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精选 | 建材、交运物流、医药
(以下内容从兴业研究《行业精选 | 建材、交运物流、医药》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海外经验借鉴——建筑行业专题 随着房地产、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时代进入尾声,中国建筑行业的下游需求不断萎缩,行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本文基于当前市场下行背景,结合海外成熟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与转型模式,分析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建筑企业的筛选与风险监测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给出针对性的业务建议。 海外成熟建筑企业发展模式是怎样的?我国建筑企业“大而不强”,尽管在资产与营收规模上领先,但在净利率、资产收益率等盈利能力上仍明显落后于海外成熟建筑企业。海外成熟建筑企业发展模式可分为三类:(1)上下游一体化,以法国万喜为代表,切入附加值更高的特许经营与投融资业务;(2)高度垄断、精细运营,以日本四大建筑公司为代表,在高度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净利率与ROE;(3)海外并购打造国际化集团,以西班牙ACS集团为代表,利用规模、资本优势,跨国、跨行业并购,成为国际化建筑集团。 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从波特五力出发,建筑企业的优势在于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强、潜在进入者威胁小、替代品威胁小;劣势在于对下游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弱、行业内竞争激烈。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持续获取优质订单的能力,规避因展业区域和客户集中度过高而造成应收款项减值风险的能力,以及在重资金驱动下保住利润的资金运营能力。(1)订单获取能力:项目订单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与获取订单直接相关的能力是建筑企业的首要核心竞争力,需重点关注企业的工程资质和规模。(2)风险分散能力:风险分散能力受到主观战略和客观竞争能力两个方面的影响,在下游客户和展业区域两个维度上降低集中度或优化布局,有助于建筑企业分散风险。(3)资金运营能力:建筑企业的类金融属性在逐渐增强,资产端积累大量信用类金融资产、负债端依赖贷款和债券等外部融资支持,资金运营能力是建筑企业维持运营周转、实现利润留存的核心竞争力。 业务建议: 在市场整体下行及建筑行业类金融属性增强背景下,央企及优质地方国企在订单获取、风险分散和资金运营等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突出。(1)对于建筑央企:建筑央企产业链配置更全面、更具规模效应、打通了建筑业“投建营管”全链条,因此订单获取能力强,具备主动分散风险的能力和更好的资金运营能力,在当前行业需求端承压、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建筑央企优势地位有望进一步加强,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2)对于地方国企:部分优质地方国企已成长为大型建筑集团,竞争力不弱于建筑央企;对于规模较小的地方国企,应重点关注展业区域,在财政状况相对较好省份展业的建筑企业,订单、收入、利润和现金流具备一定保障。(3)对于民企:当前市场需求萎缩对其冲击更显著,但仍可关注两类建筑民企的业务机会,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比如在装配式技术、建筑信息化等领域具有优势的,尤其是入选国家级或省级“专精特新”的企业;二是持有优质特许经营项目的(特别关注“115号文”后中标特许经营项目的民企)。 关注建筑企业在新兴业务领域的机会和风险,产业链配置更全面的央企在新兴业务上的拓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重点关注投资强劲、前景较好的能源电力和新型储能业务,订单高增速、政策加持的境外工程,以及具备战略意义、盈利能力强的矿产资源开发业务。 借鉴海外发展经验,关注建筑企业特许经营、精细化运营投资和海外并购业务机会。从海外成熟建筑企业发展经验看,我国建筑企业特许经营业务占比相对较低、精细化运营尚欠功夫、海外业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可关注建筑企业特许经营、精细化运营投资和海外并购业务机会。 风险提示:(1)境外工程风险;(2)价格战或地方保护主义风险;(3)应收账款减值和现金流风险;(4)PPP项目风险;(5)海外矿产投资风险;(6)改革及转型风险。 (作者:孙圣泽,钱炜武) 全球造船订单量持续增长——船舶制造业月度跟踪(2024年9月) 新接订单回升。2024年1-8月,全球船舶制造业新接订单1321艘,合计42.4百万修正总吨(CGT),同比+29.2%。分船型来看,1-8月集装箱船、干散船、油船和LNG船新接订单分别为9.4/5.8/10.7/6.1百万修正总吨,同比+41.9%/-27.2%/+55.1%/+67.3%,主要系新船造价高企、大量在手订单占用船台以及替代燃料不确定性等因素,一定程度限制了新接订单。新接订单以集装箱船为主,2024年8月,新接订单中集装箱船占全部船型比重最高,达到55.3%,集装箱船订单明显回升,一方面是船队绿色更新以满足2030年的排放要求,另一方面是船厂交货时间延长背景下确保安全船位。 全球造船手持订单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8月,船舶制造业在手订单144.8百万修正总吨,同比+12.8%。订单占船队比处于相对低位,船舶制造业在手订单占船队比13.7%,同比+2.0pct,但仍不足高峰期三成。 新造船价持续上行,2024年8月,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指数达到189.8点,同比+8.2%。造船产能供给侧刚性,2024年7月,全球产能20,000+DWT船厂143个,同比-18.3%,部分闲置船厂开启盘活工作,但涉及产能规模尚处于可控阶段,克拉克森预计,2024年全年船厂产能将增长15%,达到4060万CGT,根据在手订单测算交付时间约3.5年,仍高于历史平均交船时间。订单覆盖率处于相对高位,2024年8月,船舶制造业订单覆盖率3.62年,同比-0.5%,高于近五年3.01的平均订单覆盖率,订单覆盖率下降主要系船舶持续交付。 