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价格创新低,底部支撑相煎何急?
(以下内容从光大期货《碳酸锂价格创新低,底部支撑相煎何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碳酸锂价格创新低,底部支撑相煎何急? 重要提示 本订阅号所涉及的期货研究信息仅供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参考,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期货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期货的客户。 摘要: 碳酸锂价格屡创新低,市场关注度有所增加。当前价格已经达到锂资源完全成本的90分位线,然而,供应端并未出现明显降速。因此,本文将进一步探寻未来供应情况以及价格的成本支撑位置。 一体化生产产能方面来看,尽管已经有部分厂家表示停产检修,但是影响的产量并不大,供应持续放量,成本曲线右侧产能接受考验。外采产能部分来看,生产动力主要靠利润推动,而随着利润空间的收窄,未来或将减速。 下半年来看,尽管市场仍有“金九银十”和“年底冲量”的需求预期,阶段性的需求回暖的确有望带动价格重心上移。8月的补库预期犹在,旺季的需求仍将有望带动价格反弹,但受制于库存压力,要相对谨慎看待反弹力度。 然而,实际上全球碳酸锂的供需格局难以扭转。从矿山项目角度来看,成本较高的项目所带来的价格支撑在8万元/吨,即矿山完全成本的90分位线。而全球锂资源供需平衡推算,7.7万元/吨为边际成本价格,约为86分位线;全球碳酸锂供需平衡推算,6.5万元/吨为边际成本价格,约为75%分位线。因此,我们认为,8万元/吨为第一道成本支撑。如果短期跌破8万元/吨后反弹,并不会引起大量的减产,而如果长期均价处于7.7万元/吨及以下的市场价格才会更大可能引发供应上的收缩。而如果当价格进一步下跌,长期均价6.5万元/吨及以下的的市场价格才会有可能通过矿山大量减产来扭转供需结构。 正文 近期碳酸锂价格屡创新低,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截止8月1日,期货价格收于80850元/吨最低至80450元/吨。 根据对于全球锂资源完全成本的梳理,当前价格已经达到锂资源完全成本的90分位线,然而,供应端尽管近两周产量有所下降,但8月产量预计仍然维持正增长。因此,本文将进一步探寻未来供应情况以及价格的成本支撑位置。 一、一体化供应受考验,外采端或将减少 一体化生产产能方面来看,供应持续放量,成本曲线右侧产能接受考验。根据企业公告及第三方数据调研显示,国内部分厂家自7月开始陆续有一定减产/检修计划,但截止发稿前,总体减量对当前供需平衡上并没有太大影响。同时,今年仍有非洲锂矿项目及南美盐湖项目爬坡或投产。因此,供应端是否会出现大幅减产,还需关注资源端成本曲线右侧产能。 外采产能部分来看,生产动力主要靠利润推动,而随着利润空间的收窄,未来或将减速。自去年年底,碳酸锂期货市场结构由B转C。在这样的市场和模式下,可以认为是在近月合约买“现”,在主力合约卖“期”的动作,外采企业可以获取一定价差收益。同时,锂矿贸易定价模式转变,矿端采购价格由Q-转为M+结构,截止目前也有部分根据锂盐价格倒推计算,在下跌行情中,更低的采购成本可以增厚收益。 然而,因为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价格之间仍有一定滞后性,导致价格上涨时利润空间较大,至价格拐点后利润空间开始缩小,甚至倒挂,且越在底部区间,锂矿报价/拍卖价/成交价越不易下跌。 例如,今年“金三银四”行情下,锂矿加工利润有所增加,且如果选择参与期货盘面进行同步卖出,可以实现锁定较好利润水平。而旺季过后,碳酸锂和锂矿价格快速下跌,而碳酸锂价格下跌幅度更大,且速度更快,导致外采矿加工碳酸锂无论是根据长协(三方报价*折扣)还是通过参与期货盘面锁定,利润空间均有所收窄,而据SMM统计的外采利润来看外采锂精矿自6月中旬开始亏损,且至今维持亏损状态。 因此,从利润驱动生产的角度来看,驱动力有所下降。利润空间自5月开始下滑,6月中下旬开始出现亏损,部分散矿贸易商自5月底陆续开始暂停,但这部分影响量较小,考虑船期+加工期,实际在8月减量将逐步显现,根据8月1日smm公布的周度产量来看也得以验证。而对于体量相对更大的,相对短期的亏损或无法带来实质的停产,特别是在长协中可以获取折扣系数较低的企业,但是中长期来看,碳酸锂价格快速下跌至底部区间震荡时,利润空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维持较长的亏损时间则将有望引起减产行为。 二、探寻成本支撑 当前碳酸锂价格已经下跌8万元/吨,约在全球锂资源端成本曲线的90分位线左右。然而,随着矿山自给率的增加,成本曲线右侧的矿山项目进展备受关注,如低品位云母提锂、部分非洲矿石提锂、部分澳洲矿石提锂项目。 Ø 江西云母提锂方面,根据此前我们调研走访了解,云母提锂中,有竞争力的项目成本可到达到5万元/吨,而低品位云母提锂/半自给提锂项目完全成本约8-9万元/吨。