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泰宏观|专题】国庆大消费:情绪回暖,地产及相关需求反弹

【华泰宏观|专题】国庆大消费:情绪回暖,地产及相关需求反弹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0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摘要 今年国庆假期适逢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出台,9月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化政策发力预期,且假期前A/H股迎来大幅上涨,而在国庆假期期间恒生指数进一步上涨10.2%。市场热度之外,基本面走势如何?本文梳理国庆期间的资本市场表现,聚焦旅游出行、消费增速、地产成交三个维度观察股市的热度是否开始向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传导。往前看,市场风险溢价明显降低后,财政支出和/或与地方财力息息相关的地产周期回升,将有助于市场盈利预期的进一步修复。 一、出行:国庆假期出游人次再创新高,入境游延续结构性增长 今年国庆假期出行人数创历史新高,国庆假期前五日(10月1-5日)全国公共交通日均旅客发送量较19年同期增长24%,超过今年中秋增速、与五一假期增幅相当。节前一周国内航班数较2019年同期/五一假期分别增长13%/0.9%;国际航线恢复至19年同期的88%,较今年五一假期增长6.4%。 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国庆假期出入境旅客人次同比增长19%,较五一期间增速(35%)有所放缓,部分受去年中秋-国庆长假高基数的影响,而入境游增长强于出境游。去哪儿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期间预计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60%,热门目的地包括广州、西安、张家界等。出境游方面,根据携程数据统计,预计今年国庆期间出境短线游占比达到61%,如中国香港、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韩国首尔、日本大阪。 二、消费:酒店及机票延续“性价比”特点,高频及“大件”消费有回暖 出行消费延续“高性价比先行”的特点,可能由于旅游消费事先预定,9月24日的稳增长政策影响有限,但高频餐饮消费,及“大件”消费(如汽车),均出现一定程度回暖,或体现“以旧换新”等政策提振,及消费者情绪改善。根据携程等数据,假期首日国内酒店和机票预订量同比分别增长40%/17%,价格分别回落4.5%/23%。而餐饮消费增长较为明显,美团显示假期前5天餐饮堂食消费日均同比增长33.4%。此外,9月1-22日汽车批发量同比增长5%,较上月增长31%。 三、 地产:一线城市限购政策优化,新房二手房成交均明显升温 9月29日以来,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相继发布了相关调整政策,聚焦优化购房贷款利率、降低首付比例、取消对二套房和非户籍居民的限购等需求刺激措施,同时通过调整人才购房政策、加大公积金支持力度等积极吸引特定群体、激活多层次市场需求。多地房企优化促销政策、调整贷款条件、部分楼盘略涨价(较政策前环比上涨2%左右)。 整体而言,10月1-5日新房及二手房成交较9月有所回暖——60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从9月-28.4%回升至1.1%,假期低基数下,26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从9月全月的-6.3%回升至164.3%。此外,自9月政治局会议后的首个周末地产成交环比明显改善,尤其是一线城市。9月28-30日的60城新房/26城二手房成交量较前一周同期(9月21日-23日)分别增长99.5%/43.1%,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新房成交面积上涨53.2%319.1%/40.1%/80.6%,北京二手房成交增长114.4%,深圳二手房成交微降-3.3%。 风险提示:财政政策力度低于预期、地产需求超预期走弱 目录 一、出行:国庆假期出游人次再创新高,入境游延续结构性增长 二、消费:酒店及机票延续“性价比”特点,高频及“大件”消费有所回暖 三、地产:一线城市限购政策优化,商品房成交升温 正文 一、出行:国庆假期出游人次再创新高,入境游延续结构性增长 今年国庆假期适逢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出台、9月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化政策发力预期, 9月30-10月4日,恒生科技/恒生国企指数共上涨17.5%/11.8%,领跑全球主要大类资产(图表1)。市场热度之外,我们聚焦旅游出行、消费增速、地产成交三个维度观察股市的热度是否开始向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传导。往前看,市场风险溢价明显降低后,财政支出和/或与地方财力息息相关的地产周期回升,将有助于市场盈利预期的进一步修复。 今年国庆假期出行人数创历史新高,较疫情前恢复程度超中秋及五一,铁路及自驾游维持较高景气度。据交通部统计,国庆假期前五日(10月1-5日)全国公共交通(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总量约14.6亿人次,日均旅客发送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4%,亦超过今年中秋假期(较2019年同期增长16%),与五一假期涨幅基本持平。其中,铁路、公路及民航客运量均较2019年同期实现2-3成增长(图表2-3)。 具体而言,国庆假期前五日(10月1-5日)铁路、公路和民航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8%/24.3%/22.1%,较五一假期日均发送量增速继续上行(五一假期相对于2019年同期的增速分别录得23.3%/24.4%/11.1%)继续上行。百度迁徙指数亦显示国庆假期居民跨区域流动趋势整体高于中秋/端午/清明小长假。 