中国船厂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增速超越全球平均。2024年1-7月,中国船厂新接订单2528.1万修正总吨,同比+54.9%,高于全球25.3pct;2024年8月,中国船厂手持订单7888.3万修正总吨,同比+26.9%,高于全球14.1pct,订单以干散船为主,占比20.7%。 细分船型表现分化。集运:本月集运运价回落,SCFI(反映集运公司订舱价格)报2366点,较上月环比下跌18.5%,主要受需求下滑拖累以及货主观望情绪影响,部分航司低价揽货,压低运价。短期红海冲突拉长运距,且欧美的零售库存处于较低位置,后续降价幅度或将收敛;长期看,未来两年集装箱船集中交付,运价或将承压。干散:本月BDI指数回落,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报1977点,较上月环比下跌7.7%,中长期来看,行业供需处于紧平衡阶段,红海冲突和巴拿马运河限航,拉长运距,若细分货种需求复苏,运价或存在上行空间。油运:本月VLCC运价震荡,VLCC-TCE运价38664美元/天,较上月环比下跌3.2%,短期来看,油运旺季即将来临,OPEC减产动力有所减弱,运价或将企稳;长期来看,油运订单处于相对低点,叠加船队老龄化,油运运价有望上涨。 (作者:王正成,葛源方) 国际枢纽机场与大型基地航司获政策倾斜——新版《国际客运航权市场准入和配置规则》及《意见》解读 民航局相继发布针对我国国际航线市场的政策文件。2024年8月23日,民航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随后,9月3日,民航局又发布了《国际客运航空市场准入和配置规则(征求意见稿)》。从“指导意见”到具体“配置规则”,两份文件均可理解为民航局对照“交通强国”建设目标,旨在提升我国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运行效率和国际运输服务能力的解决方案。 要点一:航空枢纽(机场)与国际航线的分类定位。文件对我国机场和国际航线进行了分类:机场方面,确定了差异化、多层级的“3+7+N”的航空枢纽功能分类定位;国际航线方面,依据其市场准入(运力限制)和航程距离划分为一类航线(无限制)、二类航线(有限制),及远程和非远程航线。 要点二:国际航权配置与补贴政策的优化调整。基于上述分类,文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航权与补贴政策规则。航权方面,强调远程国际航线有序向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3家)集中;针对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7家)和区域航空枢纽(N家),民航局明确了各机场的特定方向安排,同时要求其在同一机场群内的国际航线协同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补贴方面,明确非国际枢纽机场(3+7家),地方政府不得安排航线补贴。 (作者:王正成,葛源方) 辅助生殖医疗机构商业模式分析——医疗服务系列报告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定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是指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精子和卵子)、合子(受精卵)、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可分为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及其各种衍生技术。2020年,我国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已超过18%,并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辅助生殖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重要手段,其中,体外受精技术(IVF)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辅助生殖技术。 辅助生殖治疗成功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治疗人群以35岁以下的不孕不育患者为主,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根据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的数据,2020年,国内小于35岁、35-39岁、大于40岁的育龄妇女进行第一、二代IVF的平均活产率分别为49.3%、29.6%和5.7%,对应所需移植周期数分别为2.0个、3.4个和17.7个,可以看出35岁以上患者治疗成功率会明显下降,所需治疗周期也更长。根据蜗育人口和锦欣生殖的调研数据统计,当前我国使用辅助生殖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中35岁以下的年轻夫妻占比超过70%;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患者比例达到54.0%。 辅助生殖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来自牌照资质和治疗成功率,成功率受专业医护人员、实验室配置、管理体系等多种因素影响。辅助生殖技术牌照具有稀缺性,需严格按照流程申请,审批周期长,并需接受定期检查维持资质。获批牌照数量更多、牌照类别更全面(取得三代IVF全牌照)的辅助生殖机构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此外,成功率是不孕不育患者在选择辅助生殖机构时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IVF技术难度较大,各机构的治疗成功率对其实验室设备和医护团队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依赖性较高,治疗成功率更高的机构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辅助生殖治疗具备标准化复制条件,但受牌照制约无法大规模扩张,领先机构通过组建专科医联体和收并购拓宽区域布局。由于辅助生殖周期较长,治疗期间患者需要频繁往返医院,辅助生殖机构有明显的服务半径。因行业准入门槛较高,领先企业想要加速区域布局倾向于选择收并购的方式而非自建。此外,组建专科医联体也是领先的辅助生殖机构延伸服务半径的方法之一,牵头医院通过专家定期前往合作医院门诊坐诊、开通上下转就医绿色通道等方式实现辅助生殖医疗资源的贯通。部分辅助生殖机构近年将业务从辅助生殖单一领域拓展至孕前到产后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实现了产业链横向升级,品牌影响力因此提升。 