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中国银河宏观】财政发布会快评:意料之中,预期之外

【中国银河宏观】财政发布会快评:意料之中,预期之外

作者:微信公众号【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1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中国银河宏观】财政发布会快评:意料之中,预期之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2024年10月12日上午财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蓝佛安部长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我们综合快评如下:本次会议提及的部分政策方向虽是“意料之中”,但提及的多项具体政策内容和官方积极表态实属“预期之外”。我们认为相关政策涉及的工具体量至少在5万亿元以上,包括新一轮化债、增发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弥补财政预算收支缺口,时间节点上关注10月底或11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外,会议提及当前中央杠杆率空间充足,我们认为明年整体赤字率及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有望大幅提升。可以预期,新一轮大规模增量政策正在路上。稍后我们会进一步更新增量财政政策的信息。 · 一是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实施近年来最大力度化债政策:蓝佛安部长提出四项已经进入程序的重磅政策中,地方隐性债务化解是首位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关于具体化债规模,本次会议没有公布具体规模,恰恰说明本次化债规模可能较大,非存量限额可以解决,因此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新增政府债限额(实际上9月人大常委会已经首次审议了地方政府债务报告,目前应该已经进入审批阶段)。 · 二是特别国债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工作已经启动:鉴于上述新一轮大规模化债工作启动,无论是新增债券发行,还是存量债务置换都需货币金融体系配合。前期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工作组已召开首次会议,但按目前人民银行法,央行仍不能在一级市场买卖国债,未来商业银行仍将是财政化债的重要通道。结合目前财政、货币协同政策机制和银行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情况来看,未来应该是会财政、货币、金融三方合力化债,例如商业银行在一级市场买入增发政府债,央行可以在二级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完成上述一次性、大规模债务化解工作。除此之外,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也有利于未来其他增量财政工具(超长期特别国债、提高赤字)的顺利落地,帮助打通财政、货币协调配合的“任督二脉”。 · 三是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税收等政策支持房地产止跌回稳:本次会议提及四项重磅政策,一是重启“土储专项债”用于闲置土地收购,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现金流压力,在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期间,大量城投公司承担了部分拿地工作,重启土储专项债实则主要指向化解地方政府的广义债务压力,以时间换空间;二是专项债券资金收购存量商品房,这是继前期地产“517”新政后,房地产供给端的又一重磅政策,其有望同时解决当前专项债项目不足和收储政策难以推广的问题;三是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之前主要用于新建保障房,未来将更多用于支持消化存量房。四是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的税收政策,目前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中的增值税和土地增值税政策。 · 四是加力财政支持,进一步落实以消费为主的扩内需政策:会议提出前期已经对困难群众发放了一次性补贴,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对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加大对学生群体的奖优助困力度,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目前财政部正在牵头研究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例如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奖学金、助学金资本标准提高,加大国家助学贷款支持力度。其次,未来特别国债有望在今年支持商品消费基础上,进一步扩围至服务消费(目前地方已在试点)。 · 五是财政韧性充足,将采取综合措施完成全年预算收入目标:我们前期报告多次提出今年一本账收入缺口在一万亿元以上,考虑到基层“三保”支出压力并未减弱,保持财政支出力度的必要性较高,我们认为年内大致需要2万亿元左右的增量财力补充。具体补充方式:一则可以经全国人大审批增发普通国债或超长期特别国债,二则是盘活存量债务限额空间,我们测算目前约8000亿元左右国债可用限额和1万亿元左右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三则是通过央行、金融企业、央国企上缴利润予以补充。而二本账收支缺口是“以收定支”,针对土地收入的不足,未来或主要通过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发行补足;四是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补充。 · 六是中央财政杠杆率加码空间充足,将视宏观调控需求适时调整:我们认为一方面是明年狭义赤字率红线或将有所突破,另一方面需要关注的是未来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发挥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财政支持作用。我们注意到,财政部在6月份增设了特别国债有关收支科目,并于9月份公布,调整后的收支科目基本涵盖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各个科目,这意味着未来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支持范围将更加广泛,明年发行规模也有望大幅提升。特别国债单独记账的方式主要是便于未来偿债来源的单独核算,也体现出未来将主要投向具备一定长期收益率的国家级项目。 · 对资本市场投资的影响和启示:权益市场方面,本轮一揽子政策中最重要的一块拼图——增量财政政策已浮出水面,财政、货币、资本市场、内需等政策的迅速出台体现了当下宏观政策的一致性和针对性,显著降低了宏观层面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本轮政策由中央层面统一部署,系统性、前瞻性应对经济结构转型的解决方案,底层逻辑重构将带来权益市场的向上力量。债券市场方面,今年年内市场依然会在偏强的政策和偏弱的基本面之间摇摆,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之下,预计债券市场平稳运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在2.1%-2.2%的区间内波动。 风险提示:1.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 2. 消费者信心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3. 对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风险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的客户经理,谢谢!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4年10月1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财政发布会快评:意料之中,预期之外》 首席经济学家:章俊 S0130523070003 分析师:张迪 S0130524060001 分析师:聂天奇 S0130524090001 评级标准: 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6到12个月行业指数(或公司股价)相对市场表现,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10%以上。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10%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公司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20%以上。 谨慎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20%之间。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5%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三个研究官方订阅号之一(其他为“中国银河宏观”“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