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超预期,债市调整的空间和时间怎么看?——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410)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政策超预期,债市调整的空间和时间怎么看?——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410)》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申万宏源债券】金倩婧 王胜 徐亚 王哲一 摘要 债市月观点:政策超预期,债市调整的空间和时间怎么看? 后续政策生效情况,以及股债走势的持续性也再度成为焦点,债券市场是否能够持续调整?我们具体分析如下: (1)央行向股市注入流动性提振资本市场,这一轮风险偏好回升的动力预计较强,可能会对债市形成一定压制,但预计并非影响债市走势的核心因素。这一轮稳增长政策超预期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提振资本市场方面,央行向股票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一是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二是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如果按照三期估算,预计可向股市注入2.4万亿流动性。无论是国债还是央票互换,最终结果均可能体现为央行扩表、对非银机构债权增加,这相当于央行直接向股市注入流动性,并且也开辟了国内央行和基金、保险交易的先河。央行作为流动性的源头,向股市直接注入流动性,无疑是较大级别程度的利好,即使未来经济基本面走势存疑,这一轮风险偏好回升的幅度和韧性预计也会相对偏强。对债市而言,风险偏好回升虽然会对债市形成一定压制,但预计并非影响债市走势的核心因素。 (2)政策利率下调对债券调整上限构成约束,这一轮债市调整的空间和时间仍需重点关注宽信用能否有效推进,信贷表现以及房地产能否企稳或是核心关注点。简单参照2020年下半年的情形看,即使假设后续房地产市场能够企稳、经济基本面实现好转,10Y国债收益率与MLF、OMO利率的差值预计不会明显超过40bp、115bp(2020年11月19日),对应当下10Y国债收益率上限分别为2.40%、2.65%。当然后续经济基本面能够有效企稳的关键是信贷投放、以及房地产市场能否企稳,考虑到这一轮政策表述力度较大,加之各项经济基本面数据均处于绝对低位,经济基本面具备一定的向上弹性。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后预计会伴有信贷投放加码行为,后续信贷增速回升、房地产市场企稳的概率预计会相对偏高,如果后续逐步确认,长债和信用债市场调整幅度预计会相对偏大,不排除长债收益率会逐步触及区间上限。简单参考资金和信贷的节奏看,2025年Q1起债券市场或逐步企稳。 (3)50bp降准对资金和短端仍形成直接利好,10月资金面预计宽松无虞,但偏低的资金利率无法长期维持,资金和短端正式下行后需关注央行收紧及后续上行风险。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大宽松后都易形成债券市场真正的拐点,宽松政策落地后,长短端收益率都会快速下行至明显低于政策利率的绝对低位。后续确认经济基本面改善,宽松货币政策不继续加码,长短端收益率会开始进入上行通道。过于偏低的资金和短端一般很难长期维持,需要宽松货币政策持续配合。今年央行宽货币力度相对靠后,50bp降准落地后才驱动资金和短端明显下行,至少在未来一个月的维度内,资金和短端预计会处于相对低位的水平。但对于年底的资金面而言,货币政策不持续宽松配合,资金利率较难长期维持在一个相对低位的水平。如果后续政策落地后基本面确认改善,处于低位的资金和短端上行概率相对偏高,我们提示重点关注11月后资金和短端边际上行的情形。 综上,这一轮政策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力度较大,短期内政策效果有望实现,经济乐观预期暂时无法证伪的情况下,10月债市依旧是调整的概率相对较大,我们仍建议对长债和信用债市场保持谨慎。由于流动性较为充裕,10月资金和短端表现预计会偏强,债券收益率曲线预计会呈现“熊陡”格局,对前期的“牛平”曲线预计会有一定纠正。中期来看,这一轮10Y国债收益率上限或在2.40%-2.65%左右,2025年Q1起债券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热点关注:宽货币力度超预期,流动性短期无虞——10月资金面和同业存单前瞻 由于9月底50bp降准落地,加之未来可能还有25-50bp降准,10月资金面预计宽松无虞,资金曲线预计延续走陡趋势。50bp降准+MLF降息30bp,同业存单明显受益,并未跟随长债大幅调整。9月25日-9月26日1年同业存单最低回落至1.87%,9月27日10年国债与1年同业存单利差也正式走阔至26bp,长债利率与资金利率的利差也迎来明显修复。考虑到大幅度降准落地后,未来1个月维度内,资金面预计表现较为宽松,同业存单预计或低位震荡。但考虑到年底资金缺口较大,资金利率长期维持低位并不具备可持续性,11月后关注同业存单的调整压力。 9月(9.02-9.27)资产走势:国内债市收益率先下后上,10Y美债收益率下行、报收3.75%。具体来看:(1)资金:9月资金利率中枢小幅下行,1年期AAA同业存单震荡下行、报收1.91%,机构杠杆环比小幅下降。(2)债市:9月国内债市受到央行降息、国常会新闻发布及后续一揽子政策影响,国债收益率先下后上、曲线走陡,10Y国债收益率报收2.17%。