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晨会聚焦240815

晨会聚焦240815

作者:微信公众号【国信研究】/ 发布时间:2024-08-1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晨会聚焦240815》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晨会提要 【行业与公司】 银行理财2024年8月月报:迈向真净值:阵痛与突破 点击查看 非金属建材行业专题:建材行业基金持仓专题-24Q2建材持仓继续承压,红利和涨价逻辑成为主要配置方向 点击查看 医药行业专题: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19):数十年磨一剑,阿尔茨海默症诊疗进入新阶段 点击查看 家电行业周报(24年第32周):湖北开始实施家电及家装厨卫以旧换新补贴,7月家电出口额增长17% 点击查看 贝壳-W(02423.HK)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Q2营收净利同环比均改善,彰显行业龙头业绩弹性 点击查看 宝胜国际(03813.HK)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上半年收入下滑9%,严控折扣下毛利率提升 点击查看 行业与公司 银行理财2024年8月月报:迈向真净值:阵痛与突破 点击查看 7月理财收益和规模均录得较优成绩。其中7月债牛持续,理财收益率提升,产品规模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2.98%,较上月回升17bps;7月份存量规模回升,行业总规模达到29.5万亿元,环比上月增加1.4万亿元。 规模见喜,但仍要考虑行业净值化转型的长期问题。在打破刚性兑付的环境下,长期看资管产品无法同时兼具“低风险”和“高回报”,追求高收益的同时要承担高风险。近期央行货币政策报告肯定了理财净值化转型的作用。一方面报告专栏净值化有助于明确资管产品风险和收益归属,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求投资者教育应匹配净值化要求,即逐步承担更多净值波动风险。金融机构销售资管产品时有必要做好投资者服务,提供相关咨询,充分向投资者提示风险。事实上,正如报告提到,“资管产品的收益最终取决于底层资产”,但今年以来部分理财产品靠收益平滑、收益嵌套等模式,实际上产品收益显著高于底层资产,这要求银行理财产品需加大转型进程。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型化实现一波三折。2006年资管产品计量就被分为摊余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根据监管要求,适用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有且只有两类:一是现金类产品,包括公募货基和银行现金类理财,二是封闭型产品,相关产品到期后自动到账,不能滚动续期,不能继续持有。除以上外,摊余成本法产品投资资产也受到严格限制,比如底层资产要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SPPI测试),类似债券、贷款能通过SPPI测试,股票无法通过该测试,而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由于存在减计或转股条款也无法通过改测试,所以摊余成本法产品不能投股票、二级资本债等资产。 2018年后资管新规要求理财净值化转型,转型进展较快,得益于资产价格机会。具体一是2017年因为去杠杆阶段性债券市场收益率高企,18年后债市走牛带来显著资本利得收益,二是19-21年股票市场核心资产牛市,信用债打底,公募做委外增厚收益。股债双牛带动了一系列净值型产品大量发行,如“固收+”理财、如定期开放型理财和最低持有日期型理财,这三类产品最高占比近40%,构成公允价值计量的净值型产品主力。2022年后股债均先后转熊,相关三类产品也出现了显著回撤;这也导致银行理财要开发一系列既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净值型产品,又能客户摊余成本的体验,具体举措包括不限于:嵌套信托并引入收益平滑基金、投资上交所私募债并引入信托报价、大幅投资保险资管嵌套的存款,反而类似高分红股票投资、利用国债期货和利率互换做对冲用的不多。尽管信托平滑、借道险资等逐步叫停,但类摊余成本的效果目前较契合客户负债端需求。 理财迈向真净值,资产价格波动放大,投资者预期管理需加强。资管新规前的资金池时代,类似保险资管,银行理财扮演“稳定器”角色,净值化时代后如果严格执行公允价值计量,理财和公募一样更表现为“放大器”角色。如果类摊余产品后续逐步退出,监管持续推动理财公允计量,后续会出现:一是信用债期限利差提升,主要是理财持仓久期缩短,更偏好买入短久期债券;二是放大金融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信用利差,三是同业存单季末效应增强,即理财季末卖NCD,收益率上行,非季末买NCD,收益率下行。 证券分析师:孔祥(S0980523060004); 陈俊良(S0980519010001); 王剑(S0980518070002) 非金属建材行业专题:建材行业基金持仓专题-24Q2建材持仓继续承压,红利和涨价逻辑成为主要配置方向 点击查看 持仓情况概要:2024Q2建材持仓继续维持低配,持仓比例底部并进一步下滑。