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 | 机械:如何看待轨交设备行业持续性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轨交设备景气度持续向好,线路/车辆新增&设备更新&政策推进三维保障 24年轨交设备行业复苏且景气度持续向好,轨交设备景气度及需求的持续性逐渐受到更多关注,我们认为从线路/车辆新增&设备更新&政策推进产业发展三个维度来判断,轨交设备行业后续将处在基本盘稳定,不同增量持续接力的过程中:1)新增持续性方面,后续新建铁路线有保障,客运量/出海有望助力;2)设备更新持续性方面,动车组五级修有望于2026/27达到峰值,机车/通信信号系统逐步进入更新周期;3)政策持续支持并且促进改革,新技术/新产业有望拉动增量。轨交设备行业持续稳中向好情况下,产业链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点击小程序查看研报原文 核心观点 新增持续性:新建铁路线有保障,客运量/出海有望助力 1)2023年国铁集团扭亏为盈,24年经营带动铁路固定资产回暖,24年1-6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3%。若全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维持10%同比增长,24年全年投资额将达8410亿元。2)高铁营运里程23年底已达4.5万公里,按项目计划通车年份统计后续每年新建里程有望持稳。3)24年铁路客运量在高基数下仍以高于历史均值的水平增长,M1-M6我国铁路客运量累计同比增长18.4%(2001-2019年历史均值为10%左右)。4)客运量恢复+铁总固定投资回升带动动车组招标回暖,24年350km/h动车组首次招标165组已超23全年。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铁建设需求旺盛,高铁出海持续突破。 动车组五级修有望2026/27达峰,机车/信号系统逐步进入更新 设备更新持续性由动车组高级修/内燃机车更新/通信信号系统更新保障。1)24年1月,国铁集团动车组高级修招标五级修207组(2023年全年108组,我们预计2026-2027年动车组五级修有望达400-500组左右,达到高点;2)为落实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具体行动,国家铁路局于2024年2月28日表示,力争到2027年实现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3)高铁通信信号系统生命周期一般在10-15年左右,我们预计当前有约1.1万公里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系统已到或逐步进入更换期限。LKJ 列控系统的更替周期为8-10年,更新替换需求有望稳定增长。 政策持续支撑以及促进改革,新技术/新产业有望拉动增量 铁路改革及优化政策持续推出,有望进一步优化行业生态。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推进铁路体制改革等;同时,《决定》还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网运分离”等运营环节市场化改革有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运营。轨交设备行业公司有望受益于未来新技术发展/新产业趋势。CR450样车有望在今年年内下线,整车及零部件预计有多维度升级。低空经济发展将推动通信信号系统等公司开拓新曲线。 风险提示:铁总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动车组招标/铁路信号系统招标节奏放缓。 正文 新增持续性:新建铁路线有保障,客运量/出海有望助力 国铁集团扭亏为盈,铁路投资有望持续发力。2023年,国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454亿元,同比增长10.5%,净利润33亿元;2024年一季度,国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33亿元,同比增长4.2%。摆脱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持续亏损状态。2023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7645亿元,同比增长7.5%,迎来增长拐点;2024年1-6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3亿元,同比增长10.63%。若全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维持10%同比增长,24年全年投资额将达8410亿元。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有望带动动车组招标放量/动车组高级修放量。 高铁营运里程23年底已达4.5万公里,按项目计划通车年份统计,后续每年新建里程有望持稳。2023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3637公里,同比减少11.29%,其中高铁2776公里,同比增加33.33%;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近年来全国铁路及高铁新建里程总体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2023年,全国铁路/高铁投产里程分别为8489/5474公里、4933/2900公里、4208/2168公里、4100/2082公里和3637/2776公里。根据目前已披露项目计划通车年份的不完全统计,后续时速160公里以上铁路线通车长度2024年为2199公里,2025年为3229公里,2026年为2590公里,2027年为4762公里,2028年及以后为2418公里。高铁新建里程数有望持稳。 2024年铁路客运量在高基数下持续高增。历史来看,2001-2019年我国铁路客运量累计同比增长稳定在10%左右,2023年我国铁路客运量快速恢复,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36.85亿人,比上年增加20.75亿人,同比+128.8%;24年M1-M3全国铁路客运量10.14亿人次,同比增长28.5%;24年M1-M4全国铁路客运量13.74亿人次,同比增长22.9%;M1-M5累计同比增长20.2%,M1-M6累计同比增长18.4%。因此24年铁路客运量在高基数下仍以高于历史均值的水平增长。 23年客运量恢复+铁总固定投资回升带动动车组招标回暖,24年350km/h动车组首次招标165组已超23全年,后续在客运量及新增线路支撑下,动车组招标有保障。轨交装备采购与线路建设和客流量相关,疫情期间,客流量大幅受损,使用率降低使得动车组采购大幅减少。