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能源】月报-2024-08-30

【能源】月报-2024-08-30

作者:微信公众号【英大期货】/ 发布时间:2024-09-0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英大期货《【能源】月报-2024-08-30》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煤碳】 作者:蓝天祥 从业资格证号:F3058578 投资咨询资格证号:Z0000895 创作日期:2024.08.30 标题:迎峰度夏期间需求增长煤炭价格震荡下行 摘要: 在煤炭行业整体向好,全行业盈利能力突破万亿元的现状下;伴随国家发改委明确的增产保供稳价机制的落实,动力煤市场价格有序向合理区间回归,同时在“下限保煤、上限保电”的煤电价格改革机制下电力行业盈利能力亦实现了大幅增长;2024年煤炭将由“稳产保供”转向“增产增供保供稳价”的背景下。叠加1-7月份原煤产量265693.1万吨同比下降0.80%;1-7月全社会用电量559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0%;1-7月全社会发电量5323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2%,1-7月全社会火电发电量358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1%,1-7月份水泥产量100145.44万吨同比下降10.50%。伴随迎峰度夏的即将结束,动力煤供消处于宽平衡格局的延续;双焦期货价格处于低位震荡下行走势。 截至8月22日当周沿海八省电厂日耗为242.6万吨,环比下降0.7万吨,库存3480万吨左右,存煤可用天数14.2天;内地17 省电厂日耗为395.4万吨,周环比下降3.5万吨;截至8 月2日,沿海六大电厂日耗93.1 万吨,周环比增长6.71万吨、同比增长7.73%。 截至8月15日,纳入电力行业燃料统计的发电集团燃煤电厂本月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0.5%,本年累计发电量同比下降1.1%。燃煤电厂耗煤量本月累计同比下降0.6%,本年累计同比下降2.4%。燃煤电厂煤炭库存高于去年同期435万吨,库存可用天数较上年同期增加1.2天。 (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碳酸锂】 作者:张明月 从业资格证号:F3080273 投资咨询资格证号:Z0018558 创作日期:2024-08-30 标题:正极材料排产明显增加,锂盐价格小幅反弹 摘要: 本月碳酸锂价格先涨后跌,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为: 供给方面,根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7月锂精矿和碳酸锂进口量环比均呈现增长态势。目前尽管锂盐和锂精矿价格下行明显,锂盐和锂精矿市场惜售情绪较为明显,下游企业普遍采取观望态度,市场成交清淡,但是总体来看矿端和锂盐厂均无明显减产迹象,锂精矿和锂盐供应依然充足。 需求方面,目前市场对于下半年储能市场的预期相对乐观,中国储能市场中标量可能超出预期,叠加美国储能并网进程可能加快,储能需求预计或将快速增长。根据上海有色调研显示,8-9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排产增加明显,且预期9至10月仍将保持高开工率。目前下游企业询价和采购活动有所增加,之前持续低迷的碳酸锂现货市场略有回暖,但是由于上游锂盐厂挺价情绪强烈,上下游企业价格博弈较为激烈。 外部因素方面,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先后出台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电动车出口至欧洲及北美的压力不断增大。目前中国车企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欧美加征关税的政策,并积极开发东南亚及中东市场。 ? 一、 行情回顾 (一)期货行情回顾 本月碳酸锂期货价格先跌后涨,八月中上旬,在供需失衡的压力下,碳酸锂价格持续下下跌,并于8月19日创上市以来最低价至71700元/吨。八月下旬伴随着下游排产的增加以及现货市场的回暖,期价震荡上行。截止8月9日收盘,主力合约2411收于77550元/吨,收盘价相比上周末下行3450元/吨(-4.26%)。 数据来源:Wind,英大期货 (二)现货行情回顾 本月国内工业级碳酸锂(99.0%为主)市场成交价格区间在7-7.2万元/吨之间,市场均价跌至7.1万元/吨,较上月下跌1万元/吨。国内电池级碳酸锂(99.5%)市场成交价格区间在7.3-7.5万元/吨,市场均价跌至7.4万元/吨,相比上周下跌0.95万元/吨。 数据来源:Wind,英大期货 二、供需分析 (一)供给情况 首先是矿端,海外供应商的挺价情绪仍在,使得双方议价空间较小,进而影响到国内现货交易商、矿商报价居高不下。在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国内有现货需求的盐厂对矿的报价较低,与供给方的心理价位存在差距,导致供应端成交意愿较弱,现货市场交易相对冷清。其次是锂盐方面,尽管在下游正极材料排产上升的背景下锂盐价格小幅反弹,但是部分锂盐厂成本倒挂的压力仍在,挺价意愿强烈,现货市场虽然有所回暖,但是总体成交量依然偏低。锂盐厂开工率方面,除成本较低的盐湖依然维持高开工率外,锂辉石及锂云母的开工率月内均有所下行,与下旬伴随着碳酸锂期货价格的反弹有所企稳。 数据来源:上海有色,英大期货 (二)库存情况 本月碳酸锂库存累计现象依然明显,下旬库存略有降低,根据上海有色数据显示,截止8月29日当周,碳酸锂周度库存总计为131304实物吨,较上月末增长2.97%:其中冶炼厂库存为59881实物吨,下游库存为33300实物吨,均较上月末有所上行。 数据来源:上海有色,英大期货 (三)需求情况 目前下游市场采购情绪依然低迷,多数企业采取观望的态度,仅进行刚需补货,尽管根据上海有色的最新调研显示,8-9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排产增加明显,且预期9至10月仍将保持高开工率,可能为锂价提供支撑,成为下半年碳酸锂价格反弹的有力推动、但是目前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变可能使得反弹效果较为有限。储能方面,目前市场对于下半年储能市场的预期相对乐观,中国储能市场中标量可能超出预期,叠加美国储能并网进程可能加快,储能需求预计或将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上海有色,英大期货 (四)进出口 首先锂矿方面,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7国内锂精矿进口量约为549628实物吨,折合碳酸锂当量约为52996吨,实物吨量环比增加5.2%。