速响应,强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一是中央提出提高财政赤字率;二是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三是执行普惠性的减税降费,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市场的恐慌情绪得到缓解,大盘实现V型反转。随着国内复产复工的有序进行,经济复苏以及企业基本面改善得到验证,A股行情得以延续。 在本轮财政刺激下,股市中长期或将企稳,上涨节奏仍有赖于财政支出的力度及其对基本面的提振。在政策主线逐步明确的当下,最初的政策红利提振的更多是情绪面因素,而落实到基本面盈利拐点后更有望实现健康的长期行情。从资金投向看,本轮财政刺激的支出方向集中在化债、房地产和重点群体的保障,同时提振民生和消费领域。此外,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的关注也值得期待,营商环境的改善能够带动整体投资的发展,后续财政传导至基本面的节奏和强度均对于股票行情有直观影响。 风险提示:(1)海外地缘冲突风险;(2)政策落地节奏的不确定性;(3)历史复盘仅作为梳理,不构成当前投资的参考依据。 点击阅读全文 No.3 策略 供需格局的优化是盈利起步的基础。在需求恒定理想前提下,资本的扩张最终必然落实到供给端产能利用率的变化。以过去十年的经济历程为例,企业资本开支周期到产能周期的传导往往要经历一定间隔。在需求指标相对平稳,剔除基数效应的社零累计同比的趋势规律打破周期波动状态下,资本开支见底(产能收缩预期信号前兆)最终会传导至产能格局改善、利用率见顶(产能收缩落地信号确认),最近一轮的产能收扩和杠杆涨落在过去五年里形成完整周期循环。 短周期(一年以内)维度可以挖掘供需双向走强,但需求强度较供给扩张更足的板块。通过对国民经济分类下主要行业的跟踪,过去一年时间里产能利用率和资本杠杆双向扩张的行业集中在上中游资源化工品和下游TMT的硬件端产业。 中长周期的需求端数据较难预测,需寻找到供给端受限逻辑。对比来看,美股新兴产业公司(材料、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较A股公司产能受限的前景更明确些。根据未来五年资本开支的预测值,新能源汽车的上游原材料和下游部件和整车板块的增速明显高于中游板块。 按照短期和中长期视野,结合供需格局进行行业甄别与布局。短期按照产能和杠杆周期筛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长期根据供应收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电新板块也具备长期布局价值。 风险提示:1.海外地缘冲突尚未缓解;2.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3.产业政策提振或需求放量,带来供需格局出现逆转。 点击阅读全文 No.4 策略 本文以沪深300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为例,探讨过去20年间股票市场从反弹到反转,最终形成稳固行情需要具备的条件。本文结合经济周期以及宏中微观四个层面探讨了行情发展与持续的背景与关键因素,基本结论为: 第一,行情反弹始于经济承压,逆周期政策调控对股市带来先行的流动性呵护和情绪提振。经济承压时的宏观政策宽松是股市上涨的开端,政策的持续性也决定了股市从反弹到反转的关键契机。在2005、2008、2014、2020年的几轮行情中,政策多在3-5个月期间密集出台,构成了股市反转的根本动力。 第二,全球货币宽松和国内政策改善是行情的必要基础,而内需实质性提振决定了市场上涨的持续性。全球货币政策宽松为股市“兜底”,而国内宏观政策释放再到基本面的修复是股市向好的主要力量。在内外政策的引领下,投资者对消费和投资的强信心是行情延续的主要动力。以消费、零售、贷款等指标构建的内需景气指数与沪深300的走势在近年来较为接近,情绪提振带来反弹,基本面现实落地后有望形成稳固的反转行情。 第三,以往一阶段反弹看中观行业轮动加快和资金博弈,二阶段反转看企业盈利改善主线确立。在一阶段的反弹中,中观行业轮动速度加快代表初期资金和交易量迭起但方向不明朗,行业涨跌具有无序性,这反映了市场在第一轮博弈中频繁切换交易风格,行业相对表现波动剧烈,直至新一轮增长主线的确立;在二阶段的反转中,随着宏观基本面带动企业基本面的改善,资金集中汇集到盈利改善方向交易,资金筹码和盈利相互验证。 第四,微观资金面可作为行情持续性的高频观察,近年来以新发偏股型基金份额、外资净流入为代表的长期逻辑有效性高于换手率、杠杆资金等短期情绪指标。换手率和杠杆资金较为活跃,体现了短期的交易情绪;新增开户和新发偏股型基金情况是资金入市的主要渠道,体现了较长期配置的偏好;外资净流入是对海外资金流入的总体观察,体现了长期视角下海外市场对沪深300走势的态度,可作为股市增长潜力的代理指标。 总结来看,本轮股市上涨的初步特征已验,距离一轮稳固行情的持续,仍取决于基本面的兑现,对财政政策的跟踪成为下一阶段的交易主线。始于政策红利期,本轮股市反弹速度超过历次行情反弹的开端,宏观视角下政策宽松助力、中观视角下行业轮动加剧、微观视角下短期情绪指标改善;但对照以往经验仍未进入稳定的上涨阶段:宏观视角下观望内需景气实质性改善、中观视角下看企业盈利能否上修、微观视角下有待外资持续性和新发偏股型基金份额变化验证。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冲突尚未缓解;美联储降息节奏和幅度的不确定性;市场情绪波动较大对行情演绎的冲击等。 点击阅读全文 No.5 策略 历次股市回暖行情多经历一波三折,本文总结以往A股反弹后第一轮行情的大势、行业和风格规律。2005年至今的五次股市行情,每次都始于A绪极度低迷时期,指数处于低位的窄区间震荡,估值和成交量均位于阶段性底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面的利好消息都对股市产生较大的弹性,一旦受到外部利好消息的刺激,市场情绪会迅速升温,股市行情也会随之快速回暖。