风险提示:生育意愿降低风险、机构乱象、政策风险、医疗质量风险 (作者:吴雨萌,方亮,屈昳)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本篇合集作者: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 务 支 持 人 员 对集团外客户 李 璐 琳 13262986013 liliulin@cib.com.cn 对集团内用户 汤 灏 13501713255 tanghao@cib.com.cn 免 责 声 明 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IB Research Co.,Ltd.)(中文简称“兴业研究公司”)提供,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根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并以合法渠道获得,但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自认该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而加以依赖。 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本报告内容仅供报告阅读者参考,一切商业决策均将由报告阅读者综合各方信息后自行作出,对于本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后果,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相关研判是基于研究员本人的知识和倾向所做出的,应视为研究员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所在机构。我司可根据客观情况或不同数据来源或分析而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不一致或表达不同观点的报告。研究员本人自认为秉承了客观中立立场,但对报告中的相关信息表达与我司业务利益存在直接或间接关联不做任何保证,相关风险务请报告阅读者独立做出评估,我司和研究员本人不承担由此可能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中的信息及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投资建议,不能作为任何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我司未采取行动以确保此报告中所指的信息适合个别的投资者或任何的个体,我司也不推荐基于本报告采取任何行动。 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该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和研究员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版权仅为我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表。除非是已被公开出版刊物正式刊登,否则,均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行为。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我司对于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海外经验借鉴——建筑行业专题 随着房地产、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时代进入尾声,中国建筑行业的下游需求不断萎缩,行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本文基于当前市场下行背景,结合海外成熟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与转型模式,分析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建筑企业的筛选与风险监测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给出针对性的业务建议。 海外成熟建筑企业发展模式是怎样的?我国建筑企业“大而不强”,尽管在资产与营收规模上领先,但在净利率、资产收益率等盈利能力上仍明显落后于海外成熟建筑企业。海外成熟建筑企业发展模式可分为三类:(1)上下游一体化,以法国万喜为代表,切入附加值更高的特许经营与投融资业务;(2)高度垄断、精细运营,以日本四大建筑公司为代表,在高度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净利率与ROE;(3)海外并购打造国际化集团,以西班牙ACS集团为代表,利用规模、资本优势,跨国、跨行业并购,成为国际化建筑集团。 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从波特五力出发,建筑企业的优势在于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强、潜在进入者威胁小、替代品威胁小;劣势在于对下游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弱、行业内竞争激烈。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持续获取优质订单的能力,规避因展业区域和客户集中度过高而造成应收款项减值风险的能力,以及在重资金驱动下保住利润的资金运营能力。(1)订单获取能力:项目订单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与获取订单直接相关的能力是建筑企业的首要核心竞争力,需重点关注企业的工程资质和规模。(2)风险分散能力:风险分散能力受到主观战略和客观竞争能力两个方面的影响,在下游客户和展业区域两个维度上降低集中度或优化布局,有助于建筑企业分散风险。(3)资金运营能力:建筑企业的类金融属性在逐渐增强,资产端积累大量信用类金融资产、负债端依赖贷款和债券等外部融资支持,资金运营能力是建筑企业维持运营周转、实现利润留存的核心竞争力。 业务建议: 在市场整体下行及建筑行业类金融属性增强背景下,央企及优质地方国企在订单获取、风险分散和资金运营等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突出。(1)对于建筑央企:建筑央企产业链配置更全面、更具规模效应、打通了建筑业“投建营管”全链条,因此订单获取能力强,具备主动分散风险的能力和更好的资金运营能力,在当前行业需求端承压、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建筑央企优势地位有望进一步加强,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2)对于地方国企:部分优质地方国企已成长为大型建筑集团,竞争力不弱于建筑央企;对于规模较小的地方国企,应重点关注展业区域,在财政状况相对较好省份展业的建筑企业,订单、收入、利润和现金流具备一定保障。