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东吴晨报0904】【行业】工程机械、石油石化【个股】长江电力、华虹半导体、益丰药房、老百姓、大参林、唯捷创芯

【东吴晨报0904】【行业】工程机械、石油石化【个股】长江电力、华虹半导体、益丰药房、老百姓、大参林、唯捷创芯

作者:微信公众号【东吴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09-0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904】【行业】工程机械、石油石化【个股】长江电力、华虹半导体、益丰药房、老百姓、大参林、唯捷创芯》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行业 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海外市场分析系列之美国 报告摘要: 住房开工&制造业基建为工程机械销量核心驱动因素。住房开工方面,短期来看,2021-2022疫情期间美国房地产市场短期繁荣,2024年整体处于趋稳态势;长期来看住房开工与美国利率高度相关,目前美联储降息预期明确,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升温。非住宅投资方面,2009年起美国政府相继提出“再工业化” “美国优先” “供应链韧性”等战略,制造业回流加速,基建投资和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工程机械销量的新的支撑因素。截至2023年底,美国非住宅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制造业/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分别同增0.35%/0.14%/0.10%,增速位列所有因素中前三。 北美工程机械市场成长性&周期性并存,龙头地位稳固,国产品牌持续追赶。2023年全球工程机械市场规模超一万亿元,北美市场需求强劲,占比持续提升至38%。市场格局来看,卡特小松连续3年提价,收入快速增长,龙头地位稳固;国内主机厂北美出口仅占出口总量的12%,国内挖机龙头三一重工北美挖机市占率仅3.2%,未来增长空间广阔。下游结构来看,由于美国人工成本持续提升,微小挖作为机器替人主力,占挖机市场超80%。微小挖技术壁垒较低,且竞争格局相对混乱,国内主机厂有望率先在微小挖领域实现突破。 借鉴卡特彼勒商业模式,国内主机厂产品、渠道、服务三重发力。经过近百年的积累,卡特以先进商业模式建立深厚市场壁垒:①产品覆盖全品类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工作稳定性、工况适应性和操作舒适性行业领先;②买断式销售部分让利代理商,建立强大营销服务网络;③全面渠道布局提供完善售后服务,稳定残值率带来庞大再制造需求,后市场利润丰厚,2023年卡特后市场服务实现收入230亿美元,收入占比36%。为实现于美国高端市场突破,国内主机厂从产品、渠道、服务三重发力:①产品:美国市场使用康明斯&派克等北美本土高端零部件,挖机性能不输卡特;②渠道:三一美国引进卡特原经销商运营总监为新任CEO,大幅丰富渠道资源;③服务:提供5年原厂质保(卡特提供2年),服务网点半径范围内48小时完成售后,服务质量大幅提升;④成本:北美产能逐渐释放,有效规避关税成本。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长期来看,北美产能逐步释放,关税负面影响消退,利润增量明显。短期来看,美国明确降息预期叠加美国大选下制造业回流加速,市场需求有望回暖。重点推荐在美国地区开拓进程领先、确定性较强的【三一重工】【恒立液压】,推荐【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浙江鼎力】,建议关注【山推股份】。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波动;北美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国际贸易争端。 (分析师 周尔双) 石油石化: 国内成品油消费税改革分析 报告摘要: 消费税是我国现行税制中的一个重要税种,以消费品的流转额作为征税对象,旨在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烟、酒、油、车等15个税目。由于石油在我国属于稀缺性资源,并且汽柴油在燃烧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自1994年以来就在生产环节(即炼厂)对汽油和柴油按量征收消费税,以督促最终消费者(汽车、卡车等)节约用油。 此前的成品油消费税改革已对征收范围和收税比例有了比较清晰的规定,2024年的消费税改革文件指出: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指将交税方从生产端的炼厂,转移至销售端的加油站)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 成品油消费税新政不断推进,有望加快推动落后地炼产能的退出,有利于国营炼厂。随着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至销售环节,前期交税不规范的民营炼油厂将失去一定的价格优势,这将促使炼厂提质增效,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而国营石油公司拥有更完善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消费税改革后,这一优势将更加凸显,市场份额有望扩大。 