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 | 规模情节“断舍离”,各项规模增速指标下调——2024年银行主要经营指标预测更新
(以下内容从兴业研究《金融行业 | 规模情节“断舍离”,各项规模增速指标下调——2024年银行主要经营指标预测更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银行主要经营指标,预测 2024年1月10日,我们曾发布《总资产增速趋缓,资本工具发行增加——2024年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预测》对2024年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进行预测。根据2024年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我们对2024年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的预测进行了更新。 对于总资产增速,在淡化“规模情节”等要求下,结合近期M2增速等宏观指标情况,下调2024年银行总资产增速。预计2024年上市银行和商业银行整体总资产增速分别为7.5%-8.0%、7.2%-7.7%。 对于营收增速,基于总资产增速的调整,下调对上市银行营收增长预测。预计2024年上市银行营收增速较2023年有所回落,为-2.0%至-0.5%。维持净息差磨底判断,2024年净息差同比降幅或将有所收窄。考虑到减费让利影响,维持此前判断即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继续承压但降幅较2023年将有所收窄的判断。 对于利润增长,基于总资产、营收增速的调整,下调上市银行、银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长的预期。预计2024年上市银行和商业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为-0.5%至0.5%、 -0.2%至0.8%。 对于资本工具净发行规模,维持原预测中“情形一”判断,即预计2024年上市银行、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净发行规模分别为6300亿元至8500亿元、7000亿元至9400亿元。 2024年1月10日,我们曾发布《总资产增速趋缓,资本工具发行增加——2024年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预测》[1],对2024年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进行预测。根据2024年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我们对2024年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的预测进行了更新。本文中,我们在数据可得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选取了44家A+H股上市银行作为样本银行,用于预测上市银行整体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增长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推断商业银行整体的总资产、净利润增长情况。其中,样本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9家股份制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7家农村商业银行。 一、总资产:规模情节“断舍离”致增长进一步放缓 基于2024年以来货币金融数据以及已公布的各上市银行、商业银行整体总资产增长情况,我们下调此前对2024年全年银行总资产增速的估计。预计2024年全年,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速约为7.5%-8.0%,商业银行整体总资产增速约为7.2%-7.7%。 从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速与宏观指标的关联性来看,2019年以来,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速与M2增速的关联度最高。2024年以来,包括M2、人民币贷款增速、社融存量增速在内的宏观指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M2增速回落速度较快,2024年6月已降至6.2%的较低水平。2024年6月,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中:“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如果把关注的重点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甚至存在‘规模情结’,显然有悖经济运行规律。”2024年7月,金融时报发布题为《亟待克服信贷投放的“规模情节”》[2]文章,进一步指出“一味追求金融总量增长难度较大,还可能产生资金空转等‘副作用’”。后续在信贷投放的过程中,盘活存量信贷资源的作用将不断加大,银行业或将更多通过将信贷资源从低效领域转向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支持经济质量发展。此外,随着“手工补息”严监管的推进,银行的负债基础也有待夯实,部分此前较少发行同业存单的国有大行也开始增加同业存单发行量。基于此,随着对2024年M2增速的下调,此次上市银行2024年末总资产增速亦随之下调。 从上市银行总资产季度增长规律来看, 2019年至2023年,上市银行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总资产增量占全年增量的比重平均为47.4%、24.4%、14.0%、14.2%。虽然随着央行在《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着力加强贷款均衡投放,统筹衔接好年末年初信贷工作,适度平滑信贷波动”的要求,未来信贷“开门红”占比偏高的局面或有所改善。但考虑到2024年第二季度以来,监管部门加强规范金融机构以内卷、非理性竞争等方式快速扩张,因而相关变化或难以在2024年显著出现。故而,我们预计银行2024年第一季度总资产增量占比将处于近年来平均值偏高的水平。 整体来看,结合金融数据(特别是M2增速)的变化情况,我们将2024年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速预测调整为7.5%-8.0%。 