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中国企业出海的欧洲足迹(天风宏观厉梦颖)

中国企业出海的欧洲足迹(天风宏观厉梦颖)

作者:微信公众号【雪涛宏观笔记】/ 发布时间:2024-07-26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天风证券《中国企业出海的欧洲足迹(天风宏观厉梦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近几年中国对欧洲的投资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匈牙利超越了传统投资热地英法德,正在成为中企在欧投资的“新星”。 文:天风宏观宋雪涛/联系人厉梦颖 一、出海欧洲,去哪里投资? 近年来,中国对欧洲的投资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具体来看,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流量在2018年显著下降之后,经历了一段短暂回升期,随后又于2021年和2022年再次下滑。 到了2023年,中国对欧盟和英国的投资进一步下滑,降至约74亿美元,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低投资水平。 与这一整体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匈牙利和波兰的投资流量呈现逆势增长,在2022年的投资流量较2021年分别实现了3.87倍和3.34倍的增长。 匈牙利更是在2023年取代了以往的投资热地——英国、德国和法国,成为中国在欧的新兴投资热地。 2012年至2021年,中国对匈牙利的年均投资额为8900万欧元,2022年,投资额增至15.1亿欧元,而到了2023年,激增至29.9亿欧元,占中国对欧盟和英国投资的44%。 尽管匈牙利近期的投资增长势头强劲,但在2000-2023年中国对欧盟和英国的累计投资额中,英德法三国仍然占据了超过一半的份额。 二、出海欧洲,投资什么行业 近两年,电动汽车领域成为中国对欧投资的新焦点。2023年,中国对欧洲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达到47亿欧元,相比于2022年投资额增长了约60%,约占中国对欧总投资的70%。 匈牙利、法国和德国作为中国对欧电动汽车领域的主要投资目的地,共吸收了约88%的投资额。匈牙利去年吸引了最多的中国在欧洲的电动汽车领域投资,这也让匈牙利在去年成为中国对欧投资的首要目的地。 匈牙利因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和基础设施,而享有“欧洲底特律”的美誉,并凭借扎实的汽车产业基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较低的人工成本,吸引了宁德时代、华友钴业等动力电池企业的大规模投资。 截至2023年,在中国对欧正在投资的前十大项目中,宁德时代的100GWh电池工厂项目以70亿多欧元投资额成为最大的单一投资项目。华友钴业的13亿左右欧元的投资额在排名中位列第四。 此外,比亚迪于2023年底宣布将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并计划在三年内建成生产乘用车专供欧洲市场。这也意味着匈牙利在未来几年有望继续成为中国在欧洲的电动汽车行业投资的重点国家之一。 法国和德国也吸引了大量的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这些投资项目在投产后,将为当地汽车制造商供应动力电池。 远景动力在法国杜埃的动力电池项目,预计今年基本建成,最迟2025年初投产,到2030年将建成产能24GWh,并具备实现40GWh的扩容潜力。 该项目获得了法国当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强力支持。雷诺汽车承诺将在未来五年内提供40GWh至120GWh的动力电池订单。同时,矿业巨头英格瓷于2022年宣布启动名为“Emili”的锂矿项目,在法国中部的德博瓦尔地区进行露天开采,计划从2028年开始,每年提供制造70万辆电动汽车所需的锂 。 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对锂电池等领域的关键原材料设定了明确的本土化和可持续性目标,即10%来自当地开采、40%在欧盟加工、25%来自可回收材料。这将推动中国相关企业加速其在欧洲的业务扩展,特别是将加工和回收环节迁移至欧盟。 健康、医药和生物科技领域在2023年成为吸引中国对欧投资的第二大热门领域,占中国对欧投资(不包括电动汽车领域投资)的比重从2014年至2020年期间的5%,升至2021年至2023年期间的16%。 近年来,中国对欧的投资重点从制药和生物技术领域逐渐转向医疗设备。前者过去十年占行业投资的58%,而后者在过去三年内吸引了总投资的66%。 德国不仅是欧洲医药研究和生产中心,还是欧洲第一大医疗器械市场,吸引了药明生物、迈瑞医疗、沃比医疗等中国企业的投资。 药明生物在2020年收购了拜尔位于德国勒沃库森的生物制剂工厂,以及德国伍珀塔尔的原液生产基地。随后,公司在2023年6月宣布扩大其在德国的原液和制剂产能,以满足全球客户日益增长的合同生产服务需求。 沃比医疗2022年收购了位于德国的全球神经介入行业创新和技术领先企业phenox GmbH 及其旗下femtos GmbH。 迈瑞医疗在2023年收购了德国DiaSYs,用于完善公司的体外诊断产品配套,提升产品检测系统性能。 