推行成品油消费税征收后移政策仍存在难点:终端加油站的利润将受到影响,尤其是数量众多,但盈利能力偏弱的民营加油站(2023年,民营加油站数量占比48%,但销量占比仅25%),他们可能会采取某些措施来少交消费税;且消费税后移,也对国家征管范围、征管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风险提示:政策推行情况不及预期;国内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分析师 陈淑娴) 石油石化: 油价有底的逻辑 报告摘要: 【油价】 全球原油需求整体一般(拆分结构:交通出行成品油60%、化工用油20%、工业用油10%、基建用油10%),但资本开支不足、OPEC+减产与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导致供给增量有限,全球原油供需整体紧张,原油商品属性增强。 核心观点:我们整体维持2024H2-2025年布伦特70-90美元/桶的观点,但仍存在以下可能对油价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 【油价上行风险点】 1、原油需求改善。2、伊朗与以色列冲突升级。3、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升级。4、利比亚供应持续下线。5、美国原油产量不增甚至下降。6、OPEC+延续减产且提高减产执行力度。 【油价下行风险点】 1、高油价对需求产生抑制作用:持续跟踪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度原油和成品油数据。2、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导致原油需求崩塌。3、中国经济不及预期。4、美国页岩油公司大幅增产。5、OPEC+减产联盟破裂,从减产转为增产打价格战。6、能源结构转型步调放缓,全球重新加大油气上游投资。 原油供给端:全球原油总供给是1亿桶/日左右,截至2024年8月,原油产量:沙特约900万桶/日,俄罗斯920万桶/日,美国1330万桶/日,以沙特、俄罗斯为核心的OPEC+联盟产量4000万桶/日左右,这也就是说OPEC+联盟和美国合计产量占全球总原油产量的比例达到53%,对原油供给有重大的影响。 OPEC+联盟财政平衡油价上升:OPEC+减产的油价锚是财政平衡油价,去年70-80美元/桶,今年80-90美元/桶,意味着他们对油价的诉求增强了,油价的底抬升了。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不代表油价一直会在财政平衡价格以上,2010年以来OPEC主动发起过两次价格战,2014年美国页岩油大幅增产抢了沙特的市场份额,2020年全球因为疫情需求崩塌,也就是说当OPEC+觉得能通过自己的减产控制油价时,会执行减产;但觉得自己的减产无法托底油价时,就会打价格战,因为中东是全球原油成本最低的地方。OPEC+本来就有600万桶/日的剩余产能,而距离2034年全球原油需求达峰就是600万桶/日的新增需求,所以OPEC+一直强调要维持全球原油供需稳定。2024年初沙特也取消了长期原油产能扩产计划。 美国页岩油公司需要的Breakeve Oil Price上升:美国达拉斯联储每个季度会对页岩油公司做调研,根据2024年一季度的最新数据,现在美国页岩油新打井-完井-投产的平均成本是65美元/桶左右,2023年一季度调查是61美元/桶,2022年一季度调查是50美元/桶,因此WTI 65美元/桶基本上是美国页岩油公司对油价的底线,那对应布伦特在70美元/桶左右。而且美国页岩油公司已经进入大型企业并购阶段,美国页岩油行业集中度提升,过去3年美国页岩油公司进行更多的回购和分红,大幅增加资本开支意愿不强。而且美国大幅新增页岩油产量的能力也有限,24年以来页岩油产量已经进入瓶颈期。 另外,全球ESG能源转型在放缓,欧洲石油巨头BP也在美国墨西哥湾等重新开发油气田,但传统油田投产周期一般3-5年,其他地区比如巴西和圭亚那也有供应增量,但这些都是传统油田,开发周期3-5年,每年油田的投产进度都是可预期的,不容易出现突然大幅增产的情况。 原油需求端:u2024年8月,美国原油需求2000万桶/日,占全球20%,美国成品油需求占其原油需求总量的75%, 2024年7月以来,美国成品油消费进入旺季,成品油消费数据正常,没有出现明显的恶化。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一直去化,美国政府也在积极补充战略原油库存。u2024年8月,中国原油需求1500万桶/日,占全球15%,中国成品油需求占其原油需求总量的50%,化工用油占20%,中国原油需求整体偏弱。 长期来看,欧美等海外地区新能源车渗透率不及预期,全球人口(其他亚非拉美地区)仍在增长,全球原油达峰时间预计从2032年延后至203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超预期,中国人口有压力,化工需求偏弱,全球原油需求达峰时间预计提前至2027年。 风险提示:1)供给端:OPEC+减产联盟维护全球原油市场供需平衡的决心和对高油价的诉求不及预期,导致大幅增产;美国页岩油增产超预期。2)需求端:美国经济是否衰退及程度;中国经济运行情况,中国原油需求达峰情况。 (分析师 陈淑娴) 个股 长江电力(600900) 2024年中报点评: 来水改善电量高增,财务费用持续缩减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08亿元,同比增长12.38%;归母净利润113.62亿元,同比增长27.92%;扣非归母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33.83%;加权平均ROE同比提高1.28pct,至5.56%。 来水改善电量高增,财务费用持续缩减。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13.62亿元,同比增长27.92%,符合预期;利润高增主要系2024Q2来水改善、电量同比增加所致。2024年上半年公司境内所属六座流域梯级电站发电量 1206.18 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6.86%,节水增发44.66亿千瓦时;2024Q2公司境内所属六座梯级电站总发电量约678.7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2.54%。2024年上半年,乌东德水库来水总量约366.60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偏丰11.40%;三峡水库来水总量约1479.41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偏丰19.67%。