根据上市银行总资产与商业银行整体总资产(金融监管总局统计口径)[3]变化的关系,进一步估算2024年银行业整体总资产增速。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上市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整体总资产比重大约在79%左右,且呈现逐年小幅上升的趋势。基于此,结合M2增速变化,预计2024年末银行业整体增速为7.2%-7.7%。 二、营收:“量增”受限、“价跌”持续下仍将承压 基于前文对于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速的调整,我们下调此前对上市银行营收增长的预期,预计2024年上市银行营收增速较2023年有所回落,大约为-2.0%至-0.5%。 从上市银行营收增速与宏观指标的关联性来看,上市银行单季营收增速与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领先3个季度)关联度最高,二者的相关性在2019年之后更为显著。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来看,目前仍处于下降通道中。而且,2024年5月13日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24〕428号)中指出:“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在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因此,预计后续贷款利率仍将持续下行。在此基础上,上市银行营收仍将承压。 从上市银行营收的在各季度分布情况来看,2019年至2023年,上市银行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营收占全年营收的比重平均为26.31%、24.97%、24.75%、23.98%。值得注意的是,各季度营收占全年营收比重在各年份的差异较小,同时该占比在各季度之间的分布也相对平均。整体来看,虽然2024年第一季度受存量贷款重定价等影响相对较大,但考虑到2024年第二季度以来在严监管“手工补息”等措施下,商业银行资产扩张速度放缓,“量增”受限且“价跌”的情形下,2024年后三季度营收占比可能略低于近年来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具体考察各类营收的增长情况。 对于净利息收入,在规模上,生息资产规模与总资产规模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上文分析可知,我们调低了2024年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速,因此,我们亦调低生息资产的扩张速度。 在价格上,我们维持净息差磨底特征的判断,2024年净息差同比降幅或将有所收窄。 从资产端来看,存量贷款利率及新增贷款利率仍将承压。在存量贷款方面,截至2024年7月末,1年期LPR较2024年初累计下降10bp,5年期LPR较2024年初累计下降20bp,2024年7月末至2024年12月末重定价的相关存量贷款利率将有所下降。在增量贷款方面,6月19日人民银行潘功胜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中表示:“持续改革完善贷款报价利率(LPR),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利率市场水平。” 为了更好提高LPR报价质量、真实反映贷款利率水平,2024年7月,1年期、5年期LPR分别下调10bp,不排除后续LPR仍下降的可能性。在此情形下,增量贷款利率仍将下降。 从负债端来看,负债端成本或将稳中有降。一方面,相较于2023年,2024年存款增速放缓叠加存款定期化延续,仍将使负债端承压。数据显示,2023年初以来上市银行吸收存款增速不断下降,带动吸收存款占总负债比重有所下降。2024年第一季度末,上市银行吸收存款占总负债比重降至75.17%,相较于2023年第一季度末下降1.16个百分点。结合中资银行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在严监管“手工补息”、下架智能存款等降低存款成本措施下,中资银行存款增速不断放缓。其中企业存款增速放缓尤为明显,2024年6月末企业存款同比下降1.28%。由此来看,预计2024年存款增速较2023年将明显放缓,带动吸收存款占总负债占比有所下降,银行之间负债端竞争激烈局面难以缓解。 与此同时,存款定期化趋势仍在延续,定期化提升速度略有放缓。2024年6月末,中资银行定期存款占各项存款比重由2023年底的36.18%上升1.63个百分点至37.80%。对比来看,2023年上半年(2022年12月末至2023年6月末)中资银行定期存款占比上升2.21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定期化提升速度略有放缓。 另一方面,2023年以来的多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压降高成本存款等措施将有助于缓解负债端成本。据统计,2023年以来,商业银行存款挂牌利率共经历四轮调降,并且呈现活期存款利率下调频次与幅度不及定期存款利率、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的累计降幅更大的特征。与此同时,2023年6月、2024年4月通过规范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禁止“手工补息”等方式压降高成本存款利率。数据显示,2023年末上市银行存款加权平均重定价期限为10.7个月,2023年存款利率的调降将影响2024年存款成本,2024年存款利率的下降将影响下半年增量存款的情况。 对于非利息净收入,考虑到减费让利政策等影响下财富管理相关手续费收入增长压力较大,我们维持此前判断,即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将继续承压,但降幅较2023年将有所收窄。与此同时,在10年期国债整体下行趋势下,维持其他非利息收入仍实现同比增长的判断。 三、净利润:营收承压加大下增长放缓 结合前文对于上市银行及商业银行整体总资产增速预测的调整,以及对于上市银行营收增速的调整,我们同步下调上市银行、银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长的预期。预计2024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大约为-0.5%至0.5%;银行业整体2024年净利润增速为-0.2%至0.8%。 