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定量·深度报告巡礼之十三】形态识别算法在利率择时中的应用——固收量化系列研究之六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招商定量·深度报告巡礼之十三】形态识别算法在利率择时中的应用——固收量化系列研究之六》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内容摘要 形态识别是技术分析的一种,主要是以图形为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研究。当前形态识别算法在股票、商品资产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而在债券市场中的公开研究内容偏少。同时,在近年的低利率环境下,利率波段交易逐渐成为投资者的关注重点之一。为给予债市投资者更多样的参考视角,我们对形态识别在利率择时中的投资效果展开研究。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以核回归方法简化利率数据,提取出以“点+线”组成的利率形态路径。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分析目标,通过核回归方法提取利率数据变化中的主要趋势,过滤短期波动扰动。并根据寻找核回归曲线局部顶、底点的方法,将高频利率数据最终抽象为“点+线”的简化形态结构。 识别利率数据中的传统形态信号,观测其在利率择时中的效果。利用核回归曲线识别利率数据中的头肩形、扩散形、三角形和矩形形态,根据形态信号隐含的后市观点构建久期轮动策略。测算结果显示各类形态均有一定效果且可互相叠加,复合的多形态策略年化收益率为5.71%,优于基准81BP,收益回撤比为1.05。 基于支撑线和阻力线构造两种突破形态,策略效果优于传统形态指标。利用核回归曲线的局部顶点,刻画利率数据的支撑线和阻力线,并设计相应的双线突破形态,形成久期轮动策略。双线突破策略的年化收益率为7.68%,超额收益为2.78%,最大回撤为5.91%,收益回撤比为1.30。 从利率通道的趋势方向入手,对双线突破策略进行改进。根据压力线和支撑线斜率的差异,将利率市场状态分为上行、震荡和下行3类。分析表明在上行趋势中博弈下行突破、或是在下行趋势中博弈上行突破的性价比偏低。以此为依据改进的双线突破策略收益率为7.65%,最大回撤下降至3.77%,收益回撤比提升至2.03。 利用短、中、长周期下的突破信号共振,进一步增强策略业绩表现。核回归的带宽参数控制着形态信号所蕴含的时间周期长度,以3种带宽参数分别构造短、中、长期突破信号,仅在多重信号共振时进行交易。多周期共振策略的年化收益率为8.82%,超额收益为3.92%,最大回撤为3.32%,收益回撤比为2.66,自2007年以来,策略逐年绝对收益及超额收益均持续为正。 观察双线突破信号与传统信号间的关联。从传统信号与双线突破信号的数量及形态含义的吻合度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的传统信号均能被双线突破信号所覆盖,且在突破的方向、形态的含义上两者大都吻合。说明双线突破信号可以为传统形态信号提供一定的补充,是一种更泛化的表现形式。 I 基于核回归的利率曲线形态刻画 1.1. 技术分析中的形态识别与研究背景 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是我国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两种分析方式,在投资活动中获得广泛应用。技术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市场价格未来的变化趋势,其认为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分析工具包括了资产价格、交易量、持仓量等多维度的价量信息。 形态识别是技术分析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以图形为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研究。投资者将一段时间内的资产价格连接起来,抽象出价格数据中的各类形态,尝试归纳出不同形态下的价格变化规律。在学术界,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是Lo,Mamaysky和Jiang Wang(2000)给出了一种基于核回归的创造性分析方法,通过对价格序列的几何形态进行系统化识别,弱化了形态分析过程中的主观性,架起了形态识别技术与金融学研究之间的桥梁。 但从资产类别上来看,当前国内业界和大部分的学术研究主要将形态识别方法应用在股票、商品、外汇等资产上,在债券市场中,公开的研究内容偏少。而从当前国内的宏观市场环境看,低利率环境下,利率债的波段交易可能成为投资者增厚收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正越发受到投资者关注。 