尽管个别新投产项目成本超10万元吨,但其消化渠道通畅,且对锂盐亏损端容忍度会相对较高; Ø 据公开资料显示,部分非矿项目成本较高,或超9万元/吨,但仍未来有一定下降空间; Ø 据钢联澳洲调研,“据澳矿企业表示矿价低于700美元/吨,对应碳酸锂价格在7.5-8.0万元/吨,才会考虑停产”“基于对2024年产量的预测,8万元/吨将是碳酸锂重要成本支撑”。 目前来看,完全成本在8万元/吨以上矿山项目暂未出现明显的停减产行为。 进一步来看,从全球平衡表来进一步探寻成本支撑。2024年全球锂资源供应约140.6万吨LCE,需求约121万吨LCE,过剩量约19.5万吨LCE。需求占供应约86%,对应的成本支撑在7.7万元/吨左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锂矿并不完全转化为碳酸锂,且锂矿资源无法全部有效转化成锂盐。因此,在较极端假设条件下,假设70%资源将转化成碳酸锂(剩余为氢氧化锂、六氟磷酸锂等),且根据不同季度给予一定惩罚系数;假设全球对碳酸锂的需求占68-70%,剩余为氢氧化锂、六氟磷酸锂等。 根据调整后的数据来看,全球碳酸锂需求占供给约84-86%,过剩量约13-16万吨。然而,虽然全球范围内的库存难以统计,但是仅仅从当前国内的碳酸锂库存来看,社会库存+交易所仓库库存或将达到14万吨以上水平,如:据彭博社报道,韩国已开始建立锂库存,以确保这种对电池和汽车制造业至关重要的关键矿物的供应。因此,假设中国碳酸锂库存占比全球90%,即全球范围内有约15.5万吨,而在此基础上,考虑可出生产的库存占比70%,则约有10.8万吨。剔除库存量后,供应实际或达到总资源73-75%分位,平均74%对应资源端成本在6.5万元/吨左右。 而鉴于中国市场对锂盐定价权日益增加,如果仅考虑中国碳酸锂供需平衡,需求约占供给量83.5%左右,对比全球情况来看,国内的成本支撑高于全球水平,这很大程度是由外采矿提锂行为带动的。同样提出假设,可供生产的碳酸锂库存占比30%、50%、70%的条件下,实现供需平衡产量占预计供应比重分别约79%、76%和73%左右。因此,如果出现惜售情况,会一定程度上抬高下方支撑。但是,根据全球资源成本来看,73-79%范围内的产能之间成本差异较小,挺价力度比较一般,且惜售并非长期逻辑。 因此,我们认为当价格跌破7.7万元/吨,供应端减产的力度或将会因为成本倒挂程度和时间等因素而逐步增加,从而达到边际上调节资源供需的目的,这将对价格产生一定支撑。同时,从全球碳酸锂平衡下的成本支撑来看是在6.5万元/吨。 三、后市展望 下半年来看,尽管市场仍有“金九银十”和“年底冲量”的需求预期,阶段性的需求回暖的确有望带动价格重心上移。8月补库预期犹在,旺季的需求仍将有望带动价格反弹,但受制于库存压力,要相对谨慎看待反弹力度。 然而,实际上全球碳酸锂的供需格局难以扭转。从矿山项目角度来看,成本较高的项目所带来的价格支撑在8万元/吨,即矿山完全成本的90分位线。而全球锂资源供需平衡推算,7.7万元/吨为边际成本价格,约为86分位线;全球碳酸锂供需平衡推算,6.5万元/吨为边际成本价格,约为75%分位线。因此,我们认为,8万元/吨为第一道成本支撑。如果短期跌破8万元/吨后反弹,并不会引起大量的减产,而如果长期均价处于7.7万元/吨及以下的市场价格才会更大可能引发供应上的收缩。而如果当价格进一步下跌,长期均价6.5万元/吨及以下的的市场价格才会有可能通过矿山大量减产来扭转供需结构。 风险提示:矿山惜售/超预期停减产;需求超预期回暖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期货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期货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期货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期货研究”、与光大期货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期货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期货有限公司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尽管本订阅号所包含的信息是我们于发布之时从我们认为可靠的渠道获得,但我公司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其中的资料、意见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期货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期货有限公司已发布的完整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光大期货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期货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期货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期货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碳酸锂价格创新低,底部支撑相煎何急? 