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期投研·热点专题】 出海系列之一:纺服产业链下游转向东南亚、而原料端需求影响有限
(以下内容从兴业期货《【兴期投研·热点专题】 出海系列之一:纺服产业链下游转向东南亚、而原料端需求影响有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 “兴业期货” → 点击右上角 “...” → 点选 “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到每篇好文章! 随着我国相关产业全球市场竞争力的显著提升、消化过剩产能的内在驱动、以及应对各种现实和潜在贸易政策壁垒的需求,龙头及主流企业出海已逐步成为大趋势。从大宗商品投研框架视角看,则需要关注如下核心问题:一需厘清是否将导致供需平衡结构分析要素的重大变化?,此为“量”纲;二需厘清是否将导致成本、利润结构分析要素的重大变化?此为“价”纲。基于此,我们特撰写相关产业链的出海系列专题,聚焦于上述两大问题、加以辨析,希望为大家提供有益参考。 本篇为该系列第一篇、针对纺织服装产业,后续将推出锂电、光伏链等相应的专题,敬请关注。 摘要 数百年来,全球纺织业历经六大阶段、五轮转移。转移核心驱动是“更低的成本”。本轮出海转移是从我国转向东南亚地区。本文就以下四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我国纺服产业各环节向东南亚转移的进度如何? 本轮转移从2010年开始,当前正处于转移上半程、且下游鞋服环节转移进程领先于中游纺织品。虽然二者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后者相对更具资本和技术壁垒,因此转移存在一定难度、对应进度也相对较慢。 2.作为转移主要动因、东南亚相关成本特征如何? 劳动力成本:东南亚名义工资低,但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中国差距不多;生产成本:整体较低,但存在不利因素,如断电等;贸易成本:从东南亚出口贸易的商品关税较低,具备优势。 3.纺服各环节相关企业转移现状、出口流向有何变化? 国内纺服各环节企业转移目的地不同,但越南均为热门选择。此外,全球主要消费国从中国进口占比下降、自东南亚占比明显上升。 4.最为关键的是,纺服企业出海是否会导致国内相关纺织原料需求大幅减少? 国内部分下游鞋服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后,仍需中游纺织品原料的供应支撑。但该区域配套产能不足、多数仍需国内以出口方式加以满足,故“出海”对我国上游的纺织品原料需求影响较有限。从相关上游棉花、化纤原料需求总量看,其整体表现稳定,可为印证。 1 我国纺服产业链各环节向东南亚转移的 进度如何? 纺织业转移历经六大阶段,转移核心驱动是“更低的成本” 纵观过去数百年间纺织产业发展历程,从18世纪开始,纺织业已经经历六个阶段、五轮转移。从持续时间看,历次转移周期均持续20-30年,跨度较长。 我国在1994年纺织品出口额为355.5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总出口额比重23.5%,正式成为全球纺织服装第一大出口国,并逐渐成为全球纺织业中心。而随着时代发展,原本聚集在我国东部沿海的纺织企业,面临土地资源匮乏、环境压力加大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制约因素,竞争优势减弱。在2010年,越南纺织品及制衣出口额突破百亿美元,同年取代中国成为Nike全球最大生产国,标志着纺织业本轮转移正式形成。 纺织业六个阶段、五轮转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历次转移的核心驱动在于“更低的成本”。最初的两个全球纺织业中心的形成,均涉及到更低的原料成本和制造生产成本,前者是低廉的印度棉花原料和北美棉花原料,后者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飞梭、珍妮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机器纺织、集中性大规模工厂)的体现。 近百年来纺织技术趋于稳定发展,后三次产能转移的成本驱动因素主要是在于人力成本和贸易因素。依次来看,亚洲四小龙、中国大陆、东南亚新兴国家,均经历劳动力成本低廉和贸易优惠时期。 历次转移的核心驱动在于“更低的成本” 数据来源: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下游鞋服转移领先中游纺织品 本轮纺织业转移从2010年开始,正处于转移上半程,我国作为产业转移输出国并没有完全退出纺织业,截至2022年仍是各环节(纺织品、成衣、鞋类)的全球出口份额第一名。但从趋势看,部分东南亚、南亚国家排名提升靠前。 从产业上下游环节的转移进度看,下游鞋服转移领先中游纺织品,上游原料则基本未体现出转移。在成衣/鞋类/纺织品全球出口份额TOP20中,东南亚、南亚国家数量分别为10/6/5席。 2022年各纺织品类全球出口份额TOP20国家及地区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从2012-2022年具体出口额数据表现来看,纺织品、成衣、鞋类出口额表现分化明显。 