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 国金证券编制发布养老服务指数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关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 国金证券编制发布养老服务指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高家居适老化水平;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支持中医药老字号企业发展,提升养生保健、康复疗养等服务水平。 近日,国金证券发布“国金养老服务20指数”,关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健康产业需求。该指数成分股覆盖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化药及中药保健品、康复医疗器械、养老服务机构等众多与老龄人口相关的健康产业方向,基本满足了不同老年人群的需求。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于8月底进行了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主题的专题学习,会议提出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要客观辩证看待老龄化发展新形势;既要高度重视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又要看到老龄化蕴藏着新的发展机遇,老龄人口也是宝贵的资源。中国目前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根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发布的《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据卫健委预测,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到2035年左右,这一数字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养老服务产业覆盖面广、业态多元的优势逐渐凸显。 政府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项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相关政策也在积极对接老年人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的普及应用,工信部早在2021年就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扩大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养老相关产业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内需消费的重要抓手。2024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提出将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文关怀的关注,养老产业与现代科技充分结合,“智慧养老”成为引领潮流的火热赛道。2024年6月13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成养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为构建“无处不在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本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高水平、多层次、个性化养老需求提供科技支撑。创建1个养老科技产业园;建设1—2个高质量孵化器、3—5个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2个研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育5—10家龙头企业;建设5—10个养老科技产品展示体验基地;完善提升5—10个居家适老化改造、家庭照护床位、智慧社区长者食堂、智慧养老科技社区、智慧养老院等养老科技应用场景。初步建成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年均服务老年人超过500万人次。 8月21日,财新传媒举办“中国养老产业论坛系列:失能老人照护难题”闭门圆桌会,与会专家提出在中国经济社会新常态中,机器人、数字经济和老年人、照护经济是关键词。当前各式各样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不断涌现,这些产品从健康监测、日常照护、心理健康、社交娱乐、紧急求助等方面着手,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使用习惯融入产品开发。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先后发布三版《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对健康养老产品、健康养老服务等进行遴选和推广。大字体显示、一键求助等适老化的设计功能的推出能够让老年人也能享受科技发展的便利,提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风险提示:本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指数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表现,市场环境、政策变动等因素皆可能使得指数投资价值分析失效。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高家居适老化水平;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支持中医药老字号企业发展,提升养生保健、康复疗养等服务水平。 近日,国金证券发布“国金养老服务20指数”,关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健康产业需求。该指数成分股覆盖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化药及中药保健品、康复医疗器械、养老服务机构等众多与老龄人口相关的健康产业方向,基本满足了不同老年人群的需求。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于8月底进行了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主题的专题学习,会议提出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要客观辩证看待老龄化发展新形势;既要高度重视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又要看到老龄化蕴藏着新的发展机遇,老龄人口也是宝贵的资源。中国目前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根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发布的《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据卫健委预测,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到2035年左右,这一数字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养老服务产业覆盖面广、业态多元的优势逐渐凸显。 政府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项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相关政策也在积极对接老年人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的普及应用,工信部早在2021年就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扩大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养老相关产业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内需消费的重要抓手。2024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提出将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文关怀的关注,养老产业与现代科技充分结合,“智慧养老”成为引领潮流的火热赛道。2024年6月13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成养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为构建“无处不在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本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高水平、多层次、个性化养老需求提供科技支撑。创建1个养老科技产业园;建设1—2个高质量孵化器、3—5个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2个研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育5—10家龙头企业;建设5—10个养老科技产品展示体验基地;完善提升5—10个居家适老化改造、家庭照护床位、智慧社区长者食堂、智慧养老科技社区、智慧养老院等养老科技应用场景。初步建成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年均服务老年人超过500万人次。 8月21日,财新传媒举办“中国养老产业论坛系列:失能老人照护难题”闭门圆桌会,与会专家提出在中国经济社会新常态中,机器人、数字经济和老年人、照护经济是关键词。当前各式各样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不断涌现,这些产品从健康监测、日常照护、心理健康、社交娱乐、紧急求助等方面着手,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使用习惯融入产品开发。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先后发布三版《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对健康养老产品、健康养老服务等进行遴选和推广。大字体显示、一键求助等适老化的设计功能的推出能够让老年人也能享受科技发展的便利,提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风险提示:本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指数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表现,市场环境、政策变动等因素皆可能使得指数投资价值分析失效。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