具体而言,历次反弹时首次上涨行情的规律特征如下: 第一轮(2005/6/6—2007/4/28):2001年至2005年,多种因素叠加导致A股市场走势与宏观经济走势出现一定背离,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创新低。在大盘见底后的行情反弹期间,银行板块持续上涨,军工板块涨幅最大,地产、食饮相继启动,放量成交阶段,非银金融表现最佳。 第二轮(2008/10/28—2009/4/30):2008年,国内经济基本面走弱,海外金融危机拖累下投资者对未来基本面前景偏悲观,在弱预期、弱现实的双重压力下,A股市场经历了近一年的持续下跌,估值已跌至历史低位水平。在股市到达阶段性底部后,政策强力刺激带动股市V型反转,表现较好的行业均为有政策利好支持的行业。 第三轮(2014/5/19—2014/12/5):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股市处于低位震荡。2014年上半年,资本市场改革和货币政策转向为牛市行情奠基,随后"一带一路"主题投资领涨行情,TMT板块表现强劲,券商军工涨幅居前。 第四轮(2019/1/2—2019/4/8):2018年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同时国内金融去杠杆,流动性收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也持续降低,经济发展新动能尚未显现,在内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A股出现长时间回调。进入2019年,经济基本面企稳,政策底、经济底及市场底得到确认,A股由此开启新一轮牛市行情,货币政策宽松,股市超跌反弹,消费及TMT板块涨幅居前。 第五轮(2020/3/19—2020/7/13):疫情后国内经济率先突围,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货币、财政和税收政策多重助力下股市V型反转。食饮医药表现居前,“双碳”目标提出推动新能源板块大幅上涨。 历次上涨行情中第一轮反弹到反转,需要政策面信号-情绪面推动-基本面验证三个环节。在反弹夹杂调整过程中,成长主题+政策驱动是两条细分方向,历史首轮反弹行情中非银金融及军工板块占优。从行业的视角来看,以往首轮反弹行情中,占优的行业不尽相同,虽然复盘时能从先前的政策及行业发展趋势中找到一些线索,但是身处行情之中,准确做出前瞻性预判并非易事。然而,在历次的反弹行情中,政策驱动和成长主题是每次核心抓手,如按照以往规律,非银金融板块始终是最大受益者之一,在成交量放大的阶段表现尤为突出。同时,军工板块凭借其良好的成长性,在历次的反弹行情中也常常占据优势地位。 风险提示:(1)海外地缘冲突风险;(2)美国大选最终阶段的不确定性;(3)历史复盘仅作为梳理,不构成当前投资的参考依据。 点击阅读全文 No.6 社服 近期行情复盘:国家积极政策组合拳作用下,A股、港股及中概股开启强劲反弹,社服板块中强阿尔法龙头与高贝塔赛道个股领涨。9月24日-10月7日,A股、港股大盘强势反弹,其中A股消费者服务指数涨33.02%,跑赢大盘。个股层面,本轮反弹中A股社服前期超跌、顺周期的人服、酒店、演艺、餐饮等龙头更为突出,而年初至今领涨的自然景区和K12教育在本轮反弹中相对平稳;本轮反弹期间港股社服餐饮茶饮赛道超跌个股领涨,年初至今领涨的线上流量龙头和K12教育低市值龙头表现依旧突出,部分职教个股在本轮反弹也较为显著。 国庆假期:国内游高基数下韧性彰显,量价同比均有改善。国内游总花费可比口径增长6.3%,恢复至2019年同期108%。量:国内游客流可比口径增长5.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0.2%,不及五一长假恢复预计有出境游分流。价:供给端扩容、需求追求性价比及客群结构年轻化(衍生出小众反向游、错峰出行、预订窗口缩短等消费习惯)综合影响,机酒价格同比延续下滑,其中国内机票经济舱均价较23年-15.1%。但国内游人均客单按可比口径同比仍然增长0.4%,恢复至2019年的98%,较五一长假消费意愿修复,目的地休憩半径扩大也有望带动二消。本地餐饮消费在促内需中首先受益,线上平台好于行业大盘。1、假期上海等地发放服务消费券,美团作为本地生活流量巨头有望优先受益促内需政策,假期平台订单量显著好于行业大盘,到店服务消费同比增长超40%,看好其组织变革、流量打通、产业链深耕等自身成长叠加本地消费需求复苏弹性。2、餐饮作为“低门槛的快乐消费”,有望受益于家庭外出聚餐和商务宴请顺周期的反弹,节日期间(9月30日至10月6日)上海线下餐饮消费同比两位数增长,看好过往同店表现坚挺、开店速度坚韧的强效能龙头在复苏周期的业绩稳步验证。异地出行场景增长环比暑期改善显著,出境游强势复苏,在线旅游龙头综合受益。1、酒店:国庆假期酒店行业降幅较Q3收窄。根据酒店之家数据,今年三季度以来国内酒店行业RevPAR在高基数下同比下滑9-10%,剔除日期错位扰动,国庆附近2周酒店行业平均RevPAR-4.6%,环比此前趋势明显改善,后续在基数压力缓解下,行业REVPAR趋势值得保持密切跟踪。2、景区演艺:国庆假期名山大川景区与运营突出的人造景区客流增长良好,其中峨眉山、长白山、黄山、九华等头部景区同比双位数增长,较暑期平稳增长态势改善;假期宋城演艺千古情演出场次481场,其中重资产项目369场,同比增长47%,较三季度显著提速。3、在线旅游:龙头受益于在线渗透及产业链话语权提升,表现优于大盘。一方面,平台国内交通业务本身与量直接挂钩有望直接受益;同时尽管酒店整体价格回落趋势延续,但高星酒店订单量增势良好推动平台GMV与佣金率的结构性改善。另一方面,国庆期间携程出境游日均订单量均超越2019年,恢复度持续领先行业运力20-30%。 风险提示:宏观政治经济等系统性风险、行业竞争加剧、政策风险、重资产新项目表现不及预期等风险。 点击阅读全文 No.7 计算机 We Robot大会正式召开,特斯拉发布Robotaxi。 10月11日,特斯拉正式发布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p,新车内部完全没有方向盘和踏板,仅依靠居中的中控屏幕完成乘客与车辆的指令交互。