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固定收益 | 长久期信用债策略研究

固定收益 | 长久期信用债策略研究

作者:微信公众号【兴业研究宏观】/ 发布时间:2024-08-1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兴业研究《固定收益 | 长久期信用债策略研究》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长久期,信用利差,择券 2024年以来,长久期(10年及以上)信用债发行、交投活跃。本文从信用利差、主体风险出发,研究长久期信用债策略,供投资人参考。 在信用利差方面,从绝对水平来看,国际经验视角上,信用利差具有均值波动的特性,而长久期信用债因为不确定性较大,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信用利差,美国高质量市场30年期信用利差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的低点在100bp附近,均值173bp。当前我国隐含评级AAA级30年期企业债信用利差(比较基准为国债)为8bp左右,创下2007年以来新低(历史均值约107bp),大幅偏离了国际、国内历史上对长久期信用债的通常定价范围。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市场已经将隐含评级AAA级30年期企业债定价为地方政府信用,长久期信用债风险补偿不足。比较隐含评级AAA级30年期企业债与30年期地方债收益率曲线,两者之间的利差最高接近80bp,但自2023年以来,长久期企业债收益率下行幅度大于同期限地方债,导致当前两者收益率已经十分接近。同时,当前1年期、5年期与10年期AAA中短期票据与国债的信用利差分别为45bp、25bp和23bp,而30年期企业债信用利差仅为8bp,可得长期、超长期信用债风险补偿不足。 从趋势上来看,短周期来看,预计信用利差在2025年第一季度前可能会有反弹,随后或继续收窄,反弹时间由小周期(基钦周期和杠杆周期)决定,反弹力度受到朱格拉周期影响会较弱,长期来看,除了违约事件冲击之外,长久期信用利差维持低位波动的可能性更大。 在主体风险方面,当前长久期信用债发行人行业分布日趋多元,城投(兴业研究口径)发行人发行力度下降。发行金额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综合、电力等行业,并且建筑装饰、化工、煤炭领域也有一定规模长久期信用债发行。同时,随着长久期信用债发行活跃,2024年以来发行人信用资质也有小幅下迁。2023年隐含评级AAA-及以上的超长期(10年(不含)以上)信用债发行金额占比升至87.9%,2024年以来小幅下降至64.7%;2023、2024年以来隐含评级AAA-及以上的10年期信用债发行金额占比分别为59.8%、56.2%。当前市场交易长久期信用债,主要是考虑票息和利率下行收益,对主体层面风险关注度较低。尤其是在二级市场层面,个券的活跃度与发行人企业性质、行业分布、隐含评级等关联度较低,主要与个券期限关联度高,15年及以上个券二级市场交投更为活跃。 当前长久期信用债收益率整体已与同期限地方债相当,但地方债的还本付息是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而在长久期信用债发行人中,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其本质上都是市场化运营(或者即将转型为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不能等同于政府信用。尤其是对于地方国有发行人,其主要是区域的交通运输、电力以及城投主体(兴业研究口径,不等同于监管认定的融资平台),市场投资逻辑部分包含化债政策下城投债刚兑信仰,但在压降融资平台数量、推动融资平台转型的政策要求下,上述主体信用趋势上将脱离政府信用,对应长久期债券也就需要更高的风险补偿。 最后,我们以同期限地方债收益率、换手率为基准(即长久期信用债至少应在收益率或流动性上优于地方债),筛选出符合标准的长久期信用债共计62只,涉及45个发债主体,存续金额约870亿元,占目前长久期信用债存续个券、主体数量和金额的比重分别为9.6%、18.5%和9.7%。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