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宏观||李超】财政政策后续加力会怎样?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浙商宏观||李超】财政政策后续加力会怎样?》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分析师:李超 / 林成炜 / 孙欧 / 廖博 / 潘高远 / 费瑾 研究助理:王瑞明 来源: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具体参见2024年10月12日报告《财政政策后续加力会怎样?》,如需报告全文或数据底稿,请联系团队成员或对口销售。 全文约2500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核心观点 2024年10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介绍近期将陆续推出的的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加力主要弥补预算缺口,尚未大幅拉动总需求,年内广义财政收支和预算的偏离度隐含了未来的财政增量政策规模预期,大幅提升地方债务限额,既有短期也有中期考虑,增量财政主要用途多元但主体是基层三保,总体符合预期,具体有待10月底人大常委会进一步验证。 我们认为,对于股票市场,若后续财政刺激落地,资金强化三保,兜底风险,将提升风险偏好,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对于债券市场,我们预计短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呈现震荡走势,中长期而言,若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总需求政策,才会形成债市逻辑反转。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内容摘要 >>一、财政政策加力主要弥补预算缺口,尚未大幅拉动总需求 本次会议蓝佛安部长指出“中国财政有足够韧劲,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 一方面,指向本次财政加力的意图更多是抵补年内的预算缺口,而非大规模拉动增量总需求。另一方面,缺口大小也隐含了未来的财政增量政策规模预期。根据我们估算,年内广义财政收支和预算的偏离度可能接近3万亿。 >>二、一般公共预算缺口有多大? 根据我们测算,截至2024年8月末,一般公共预算累计赤字规模为26112亿元,如果按线性推演并参考历史经验,预计全年赤字规模60629亿元,考虑到此前财政预算为40600亿元的赤字规模,中性判断全年财政预算赤字缺口约为20000亿左右。 >>三、政府性基金缺口有多大? 根据我们测算,截至2024年8月末,政府性基金预算累计收支差额为21350亿元,如果按卖地收入不足趋势推演,预计政府性基金收入全年偏离预算值或超过1万亿元,考虑到此前政府性基金预算为49391.87亿元的收支差额(即上年结转收入391.87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收入100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39000亿元),中性判断全年政府性基金的资金缺口约为10000亿左右。 >>四、临时调升赤字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可能是怎样的组合? 基于全年财政收支紧平衡的状态,我们判断增量财政政策或采用调升赤字和增发特别国债的组合。从规模上来看,一般公共预算赤字或对应增发中央国债予以资金缺口弥补,同步或考虑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的形式平衡政府性基金预算。 >>五、大幅提升地方债务限额,既有短期也有中期考虑 本次发布会中提到“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并提到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行详细披露,我们认为相关政策有一定概率在10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详尽说明,化债形式可能为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或一般债。同时发布会提到,每年将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据我们测算2024年在新增的地方专项债中有约20%投向存量政府投资项目。 回顾2015年以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变动,其中变动幅度最大的一次为2020年,当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大幅提升4.73万亿,主要是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稳定地方财政,当年中国经济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及时稳住基本增长盘,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我们认为,本次发布会提出的“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隐债” 系政策及时雨,兼顾短期和中期考量。从短期看,局部地区受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等影响,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较大,此次拟大规模增加的债务限额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还款压力,降低短期内财务风险,巩固基层“三保”。从中期看,地方政府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动能,将有更多资源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同时将提升地方企业投资政府项目信心,激发各类型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参与度。 >>六、增量财政主要用途多元但主体是基层三保 关于增量财政政策,发布会核心提到5点:1)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2)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3)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4)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下一步还将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5)还有其他政策工具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关于基层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核心包括5点:1)压实各方责任;2)增强地方财力,今年利用债务结存限额,向地方下达了4000亿元的债务限额,用于补充综合财力;3)强化库存调度,优先满足“三保”支出需要;4)缓解债务压力;5)加强动态监测,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我们认为本次发布会提到增量财政多元用途,但核心仍在基层三保。从体量上看,以2023年为例,基层“三保”支出约占可用财力的五成左右,如果加入刚性支出,占可用财力八成左右,这进一步证实了“三保”在增量财政中的主体地位。对于财政刚性支出,是指当下政府必须支出,否则将承担违法、违规、信用、社会、政治、道德等风险的财政支出。其中刚性支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教育支出、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四项支出。将刚性支出与基层“三保”一起讨论,本质上是刚性支出若出问题,将会影响基层运转。 此外本次会议还将“缓解债务压力”列入基层“三保”,我们认为原因是地方债务负担是导致“三保”压力增大的重要原因,若地方债务压力过大,地方政府可能会挪用三保资金用于化债,这也将对保运转造成负面影响。 >>七、总体符合预期,具体待10月底人大常委会进一步验证 总体看,本次会议释放的政策基调和着力方向总体符合预期。我们提示相关预算调整需经人大常委会审批,因此对于具体政策体量,仍需重点关注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的议程。对于股票市场,若后续财政刺激落地,资金强化三保,兜底风险,我们认为将提升风险偏好,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对于债券市场,今日会议期间,24附息国债11首先回落2bp至2.115%,此后再次上行最高至2.14%,总体处于震荡状态,市场情绪略有波动,但仍相对稳定。我们预计短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呈现震荡走势,中长期而言,若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总需求政策,才会形成债市逻辑反转。 >>风险提示 其他国家发生大规模战争缺少生产,带动中国外需和经济复苏,无需大规模财政刺激。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往期报告回顾 点击报告标题直达↓ [1] 2024宏观半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发展为矛,安全为盾之一: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发展为矛,安全为盾之二:国内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发展为矛,安全为盾之三:外部环境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发展为矛,安全为盾之四:大类资产展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2] 利率走廊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央行利率走廊设想演变——利率走廊系列报告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欧央利率走廊是什么样的?——利率走廊系列报告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日央行利率走廊是什么样的?——利率走廊系列报告之三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3] 国家资产负债表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如何编制和管理国家资产负债表?