同时,发布会宣布未来自动驾驶的平均成本将由现在的1美元每英里降低到0.2美元每英里,车辆的预计最终售价不超过3万美元。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FSD)软件是Robotaxi项目的关键。特斯拉在第二季度的全自动驾驶和Robotaxi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FSD12.5版本的开始推出,客户将在监督良好的全自动驾驶工作方面体验到一种阶跃式的改善。 特斯拉FSD多轮演进,助力特斯拉竞争突围。 特斯拉更新FSD V12,实现端到端的全新架构性能全面升级,目前近180万用户中实现0事故。 1) 算法端:采用全新端到端架构,优化了30万行C++代码,实现了数据收集、处理、规划到反应的自动化,成功避免了数据损失等风险。 2) 硬件端:公司采用自研FSD2.0芯片构建HW4.0平台,实现纯视觉化解决方案。 3) 数据端:公司构建自动标注下的数据训练闭环,目前拥有超过180万辆车辆和13亿英里的驾驶数据,实现训练数据上的遥遥领先。 4) 算力端:公司采用自研Dojo集群,算力大幅提升,预计24年10月可达100E FLOPS。 特斯拉汽车业务领跑,入华进程有序推进。 汽车销售仍是特斯拉利润的最主要来源,特斯拉2024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情况显示,公司实现了总收入255亿美元,其中汽车销售收入199亿美元。特斯拉的能源生产和储存业务收入增长迅速,超过30亿美元,其中Megapack和Powerwall实现了创纪录的部署。特斯拉的能源生产和储存业务是其向可持续能源未来迈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增长迅速。特斯拉9月5日在X平台上发布路线图,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和欧洲推出全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FSD)系统,但仍有待监管批准。随着FSD系统进入中国市场,预计将推动国内智能驾驶技术与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个股梳理仅基于产业链结构不涉及主观投资建议。 点击阅读全文 No.8 计算机 OpenAI发布GPT-O1,模型能力持续提升。1)思维链提升模型能力:GPT-O1在回复用户问题之前会生成一条较长的内部思维链,将复杂的问题拆分为更简单的步骤,且当前方法无效时,会进一步尝试其他方式,引入思维链将显著提升模型的推理能力;2)GPT-O1思考过程消耗时间,答案更加细化:新模型会在推理过程中生成隐藏的思维链,且思考过程消耗时间,GPT-O1在同样问题下,给出的结果更加详细;3)GPT-O1更适用于解决纵深问题:OpenAI o1-preview和o1-mini模型用于解决困难问题,主要适用于研究、策略、编码、数学和科学等领域的复杂问题解决任务。 GPT-O1有望拉动ASIC芯片需求,适用于高价值场景。1)GPT-O1拉动推理算力增长,ASIC芯片或大有可为:一方面,思维链(CoT)需要多步推理进而大幅提升推理算力的需求,另一方面,ASIC芯片在推理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根据CSET数据,其效率和速度约为CPU的100-1000倍,相较于GPU和FPGA具备显著竞争力;2)GPT-O1适用于高价值场景:随着大模型推理能力提升,其在多领域表现出色,例如科研场景、营销内容生成、制定计划、代码生成等。3)市场空间测算:由于计算机语言相对规范,我们认为GPT-O1渗透率在编程领域有望率先提升;根据Evans Data CorporationData数据,22年全球有2690万软件开发者,根据CSDN发布的《2021-2022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程序员平均每天会写200行左右的代码,假设每行代码10个单词,对应2000个单词,折合约2666个tokens,则假设终局下GPT-O1渗透率为75%,重复修改次数为10次/天,对应年度tokens消耗量为2690*75%*2666*300*10=1613596.5亿个tokens(假设每年工作300天),对应市场空间为96.82亿美金(此处简化,仅计算模型输出Tokens,60美元/百万tokens)。随着其他领域渗透率的提升,GPT-O1的市场空间将持续增长。 风险提示:AI大模型迭代不及预期风险、AI应用落地不及预期风险、AI芯片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 点击阅读全文 No.9 海外 费城半导体指数:覆盖全球半导体龙头的行业指数 费城半导体指数(SOX)是一个有权重上限的市值加权指数,覆盖在美上市的前30大半导体行业公司,不限公司国别。该指数每年九月调仓,并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进行权重调整。 按商业模式划分,我们将半导体公司分为Fabless、IDM、Foundry、设备。历史上,SOX中占比较高的是Fabless、IDM和设备公司,Foundry公司的数量比较少。Fabless公司在SOX中的权重持续攀升:2010年,SOX前三权重股中还见不到该类型;但目前,前三权重股已经全部是Fabless公司。 价格走势:兼具强周期性与强上升趋势 观察SOX的价格,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特征,一是周期性较强,牛市弹性强,熊市回撤大;二是长期上行趋势较强,SOX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累计涨幅显著强于纳斯达克100、纳斯达克综指和标普500。因此,SOX不仅适合高度主动的多空操作,也宜跨周期的长线持有。 