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专题:2024/25年产季红枣期货投资展望
(以下内容从建信期货《红枣专题:2024/25年产季红枣期货投资展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从业资格号:F0301101 又到一年丰收季,10月份是新年度红枣即将上市的重要时间点,市场开始逐渐聚焦于今年的开秤价格和新季收购,也关系到红枣相关企业的未来经营发展。2023/24产季是红枣市场极其不寻常的一年,现货价格和存储利润持续下降给产业带来严峻挑战。秋风起,万物收藏待新生,2024/25产季该如何发展,本文将做分析,并探究未来投资机会。 一、2023/24年产季红枣市场回顾 回顾2023/24年产季,红枣市场整体呈现下跌走势且较为流畅,现货价格也一路走低。2023年红枣受开春低温冻害和高温落果的影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产,推动价格持续走高,收购期市场热度不断增加,11月20日附近期价最高突破16000元/吨。随着供应端利多逐渐消化,红枣在收购入库之后,市场开始关注需求预期是否兑现。虽然在开花坐果、生理性落果、局部天气等阶段性因素给行情带来一定的炒作,但在供应宽松预期下,枣价不断下探,CJ2409合约以最低价8615元/吨结束,价格接近腰斩,直至现在跌势仍未结束。 具体来看,红枣市场利空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消费端未见明显亮点,甚至高价很可能抑制了年初旺季消费;二是新季红枣生长天气大体平稳,持续处于大幅增产的预期,投机炒作不断落空,远月估值下移;三是宏观经济表现偏弱、仓单套保压力以及高成本现货临着亏损可能继续加大的风险,投机需求匮乏,现货压力凸显。 而利多支撑远远不足,现货市场短期的情绪回暖在枣价高估值和供应充裕的背景下,阶段性的反弹和持稳始终是好景不长。现货报价大致有三次较大幅度的下跌:一是春节前后消费不及预期,部分期现货源和中低货源让价走货,此次现货价格下跌1600元/吨;二是在3月底至5月份维持了长时间的横盘,这个时期正好对应着新季红枣发芽、开花、环割等关键阶段。随着红枣生长周期的推进,新季红枣增产预期持续加强,现货再度下跌了1000元/吨左右;三是中秋节备货炒作结束以及CJ2409临近交割面临着仓单注销,现货抛售压力骤然加大,部分货品跌幅甚至超过1000元/吨。现货价格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横盘或者下跌局面,枣价重心不断下移,客商或者生产企业如果没有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难以实现盈利。 二、2024/25年产季红枣供需分析 1、我国红枣生产总体情况 世界红枣看中国,中国红枣看新疆。我国枣种植面积及产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枣种植面积及产量的98%以上。2005年以来,我国枣树种植面积及红枣产量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在2018年左右达到高峰期,期间伴随着红枣价格暴跌,种植收益随之下降,部分枣农砍树、改种、弃园现象增加,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开始连续下降。目前国内枣树种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并以新疆、山西、河北、山东、陕西等省区为主。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数据,2022年我国红枣产量603.49万吨,其中枣树种植传统产区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辽宁、甘肃、宁夏、河南占比45.91%,新疆地区占比52%。从红枣期货规则的角度,重点关注新疆地区。 随着近几年种植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新疆成为中国最大的红枣产区,红枣产业在疆内形成了一条从种植、收购、加工、贸易等完整产业链。新疆的土壤、气候和光照时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适宜红枣生长,产区主要分布在南疆地区,并呈现环绕塔里木盆地分布的态势,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喀什、和田、巴州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团场等地,是当地重要农产品支柱产业之一。 按照新疆统计局数据,2002-2016年新疆枣树种植面积快速增长,2016年顶峰时期达到50.45万公顷,随着供应持续增长,价格持续下滑导致枣农种植收益出现亏损,随后种植面积开始下滑至今,2021年枣树种植面积为31.86万公顷,较高峰期减少了36.85%。由于枣树单产提升以及管理水平的改进,红枣产量降幅远低于面积降幅,2021年产量为246.58万吨,较2018年高峰期下降15.29%。 2、我国红枣消费总体情况 红枣出口和进口数量极少,基本上忽略不计,以国内市场为主,年度内产量即为表观消费量。