随着2023年客流量回暖及铁总固定投资的提升,国铁集团动车组招标提升。2023年国铁集团共招标350公里动车组164组,同比+78%。2020-2022年,国铁集团各年仅采购350公里动车组83组、29.5组和92组。2024年动车组招标持续复苏,5月10日国铁24年首次动车组招标,招标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配置动车组(8辆编组),数量132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配置高寒动车组(8辆编组),数量13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配置动车组(17辆编组),数量20组(10列)。共计165组,已超23 年全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铁建设需求旺盛,高铁出海持续突破。国际铁路联盟(UIC)数据显示,2040年之前全球铁路需求约12-15万公里,亚洲占52%;2020年全球高铁建设规划数据中,“一带一路”国家里程总计(运营+在建+规划)约2.75万公里。高铁扩建升级是诸多国家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动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实现了高速动车组出口国外“第一单”: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2023年10月投入商业运营,是中国首个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项目,其中高速动车组由中国中车旗下四方股份设计制造。此外,匈塞铁路第三段加速推进,塞尔维亚交通部表示已与中国签署约40亿欧元合同,涉及道路建设协议和购买5列高速列车的合同,实现中国高铁欧洲出口首单。中泰铁路也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预计将在2026-2027年建成。 动车组五级修有望2026/27达峰,机车/信号系统逐步进入更新 动车组高级修密集期来临,有望于2026/2027年达到峰值。24年1月,国铁集团发布动车组高级修首次招标公告,共招标361组,招标规模已超23年全年,其中五级修207组,占比高达57%。我国动车组五级修第一次出现在2020年,2023年五级修数量快速增长达到108组,2024年首次五级修招标相较23年接近翻倍。2010-2015年是高速铁路的高速发展时期,10-15年中国铁路动车拥有量CAGR=32%,根据动车组五级修周期为十二年或480万公里计算,动车组高级修已迎来密集期。根据动车组历史新增及采购数据,我们预计2026-2027年动车组五级修有望达400-500组左右,达到高点。 铁路部门落实大规模推进设备更新政策,内燃机车更新为当前车辆更新主线。2024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会议指出要有序推进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改造。为落实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具体行动,国家铁路局于2024年2月28日表示,力争到2027年实现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根据国铁集团2023年统计公报,国家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14万台,其中内燃机车0.73万台,占比34.0%;政策的鼓励支持有望加速内燃机车更新换代节奏。 通信信号系统生命周期一般在10-15年左右,预计当前有约1.1万公里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系统已到或逐步进入更换期限。铁路通信系统与信号系统需要维护,其核心元器件同样需要迭代,根据中国通号2023年度报告,依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行业惯例,高铁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生命周期一般在10-15年左右,部分室外设备系统受环境因素影响更新周期更短。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3年前我国已建成1.1万公里高速铁路,若按照其寿命平均12年计算,25年后2013年前建成的1.1万公里高铁的通信信号系统将逐步到达更换年限。铁路交通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信号系统)的需求与新增里程以及存量公里数工程升级换代相关。根据中国通号招股说明书披露,新建高速铁路控制系统项目造价情况约为350万元/公里以上,新建普速铁路控制系统项目造价情况约为150万元/公里以上。 LKJ 列控系统的更替周期为8-10年,更新替换需求稳定增长。LKJ列车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我国全部机车和普速动车组(时速不超过250km/h),根据思维列控2023年年度报告,目前,相关车载设备的使用寿命为8~10年。随着既有列控产品使用年限增长,各铁路用户投入运用的LKJ产品已进入更新周期,LKJ及配套产品的更新需求保持增长趋势。由于 LKJ 系统主要搭载于普速列车,其需求量与我国铁路机车新增量及需要进行系统更新的数量密切相关。假设更新周期为10年,2024-2028年将主要反映2004年左右生产车辆的列控系统的第二轮更新和2014年左右生产车辆的列控系统的第一轮更新。我国机车产量在2004/2014年均出现增长,LKJ列控系统的更新需求规模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 风险提示 铁总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 24年1-6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仍持续向好,今年后续投资也许出现回落,可能影响铁路设备新增及更新进度。 动车组招标/铁路信号系统招标节奏放缓:动车组招标、动车组高级修招标、铁路通信信号系统招标需跟踪国铁集团招标节奏,若招标节奏放缓可能影响相关公司业绩。 相关研报 研报:《如何看待轨交设备行业持续性》2024年7月28日 倪正洋 分析师 S0570522100004 | BTM566 关注我们 华泰证券研究所国内站(研究Portal) https://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国内机构客户 华泰证券研究所海外站 https://intl.