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锂精矿约378654实物吨,占国内进口锂精矿总量的68.9%,其他主要进口来源国见下表: 数据来源:上海有色,英大期货 目前从海外矿企的季报、半年报披露情况及其他披露信息来看,海外矿端无明显减产现象,国内需求端锂盐厂目前减产现象也不明显,预计后续我国锂精矿进口量仍居高位。根据上海有色调研显示,由于锂盐价格持续下跌,冶炼厂对矿石的接受价格也相应降低。一些矿商在锂盐端的较强压价力度下选择降低报价以促成交易,这导致市场整体价格的明显下跌;而另一些矿商则选择持续观望,所以总体交易量不大。 其次,碳酸锂方面,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7月我国碳酸锂进口总量约为2.42万吨,环比增长23%,进口均价约为11042美元/吨。其中,从智利进口碳酸锂约为19158吨,环比增加22%,约占此次进口总量的79%;从阿根廷进口碳酸锂约为4727吨,环比增加38%,约占此次进口总量的20%。智利和阿根廷依然是我国进口碳酸锂的主要来源国,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地位。从进口量占比来看,阿根廷由6月的17.5%扩大至20%。预计后续在阿根廷扩建产能的背景下,阿根廷出口至我国碳酸锂的量级会逐步加大,或许会抢占一部分智利出口市场。 数据来源:Wind,英大期货 电池材料方面,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7月中国磷酸铁锂出口量163.7吨,环比增加12%,同比增加71%。2024年7月磷酸铁锂出口均价10,065美元/吨,环比增加37%,同比下滑52%。三元材料方面,2024年7月,中国三元材料(NCM+NCA合计数值)进口量为7,595吨,环比减少1%,同比减少19%。其中,NCM进口7,342吨,环比增加19%,同比减少6%;NCA进口254吨,环比减少83%,同比减少84%。2024年7月,中国三元材料(NCM+NCA合计数值)出口量为4,431吨,环比减少29%,同比减少44%。其中,NCM累计出口3,839吨,环比减少36%,同比减少50%,NCA出口592吨,环比增加153%,同比增加106%。上海有色认为7月三元材料出口量环比大幅减少,主要因NCM出口减弱,出口到波兰、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NCM量共计减少2700余吨。但出口至韩国的NCM较6月有1000余吨的增加。NCA出口方面,2024年首次出现592吨至韩国的NCA,之前一直保持出口到中国台湾地区的NCA在 7月份消失。 三、欧美对中国电动汽车制裁进一步升级,中国拟反制 (一)欧盟披露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最终结果草案 当地时间8月20日 ,欧盟委员会向相关方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对拟议税率进行小幅调整:比亚迪:17.0% 吉利:19.3% 上汽集团:36.3% 其他合作公司:21.3% 其他所有非合作公司:36.3%; 决定对特斯拉作为中国出口商实施单独关税税率,现阶段定为9%;欧盟委员会还决定不追溯征收反补贴税。 同时,欧盟委员会还披露了此后最终关税的裁定方式。8月20日欧盟公布终裁草案后,将有10天的听证时间,相关方可提出意见。在考虑了相关方的意见后,欧盟委员会将向成员国提交最终裁定,由成员国进行投票,如多数投赞同票,欧盟委员会提议将被采纳。最终关税和反补贴最终调查结果将最迟于2024年10月30日公布,措施期限通常为5年。 目前,欧盟进口乘用车正常关税税率为10%,对中国电动车企业加征的关税为10%基础上额外需要缴纳的关税,这一水平税率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贸易关税区间。欧盟在6月初披露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结果时,欧盟中国商会的调研即显示,对大多中国车企而言,欧方加征10%以上关税即为高位区间,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对欧出口带来直接负面影响。 2023年欧洲超过亚洲,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地区,欧盟执意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在短期内会对中国汽车出口造成压力。为应对高关税带来的价格优势的丧失,车企正在积极调整对欧洲出口的产品策略,部分企业选择适当缩减利润来换去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中国车企加速海外建厂的进度,例如比亚迪,2023年12月比亚迪已在匈牙利建立一家电动汽车工厂,成为第一家在欧洲拥有生产基地的中国车企。比亚迪表示企业可能在2025年在欧洲建立第二家汽车装配厂。 (二)中国拟对大排量燃油车加征关税 根据商务部网站的消息,中方正在推动对欧盟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针对的是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增加。8月29日,中国商务部举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关于欧盟发布终裁决定草案的情况,并询问中方何时会开始对大排量燃油车加征关税。 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表示,欧盟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不仅损害了中欧汽车产业的合作,也削弱了汽车产业链的稳定性,同时对欧盟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的努力造成不利影响。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有专家此前建议对大排量燃油车征收额外关税,此举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也符合汽车产业绿色转型的需求。发言人还提到,中国商务部已于8月23日就大排量燃油车关税问题召开会议,广泛听取了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及行业组织的意见。