因此,本文作为《固收量化》系列的第六篇报告,希望借此入手,对利率债市场中的形态指标投资效果开展研究,为债市投资者提供更多样维度的参考视角。 1.2. 利用核回归方法提取利率变化趋势 本文以核回归(Kernel Regression)作为形态识别的主要识别算法。简单来说,核回归是一种拟合时间序列数据的方法,用于抽离随机性对时序数据的扰动,提取出价格变化中的主要趋势。 在许多学术研究中,核回归方法被用于对股票价格进行平滑,然后通过寻找满足一定规则的局部顶、底点序列,来识别股价形态。其原理类似于投资者利用人眼识别出资产价格的走势,区别在于人眼的视觉判断较为模糊、具有主观性,而核回归的算法精确定量、可再现。 具体来说,以核回归拟合利率数据时,我们可以把市场利率写成如下形式: 其中P_t是利率数据读数,m(X_t )是对利率数据的估计值,X_t是t时刻所代表的时间,ε_t是白噪声。在估计任意时刻X_i的利率P_i时,核回归算法实际上是把其他X_(j,j≠i)时刻看做为对X_i时刻的观测点,并给予每个观测点以一定的权重w_j,从而求解出P_i的估计值。 其中,权重函数K被称为模型的核函数,其反映了对“距离”这一概念的度量,会赋予距离被估计时刻X_i越近的时刻以越高的权重值,即距离被估计点越近的点对估计值的影响越大。常用的高斯核函数表达式如下。 h是核函数的带宽参数,通常用于把握核回归模型整体的过拟合程度。当带宽参数h较小时,核曲线的形状变窄,使得与估计目标临近点的权重进一步增大,从而导致输出结果倾向过拟合。 下图展示了中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在高斯核函数回归后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随着带宽参数值的升高,经核回归处理后的利率数据逐渐变得更平滑。我们认为带宽参数主要影响了拟合数据的周期特征,参数值越大,观测视角越贴合长周期。 在得到核回归拟合数据后,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利率变化路径中的局部极值点,从而将利率数据最终抽象为“点+线”的结构。 II 传统形态指标在利率择时中的应用 核回归算法向我们提供了在高频利率数据中提取利率走势的方法,在本章中,我们将借助其识别一系列的传统形态指标,并验证其在利率择时中的应用效果。 2.1. 投资标的:国开债活跃券指数编制 后续利率择时策略的基础投资标的均为国开债活跃券,而由于市场中暂无相关的现货指数,因此需基于个券数据自行编制。 我们分别编制了短久期、中久期和长久期的3种国开债活跃券指数。具体来说:1)以周度为调仓频率,分别选择调仓日时剩余期限在0-2年、3-5年和10年以上的国开债作为基础样本池;2)以各个债券历史1个月的日均成交额进行排序,分别选取流动性最佳的前5只债券等权持有。最终编织成对应的国开债-短久期、国开债-中久期、以及国开债-长久期指数。 2.2. 传统形态指标的利率择时效果 我们首先尝试验证传统的股价形态指标在利率择时中的作用。原则上来说,只需要掌握被平滑后数据在时序上的连续5个局部高点和低点(如下图P1至P5)位置,就可以根据相关算法,判断出利率曲线所处的具体形态。 下表内,我们整理了4类常用的传统形态的识别方法,这些形态多被用于股票资产的投资,包括头肩形、扩散形、三角形和矩形,而每类形态又包含一个顶部形态和一个底部形态。其中,顶部形态即预示着行情已经呈现出顶部特征,判断后续资产价格将下跌;底部形态表明资产价格见底,后市倾向于反弹上行。 可以看到,各类形态的识别算法均是根据P1至P5五个顶点的位置来判断,其中还涉及到部分经验参数的设置,如头肩形中的1.5%、矩形中的0.75%等。下列图表展示了在核回归的带宽参数取值为5时,经上述算法所识别出的部分历史利率形态案例,以供参考。 从各利率形态的逐年出现次数统计看,可以发现:1)当核回归的带宽参数值越大时,由于利率曲线被处理得越平滑,因此识别出形态的概率也相应降低;2)即使在带宽参数为0.1的情况下,单一利率形态的识别次数仍然不高,最多为平均每年5到6次,最低仅1到2次。从兼顾模型平滑效果和信号识别频率的角度出发,我们最终选择以带宽=5作为核回归参数取值。 在识别出形态信号后,根据对应信号所判断的利率后市状态,便可尝试构建相应的利率轮动策略,详细的策略构造方式如下。 从各组合的业绩统计结果看,所有基于传统形态所构建的交易策略均跑赢了等权基准,头肩形、扩散形、三角形和矩形组合的超额收益分别为20BP、7BP、51BP和13BP。各利率形态组合的年化换手率约在1到5倍不等,其中矩形形态的出现频率最少,组合的换手率也最低。风险层面,各组合的最大回撤基本都略小于或和等权基准持平,因此收益回撤比均较基准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2.3. 多形态复合策略构建 从上文的初步测算结果看,各类形态策略在利率择时中均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单一策略的形态识别频率偏低,对超额收益的提升并不足够明显。因此,进一步地,可以考虑将上述4类形态信号进行合并,形成多形态复合策略,在识别出任意形态时均进行交易,以增加组合的交易频率并增厚业绩表现。 