纺织品方面,2020年中国大陆出口额达到峰值1540亿美元,占全球份额47%,近3年出现回落,到2023年已降至1343亿美元。与此同时印度、越南纺织品出口占全球份额提升,2022年印度/越南纺织品出口占全球份额分别提升至7%/4%。 鞋服方面,中国大陆成衣出口额于2014年见顶,达1866亿美元,占全球份到40%以上,随后持续回落;中国大陆鞋类出口额亦于2014年见顶,达562亿美元。2020年起由于国内疫情管控优异,全球订单阶段性转向中国产能,因此份额反弹,但不改变低附加值鞋服代工环节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到2023年中国大陆成衣出口额已降至1647亿美元、鞋类出口额降至530亿美元。 东南亚主要纺织国出口额:纺织品类SITC-65 东南亚主要纺织国出口额:成衣类SITC-84 东南亚主要纺织国出口额:鞋类SITC-85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综合2012-2022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纺服出口额增长情况,中国CAGR已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纺织品/成衣/鞋类CAGR分别为4.08%/1.22%/2.59%,而东南亚国家则处于较高速增长态势。纺织品/成衣/鞋类CAGR分别为5.03%/7.61%/10.65%。 从CAGR角度也能发现下游鞋服转移领先于中游纺织品的结论。从产业特点角度分析,上游原料环节特点是资源密集、资本密集、知识密集,例如棉花是生产建设兵团的大规模种植,聚酯原料PTA产业则是具有大炼化的特点,产能规模较大、壁垒高,因此上游原料难以发生转移。中游环节的纺织品,如纱线、坯布等,下游环节的成衣、鞋类,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中游环节更兼有一定的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因素,主要体现在机械设备、工艺水平和管理经验上,因此相对于下游而言,转移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转移进度也相对较慢。 2012-2022年中国和东南亚四国纺服出口额CAGR对比 纺服各环节特点及其出海转移进度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2 由成本因素驱动的纺服产业东南亚转移: 具体构成如何? 东南亚五国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增长近30倍 (本文分析国家为我国纺织业产能转移主要对象,包含东南亚的越南、印尼、缅甸、柬埔寨,以及南亚的孟加拉国,为便于对比,以下统一称为“东南亚五国”。) 随着东南亚地区国家区位优势逐步显现,2000-2005年东南亚五国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开始转为正值,到2022年已增长近30倍,五国合计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近500亿美元。亦是巨大市场潜力的表现。 以下我们从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贸易成本三个方面进行东南亚五国的产能转移优劣势分析。 东南亚五国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增长近30倍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劳动力成本:名义工资低,但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中国差距不大 采用国民总收入指标(GNI)来表示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东南亚五国工人收入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22年,五国中人均GNI最高的是印尼3953美元,最低的是缅甸1324美元;相比之下,中国人均GNI为11489美元,全球人均GNI为11310美元。从绝对水平看,东南亚五国人均收入确实偏低。 此外从劳动力数量来看,对比各国劳动力人口/总人口比例,中国从2000年的峰值58%降至2023年的55%,东南亚五国则基本处于上升态势,其中最高的是越南劳动力/总人口比例为57%。劳动力相对充裕。 东南亚五国工人收入(人均GNI)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 劳动力占总人口比重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以中国和越南为例,通过【成衣年产量件数】除以【服装行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来大致推测两国工人的产出能力。最后结果表明,在2022年,每个中国工人一年平均可生产10040件成衣,而越南工人则是3784件成衣。2016-2022年中国工人平均产出是越南的2.71倍。这也表明,想达到相比国内同样的产出水平,中国纺企在越南需要雇佣2.71倍的越南工人数量。 