——国家资产负债表管理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如何编制和管理国家资产负债表?——国家资产负债表管理系列研究二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4] 美国大选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全国代表大会前美国大选关注什么?——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一 【浙商宏观||李超】民主党会“临阵换帅”吗?——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二 【浙商宏观||李超】特朗普“四杆枪”,若当选可能助长再通胀——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三 【浙商宏观||李超】哈里斯的经济议程包含哪些内容?——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四 【浙商宏观||李超】摇摆州选情该怎么看?——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五 【浙商宏观||李超】哈里斯地利人和,大选辩论整体表现更好——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六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5]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侧重解决哪些问题 【浙商宏观||李超】建国以来历次税制改革回顾——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增值税知多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消费税知多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所得税知多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个人所得税知多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哪些财产税值得关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报告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资产利得税知多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报告之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6] 2024宏观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一):外部环境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二):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三):国内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四):大类资产展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7] 人工智能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人工智能科技革命推演——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第四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哪个更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第四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人工智能对货币政策影响几何?——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8] 美国财政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财政刺激会影响通胀么?——美国财政研究系列报告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的债务付息压力是否会影响财政刺激?——美国财政研究系列报告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两党制衡是否能限制财政扩张?——美国财政研究系列报告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美国财政扩张不再探讨挤出私人投资——美国财政研究系列报告之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宏观经济方向 宏观政策方向 宏观智能配置方向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宏观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廉洁从业申明: 我司及业务合作方在开展证券业务及相关活动中,应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的规定,遵守相关行业准则,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诚实守信,不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把握预期差, 关注这一个就对了!
分析师:李超 / 林成炜 / 孙欧 / 廖博 / 潘高远 / 费瑾 研究助理:王瑞明 来源: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具体参见2024年10月12日报告《财政政策后续加力会怎样?》,如需报告全文或数据底稿,请联系团队成员或对口销售。 全文约2500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核心观点 2024年10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介绍近期将陆续推出的的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加力主要弥补预算缺口,尚未大幅拉动总需求,年内广义财政收支和预算的偏离度隐含了未来的财政增量政策规模预期,大幅提升地方债务限额,既有短期也有中期考虑,增量财政主要用途多元但主体是基层三保,总体符合预期,具体有待10月底人大常委会进一步验证。 我们认为,对于股票市场,若后续财政刺激落地,资金强化三保,兜底风险,将提升风险偏好,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对于债券市场,我们预计短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呈现震荡走势,中长期而言,若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总需求政策,才会形成债市逻辑反转。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内容摘要 >>一、财政政策加力主要弥补预算缺口,尚未大幅拉动总需求 本次会议蓝佛安部长指出“中国财政有足够韧劲,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 一方面,指向本次财政加力的意图更多是抵补年内的预算缺口,而非大规模拉动增量总需求。另一方面,缺口大小也隐含了未来的财政增量政策规模预期。根据我们估算,年内广义财政收支和预算的偏离度可能接近3万亿。 >>二、一般公共预算缺口有多大? 根据我们测算,截至2024年8月末,一般公共预算累计赤字规模为26112亿元,如果按线性推演并参考历史经验,预计全年赤字规模60629亿元,考虑到此前财政预算为40600亿元的赤字规模,中性判断全年财政预算赤字缺口约为20000亿左右。 >>三、政府性基金缺口有多大? 根据我们测算,截至2024年8月末,政府性基金预算累计收支差额为21350亿元,如果按卖地收入不足趋势推演,预计政府性基金收入全年偏离预算值或超过1万亿元,考虑到此前政府性基金预算为49391.87亿元的收支差额(即上年结转收入391.87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收入100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39000亿元),中性判断全年政府性基金的资金缺口约为10000亿左右。 >>四、临时调升赤字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可能是怎样的组合? 基于全年财政收支紧平衡的状态,我们判断增量财政政策或采用调升赤字和增发特别国债的组合。从规模上来看,一般公共预算赤字或对应增发中央国债予以资金缺口弥补,同步或考虑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的形式平衡政府性基金预算。 >>五、大幅提升地方债务限额,既有短期也有中期考虑 本次发布会中提到“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并提到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行详细披露,我们认为相关政策有一定概率在10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详尽说明,化债形式可能为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或一般债。同时发布会提到,每年将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据我们测算2024年在新增的地方专项债中有约20%投向存量政府投资项目。 回顾2015年以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变动,其中变动幅度最大的一次为2020年,当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大幅提升4.73万亿,主要是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稳定地方财政,当年中国经济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及时稳住基本增长盘,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我们认为,本次发布会提出的“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隐债” 系政策及时雨,兼顾短期和中期考量。从短期看,局部地区受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等影响,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较大,此次拟大规模增加的债务限额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还款压力,降低短期内财务风险,巩固基层“三保”。