2024H1,葛洲坝发电量同比+17.0%至85.85亿千瓦时、三峡发电量同比+25.4%至362.11亿千瓦时、溪洛渡发电量同比+21.6%至256.20亿千瓦时、向家坝发电量同比+10.9%至143.63亿千瓦时、乌东德发电量同比+18.4%至138.19亿千瓦时、白鹤滩发电量同比+3.4%至220.21亿千瓦时。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收入增速,主要原因为:1)偿还债务,财务费用下降6.4亿:2024年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4.32%,同比下降1.7pct;财务费用-10.2%至56.5亿元。2)优化投资布局,投资收益增加2.3亿元。公司围绕清洁能源等领域优化战略投资布局,实现投资收益约28.92亿元,同比增长8.79%。 国家政策鼓励下市场化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期待公司上网电价上行。公司各水电站电价根据合同和国家政策确定;葛洲坝采用成本加成定价;三峡、溪洛渡、向家坝采用落地电价倒推,其中溪洛渡、向家坝的部分电量采用市场化定价。2023年新并入的乌、白水电站以市场化定价为主。2023年公司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提升至37.76%(2022年7.6%,考虑乌白并表调整后33.91%)。2023年公司上网电价为281.28元/兆瓦时(2022年269.72元/兆瓦时),同比增加11.56元/兆瓦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343.50/361.35/376.56亿元的预测;同比增长 26.1%/5.2%/4.2%;对应当前 PE 21/20/19 倍(估值日 2024/9/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来水量不及预期,电价波动风险,政策风险,新能源电力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分析师 袁理、任逸轩、唐亚辉) 华虹半导体(01347.HK) 2024年中期业绩点评: 24Q2毛利率超预期,半导体周期温和复苏 投资要点 事件:华虹半导体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业绩,公司实现收入4.8亿美元,同比-24%,环比+4%,毛利率11%,同比-17pcts,环比+4pcts,超此前毛利率10%指引上限,归母净利润0.7亿美元,同比-92%,环比-79%,主要系24Q1为所得税抵免,24Q2转为所得税支出。 消费电子需求回暖推动业绩增长,嵌入式存储及分立器件稳步复苏 1) 按终端应用分,24Q2公司消费电子/工业及汽车/通讯/计算机分别实现收入2.9/1.1/0.6/0.1亿美元,同比-14%/-43%/-13%/-50%,环比+4%/+8%/-3%/+23%。消费电子需求复苏带动公司业绩环比提升,目前除IGBT外各细分市场需求均出现好转,公司预计消费电子及AI需求拉动效应有望持续。 2) 受益于消费电子需求拉动,MCU、射频、CIS、电源管理IC等需求持续复苏,24Q2嵌入式存储/分立器件收入环比增长,分别实现收入1.4/1.5亿美元,同比-34%/-39%,环比+15%/+6%;模拟与电源管理/逻辑及射频收入环比企稳,分别实现收入1.0/0.6亿美元,同比+26%/+11%,环比-0.4%/-1%;独立式存储器实现收入0.2亿美元,同比-29%,环比-24%。我们认为下游市场需求已走过底部,伴随消费电子市场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各技术平台有望维持环比增长。 产能逐步释放且利用率有望维持高位,ASP触底有望持续提升 1) 受消费电子及AI需求拉动,24Q2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达98%,同比-5pcts,环比+6pcts,公司产能利用率已达到高位,受益于旺盛需求拉动有望维持至2025年。公司第二条12寸产线建设顺利推进中,预计年底进行试生产,25Q1开始提供产能,公司预计2025年底月产能有望新增2万片,届时公司12寸月产能将达到11.5万片,伴随新产能释放,海外客户营收占比有望恢复至30%。 2) 24Q2折合8寸ASP为432.7美元,同比-26%,环比-4%,达到历史低位,受益于消费电子需求拉动,预计24H2公司将在逻辑、射频、CIS、嵌入式存储等领域提价,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实现ASP持续提升。公司预计24Q3实现营收5.0-5.2亿美元,中值同比-10%,环比+7%,营收增长70%由ASP提升推动,30%由额外出货量推动,毛利率预计在10%-12%之间,24H2毛利率将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下游温和复苏,新产线2025年爬产,我们将公司2024/2025年预期归母净利润由3.1/4.2亿美元调整为0.8/1.0亿美元,并预期公司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7亿美元,采用PB估值方法,2024年9月2日收盘价16.70港币对应2024/2025/2026年PB分别为0.58/0.57/0.5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均价提升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分析师 张良卫) 益丰药房(603939) 2024半年报点评: 持续深耕区域市场,O2O业务增速亮眼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17.62亿元(+9.86%,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7.98亿元(+13.1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8.22亿元(+29.41%)。