按商业模式观察,趋势性较强的类别往往周期性也更强,从强到弱排序是:Fabless、设备、Foundry、IDM。将着眼点下沉至个股可以发现,同商业模式下个股间分化程度可以超过类别之间的差异程度,比如:同是Fabless,英伟达的趋势明显强于超微半导体;同是IDM,美光科技的周期性远高于德州仪器。 基本面:高质、高效、高潜力 SOX的ROE有三个特征:高低水平与对标指数大同小异,长期呈缓慢上升趋势,周期性的波动较强。 经杜邦拆解,SOX的利润率优势明显,不仅高低水平强于对标指数,还呈现出清晰的长期上行趋势,但也伴随着更鲜明的周期性波动;周转率也总体高于对标指数,但呈现出清晰的长期下行趋势;杠杆率显著低于对标指数,比较稳定。 经挖掘,SOX的高利润率和高周转率优势分散在各种类型的半导体龙头公司中;利润率上升趋势主要源自Fabless公司长期的规模经济效应释放;周转率下行虽然耽误了ROE的增长,但主因是并购带来的无形资产膨胀。 长期角度看,我们认为SOX是一个基本面健康有活力的指数。其较优的利润率象征着壁垒,较高的周转率象征着效率,较低的杠杆代表健康的财务。动态看,它的利润率持续上升,象征着盈利能力正被逐渐释放,解释了它的价格趋势跑赢对标指数,并购带来的资产膨胀也正随时间推移被消化。 风险提示: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技术范式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点击阅读全文 No.10 海外 股价表现:大盘维持强劲涨势 本周,恒指涨10.2%,恒生综指涨10.8%。风格上,小盘(恒生小型股+16.2%)>中盘(恒生中型股+14.6%)>大盘(恒生大型股+9.9%)。 多数概念指数上涨,表现居前的有恒生互联网(+19.3%)、恒生创新药(+16.9%)、恒生汽车(+13.8%)、恒生高股息(+11.8%);下跌的有恒生公用事业(-1.1%)。 港股通行业中,全部30个行业上涨。涨幅居前的行业有:综合(+33.1%)、消费者服务(+23.5%)、非银行金融(+18.8%)、建材(+18.4%)、家电(+16.5%)。 资金强度:资金流入进一步提速 港股通个股在上周迎来罕见的资金大幅流入后,在本周迎来了资金进一步大幅加速流入,总体日均资金强度(日均涨跌 x 日均成交量)为——93.8亿港元/日,上周为+47.7亿港元/日,近4周平均为+27亿港元/日;近13周平均+4.5亿港元/日。 分行业看,全部30个行业资金流入。资金流入量较大的行业有:非银行金融(+27.1亿港元/日)、消费者服务(+11.9亿港元/日)、房地产(+11亿港元/日)、传媒(+7亿港元/日)、医药(+6.2亿港元/日)。 盈利预期:业绩预期上修略有放缓 本周,港股通总体法EPS上升0.1%。 结构上,20个行业EPS预期上修,5个行业EPS预期下修,4个行业基本不变。上修幅度领先的行业有:轻工制造(+1.8%)、电力设备及新能源(+1.2%)、商贸零售(+1.1%)、计算机(+0.9%)、电子(+0.7%);业绩预期下修幅度较大的行业有:钢铁(-105.8%)、建筑(-0.5%)、传媒(-0.4%)、纺织服装(-0.1%)、银行(-0.1%)。 风险提示:经济基本面的不确定性,国际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美国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 点击阅读全文
No.1 宏观 物极则反:资产配置的均值回归思路。金融市场投资中存在大量均值回归的现象,大量投资策略围绕该现象构建。现实看,均值回归过程可能既复杂又漫长:(1)横向比较来看,资产价格偏离均值的原因可能是复杂的,使得偏离并不容易修复;(2)纵向比较看,均值回归过程可能极为漫长。通过构筑不同资产间比较关系和压缩观察窗口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选取了10个资产比价指标,并对资产比价指标的资产配置意义进行了研究。 资产比价与权益资产配置。(1)我们首先选择对历史数据更长的美股市场进行研究,比较了美国1950年至今股权风险溢价下美国股债两类资产的规律,发现当股权风险溢价处于阶段性高点时,未来一段时间股票收益率往往会出现上升,股权风险溢价水平越极端,这种指示意义越强;(2)中国沪深300股权风险溢价分位数水平与未来1年和3年股票收益率同样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3)对A股风格使用中小板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作为中小盘风格和大盘风格的代表,对比了中小盘与大盘比分位数和未来3年大盘相对中小盘的超额收益率情况,验证了信号对未来收益的指示作用;(4)对A股与美股之间的配置选择,我们同样发现标普500相对沪深300隐含超额收益率分位数与未来3年标普500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率存在较强正相关关系。 资产比价与债券及大宗商品配置。(1)对中国债券久期选择,使用10年国债收益率和1年国债收益率的差作为期限利差的衡量指标,对比了期限利差对未来不同久期债券资产收益率的预测情况,显示期限利差有效指引了债券久期选择;(2)利用美债期限利差对美国债券资产久期进行选择配置则效果一般,原因可能在于次贷危机后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和零利率下限约束削弱了期限利差的指示意义;(3)对铜金比、铜油比、金油比、金银比等四种主要商品1980年以来价格比价进行研究,发现资产比价偏离与未来收益率情况之间普遍存在正相关关系,均值回归的规律对大宗商品大概率也同样成立。 总结:荣枯有常。(1)总结来看,在分析了十个主要资产比价关系后,我们认为,把握资产比价的阶段性偏离有助于改善资产配置,特别是在极端值出现的情况下,对未来资产相对收益的指示意义最强;(2)对于当下,我们简单计算整理了至9月末十个资产比价相对过去3年分位数水平。