从测算结果看,多形态信号的结合有效提升了组合的业绩表现。更细化来看,如果将组合拆分为仅在利率出现上行信号时交易短久期的组合(仅短久期)、以及仅在利率出现下行信号时交易长久期的组合(仅长久期),可以看到两类组合均战胜了等权基准,这说明传统形态信号不论在看多利率、或是看空利率时均对业绩表现有提升效果。 最终,同时考虑利率上行和下行信号的多形态组合的年化收益率为5.71%、超额收益率为81BP、最大回撤为5.44%、收益回撤比为1.05。 III 基于支撑线和阻力线的形态泛化方法 第二章中主要检验了传统形态指标在利率择时上的效果,但此类指标在应用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单一形态信号的触发频率偏低,对组合收益提升有限,需要增加更种形态以增厚组合整体表现,但新形态的纳入提升了工作量;2)形态信号的识别算法中,涉及到对部分经验参数的取值,可能由于参数值的不合适,而错失较多形态类似、但却有效的交易信号,而对最优参数的求取较为复杂,存在数据挖掘风险。 3.1. 支撑线、阻力线的刻画与突破策略构建 由此,我们尝试从支撑线和阻力线的角度,以一个更普适化的视角来刻画利率形态。支撑线和阻力线的概念同样来自于价量研究,阻力线一般是指将资产价格的几个高点相连,所组成的一条直线,反映了当价格上涨到一定高度后,卖盘供应转强后买盘逐渐薄弱,从而阻止价格继续上涨,可以理解为价格波动的上限;支撑线则相反,一般由资产价格的几个低点相连,反映了当价格下跌到某一程度后,买方力量转旺,从而阻止价格继续下跌,即价格波动的下限。 支撑线和阻力线隐含了市场投资者的心理价格支撑区间,而当价格向上突破阻力线,或是向下突破支撑线时,可以理解为市场定价逻辑出现了变化,投资者的心理价格预设区间被击破,后市价格可能进入上涨、下跌趋势之中。 对阻力线和支撑线的刻画,同样可以借助局部顶点来实现。如下图所示,考虑利率数据的连续5个局部顶点,并将对应的高点、低点各自相连,形成阻力线和支撑线。 通过调整核回归的带宽,可以使阻力线和支撑线适应不同的数据周期,以反映在不同时间密度下的利率曲线变动情况。可以看到,支撑线突破和阻力线突破的信号出现频率要明显高于任一传统形态,最高每年可发出信号50次以上,接近周频。 在获得支撑线和阻力线突破信号后,我们同样尝试构建了利率轮动策略。策略逻辑为当利率曲线向下突破支撑线时,判断利率后续将下行,此时超配长久期债券;反之当向上突破阻力线时,判断后市利率将上行,此时超配短久期债券。 从组合的业绩表现看,双线突破策略整体的年化收益率为7.68%,战胜等权基准约2.78%,组合最大回撤为5.91%,略高于等权基准0.36%,组合收益回撤比为1.30,超过基准约0.41。而由于策略信号发出的频率较高,组合整体年化换手率为21.22倍,即调仓周期在半个月左右一次。 3.2. 基于利率通道趋势的策略改进 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双线突破信号的有效性可能存在差异,我们尝试进一步从利率曲线通道所处的状态出发,对策略的效果进行更细化的观察。具体来说,市场利率的走势可以根据支撑线和阻力线斜率的不同,分为利率趋势上行、利率趋势震荡、以及利率趋势下行3种。 从业绩统计结果看,虽然在绝大部分环境下双线突破策略均有效,但在利率趋势上行的环境中博弈利率下行、以及在利率趋势下行的环境中博弈利率上行时,策略的收益风险比相对偏弱;反之,沿着利率趋势的方向进行顺向突破交易时,策略的收益风险比最高。这说明,当利率已经形成变化趋势时,其走势更倾向于继续沿着原定方向继续运行,此时进行反向博弈的性价比偏低。 由此,我们尝试对原双线突破策略进行改进。我们保持原策略的整体框架不变,但新增2类配置信号:1)在利率通道趋势上行时,如果发现向下突破的形态信号,则将一半的长久期债券转入中久期债券;2)在利率通道趋势下行时,如果发现向上突破的形态信号,则将一半的短久期债券转入中久期债券。总体逻辑是在出现反向博弈时,采取更为谨慎的配置模式。 改进后的双线突破策略年化收益率为7.65%,与原策略基本持平,战胜等权基准约2.75%;组合最大回撤从5.91%显著下降至3.77%,优于等权基准1.77%;组合收益回撤比为2.03,较原策略提升约0.73,超过基准约1.14。此外,由于在调仓时相对更为谨慎,改进后策略的换手率也有所下降,处于年化17.71倍水平,换仓周期在20日左右一次。 3.3. 基于多周期共振的进一步增强 除了从利率通道的状态入手之外,还可以从不同时间周期的维度,对双线突破策略的表现进行进一步增强。 从前文中我们了解到,核回归的核心参数为其带宽参数,越大的带宽下,数据被处理的越平滑,短期信息对结果的影响便越小。在此情况下,支撑线和阻力线会变得更为稳定,形态信号变化的概率也就越低。换而言之,带宽参数设置的越大时,策略的交易越低频,属于长周期策略,模型观测的是在长期视角下利率是否形成突破,持仓的时间跨度也越长;而带宽参数越小时,策略交易则越高频,更注重短线机会。那么,是否有一种方式可以将不同时间线上的观点相结合?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观察双线突破策略在短(低带宽)、中(中带宽)、长(高带宽)3个周期下的信号状态,并进行互相验证。