单Q2季度,公司实现收入57.91亿元(+6.45%),归母净利润3.91亿元(+6.05%)。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数据概览:分业务看,2024H1公司实现零售业务收入103.98亿元(+8.32%),毛利率40.94%(+0.06pct);批发业务9.97亿元(+20.85%),毛利率9.57%(-0.61pct)。分产品看,2024H1公司实现中西成药收入88.78亿元(+10.11%),毛利率34.85%(-0.22pct);中药收入11.65亿元(+14.78%),毛利率48.74%(+0.15pct);非药品13.53亿元(+0.45%),毛利率51.10%(+0.03pct)。 持续深耕区域市场。2024H1,公司围绕“新开+并购+加盟”的拓展模式,持续提升门店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截至2024H1,公司门店总数为14736家(较年初新增1575家),其中直营门店10950家(较年初新增1135家),加盟门3426店家(较年初新增440家)。拆分区域看,中南地区较年初新增门店619家、华东地区新增552家、华北地区新增404家,公司巩固中南华东华北,持续拓展全国市场。 推动新零售体系建设,O2O业务增速亮眼。2024H1,公司持续推进基于会员、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等生态化的医药新零售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慢病管理、线上诊疗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管家和家庭医生服务。截至2024H1,公司O2O多渠道多平台上线直营门店超过10000家,覆盖范围包含公司线下所有主要城市,24H1实现线上收入10.96亿元(+20.18%),其中O2O业务实现收入8.78亿元(+26.33%),B2C业务实现收入2.18亿元(+0.46%)。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持续深耕区域市场,扩张节奏稳健且业绩确定性高,我们将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17.9/21.8/28.1亿元调整至16.03/19.39/23.19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估值分别为14/12/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门店扩张或不及预期的风险,加盟店发展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分析师 朱国广、冉胜男) 老百姓(603883) 2024半年报点评: 火炬项目提利成效显著, 持续聚焦拓展优势省份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9.40亿元(+1.19%,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5.03亿元(-2.05%),经营性现金流净额6.11亿元(-41.04%)。单Q2季度,公司实现收入54.01亿元(+0.56%),归母净利润1.81亿元(-18.23%)。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数据概览:分业务看,2024H1公司实现零售业务收入90.22亿元(+1.41%),毛利率38.41%(+1.33pct);加盟、联盟及分销业务收入18.38亿元(+1.55%),毛利率13.33%(+1.83pct)。分产品看,2024H1公司实现中西成药收入88.59亿元(+5.76%),毛利率32.21%(+2.18pct);中药收入7.06亿元(-8.78%),毛利率50.10%(+0.81pct);非药品收入13.74亿元(-17.23%),毛利率39.77%(+1.88pct)。 火炬项目持续推进,毛利率提升明显。2024H1,公司实现毛利率34.32%(+1.6pct),原因为大力推进火炬项目,改进营采商销全流程;净利率5.37%(-0.29pct)。24H1,公司自有品牌收入16.9亿元,销售占比21.5%,同比提升约1.6个百分点;统采销售占比70.4%,同比上升约2.8个百分点。从费用率看,公司24H1实现期间费用率27.52%(+1.86pct),原因为公司规模增长带来的费用增加,其中销售费用率21.80%(+1.34pct);管理费用率4.90%(+0.51pct);财务费用率0.82%(+0.01pct),原因为本期利息收入减少。 持续拓展优势省份,深耕下沉市场。公司持续构筑“直营、并购、加盟、联盟”的四驾马车立体深耕模式,快速扩张。截至2024H1,公司门店总数为14969家(较年初新增1625家,其中优势省份及重点城市门店1425个,占比88%),其中直营门店9923家(较年初新增868家),加盟门店5046家(较年初新增757家)。同时公司精细化深耕下沉市场,截至24H1,公司地级市及以下门店占比 76%;24H1新增门店中,地级市及以下门店占比 79%。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持续拓展优势省份,且火炬项目提利成效明显,我们将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11.3/13.9/17.0亿元调整至10.43/13.46/17.19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估值分别为10/8/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门店扩张或不及预期的风险,加盟店发展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分析师 朱国广、冉胜男) 大参林(603233) 2024半年报点评: 加盟业务增速亮眼, 门店全国化布局持续推进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33.45亿元(+11.29%,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6.58亿元(-28.2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7.67亿元(+19.61%)。