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预热丨原木系列二:供需格局知多少
(以下内容从广州期货《新品种预热丨原木系列二:供需格局知多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原木 —— 新品种预热 全球范围内的原木产量在2011至2018年期间普遍呈现增长趋势。到2018年,全球主要木材产品如工业圆木、锯材和木基板材的生产和交易量达到了历史高点,但在2019年之后出现了下滑。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20年全球原木采伐量达到39.1亿立方米,其中美国占全球总量的11%,位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印度(9%)、中国(8.6%)、巴西(6.8%)和俄罗斯(5.5%)。 从森林类型上看,全球森林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大类。在1990年至2000年间,天然林面积持续减少,而人工林面积则显示出稳定的增长。具体而言,天然林占全球森林面积的93%(约37.5亿公顷),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且生态功能最完整的陆地生态系统。从1990年到2020年,天然林面积减少了3.01亿公顷,年均减少约1003.3万公顷。相对应的,人工林面积则从1990年到2020年增加了1.23亿公顷,年均增长约410万公顷,其中工业人工林约占1.31亿公顷。主要用途方面,与天然林类似,人工林主要用于生产木材、纤维、能源和非木质林产品,同时也承担着生态系统恢复和水土保持的功能。 全球需求: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近几年有所下滑▼ 全球原木消费模式显示,从2011年至2018年,消费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到2019年开始回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20年全球原木的总消费量达到了39.1亿立方米。在这一年中,美国以10.8%的消费量位居全球首位,其后分别是中国(10.1%)、印度(9.03%)、巴西(6.8%)和俄罗斯(5.1%),这五个国家共占全球原木消费量的41.9%。 从地理分布来看,亚洲是原木消费最多的地区,占全球总量的31.4%,非洲紧随其后,占20.2%,欧洲的占比为20%。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消费占比分别为14.2%和12.9%,而大洋洲则为1.4%。这一分布反映出原木的主要产国同样也是主要的消费国,尤其是在亚洲和美洲地区。 整体来说,全球的原木消费格局与产销格局相似,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集中性。同时,各主要消费国的需求对全球原木市场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美国、中国和印度等国。 我国针叶原木的供应主要依赖于进口▼ 中国对针叶原木的需求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特别是新西兰和德国等国家的进口。2023年我国进口针叶原木数量2810万立方米,占原木进口总量的74%;进口金额为3764百万美元,占原木进口金额总量的59%。其中,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针叶原木量达到了1797万立方米,占到了中国总进口量的64%,显示出新西兰在中国针叶原木进口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德国作为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其进口量为330万立方米,占中国总进口量的12%。这两国的原木由于其质量高和供应稳定,成为中国市场的首选。 此外,日本、美国、波兰和加拿大也是中国针叶原木进口的主要国家,每年的进口量均超过100万立方米。特别是日本,其2023年对中国的出口量有显著增长,达到14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6.1%。这一增长反映了中国市场对日本针叶原木的日益增加的需求。 针叶原木从国外进口的地区结构发生了变化,反映全球林产品市场动态和政治经济事件的影响。2021年以来,欧洲地区供应减少,主要由于中欧云杉甲虫疫情的影响减弱,导致虫害材的供应大幅减少。此外,俄罗斯在2022年对原木出口实施了禁令,这使得俄罗斯针叶原木几乎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在此之前,俄罗斯常年保持在300-500万方的进口量,是新西兰之后的第二大针叶原木供应国。 此外,澳大利亚原木进口的暂停和恢复也反映了贸易政策对市场供应链的直接影响。2021年中澳关系紧张导致中国暂停了对澳大利亚原木的进口,直到2023年5月才解除此禁令。尽管贸易已恢复,但目前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原木量仍然较禁令前有较大的差距。澳大利亚原木,尤其是辐射松,曾是中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禁令前年均进口量稳定在410万至439万立方米之间,且澳大利亚原木中80%为辐射松,占中国辐射松总量的约20%。然而,中澳贸易摩擦和禁令的实施改变了这一局面,导致澳大利亚的出口份额大幅减少,新西兰迅速填补了这一空缺,成为市场的主导者。在禁令年,新西兰辐射松的占比高达98.7%,显示出其在市场中的绝对优势。 我国原木需求保持第二, 主要流向建筑业▼ 中国在全球原木消费中位居第二,2011年至2019年间,其消费量持续增长,并在2020年略有减少。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20年中国的原木消费量为3.97亿立方米,比前一年下降了1%,但该数字仍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消费量3.88亿立方米。 中国的木材消费主要集中在建筑业、造纸业、家具制造以及薪材和出口等领域,其中建筑业是主要的消费领域。在2011年到2020年的时间段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对木材的需求快速增长。2015年,受全球经济放缓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商品房销售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萎靡不振导致木制品需求减少。然而,到2018年,中国的原木消费量恢复到4亿立方米的水平。这一变化体现了国内木材市场与经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文为投资者们探讨了全球及我国原木生产和消费的趋势与变化,包括国际贸易影响、地理分布和主要消费领域,显示了全球原木市场的动态和地缘政治因素对中国原木供应链的影响。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原木的价格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展望。 更多相关报告 《新品种预热丨原木品种简介 及产业链基础》 点击查看相关报告 广州期货研究中心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证监许可【2012】1497号 范红军 从业资格:F3098791 投资咨询:Z0017690 电话:020-22836105 邮箱:fan.hongjun@gzf2010.com.cn 免责声明: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广州期货 I 您身边的期货专家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原木 —— 新品种预热 全球范围内的原木产量在2011至2018年期间普遍呈现增长趋势。