下图展示了在某段时间区间内的多周期信号覆盖情况(图中仅展示向下突破支撑线)。可以看到:1)短周期信号的出现频率最高,在细小的利率下行波段中多次出现;2)与之相反地,中、长周期的信号出现频率更低,尤其是长周期信号,仅在少数大波段行情中给出投资建议;3)而当上述信号出现重叠时,利率未来实际下行的概率会更高。 由此,我们从多周期共振的维度,对双线突破策略提出二次改进。主要逻辑是将短、中、长期信号构成投票器,并仅在其中有2项及以上发出相同信号时,才进行交易,以增强策略的收益确定性。 从最终测算结果看,基于多周期共振的双线突破策略年化收益率提升至8.82%,较原策略(第一次改进后的双线突破策略)提升约1.17%,显著领先等权基准约3.92%。组合的年化波动率为2.58%,最大回撤为3.32%,较原策略下降0.45%,优于基准约2.22%。组合的收益回撤比为2.66,领先原策略约0.63,领先基准约1.77。多周期共振的双线突破策略的换手率为年化20.72倍,换仓周期在18日左右一次。 细分到子组合看,不论是在仅交易短久期的组合,还是在仅交易长久期的组合中,策略均保持有效。两个子组合分别跑赢等权基准约2.60%和1.27%,收益回撤比分别为1.09和2.56,同样都优于比较基准,各自的换手率均在年化10倍左右。 逐年来看,双线突破系列策略的胜率优秀。自2007年以来的逐年投资绝对收益胜率分别为双线突破策略94.12%、双线突破策略(改)100%和多周期共振策略100%,超额收益胜率分别为双线突破策略88.24%、双线突破策略(改)100%和多周期共振策略100%。2024年一季度,3个交易策略的绝对收益表现分别为2.82%、2.85%和4.42%。 IV 参考文献 [1] Lo, Andrew W, Harry Mamaysky and Jiang Wang. Foundations of technical analysis: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 statistical inference, and empirical implementati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0(55): 1705-1770. [2] Chang, P.H. Kevin and Carol Osler, Methodical madness: Technical analysis the irrationality of exchange-rate forecasts[J], Economic Journal, 1999(109): 636-661. [3] Leigh, Modani and Hightower. A comput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stock charting: abrupt volume increase as signal for movement in New pork Stock Exchange Composite Index[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4(37): 515-530. [4] 陈静,张川,徐成贤.基于特征提取的金融时间序列形态挖掘[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 25(6): 13-19. [5] 黄月,任若恩.外汇市场中非参数核回归方法的技术形态[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1(12): 1642-1648. 注:文章内容节选自研究报告《形态识别算法在利率择时中的应用——固收量化系列研究之六》 重要申明 风险提示 本文内容基于当前数据和现有理论构建模型,当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或市场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存在模型失效的风险。 分析师承诺 负责本研究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每一位证券分析师,在此申明,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本报告分析师 任 瞳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19080004 王武蕾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19080001 梁雨辰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23070008 免责申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招商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招商证券认为可靠,但招商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招商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招商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内容摘要 形态识别是技术分析的一种,主要是以图形为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研究。