中方将根据工作程序对相关意见进行研究,以推动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 (三)加拿大宣布对中国产纯电动车追加100%关税 加拿大政府8月26日宣布,计划自今年10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附加税,其中包括电动和部分混合动力乘用车、卡车、公交车和客货两用车等。该项100%的附加税将在目前加拿大对产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的6.1%关税基础上额外征收。 对此,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当日就此发表谈话指出,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加方此举完全是损人不利己,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加拿大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价值从2022年的不到1亿加元飙升至22亿加元(1加元约合5.24元人民币)。特斯拉公司开始从上海工厂向温哥华港运送Model Y汽车后,从中国抵达温哥华港的汽车数量增长了5倍多。 综上,叠加此前美国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以美国为首的欧洲和北美国家一再对中国电动车行业发动制裁,企图制约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发展。由于中国对北美的电动车出口量较为有限,因此短期来看北美方面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影响有限,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国车企打开北美市场。欧盟方面,由于23年欧盟是中国第一大电动汽车出口地,加征关税后很多原本有价格优势的车型将丧失部分竞争优势,为避免短期内加征关税对汽车出口的影响,中国车企目前采取包括调整售价在内的销售策略调整,以及积极在欧盟建立汽车组装公司等方式减轻加征关税的影响。除了车企本身之外,中国商务部拟对大排量燃油车加征关税,或将对美欧不合理的关税制度形成一定反制。此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车企正在积极探索东南亚及中东市场。总体来看,美欧及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压力,但是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车企正在积极寻找降低影响的路径以及反制措施。 四、 行业政策 1. 三部门:研究完善电动汽车充电分时电价政策 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出,健全配电网全过程管理。指导各地开展新能源接网影响分析,建立配电网可开放容量定期发布和预警机制。在电动汽车发展规模较大的重点省份,组织开展配电网可接入充电设施容量研究。针对性提升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接网能力。加快健全配电网工程定额与造价管理体系,完善模块化设计、规范化选型、标准化建设,提高配电网工程建设效率和安全质量。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以“两区”(居住区、办公区)、“三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为重点,因地制宜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扩大高速公路充电网络覆盖范围并加强节假日充电服务保障,有效增加农村地区充电设施,逐步构建日益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储能资源,全面推广智能有序充电。支持开展车、桩、站、网融合互动探索,研究完善电动汽车充电分时电价政策,探索放电价格机制,推动电动汽车参与电力系统互动。建立健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加快以快充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充换电技术标准制修订,探索建立车网互动相关标准,健全完善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国际化引领能力。 2. 三部门:加强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标准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强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标准建设。发布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通则国家标准,统一具体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原则、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等要求。加快研制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服务外贸出口新优势。开展电子电器、塑料、建材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研制。研究制定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研制碳标识相关国家标准。 3. 交通运输部: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 交通运输部部长主持召开部务会,传达学习中央有关精神,审议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有关文件和《关于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等。会议指出,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对服务保障我国动力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要立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加快推进工作落实,尽快打通堵点卡点,有力保障动力锂电池安全、便捷、高效运输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促进交通物流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发展。 