到2018年,全球主要木材产品如工业圆木、锯材和木基板材的生产和交易量达到了历史高点,但在2019年之后出现了下滑。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20年全球原木采伐量达到39.1亿立方米,其中美国占全球总量的11%,位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印度(9%)、中国(8.6%)、巴西(6.8%)和俄罗斯(5.5%)。 从森林类型上看,全球森林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大类。在1990年至2000年间,天然林面积持续减少,而人工林面积则显示出稳定的增长。具体而言,天然林占全球森林面积的93%(约37.5亿公顷),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且生态功能最完整的陆地生态系统。从1990年到2020年,天然林面积减少了3.01亿公顷,年均减少约1003.3万公顷。相对应的,人工林面积则从1990年到2020年增加了1.23亿公顷,年均增长约410万公顷,其中工业人工林约占1.31亿公顷。主要用途方面,与天然林类似,人工林主要用于生产木材、纤维、能源和非木质林产品,同时也承担着生态系统恢复和水土保持的功能。 全球需求: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近几年有所下滑▼ 全球原木消费模式显示,从2011年至2018年,消费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到2019年开始回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20年全球原木的总消费量达到了39.1亿立方米。在这一年中,美国以10.8%的消费量位居全球首位,其后分别是中国(10.1%)、印度(9.03%)、巴西(6.8%)和俄罗斯(5.1%),这五个国家共占全球原木消费量的41.9%。 从地理分布来看,亚洲是原木消费最多的地区,占全球总量的31.4%,非洲紧随其后,占20.2%,欧洲的占比为20%。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消费占比分别为14.2%和12.9%,而大洋洲则为1.4%。这一分布反映出原木的主要产国同样也是主要的消费国,尤其是在亚洲和美洲地区。 整体来说,全球的原木消费格局与产销格局相似,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集中性。同时,各主要消费国的需求对全球原木市场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美国、中国和印度等国。 我国针叶原木的供应主要依赖于进口▼ 中国对针叶原木的需求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特别是新西兰和德国等国家的进口。2023年我国进口针叶原木数量2810万立方米,占原木进口总量的74%;进口金额为3764百万美元,占原木进口金额总量的59%。其中,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针叶原木量达到了1797万立方米,占到了中国总进口量的64%,显示出新西兰在中国针叶原木进口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德国作为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其进口量为330万立方米,占中国总进口量的12%。这两国的原木由于其质量高和供应稳定,成为中国市场的首选。 此外,日本、美国、波兰和加拿大也是中国针叶原木进口的主要国家,每年的进口量均超过100万立方米。特别是日本,其2023年对中国的出口量有显著增长,达到14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6.1%。这一增长反映了中国市场对日本针叶原木的日益增加的需求。 针叶原木从国外进口的地区结构发生了变化,反映全球林产品市场动态和政治经济事件的影响。2021年以来,欧洲地区供应减少,主要由于中欧云杉甲虫疫情的影响减弱,导致虫害材的供应大幅减少。此外,俄罗斯在2022年对原木出口实施了禁令,这使得俄罗斯针叶原木几乎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在此之前,俄罗斯常年保持在300-500万方的进口量,是新西兰之后的第二大针叶原木供应国。 此外,澳大利亚原木进口的暂停和恢复也反映了贸易政策对市场供应链的直接影响。2021年中澳关系紧张导致中国暂停了对澳大利亚原木的进口,直到2023年5月才解除此禁令。尽管贸易已恢复,但目前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原木量仍然较禁令前有较大的差距。澳大利亚原木,尤其是辐射松,曾是中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禁令前年均进口量稳定在410万至439万立方米之间,且澳大利亚原木中80%为辐射松,占中国辐射松总量的约20%。然而,中澳贸易摩擦和禁令的实施改变了这一局面,导致澳大利亚的出口份额大幅减少,新西兰迅速填补了这一空缺,成为市场的主导者。在禁令年,新西兰辐射松的占比高达98.7%,显示出其在市场中的绝对优势。 我国原木需求保持第二, 主要流向建筑业▼ 中国在全球原木消费中位居第二,2011年至2019年间,其消费量持续增长,并在2020年略有减少。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20年中国的原木消费量为3.97亿立方米,比前一年下降了1%,但该数字仍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消费量3.88亿立方米。 中国的木材消费主要集中在建筑业、造纸业、家具制造以及薪材和出口等领域,其中建筑业是主要的消费领域。在2011年到2020年的时间段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对木材的需求快速增长。2015年,受全球经济放缓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商品房销售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萎靡不振导致木制品需求减少。然而,到2018年,中国的原木消费量恢复到4亿立方米的水平。这一变化体现了国内木材市场与经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文为投资者们探讨了全球及我国原木生产和消费的趋势与变化,包括国际贸易影响、地理分布和主要消费领域,显示了全球原木市场的动态和地缘政治因素对中国原木供应链的影响。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原木的价格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展望。 更多相关报告 《新品种预热丨原木品种简介 及产业链基础》 点击查看相关报告 广州期货研究中心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证监许可【2012】1497号 范红军 从业资格:F3098791 投资咨询:Z0017690 电话:020-22836105 邮箱:fan.hongjun@gzf2010.com.cn 免责声明: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广州期货 I 您身边的期货专家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