2024Q2基金重仓建材行业的市值规模为97.8亿元,环比2024Q1降低17.9%,占基金重仓A股市值规模的0.66%,较2024Q1的0.75%环比下降0.09pp,相较于2024Q2建材行业标准配置比例1.09%(建材行业自由流通市值/万得全A自由流通市值)超配比例为-0.43pp,继续维持低配状态。 持仓情况分析:建材行业持仓整体配置依旧相对集中。从持仓个股来看,2024Q2基金前10大重仓建材个股市值合计为86.1亿元,环比2024Q1降低18.6%,占同期基金重仓建材行业市值规模的88.03%,环比降低0.74pp,机构对建材行业整体配置集中度依旧较高。 整体来看,悲观预期持续,低估值提供安全边际,红利和涨价逻辑成为主要配置方向。从主要子板块增减持变化来看:1)水泥板块主要龙头获得一定减持,或受二季度以来供需持续博弈、复价落地不及预期影响,部分区域龙头塔牌集团和西藏天路获得明显增持,预计分别受区域格局和高分红支撑,以及受区域大型基建项目建设拉动;2)玻璃板块受供需关系转弱,量价持续承压影响,整体呈明显减持趋势;3)玻纤板块持仓偏好成本优势和产品结构优势明显,受益复价驱动,盈利能力表现相对更突出的龙头标的;4)地产链悲观预期持续,但偏C端主要品种获得普遍增持,预计主要与二手房和存量翻新需求支撑下更强经营韧性和较好现金流表现相关,同时部分拟增加中期分红延续高分红支撑,偏B端品种则被继续减仓。 陆股通:北上资金持仓进一步下滑。从陆股通持股占流通A股环比变动来看,2024Q2增持排名前5的标的分别为天山股份、北新建材、海螺水泥、兔宝宝、华新水泥;减持排名前5的标的分别为志特新材、三棵树、坚朗五金、蒙娜丽莎、震安科技。从陆股通持股市值环比变动来看,2024Q2持仓市值增加排名前5标的分别为海螺水泥、北新建材、华新水泥、兔宝宝、伟星新材;持仓市值减少排名前5的标的分别为东方雨虹、三棵树、中材科技、光威复材、坚朗五金。整体来看,北上资金持仓进一步下滑,地产链相关消费建材标的依然是主要减持方向,但稳健增长叠加估值低位,并有股息率支撑的部分标的获得一定增持,同时水泥板块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受底部盈利预期改善和股息率支撑,主要龙头标的均有明显增持,玻璃板块亦有一定增持,预计主要与Q2光伏玻璃景气回暖和提价相关,玻纤和碳纤维则延续减持趋势。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低于预期;供给增加超预期;成本上涨超预期。 证券分析师:任鹤(S0980520040006); 陈颖(S0980518090002); 卢思宇(S0980524070007) 医药行业专题: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19):数十年磨一剑,阿尔茨海默症诊疗进入新阶段 点击查看 AD疾病负担沉重。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根据2016年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研究,全球AD及其他痴呆症患者数由1990年的2020万人增加至2016年的4384万人(+117%),患者数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所致,是造成全球老年人能力丧失和依赖他人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病例数达到238万人,是全球第7大死因;2016年中国AD及其他痴呆症患者数达到1043万人(发病率+5.6%,增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死亡病例数47.7万人,患者病例数/死亡数占全球~1/5,疾病负担沉重。 AT(N)诊疗体系逐步完善。AD是一个连续疾病谱,在出现典型症状前20多年,脑组织就可能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最新的修订版NIA-AA指南强调将临床综合征(症状/体征)从底层的生物学(病因学)概念独立开,即症状是疾病的结果,而非诊断疾病所必需,并进一步完善AT(N)生物标志物分类体系,AD诊断/治疗时间点提前。目前,Aβ-PET是诊断金标准,Tau-PET主要用于诊断后分级和预测疾病进展;基于CSF的Aβ、t-tau、p-tau等标志物亦有较高的准确性,是AD诊断的重要参考;与影像学及CSF诊断产品相比,外周血检测具有成本低、检测方便的特点,适合用于AD早期筛查,但产品开发难度大,海外尚无AD外周血检测产品上市,海外企业主要通过实验室自建项目模式提供检测服务,国内已有多款基于流式荧光/ELISA/化学发光技术的AD外周血检测试剂盒取得注册证。 数十年磨一剑,Aβ抗体药物取得突破。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是目前AD的发病机制中最经典的学说,该假说认为Aβ是导致AD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始动因素,2010年开始,多个Aβ抗体推进至Ph3临床阶段,但大多以失败告终。Lecanemab(Eisai/Biogen)及Donanemab(Eli Lilly)分别于2023年7月及2024年7月获得FDA完全批准,AD进入疾病修饰治疗新阶段。 Tau靶向疗法仍在探索中,其他在研疗法百花齐放。Tau蛋白与AD疾病进展高度相关,围绕其合成、聚集机制及抗体/疫苗药物形态,多个在研疗法探索中,整体进度慢于Aβ相关药物。