在此前下调2024年营收增速的基础上,我们预计净利润增长也将有所放缓。同时,在营收增速不足的情况下,银行有动力通过拨备、减值损失计提变化进行“以丰补歉”的操作,我们维持此前对2024年上市银行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小幅下降的判断。 从净利润在各季度的增长情况来看,除2020年外,近年来(2019年至2023年)上市银行第一季度净利润占全年净利润比重在27.36%左右。在此基础上结合此前的营收增长情况,我们预计上市银行2024年净利润增速在-0.5%至1.0%。 基于上市银行净利润与商业银行整体净利润(金融监管总局统计口径)[4]的关系和变化趋势,我们进一步对银行业整体净利润进行估算。除2021年外,2020年以来上市银行全年净利润占银行业整体净利润在89%上下波动。因此,结合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的预测,我们预计银行业整体2024年净利润增速为-0.2%至0.8%。 四、资本补充:多方政策加持下压力短暂缓解 由于银行规模增速的放缓和监管规则的变化,我国银行所面临的资本补充压力或有所减少,不过考虑到2024年资本工具净融资量的已有进度和未来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的难度,因此我们维持此前预测中“情形一”条件下对于上市银行和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工具净发行规模的预测。 在银行规模增速放缓方面,如前所述,我们将此前上市银行和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分别由9.1%-9.6%、8.9%-9.4%下调为7.5%-8.0%、7.2%-7.7%。若结合2023年末59.34%的上市银行整体风险加权资产密度(RWA Density),上述规模预测的调整将显著降低银行在保持相同资本充足率前提下所需要增加的外源性资本补充。 在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压力方面,监管部门在2024年上半年共批准了工农中建4家国有大行3100亿TLAC债券的发行规模,同时批准了交行1300亿TLAC债券的发行规模。在此之前,我国参考日本将存款保险基金纳入TLAC达标标准的做法,设置了以下条款:“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存款保险基金,可以计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当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最低要求为16%时,存款保险基金可计入的规模上限为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的2.5%......”从日本的实践来看,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达标TLAC指标所计入的存款保险基金除了存款保险基金的实际余额,还包括了紧急资金安排。紧急资金安排包括政府、中央银行的资金协议或市场借款,从而为银行提供了无论存保基金余额多寡,均可按照存款保险基金上限全额纳入银行TLAC指标计算的可能。考虑到2024年年底,我国G-SIBs的TLAC指标均需达标,且当前监管部门所批准4家G-SIBs发行的资本工具和TLAC工具规模仍相对有限,因此有较大可能未来我国监管部门亦将参照日本的实践,允许4家G-SIBs按照2.5%上限在2025年初将存款保险基金纳入其TLAC指标计算中,从而有效缓解国有大行TLAC达标压力。这也将使得国有大行未来在资本工具发行量的确定上,所受到的TLAC指标达标影响减弱。 在《资本新规》实施后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规模变化方面,如我们2023年11月在《资管产品及房地产资本计量规则显著优化——解读<新版资本管理办法>》中分析,银行房地产暴露的风险权重将获得显著下调。与此同时,银行对于投资[5]级企业和地方一般债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也将显著降低。在此背景下,2024年一季度末,上市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密度由61.09%快速下滑至59.34%,达到近年来单季下滑的最大幅度。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上市银行资本工具的净发行规模分别为750亿元和3338亿元。截至2023年6月末,上市银行和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工具的净发行规模分别为4088亿元和4564.5亿元,已高于过往历年的同期净融资规模。同时,考虑到银行业未来或将持续面临低利率、低息差环境,净利润增速或将持续疲弱,且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逐步步入深水区,银行夯实资本不仅具有前瞻意义更拥有现实作用。 因此,我们维持在2024年1月发布的《总资产增速趋缓,资本工具发行增加——2024年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预测》中上市银行、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工具净融资量的“情形一”预测。即2024年上市银行资本工具净发行规模为6300亿元至8500亿元,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工具净发行规模为7000亿元至9400亿元。 注: [1]https://app.cibresearch.com/tiptap_web/index.html#/shareUrl?id=833e8c55d9440b57fcc97c7924baa3e8&from=app&appVersion=5.2.1 [2]资料来源:金融时报微信公众号,亟待克服信贷投放的“规模情节”,[EB/OL],2024/7/12[2024/7/30],https://mp.weixin.qq.com/s/7FEuMZ-4ElWpRfu_9KZMZQ。 [3]本口径未包括理财公司、信托公司等不属于商业银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 [4]本口径未包括理财公司、信托公司等不属于商业银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 [5]https://app.cibresearch.com/shareUrl?name=402388a08b8458b3018b8dc2a0a02891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银行主要经营指标,预测 2024年1月10日,我们曾发布《总资产增速趋缓,资本工具发行增加——2024年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预测》对2024年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进行预测。根据2024年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我们对2024年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的预测进行了更新。 对于总资产增速,在淡化“规模情节”等要求下,结合近期M2增速等宏观指标情况,下调2024年银行总资产增速。预计2024年上市银行和商业银行整体总资产增速分别为7.5%-8.0%、7.2%-7.7%。 对于营收增速,基于总资产增速的调整,下调对上市银行营收增长预测。预计2024年上市银行营收增速较2023年有所回落,为-2.0%至-0.5%。维持净息差磨底判断,2024年净息差同比降幅或将有所收窄。考虑到减费让利影响,维持此前判断即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继续承压但降幅较2023年将有所收窄的判断。 对于利润增长,基于总资产、营收增速的调整,下调上市银行、银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长的预期。预计2024年上市银行和商业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为-0.5%至0.5%、 -0.2%至0.8%。 对于资本工具净发行规模,维持原预测中“情形一”判断,即预计2024年上市银行、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净发行规模分别为6300亿元至8500亿元、7000亿元至9400亿元。 2024年1月10日,我们曾发布《总资产增速趋缓,资本工具发行增加——2024年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预测》[1],对2024年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进行预测。根据2024年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我们对2024年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的预测进行了更新。本文中,我们在数据可得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选取了44家A+H股上市银行作为样本银行,用于预测上市银行整体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增长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推断商业银行整体的总资产、净利润增长情况。其中,样本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9家股份制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7家农村商业银行。 一、总资产:规模情节“断舍离”致增长进一步放缓 基于2024年以来货币金融数据以及已公布的各上市银行、商业银行整体总资产增长情况,我们下调此前对2024年全年银行总资产增速的估计。预计2024年全年,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速约为7.5%-8.0%,商业银行整体总资产增速约为7.2%-7.7%。 从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速与宏观指标的关联性来看,2019年以来,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速与M2增速的关联度最高。2024年以来,包括M2、人民币贷款增速、社融存量增速在内的宏观指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M2增速回落速度较快,2024年6月已降至6.2%的较低水平。2024年6月,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中:“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如果把关注的重点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甚至存在‘规模情结’,显然有悖经济运行规律。”2024年7月,金融时报发布题为《亟待克服信贷投放的“规模情节”》[2]文章,进一步指出“一味追求金融总量增长难度较大,还可能产生资金空转等‘副作用’”。后续在信贷投放的过程中,盘活存量信贷资源的作用将不断加大,银行业或将更多通过将信贷资源从低效领域转向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支持经济质量发展。此外,随着“手工补息”严监管的推进,银行的负债基础也有待夯实,部分此前较少发行同业存单的国有大行也开始增加同业存单发行量。基于此,随着对2024年M2增速的下调,此次上市银行2024年末总资产增速亦随之下调。 从上市银行总资产季度增长规律来看, 2019年至2023年,上市银行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总资产增量占全年增量的比重平均为47.4%、24.4%、14.0%、14.2%。虽然随着央行在《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着力加强贷款均衡投放,统筹衔接好年末年初信贷工作,适度平滑信贷波动”的要求,未来信贷“开门红”占比偏高的局面或有所改善。但考虑到2024年第二季度以来,监管部门加强规范金融机构以内卷、非理性竞争等方式快速扩张,因而相关变化或难以在2024年显著出现。故而,我们预计银行2024年第一季度总资产增量占比将处于近年来平均值偏高的水平。 整体来看,结合金融数据(特别是M2增速)的变化情况,我们将2024年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速预测调整为7.5%-8.0%。 根据上市银行总资产与商业银行整体总资产(金融监管总局统计口径)[3]变化的关系,进一步估算2024年银行业整体总资产增速。