从计算结果来看,中国中小盘与大盘比、铜金比、铜油比、金油比等四个指标均处于较为极端水平,其中可能蕴含了对于未来资产价格走势的有益信息。 风险提示:历史数据缺失,历史经验发生变化。 点击阅读全文 No.2 策略 伴随着财政政策侧重点的变化,资本市场的关注点也在调整。2023年以来,财政政策主要朝着支出结构的优化演进,股市对信用端的跟随有所弱化,与财政支出端的关联开始加强,从货币和信用体系向货币和财政体系演绎。 从政策向股市的提振来看,一轮行情的爆发体现出“政策-估值-盈利”的三次确认传导,政策领先于行情,行情领先于盈利,而其幅度则取决于盈利的兑现。对2008-2009、2019-2021的复盘来看,政策脉冲的拐点领先于股市行情的拐点,领先期约为3个月,而盈利改善的拐点滞后约1-2个季度。盈利改善确立后,往往能够带动新一轮行情期限和幅度延续。 在经济低谷期,财政政策加码,可以立竿见影助力经济快速复苏。从短期来看,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可以扭转市场情绪,迅速拔升股票行情;从长期来看,财政政策的持续落地和政策红利的缓慢释放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对股市的持续上涨形成支撑。(1)第一轮财政政策发力背景下股市演绎回顾(2008年-2009年):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基本面走弱,在弱预期、弱现实的双重压力下,A股市场经历了近一年的持续下跌。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财政政策基调由先前的“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四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则有效提振了市场情绪,股市也触底反弹,结束了持续下跌的行情。此后,随着“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发力,经济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也在数据上得到验证,这进一步推动了股市的持续攀升,巩固了其V型反转的势头。(2)第二轮财政政策发力背景下股市演绎回顾(2020年-2021年):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A股市场迅速回调。财政政策迅速响应,强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一是中央提出提高财政赤字率;二是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三是执行普惠性的减税降费,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市场的恐慌情绪得到缓解,大盘实现V型反转。随着国内复产复工的有序进行,经济复苏以及企业基本面改善得到验证,A股行情得以延续。 在本轮财政刺激下,股市中长期或将企稳,上涨节奏仍有赖于财政支出的力度及其对基本面的提振。在政策主线逐步明确的当下,最初的政策红利提振的更多是情绪面因素,而落实到基本面盈利拐点后更有望实现健康的长期行情。从资金投向看,本轮财政刺激的支出方向集中在化债、房地产和重点群体的保障,同时提振民生和消费领域。此外,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的关注也值得期待,营商环境的改善能够带动整体投资的发展,后续财政传导至基本面的节奏和强度均对于股票行情有直观影响。 风险提示:(1)海外地缘冲突风险;(2)政策落地节奏的不确定性;(3)历史复盘仅作为梳理,不构成当前投资的参考依据。 点击阅读全文 No.3 策略 供需格局的优化是盈利起步的基础。在需求恒定理想前提下,资本的扩张最终必然落实到供给端产能利用率的变化。以过去十年的经济历程为例,企业资本开支周期到产能周期的传导往往要经历一定间隔。在需求指标相对平稳,剔除基数效应的社零累计同比的趋势规律打破周期波动状态下,资本开支见底(产能收缩预期信号前兆)最终会传导至产能格局改善、利用率见顶(产能收缩落地信号确认),最近一轮的产能收扩和杠杆涨落在过去五年里形成完整周期循环。 短周期(一年以内)维度可以挖掘供需双向走强,但需求强度较供给扩张更足的板块。通过对国民经济分类下主要行业的跟踪,过去一年时间里产能利用率和资本杠杆双向扩张的行业集中在上中游资源化工品和下游TMT的硬件端产业。 中长周期的需求端数据较难预测,需寻找到供给端受限逻辑。对比来看,美股新兴产业公司(材料、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较A股公司产能受限的前景更明确些。根据未来五年资本开支的预测值,新能源汽车的上游原材料和下游部件和整车板块的增速明显高于中游板块。 按照短期和中长期视野,结合供需格局进行行业甄别与布局。短期按照产能和杠杆周期筛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长期根据供应收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电新板块也具备长期布局价值。 风险提示:1.海外地缘冲突尚未缓解;2.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3.产业政策提振或需求放量,带来供需格局出现逆转。 点击阅读全文 No.4 策略 本文以沪深300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为例,探讨过去20年间股票市场从反弹到反转,最终形成稳固行情需要具备的条件。本文结合经济周期以及宏中微观四个层面探讨了行情发展与持续的背景与关键因素,基本结论为: 第一,行情反弹始于经济承压,逆周期政策调控对股市带来先行的流动性呵护和情绪提振。经济承压时的宏观政策宽松是股市上涨的开端,政策的持续性也决定了股市从反弹到反转的关键契机。