此外,或由于自驾游占比提升,国庆假期前五日高速公路平均流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57%,高于今年中秋及五一假期日均车流量增速(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24.9%/23.4%)。根据交通部预测,国庆期间自驾出行比例将超过80%,与五一假期间自驾出行占比八成左右基本持平。 从节前一周的航班数看,国内航班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13%,较今年五一假期增长0.9%;16条主要国际航线合计数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较今年五一假期增长6.4%(图表4-5)。 跨境游方面,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国庆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人次同比增长18.5%,较五一期间的同比增速(35.1%)有所放缓,部分受去年中秋-国庆长假高基数的影响,入境游增长强于出境游。2023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免签政策、这一进程在2024年2季度加速。其中,多地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拉动效果较为显著。同时,中国本土消费品和服务的相对性价比快速提升。而中长期看,随着我国服务业发展以及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入境游有望呈现结构性增长。中长期看,随我国服务业发展及旅游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入境游有望实现持续增长(参见《入境游的增长潜力如何?》,2024/8/26)。 入境游方面,去哪儿数据显示,今年“十一”期间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大增60%,“China Travel”热潮持续升温或因免签政策逐步扩大等因素,入境热门目的地包括广州、西安、张家界等,如张家界的国际游客来源国从2019年的133个增加到2024年的171个。 出境游方面,长线游增长趋势明显,内地游客港澳台旅游亦呈现较高增长。根据携程数据预计,国庆期间出境旅游中,选择出境短线游的游客人数占比达到61%,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出境游机票订单量最高的城市全部在5小时内飞行圈,如中国香港、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韩国首尔、日本大阪。此外,截止10月5日,国庆假期香港和澳门的日均入境人数约47万人次/16万人次,分别较2019年同期水平增长25%/15%。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2日入境澳门的旅客量达16.61万人次、已超2019年10月5日16.21万人次,成为有正式统计数据以来国庆假期单日入境旅客量的最高纪录(图表6-10)。 二、消费:酒店及机票延续“性价比”特点,高频及“大件”消费有所回暖 消费方面,事先预定的出行消费延续了“高性价比先行”的特点,可能由于旅游消费事先预定,9月24日的稳增长政策影响有限,国庆首日、国内酒店和机票预订量同比虽然分别增长40%/17%,但价格分别回落4.5%/23%。而高频餐饮消费,及“大件”消费(如汽车),均出现一定程度回暖,可能体现“以旧换新”等政策提振,以及消费者情绪改善,美团显示假期前5天餐饮堂食消费日均同比增长33.4%。此外,9月1-22日汽车批发量同比增长5%,较上月增长31%。文娱消费中,电影票房同比回落11%,音乐节数量同比降幅亦超50%,或受到供给下降影响。 旅游方面,酒店及机票价格同比均有回落,延续“高性价比”先行特点。根据同城和去哪儿数据,国庆首日酒店预定量同比增长约四成,而酒店均价较去年同期便宜4.5%左右。同时,国庆假期酒店的环比涨幅亦较为温和——全国经济型酒店中涨幅最高的三家(世贸大酒店、卓越酒店、如家酒店)酒店均价节前一周至假期的涨幅约为200%-240%,弱于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的环比涨幅320%-430%。机票方面,根据航旅纵横和携程数据,国庆期间国内航线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17%,国际航线日均预定量增速大幅提升至155%,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4%/88%,但国内和国际机票价格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3%/30%,较2019年国庆假期期间亦下降8%/13%。另外,多家航司通知自10月5日起下调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其中,800公里(含)以下航线每位旅客收取10元燃油附加费,800公里以上航线每位旅客收取20元燃油附加费,相较于四个月前调整的价格分别降低20元和30元(图表11-12)。 根据部分地区文旅厅的数据,今年国庆假期旅游人次及收入同比增长约1-2成,大多高于今年五一假期。比如四川省A级景区在国庆节前五日累计接待游客数量3001万人,同比增长18.9%,高于中秋节假期同比10.4%和五一假期同比9.5%;累计门票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中秋节假期同比8.6%和五一假期同比3.3%。广东省4A及以上景区在国庆节前五日累计接待游客数量1694万人,同比增长7.5%,亦高于中秋节假期同比-12.7%和五一假期同比2.8%。 餐饮方面,美团数据显示假期前5天,餐饮堂食消费日均值同比增长约33.4%。河南省商务局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前4天,省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总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较2019年同期增长17.4%;青海省商务局数据显示,国庆节首日,省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收较2019年同期增长66%。