五、经济数据及行业新闻 1. 比亚迪7月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16.519GWh 8月2日,比亚迪发布2024年7月产销快报显示,公司2024年7月新能源车销量为342383辆,去年同期262161辆,同比增长30.6%。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130000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为210799辆。本月新能源乘用车海外销量为30014辆。2024年7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16.519GWh,2024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89.075GWh。 2. 7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显示汽车流通行业处于不景气区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显示,2024年7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9.4%,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9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 7月市场进入传统淡季,整体表现稳定。由于以宝马为代表的多家车企宣布退出价格战,新车价格回升,引发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此前6月促销活动以及半年度冲量已致使部分潜在需求提前释放,加之近期极端天气频发与厂商高温休假,经销商销售节奏放缓。经销商经营状况不及预期,新车利润空间压缩、库存积压、市场需求疲软是当前主要问题。针对8月的销售情况,经销商认为随着车企相继退出价格战,市场终端价格处于修复阶段,受此影响,经销商认为车市整体表现可能不及7月。 4. SNEResearch: 上半年全球市场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22.3%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全球市场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22.3%。具体来看,宁德时代电池装车量增长29.5%,为137.7吉瓦时,市占率达37.8%,稳居榜首。比亚迪电池装车量增长22%,为57.5吉瓦时,以15.8%的市占率排名第二。LG新能源的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5.7%,达到46.9吉瓦时(GWh),市占率以12.9%排名第三。 5. 我国参与牵头修订的两项汽车领域联合国全球技术法规正式发布 联合国官网正式发布了联合国全球技术法规No.21《混合动力汽车及多电机驱动的纯电动汽车功率测试方法》和No.22《轻型电动汽车车载电池耐久性》两项新版全球技术法规,该两项法规由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共同牵头修订完成。 6. 2024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燃油乘用车 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获悉,2024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汽车172万辆,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2.6%,其中,7月常规燃油乘用车零售汽车84万辆,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7%,7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汽车87.8万辆,同比增长36.9%,环比增长2.8%。 7. EDF计划一年内启动超300MW储能项目助力英国电网脱碳 EDF Renewables UK 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在英国投入运营超过300MW的电池储能项目,以支持英国电网的脱碳。这些项目包括正在建设中的六个项目,它们预计将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上线,其中包括位于Essex的Braintree的57MW电池和位于Cornwall的Indian Queens的47.5MW电池。此外,位于Bedfordshire的Sundon的52MW电池最近已经投入运营,而Dorset Council也批准了位于Dorset的Mannington附近的47.5MW电池项目的规划 。 这些电池储能项目的总容量为313MW,预计能够为超过40万户家庭提供两小时的电力需求。英国新政府承诺实现2030年零碳电力系统的目标,这需要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包括将太阳能容量增加到50GW,海上风电容量增加到55GW,陆上风电容量增加到35GW 。电池储能对于提供可靠供应的清洁能源至关重要,能够在可再生能源生产高峰期间储存过剩能源,并在需要时释放 。 EDF Renewables UK的Simone Sullivan表示,即将到来的项目管道将增强英国整合更多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并通过管理电力供需使电网更加灵活和有弹性。电池储能对于增强能源安全和实现新政府的2030年目标至关重要 。这些项目将补充EDF Renewables UK现有的超过150MW的电池储能系统组合,这些系统已经在Oxfordshire、Kent和West Midlands运营。公司总共计划提供高达2GW的输电连接电池储能,其中400MW已获批准,另外313MW正在建设中 。 8. 商务部:近两个月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快速增长 商务部等7部门近日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的通知。商务部在22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今天中午,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已经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超过了68万份。