在2005、2008、2014、2020年的几轮行情中,政策多在3-5个月期间密集出台,构成了股市反转的根本动力。 第二,全球货币宽松和国内政策改善是行情的必要基础,而内需实质性提振决定了市场上涨的持续性。全球货币政策宽松为股市“兜底”,而国内宏观政策释放再到基本面的修复是股市向好的主要力量。在内外政策的引领下,投资者对消费和投资的强信心是行情延续的主要动力。以消费、零售、贷款等指标构建的内需景气指数与沪深300的走势在近年来较为接近,情绪提振带来反弹,基本面现实落地后有望形成稳固的反转行情。 第三,以往一阶段反弹看中观行业轮动加快和资金博弈,二阶段反转看企业盈利改善主线确立。在一阶段的反弹中,中观行业轮动速度加快代表初期资金和交易量迭起但方向不明朗,行业涨跌具有无序性,这反映了市场在第一轮博弈中频繁切换交易风格,行业相对表现波动剧烈,直至新一轮增长主线的确立;在二阶段的反转中,随着宏观基本面带动企业基本面的改善,资金集中汇集到盈利改善方向交易,资金筹码和盈利相互验证。 第四,微观资金面可作为行情持续性的高频观察,近年来以新发偏股型基金份额、外资净流入为代表的长期逻辑有效性高于换手率、杠杆资金等短期情绪指标。换手率和杠杆资金较为活跃,体现了短期的交易情绪;新增开户和新发偏股型基金情况是资金入市的主要渠道,体现了较长期配置的偏好;外资净流入是对海外资金流入的总体观察,体现了长期视角下海外市场对沪深300走势的态度,可作为股市增长潜力的代理指标。 总结来看,本轮股市上涨的初步特征已验,距离一轮稳固行情的持续,仍取决于基本面的兑现,对财政政策的跟踪成为下一阶段的交易主线。始于政策红利期,本轮股市反弹速度超过历次行情反弹的开端,宏观视角下政策宽松助力、中观视角下行业轮动加剧、微观视角下短期情绪指标改善;但对照以往经验仍未进入稳定的上涨阶段:宏观视角下观望内需景气实质性改善、中观视角下看企业盈利能否上修、微观视角下有待外资持续性和新发偏股型基金份额变化验证。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冲突尚未缓解;美联储降息节奏和幅度的不确定性;市场情绪波动较大对行情演绎的冲击等。 点击阅读全文 No.5 策略 历次股市回暖行情多经历一波三折,本文总结以往A股反弹后第一轮行情的大势、行业和风格规律。2005年至今的五次股市行情,每次都始于A绪极度低迷时期,指数处于低位的窄区间震荡,估值和成交量均位于阶段性底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面的利好消息都对股市产生较大的弹性,一旦受到外部利好消息的刺激,市场情绪会迅速升温,股市行情也会随之快速回暖。具体而言,历次反弹时首次上涨行情的规律特征如下: 第一轮(2005/6/6—2007/4/28):2001年至2005年,多种因素叠加导致A股市场走势与宏观经济走势出现一定背离,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创新低。在大盘见底后的行情反弹期间,银行板块持续上涨,军工板块涨幅最大,地产、食饮相继启动,放量成交阶段,非银金融表现最佳。 第二轮(2008/10/28—2009/4/30):2008年,国内经济基本面走弱,海外金融危机拖累下投资者对未来基本面前景偏悲观,在弱预期、弱现实的双重压力下,A股市场经历了近一年的持续下跌,估值已跌至历史低位水平。在股市到达阶段性底部后,政策强力刺激带动股市V型反转,表现较好的行业均为有政策利好支持的行业。 第三轮(2014/5/19—2014/12/5):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股市处于低位震荡。2014年上半年,资本市场改革和货币政策转向为牛市行情奠基,随后"一带一路"主题投资领涨行情,TMT板块表现强劲,券商军工涨幅居前。 第四轮(2019/1/2—2019/4/8):2018年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同时国内金融去杠杆,流动性收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也持续降低,经济发展新动能尚未显现,在内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A股出现长时间回调。进入2019年,经济基本面企稳,政策底、经济底及市场底得到确认,A股由此开启新一轮牛市行情,货币政策宽松,股市超跌反弹,消费及TMT板块涨幅居前。 第五轮(2020/3/19—2020/7/13):疫情后国内经济率先突围,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货币、财政和税收政策多重助力下股市V型反转。食饮医药表现居前,“双碳”目标提出推动新能源板块大幅上涨。 历次上涨行情中第一轮反弹到反转,需要政策面信号-情绪面推动-基本面验证三个环节。在反弹夹杂调整过程中,成长主题+政策驱动是两条细分方向,历史首轮反弹行情中非银金融及军工板块占优。从行业的视角来看,以往首轮反弹行情中,占优的行业不尽相同,虽然复盘时能从先前的政策及行业发展趋势中找到一些线索,但是身处行情之中,准确做出前瞻性预判并非易事。然而,在历次的反弹行情中,政策驱动和成长主题是每次核心抓手,如按照以往规律,非银金融板块始终是最大受益者之一,在成交量放大的阶段表现尤为突出。同时,军工板块凭借其良好的成长性,在历次的反弹行情中也常常占据优势地位。 风险提示:(1)海外地缘冲突风险;(2)美国大选最终阶段的不确定性;(3)历史复盘仅作为梳理,不构成当前投资的参考依据。 点击阅读全文 No.6 社服 近期行情复盘:国家积极政策组合拳作用下,A股、港股及中概股开启强劲反弹,社服板块中强阿尔法龙头与高贝塔赛道个股领涨。9月24日-10月7日,A股、港股大盘强势反弹,其中A股消费者服务指数涨33.02%,跑赢大盘。个股层面,本轮反弹中A股社服前期超跌、顺周期的人服、酒店、演艺、餐饮等龙头更为突出,而年初至今领涨的自然景区和K12教育在本轮反弹中相对平稳;本轮反弹期间港股社服餐饮茶饮赛道超跌个股领涨,年初至今领涨的线上流量龙头和K12教育低市值龙头表现依旧突出,部分职教个股在本轮反弹也较为显著。 国庆假期:国内游高基数下韧性彰显,量价同比均有改善。