(3)大宗商品及原油:黄金上涨5.71%报收2680.80美元/盎司,布伦特原油下跌7.99%报70.89美元/桶。(4)汇率:美元指数报100.54,在岸人民币汇率报7.02。(5)权益市场:国内外股市普遍收涨。 数据来源:Wind、Choice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和资金面宽松超预期、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等 正文 1. 债市月观点:政策超预期,债市调整的空间和时间怎么看? 9月债券市场整体是“政策市”,以政策公布时间点为节点,债券收益率呈现先下后上走势。9月中上旬因公布的8月经济金融数据整体表现不佳,降息预期维持高位,加之8月央行净买入国债后,9月中上旬资金面表现也较为平稳,债市情绪较为积极,9月23日10Y、30Y国债收益率最低分别报收2.04%、2.14%。9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先后宣布重大稳增长措施,主要有20bp降息+50bp降准+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互换便利+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等。对债市而言,利多和利空的因素皆有,因此9月稳增长政策对债市影响略显复杂。降准、降息为对债市利好的宽货币政策,但是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支持政策又相对利空债市。最终的结果体现为资金和短端利率受益于宽货币政策有效回落,但风险偏好回升+长期经济预期改善,长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前期高度扁平化的曲线迎来修正,政策影响下收益率曲线呈现“熊陡”特征。 当然稳增长政策已经宣布落地,短期内股债“跷跷板”效应较为突出,但是后续政策生效情况,以及股债走势的持续性也再度成为焦点。尤其是债券市场调整空间还面临低政策利率的约束,债券市场是否能够持续调整?我们具体分析如下: (1)央行向股市注入流动性提振资本市场,这一轮风险偏好回升的动力预计较强,可能会对债市形成一定压制,但预计并非影响债市走势的核心因素。除了常规的宽货币、宽财政政策外,这一轮稳增长政策超预期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提振资本市场方面,央行向股票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一是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二是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如果按照三期估算,预计可向股市注入2.4万亿流动性。再贷款相对易理解,我们重点分析5000亿元互换便利,非银机构可以用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如果央行用国债和非银机构互换,体现为央行资产端国债持仓减少、对非银机构的债权增加,这个过程既不是扩表也不是缩表,仅仅是央行资产端的内部变化。但是非银机构从央行手中获得流动性较好的国债后,大概率会变现获得现金、再用于股票市场投资等。但由于央行国债持仓整体较低,央行从二级市场再净买入国债的概率较大,对应央行扩表。因此从最终结果看,央行用国债和非银机构互换,央行扩表的概率较大,央行资产端对非银机构债权增加,负债端对商业银行的负债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央行持有国债规模面临一定不确定性,我们倾向于中期仍将逐步增加。如果央行用央票和非银机构互换,相比国债要相对复杂一些,因为央票是央行发行的债券,央行并不能直接持有央票。央行可以向非银机构发行央票,资产端形成对非银机构债权,负债端形成债券发行(央票),非银机构获得央票后大概率会和商业银行贴现兑换,央行再从商业银行手中回收央票,央行负债端对商业银行负债增加+债券发行(央票)减少。从最终结果看,央行用央票和非银机构互换(向非银机构发行央票),对应扩表行为,央行资产端对非银机构债权增加,负债端对商业银行负债增加。 由此,无论是国债还是央票互换,最终结果均可能体现为央行扩表、对非银机构债权增加,这相当于央行直接向股市注入流动性,并且也开辟了国内央行和基金、保险交易的先河。央行作为流动性的源头,向股市直接注入流动性,无疑是较大级别程度的利好,即使未来经济基本面走势存疑,这一轮风险偏好回升的幅度和韧性预计也会相对偏强。对债市而言,风险偏好回升虽然会对债市形成一定压制,但预计并非影响债市走势的核心因素。 (2)政策利率下调对债券调整上限构成约束,这一轮债市调整的空间和时间仍需重点关注宽信用能否有效推进,信贷表现以及房地产能否企稳或是核心关注点。虽然经济预期改善导致长债收益率大幅反弹,导致政策利率下调20bp对债市无直接利好体现,但政策利率作为债券收益率中枢,仍对债券调整上限构成直接约束。简单参照2020年下半年的情形看,即使假设后续房地产市场能够企稳、经济基本面实现好转,10Y国债收益率与MLF、OMO利率的差值预计不会明显超过40bp、115bp(2020年11月19日),对应当下10Y国债收益率上限分别为2.40%、2.65%,因此即使在经济基本面预期乐观的情况下,这一轮10Y国债收益率上限预计也在2.40%-2.65%区间。当然后续经济基本面能够有效企稳的关键是信贷投放、以及房地产市场能否企稳,考虑到这一轮政策表述力度较大,加之各项经济基本面数据均处于绝对低位,经济基本面具备一定的向上弹性。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后预计会伴有信贷投放加码行为,后续信贷增速回升、房地产市场企稳的概率预计会相对偏高,如果后续逐步确认,长债和信用债市场调整幅度预计会相对偏大,不排除长债收益率会逐步触及区间上限。