此外,GLP-1RA等靶点对于AD治疗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免疫/代谢等新机制值得关注。 建议关注:1)早筛检测:诺唯赞、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等;2)影像诊断:联影医疗;3)治疗药物:恒瑞医药(Aβ抗体药物处于Ph2临床阶段)。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临床失败或有效性低于预期的风险;产品商业化不达预期的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证券分析师:张佳博(S0980523050001); 马千里(S0980521070001) 家电行业周报(24年第32周):湖北开始实施家电及家装厨卫以旧换新补贴,7月家电出口额增长17% 点击查看 本周研究跟踪与投资思考:湖北省商务厅发布家电及家装厨卫以旧换新细则,并宣布8月10日至12月31日开展补贴,拉开全国大范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序幕。7月我国家电出口额同比增长17%,外销延续较高景气。 湖北发布家电以旧换新及家装厨卫“焕新”实施细则,以旧换新正式落地。8月7日-9日,湖北省商务厅分别发布家电及家装厨卫以旧换新细则(征求意见稿),并宣布自2024年8月10日至12月31日开展家电及家装厨卫换新补贴。家电以旧换新工作补充细则对补贴产品、对象、以旧换新流程等做出更明确的规定:补贴产品为空调(含中央空调)、电视机(含酒店电视终端设备)、冰箱(含冰柜)、洗衣机(含干衣机)、吸油烟机、燃气灶(含集成灶)、热水器(含壁挂炉)、电脑(含家用平板、笔记本、台式机)8类家电产品。补贴对象除含普通消费者外,也包含酒店、宾馆团购企业。家装厨卫参与品类包含:1)厨卫类:蒸烤箱、微波炉、洗碗机、消毒柜、电饭煲、咖啡机、面包机、净水器、垃圾处理器、空气净化器、凉霸、扫地机器人(含洗地机)、吸尘器、智能门锁、智能马桶(智能马桶盖)15类厨卫产品;2)家装类:床架、床垫、沙发、桌子、椅子、衣柜、书柜等全品类。 7月家电零售需求平淡,扫地机实现良好增长。据奥维云网监测数据,7月空调线上线下零售额均有所下滑,但降幅环比有所收窄;冰洗线上零售额同比小幅下滑,线下降幅有所扩大,大促结束后预计需求有所收缩。刚需厨电7月表现相对坚挺,油烟机线上/线下零售额同比分别+6.3%/-4.7%,燃气灶线上/线下零售额同比分别+3.2%/-9.1%。小家电方面,7月厨房小家电需求依然有所承压,电饭煲、电水壶等主要品类线上线下零售额均有所下滑。扫地机、洗地机等需求增长相对良好,7月扫地机线上/线下零售额同比分别+7.8%/+18.7%,扫地机线上/线下零售额同比分别+7.4%/-1.6%。 家电7月出口额增长17%,外销景气延续。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7月我国家电出口额达到614.2亿元,同比增长16.6%;以美元计算,出口额为8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出口量为3.9亿台,同比增长23.0%。在海运费上涨等不利因素下,我国家电产业凭借着全球领先的竞争实力,抢占全球家电市场份额,外销表现强劲。复合3年来看,7月家电外销额(人民币口径)较2021年7月复合增长5.0%,排除海外库存扰动带来的基数影响,我国家电外销增长相对稳健,外销需求并未透支,预计下半年仍能实现平稳增长。 重点数据跟踪:市场表现:本周家电周相对收益-1.28%。原材料:LME3个月铜、铝价格分别周度环比-2.1%、+4.1%至8921/2318美元/吨;本周冷轧价格周环比-2.1%至3780元/吨。集运指数:美西/美东/欧洲线周环比分别+0.07%/-3.33%/+0.27%。海外天然气价格:周环比+4.3%;资金流向:美的/格力/海尔陆股通持股比例周环比变化-0.24%/-0.31%/-0.32%。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证券分析师:陈伟奇(S0980520110004); 王兆康(S0980520120004); 邹会阳(S0980523020001); 联系人:李晶 研报精选:近期公司深度报告 阿里巴巴-SW(09988.HK) 海外公司深度报告:电商深度研究系列五:阿里巴巴:外部竞争趋缓,88VIP和全站推广有望带动主站可持续增长 澳华内镜(688212.SH) 深度报告:国产软镜龙头,旗舰机型引领新成长 华润三九(000999.SZ) 深度报告:自我诊疗引领者,中药价值创造者 宝立食品(603170.SH) 深度报告:定制化复合调味品龙头,持续扩品拓宽成长边界 宁德时代(300750.SZ) 深度报告:动力电池龙头优势稳固,储能开启加速发展新篇章 开立医疗(300633.SZ) 深度报告:超声和软镜行业领军者,多产线布局厚积薄发 瑞丰银行(601528.SH) 深度报告:浙江农信小微和数字化转型标杆 中闽能源(600163.SH) 深度报告:优质新能源运营商,海上风电发展空间较大 平高电气(600312.SH) 深度报告:高压开关行业领军企业,受益全球电网建设提速 迈瑞医疗(300760.SZ) 深度报告:“创新+全球化”医械龙头,引领产业数智化转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国信账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