国内游总花费可比口径增长6.3%,恢复至2019年同期108%。量:国内游客流可比口径增长5.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0.2%,不及五一长假恢复预计有出境游分流。价:供给端扩容、需求追求性价比及客群结构年轻化(衍生出小众反向游、错峰出行、预订窗口缩短等消费习惯)综合影响,机酒价格同比延续下滑,其中国内机票经济舱均价较23年-15.1%。但国内游人均客单按可比口径同比仍然增长0.4%,恢复至2019年的98%,较五一长假消费意愿修复,目的地休憩半径扩大也有望带动二消。本地餐饮消费在促内需中首先受益,线上平台好于行业大盘。1、假期上海等地发放服务消费券,美团作为本地生活流量巨头有望优先受益促内需政策,假期平台订单量显著好于行业大盘,到店服务消费同比增长超40%,看好其组织变革、流量打通、产业链深耕等自身成长叠加本地消费需求复苏弹性。2、餐饮作为“低门槛的快乐消费”,有望受益于家庭外出聚餐和商务宴请顺周期的反弹,节日期间(9月30日至10月6日)上海线下餐饮消费同比两位数增长,看好过往同店表现坚挺、开店速度坚韧的强效能龙头在复苏周期的业绩稳步验证。异地出行场景增长环比暑期改善显著,出境游强势复苏,在线旅游龙头综合受益。1、酒店:国庆假期酒店行业降幅较Q3收窄。根据酒店之家数据,今年三季度以来国内酒店行业RevPAR在高基数下同比下滑9-10%,剔除日期错位扰动,国庆附近2周酒店行业平均RevPAR-4.6%,环比此前趋势明显改善,后续在基数压力缓解下,行业REVPAR趋势值得保持密切跟踪。2、景区演艺:国庆假期名山大川景区与运营突出的人造景区客流增长良好,其中峨眉山、长白山、黄山、九华等头部景区同比双位数增长,较暑期平稳增长态势改善;假期宋城演艺千古情演出场次481场,其中重资产项目369场,同比增长47%,较三季度显著提速。3、在线旅游:龙头受益于在线渗透及产业链话语权提升,表现优于大盘。一方面,平台国内交通业务本身与量直接挂钩有望直接受益;同时尽管酒店整体价格回落趋势延续,但高星酒店订单量增势良好推动平台GMV与佣金率的结构性改善。另一方面,国庆期间携程出境游日均订单量均超越2019年,恢复度持续领先行业运力20-30%。 风险提示:宏观政治经济等系统性风险、行业竞争加剧、政策风险、重资产新项目表现不及预期等风险。 点击阅读全文 No.7 计算机 We Robot大会正式召开,特斯拉发布Robotaxi。 10月11日,特斯拉正式发布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p,新车内部完全没有方向盘和踏板,仅依靠居中的中控屏幕完成乘客与车辆的指令交互。同时,发布会宣布未来自动驾驶的平均成本将由现在的1美元每英里降低到0.2美元每英里,车辆的预计最终售价不超过3万美元。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FSD)软件是Robotaxi项目的关键。特斯拉在第二季度的全自动驾驶和Robotaxi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FSD12.5版本的开始推出,客户将在监督良好的全自动驾驶工作方面体验到一种阶跃式的改善。 特斯拉FSD多轮演进,助力特斯拉竞争突围。 特斯拉更新FSD V12,实现端到端的全新架构性能全面升级,目前近180万用户中实现0事故。 1) 算法端:采用全新端到端架构,优化了30万行C++代码,实现了数据收集、处理、规划到反应的自动化,成功避免了数据损失等风险。 2) 硬件端:公司采用自研FSD2.0芯片构建HW4.0平台,实现纯视觉化解决方案。 3) 数据端:公司构建自动标注下的数据训练闭环,目前拥有超过180万辆车辆和13亿英里的驾驶数据,实现训练数据上的遥遥领先。 4) 算力端:公司采用自研Dojo集群,算力大幅提升,预计24年10月可达100E FLOPS。 特斯拉汽车业务领跑,入华进程有序推进。 汽车销售仍是特斯拉利润的最主要来源,特斯拉2024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情况显示,公司实现了总收入255亿美元,其中汽车销售收入199亿美元。特斯拉的能源生产和储存业务收入增长迅速,超过30亿美元,其中Megapack和Powerwall实现了创纪录的部署。特斯拉的能源生产和储存业务是其向可持续能源未来迈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增长迅速。特斯拉9月5日在X平台上发布路线图,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和欧洲推出全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FSD)系统,但仍有待监管批准。随着FSD系统进入中国市场,预计将推动国内智能驾驶技术与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个股梳理仅基于产业链结构不涉及主观投资建议。 点击阅读全文 No.8 计算机 OpenAI发布GPT-O1,模型能力持续提升。1)思维链提升模型能力:GPT-O1在回复用户问题之前会生成一条较长的内部思维链,将复杂的问题拆分为更简单的步骤,且当前方法无效时,会进一步尝试其他方式,引入思维链将显著提升模型的推理能力;2)GPT-O1思考过程消耗时间,答案更加细化:新模型会在推理过程中生成隐藏的思维链,且思考过程消耗时间,GPT-O1在同样问题下,给出的结果更加详细;3)GPT-O1更适用于解决纵深问题:OpenAI o1-preview和o1-mini模型用于解决困难问题,主要适用于研究、策略、编码、数学和科学等领域的复杂问题解决任务。 GPT-O1有望拉动ASIC芯片需求,适用于高价值场景。1)GPT-O1拉动推理算力增长,ASIC芯片或大有可为:一方面,思维链(CoT)需要多步推理进而大幅提升推理算力的需求,另一方面,ASIC芯片在推理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根据CSET数据,其效率和速度约为CPU的100-1000倍,相较于GPU和FPGA具备显著竞争力;2)GPT-O1适用于高价值场景:随着大模型推理能力提升,其在多领域表现出色,例如科研场景、营销内容生成、制定计划、代码生成等。