简单参考资金和信贷的节奏看,2025年Q1起债券市场或逐步企稳。 (3)50bp降准对资金和短端仍形成直接利好,10月资金面预计宽松无虞,但偏低的资金利率无法长期维持,资金和短端正式下行后需关注央行收紧及后续上行风险。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大宽松后都易形成债券市场真正的拐点,宽松政策落地后,长短端收益率都会快速下行至明显低于政策利率的绝对低位。后续确认经济基本面改善,宽松货币政策不继续加码,长短端收益率会开始进入上行通道。这里的隐含含义是过于偏低的资金和短端一般而言很难长期维持,需要宽松货币政策持续配合。今年不一样的是,央行宽货币力度相对靠后,导致前期资金和短端偏高,50bp降准落地后才驱动资金和短端明显下行,至少在未来一个月的维度内,资金和短端预计会处于相对低位的水平。但对于年底的资金面而言,货币政策不持续宽松配合,资金利率较难长期维持在一个相对低位的水平。如果后续政策落地后基本面有相应改善,处于低位的资金和短端上行概率相对偏高,我们提示重点关注11月后资金和短端边际上行的情形。 综上,这一轮政策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力度较大,短期内政策效果有望实现,经济乐观预期暂时无法证伪的情况下,10月债市依旧是调整的概率相对较大,我们仍建议对长债和信用债市场保持谨慎。由于流动性较为充裕,10月资金和短端表现预计会偏强,债券收益率曲线预计会呈现“熊陡”格局,对前期的“牛平”曲线预计会有一定纠正。中期来看,这一轮10Y国债收益率上限或在2.40%-2.65%左右,2025年Q1起债券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2. 热点关注:宽货币力度超预期,流动性短期宽松无虞——10月资金面和同业存单前瞻 9月资金面回顾:资金面波动水平上升、资金曲线走陡,50bp降准落地后隔夜资金利率大幅下行。9月中旬起资金面出现边际收敛迹象,9月19日到9月20日R001和R007双双上行至2.0%以上,但9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潘功胜行长宣布50bp降准+年内可能还有25bp-50bp降准,流动性预期大幅改善。9月底资金利率明显下行,尤其是隔夜资金利率下探幅度较大,跨季原因7天资金利率相对持稳,R007和R001利差大幅走阔,资金曲线走陡。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虽然9月底资金利率明显回落,但9月作为跨季月,全月看资金中枢仍略高于8月,9月R001、R007中枢分别报收1.79%、1.93%,较8月分别回升1bp、5bp;(2)9月进入跨季月,加之50bp降准落地,资金分层现象和期限利差现象均凸显,R007-DR007、R007-R001利差较8月分别走阔4bp、4bp至13bp、14bp。 9月机构杠杆整体略偏弱,随着流动性进入宽松格局,后续机构杠杆反弹的概率较高。从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来看,9月上旬机构杠杆行为较为积极,中下旬资金面收敛后机构杠杆边际下行,9月24日宣布50bp降准后,隔夜资金利率大幅下探,机构杠杆出现反弹。全月来看,9月机构杠杆略低于8月,9月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均值较8月下降2.9%至6.31万亿元。随着50bp降准落地、隔夜资金利率大幅下行,杠杆套息价值预计再度凸显,后续机构杠杆反弹的概率较高。 由于9月底50bp降准落地,加之未来可能还有25-50bp降准,10月资金面预计宽松无虞,资金曲线预计延续走陡趋势。如果简单从资金利率的季节性走势来看,10月资金面整体易紧难松,资金利率也多明显上行,主要与政府债放量、存款准备金缴纳有关,尤其是2023年10月资金面明显偏紧张。但由于今年9月50bp降准释放万亿流动性,加之年内可能还有潜在的25bp-50bp降准,宽松货币政策或主导10月资金面表现。预计10月资金面难现历史季节性表现,资金面维持宽松的概率较大,尤其是隔夜资金利率预计维持低位,资金利率曲线预计延续9月底的走陡趋势。 50bp降准+MLF降息30bp,同业存单明显受益,并未跟随长债大幅调整,10月同业存单预计表现较为震荡,11月后关注同业存单调整压力。9月稳增长政策对债市影响略显复杂,降准、降息为对债市利好的宽货币政策,但是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政策又相对利空债市,最终的结果体现为资金和短端利率受益于宽货币政策有效回落,但风险偏好回升+长期经济预期改善,长债收益率大幅上行。9月24日宽货币政策宣布后,9月25日-9月26日1年同业存单最低回落至1.87%,9月27日10年国债与1年同业存单利差也正式走阔至26bp,长债利率与资金利率的利差也迎来明显修复。考虑到大幅度降准落地后,未来1个月维度内,资金面预计表现较为宽松,同业存单预计或低位震荡。但考虑到年底资金缺口较大,资金利率长期维持低位并不具备可持续性,11月后关注同业存单的调整压力。 3. 月度回顾:国内债市收益率先下后上,10Y美债收益率下行、报收3.75% 月度(9.2-9.27)国内债市收益率先下后上,10Y美债收益率下行、报收3.75%。具体来看: 资金面:9月资金利率中枢小幅下行,1年期AAA同业存单震荡下行、报收1.91%,机构杠杆环比小幅下降。9月作为跨季月、资金利率中枢小幅上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全月净回笼2317亿元。资金价格方面,R001、R007月均值分别报收1.79%、1.93%,分别较上月上行1.21bp、4.91bp。