当前形态识别算法在股票、商品资产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而在债券市场中的公开研究内容偏少。同时,在近年的低利率环境下,利率波段交易逐渐成为投资者的关注重点之一。为给予债市投资者更多样的参考视角,我们对形态识别在利率择时中的投资效果展开研究。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以核回归方法简化利率数据,提取出以“点+线”组成的利率形态路径。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分析目标,通过核回归方法提取利率数据变化中的主要趋势,过滤短期波动扰动。并根据寻找核回归曲线局部顶、底点的方法,将高频利率数据最终抽象为“点+线”的简化形态结构。 识别利率数据中的传统形态信号,观测其在利率择时中的效果。利用核回归曲线识别利率数据中的头肩形、扩散形、三角形和矩形形态,根据形态信号隐含的后市观点构建久期轮动策略。测算结果显示各类形态均有一定效果且可互相叠加,复合的多形态策略年化收益率为5.71%,优于基准81BP,收益回撤比为1.05。 基于支撑线和阻力线构造两种突破形态,策略效果优于传统形态指标。利用核回归曲线的局部顶点,刻画利率数据的支撑线和阻力线,并设计相应的双线突破形态,形成久期轮动策略。双线突破策略的年化收益率为7.68%,超额收益为2.78%,最大回撤为5.91%,收益回撤比为1.30。 从利率通道的趋势方向入手,对双线突破策略进行改进。根据压力线和支撑线斜率的差异,将利率市场状态分为上行、震荡和下行3类。分析表明在上行趋势中博弈下行突破、或是在下行趋势中博弈上行突破的性价比偏低。以此为依据改进的双线突破策略收益率为7.65%,最大回撤下降至3.77%,收益回撤比提升至2.03。 利用短、中、长周期下的突破信号共振,进一步增强策略业绩表现。核回归的带宽参数控制着形态信号所蕴含的时间周期长度,以3种带宽参数分别构造短、中、长期突破信号,仅在多重信号共振时进行交易。多周期共振策略的年化收益率为8.82%,超额收益为3.92%,最大回撤为3.32%,收益回撤比为2.66,自2007年以来,策略逐年绝对收益及超额收益均持续为正。 观察双线突破信号与传统信号间的关联。从传统信号与双线突破信号的数量及形态含义的吻合度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的传统信号均能被双线突破信号所覆盖,且在突破的方向、形态的含义上两者大都吻合。说明双线突破信号可以为传统形态信号提供一定的补充,是一种更泛化的表现形式。 I 基于核回归的利率曲线形态刻画 1.1. 技术分析中的形态识别与研究背景 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是我国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两种分析方式,在投资活动中获得广泛应用。技术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市场价格未来的变化趋势,其认为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分析工具包括了资产价格、交易量、持仓量等多维度的价量信息。 形态识别是技术分析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以图形为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研究。投资者将一段时间内的资产价格连接起来,抽象出价格数据中的各类形态,尝试归纳出不同形态下的价格变化规律。在学术界,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是Lo,Mamaysky和Jiang Wang(2000)给出了一种基于核回归的创造性分析方法,通过对价格序列的几何形态进行系统化识别,弱化了形态分析过程中的主观性,架起了形态识别技术与金融学研究之间的桥梁。 但从资产类别上来看,当前国内业界和大部分的学术研究主要将形态识别方法应用在股票、商品、外汇等资产上,在债券市场中,公开的研究内容偏少。而从当前国内的宏观市场环境看,低利率环境下,利率债的波段交易可能成为投资者增厚收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正越发受到投资者关注。 因此,本文作为《固收量化》系列的第六篇报告,希望借此入手,对利率债市场中的形态指标投资效果开展研究,为债市投资者提供更多样维度的参考视角。 1.2. 