3)市场空间测算:由于计算机语言相对规范,我们认为GPT-O1渗透率在编程领域有望率先提升;根据Evans Data CorporationData数据,22年全球有2690万软件开发者,根据CSDN发布的《2021-2022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程序员平均每天会写200行左右的代码,假设每行代码10个单词,对应2000个单词,折合约2666个tokens,则假设终局下GPT-O1渗透率为75%,重复修改次数为10次/天,对应年度tokens消耗量为2690*75%*2666*300*10=1613596.5亿个tokens(假设每年工作300天),对应市场空间为96.82亿美金(此处简化,仅计算模型输出Tokens,60美元/百万tokens)。随着其他领域渗透率的提升,GPT-O1的市场空间将持续增长。 风险提示:AI大模型迭代不及预期风险、AI应用落地不及预期风险、AI芯片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 点击阅读全文 No.9 海外 费城半导体指数:覆盖全球半导体龙头的行业指数 费城半导体指数(SOX)是一个有权重上限的市值加权指数,覆盖在美上市的前30大半导体行业公司,不限公司国别。该指数每年九月调仓,并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进行权重调整。 按商业模式划分,我们将半导体公司分为Fabless、IDM、Foundry、设备。历史上,SOX中占比较高的是Fabless、IDM和设备公司,Foundry公司的数量比较少。Fabless公司在SOX中的权重持续攀升:2010年,SOX前三权重股中还见不到该类型;但目前,前三权重股已经全部是Fabless公司。 价格走势:兼具强周期性与强上升趋势 观察SOX的价格,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特征,一是周期性较强,牛市弹性强,熊市回撤大;二是长期上行趋势较强,SOX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累计涨幅显著强于纳斯达克100、纳斯达克综指和标普500。因此,SOX不仅适合高度主动的多空操作,也宜跨周期的长线持有。 按商业模式观察,趋势性较强的类别往往周期性也更强,从强到弱排序是:Fabless、设备、Foundry、IDM。将着眼点下沉至个股可以发现,同商业模式下个股间分化程度可以超过类别之间的差异程度,比如:同是Fabless,英伟达的趋势明显强于超微半导体;同是IDM,美光科技的周期性远高于德州仪器。 基本面:高质、高效、高潜力 SOX的ROE有三个特征:高低水平与对标指数大同小异,长期呈缓慢上升趋势,周期性的波动较强。 经杜邦拆解,SOX的利润率优势明显,不仅高低水平强于对标指数,还呈现出清晰的长期上行趋势,但也伴随着更鲜明的周期性波动;周转率也总体高于对标指数,但呈现出清晰的长期下行趋势;杠杆率显著低于对标指数,比较稳定。 经挖掘,SOX的高利润率和高周转率优势分散在各种类型的半导体龙头公司中;利润率上升趋势主要源自Fabless公司长期的规模经济效应释放;周转率下行虽然耽误了ROE的增长,但主因是并购带来的无形资产膨胀。 长期角度看,我们认为SOX是一个基本面健康有活力的指数。其较优的利润率象征着壁垒,较高的周转率象征着效率,较低的杠杆代表健康的财务。动态看,它的利润率持续上升,象征着盈利能力正被逐渐释放,解释了它的价格趋势跑赢对标指数,并购带来的资产膨胀也正随时间推移被消化。 风险提示: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技术范式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点击阅读全文 No.10 海外 股价表现:大盘维持强劲涨势 本周,恒指涨10.2%,恒生综指涨10.8%。风格上,小盘(恒生小型股+16.2%)>中盘(恒生中型股+14.6%)>大盘(恒生大型股+9.9%)。 多数概念指数上涨,表现居前的有恒生互联网(+19.3%)、恒生创新药(+16.9%)、恒生汽车(+13.8%)、恒生高股息(+11.8%);下跌的有恒生公用事业(-1.1%)。 港股通行业中,全部30个行业上涨。涨幅居前的行业有:综合(+33.1%)、消费者服务(+23.5%)、非银行金融(+18.8%)、建材(+18.4%)、家电(+16.5%)。 资金强度:资金流入进一步提速 港股通个股在上周迎来罕见的资金大幅流入后,在本周迎来了资金进一步大幅加速流入,总体日均资金强度(日均涨跌 x 日均成交量)为——93.8亿港元/日,上周为+47.7亿港元/日,近4周平均为+27亿港元/日;近13周平均+4.5亿港元/日。 分行业看,全部30个行业资金流入。资金流入量较大的行业有:非银行金融(+27.1亿港元/日)、消费者服务(+11.9亿港元/日)、房地产(+11亿港元/日)、传媒(+7亿港元/日)、医药(+6.2亿港元/日)。 盈利预期:业绩预期上修略有放缓 本周,港股通总体法EPS上升0.1%。 结构上,20个行业EPS预期上修,5个行业EPS预期下修,4个行业基本不变。上修幅度领先的行业有:轻工制造(+1.8%)、电力设备及新能源(+1.2%)、商贸零售(+1.1%)、计算机(+0.9%)、电子(+0.7%);业绩预期下修幅度较大的行业有:钢铁(-105.8%)、建筑(-0.5%)、传媒(-0.4%)、纺织服装(-0.1%)、银行(-0.1%)。 风险提示:经济基本面的不确定性,国际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美国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 点击阅读全文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