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氟化工月度观察 | 配额约束显现,R22及R32景气度延续】-国信证券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6月氟化工月度观察 | 配额约束显现,R22及R32景气度延续】-国信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国信证券化工团队 杨林 CPA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2 张玮航 执业证号S0980522010001 薛 聪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1 余双雨 执业证号S0980523120001 张歆钰 执业证号S0980123050087 王新航 执业证号S0980123070037 【5月氟化工月度观察 | R22景气度快速提升,矿山整治推动萤石价格创新高】-国信证券 【4月氟化工月度观察|制冷剂保持高景气,多地推进萤石矿专项整治】-国信证券 【3月氟化工月度观察|“以旧换新”助力空调排产增长,三代制冷剂进一步上涨】-国信证券 【2月氟化工月度观察|制冷剂步入景气上行周期,“以旧换新”家电汽车快速响应】-国信证券 【含氟制冷剂 | 底部反转且格局优化,制冷剂开启景气复苏周期】-国信证券 核心观点 6月氟化工行情回顾:截至6月30日,化工行业指数/CCPI/氟化工指数分别报3036.11/4757/1089.43点,分别较5月末-9.04%/-1.63%/-14.01%。6月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输申万化工指数5.41%,跑输沪深300指数10.49%。国信化工氟化工价格指数/制冷剂价格指数分别报1072.90/1266.63点,分别较5月底-2.1%/-5.8%。截至6月30日,R22企业报盘高位至35000元/吨,成交主要以3万元/吨附近为主;R134a配额消化进度表正常为主,低价订单主要以经销商出货为主,市场报盘29000-30000元/吨附近;R32市场零售报价35000-36000元/吨,主流空调需求长协订单逐步向市场价格靠拢。 “以旧换新”取得阶段性成果,制冷剂下游空调汽车需求提振。2023Q4起,受制冷剂传统备货旺季、前期行业低库存、配额方案落地预期等多重因素提振,制冷剂价格开启上行通道。2024年2月起,全国各地多措并举推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活力,空调排产及汽车销售数据表现靓丽,制冷剂延续景气上行趋势。空调方面,1-5月累计产量12880.7万台,同比+16.7%,考虑到大宗原料价格上涨、气温再创新高、楼市回暖、以旧换新政策等因素,空调排产量已在3-6月同比大幅上升。据产业在线预测,2024年7月、8月、9月家用空调内销排产分别同比-14.8%、-16.6%、+8.0%;汽车方面,1-5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138.4万辆和1149.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和8.3%。海外市场方面,2024年1-5月,汽车整体出口达到245万辆,同比增长27%,汽车出口金额达到464亿美元,同比增长20%,我国汽车出口增长的势头仍在延续。短期来看,5-6月仍是制冷需求旺季;长期全球空调市场将持续增长,冷链/热泵/新能源车等行业将打开制冷剂需求空间。 本月氟化工要闻: “以旧换新”政策掀起消费热,我国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取得阶段性成果;5月热泵出口同比转正,俄罗斯、东南亚表现亮眼;RAC和SEAC就欧盟范围内限制PFAS提案的临时结论已有新进展;昊华科技收购中化蓝天注册申请获证监会批复同意;巨化集团联合成立数据中心液冷热管理材料新公司;巴黎奥运或将创高温纪录,各国计划批发空调进奥运村等。 相关标的: 随着配额管理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而下游需求持续平稳增长、新型领域、新兴市场需求高速发展,我们看好三代制冷剂将持续景气复苏,供需格局向好发展趋势确定性强。我们建议关注产业链完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规模领先以及工艺技术先进的氟化工龙头企业及上游资源龙头。 