本月机构加杠杆意愿下降,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月均值为6.31万亿元,月度环比下行2.92%,其中隔夜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月度均值为5.09万亿元,月度环比下行10.28%。 债市:9月国内债市受到央行降息、国常会新闻发布及后续一揽子政策影响,国债收益率先下后上、曲线走陡,10Y国债收益率报收2.17%。9月中上旬经济数仍维持偏弱态势,货币宽松预期有所升温,债市走强。9月底国常会新闻发布会及后续的政治局会议内容超预期,包括降准降息、向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地产止跌等政策,长债收益率上行幅度较大。海外债市方面,美联储降息落地,降息幅度略超预期,但美国劳动力市场和GDP数据均显示经济软着陆仍是大概率,10Y美债收益率先下后上,月度下行16bp、报收3.75%。其他海外债市方面,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5.00bp、报收0.87%,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1.00bp、报收2.19%。 可转债:国内转债收涨,中证可转债指数和上证可转债指数均分别上涨3.22%、2.88%。 大宗商品及原油:大宗方面,黄金上涨5.71%报收2680.80美元/盎司,布伦特原油下跌7.99%报70.89美元/桶,国内定价大宗分化,南华黑色指数上涨0.91%,其中焦煤上涨2.30%、铁矿石下跌0.53%。 汇率:汇率方面,美元指数走弱,下行1.16%报100.54,英镑、日元和欧元相对美元升值,在岸人民币汇率报7.02,离岸人民币汇率报6.98。 股市:股市方面,国内外股市普遍收涨。上证指数上涨8.63%,深证成指上涨13.97%,恒生指数上涨14.69%,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69%,日经225、德国DAX和法国CAC40分别上涨3.06%,3.00%和2.11%,英国富时100下跌0.67%。 往期精彩回顾 #专题报告 【专题】长期利率中枢下行,海外类固收投资机构如何应对(保险篇)——海外资管系列报告之一 【专题】全面盘点科创债与科创票据2024年新发主体——中国特色债券市场报告系列之九 【专题】23年ABS复盘:供给收缩,关注需求端增量——ABS 2023年回顾及2024年展望 【专题】初识国债期货——债券衍生品系列报告之一 【专题】城投篇:境内外利差走势分化,城投美元债配置价值凸显——中资离岸债专题系列报告之二 【专题】产业债供给篇:致广大而尽精微——产业债研究框架系列报告之一 【专题】入门篇:中资美元债发展历程与23年复盘——中资离岸债专题系列报告之一 #点评 超长期特别国债或常态化发行,30Y国债是否还能“遥遥领先”?银行间债券通过柜台对居民放开,会影响什么? PSL:宽信用与宽货币孰占上风?——23年12月央行新增3500亿元PSL点评 除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外,重点关注科创债——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点评 消费强劲+存单上破MLF,债市怎么看?——2023年9月经济数据点评及债市观点 #季度报告 业绩整体好转,增持可转债与企业债——2023年一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业绩整体下滑,增持可转债与金融债——2022年四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收益回落,杠杆降低,久期平稳——2022 年三季度货币基金季报点评 业绩差于Q2,增持国债,集中度下降——2022年三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月报 央行净买入国债后,9月债市还会季节性调整吗?——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409) 化债持续进行中——信用与产品月报(202407) 6月债市:会降息吗?——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406) 两会+跨季,3月债市还能上涨吗?———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403) 美国银行流动性是否再度面临风险?——海外债市与流动性每月聚焦(202402) #周报 9月国内降息交易升温,债市追涨还是止盈?——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40914) 3%以上城投债还有哪些?——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825) 未披露“一案两书“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不断加快,对化债重点区域有所倾斜——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818) 公募重仓信用债行为分析:拉久期适度,产业债规模占比回升——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810) 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熊猫债备受海外机构青睐——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727) 产业债违约事件边际有所增加,信用下沉性价比不足——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720) 6月城投新增两例非标首次违约主体——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714)