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上市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整体总资产比重大约在79%左右,且呈现逐年小幅上升的趋势。基于此,结合M2增速变化,预计2024年末银行业整体增速为7.2%-7.7%。 二、营收:“量增”受限、“价跌”持续下仍将承压 基于前文对于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速的调整,我们下调此前对上市银行营收增长的预期,预计2024年上市银行营收增速较2023年有所回落,大约为-2.0%至-0.5%。 从上市银行营收增速与宏观指标的关联性来看,上市银行单季营收增速与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领先3个季度)关联度最高,二者的相关性在2019年之后更为显著。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来看,目前仍处于下降通道中。而且,2024年5月13日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24〕428号)中指出:“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在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因此,预计后续贷款利率仍将持续下行。在此基础上,上市银行营收仍将承压。 从上市银行营收的在各季度分布情况来看,2019年至2023年,上市银行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营收占全年营收的比重平均为26.31%、24.97%、24.75%、23.98%。值得注意的是,各季度营收占全年营收比重在各年份的差异较小,同时该占比在各季度之间的分布也相对平均。整体来看,虽然2024年第一季度受存量贷款重定价等影响相对较大,但考虑到2024年第二季度以来在严监管“手工补息”等措施下,商业银行资产扩张速度放缓,“量增”受限且“价跌”的情形下,2024年后三季度营收占比可能略低于近年来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具体考察各类营收的增长情况。 对于净利息收入,在规模上,生息资产规模与总资产规模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上文分析可知,我们调低了2024年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速,因此,我们亦调低生息资产的扩张速度。 在价格上,我们维持净息差磨底特征的判断,2024年净息差同比降幅或将有所收窄。 从资产端来看,存量贷款利率及新增贷款利率仍将承压。在存量贷款方面,截至2024年7月末,1年期LPR较2024年初累计下降10bp,5年期LPR较2024年初累计下降20bp,2024年7月末至2024年12月末重定价的相关存量贷款利率将有所下降。在增量贷款方面,6月19日人民银行潘功胜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中表示:“持续改革完善贷款报价利率(LPR),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利率市场水平。” 为了更好提高LPR报价质量、真实反映贷款利率水平,2024年7月,1年期、5年期LPR分别下调10bp,不排除后续LPR仍下降的可能性。在此情形下,增量贷款利率仍将下降。 从负债端来看,负债端成本或将稳中有降。一方面,相较于2023年,2024年存款增速放缓叠加存款定期化延续,仍将使负债端承压。数据显示,2023年初以来上市银行吸收存款增速不断下降,带动吸收存款占总负债比重有所下降。2024年第一季度末,上市银行吸收存款占总负债比重降至75.17%,相较于2023年第一季度末下降1.16个百分点。结合中资银行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在严监管“手工补息”、下架智能存款等降低存款成本措施下,中资银行存款增速不断放缓。其中企业存款增速放缓尤为明显,2024年6月末企业存款同比下降1.28%。由此来看,预计2024年存款增速较2023年将明显放缓,带动吸收存款占总负债占比有所下降,银行之间负债端竞争激烈局面难以缓解。 与此同时,存款定期化趋势仍在延续,定期化提升速度略有放缓。2024年6月末,中资银行定期存款占各项存款比重由2023年底的36.18%上升1.63个百分点至37.80%。对比来看,2023年上半年(2022年12月末至2023年6月末)中资银行定期存款占比上升2.21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定期化提升速度略有放缓。 另一方面,2023年以来的多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压降高成本存款等措施将有助于缓解负债端成本。据统计,2023年以来,商业银行存款挂牌利率共经历四轮调降,并且呈现活期存款利率下调频次与幅度不及定期存款利率、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的累计降幅更大的特征。与此同时,2023年6月、2024年4月通过规范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禁止“手工补息”等方式压降高成本存款利率。数据显示,2023年末上市银行存款加权平均重定价期限为10.7个月,2023年存款利率的调降将影响2024年存款成本,2024年存款利率的下降将影响下半年增量存款的情况。 对于非利息净收入,考虑到减费让利政策等影响下财富管理相关手续费收入增长压力较大,我们维持此前判断,即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将继续承压,但降幅较2023年将有所收窄。与此同时,在10年期国债整体下行趋势下,维持其他非利息收入仍实现同比增长的判断。 三、净利润:营收承压加大下增长放缓 结合前文对于上市银行及商业银行整体总资产增速预测的调整,以及对于上市银行营收增速的调整,我们同步下调上市银行、银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长的预期。预计2024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大约为-0.5%至0.5%;银行业整体2024年净利润增速为-0.2%至0.8%。 在此前下调2024年营收增速的基础上,我们预计净利润增长也将有所放缓。