客流量方面,国庆首日,全国海底捞火锅门店较去年国庆首日客流量同比增长超5%,较中秋节期间增长19%;太二酸菜鱼全国门店总接待人数同比增长9%;怂火锅厂全国门店总接待人数同比增长5%。此外,上海消费券发放对餐饮消费促进作用明显,据澎湃新闻消息,海底捞上海人民广场店在国庆首日的午市客流量较平日增长40%,其中约10%的客人使用消费券。 “大件”消费方面,“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叠加“金九”季节性影响,9月车市呈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国庆期间会有进一步提升。根据乘联会数据,汽车销售9月1-22日全国乘用车厂家批发137.3万辆同比增长5%,较上月环比增长31%。自8月起,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量增长迅速,9月补贴申请量仍保持高位,截至9月24日,全国累计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超100万份。截止9月25日,全国几乎所有省份均已出台并落实汽车置换补贴政策,单车补贴金额均较为可观,我们认为,国庆期间汽车销量或有望进一步提升(图表15)。 文娱方面,假期前5日累计票房同比回落11%,音乐节数量同比下降超50%,文娱消费供给或有所下降。国庆假期前5天票房累计收入同比下降11%,仅达到2019年同期38%的水平(图表13-14)。音乐节方面,根据南都娱乐统计,今年国庆期间全国仅有19个户外音乐节举办,比去年同期的40个音乐节,减少了52.5%,较2019年同期增长26.7%。 三、地产:一线城市限购政策优化,商品房成交升温 继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再度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后,上周(9月29-30日)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相继发布了相关调整政策——主要聚焦于优化购房贷款利率、降低首付比例、取消对二套房和非户籍居民的限购等需求刺激措施,同时通过调整人才购房政策、加大公积金支持力度等积极吸引特定群体、激活多层次市场需求(图表18)。而房企层面也进行了积极应对,主要包括优化前期的促销政策、调整贷款条件、灵活定价等方式,以进一步增强市场需求和活跃度、缓解房企自身库存压力。(图表19) 整体而言,10月初新房及二手房成交较9月有所回暖,新房成交同比增速转正,而二手房成交增速改善更为明显。具体看: 新房成交方面,10月1-5日,60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回升1.1%,较9月月均同比-28.4%降幅有所改善。其中,一、二、三线城市同比增速分别为28.2%/5.5%/-15.7%,一、二线城市较9月全月31.6%/39.4%的跌幅明显收窄,三线城市较9月5.5%的跌幅有所扩大。 二手房成交方面,假期低基数下,10月1-5日26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164.3%,较9月全月同比-6.3%亦明显回升,其中,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同比分别从9月全月的1.8%上行至10月1-5日的173.8%,而二线和三线城市同比增速止跌回升,从9月全月的-6.3%/-14.9%回升至70.8%/208%。 此外,自9月政治局会议后的首个周末,地产成交环比明显改善,尤其是一线城市。9月28日至9月30日的60城新房/26城二手房成交量较前一周同期(9月21日至9月23日)分别增长99.5%/43.1%,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新房成交分别增长53.2%/319.1%/40.1%/80.6%,北京二手房成交增长114.4%,深圳二手房成交微降3.3%(图表16-17)。具体看: 北京:根据贝壳找房app公开数据,北京二手房国庆首日成交735套,超越了今年94%的周日,9月23-29日成交3533套,环比前值的1951套上涨72%。 上海:楼市新政发布后,新房认购率创新高、二手房量价上涨。根据贝壳数据,10月1日上海二手房成交617套,而今年在新政前二手房日成交量约400~500套。 广州:截至10月2日,广州贝壳新房节国庆累计认购突破1100单。其中,越秀地产广州区域国庆首日成交量达329单;“网红盘”黄埔中央公馆国企首日来访量超200组,成交39套,较往常工作日上升300%。 深圳:根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10月1日到3日,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233%,一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569%。9月30日-10月3日,深圳市新建商品住房签署认购协议879套,日均认购量比9月日均认购量增加124.9%。 南京:二手房国庆首日成交824套,超过了2024年97%的周日,9月23-29日成交2556套,环比前值502套,涨了400%。新政出来之后三天分别卖出了419套(27日)、606套(28日),824套(29日),创3年来最高纪录。 风险提示 1)后续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低于预期,市场情绪可能下降; 2)如果地产需求超预期走弱,可能拖累经济增长。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4年10月7日发布的《国庆大消费:情绪回暖,地产及相关需求反弹》 易峘 研究员 SAC 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吴宛忆 研究员 SAC No. S0570524090005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与您一同剖析宏观经济、关注资本市场!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