利用核回归方法提取利率变化趋势 本文以核回归(Kernel Regression)作为形态识别的主要识别算法。简单来说,核回归是一种拟合时间序列数据的方法,用于抽离随机性对时序数据的扰动,提取出价格变化中的主要趋势。 在许多学术研究中,核回归方法被用于对股票价格进行平滑,然后通过寻找满足一定规则的局部顶、底点序列,来识别股价形态。其原理类似于投资者利用人眼识别出资产价格的走势,区别在于人眼的视觉判断较为模糊、具有主观性,而核回归的算法精确定量、可再现。 具体来说,以核回归拟合利率数据时,我们可以把市场利率写成如下形式: 其中P_t是利率数据读数,m(X_t )是对利率数据的估计值,X_t是t时刻所代表的时间,ε_t是白噪声。在估计任意时刻X_i的利率P_i时,核回归算法实际上是把其他X_(j,j≠i)时刻看做为对X_i时刻的观测点,并给予每个观测点以一定的权重w_j,从而求解出P_i的估计值。 其中,权重函数K被称为模型的核函数,其反映了对“距离”这一概念的度量,会赋予距离被估计时刻X_i越近的时刻以越高的权重值,即距离被估计点越近的点对估计值的影响越大。常用的高斯核函数表达式如下。 h是核函数的带宽参数,通常用于把握核回归模型整体的过拟合程度。当带宽参数h较小时,核曲线的形状变窄,使得与估计目标临近点的权重进一步增大,从而导致输出结果倾向过拟合。 下图展示了中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在高斯核函数回归后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随着带宽参数值的升高,经核回归处理后的利率数据逐渐变得更平滑。我们认为带宽参数主要影响了拟合数据的周期特征,参数值越大,观测视角越贴合长周期。 在得到核回归拟合数据后,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利率变化路径中的局部极值点,从而将利率数据最终抽象为“点+线”的结构。 II 传统形态指标在利率择时中的应用 核回归算法向我们提供了在高频利率数据中提取利率走势的方法,在本章中,我们将借助其识别一系列的传统形态指标,并验证其在利率择时中的应用效果。 2.1. 投资标的:国开债活跃券指数编制 后续利率择时策略的基础投资标的均为国开债活跃券,而由于市场中暂无相关的现货指数,因此需基于个券数据自行编制。 我们分别编制了短久期、中久期和长久期的3种国开债活跃券指数。具体来说:1)以周度为调仓频率,分别选择调仓日时剩余期限在0-2年、3-5年和10年以上的国开债作为基础样本池;2)以各个债券历史1个月的日均成交额进行排序,分别选取流动性最佳的前5只债券等权持有。最终编织成对应的国开债-短久期、国开债-中久期、以及国开债-长久期指数。 2.2. 传统形态指标的利率择时效果 我们首先尝试验证传统的股价形态指标在利率择时中的作用。原则上来说,只需要掌握被平滑后数据在时序上的连续5个局部高点和低点(如下图P1至P5)位置,就可以根据相关算法,判断出利率曲线所处的具体形态。 下表内,我们整理了4类常用的传统形态的识别方法,这些形态多被用于股票资产的投资,包括头肩形、扩散形、三角形和矩形,而每类形态又包含一个顶部形态和一个底部形态。其中,顶部形态即预示着行情已经呈现出顶部特征,判断后续资产价格将下跌;底部形态表明资产价格见底,后市倾向于反弹上行。 可以看到,各类形态的识别算法均是根据P1至P5五个顶点的位置来判断,其中还涉及到部分经验参数的设置,如头肩形中的1.5%、矩形中的0.75%等。下列图表展示了在核回归的带宽参数取值为5时,经上述算法所识别出的部分历史利率形态案例,以供参考。 从各利率形态的逐年出现次数统计看,可以发现:1)当核回归的带宽参数值越大时,由于利率曲线被处理得越平滑,因此识别出形态的概率也相应降低;2)即使在带宽参数为0.1的情况下,单一利率形态的识别次数仍然不高,最多为平均每年5到6次,最低仅1到2次。从兼顾模型平滑效果和信号识别频率的角度出发,我们最终选择以带宽=5作为核回归参数取值。 在识别出形态信号后,根据对应信号所判断的利率后市状态,便可尝试构建相应的利率轮动策略,详细的策略构造方式如下。 从各组合的业绩统计结果看,所有基于传统形态所构建的交易策略均跑赢了等权基准,头肩形、扩散形、三角形和矩形组合的超额收益分别为20BP、7BP、51BP和13BP。各利率形态组合的年化换手率约在1到5倍不等,其中矩形形态的出现频率最少,组合的换手率也最低。风险层面,各组合的最大回撤基本都略小于或和等权基准持平,因此收益回撤比均较基准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2.3. 多形态复合策略构建 从上文的初步测算结果看,各类形态策略在利率择时中均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单一策略的形态识别频率偏低,对超额收益的提升并不足够明显。因此,进一步地,可以考虑将上述4类形态信号进行合并,形成多形态复合策略,在识别出任意形态时均进行交易,以增加组合的交易频率并增厚业绩表现。 从测算结果看,多形态信号的结合有效提升了组合的业绩表现。更细化来看,如果将组合拆分为仅在利率出现上行信号时交易短久期的组合(仅短久期)、以及仅在利率出现下行信号时交易长久期的组合(仅长久期),可以看到两类组合均战胜了等权基准,这说明传统形态信号不论在看多利率、或是看空利率时均对业绩表现有提升效果。 