风险提示:氟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配额发放政策变更等);全球贸易摩擦及出口受阻;地产周期景气度低迷;各公司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化工安全生产风险等。 具体推荐标的及投资组合请参见下面具体研究报告: 研报信息 国信证券化工团队 研报名称:《氟化工行业:2024年6月月度观察:配额约束显现,R22及R32景气度延续》 分析师:杨林 S0980520120002 / 张玮航 S0980522010001 发布日期:2024年7月2日 报告页数:37页 相关投资组合及推荐标的详见 研报部分内容摘选 1 6月氟化工行业整体表现 截至6月末(06月27日),上证综指收于2945.85点,较5月末的(05月31日)的3086.81点下跌4.57%;沪深300指数报3454.12点,较5月末下跌3.51%;化工行业指数报3036.11点,较5月末下跌9.04%;CCPI(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报4757点,较上月末下跌1.63%;氟化工指数报1089.43点,较5月末下跌14.01%。6月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输申万化工指数5.41%;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10.49%。 据我们编制的国信化工价格指数,截至2024年6月30日,国信化工氟化工价格指数、国信化工制冷剂价格指数分别报1072.90、1266.63点,分别较5月底-2.1%、-5.8%。 2 6月制冷剂行情回顾 2.1 制冷剂价格与价差表现 复盘近三年,三代制冷剂价格走势: 2020年,受新冠肺炎冲击、基加利修正案引起的配额争抢等因素影响,三代制冷剂市场延续2019年末的疲软态势,各产品价格均有下滑。原料氢氟酸在疫情期间连连走低,于2020年5月份到达全年最低点后反弹回稳。R32产能过剩的状况仍在延续,价格上行受限;R134a价格达到了近年来历史新低点。下游空调、汽车行业2020年产销量双双下滑。 2021年上半年,除R32价格仍在成本线下徘徊外,其余制冷剂价格均有所回暖,截至2021年6月30日,R22较年初涨幅约为14.3%,R134a较年初涨幅约为13.9%,R125较年初涨幅约为11.5%,R32较年初跌幅约为4.0%,R410a较年初涨幅约为17.6%。2021年8月,随原材料氢氟酸、甲烷氯化物、乙烷氯化物等价格持续上涨,并且在能耗双控及限电导致制冷剂开工率不足,而需求端制冷剂进入传统备货旺季的背景下,制冷剂产品价格均出现明显反弹,涨价态势持续至2021年11月初。随后,自2021年11月起,在原料端供给逐步释放的背景下,制冷剂价格均开始普遍回调。2022年,制冷剂价格逐步进入下行通道。 2023年前三季度,制冷剂产品价格变化有所分化:R125价格跟随成本四氯乙烯持续下跌,近期有所反弹、R32价格在中低位震荡,近期开始上涨、R134价格先抑后扬。2023年四季度,在进入制冷剂传统备货旺季、前期企业及市场低库存、配额方案落地预期细则阶段,以R143a及其相关混配制冷剂为首的整体制冷剂价格快速反弹。 进入2024年,随配额细则方案的落地,叠加开年空调排产数据表现靓丽,部分企业停产检修,制冷剂延续景气上行趋势。1-2月制冷剂价格较往年更早/提前性地出现了稳步上涨。3月份涨价最明显的制冷剂品种是R32和R410a,月度环比上涨14%和9%;4-5月份价格上涨的制冷剂品种主要是R22;6月R32产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据氟务在线数据,截至6月31日,R22企业报盘高位至35000元/吨,成交主要以3万元/吨附近为主;R134a配额消化进度表正常为主,低价订单主要以经销商出货为主,市场报盘29000-30000元/吨附近;R32市场零售报价35000-36000元/吨,主流空调需求长协订单逐步向市场价格靠拢。7月市场仍将表现分化,企业方面依旧持续提价为主。 整体来说,2024H1,制冷剂市场表现靓丽,因空调企业考虑2024年大宗原料价格上涨、气温再创新高、楼市回暖、以旧换新政策等因素,空调排产量在3-6月同比大幅上升,需求集中释放叠加配额限制,产品价格及盈利持续向上,制冷剂产业链成为氟化工产业链当中最良性竞争的一环。 2.2 制冷剂出口数据跟踪 2024年年初以来,我国不同制冷剂品种出口趋势有所波动,整体出口量仍不及往年同期水平。2024年1-5月,我国R22出口2.89万吨,同比-16.4%;R32出口1.74万吨,同比-12.5%;R125/R143a/R143出口0.50万吨,同比-46.5%;R134a出口5.15万吨,同比-2.1%。