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多措并举齐发力、支持经济提信心——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解读

多措并举齐发力、支持经济提信心——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解读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福研究宏观】/ 发布时间:2024-09-2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福证券《多措并举齐发力、支持经济提信心——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解读》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文:燕翔、许茹纯 2024年9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推出金融政策组合拳。 核心结论 本次金融政策组合拳,对支持实体经济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等政策,对稳定房地产市场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积极支撑作用。二是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以及发布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意见,将构建起耐心资本入市的长效机制,能够形成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的循环。三是资本市场制度性建设持续推进,证监会即将发布的促进并购重组措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等相关政策,将不断完善相关领域制度细节,切实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增强。一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年内还将视情况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0.25-0.5个百分点;同时下降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2个百分点,后续MLF预计随之下调大概0.3个百分点,LPR、存款利率等也将下行0.2-0.25个百分点。二是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调到15%。存量贷款利率的下调不仅将缓解居民住房贷款提前还款现象,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创设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央行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提升证券等金融机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更好发挥稳定市场作用;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促进上市公司提高合理回购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此外,证监会将于近日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构建耐心资本入市的长效机制,形成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的循环,推进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完善制度建设,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证监会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积极鼓励传统产业通过重组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大力支持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集聚,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功能。此外证监会还研究制定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引导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有效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高,提升投资者回报。 风险提示:一是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二是宏观经济不及预期;三是海外市场大幅波动等。 报告正文 1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强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货币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本次央行宣布了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等政策,对稳定房地产市场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积极支撑作用。 一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央行表示,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其中,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从8.5%降至8.0%,中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由6.5%降至6%,农村金融机构维持5%的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年内还将视市场流动性的状况,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同时,下降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2个百分点,从1.7%下调至1.5%,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下,政策利率的调整预计将会带动各类市场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具体来看,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调大概在0.3个百分点,预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存款利率等也将随之下行0.2到0.25个百分点。 二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统一房贷的最低首付比例。央行表示,将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大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调到15%,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同时宣布延长两项房地产金融政策文件的期限,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支持收购房企存量土地。 相比于新增住房贷款利率,当前存量房贷利率明显偏高,存在下调空间。为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金融政策持续出台,5年期LPR在今年2月、7月分别下调25bp和10bp,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明确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下限。而随着LPR利率的多次下调以及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的取消,今年以来新增住房贷款利率持续下降,2024年二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5%。相比之下,当前存量房贷利率明显偏高,根据央行在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4)中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存量房贷加权平均利率为4.27%,显著高于新增住房贷款利率。 存量贷款利率的下调不仅将缓解居民住房贷款提前还款现象,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2023年8月央行调降存量贷款利率后,截至年底,存量房贷利率平均降幅达到0.73个百分点,每年减少利息支出约1700亿元。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后居民住房贷款提前还款现象有效缓解,根据央行的统计,2023年9月至12月,房贷月均提前还款金额较政策出台前(2023年8月)下降了10.5%。同时,由于利息支出的减少,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效增加,对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次存量房贷利率平均降幅预计在0.5个百分点左右,平均每年减少家庭的利息支出总数大概1500亿元左右,政策落实后预计将进一步缓解居民住房贷款提前还款现象,同时也有利于提振居民消费。 2 创设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在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之外,央行还宣布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以增强金融机构股票增持能力,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股票,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这也是人民银行第一次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 第一项工具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该工具将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使用自身拥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作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机构通过这个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首期互换便利操作规模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 互换便利工具将有助于提升证券等金融机构股票增持能力,更好发挥稳定市场作用。互换便利工具采用“以券换券”的方式,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抵押流动性相对较差的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换取国债、央行票据等流动性更高的资产,以提高自身融资的便利性与资金实力,进而有助于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增持股票。