最终,同时考虑利率上行和下行信号的多形态组合的年化收益率为5.71%、超额收益率为81BP、最大回撤为5.44%、收益回撤比为1.05。 III 基于支撑线和阻力线的形态泛化方法 第二章中主要检验了传统形态指标在利率择时上的效果,但此类指标在应用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单一形态信号的触发频率偏低,对组合收益提升有限,需要增加更种形态以增厚组合整体表现,但新形态的纳入提升了工作量;2)形态信号的识别算法中,涉及到对部分经验参数的取值,可能由于参数值的不合适,而错失较多形态类似、但却有效的交易信号,而对最优参数的求取较为复杂,存在数据挖掘风险。 3.1. 支撑线、阻力线的刻画与突破策略构建 由此,我们尝试从支撑线和阻力线的角度,以一个更普适化的视角来刻画利率形态。支撑线和阻力线的概念同样来自于价量研究,阻力线一般是指将资产价格的几个高点相连,所组成的一条直线,反映了当价格上涨到一定高度后,卖盘供应转强后买盘逐渐薄弱,从而阻止价格继续上涨,可以理解为价格波动的上限;支撑线则相反,一般由资产价格的几个低点相连,反映了当价格下跌到某一程度后,买方力量转旺,从而阻止价格继续下跌,即价格波动的下限。 支撑线和阻力线隐含了市场投资者的心理价格支撑区间,而当价格向上突破阻力线,或是向下突破支撑线时,可以理解为市场定价逻辑出现了变化,投资者的心理价格预设区间被击破,后市价格可能进入上涨、下跌趋势之中。 对阻力线和支撑线的刻画,同样可以借助局部顶点来实现。如下图所示,考虑利率数据的连续5个局部顶点,并将对应的高点、低点各自相连,形成阻力线和支撑线。 通过调整核回归的带宽,可以使阻力线和支撑线适应不同的数据周期,以反映在不同时间密度下的利率曲线变动情况。可以看到,支撑线突破和阻力线突破的信号出现频率要明显高于任一传统形态,最高每年可发出信号50次以上,接近周频。 在获得支撑线和阻力线突破信号后,我们同样尝试构建了利率轮动策略。策略逻辑为当利率曲线向下突破支撑线时,判断利率后续将下行,此时超配长久期债券;反之当向上突破阻力线时,判断后市利率将上行,此时超配短久期债券。 从组合的业绩表现看,双线突破策略整体的年化收益率为7.68%,战胜等权基准约2.78%,组合最大回撤为5.91%,略高于等权基准0.36%,组合收益回撤比为1.30,超过基准约0.41。而由于策略信号发出的频率较高,组合整体年化换手率为21.22倍,即调仓周期在半个月左右一次。 3.2. 基于利率通道趋势的策略改进 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双线突破信号的有效性可能存在差异,我们尝试进一步从利率曲线通道所处的状态出发,对策略的效果进行更细化的观察。具体来说,市场利率的走势可以根据支撑线和阻力线斜率的不同,分为利率趋势上行、利率趋势震荡、以及利率趋势下行3种。 从业绩统计结果看,虽然在绝大部分环境下双线突破策略均有效,但在利率趋势上行的环境中博弈利率下行、以及在利率趋势下行的环境中博弈利率上行时,策略的收益风险比相对偏弱;反之,沿着利率趋势的方向进行顺向突破交易时,策略的收益风险比最高。这说明,当利率已经形成变化趋势时,其走势更倾向于继续沿着原定方向继续运行,此时进行反向博弈的性价比偏低。 由此,我们尝试对原双线突破策略进行改进。我们保持原策略的整体框架不变,但新增2类配置信号:1)在利率通道趋势上行时,如果发现向下突破的形态信号,则将一半的长久期债券转入中久期债券;2)在利率通道趋势下行时,如果发现向上突破的形态信号,则将一半的短久期债券转入中久期债券。总体逻辑是在出现反向博弈时,采取更为谨慎的配置模式。 改进后的双线突破策略年化收益率为7.65%,与原策略基本持平,战胜等权基准约2.75%;组合最大回撤从5.91%显著下降至3.77%,优于等权基准1.77%;组合收益回撤比为2.03,较原策略提升约0.73,超过基准约1.14。此外,由于在调仓时相对更为谨慎,改进后策略的换手率也有所下降,处于年化17.71倍水平,换仓周期在20日左右一次。 3.3. 基于多周期共振的进一步增强 除了从利率通道的状态入手之外,还可以从不同时间周期的维度,对双线突破策略的表现进行进一步增强。 从前文中我们了解到,核回归的核心参数为其带宽参数,越大的带宽下,数据被处理的越平滑,短期信息对结果的影响便越小。在此情况下,支撑线和阻力线会变得更为稳定,形态信号变化的概率也就越低。换而言之,带宽参数设置的越大时,策略的交易越低频,属于长周期策略,模型观测的是在长期视角下利率是否形成突破,持仓的时间跨度也越长;而带宽参数越小时,策略交易则越高频,更注重短线机会。那么,是否有一种方式可以将不同时间线上的观点相结合?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观察双线突破策略在短(低带宽)、中(中带宽)、长(高带宽)3个周期下的信号状态,并进行互相验证。下图展示了在某段时间区间内的多周期信号覆盖情况(图中仅展示向下突破支撑线)。可以看到:1)短周期信号的出现频率最高,在细小的利率下行波段中多次出现;2)与之相反地,中、长周期的信号出现频率更低,尤其是长周期信号,仅在少数大波段行情中给出投资建议;3)而当上述信号出现重叠时,利率未来实际下行的概率会更高。 