【申万宏源债券】金倩婧 王胜 徐亚 王哲一 摘要 债市月观点:政策超预期,债市调整的空间和时间怎么看? 后续政策生效情况,以及股债走势的持续性也再度成为焦点,债券市场是否能够持续调整?我们具体分析如下: (1)央行向股市注入流动性提振资本市场,这一轮风险偏好回升的动力预计较强,可能会对债市形成一定压制,但预计并非影响债市走势的核心因素。这一轮稳增长政策超预期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提振资本市场方面,央行向股票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一是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二是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如果按照三期估算,预计可向股市注入2.4万亿流动性。无论是国债还是央票互换,最终结果均可能体现为央行扩表、对非银机构债权增加,这相当于央行直接向股市注入流动性,并且也开辟了国内央行和基金、保险交易的先河。央行作为流动性的源头,向股市直接注入流动性,无疑是较大级别程度的利好,即使未来经济基本面走势存疑,这一轮风险偏好回升的幅度和韧性预计也会相对偏强。对债市而言,风险偏好回升虽然会对债市形成一定压制,但预计并非影响债市走势的核心因素。 (2)政策利率下调对债券调整上限构成约束,这一轮债市调整的空间和时间仍需重点关注宽信用能否有效推进,信贷表现以及房地产能否企稳或是核心关注点。简单参照2020年下半年的情形看,即使假设后续房地产市场能够企稳、经济基本面实现好转,10Y国债收益率与MLF、OMO利率的差值预计不会明显超过40bp、115bp(2020年11月19日),对应当下10Y国债收益率上限分别为2.40%、2.65%。当然后续经济基本面能够有效企稳的关键是信贷投放、以及房地产市场能否企稳,考虑到这一轮政策表述力度较大,加之各项经济基本面数据均处于绝对低位,经济基本面具备一定的向上弹性。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后预计会伴有信贷投放加码行为,后续信贷增速回升、房地产市场企稳的概率预计会相对偏高,如果后续逐步确认,长债和信用债市场调整幅度预计会相对偏大,不排除长债收益率会逐步触及区间上限。简单参考资金和信贷的节奏看,2025年Q1起债券市场或逐步企稳。 (3)50bp降准对资金和短端仍形成直接利好,10月资金面预计宽松无虞,但偏低的资金利率无法长期维持,资金和短端正式下行后需关注央行收紧及后续上行风险。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大宽松后都易形成债券市场真正的拐点,宽松政策落地后,长短端收益率都会快速下行至明显低于政策利率的绝对低位。后续确认经济基本面改善,宽松货币政策不继续加码,长短端收益率会开始进入上行通道。过于偏低的资金和短端一般很难长期维持,需要宽松货币政策持续配合。今年央行宽货币力度相对靠后,50bp降准落地后才驱动资金和短端明显下行,至少在未来一个月的维度内,资金和短端预计会处于相对低位的水平。但对于年底的资金面而言,货币政策不持续宽松配合,资金利率较难长期维持在一个相对低位的水平。如果后续政策落地后基本面确认改善,处于低位的资金和短端上行概率相对偏高,我们提示重点关注11月后资金和短端边际上行的情形。 综上,这一轮政策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力度较大,短期内政策效果有望实现,经济乐观预期暂时无法证伪的情况下,10月债市依旧是调整的概率相对较大,我们仍建议对长债和信用债市场保持谨慎。由于流动性较为充裕,10月资金和短端表现预计会偏强,债券收益率曲线预计会呈现“熊陡”格局,对前期的“牛平”曲线预计会有一定纠正。中期来看,这一轮10Y国债收益率上限或在2.40%-2.65%左右,2025年Q1起债券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热点关注:宽货币力度超预期,流动性短期无虞——10月资金面和同业存单前瞻 由于9月底50bp降准落地,加之未来可能还有25-50bp降准,10月资金面预计宽松无虞,资金曲线预计延续走陡趋势。50bp降准+MLF降息30bp,同业存单明显受益,并未跟随长债大幅调整。9月25日-9月26日1年同业存单最低回落至1.87%,9月27日10年国债与1年同业存单利差也正式走阔至26bp,长债利率与资金利率的利差也迎来明显修复。考虑到大幅度降准落地后,未来1个月维度内,资金面预计表现较为宽松,同业存单预计或低位震荡。但考虑到年底资金缺口较大,资金利率长期维持低位并不具备可持续性,11月后关注同业存单的调整压力。 9月(9.02-9.27)资产走势:国内债市收益率先下后上,10Y美债收益率下行、报收3.75%。具体来看:(1)资金:9月资金利率中枢小幅下行,1年期AAA同业存单震荡下行、报收1.91%,机构杠杆环比小幅下降。(2)债市:9月国内债市受到央行降息、国常会新闻发布及后续一揽子政策影响,国债收益率先下后上、曲线走陡,10Y国债收益率报收2.17%。(3)大宗商品及原油:黄金上涨5.71%报收2680.80美元/盎司,布伦特原油下跌7.99%报70.89美元/桶。(4)汇率:美元指数报100.54,在岸人民币汇率报7.02。(5)权益市场:国内外股市普遍收涨。 数据来源:Wind、Choice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和资金面宽松超预期、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等 正文 1. 