红枣人均消费量在2005-2016年间持续增长,人均消费量从2005年的1.32千克增至2016年的4.49千克,红枣产能过剩情况也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产量下降,人均消费量也开始下滑,人均消费量已进入瓶颈阶段,消费增长的潜力有限,需要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丰收在望,自然可喜可贺,而红枣滞销的隐忧也开始悄悄显现,网上相关报道屡见不鲜。 根据经济学定义,需求是指人们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的某个具体商品欲望。对于红枣的营养品认知消费犹存,但其作为非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大。从今年国内消费市场来看,消费者仍然愿意通过增加购买非必需品来犒劳自己。但是在农产品大市场环境下,红枣作为传统农产品,缺乏消费亮点。季产年销的农产品在过剩背景下,需求高度不确定性,需要通过价格下跌去试探需求,直到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市场出现积极反应。消费特征方面比较有参考意义的是消费的季节性规律: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销售旺季,4月至9月是销售淡季。 3、2024/25年度增产已成定局 产量是代表红枣生产规模的重要指标,其对红枣价格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我们并不纠结于绝对产量或者库存数据,研究逻辑更侧重于产量变动方向。 受春节冻灾和2023年7 月中旬高温落果的影响,2023/24年度红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产,从主流资讯机构、各家调研团以及最终的样本库存等情况核算,我们认为2023/24产季红枣产量降幅接近 40%。但是,大幅度减产并未扭转红枣市场低迷困局,红枣价格一路走低,红枣整体成交量依然处于6年来同期最低水平。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一是虽然产量减少,但是供应相对过剩的情况依然存在;二是消费者购买力减弱和国内产品贸易规模扩大导致红枣市场需求不足。 今年以来,南疆地区生长气象条件总体适宜,红枣长势远好于去年,枣园管理投入积极,未听到相关病虫害情况对单产造成影响,新季红枣单产恢复性增长。虽然有局部的冰雹、暴雨等不利天气,但是尚未影响全局。我们预计2024/25年产量同比增长会非常显著,接近正常年份,同比增幅很可能超过80%。笔者从南疆地区调研来看,受访主体全部认同2024年红枣总产量会高于去年,也有部分认为与往年大丰产年份类似。据 Mysteel 初步统计,2024 产季新疆灰枣产量为 56.32 万吨,较 2023 产季增加23.08 万吨,增幅 67.10%。从供给端来看,2024/25年度红枣增产已成定局,新季面临着供增需弱的局面,寻求供给和需求新平衡。制干的枣一般待自然风干后采收,今年采收时间或有提前。 4、收购价大概率回归到正常水平 回顾历史,红枣在 2021 年出现大幅减产收购价格创出新高,随后在 2022 年市场行情逐渐平稳,但在 2023 年再次出现减产使得价格再度攀升,收购价大幅提升至5年来高位。2022/23 年红枣由于收购价较低,生产环节保持着不错的利润,但进入 2023/24 产季,受成本因素以及市场不景气影响,毛利润大幅下滑,甚至出现较大亏损。对比来看,从新疆地区农产品种植端来看,红枣还是比较赚钱的经济作物。笔者认为,新季红枣销售大概率会早下树早销售,随行就市为主,销售价格会大幅低于2023/24产季,预计在 5-6 元/公斤,不排除更低,倾向于根据期货盘面价格来做参照。最大的变量在于政府托市收购行为,短期提振市场预期,但很可能市场不接受。由于走货依然是市场化,随着时间推移,其对市场提振的边际效用递减。红枣天气市或者托市收购引发的上涨走势很可能是产业锁定套保利润的机会。 三、投资展望 在以上分析因素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红枣期货供需关系转为更加宽松的逻辑预期,空头资金依旧占据主动,枣价估值不断向下。价格回升仍需等待新驱动,抄底还需等待。2024/25年度红枣增产已成定局并且品质良好,新季面临着供增需弱的局面,以看空为主,除非现货消费情况远超预期。建议加工企业积极把握机会,运用期货工具保障销售利润。进入2025年二季度,我们更多的需要关注供应端故事,即主产区天气。根据天气实际情况,炒作高峰末期逐步介入做空CJ2509。如果天气表现偏正常,红枣跌破种植端成本线是大概率事件。投资者应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并结合自身投资策略进行调整。 风险提示: 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投资者据此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 建信期货研究发展部 宏观金融研究团队 021-60635739 有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4 黑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6 石油化工研究团队 021-60635738 农业产品研究团队 021-60635732 量化策略研究团队 021-60635726 建信期货研究服务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ID :jxqhyfb