单Q2季度,公司实现收入65.93亿元(+9.07%),归母净利润2.6亿元(-38.10%)。 加盟业务快速增长。分业务看,2024H1公司实现零售业务收入110.65亿元(+8.20%),毛利率37.22%(-2.17pp);加盟及分销业务19.73亿元(+33.85%),毛利率11.76%(+0.09pp),公司利用直营式加盟店的特点及优势,在弱势区域迅速布局直营式加盟店,带动加盟及分销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分产品看,2024H1公司实现中西成药收入99.59亿元(+15.48%),毛利率30.64%(-1.88pp);中参药材15.15亿元,毛利率42.28%(-1.22pp);非药品15.64亿元,毛利率42.10%(-4.83pp)。 利润受体内培育新店及外部消费环境影响略承压。2024H1,公司实现毛利率33.36%(-2.54pp)、净利率4.93%(-3.03pp),原因为新店及次新店等尚在培育的新店仍在爬坡及外部消费环境力下降。从费用率看,公司2024H1实现期销售费用率22.67%(+1.14pp)、管理原因费用率4.30%(+0.09pp)、财务费用率0.77%(-0.04pp),原因为借款利息费用增加。 “自建+并购+加盟”三驾马车推进,不断拓展空白省份。截至2024H1,公司布局广东、广西、河南、湖北、四川、黑龙江等21省份合计门店总数为16151家(较年初新增2077家),其中直营门店10772家(较年初新增863家),加盟门店5379家(较年初新增1214家)。公司通过“自建+并购+加盟”三驾马车共同发力,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凸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体内培育新店逐步扭亏,并持续拓展空白省份,我们将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14.28/17.39/21.06亿元调整至13.52/16.89/20.46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估值分别为11/9/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门店扩张或不及预期的风险,加盟店发展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分析师 朱国广、冉胜男) 唯捷创芯(688153) 2024年中报点评: 营收符合预期, 多品类产品放量有望带动业绩增 投资要点 射频行业龙头,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4年H1公司总营收为11亿元(同比+20%),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较上年同期增加0.81亿元),扣非后净利润﹣0.12亿元。2Q24总营收为6亿元(同比+15%),较一季度增长32.3%。收入增长受益于公司对市场的积极拓展和对新客户群体的深入渗透,高集成度模组 L-PAMiD 产品和接收端产品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同时,公司去库存取得显著成效,存货结构优化,同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减少,盈利情况有所改善。 消费电子市场回暖,新安卓机客户导入助力量产。国产射频前端芯片5G手机在市场中的占比持续增长,同时射频前端频段数目增加,助力射频前端市场空间增长。低端机上,部分前端射频器件已经实现国产替代。公司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扎根射频前端市场的企业,在4G时代建立了先发优势,成为国内头部4G PA模组出货量的国产厂商,更在5G领域是国内射频市场的中坚力量,公司已成功进入小米、OPPO、VIVO等手机终端厂商的供应链,以及华勤通讯、龙旗科技、闻泰科技等ODM厂商的供应链。其产品的性能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让公司俨然成为了国内优质的供应商之一。 L-PAMiD率先量产,形成全套射频前端解决方案供应商。模块化是射频前端领域顺应射频前端方案升级和技术要求提升的必然趋势。公司于2019年至今陆续推出5G多模多频的PA模组、L-PAMIF、L-PAMID模组。现阶段公司对外销售的产品主要分为PA模组、Wi-Fi射频前端模组和LNA模组。PA模组方面,2020年公司成功推出L-PAMiF产品,并在2021年实现高集成度L-PAMiF模组大批量出货,2023年L-PAMiD实现率先量产,同时率先在行业内推出低压3.4V射频架构解决方案,帮助终端客户降低系统成本和设备运行功耗,具体产品已经应用于小米、OPPO和Vivo等知名终端手机品牌,完成了国产射频前端产品向高集成度模组的突破,我们看好公司未来主打产品在下游客户的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虽然公司产品矩阵的已经进一步完善,但受限于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下降,故我们将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从4.5/5.7/7.3亿元下调至1.4/2.1/3.6亿元,由于公司是国内发射端模组核心厂商,随着需求提升,公司业绩有望高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 (分析师 马天翼、周高鼎)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