重要提示 本订阅号所涉及的期货研究信息仅供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参考,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期货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期货的客户。 摘要: 碳酸锂价格屡创新低,市场关注度有所增加。当前价格已经达到锂资源完全成本的90分位线,然而,供应端并未出现明显降速。因此,本文将进一步探寻未来供应情况以及价格的成本支撑位置。 一体化生产产能方面来看,尽管已经有部分厂家表示停产检修,但是影响的产量并不大,供应持续放量,成本曲线右侧产能接受考验。外采产能部分来看,生产动力主要靠利润推动,而随着利润空间的收窄,未来或将减速。 下半年来看,尽管市场仍有“金九银十”和“年底冲量”的需求预期,阶段性的需求回暖的确有望带动价格重心上移。8月的补库预期犹在,旺季的需求仍将有望带动价格反弹,但受制于库存压力,要相对谨慎看待反弹力度。 然而,实际上全球碳酸锂的供需格局难以扭转。从矿山项目角度来看,成本较高的项目所带来的价格支撑在8万元/吨,即矿山完全成本的90分位线。而全球锂资源供需平衡推算,7.7万元/吨为边际成本价格,约为86分位线;全球碳酸锂供需平衡推算,6.5万元/吨为边际成本价格,约为75%分位线。因此,我们认为,8万元/吨为第一道成本支撑。如果短期跌破8万元/吨后反弹,并不会引起大量的减产,而如果长期均价处于7.7万元/吨及以下的市场价格才会更大可能引发供应上的收缩。而如果当价格进一步下跌,长期均价6.5万元/吨及以下的的市场价格才会有可能通过矿山大量减产来扭转供需结构。 正文 近期碳酸锂价格屡创新低,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截止8月1日,期货价格收于80850元/吨最低至80450元/吨。 根据对于全球锂资源完全成本的梳理,当前价格已经达到锂资源完全成本的90分位线,然而,供应端尽管近两周产量有所下降,但8月产量预计仍然维持正增长。因此,本文将进一步探寻未来供应情况以及价格的成本支撑位置。 一、一体化供应受考验,外采端或将减少 一体化生产产能方面来看,供应持续放量,成本曲线右侧产能接受考验。根据企业公告及第三方数据调研显示,国内部分厂家自7月开始陆续有一定减产/检修计划,但截止发稿前,总体减量对当前供需平衡上并没有太大影响。同时,今年仍有非洲锂矿项目及南美盐湖项目爬坡或投产。因此,供应端是否会出现大幅减产,还需关注资源端成本曲线右侧产能。 外采产能部分来看,生产动力主要靠利润推动,而随着利润空间的收窄,未来或将减速。自去年年底,碳酸锂期货市场结构由B转C。在这样的市场和模式下,可以认为是在近月合约买“现”,在主力合约卖“期”的动作,外采企业可以获取一定价差收益。同时,锂矿贸易定价模式转变,矿端采购价格由Q-转为M+结构,截止目前也有部分根据锂盐价格倒推计算,在下跌行情中,更低的采购成本可以增厚收益。 然而,因为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价格之间仍有一定滞后性,导致价格上涨时利润空间较大,至价格拐点后利润空间开始缩小,甚至倒挂,且越在底部区间,锂矿报价/拍卖价/成交价越不易下跌。 例如,今年“金三银四”行情下,锂矿加工利润有所增加,且如果选择参与期货盘面进行同步卖出,可以实现锁定较好利润水平。而旺季过后,碳酸锂和锂矿价格快速下跌,而碳酸锂价格下跌幅度更大,且速度更快,导致外采矿加工碳酸锂无论是根据长协(三方报价*折扣)还是通过参与期货盘面锁定,利润空间均有所收窄,而据SMM统计的外采利润来看外采锂精矿自6月中旬开始亏损,且至今维持亏损状态。 因此,从利润驱动生产的角度来看,驱动力有所下降。利润空间自5月开始下滑,6月中下旬开始出现亏损,部分散矿贸易商自5月底陆续开始暂停,但这部分影响量较小,考虑船期+加工期,实际在8月减量将逐步显现,根据8月1日smm公布的周度产量来看也得以验证。而对于体量相对更大的,相对短期的亏损或无法带来实质的停产,特别是在长协中可以获取折扣系数较低的企业,但是中长期来看,碳酸锂价格快速下跌至底部区间震荡时,利润空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维持较长的亏损时间则将有望引起减产行为。 二、探寻成本支撑 当前碳酸锂价格已经下跌8万元/吨,约在全球锂资源端成本曲线的90分位线左右。然而,随着矿山自给率的增加,成本曲线右侧的矿山项目进展备受关注,如低品位云母提锂、部分非洲矿石提锂、部分澳洲矿石提锂项目。 Ø 江西云母提锂方面,根据此前我们调研走访了解,云母提锂中,有竞争力的项目成本可到达到5万元/吨,而低品位云母提锂/半自给提锂项目完全成本约8-9万元/吨。尽管个别新投产项目成本超10万元吨,但其消化渠道通畅,且对锂盐亏损端容忍度会相对较高; Ø 据公开资料显示,部分非矿项目成本较高,或超9万元/吨,但仍未来有一定下降空间; Ø 据钢联澳洲调研,“据澳矿企业表示矿价低于700美元/吨,对应碳酸锂价格在7.5-8.0万元/吨,才会考虑停产”“基于对2024年产量的预测,8万元/吨将是碳酸锂重要成本支撑”。 