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宏观:MLF降息点评】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中银宏观:MLF降息点评】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为维护月末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7月25日人民银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351亿元逆回购操作。此外,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30%。 进一步货币宽松的标志。本轮降息属于二十届三中全会后货币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呼应了本月22日7天期逆回购利率降息10bp,无论是从时点还是幅度上都反映出了明确的宽松信号,基于以往逆周期调节政策当中货币政策先行的规律,后续大概率还有其他部门政策跟进。 此次MLF降息有三处不同:一是按照惯例央行每月15日(遇到节假日顺延)进行当月MLF到期续做,此次央行打破惯例月内进行了两次MLF操作,上次MLF操作是在7月15日,央行公告称开展了1000亿元MLF操作,充分满足金融机构需求,月内两次操作体现出央行对于三季度流动性环境的呵护; 二是本次MLF降息节奏与幅度均不同于OMO降息,节奏上滞后于OMO降息与LPR报价调降,体现出淡化MLF政策利率属性的目的;幅度上MLF降息20bp,体现出在淡化MLF政策利率属性、与LPR逐渐脱钩之后,MLF利率调整空间相对更大,20bp的调整也进一步缩小了MLF与同期限同业存单的利差; 三是本次公告中区分了逆回购操作情况和MLF操作情况的差异,逆回购采用7月22日开始实施的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而MLF仍沿用以往的利率招标方式,即参与机构在投标时可以选择多个利率,最终的中标结果也更能反映资金供需状况,也体现出淡化MLF政策利率色彩的意图。 降息幅度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本次MLF降息幅度高于本月22日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降息,虽然意料之外,但从近四个月十年期国债利率以2.30%为中枢、在2.20%-2.40%之间震荡的情况来看,1年期MLF利率下调至2.30%也属于情理之中。其次,年内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持续下行,也是驱动MLF利率下调的因素,今日MLF利率下调后与1年期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已缩窄至37bp。 从非对称降息操作来看,一方面说明央行货币政策框架调整后MLF逐渐被弱化、调整空间更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央行一系列操作选择了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既要降低中长端政策利率以减轻微观主体的债务压力、缓解信用收缩局面、适配下行的经济增速,又要防止银行间资金空转。从先采取降息而非降准的操作来看,也能体会出央行对于银行间不缺流动性、但实体缺乏融资意愿的进一步确定。在流动性投放充裕的环境下,降低无风险利率水平提升实体投资意愿更为重要,降息配合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提升货币流通速度,加强实体经济活化程度,巩固逆周期调节信心。 其他政策如何跟进。随着三季度地方政府债开始加快发行,市场可能面临一定程度上的结构性流动性短缺,降准可能也将于近期落地,配合其他工具释放流动性。后续货币政策的关注点仍然在于新创设工具的使用。7天期逆回购利率与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配合形成新的利率走廊,利率走廊下限与利率中枢加点较小,对于日内资金利率则形成了较大约束,更便于央行在银行体系流动性淤积时回收流动性。同时下半年央行二级市场国债买卖工具预将逐渐落地,买卖国债数量或将继续锚定机构需求,以维持短期资金利率稳定。此外,今日部分大行已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往后存量房贷利率是否会调整也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地产复苏不及预期。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银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若非前述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服务对象。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均选自中银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为免对报告摘编产生歧义,请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信息所含观点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中银证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发布与本信息所含观点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具体投资建议,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信息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版权均属中银证券。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银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如因侵权行为给中银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银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事件:为维护月末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7月25日人民银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351亿元逆回购操作。此外,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30%。 进一步货币宽松的标志。本轮降息属于二十届三中全会后货币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呼应了本月22日7天期逆回购利率降息10bp,无论是从时点还是幅度上都反映出了明确的宽松信号,基于以往逆周期调节政策当中货币政策先行的规律,后续大概率还有其他部门政策跟进。 此次MLF降息有三处不同:一是按照惯例央行每月15日(遇到节假日顺延)进行当月MLF到期续做,此次央行打破惯例月内进行了两次MLF操作,上次MLF操作是在7月15日,央行公告称开展了1000亿元MLF操作,充分满足金融机构需求,月内两次操作体现出央行对于三季度流动性环境的呵护; 二是本次MLF降息节奏与幅度均不同于OMO降息,节奏上滞后于OMO降息与LPR报价调降,体现出淡化MLF政策利率属性的目的;幅度上MLF降息20bp,体现出在淡化MLF政策利率属性、与LPR逐渐脱钩之后,MLF利率调整空间相对更大,20bp的调整也进一步缩小了MLF与同期限同业存单的利差; 三是本次公告中区分了逆回购操作情况和MLF操作情况的差异,逆回购采用7月22日开始实施的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而MLF仍沿用以往的利率招标方式,即参与机构在投标时可以选择多个利率,最终的中标结果也更能反映资金供需状况,也体现出淡化MLF政策利率色彩的意图。 降息幅度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本次MLF降息幅度高于本月22日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降息,虽然意料之外,但从近四个月十年期国债利率以2.30%为中枢、在2.20%-2.40%之间震荡的情况来看,1年期MLF利率下调至2.30%也属于情理之中。其次,年内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持续下行,也是驱动MLF利率下调的因素,今日MLF利率下调后与1年期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已缩窄至37bp。 从非对称降息操作来看,一方面说明央行货币政策框架调整后MLF逐渐被弱化、调整空间更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央行一系列操作选择了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既要降低中长端政策利率以减轻微观主体的债务压力、缓解信用收缩局面、适配下行的经济增速,又要防止银行间资金空转。从先采取降息而非降准的操作来看,也能体会出央行对于银行间不缺流动性、但实体缺乏融资意愿的进一步确定。在流动性投放充裕的环境下,降低无风险利率水平提升实体投资意愿更为重要,降息配合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提升货币流通速度,加强实体经济活化程度,巩固逆周期调节信心。 其他政策如何跟进。随着三季度地方政府债开始加快发行,市场可能面临一定程度上的结构性流动性短缺,降准可能也将于近期落地,配合其他工具释放流动性。后续货币政策的关注点仍然在于新创设工具的使用。7天期逆回购利率与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配合形成新的利率走廊,利率走廊下限与利率中枢加点较小,对于日内资金利率则形成了较大约束,更便于央行在银行体系流动性淤积时回收流动性。同时下半年央行二级市场国债买卖工具预将逐渐落地,买卖国债数量或将继续锚定机构需求,以维持短期资金利率稳定。此外,今日部分大行已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往后存量房贷利率是否会调整也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地产复苏不及预期。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银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若非前述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服务对象。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均选自中银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为免对报告摘编产生歧义,请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信息所含观点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中银证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发布与本信息所含观点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具体投资建议,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信息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版权均属中银证券。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银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如因侵权行为给中银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银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