同时,在营收增速不足的情况下,银行有动力通过拨备、减值损失计提变化进行“以丰补歉”的操作,我们维持此前对2024年上市银行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小幅下降的判断。 从净利润在各季度的增长情况来看,除2020年外,近年来(2019年至2023年)上市银行第一季度净利润占全年净利润比重在27.36%左右。在此基础上结合此前的营收增长情况,我们预计上市银行2024年净利润增速在-0.5%至1.0%。 基于上市银行净利润与商业银行整体净利润(金融监管总局统计口径)[4]的关系和变化趋势,我们进一步对银行业整体净利润进行估算。除2021年外,2020年以来上市银行全年净利润占银行业整体净利润在89%上下波动。因此,结合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的预测,我们预计银行业整体2024年净利润增速为-0.2%至0.8%。 四、资本补充:多方政策加持下压力短暂缓解 由于银行规模增速的放缓和监管规则的变化,我国银行所面临的资本补充压力或有所减少,不过考虑到2024年资本工具净融资量的已有进度和未来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的难度,因此我们维持此前预测中“情形一”条件下对于上市银行和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工具净发行规模的预测。 在银行规模增速放缓方面,如前所述,我们将此前上市银行和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分别由9.1%-9.6%、8.9%-9.4%下调为7.5%-8.0%、7.2%-7.7%。若结合2023年末59.34%的上市银行整体风险加权资产密度(RWA Density),上述规模预测的调整将显著降低银行在保持相同资本充足率前提下所需要增加的外源性资本补充。 在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压力方面,监管部门在2024年上半年共批准了工农中建4家国有大行3100亿TLAC债券的发行规模,同时批准了交行1300亿TLAC债券的发行规模。在此之前,我国参考日本将存款保险基金纳入TLAC达标标准的做法,设置了以下条款:“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存款保险基金,可以计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当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最低要求为16%时,存款保险基金可计入的规模上限为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的2.5%......”从日本的实践来看,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达标TLAC指标所计入的存款保险基金除了存款保险基金的实际余额,还包括了紧急资金安排。紧急资金安排包括政府、中央银行的资金协议或市场借款,从而为银行提供了无论存保基金余额多寡,均可按照存款保险基金上限全额纳入银行TLAC指标计算的可能。考虑到2024年年底,我国G-SIBs的TLAC指标均需达标,且当前监管部门所批准4家G-SIBs发行的资本工具和TLAC工具规模仍相对有限,因此有较大可能未来我国监管部门亦将参照日本的实践,允许4家G-SIBs按照2.5%上限在2025年初将存款保险基金纳入其TLAC指标计算中,从而有效缓解国有大行TLAC达标压力。这也将使得国有大行未来在资本工具发行量的确定上,所受到的TLAC指标达标影响减弱。 在《资本新规》实施后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规模变化方面,如我们2023年11月在《资管产品及房地产资本计量规则显著优化——解读<新版资本管理办法>》中分析,银行房地产暴露的风险权重将获得显著下调。与此同时,银行对于投资[5]级企业和地方一般债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也将显著降低。在此背景下,2024年一季度末,上市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密度由61.09%快速下滑至59.34%,达到近年来单季下滑的最大幅度。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上市银行资本工具的净发行规模分别为750亿元和3338亿元。截至2023年6月末,上市银行和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工具的净发行规模分别为4088亿元和4564.5亿元,已高于过往历年的同期净融资规模。同时,考虑到银行业未来或将持续面临低利率、低息差环境,净利润增速或将持续疲弱,且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逐步步入深水区,银行夯实资本不仅具有前瞻意义更拥有现实作用。 因此,我们维持在2024年1月发布的《总资产增速趋缓,资本工具发行增加——2024年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预测》中上市银行、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工具净融资量的“情形一”预测。即2024年上市银行资本工具净发行规模为6300亿元至8500亿元,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工具净发行规模为7000亿元至9400亿元。 注: [1]https://app.cibresearch.com/tiptap_web/index.html#/shareUrl?id=833e8c55d9440b57fcc97c7924baa3e8&from=app&appVersion=5.2.1 [2]资料来源:金融时报微信公众号,亟待克服信贷投放的“规模情节”,[EB/OL],2024/7/12[2024/7/30],https://mp.weixin.qq.com/s/7FEuMZ-4ElWpRfu_9KZMZQ。 [3]本口径未包括理财公司、信托公司等不属于商业银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 [4]本口径未包括理财公司、信托公司等不属于商业银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 [5]https://app.cibresearch.com/shareUrl?name=402388a08b8458b3018b8dc2a0a02891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