由此,我们从多周期共振的维度,对双线突破策略提出二次改进。主要逻辑是将短、中、长期信号构成投票器,并仅在其中有2项及以上发出相同信号时,才进行交易,以增强策略的收益确定性。 从最终测算结果看,基于多周期共振的双线突破策略年化收益率提升至8.82%,较原策略(第一次改进后的双线突破策略)提升约1.17%,显著领先等权基准约3.92%。组合的年化波动率为2.58%,最大回撤为3.32%,较原策略下降0.45%,优于基准约2.22%。组合的收益回撤比为2.66,领先原策略约0.63,领先基准约1.77。多周期共振的双线突破策略的换手率为年化20.72倍,换仓周期在18日左右一次。 细分到子组合看,不论是在仅交易短久期的组合,还是在仅交易长久期的组合中,策略均保持有效。两个子组合分别跑赢等权基准约2.60%和1.27%,收益回撤比分别为1.09和2.56,同样都优于比较基准,各自的换手率均在年化10倍左右。 逐年来看,双线突破系列策略的胜率优秀。自2007年以来的逐年投资绝对收益胜率分别为双线突破策略94.12%、双线突破策略(改)100%和多周期共振策略100%,超额收益胜率分别为双线突破策略88.24%、双线突破策略(改)100%和多周期共振策略100%。2024年一季度,3个交易策略的绝对收益表现分别为2.82%、2.85%和4.42%。 IV 参考文献 [1] Lo, Andrew W, Harry Mamaysky and Jiang Wang. Foundations of technical analysis: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 statistical inference, and empirical implementati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0(55): 1705-1770. [2] Chang, P.H. Kevin and Carol Osler, Methodical madness: Technical analysis the irrationality of exchange-rate forecasts[J], Economic Journal, 1999(109): 636-661. [3] Leigh, Modani and Hightower. A comput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stock charting: abrupt volume increase as signal for movement in New pork Stock Exchange Composite Index[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4(37): 515-530. [4] 陈静,张川,徐成贤.基于特征提取的金融时间序列形态挖掘[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 25(6): 13-19. [5] 黄月,任若恩.外汇市场中非参数核回归方法的技术形态[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1(12): 1642-1648. 注:文章内容节选自研究报告《形态识别算法在利率择时中的应用——固收量化系列研究之六》 重要申明 风险提示 本文内容基于当前数据和现有理论构建模型,当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或市场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存在模型失效的风险。 分析师承诺 负责本研究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每一位证券分析师,在此申明,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本报告分析师 任 瞳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19080004 王武蕾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19080001 梁雨辰 SAC职业证书编号:S1090523070008 免责申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招商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招商证券认为可靠,但招商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招商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招商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