从中期看,地方政府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动能,将有更多资源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同时将提升地方企业投资政府项目信心,激发各类型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参与度。 >>六、增量财政主要用途多元但主体是基层三保 关于增量财政政策,发布会核心提到5点:1)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2)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3)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4)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下一步还将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5)还有其他政策工具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关于基层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核心包括5点:1)压实各方责任;2)增强地方财力,今年利用债务结存限额,向地方下达了4000亿元的债务限额,用于补充综合财力;3)强化库存调度,优先满足“三保”支出需要;4)缓解债务压力;5)加强动态监测,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我们认为本次发布会提到增量财政多元用途,但核心仍在基层三保。从体量上看,以2023年为例,基层“三保”支出约占可用财力的五成左右,如果加入刚性支出,占可用财力八成左右,这进一步证实了“三保”在增量财政中的主体地位。对于财政刚性支出,是指当下政府必须支出,否则将承担违法、违规、信用、社会、政治、道德等风险的财政支出。其中刚性支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教育支出、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四项支出。将刚性支出与基层“三保”一起讨论,本质上是刚性支出若出问题,将会影响基层运转。 此外本次会议还将“缓解债务压力”列入基层“三保”,我们认为原因是地方债务负担是导致“三保”压力增大的重要原因,若地方债务压力过大,地方政府可能会挪用三保资金用于化债,这也将对保运转造成负面影响。 >>七、总体符合预期,具体待10月底人大常委会进一步验证 总体看,本次会议释放的政策基调和着力方向总体符合预期。我们提示相关预算调整需经人大常委会审批,因此对于具体政策体量,仍需重点关注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的议程。对于股票市场,若后续财政刺激落地,资金强化三保,兜底风险,我们认为将提升风险偏好,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对于债券市场,今日会议期间,24附息国债11首先回落2bp至2.115%,此后再次上行最高至2.14%,总体处于震荡状态,市场情绪略有波动,但仍相对稳定。我们预计短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呈现震荡走势,中长期而言,若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总需求政策,才会形成债市逻辑反转。 >>风险提示 其他国家发生大规模战争缺少生产,带动中国外需和经济复苏,无需大规模财政刺激。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往期报告回顾 点击报告标题直达↓ [1] 2024宏观半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发展为矛,安全为盾之一: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发展为矛,安全为盾之二:国内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发展为矛,安全为盾之三:外部环境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发展为矛,安全为盾之四:大类资产展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2] 利率走廊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央行利率走廊设想演变——利率走廊系列报告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欧央利率走廊是什么样的?——利率走廊系列报告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日央行利率走廊是什么样的?——利率走廊系列报告之三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3] 国家资产负债表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如何编制和管理国家资产负债表?——国家资产负债表管理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如何编制和管理国家资产负债表?——国家资产负债表管理系列研究二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4] 美国大选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全国代表大会前美国大选关注什么?——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一 【浙商宏观||李超】民主党会“临阵换帅”吗?——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二 【浙商宏观||李超】特朗普“四杆枪”,若当选可能助长再通胀——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三 【浙商宏观||李超】哈里斯的经济议程包含哪些内容?——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四 【浙商宏观||李超】摇摆州选情该怎么看?——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五 【浙商宏观||李超】哈里斯地利人和,大选辩论整体表现更好——2024美国大选追踪系列六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5]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侧重解决哪些问题 【浙商宏观||李超】建国以来历次税制改革回顾——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增值税知多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消费税知多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所得税知多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个人所得税知多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哪些财产税值得关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报告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资产利得税知多少?——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报告之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6] 2024宏观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一):外部环境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二):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三):国内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四):大类资产展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7] 人工智能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人工智能科技革命推演——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第四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哪个更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第四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人工智能对货币政策影响几何?——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8] 美国财政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财政刺激会影响通胀么?——美国财政研究系列报告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的债务付息压力是否会影响财政刺激?——美国财政研究系列报告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两党制衡是否能限制财政扩张?——美国财政研究系列报告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美国财政扩张不再探讨挤出私人投资——美国财政研究系列报告之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宏观经济方向 宏观政策方向 宏观智能配置方向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宏观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廉洁从业申明: 我司及业务合作方在开展证券业务及相关活动中,应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的规定,遵守相关行业准则,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诚实守信,不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把握预期差, 关注这一个就对了!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