债市月观点:政策超预期,债市调整的空间和时间怎么看? 9月债券市场整体是“政策市”,以政策公布时间点为节点,债券收益率呈现先下后上走势。9月中上旬因公布的8月经济金融数据整体表现不佳,降息预期维持高位,加之8月央行净买入国债后,9月中上旬资金面表现也较为平稳,债市情绪较为积极,9月23日10Y、30Y国债收益率最低分别报收2.04%、2.14%。9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先后宣布重大稳增长措施,主要有20bp降息+50bp降准+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互换便利+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等。对债市而言,利多和利空的因素皆有,因此9月稳增长政策对债市影响略显复杂。降准、降息为对债市利好的宽货币政策,但是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支持政策又相对利空债市。最终的结果体现为资金和短端利率受益于宽货币政策有效回落,但风险偏好回升+长期经济预期改善,长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前期高度扁平化的曲线迎来修正,政策影响下收益率曲线呈现“熊陡”特征。 当然稳增长政策已经宣布落地,短期内股债“跷跷板”效应较为突出,但是后续政策生效情况,以及股债走势的持续性也再度成为焦点。尤其是债券市场调整空间还面临低政策利率的约束,债券市场是否能够持续调整?我们具体分析如下: (1)央行向股市注入流动性提振资本市场,这一轮风险偏好回升的动力预计较强,可能会对债市形成一定压制,但预计并非影响债市走势的核心因素。除了常规的宽货币、宽财政政策外,这一轮稳增长政策超预期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提振资本市场方面,央行向股票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一是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二是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如果按照三期估算,预计可向股市注入2.4万亿流动性。再贷款相对易理解,我们重点分析5000亿元互换便利,非银机构可以用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如果央行用国债和非银机构互换,体现为央行资产端国债持仓减少、对非银机构的债权增加,这个过程既不是扩表也不是缩表,仅仅是央行资产端的内部变化。但是非银机构从央行手中获得流动性较好的国债后,大概率会变现获得现金、再用于股票市场投资等。但由于央行国债持仓整体较低,央行从二级市场再净买入国债的概率较大,对应央行扩表。因此从最终结果看,央行用国债和非银机构互换,央行扩表的概率较大,央行资产端对非银机构债权增加,负债端对商业银行的负债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央行持有国债规模面临一定不确定性,我们倾向于中期仍将逐步增加。如果央行用央票和非银机构互换,相比国债要相对复杂一些,因为央票是央行发行的债券,央行并不能直接持有央票。央行可以向非银机构发行央票,资产端形成对非银机构债权,负债端形成债券发行(央票),非银机构获得央票后大概率会和商业银行贴现兑换,央行再从商业银行手中回收央票,央行负债端对商业银行负债增加+债券发行(央票)减少。从最终结果看,央行用央票和非银机构互换(向非银机构发行央票),对应扩表行为,央行资产端对非银机构债权增加,负债端对商业银行负债增加。 由此,无论是国债还是央票互换,最终结果均可能体现为央行扩表、对非银机构债权增加,这相当于央行直接向股市注入流动性,并且也开辟了国内央行和基金、保险交易的先河。央行作为流动性的源头,向股市直接注入流动性,无疑是较大级别程度的利好,即使未来经济基本面走势存疑,这一轮风险偏好回升的幅度和韧性预计也会相对偏强。对债市而言,风险偏好回升虽然会对债市形成一定压制,但预计并非影响债市走势的核心因素。 (2)政策利率下调对债券调整上限构成约束,这一轮债市调整的空间和时间仍需重点关注宽信用能否有效推进,信贷表现以及房地产能否企稳或是核心关注点。虽然经济预期改善导致长债收益率大幅反弹,导致政策利率下调20bp对债市无直接利好体现,但政策利率作为债券收益率中枢,仍对债券调整上限构成直接约束。简单参照2020年下半年的情形看,即使假设后续房地产市场能够企稳、经济基本面实现好转,10Y国债收益率与MLF、OMO利率的差值预计不会明显超过40bp、115bp(2020年11月19日),对应当下10Y国债收益率上限分别为2.40%、2.65%,因此即使在经济基本面预期乐观的情况下,这一轮10Y国债收益率上限预计也在2.40%-2.65%区间。当然后续经济基本面能够有效企稳的关键是信贷投放、以及房地产市场能否企稳,考虑到这一轮政策表述力度较大,加之各项经济基本面数据均处于绝对低位,经济基本面具备一定的向上弹性。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后预计会伴有信贷投放加码行为,后续信贷增速回升、房地产市场企稳的概率预计会相对偏高,如果后续逐步确认,长债和信用债市场调整幅度预计会相对偏大,不排除长债收益率会逐步触及区间上限。简单参考资金和信贷的节奏看,2025年Q1起债券市场或逐步企稳。 (3)50bp降准对资金和短端仍形成直接利好,10月资金面预计宽松无虞,但偏低的资金利率无法长期维持,资金和短端正式下行后需关注央行收紧及后续上行风险。