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宏观专题 | 中美信用周期有何区别?对投资有什么启示?

宏观专题 | 中美信用周期有何区别?对投资有什么启示?

作者:微信公众号【天风国际】/ 发布时间:2024-09-10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天风国际证券《宏观专题 | 中美信用周期有何区别?对投资有什么启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这些年困扰中国经济复苏最大的问题,就是信用周期迟迟没能回归,似乎也打破了以往的一些常识。比如去年中国M2增加了近26万亿人民币,在低利率刺激之下,却没有带来金融资产升值和实体经济需求改善。反观美国那边,去年M2减少了5000多亿美元,而且还是在高利率制约之下,但实体经济和股市估值,却相对维持韧性。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中美信用周期有何不同? 图片来源于:同花顺 所谓信用,说白了就是加杠杆,借钱花钱。一般全社会加杠杆的过程,信用周期向上,经济通常会走复苏。反之,去杠杆的时候,信用收缩,经济则往往承压。而加杠杆的部门,一般就是三大块:企业,居民,政府,但是美国的制约因素不太一样。政府信用扩张基本跟财政政策直接相关。而居民和企业信用扩张,更多取决于融资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的相对高低,货币政策从中起调节作用。 图片来源于:开源证券 那么为啥会出现中美这种似乎打破常识的怪现象?其实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中美信用扩张走的通道不一样。美国主要走的是财政扩张,M2里财政贡献了8成。而中国则主要来自于信贷,财政仅贡献不到3成。财政和信贷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财政属于主动投放,可以直接花钱,更容易转化为实体消费和投资。而信贷则偏向于被动投放,还要看人家愿不愿意借钱,关键是借款人还要衡量投资回报和融资成本的高低,看看划不划算。也就是我们说的,马不喝水强按头也是没用的。 图片来源于:新浪财经 所以美国那边的信用扩张,最终就是企业和居民获得补贴后,企业支付员工工资,员工又把工资性收入转化为消费和投资,反过来提振企业收入,进而形成了一个通胀周期循环。而中国这边,信贷增长主要流向了企事业单位,但这些资金并没有流向实体,从M1屡创新低就能体现出来。大家觉得实体预期回报率低,无利可图。结果资金转了一圈又回到了银行买理财买债券,最后都在银行体系内空转,十债利率不断走低,实体经济愈发冷却,形成了一个通缩循环。简单来说就是美国的货币投放,是政府流向居民,中国则是银行回到银行。这也是2023年之后,中美经济和市场表现错位的一个核心原因。 图片来源于:新浪财经 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其实是因为中国实际利率还是偏高,在通缩环境下,对比投资回报率没有优势,信贷借款需求不足。同时财政发力有限,导致信用双向收缩。所以破局之道,说白了就是得财政发力,配合央行继续降息。从现阶段来看,中美的信用约束,中国这边显然更依托于财政的支出力度。而美国那边则主要来自货币松紧对企业居民部门信用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英为财经 其实今年一季度,中美信用周期出现了一小波共振。去年末降息预期让美债利率快速下行,本来应该收缩的美国私人部门信用周期,反而又开始意外扩张。而中国这边也提出了万亿特别国债计划,财政边际发力。反映到市场上,就是国内出口拉动明显,铜价走强,外资回流了一波,配合资金共振,股市出现一轮明显超跌反弹。但二季度,中美信用周期再次转向收缩,美国降息预期回补,美债利率走高,铜价高位掉头回落。中国财政这边,受到政府收入下滑,包括缺乏合适项目等原因,扩张力度也是明显放缓,中国需求再度走弱。股市这波大幅调整也正是从5月份开启的。 图片来源于:新浪财经 所以整体从目前来看,其实中美信用周期,又有些变化的倾向。近期美国经济和通胀数据走弱,基本预示着美国9月即将开启降息,美债利率也抢跑到了3.8%的位置,回到了年初低点。融资成本回落,也有望带动美国地产需求回暖,实现软着陆肯定是最好的目标。中国这边其实也出现了财政支出边际加速的趋势,只不过效果还没显现出来。或者说,目前正处于中美信用周期,边际新变化的初期。 本文件由天风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天风国际证券与期货有限公司(证监会中央编号:BAV573)及天风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证监会中央编号:ASF056)(合称“天风国际集团”)编制,所载资料可能以若干假设为基础,仅供专业投资者作非商业用途及参考之用途,会因经济、市场及其他情况而随时更改而毋须另行通知。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文件及任何内容。已获授权者,在使用本文件或任何内容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于天风国际集团,并承诺遵守相关法例及一切使用的国际惯例,不为任何非法目的或以任何非法方式使用本文件,违者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本文件所引用之数据或资料可能得自第三方,天风国际集团将尽可能确认资料来源之可靠性,但天风国际集团并不对第三方所提供数据或资料之准确性负责。且天风国际集团不会就本文件所载任何资料、预测及/或意见的公平性、准确性、时限性、完整性或正确性,以及任何该等预测及/或意见所依据的基准作出任何明文或暗示的保证、陈述、担保或承诺而负责或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文件中如有类似前瞻性陈述之内容,此等内容或陈述不得视为对任何将来表现之保证,且应注意实际情况或发展可能与该等陈述有重大落差。本文件并非及不应被视为邀约、招揽、邀请、建议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投资决策之依据,亦不应被诠释为专业意见。阅览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资决策前,应完全了解其风险以及有关法律、赋税及会计的特点及后果,并根据个人的情况决定投资是否切合个人的投资目标,以及能否承担有关风险,必要时应寻求适当的专业意见。投资涉及风险。敬请投资者注意,证券及投资的价值可升亦可跌,过往的表现不一定可以预示日后的表现。在若干国家,传阅及分派本文件的方式可能受法律或规例所限制。获取本文件的人士须知悉及遵守该等限制。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