结合人均GNI指标来看,2016-2022中国服装单位劳动力成本为1.23美元/件,而越南为1.00美元/件,二者实际差距约20%,相对较低,但远非名义工资所显示的极低劳动力成本。 2016-2022中国服装单位劳动力成本为1.23美元/件 2016-2022越南服装单位劳动力成本为1.00美元/件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通过人力资本指数指标(HCI),孟加拉国、印尼、柬埔寨、缅甸四国相比越南工人的人力资本管理状况更不理想,因此实际单位劳动力成本更高。 从近年公开报道情况亦有所印证:(1)计件工资、绩效考核等管理模式在东南亚难以推行,当地工人更愿意接受固定工资、计时工资。(2)东南亚工人群体相对自由,流动性较高。(3)大部分东南亚本地工厂实行一天一班(无夜班),周末双休停产。 东南亚五国人力资本指数(HCI)对比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生产成本:东南亚整体生产成本较低,但存在不利因素 工业用地方面,工业用地出让价水平较低。但东南亚五国均处于热带地区,受限于更高的降水量与更频繁的极端气候,维护投入远高于温带地区。 水电方面,东南亚五国工业水价相对较低。从电价来看,并无显著优势,且面临常态化停电,进一步加剧生产不稳定性。 此外,物流方面,东南亚本地客户占比很低,因此物流结构上高度依赖海运,但是其国内高速公路、铁路建设不足,短距离物流成本占比不低。 东南亚整体生产成本较低,但存在一定不利因素。 东南亚整体生产成本较低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贸易成本:从东南亚出口贸易的商品关税较低,且无附加税 贸易成本方面则体现东南亚明显优势,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至主要市场的关税税率较高,尤其美国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附加关税,自2018年9月24日起,美国对来自中国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清单中征税产品共5745项,其中涉及纺织业共计917项,其中例如长丝附加税25%,棉制针织T恤附加税7.5%,运动鞋附加税7.5%。 而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环境较为优越,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关税优惠,如2015年12月,越南与欧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协定于2018年生效,根据协定内容,越南与欧盟两个经济体之间99%的货物关税在协定生效后将被取消,越南对欧出口迎来“零关税”时代。 整体上,从中国出口的贸易成本较高,而东南亚国家具备较高关税优势。 从中国出口的关税较高 数据来源:商务部,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综合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多项因素考虑,中国企业“出海”去东南亚布局产能,实际仍有利可图。 3 纺服各环节企业转移现状,及主要消费国进口特征有何变化? 中国对东南亚五国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2010年起中国对东南亚五国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OFDI存量合507.94亿美元;OFDI流量也保持正增长,2022年达72.68亿美元。 中国对东南亚五国直接投资流量 中国对东南亚五国直接投资存量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各环节在东南亚转移目的地不同,但越南均为热门选择 中国纺企在东南亚范围布局产能较为分散,各环节在亚洲内部转移目的地不同,成衣转向孟加拉、越南,鞋类转向越南、印尼,纺织品转向印度、越南,但越南均为热门选择。 中国纺企在东南亚范围布局产能 数据来源:申万宏源证券整理,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中游纺织品方面,部分产能转移较早,以色纺纱大型供应商百隆东方为例,其截至22年末越南产能达118万锭,已占总产能约70%。根据公告预期的在建产能,百隆东方在越南的产能将近150万锭。 下游成衣方面,大型服装制造商多以“面料+成衣”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产能出海普遍先落地在越南、柬埔寨,然后逐步向印尼、缅甸等多产地发展布局。以全球最大纵向一体化针织成衣制造商之一的申洲国际为例,2022年各类针织服装产量约5亿件,前四大客户贡献营收占比80%,均为全球知名服装品牌。申洲国际旗下海外面料基地位于越南西宁,成衣工厂分布在柬埔寨金边,以及越南胡志明、西宁,各基地相距不远,生产连线便捷。 下游鞋类方面,三大运动鞋制造商产能布局结构相近。