从业资格号:F0301101 又到一年丰收季,10月份是新年度红枣即将上市的重要时间点,市场开始逐渐聚焦于今年的开秤价格和新季收购,也关系到红枣相关企业的未来经营发展。2023/24产季是红枣市场极其不寻常的一年,现货价格和存储利润持续下降给产业带来严峻挑战。秋风起,万物收藏待新生,2024/25产季该如何发展,本文将做分析,并探究未来投资机会。 一、2023/24年产季红枣市场回顾 回顾2023/24年产季,红枣市场整体呈现下跌走势且较为流畅,现货价格也一路走低。2023年红枣受开春低温冻害和高温落果的影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产,推动价格持续走高,收购期市场热度不断增加,11月20日附近期价最高突破16000元/吨。随着供应端利多逐渐消化,红枣在收购入库之后,市场开始关注需求预期是否兑现。虽然在开花坐果、生理性落果、局部天气等阶段性因素给行情带来一定的炒作,但在供应宽松预期下,枣价不断下探,CJ2409合约以最低价8615元/吨结束,价格接近腰斩,直至现在跌势仍未结束。 具体来看,红枣市场利空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消费端未见明显亮点,甚至高价很可能抑制了年初旺季消费;二是新季红枣生长天气大体平稳,持续处于大幅增产的预期,投机炒作不断落空,远月估值下移;三是宏观经济表现偏弱、仓单套保压力以及高成本现货临着亏损可能继续加大的风险,投机需求匮乏,现货压力凸显。 而利多支撑远远不足,现货市场短期的情绪回暖在枣价高估值和供应充裕的背景下,阶段性的反弹和持稳始终是好景不长。现货报价大致有三次较大幅度的下跌:一是春节前后消费不及预期,部分期现货源和中低货源让价走货,此次现货价格下跌1600元/吨;二是在3月底至5月份维持了长时间的横盘,这个时期正好对应着新季红枣发芽、开花、环割等关键阶段。随着红枣生长周期的推进,新季红枣增产预期持续加强,现货再度下跌了1000元/吨左右;三是中秋节备货炒作结束以及CJ2409临近交割面临着仓单注销,现货抛售压力骤然加大,部分货品跌幅甚至超过1000元/吨。现货价格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横盘或者下跌局面,枣价重心不断下移,客商或者生产企业如果没有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难以实现盈利。 二、2024/25年产季红枣供需分析 1、我国红枣生产总体情况 世界红枣看中国,中国红枣看新疆。我国枣种植面积及产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枣种植面积及产量的98%以上。2005年以来,我国枣树种植面积及红枣产量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在2018年左右达到高峰期,期间伴随着红枣价格暴跌,种植收益随之下降,部分枣农砍树、改种、弃园现象增加,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开始连续下降。目前国内枣树种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并以新疆、山西、河北、山东、陕西等省区为主。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数据,2022年我国红枣产量603.49万吨,其中枣树种植传统产区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辽宁、甘肃、宁夏、河南占比45.91%,新疆地区占比52%。从红枣期货规则的角度,重点关注新疆地区。 随着近几年种植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新疆成为中国最大的红枣产区,红枣产业在疆内形成了一条从种植、收购、加工、贸易等完整产业链。新疆的土壤、气候和光照时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适宜红枣生长,产区主要分布在南疆地区,并呈现环绕塔里木盆地分布的态势,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喀什、和田、巴州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团场等地,是当地重要农产品支柱产业之一。 按照新疆统计局数据,2002-2016年新疆枣树种植面积快速增长,2016年顶峰时期达到50.45万公顷,随着供应持续增长,价格持续下滑导致枣农种植收益出现亏损,随后种植面积开始下滑至今,2021年枣树种植面积为31.86万公顷,较高峰期减少了36.85%。由于枣树单产提升以及管理水平的改进,红枣产量降幅远低于面积降幅,2021年产量为246.58万吨,较2018年高峰期下降15.29%。 2、我国红枣消费总体情况 红枣出口和进口数量极少,基本上忽略不计,以国内市场为主,年度内产量即为表观消费量。红枣人均消费量在2005-2016年间持续增长,人均消费量从2005年的1.32千克增至2016年的4.49千克,红枣产能过剩情况也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产量下降,人均消费量也开始下滑,人均消费量已进入瓶颈阶段,消费增长的潜力有限,需要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丰收在望,自然可喜可贺,而红枣滞销的隐忧也开始悄悄显现,网上相关报道屡见不鲜。 