目前来看,完全成本在8万元/吨以上矿山项目暂未出现明显的停减产行为。 进一步来看,从全球平衡表来进一步探寻成本支撑。2024年全球锂资源供应约140.6万吨LCE,需求约121万吨LCE,过剩量约19.5万吨LCE。需求占供应约86%,对应的成本支撑在7.7万元/吨左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锂矿并不完全转化为碳酸锂,且锂矿资源无法全部有效转化成锂盐。因此,在较极端假设条件下,假设70%资源将转化成碳酸锂(剩余为氢氧化锂、六氟磷酸锂等),且根据不同季度给予一定惩罚系数;假设全球对碳酸锂的需求占68-70%,剩余为氢氧化锂、六氟磷酸锂等。 根据调整后的数据来看,全球碳酸锂需求占供给约84-86%,过剩量约13-16万吨。然而,虽然全球范围内的库存难以统计,但是仅仅从当前国内的碳酸锂库存来看,社会库存+交易所仓库库存或将达到14万吨以上水平,如:据彭博社报道,韩国已开始建立锂库存,以确保这种对电池和汽车制造业至关重要的关键矿物的供应。因此,假设中国碳酸锂库存占比全球90%,即全球范围内有约15.5万吨,而在此基础上,考虑可出生产的库存占比70%,则约有10.8万吨。剔除库存量后,供应实际或达到总资源73-75%分位,平均74%对应资源端成本在6.5万元/吨左右。 而鉴于中国市场对锂盐定价权日益增加,如果仅考虑中国碳酸锂供需平衡,需求约占供给量83.5%左右,对比全球情况来看,国内的成本支撑高于全球水平,这很大程度是由外采矿提锂行为带动的。同样提出假设,可供生产的碳酸锂库存占比30%、50%、70%的条件下,实现供需平衡产量占预计供应比重分别约79%、76%和73%左右。因此,如果出现惜售情况,会一定程度上抬高下方支撑。但是,根据全球资源成本来看,73-79%范围内的产能之间成本差异较小,挺价力度比较一般,且惜售并非长期逻辑。 因此,我们认为当价格跌破7.7万元/吨,供应端减产的力度或将会因为成本倒挂程度和时间等因素而逐步增加,从而达到边际上调节资源供需的目的,这将对价格产生一定支撑。同时,从全球碳酸锂平衡下的成本支撑来看是在6.5万元/吨。 三、后市展望 下半年来看,尽管市场仍有“金九银十”和“年底冲量”的需求预期,阶段性的需求回暖的确有望带动价格重心上移。8月补库预期犹在,旺季的需求仍将有望带动价格反弹,但受制于库存压力,要相对谨慎看待反弹力度。 然而,实际上全球碳酸锂的供需格局难以扭转。从矿山项目角度来看,成本较高的项目所带来的价格支撑在8万元/吨,即矿山完全成本的90分位线。而全球锂资源供需平衡推算,7.7万元/吨为边际成本价格,约为86分位线;全球碳酸锂供需平衡推算,6.5万元/吨为边际成本价格,约为75%分位线。因此,我们认为,8万元/吨为第一道成本支撑。如果短期跌破8万元/吨后反弹,并不会引起大量的减产,而如果长期均价处于7.7万元/吨及以下的市场价格才会更大可能引发供应上的收缩。而如果当价格进一步下跌,长期均价6.5万元/吨及以下的的市场价格才会有可能通过矿山大量减产来扭转供需结构。 风险提示:矿山惜售/超预期停减产;需求超预期回暖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期货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期货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期货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期货研究”、与光大期货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期货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期货有限公司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尽管本订阅号所包含的信息是我们于发布之时从我们认为可靠的渠道获得,但我公司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其中的资料、意见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期货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期货有限公司已发布的完整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光大期货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期货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期货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期货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