其中裕元集团、丰泰企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启动全球化布局,普遍选择当时基础设施领先的越南南部建厂,而华利集团自2005年起开始境外布局,战略选择越南北部大规模设厂,几乎所有成鞋工厂均坐落于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 中国大型服装制造商东南亚产能结构 数据来源:申万宏源证券整理,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主要消费国自中国进口占比下降,而东南亚占比上升 中国服装类商品(61章,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主要出口方向为美国、日本、欧洲等地。截至2023年,中国服装类商品向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合计的23%,三大主要消费地区合计近50%。 中国服装类主要消费地为美国、日本、欧洲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针对以上三大主要消费地(其中欧洲地区以英法德三国大致推算),我们统计其进口服装中东南亚五国和中国的占比趋势。可以看到,在经历了十数年的出海转移后,中国在三大主要消费地的进口占比出现明显下降,而东南亚五国则明显抬升。 美国方面,2012-2023年服装类进口占比中,中国从37%降至22%,东南亚五国从24%升至33%,其中越南贡献最多增长,从10%升至17%。中国与东南亚五国占比转折点在2019年。 美国进口占比 东南亚五国从24%升至33%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日本方面,2012-2023年服装类进口占比中,中国从83%降至55%,东南亚五国从9%升至33%,其中越南贡献最多增长,从5%升至18%。 日本进口占比 东南亚五国从9%升至33%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英法德三国,2012-2023年服装类进口占比中,中国从29%降至22%,东南亚五国从17%升至32%,其中孟加拉贡献最多增长,从12%升至21%。中国与东南亚五国占比转折点在2017年。 英法德进口占比 东南亚五国从17%升至32%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中国服装类商品出口额在主要消费地进口占比下降,也印证前文所述产业下游鞋服转移领先于中游纺织品的结论。 4 核心问题,纺服企业出海会显著减少 国内原料需求吗? 出海地直接供应原料较少,仍需大量的国内纺织品供给 国内部分下游鞋服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后,仍需中游纺织品原料的支持,但该区域配套产能不足、多数仍需国内以出口方式加以满足,故“出海”对我国上游的纺织品原料需求影响较有限。 从中国出口数据表现上,我国近10年仍占据纺织品净出口第一位,在净出口国家总量中占73.2%。结构上,服装类商品出口从2012年的870亿美元小幅降至2023年830亿美元,而中上游原料出口从400亿美元增至610亿美元。 全球纺织品净进口和净出口流向地图(近10年均值) 中上游原料出口从400亿美元增至610亿美元 数据来源:USDA,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东南亚五国正成为我国纺服产业原料的主要海外消费对象 2012-2023年,分环节和分国别来看,中国对东南亚五国的出口额占比,上游原料棉花从29%增至46%;中游针织物及钩编织物从24%增至44%;中游化纤长丝从5%增至25%。该数据表明东南亚五国正成为我国纺服产业原料的主要还外消费对象。 中国对东南亚五国出口额占比,上游原料棉花从29%增至46% 中国对东南亚五国出口额占比,中游针织物及钩编织物从24%增至44% 中国对东南亚五国出口额占比,中游化纤长丝从5%增至25% 数据来源:trademap,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上游棉花、化纤原料的需求数据稳定,可为印证 此外,从纺织品最上游原料棉花、PTA的消费表现看,棉花在中国的内部消费量和在全球的内部消费量走势基本一致,说明“出海”转移后上游棉花的消费仍保持稳定;PTA国内消费量也维持稳定增长。基于此,“出海”对于我国纺织品原料需求影响相对有限的结论,可得印证。 中国与全球内部棉花消费量走势基本一致 国内PTA消费量稳定增长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联系人:葛子远 期货从业资格证书:F3062781 投资咨询从业编号:Z0019020 E-mail:gezy@cifutures.com.cn Tel:021-80220138 免责声明 上述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形式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上述内容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为兴业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兴业期货投研团队介绍 兴业期货 微信号:cif_xyqh 1.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点击关注; 2.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