互换便利工具的创设虽然不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但能够显著提高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机构的融资能力以及资金实力,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发挥稳定市场的功能作用。 第二项工具是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主要是为了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央行将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提供的资金支持比例是100%,再贷款利率是1.75%,商业银行对客户发放的贷款利率在2.25%左右,首期额度3000亿。 股票回购再贷款工具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积极作用。分红回购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其是股票投资的直接收益来源,同时还能够向市场传递企业盈利稳定或价值被低估的积极信号,此外回购还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股价表现。近些年A股上市公司对分红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但相比于分红,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的积极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A股上市公司的回购规模远远不及美股。创设股票回购再贷款工具预计将促进上市公司提高合理回购的积极性,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同时还有助于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此外,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制定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也将于近日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目标,重点包括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三方面举措,将有效构建耐心资本入市的长效机制,形成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的循环。 近年来我国耐心资本快速发展,但相比海外发达市场而言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以养老金为例,根据OECD统计口径,2021年底我国养老金资产规模占GDP比重为2.3%,相比国际主要经济体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从OECD国家与地区的养老金资产占GDP比重来看,2021年养老金资产占GDP比重超过100%的有5个,分别为荷兰、冰岛、澳大利亚、瑞士和英国,占比分别为210%、208%、146%、143%和117%,美国和日本分别为98%、31%。 资金结构是影响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对于推进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有着积极作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仍有待优化,美股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持股占比仅4%左右,而我国个人投资者占比为34.8%,机构投资者及中长期资金占比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中长期资金由于具有专业程度更高、稳定性更强的特点,推动中长期资金的入市一方面将有利于投资者结构的优化与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培育,另一方面在市场波动较大时能够更好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缓解投资者担忧情绪,推动市场稳定性进一步改善。 3 完善制度建设,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资本市场制度性建设也在持续推进。证监会即将发布的促进并购重组措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等相关政策,将不断完善相关领域制度细节,切实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证监会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坚持市场化方向,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主要包括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积极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进一步提高监管包容度、下大力气提升重组市场交易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并购重组是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规模扩张或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促进并购重组措施积极鼓励传统产业通过重组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大力支持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集聚,将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功能。 此外,证监会等相关部门还研究制定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主要包括重视投资者保护和投资者回报、积极运用市值管理工具提升投资价值、建立常态化的回购机制安排、长期破净公司制定价值提升计划以及主要指数成分股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等方面。 引导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还能够提升投资者回报,对于提振投资者信心有着重要作用。市值管理核心在于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有效的市值管理要求上市公司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夯实基础,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通过市场管理维护股价稳定合理运行、实现公司实际价值的投资变现,有助于维护股东权益,提升投资者对于公司的信心。引导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对于增强资本市场的稳定性、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风险提示 一是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二是宏观经济不及预期;三是海外市场大幅波动等。 本文来自华福证券研究所于2024年9月24日发布的报告《多措并举齐发力、支持经济提信心——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解读》。 分析师: 燕翔, S0210523050003 许茹纯, S0210523060005 新书推荐 |《追寻价值之路:1990~2023年中国股市行情复盘》 本书系统回顾了自中国股市成立以来 1990~2023年A股的行情走势,并且在方法上更加注重使用量化的经验证据去解释行情变化。笔者尝试构建一个“四位一体”的分析框架进行复盘,即宏观经济、企业盈利、利率水平、资产比价。每一年的行情复盘分三部分内容展开:第一部分大事回顾,对影响资本市场的重点事件进行叙事性描述;第二部分经济形势,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及上市公司盈利和估值变化;第三部分行情特征,剖析并解释当年股市行情的结构性特征。全书最后两章对A股市场投资框架方法论和焦点问题进行概况总结。 为了更好地做好复盘研究,新版《追寻价值之路》做了不小修订,具体包括:一是续写了2021至2023年最近三年的A行情复盘;二是将每年的策略专题进行重构,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部分,归纳到全书最后两章进行框架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A股运行基本逻辑;三是大量增加专栏板块,对很多专题小问题进行思考探讨;四是增加归纳性表格和数据总结,突出本书的工具书属性;五是原有各章节内容均有幅度不小增补修订。总体来看,新版更新增补修订内容或不少于40%。 在当前我国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注册制时代开启、资本市场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之际,我们衷心希望新版的《追寻价值之路》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A股过去的历史细节,从而理性科学地判断未来市场的短期和中长期走势。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通过本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华福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公众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华福证券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华福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本公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华福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华福证券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华福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华福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华福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华福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公众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华福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华福证券所有。未经华福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和引用相关内容,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和引用者承担。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