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策略】全球行业和龙头公司估值对比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申万宏源策略】全球行业和龙头公司估值对比》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全球行业和龙头公司估值对比 主要结论 结论:A股“闪电牛”行情短期资金驱动特征明显。展望后续,外资是未来潜在的增量资金之一,因此在当下时点探讨全球维度上的估值对比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得到几点结论:(1)经过近期A股港股强势上涨,当前A股核心宽基指数以及港股估值依然低于美国和日本,但和欧洲及东南亚市场估值水平相当;(2)当前港股市场绝对估值仍处于全球较低水平,相比A股更具性价比;(3)行业结构上A股几乎所有行业的整体估值低于美股,但微观视角下近一半行业龙头股估值已得到充分修复。继续看好后续港股回调后的中期投资机会,以及A股小盘股估值修复和补涨的行业轮动投资机会。 1. 当前A股核心宽基指数以及港股估值相比美国、日本仍然低估,但和欧洲及东南亚市场估值水平相当。从PE-TTM视角来看,截至2024年10月8日,万得全A、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和恒生指数的PE-TTM分别为19.6、15.3、11.7、13.9和10.2,低于美国标普500的27.9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28.0,低于日经225的22.0,低于印度Sensex30的23.5,但已和英国、法国、德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菲律宾、越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水平相当(均为估值十几倍)。从PB视角来看,截至2024年10月8日,万得全A、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和恒生指数的PB分别为1.7、1.4、1.3、1.5和1.0,低于美国标普500的5.0和道琼斯指数的7.1,低于日经225的1.9,也低于印度Sensex30的4.2,略低于英国、法国、德国的1.8、1.9和1.7。即使以中国的成长板块创业板指来看,当前的PE-TTM和PB分别为38.8和5.0,同样低于美国纳斯达克100指数的43.3和6.3(但差距在收窄),估值最高的科创50的PE-TTM为73.3,但PB 4.7同样低于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的6.3。 2. 从GICS行业结构来看,以PE和PB分位数均值衡量,A股11个一级行业估值水平全部低于美股,港股除可选消费外,其余10个一级行业估值水平也全部低于美股。A股GICS一级行业中,仅有信息技术、电信服务和能源估值分位数超过50%,其余地产、工业、日常消费、可选消费、医疗保健、金融、材料、信息技术和公用事业估值分位数均在50%以下,而对应美国标普500中的11个一级行业的估值分位数则均处于60%分位以上。港股除可选消费估值分位数为62%,与标普500的可选消费60%相当外,仅有材料和能源处于50%分位数以上外,其余行业均低于50%分位数。 3. 对比全球不同国家/地区龙头公司估值水平发现,有接近一半的行业港股龙头股估值为七大市场的最低水平,但A股部分行业龙头股估值已经得到充分修复(约有一半行业的龙头股估值位于七大市场中高位水平)。以每个行业市值最大的三个公司作为龙头股,将不同国家/地区(美国、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英国、印度)不同行业的龙头股估值平均数进行对比发现:从PE-TTM视角来看,港股多数行业龙头股的PE-TTM和PB估值均处于为七大市场中的低位水平。然而A股已有部分行业龙头股估值得到充分修复。其中,龙头股PE-TTM和PB估值基本处于七大市场中高位水平的行业(有些甚至为最高水平)(行业估值从大到小排序)有,航空、半导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航空航天与国防、食品、制药、综合消费者服务、建筑产品、医疗保健设备与用品、通信设备、家庭用品、纸与林木产品、生命科学工具和服务、资本市场、电脑与外围设备、能源设备与服务、汽车零部件、医疗保健提供商与服务等、保险,而估值相对比较低的行业(估值从小到大排序)有建筑与工程、商业银行、家庭耐用消费品、金属非金属与采矿、纺织品服装与奢侈品、航空货运与物流、化工、水务、房地产管理和开发、酒店餐馆与休闲。本文正文附有不同国家/地区每个行业龙头股估值对比数据,可供投资者参考。 风险提示:本文仅考虑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之间的估值比较,然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所处的国情、行业周期位置、公司具体经营业务以及商业模式均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不具备完全的可比性,仅作投资参考。 1.全球指数估值对比:A股核心宽基指数以及港股估值相比美国、日本仍然低估,和欧洲及东南亚市场估值水平相当 资料来源:Wind、iFind、Bloomberg、申万宏源研究;备注:A股ERP以10年期国债利率计算,其他国家以10年期美债利率计算;A股港股数据截至2024/10/8,海外数据截至2024/10/7 2.A股/港股/美股:行业估值对比:从GICS行业结构来看,以PE和PB分位数均值衡量,A股11个一级行业估值水平全部低于美股,港股除可选消费外,其余10个一级行业估值水平也全部低于美股 资料来源:Wind、iFind、Bloomberg、申万宏源研究; 备注:A股港股估值为2024/10/8数据,美股为2024/10/7数据 3.全球龙头股估值对比:二级行业:有接近一半的行业港股龙头股估值为七大市场的最低水平,但A股部分行业龙头股估值已经得到充分修复(约有一半行业的龙头股估值位于七大市场中高位水平) 备注:计算PE-TTM均值剔除掉大于100和小于0的样本,计算PB均值剔除掉大于10的样本;A股港股台股日股为2024/10/8数据,美国英国印度为2024/10/7数据;公司市值取2024年三季度末数据;下同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金融地产 资料来源:Wind、iFind、Bloomberg、申万宏源研究,下同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日常消费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可选消费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材料&能源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电信及信息技术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公用事业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医疗保健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工业