点击上方 “兴业期货” → 点击右上角 “...” → 点选 “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到每篇好文章! 随着我国相关产业全球市场竞争力的显著提升、消化过剩产能的内在驱动、以及应对各种现实和潜在贸易政策壁垒的需求,龙头及主流企业出海已逐步成为大趋势。从大宗商品投研框架视角看,则需要关注如下核心问题:一需厘清是否将导致供需平衡结构分析要素的重大变化?,此为“量”纲;二需厘清是否将导致成本、利润结构分析要素的重大变化?此为“价”纲。基于此,我们特撰写相关产业链的出海系列专题,聚焦于上述两大问题、加以辨析,希望为大家提供有益参考。 本篇为该系列第一篇、针对纺织服装产业,后续将推出锂电、光伏链等相应的专题,敬请关注。 摘要 数百年来,全球纺织业历经六大阶段、五轮转移。转移核心驱动是“更低的成本”。本轮出海转移是从我国转向东南亚地区。本文就以下四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我国纺服产业各环节向东南亚转移的进度如何? 本轮转移从2010年开始,当前正处于转移上半程、且下游鞋服环节转移进程领先于中游纺织品。虽然二者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后者相对更具资本和技术壁垒,因此转移存在一定难度、对应进度也相对较慢。 2.作为转移主要动因、东南亚相关成本特征如何? 劳动力成本:东南亚名义工资低,但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中国差距不多;生产成本:整体较低,但存在不利因素,如断电等;贸易成本:从东南亚出口贸易的商品关税较低,具备优势。 3.纺服各环节相关企业转移现状、出口流向有何变化? 国内纺服各环节企业转移目的地不同,但越南均为热门选择。此外,全球主要消费国从中国进口占比下降、自东南亚占比明显上升。 4.最为关键的是,纺服企业出海是否会导致国内相关纺织原料需求大幅减少? 国内部分下游鞋服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后,仍需中游纺织品原料的供应支撑。但该区域配套产能不足、多数仍需国内以出口方式加以满足,故“出海”对我国上游的纺织品原料需求影响较有限。从相关上游棉花、化纤原料需求总量看,其整体表现稳定,可为印证。 1 我国纺服产业链各环节向东南亚转移的 进度如何? 纺织业转移历经六大阶段,转移核心驱动是“更低的成本” 纵观过去数百年间纺织产业发展历程,从18世纪开始,纺织业已经经历六个阶段、五轮转移。从持续时间看,历次转移周期均持续20-30年,跨度较长。 我国在1994年纺织品出口额为355.5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总出口额比重23.5%,正式成为全球纺织服装第一大出口国,并逐渐成为全球纺织业中心。而随着时代发展,原本聚集在我国东部沿海的纺织企业,面临土地资源匮乏、环境压力加大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制约因素,竞争优势减弱。在2010年,越南纺织品及制衣出口额突破百亿美元,同年取代中国成为Nike全球最大生产国,标志着纺织业本轮转移正式形成。 纺织业六个阶段、五轮转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历次转移的核心驱动在于“更低的成本”。最初的两个全球纺织业中心的形成,均涉及到更低的原料成本和制造生产成本,前者是低廉的印度棉花原料和北美棉花原料,后者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飞梭、珍妮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机器纺织、集中性大规模工厂)的体现。 近百年来纺织技术趋于稳定发展,后三次产能转移的成本驱动因素主要是在于人力成本和贸易因素。依次来看,亚洲四小龙、中国大陆、东南亚新兴国家,均经历劳动力成本低廉和贸易优惠时期。 历次转移的核心驱动在于“更低的成本” 数据来源: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下游鞋服转移领先中游纺织品 本轮纺织业转移从2010年开始,正处于转移上半程,我国作为产业转移输出国并没有完全退出纺织业,截至2022年仍是各环节(纺织品、成衣、鞋类)的全球出口份额第一名。但从趋势看,部分东南亚、南亚国家排名提升靠前。 从产业上下游环节的转移进度看,下游鞋服转移领先中游纺织品,上游原料则基本未体现出转移。在成衣/鞋类/纺织品全球出口份额TOP20中,东南亚、南亚国家数量分别为10/6/5席。 2022年各纺织品类全球出口份额TOP20国家及地区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从2012-2022年具体出口额数据表现来看,纺织品、成衣、鞋类出口额表现分化明显。 纺织品方面,2020年中国大陆出口额达到峰值1540亿美元,占全球份额47%,近3年出现回落,到2023年已降至1343亿美元。与此同时印度、越南纺织品出口占全球份额提升,2022年印度/越南纺织品出口占全球份额分别提升至7%/4%。 