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美国及香港金控机构客户 添加权限请联系您的华泰对口客户经理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轨交设备景气度持续向好,线路/车辆新增&设备更新&政策推进三维保障 24年轨交设备行业复苏且景气度持续向好,轨交设备景气度及需求的持续性逐渐受到更多关注,我们认为从线路/车辆新增&设备更新&政策推进产业发展三个维度来判断,轨交设备行业后续将处在基本盘稳定,不同增量持续接力的过程中:1)新增持续性方面,后续新建铁路线有保障,客运量/出海有望助力;2)设备更新持续性方面,动车组五级修有望于2026/27达到峰值,机车/通信信号系统逐步进入更新周期;3)政策持续支持并且促进改革,新技术/新产业有望拉动增量。轨交设备行业持续稳中向好情况下,产业链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点击小程序查看研报原文 核心观点 新增持续性:新建铁路线有保障,客运量/出海有望助力 1)2023年国铁集团扭亏为盈,24年经营带动铁路固定资产回暖,24年1-6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3%。若全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维持10%同比增长,24年全年投资额将达8410亿元。2)高铁营运里程23年底已达4.5万公里,按项目计划通车年份统计后续每年新建里程有望持稳。3)24年铁路客运量在高基数下仍以高于历史均值的水平增长,M1-M6我国铁路客运量累计同比增长18.4%(2001-2019年历史均值为10%左右)。4)客运量恢复+铁总固定投资回升带动动车组招标回暖,24年350km/h动车组首次招标165组已超23全年。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铁建设需求旺盛,高铁出海持续突破。 动车组五级修有望2026/27达峰,机车/信号系统逐步进入更新 设备更新持续性由动车组高级修/内燃机车更新/通信信号系统更新保障。1)24年1月,国铁集团动车组高级修招标五级修207组(2023年全年108组,我们预计2026-2027年动车组五级修有望达400-500组左右,达到高点;2)为落实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具体行动,国家铁路局于2024年2月28日表示,力争到2027年实现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3)高铁通信信号系统生命周期一般在10-15年左右,我们预计当前有约1.1万公里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系统已到或逐步进入更换期限。LKJ 列控系统的更替周期为8-10年,更新替换需求有望稳定增长。 政策持续支撑以及促进改革,新技术/新产业有望拉动增量 铁路改革及优化政策持续推出,有望进一步优化行业生态。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推进铁路体制改革等;同时,《决定》还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网运分离”等运营环节市场化改革有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运营。轨交设备行业公司有望受益于未来新技术发展/新产业趋势。CR450样车有望在今年年内下线,整车及零部件预计有多维度升级。低空经济发展将推动通信信号系统等公司开拓新曲线。 风险提示:铁总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动车组招标/铁路信号系统招标节奏放缓。 正文 新增持续性:新建铁路线有保障,客运量/出海有望助力 国铁集团扭亏为盈,铁路投资有望持续发力。2023年,国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454亿元,同比增长10.5%,净利润33亿元;2024年一季度,国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33亿元,同比增长4.2%。摆脱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持续亏损状态。2023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7645亿元,同比增长7.5%,迎来增长拐点;2024年1-6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3亿元,同比增长10.63%。若全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维持10%同比增长,24年全年投资额将达8410亿元。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有望带动动车组招标放量/动车组高级修放量。 高铁营运里程23年底已达4.5万公里,按项目计划通车年份统计,后续每年新建里程有望持稳。2023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3637公里,同比减少11.29%,其中高铁2776公里,同比增加33.33%;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近年来全国铁路及高铁新建里程总体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2023年,全国铁路/高铁投产里程分别为8489/5474公里、4933/2900公里、4208/2168公里、4100/2082公里和3637/2776公里。根据目前已披露项目计划通车年份的不完全统计,后续时速160公里以上铁路线通车长度2024年为2199公里,2025年为3229公里,2026年为2590公里,2027年为4762公里,2028年及以后为2418公里。高铁新建里程数有望持稳。 2024年铁路客运量在高基数下持续高增。历史来看,2001-2019年我国铁路客运量累计同比增长稳定在10%左右,2023年我国铁路客运量快速恢复,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36.85亿人,比上年增加20.75亿人,同比+128.8%;24年M1-M3全国铁路客运量10.14亿人次,同比增长28.5%;24年M1-M4全国铁路客运量13.74亿人次,同比增长22.9%;M1-M5累计同比增长20.2%,M1-M6累计同比增长18.4%。因此24年铁路客运量在高基数下仍以高于历史均值的水平增长。 23年客运量恢复+铁总固定投资回升带动动车组招标回暖,24年350km/h动车组首次招标165组已超23全年,后续在客运量及新增线路支撑下,动车组招标有保障。轨交装备采购与线路建设和客流量相关,疫情期间,客流量大幅受损,使用率降低使得动车组采购大幅减少。随着2023年客流量回暖及铁总固定投资的提升,国铁集团动车组招标提升。2023年国铁集团共招标350公里动车组164组,同比+78%。