全球行业和龙头公司估值对比 主要结论 结论:A股“闪电牛”行情短期资金驱动特征明显。展望后续,外资是未来潜在的增量资金之一,因此在当下时点探讨全球维度上的估值对比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得到几点结论:(1)经过近期A股港股强势上涨,当前A股核心宽基指数以及港股估值依然低于美国和日本,但和欧洲及东南亚市场估值水平相当;(2)当前港股市场绝对估值仍处于全球较低水平,相比A股更具性价比;(3)行业结构上A股几乎所有行业的整体估值低于美股,但微观视角下近一半行业龙头股估值已得到充分修复。继续看好后续港股回调后的中期投资机会,以及A股小盘股估值修复和补涨的行业轮动投资机会。 1. 当前A股核心宽基指数以及港股估值相比美国、日本仍然低估,但和欧洲及东南亚市场估值水平相当。从PE-TTM视角来看,截至2024年10月8日,万得全A、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和恒生指数的PE-TTM分别为19.6、15.3、11.7、13.9和10.2,低于美国标普500的27.9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28.0,低于日经225的22.0,低于印度Sensex30的23.5,但已和英国、法国、德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菲律宾、越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水平相当(均为估值十几倍)。从PB视角来看,截至2024年10月8日,万得全A、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和恒生指数的PB分别为1.7、1.4、1.3、1.5和1.0,低于美国标普500的5.0和道琼斯指数的7.1,低于日经225的1.9,也低于印度Sensex30的4.2,略低于英国、法国、德国的1.8、1.9和1.7。即使以中国的成长板块创业板指来看,当前的PE-TTM和PB分别为38.8和5.0,同样低于美国纳斯达克100指数的43.3和6.3(但差距在收窄),估值最高的科创50的PE-TTM为73.3,但PB 4.7同样低于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的6.3。 2. 从GICS行业结构来看,以PE和PB分位数均值衡量,A股11个一级行业估值水平全部低于美股,港股除可选消费外,其余10个一级行业估值水平也全部低于美股。A股GICS一级行业中,仅有信息技术、电信服务和能源估值分位数超过50%,其余地产、工业、日常消费、可选消费、医疗保健、金融、材料、信息技术和公用事业估值分位数均在50%以下,而对应美国标普500中的11个一级行业的估值分位数则均处于60%分位以上。港股除可选消费估值分位数为62%,与标普500的可选消费60%相当外,仅有材料和能源处于50%分位数以上外,其余行业均低于50%分位数。 3. 对比全球不同国家/地区龙头公司估值水平发现,有接近一半的行业港股龙头股估值为七大市场的最低水平,但A股部分行业龙头股估值已经得到充分修复(约有一半行业的龙头股估值位于七大市场中高位水平)。以每个行业市值最大的三个公司作为龙头股,将不同国家/地区(美国、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英国、印度)不同行业的龙头股估值平均数进行对比发现:从PE-TTM视角来看,港股多数行业龙头股的PE-TTM和PB估值均处于为七大市场中的低位水平。然而A股已有部分行业龙头股估值得到充分修复。其中,龙头股PE-TTM和PB估值基本处于七大市场中高位水平的行业(有些甚至为最高水平)(行业估值从大到小排序)有,航空、半导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航空航天与国防、食品、制药、综合消费者服务、建筑产品、医疗保健设备与用品、通信设备、家庭用品、纸与林木产品、生命科学工具和服务、资本市场、电脑与外围设备、能源设备与服务、汽车零部件、医疗保健提供商与服务等、保险,而估值相对比较低的行业(估值从小到大排序)有建筑与工程、商业银行、家庭耐用消费品、金属非金属与采矿、纺织品服装与奢侈品、航空货运与物流、化工、水务、房地产管理和开发、酒店餐馆与休闲。本文正文附有不同国家/地区每个行业龙头股估值对比数据,可供投资者参考。 风险提示:本文仅考虑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之间的估值比较,然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所处的国情、行业周期位置、公司具体经营业务以及商业模式均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不具备完全的可比性,仅作投资参考。 1.全球指数估值对比:A股核心宽基指数以及港股估值相比美国、日本仍然低估,和欧洲及东南亚市场估值水平相当 资料来源:Wind、iFind、Bloomberg、申万宏源研究;备注:A股ERP以10年期国债利率计算,其他国家以10年期美债利率计算;A股港股数据截至2024/10/8,海外数据截至2024/10/7 2.A股/港股/美股:行业估值对比:从GICS行业结构来看,以PE和PB分位数均值衡量,A股11个一级行业估值水平全部低于美股,港股除可选消费外,其余10个一级行业估值水平也全部低于美股 资料来源:Wind、iFind、Bloomberg、申万宏源研究; 备注:A股港股估值为2024/10/8数据,美股为2024/10/7数据 3.全球龙头股估值对比:二级行业:有接近一半的行业港股龙头股估值为七大市场的最低水平,但A股部分行业龙头股估值已经得到充分修复(约有一半行业的龙头股估值位于七大市场中高位水平) 备注:计算PE-TTM均值剔除掉大于100和小于0的样本,计算PB均值剔除掉大于10的样本;A股港股台股日股为2024/10/8数据,美国英国印度为2024/10/7数据;公司市值取2024年三季度末数据;下同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金融地产 资料来源:Wind、iFind、Bloomberg、申万宏源研究,下同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日常消费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可选消费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材料&能源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电信及信息技术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公用事业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医疗保健 4.各细分领域龙头股估值对比:工业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