鞋服方面,中国大陆成衣出口额于2014年见顶,达1866亿美元,占全球份到40%以上,随后持续回落;中国大陆鞋类出口额亦于2014年见顶,达562亿美元。2020年起由于国内疫情管控优异,全球订单阶段性转向中国产能,因此份额反弹,但不改变低附加值鞋服代工环节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到2023年中国大陆成衣出口额已降至1647亿美元、鞋类出口额降至530亿美元。 东南亚主要纺织国出口额:纺织品类SITC-65 东南亚主要纺织国出口额:成衣类SITC-84 东南亚主要纺织国出口额:鞋类SITC-85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综合2012-2022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纺服出口额增长情况,中国CAGR已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纺织品/成衣/鞋类CAGR分别为4.08%/1.22%/2.59%,而东南亚国家则处于较高速增长态势。纺织品/成衣/鞋类CAGR分别为5.03%/7.61%/10.65%。 从CAGR角度也能发现下游鞋服转移领先于中游纺织品的结论。从产业特点角度分析,上游原料环节特点是资源密集、资本密集、知识密集,例如棉花是生产建设兵团的大规模种植,聚酯原料PTA产业则是具有大炼化的特点,产能规模较大、壁垒高,因此上游原料难以发生转移。中游环节的纺织品,如纱线、坯布等,下游环节的成衣、鞋类,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中游环节更兼有一定的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因素,主要体现在机械设备、工艺水平和管理经验上,因此相对于下游而言,转移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转移进度也相对较慢。 2012-2022年中国和东南亚四国纺服出口额CAGR对比 纺服各环节特点及其出海转移进度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2 由成本因素驱动的纺服产业东南亚转移: 具体构成如何? 东南亚五国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增长近30倍 (本文分析国家为我国纺织业产能转移主要对象,包含东南亚的越南、印尼、缅甸、柬埔寨,以及南亚的孟加拉国,为便于对比,以下统一称为“东南亚五国”。) 随着东南亚地区国家区位优势逐步显现,2000-2005年东南亚五国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开始转为正值,到2022年已增长近30倍,五国合计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近500亿美元。亦是巨大市场潜力的表现。 以下我们从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贸易成本三个方面进行东南亚五国的产能转移优劣势分析。 东南亚五国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增长近30倍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劳动力成本:名义工资低,但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中国差距不大 采用国民总收入指标(GNI)来表示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东南亚五国工人收入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22年,五国中人均GNI最高的是印尼3953美元,最低的是缅甸1324美元;相比之下,中国人均GNI为11489美元,全球人均GNI为11310美元。从绝对水平看,东南亚五国人均收入确实偏低。 此外从劳动力数量来看,对比各国劳动力人口/总人口比例,中国从2000年的峰值58%降至2023年的55%,东南亚五国则基本处于上升态势,其中最高的是越南劳动力/总人口比例为57%。劳动力相对充裕。 东南亚五国工人收入(人均GNI)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 劳动力占总人口比重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以中国和越南为例,通过【成衣年产量件数】除以【服装行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来大致推测两国工人的产出能力。最后结果表明,在2022年,每个中国工人一年平均可生产10040件成衣,而越南工人则是3784件成衣。2016-2022年中国工人平均产出是越南的2.71倍。这也表明,想达到相比国内同样的产出水平,中国纺企在越南需要雇佣2.71倍的越南工人数量。 结合人均GNI指标来看,2016-2022中国服装单位劳动力成本为1.23美元/件,而越南为1.00美元/件,二者实际差距约20%,相对较低,但远非名义工资所显示的极低劳动力成本。 