(3)对于民企:当前市场需求萎缩对其冲击更显著,但仍可关注两类建筑民企的业务机会,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比如在装配式技术、建筑信息化等领域具有优势的,尤其是入选国家级或省级“专精特新”的企业;二是持有优质特许经营项目的(特别关注“115号文”后中标特许经营项目的民企)。 关注建筑企业在新兴业务领域的机会和风险,产业链配置更全面的央企在新兴业务上的拓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重点关注投资强劲、前景较好的能源电力和新型储能业务,订单高增速、政策加持的境外工程,以及具备战略意义、盈利能力强的矿产资源开发业务。 借鉴海外发展经验,关注建筑企业特许经营、精细化运营投资和海外并购业务机会。从海外成熟建筑企业发展经验看,我国建筑企业特许经营业务占比相对较低、精细化运营尚欠功夫、海外业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可关注建筑企业特许经营、精细化运营投资和海外并购业务机会。 风险提示:(1)境外工程风险;(2)价格战或地方保护主义风险;(3)应收账款减值和现金流风险;(4)PPP项目风险;(5)海外矿产投资风险;(6)改革及转型风险。 (作者:孙圣泽,钱炜武) 全球造船订单量持续增长——船舶制造业月度跟踪(2024年9月) 新接订单回升。2024年1-8月,全球船舶制造业新接订单1321艘,合计42.4百万修正总吨(CGT),同比+29.2%。分船型来看,1-8月集装箱船、干散船、油船和LNG船新接订单分别为9.4/5.8/10.7/6.1百万修正总吨,同比+41.9%/-27.2%/+55.1%/+67.3%,主要系新船造价高企、大量在手订单占用船台以及替代燃料不确定性等因素,一定程度限制了新接订单。新接订单以集装箱船为主,2024年8月,新接订单中集装箱船占全部船型比重最高,达到55.3%,集装箱船订单明显回升,一方面是船队绿色更新以满足2030年的排放要求,另一方面是船厂交货时间延长背景下确保安全船位。 全球造船手持订单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8月,船舶制造业在手订单144.8百万修正总吨,同比+12.8%。订单占船队比处于相对低位,船舶制造业在手订单占船队比13.7%,同比+2.0pct,但仍不足高峰期三成。 新造船价持续上行,2024年8月,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指数达到189.8点,同比+8.2%。造船产能供给侧刚性,2024年7月,全球产能20,000+DWT船厂143个,同比-18.3%,部分闲置船厂开启盘活工作,但涉及产能规模尚处于可控阶段,克拉克森预计,2024年全年船厂产能将增长15%,达到4060万CGT,根据在手订单测算交付时间约3.5年,仍高于历史平均交船时间。订单覆盖率处于相对高位,2024年8月,船舶制造业订单覆盖率3.62年,同比-0.5%,高于近五年3.01的平均订单覆盖率,订单覆盖率下降主要系船舶持续交付。 中国船厂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增速超越全球平均。2024年1-7月,中国船厂新接订单2528.1万修正总吨,同比+54.9%,高于全球25.3pct;2024年8月,中国船厂手持订单7888.3万修正总吨,同比+26.9%,高于全球14.1pct,订单以干散船为主,占比20.7%。 细分船型表现分化。集运:本月集运运价回落,SCFI(反映集运公司订舱价格)报2366点,较上月环比下跌18.5%,主要受需求下滑拖累以及货主观望情绪影响,部分航司低价揽货,压低运价。短期红海冲突拉长运距,且欧美的零售库存处于较低位置,后续降价幅度或将收敛;长期看,未来两年集装箱船集中交付,运价或将承压。干散:本月BDI指数回落,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报1977点,较上月环比下跌7.7%,中长期来看,行业供需处于紧平衡阶段,红海冲突和巴拿马运河限航,拉长运距,若细分货种需求复苏,运价或存在上行空间。油运:本月VLCC运价震荡,VLCC-TCE运价38664美元/天,较上月环比下跌3.2%,短期来看,油运旺季即将来临,OPEC减产动力有所减弱,运价或将企稳;长期来看,油运订单处于相对低点,叠加船队老龄化,油运运价有望上涨。 (作者:王正成,葛源方) 国际枢纽机场与大型基地航司获政策倾斜——新版《国际客运航权市场准入和配置规则》及《意见》解读 民航局相继发布针对我国国际航线市场的政策文件。2024年8月23日,民航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随后,9月3日,民航局又发布了《国际客运航空市场准入和配置规则(征求意见稿)》。从“指导意见”到具体“配置规则”,两份文件均可理解为民航局对照“交通强国”建设目标,旨在提升我国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运行效率和国际运输服务能力的解决方案。 要点一:航空枢纽(机场)与国际航线的分类定位。文件对我国机场和国际航线进行了分类:机场方面,确定了差异化、多层级的“3+7+N”的航空枢纽功能分类定位;国际航线方面,依据其市场准入(运力限制)和航程距离划分为一类航线(无限制)、二类航线(有限制),及远程和非远程航线。 要点二:国际航权配置与补贴政策的优化调整。基于上述分类,文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航权与补贴政策规则。航权方面,强调远程国际航线有序向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3家)集中;针对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7家)和区域航空枢纽(N家),民航局明确了各机场的特定方向安排,同时要求其在同一机场群内的国际航线协同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补贴方面,明确非国际枢纽机场(3+7家),地方政府不得安排航线补贴。 (作者:王正成,葛源方) 辅助生殖医疗机构商业模式分析——医疗服务系列报告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定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是指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精子和卵子)、合子(受精卵)、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可分为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及其各种衍生技术。