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大宽松后都易形成债券市场真正的拐点,宽松政策落地后,长短端收益率都会快速下行至明显低于政策利率的绝对低位。后续确认经济基本面改善,宽松货币政策不继续加码,长短端收益率会开始进入上行通道。这里的隐含含义是过于偏低的资金和短端一般而言很难长期维持,需要宽松货币政策持续配合。今年不一样的是,央行宽货币力度相对靠后,导致前期资金和短端偏高,50bp降准落地后才驱动资金和短端明显下行,至少在未来一个月的维度内,资金和短端预计会处于相对低位的水平。但对于年底的资金面而言,货币政策不持续宽松配合,资金利率较难长期维持在一个相对低位的水平。如果后续政策落地后基本面有相应改善,处于低位的资金和短端上行概率相对偏高,我们提示重点关注11月后资金和短端边际上行的情形。 综上,这一轮政策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力度较大,短期内政策效果有望实现,经济乐观预期暂时无法证伪的情况下,10月债市依旧是调整的概率相对较大,我们仍建议对长债和信用债市场保持谨慎。由于流动性较为充裕,10月资金和短端表现预计会偏强,债券收益率曲线预计会呈现“熊陡”格局,对前期的“牛平”曲线预计会有一定纠正。中期来看,这一轮10Y国债收益率上限或在2.40%-2.65%左右,2025年Q1起债券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2. 热点关注:宽货币力度超预期,流动性短期宽松无虞——10月资金面和同业存单前瞻 9月资金面回顾:资金面波动水平上升、资金曲线走陡,50bp降准落地后隔夜资金利率大幅下行。9月中旬起资金面出现边际收敛迹象,9月19日到9月20日R001和R007双双上行至2.0%以上,但9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潘功胜行长宣布50bp降准+年内可能还有25bp-50bp降准,流动性预期大幅改善。9月底资金利率明显下行,尤其是隔夜资金利率下探幅度较大,跨季原因7天资金利率相对持稳,R007和R001利差大幅走阔,资金曲线走陡。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虽然9月底资金利率明显回落,但9月作为跨季月,全月看资金中枢仍略高于8月,9月R001、R007中枢分别报收1.79%、1.93%,较8月分别回升1bp、5bp;(2)9月进入跨季月,加之50bp降准落地,资金分层现象和期限利差现象均凸显,R007-DR007、R007-R001利差较8月分别走阔4bp、4bp至13bp、14bp。 9月机构杠杆整体略偏弱,随着流动性进入宽松格局,后续机构杠杆反弹的概率较高。从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来看,9月上旬机构杠杆行为较为积极,中下旬资金面收敛后机构杠杆边际下行,9月24日宣布50bp降准后,隔夜资金利率大幅下探,机构杠杆出现反弹。全月来看,9月机构杠杆略低于8月,9月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均值较8月下降2.9%至6.31万亿元。随着50bp降准落地、隔夜资金利率大幅下行,杠杆套息价值预计再度凸显,后续机构杠杆反弹的概率较高。 由于9月底50bp降准落地,加之未来可能还有25-50bp降准,10月资金面预计宽松无虞,资金曲线预计延续走陡趋势。如果简单从资金利率的季节性走势来看,10月资金面整体易紧难松,资金利率也多明显上行,主要与政府债放量、存款准备金缴纳有关,尤其是2023年10月资金面明显偏紧张。但由于今年9月50bp降准释放万亿流动性,加之年内可能还有潜在的25bp-50bp降准,宽松货币政策或主导10月资金面表现。预计10月资金面难现历史季节性表现,资金面维持宽松的概率较大,尤其是隔夜资金利率预计维持低位,资金利率曲线预计延续9月底的走陡趋势。 50bp降准+MLF降息30bp,同业存单明显受益,并未跟随长债大幅调整,10月同业存单预计表现较为震荡,11月后关注同业存单调整压力。9月稳增长政策对债市影响略显复杂,降准、降息为对债市利好的宽货币政策,但是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政策又相对利空债市,最终的结果体现为资金和短端利率受益于宽货币政策有效回落,但风险偏好回升+长期经济预期改善,长债收益率大幅上行。9月24日宽货币政策宣布后,9月25日-9月26日1年同业存单最低回落至1.87%,9月27日10年国债与1年同业存单利差也正式走阔至26bp,长债利率与资金利率的利差也迎来明显修复。考虑到大幅度降准落地后,未来1个月维度内,资金面预计表现较为宽松,同业存单预计或低位震荡。但考虑到年底资金缺口较大,资金利率长期维持低位并不具备可持续性,11月后关注同业存单的调整压力。 3. 月度回顾:国内债市收益率先下后上,10Y美债收益率下行、报收3.75% 月度(9.2-9.27)国内债市收益率先下后上,10Y美债收益率下行、报收3.75%。具体来看: 资金面:9月资金利率中枢小幅下行,1年期AAA同业存单震荡下行、报收1.91%,机构杠杆环比小幅下降。9月作为跨季月、资金利率中枢小幅上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全月净回笼2317亿元。资金价格方面,R001、R007月均值分别报收1.79%、1.93%,分别较上月上行1.21bp、4.91bp。本月机构加杠杆意愿下降,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月均值为6.31万亿元,月度环比下行2.92%,其中隔夜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月度均值为5.09万亿元,月度环比下行10.28%。 债市:9月国内债市受到央行降息、国常会新闻发布及后续一揽子政策影响,国债收益率先下后上、曲线走陡,10Y国债收益率报收2.17%。