2020-2022年,国铁集团各年仅采购350公里动车组83组、29.5组和92组。2024年动车组招标持续复苏,5月10日国铁24年首次动车组招标,招标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配置动车组(8辆编组),数量132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配置高寒动车组(8辆编组),数量13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配置动车组(17辆编组),数量20组(10列)。共计165组,已超23 年全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铁建设需求旺盛,高铁出海持续突破。国际铁路联盟(UIC)数据显示,2040年之前全球铁路需求约12-15万公里,亚洲占52%;2020年全球高铁建设规划数据中,“一带一路”国家里程总计(运营+在建+规划)约2.75万公里。高铁扩建升级是诸多国家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动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实现了高速动车组出口国外“第一单”: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2023年10月投入商业运营,是中国首个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项目,其中高速动车组由中国中车旗下四方股份设计制造。此外,匈塞铁路第三段加速推进,塞尔维亚交通部表示已与中国签署约40亿欧元合同,涉及道路建设协议和购买5列高速列车的合同,实现中国高铁欧洲出口首单。中泰铁路也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预计将在2026-2027年建成。 动车组五级修有望2026/27达峰,机车/信号系统逐步进入更新 动车组高级修密集期来临,有望于2026/2027年达到峰值。24年1月,国铁集团发布动车组高级修首次招标公告,共招标361组,招标规模已超23年全年,其中五级修207组,占比高达57%。我国动车组五级修第一次出现在2020年,2023年五级修数量快速增长达到108组,2024年首次五级修招标相较23年接近翻倍。2010-2015年是高速铁路的高速发展时期,10-15年中国铁路动车拥有量CAGR=32%,根据动车组五级修周期为十二年或480万公里计算,动车组高级修已迎来密集期。根据动车组历史新增及采购数据,我们预计2026-2027年动车组五级修有望达400-500组左右,达到高点。 铁路部门落实大规模推进设备更新政策,内燃机车更新为当前车辆更新主线。2024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会议指出要有序推进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改造。为落实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具体行动,国家铁路局于2024年2月28日表示,力争到2027年实现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根据国铁集团2023年统计公报,国家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14万台,其中内燃机车0.73万台,占比34.0%;政策的鼓励支持有望加速内燃机车更新换代节奏。 通信信号系统生命周期一般在10-15年左右,预计当前有约1.1万公里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系统已到或逐步进入更换期限。铁路通信系统与信号系统需要维护,其核心元器件同样需要迭代,根据中国通号2023年度报告,依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行业惯例,高铁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生命周期一般在10-15年左右,部分室外设备系统受环境因素影响更新周期更短。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3年前我国已建成1.1万公里高速铁路,若按照其寿命平均12年计算,25年后2013年前建成的1.1万公里高铁的通信信号系统将逐步到达更换年限。铁路交通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信号系统)的需求与新增里程以及存量公里数工程升级换代相关。根据中国通号招股说明书披露,新建高速铁路控制系统项目造价情况约为350万元/公里以上,新建普速铁路控制系统项目造价情况约为150万元/公里以上。 LKJ 列控系统的更替周期为8-10年,更新替换需求稳定增长。LKJ列车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我国全部机车和普速动车组(时速不超过250km/h),根据思维列控2023年年度报告,目前,相关车载设备的使用寿命为8~10年。随着既有列控产品使用年限增长,各铁路用户投入运用的LKJ产品已进入更新周期,LKJ及配套产品的更新需求保持增长趋势。由于 LKJ 系统主要搭载于普速列车,其需求量与我国铁路机车新增量及需要进行系统更新的数量密切相关。假设更新周期为10年,2024-2028年将主要反映2004年左右生产车辆的列控系统的第二轮更新和2014年左右生产车辆的列控系统的第一轮更新。我国机车产量在2004/2014年均出现增长,LKJ列控系统的更新需求规模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 风险提示 铁总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 24年1-6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仍持续向好,今年后续投资也许出现回落,可能影响铁路设备新增及更新进度。 动车组招标/铁路信号系统招标节奏放缓:动车组招标、动车组高级修招标、铁路通信信号系统招标需跟踪国铁集团招标节奏,若招标节奏放缓可能影响相关公司业绩。 相关研报 研报:《如何看待轨交设备行业持续性》2024年7月28日 倪正洋 分析师 S0570522100004 | BTM566 关注我们 华泰证券研究所国内站(研究Portal) https://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国内机构客户 华泰证券研究所海外站 https://intl.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美国及香港金控机构客户 添加权限请联系您的华泰对口客户经理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