2016-2022中国服装单位劳动力成本为1.23美元/件 2016-2022越南服装单位劳动力成本为1.00美元/件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通过人力资本指数指标(HCI),孟加拉国、印尼、柬埔寨、缅甸四国相比越南工人的人力资本管理状况更不理想,因此实际单位劳动力成本更高。 从近年公开报道情况亦有所印证:(1)计件工资、绩效考核等管理模式在东南亚难以推行,当地工人更愿意接受固定工资、计时工资。(2)东南亚工人群体相对自由,流动性较高。(3)大部分东南亚本地工厂实行一天一班(无夜班),周末双休停产。 东南亚五国人力资本指数(HCI)对比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生产成本:东南亚整体生产成本较低,但存在不利因素 工业用地方面,工业用地出让价水平较低。但东南亚五国均处于热带地区,受限于更高的降水量与更频繁的极端气候,维护投入远高于温带地区。 水电方面,东南亚五国工业水价相对较低。从电价来看,并无显著优势,且面临常态化停电,进一步加剧生产不稳定性。 此外,物流方面,东南亚本地客户占比很低,因此物流结构上高度依赖海运,但是其国内高速公路、铁路建设不足,短距离物流成本占比不低。 东南亚整体生产成本较低,但存在一定不利因素。 东南亚整体生产成本较低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贸易成本:从东南亚出口贸易的商品关税较低,且无附加税 贸易成本方面则体现东南亚明显优势,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至主要市场的关税税率较高,尤其美国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附加关税,自2018年9月24日起,美国对来自中国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清单中征税产品共5745项,其中涉及纺织业共计917项,其中例如长丝附加税25%,棉制针织T恤附加税7.5%,运动鞋附加税7.5%。 而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环境较为优越,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关税优惠,如2015年12月,越南与欧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协定于2018年生效,根据协定内容,越南与欧盟两个经济体之间99%的货物关税在协定生效后将被取消,越南对欧出口迎来“零关税”时代。 整体上,从中国出口的贸易成本较高,而东南亚国家具备较高关税优势。 从中国出口的关税较高 数据来源:商务部,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综合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多项因素考虑,中国企业“出海”去东南亚布局产能,实际仍有利可图。 3 纺服各环节企业转移现状,及主要消费国进口特征有何变化? 中国对东南亚五国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2010年起中国对东南亚五国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OFDI存量合507.94亿美元;OFDI流量也保持正增长,2022年达72.68亿美元。 中国对东南亚五国直接投资流量 中国对东南亚五国直接投资存量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各环节在东南亚转移目的地不同,但越南均为热门选择 中国纺企在东南亚范围布局产能较为分散,各环节在亚洲内部转移目的地不同,成衣转向孟加拉、越南,鞋类转向越南、印尼,纺织品转向印度、越南,但越南均为热门选择。 中国纺企在东南亚范围布局产能 数据来源:申万宏源证券整理,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中游纺织品方面,部分产能转移较早,以色纺纱大型供应商百隆东方为例,其截至22年末越南产能达118万锭,已占总产能约70%。根据公告预期的在建产能,百隆东方在越南的产能将近150万锭。 下游成衣方面,大型服装制造商多以“面料+成衣”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产能出海普遍先落地在越南、柬埔寨,然后逐步向印尼、缅甸等多产地发展布局。以全球最大纵向一体化针织成衣制造商之一的申洲国际为例,2022年各类针织服装产量约5亿件,前四大客户贡献营收占比80%,均为全球知名服装品牌。申洲国际旗下海外面料基地位于越南西宁,成衣工厂分布在柬埔寨金边,以及越南胡志明、西宁,各基地相距不远,生产连线便捷。 下游鞋类方面,三大运动鞋制造商产能布局结构相近。