9月中上旬经济数仍维持偏弱态势,货币宽松预期有所升温,债市走强。9月底国常会新闻发布会及后续的政治局会议内容超预期,包括降准降息、向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地产止跌等政策,长债收益率上行幅度较大。海外债市方面,美联储降息落地,降息幅度略超预期,但美国劳动力市场和GDP数据均显示经济软着陆仍是大概率,10Y美债收益率先下后上,月度下行16bp、报收3.75%。其他海外债市方面,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5.00bp、报收0.87%,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1.00bp、报收2.19%。 可转债:国内转债收涨,中证可转债指数和上证可转债指数均分别上涨3.22%、2.88%。 大宗商品及原油:大宗方面,黄金上涨5.71%报收2680.80美元/盎司,布伦特原油下跌7.99%报70.89美元/桶,国内定价大宗分化,南华黑色指数上涨0.91%,其中焦煤上涨2.30%、铁矿石下跌0.53%。 汇率:汇率方面,美元指数走弱,下行1.16%报100.54,英镑、日元和欧元相对美元升值,在岸人民币汇率报7.02,离岸人民币汇率报6.98。 股市:股市方面,国内外股市普遍收涨。上证指数上涨8.63%,深证成指上涨13.97%,恒生指数上涨14.69%,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69%,日经225、德国DAX和法国CAC40分别上涨3.06%,3.00%和2.11%,英国富时100下跌0.67%。 往期精彩回顾 #专题报告 【专题】长期利率中枢下行,海外类固收投资机构如何应对(保险篇)——海外资管系列报告之一 【专题】全面盘点科创债与科创票据2024年新发主体——中国特色债券市场报告系列之九 【专题】23年ABS复盘:供给收缩,关注需求端增量——ABS 2023年回顾及2024年展望 【专题】初识国债期货——债券衍生品系列报告之一 【专题】城投篇:境内外利差走势分化,城投美元债配置价值凸显——中资离岸债专题系列报告之二 【专题】产业债供给篇:致广大而尽精微——产业债研究框架系列报告之一 【专题】入门篇:中资美元债发展历程与23年复盘——中资离岸债专题系列报告之一 #点评 超长期特别国债或常态化发行,30Y国债是否还能“遥遥领先”?银行间债券通过柜台对居民放开,会影响什么? PSL:宽信用与宽货币孰占上风?——23年12月央行新增3500亿元PSL点评 除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外,重点关注科创债——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点评 消费强劲+存单上破MLF,债市怎么看?——2023年9月经济数据点评及债市观点 #季度报告 业绩整体好转,增持可转债与企业债——2023年一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业绩整体下滑,增持可转债与金融债——2022年四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收益回落,杠杆降低,久期平稳——2022 年三季度货币基金季报点评 业绩差于Q2,增持国债,集中度下降——2022年三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月报 央行净买入国债后,9月债市还会季节性调整吗?——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409) 化债持续进行中——信用与产品月报(202407) 6月债市:会降息吗?——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406) 两会+跨季,3月债市还能上涨吗?———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403) 美国银行流动性是否再度面临风险?——海外债市与流动性每月聚焦(202402) #周报 9月国内降息交易升温,债市追涨还是止盈?——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40914) 3%以上城投债还有哪些?——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825) 未披露“一案两书“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不断加快,对化债重点区域有所倾斜——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818) 公募重仓信用债行为分析:拉久期适度,产业债规模占比回升——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810) 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熊猫债备受海外机构青睐——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727) 产业债违约事件边际有所增加,信用下沉性价比不足——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720) 6月城投新增两例非标首次违约主体——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714)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