根据经济学定义,需求是指人们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的某个具体商品欲望。对于红枣的营养品认知消费犹存,但其作为非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大。从今年国内消费市场来看,消费者仍然愿意通过增加购买非必需品来犒劳自己。但是在农产品大市场环境下,红枣作为传统农产品,缺乏消费亮点。季产年销的农产品在过剩背景下,需求高度不确定性,需要通过价格下跌去试探需求,直到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市场出现积极反应。消费特征方面比较有参考意义的是消费的季节性规律: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销售旺季,4月至9月是销售淡季。 3、2024/25年度增产已成定局 产量是代表红枣生产规模的重要指标,其对红枣价格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我们并不纠结于绝对产量或者库存数据,研究逻辑更侧重于产量变动方向。 受春节冻灾和2023年7 月中旬高温落果的影响,2023/24年度红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产,从主流资讯机构、各家调研团以及最终的样本库存等情况核算,我们认为2023/24产季红枣产量降幅接近 40%。但是,大幅度减产并未扭转红枣市场低迷困局,红枣价格一路走低,红枣整体成交量依然处于6年来同期最低水平。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一是虽然产量减少,但是供应相对过剩的情况依然存在;二是消费者购买力减弱和国内产品贸易规模扩大导致红枣市场需求不足。 今年以来,南疆地区生长气象条件总体适宜,红枣长势远好于去年,枣园管理投入积极,未听到相关病虫害情况对单产造成影响,新季红枣单产恢复性增长。虽然有局部的冰雹、暴雨等不利天气,但是尚未影响全局。我们预计2024/25年产量同比增长会非常显著,接近正常年份,同比增幅很可能超过80%。笔者从南疆地区调研来看,受访主体全部认同2024年红枣总产量会高于去年,也有部分认为与往年大丰产年份类似。据 Mysteel 初步统计,2024 产季新疆灰枣产量为 56.32 万吨,较 2023 产季增加23.08 万吨,增幅 67.10%。从供给端来看,2024/25年度红枣增产已成定局,新季面临着供增需弱的局面,寻求供给和需求新平衡。制干的枣一般待自然风干后采收,今年采收时间或有提前。 4、收购价大概率回归到正常水平 回顾历史,红枣在 2021 年出现大幅减产收购价格创出新高,随后在 2022 年市场行情逐渐平稳,但在 2023 年再次出现减产使得价格再度攀升,收购价大幅提升至5年来高位。2022/23 年红枣由于收购价较低,生产环节保持着不错的利润,但进入 2023/24 产季,受成本因素以及市场不景气影响,毛利润大幅下滑,甚至出现较大亏损。对比来看,从新疆地区农产品种植端来看,红枣还是比较赚钱的经济作物。笔者认为,新季红枣销售大概率会早下树早销售,随行就市为主,销售价格会大幅低于2023/24产季,预计在 5-6 元/公斤,不排除更低,倾向于根据期货盘面价格来做参照。最大的变量在于政府托市收购行为,短期提振市场预期,但很可能市场不接受。由于走货依然是市场化,随着时间推移,其对市场提振的边际效用递减。红枣天气市或者托市收购引发的上涨走势很可能是产业锁定套保利润的机会。 三、投资展望 在以上分析因素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红枣期货供需关系转为更加宽松的逻辑预期,空头资金依旧占据主动,枣价估值不断向下。价格回升仍需等待新驱动,抄底还需等待。2024/25年度红枣增产已成定局并且品质良好,新季面临着供增需弱的局面,以看空为主,除非现货消费情况远超预期。建议加工企业积极把握机会,运用期货工具保障销售利润。进入2025年二季度,我们更多的需要关注供应端故事,即主产区天气。根据天气实际情况,炒作高峰末期逐步介入做空CJ2509。如果天气表现偏正常,红枣跌破种植端成本线是大概率事件。投资者应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并结合自身投资策略进行调整。 风险提示: 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投资者据此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 建信期货研究发展部 宏观金融研究团队 021-60635739 有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4 黑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6 石油化工研究团队 021-60635738 农业产品研究团队 021-60635732 量化策略研究团队 021-60635726 建信期货研究服务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ID :jxqhyfb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