2020年,我国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已超过18%,并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辅助生殖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重要手段,其中,体外受精技术(IVF)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辅助生殖技术。 辅助生殖治疗成功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治疗人群以35岁以下的不孕不育患者为主,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根据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的数据,2020年,国内小于35岁、35-39岁、大于40岁的育龄妇女进行第一、二代IVF的平均活产率分别为49.3%、29.6%和5.7%,对应所需移植周期数分别为2.0个、3.4个和17.7个,可以看出35岁以上患者治疗成功率会明显下降,所需治疗周期也更长。根据蜗育人口和锦欣生殖的调研数据统计,当前我国使用辅助生殖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中35岁以下的年轻夫妻占比超过70%;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患者比例达到54.0%。 辅助生殖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来自牌照资质和治疗成功率,成功率受专业医护人员、实验室配置、管理体系等多种因素影响。辅助生殖技术牌照具有稀缺性,需严格按照流程申请,审批周期长,并需接受定期检查维持资质。获批牌照数量更多、牌照类别更全面(取得三代IVF全牌照)的辅助生殖机构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此外,成功率是不孕不育患者在选择辅助生殖机构时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IVF技术难度较大,各机构的治疗成功率对其实验室设备和医护团队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依赖性较高,治疗成功率更高的机构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辅助生殖治疗具备标准化复制条件,但受牌照制约无法大规模扩张,领先机构通过组建专科医联体和收并购拓宽区域布局。由于辅助生殖周期较长,治疗期间患者需要频繁往返医院,辅助生殖机构有明显的服务半径。因行业准入门槛较高,领先企业想要加速区域布局倾向于选择收并购的方式而非自建。此外,组建专科医联体也是领先的辅助生殖机构延伸服务半径的方法之一,牵头医院通过专家定期前往合作医院门诊坐诊、开通上下转就医绿色通道等方式实现辅助生殖医疗资源的贯通。部分辅助生殖机构近年将业务从辅助生殖单一领域拓展至孕前到产后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实现了产业链横向升级,品牌影响力因此提升。 风险提示:生育意愿降低风险、机构乱象、政策风险、医疗质量风险 (作者:吴雨萌,方亮,屈昳)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本篇合集作者: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 务 支 持 人 员 对集团外客户 李 璐 琳 13262986013 liliulin@cib.com.cn 对集团内用户 汤 灏 13501713255 tanghao@cib.com.cn 免 责 声 明 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IB Research Co.,Ltd.)(中文简称“兴业研究公司”)提供,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根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并以合法渠道获得,但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自认该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而加以依赖。 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本报告内容仅供报告阅读者参考,一切商业决策均将由报告阅读者综合各方信息后自行作出,对于本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后果,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相关研判是基于研究员本人的知识和倾向所做出的,应视为研究员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所在机构。我司可根据客观情况或不同数据来源或分析而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不一致或表达不同观点的报告。研究员本人自认为秉承了客观中立立场,但对报告中的相关信息表达与我司业务利益存在直接或间接关联不做任何保证,相关风险务请报告阅读者独立做出评估,我司和研究员本人不承担由此可能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中的信息及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投资建议,不能作为任何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我司未采取行动以确保此报告中所指的信息适合个别的投资者或任何的个体,我司也不推荐基于本报告采取任何行动。 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该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和研究员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版权仅为我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表。除非是已被公开出版刊物正式刊登,否则,均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行为。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我司对于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