其中裕元集团、丰泰企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启动全球化布局,普遍选择当时基础设施领先的越南南部建厂,而华利集团自2005年起开始境外布局,战略选择越南北部大规模设厂,几乎所有成鞋工厂均坐落于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 中国大型服装制造商东南亚产能结构 数据来源:申万宏源证券整理,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主要消费国自中国进口占比下降,而东南亚占比上升 中国服装类商品(61章,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主要出口方向为美国、日本、欧洲等地。截至2023年,中国服装类商品向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合计的23%,三大主要消费地区合计近50%。 中国服装类主要消费地为美国、日本、欧洲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针对以上三大主要消费地(其中欧洲地区以英法德三国大致推算),我们统计其进口服装中东南亚五国和中国的占比趋势。可以看到,在经历了十数年的出海转移后,中国在三大主要消费地的进口占比出现明显下降,而东南亚五国则明显抬升。 美国方面,2012-2023年服装类进口占比中,中国从37%降至22%,东南亚五国从24%升至33%,其中越南贡献最多增长,从10%升至17%。中国与东南亚五国占比转折点在2019年。 美国进口占比 东南亚五国从24%升至33%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日本方面,2012-2023年服装类进口占比中,中国从83%降至55%,东南亚五国从9%升至33%,其中越南贡献最多增长,从5%升至18%。 日本进口占比 东南亚五国从9%升至33%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英法德三国,2012-2023年服装类进口占比中,中国从29%降至22%,东南亚五国从17%升至32%,其中孟加拉贡献最多增长,从12%升至21%。中国与东南亚五国占比转折点在2017年。 英法德进口占比 东南亚五国从17%升至32%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中国服装类商品出口额在主要消费地进口占比下降,也印证前文所述产业下游鞋服转移领先于中游纺织品的结论。 4 核心问题,纺服企业出海会显著减少 国内原料需求吗? 出海地直接供应原料较少,仍需大量的国内纺织品供给 国内部分下游鞋服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后,仍需中游纺织品原料的支持,但该区域配套产能不足、多数仍需国内以出口方式加以满足,故“出海”对我国上游的纺织品原料需求影响较有限。 从中国出口数据表现上,我国近10年仍占据纺织品净出口第一位,在净出口国家总量中占73.2%。结构上,服装类商品出口从2012年的870亿美元小幅降至2023年830亿美元,而中上游原料出口从400亿美元增至610亿美元。 全球纺织品净进口和净出口流向地图(近10年均值) 中上游原料出口从400亿美元增至610亿美元 数据来源:USDA,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东南亚五国正成为我国纺服产业原料的主要海外消费对象 2012-2023年,分环节和分国别来看,中国对东南亚五国的出口额占比,上游原料棉花从29%增至46%;中游针织物及钩编织物从24%增至44%;中游化纤长丝从5%增至25%。该数据表明东南亚五国正成为我国纺服产业原料的主要还外消费对象。 中国对东南亚五国出口额占比,上游原料棉花从29%增至46% 中国对东南亚五国出口额占比,中游针织物及钩编织物从24%增至44% 中国对东南亚五国出口额占比,中游化纤长丝从5%增至25% 数据来源:trademap,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上游棉花、化纤原料的需求数据稳定,可为印证 此外,从纺织品最上游原料棉花、PTA的消费表现看,棉花在中国的内部消费量和在全球的内部消费量走势基本一致,说明“出海”转移后上游棉花的消费仍保持稳定;PTA国内消费量也维持稳定增长。基于此,“出海”对于我国纺织品原料需求影响相对有限的结论,可得印证。 中国与全球内部棉花消费量走势基本一致 国内PTA消费量稳定增长 数据来源:wind,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 联系人:葛子远 期货从业资格证书:F3062781 投资咨询从业编号:Z0019020 E-mail:gezy@cifutures.com.cn Tel:021-80220138 免责声明 上述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形式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上述内容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为兴业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兴业期货投研团队介绍 兴业期货 微信号:cif_xyqh 1.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点击关注; 2.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