近一个月以来,新增补贴申请约34万份。汽车报废更新政策带动报废汽车回收量迅猛增长,1~7月,全国报废汽车回收350.9万辆,同比增长了37.4%。其中,5月、6月、7月分别同比增长百分之55.6%、72.9%和93.7%。近期,为进一步扩大政策效果,顺应各方呼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拿出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消费以旧换新。 9. 1-7月锂离子电池制造利润同比增长45.6%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27日在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表示,1—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2.8%,大幅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1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近六成,引领作用明显。从行业看,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持续推进,相关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其中,锂离子电池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5.6%、16.0%、9.2%,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10. 赣锋锂业:上半年净亏损7.6亿元 8月28日,赣锋锂业发布其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89亿元,同比下降47.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6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58.5亿元。公司净利润实际亏损情况与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的亏损7.6~12.5亿元的范畴相吻合。 对于公司业绩变动的原因,赣锋锂业曾在此前发布业绩预告时坦言,报告期内,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 Pilbara Minerals Limited(PLS)股价下跌,产生较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此外,本报告期内,受锂行业周期下行影响,锂盐及锂电池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虽然产品出货量同比增加,但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下降。 11. 乘联会崔东树:7月世界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中国车企占世界份额31%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4年7月的世界汽车销量达到722万台,同比下降1%,环比6月降8%。2024年7月较2018年7月峰值仍稍低1%,处历年的中位水平。2024年1-7月销量5114万台,同比增长3%。2024年7月中国车企占世界份额31%。 六、观点总结 供给方面,根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7月锂精矿和碳酸锂进口量环比均呈现增长态势。目前尽管锂盐和锂精矿价格下行明显,锂盐和锂精矿市场惜售情绪较为明显,下游企业普遍采取观望态度,市场成交清淡,但是总体来看矿端和锂盐厂均无明显减产迹象,锂精矿和锂盐供应依然充足。 需求方面,目前市场对于下半年储能市场的预期相对乐观,中国储能市场中标量可能超出预期,叠加美国储能并网进程可能加快,储能需求预计或将快速增长。根据上海有色调研显示,8-9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排产增加明显,且预期9至10月仍将保持高开工率。目前下游企业询价和采购活动有所增加,之前持续低迷的碳酸锂现货市场略有回暖,但是由于上游锂盐厂挺价情绪强烈,上下游企业价格博弈较为激烈。 政策方面,国家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政策频出,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产品的支撑力度不断增强,有利于下游需求的提振。 外部因素方面,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先后出台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电动车出口至欧洲及北美的压力不断增大。目前中国车企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欧美加征关税的政策,并积极开发东南亚及中东市场。 总体来看,目前供需失衡的格局有所缓和,现货交易有所回暖,因此锂价从持续下行变为偶有上调。但是,供过于求的供需格局想要扭转较为困难,预计碳酸锂价格总体依然维持弱势运行。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源于公开资料,仅作参考之用。英大期货研究所力求准确可靠,但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及完备性不作任何保证。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需要,不能当作购买或出售报告中所提及的商品的依据。本报告未经英大期货研究所许可,不得转给其他人员,且任何引用、转载以及向第三方传播的行为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英大期货有限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操作而导致的损失,敬请投资者注意可能存在的交易风险。本报告版权归英大期货有限公司所有。 英大期货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乙18号院1号楼英大国际大厦二层 官网 www.ydfut.com.cn 客服 4000188688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