随着欧盟委员会把生物技术定位为对欧洲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四大技术领域之一,并对该领域启动了风险评估程序。这可能会导致欧盟加强对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的筛选和审查,从而进一步影响制药和生物技术细分领域的投资规模。 除了上述领域外,一些特定的投资领域也值得关注,包括消费品和服务、娱乐、媒体和教育,以及替代能源。 消费品和服务在2021年的占比较高主要是因为高瓴资本以37亿欧元收购了飞利浦的家电业务。这笔交易让该领域的投资额增至38亿欧元,占中国当年对欧投资总额的36%。如果没有这笔交易,中国对欧洲消费品市场的投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娱乐、媒体和教育领域在2022年的投资占比增加,主要得益于腾讯以超过10亿欧元收购英国视频游戏开发商Sumo Digital的交易。 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领域的投资额相对较小,且波动性较大。特别是在2022年和2023年,投资额和交易完成数量都出现了显著下降。在2014年至2023年的十年间,长江三峡、中广核和国投电力等企业是该领域的投资主力。 三、中国企业如何投资欧洲? 自2020年起,中国对欧盟及英国的绿地投资规模逐步扩大,至2023年已达53亿欧元,比2022年增长了48%。然而,并购却遭遇滑铁卢,跌至14.8亿欧元,同比剧减58%,创下自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新低。 中国对欧盟的绿地投资额在2023年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在欧洲电池和电动汽车工厂的数十亿欧元投资项目。与此同时,健康、医药和生物科技、消费品和服务以及娱乐、媒体和教育三个以并购为主导的领域的投资表现则一般。 并购的减少是因为欧洲加强了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审核。 自2017年起,欧盟逐步加强了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审查力度,并在2020年10月11日正式实施了《欧盟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条例》。截至2024年4月,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24个已经通过了相关立法,数量是2017年的两倍,只有希腊、克罗地亚和塞浦路斯尚未建立投资审查制度。 欧盟在其“欧洲经济安全一揽子计划”中提出了修订提案,要求成员国扩大现行审查条例的审查范围,并建议将绿地投资纳入审查范围,特别是当这些投资涉及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的关键行业时。 这意味着,如果修订提案正式立法,中国投资者在欧盟的绿地投资活动,尤其是在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总的来说,近几年中国对欧洲的投资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匈牙利由于受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青睐超越了传统投资热地——英法德,成为投资“新星”。 并购受欧洲对外投资审核影响下滑。为了应对欧洲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开始更多地考虑绿地投资,一是可以规避关税和运输成本,二是能避免由于政治紧张而可能触发的出口难题。 风险提示 欧盟对关键领域的投资审查更加严格;欧盟气候议程进展变缓 团队介绍 宋雪涛 | 研究员 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发表有CF40专著、学术论文、央行工作论文等。2018、2019、2020年金牛奖全市场最具价值分析师(前15名),2021年金牛奖最佳分析师(第3),2020、2021年Wind金牌分析师(第3)、上证报最佳分析师(第5),2019、2020、2021年新浪金麒麟分析师,2020年21世纪金牌分析师(第5),2020、2021、2022年入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23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5)。 林 彦 | 研究员 武汉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主要负责大类资产配置和基本面量化研究。 张 伟 | 研究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经济政策和利率研究。 孙永乐 | 研究员 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主要负责国内宏观经济和货币流动性研究。 钟 天 | 研究员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硕士,主要负责海外经济研究。 厉梦颖 | 研究员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区域规划硕士,主要负责宏观ESG、出海和产业趋势研究。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