目前,R32和R134a等产品外贸价格与内贸价格仍然倒挂:外贸价格低于内贸价格。近期外贸R22市场整体表现向好,R22“国内-出口”价差明显收敛。 2.3 主要制冷剂开工率及产量数据跟踪 2.4 我国下游各行业制冷剂使用比例 2.4.1 制冷剂各应用产品结构 空调行业,从我国新增空调器使用的三种核心制冷剂品种占比来看,得益于R32的高性能及低替代成本,近年来R32在家用空调中快速替代R22和R410A,成为主导制冷剂。 冷链行业,商业制冷包括冷加工、冷冻冷藏、冷藏运输和冷藏销售多个环节,如大型冷库多采用R717和R744,小型装配式冷库采用R22及HFCs。自携式轻商设备已大量采用HCs。整体来说,目前从冷链行业的制冷剂比例上看,液氨制冷系统占比为69.4%,氟利昂制冷系统占比29.7%,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占比为0.9%.据中智物流咨询数据,在欧美冷链中,预冷技术的使用率为90%,而中国预冷机在果蔬类食品预冷上的使用率当前只有10%;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在我国,疫苗类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仅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的10-15%,我国冷链物流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汽车行业,目前,国内移动空调系统(如汽车)中广泛使用的是以R134a为代表的三代制冷剂。欧盟将在新车辆中使用R1234yf和R744。据Refrigerant HQ数据,美国销量最高的50种汽车型号,则只有15种使用R-134a。目前售价在60-100万元人民币/吨间,价格较为昂贵。新能源车对车辆热管理行业也从“节能”与“环保”两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级、更精准的要求。 此外,热泵行业,空气源热泵在我国整体热泵行业中的占比维持在90%以上,目前中温应用主要使用R134a、R410A和R22,高温热泵使用R245fa等。冷水机组方面,单机充注量大(具有制冷剂回收潜力),我国冷(热)水机组生产主要供给国内市场,模块冷(热)水机组主要采用R-410A,中大型机组则主要使用HFC-134a。工业制冷则涉及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领域,生产使用制冷剂主要包括:R507A,R22,R717和R744;维修制冷剂主要为R22(45%)、R134a、R507A等。 2.4.2 我国R22与TFE(四氟乙烯)单体下游产业链结构 多数含氟聚合物依赖单体TFE的核心原料是HCFC-22(一氯二氟甲烷,R22)。其中R22是由无水氟化氢(AHF)和三氯甲烷在锑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制得的;三氯甲烷则主要是甲醇和氯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制得。 四氟乙烯(TFE)单体是最基础、用途最广的含氟高分子材料单体,可以作为中间体以及精细化学品的原料。生产TFE的技术水平和产能规模被视为一个国家氟化学工业水平及现代化程度的指标之一。TFE下游可广泛用于制备PTFE、FEP、PFA、VDF-HFP-TFE三元共聚物、无定型氟树脂、全磺酸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等。TFE的制备方法众多,但真正具有商业价值且能够用于商业规模化生产的方法主要是HCFC-22在高位下的热分解(R22原料规模大)。TFE单体需要储存在低温(-35℃)、无氧条件下,且一般不宜进行长距离运输。 用作制冷剂用途的HCFCs的生产(分为总生产配额和国内生产配额)与消费(使用配额)均受配额限制。目前各厂家产量超过制冷剂配额的部分主要用作生产下游含氟新材料的配套原料,用于原料用途的R22生产量则不受生产配额限制。近两年来,我国受分配R22配额约5-6万吨。理论上,制备1吨TFE需要HCFC-22单耗为2吨,从R22到TFE单耗大约1.95,从TFE到HFP单耗大约1.37。 2.5 中国、美国、欧洲市场的制冷剂配额分配 2.5.1 中国:当前我国制冷剂市场正处于三代对二代制冷剂产品的更替期,四代制冷剂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我国二代制冷剂配额持续削减中,2025年将进一步大幅削减。前期(2020-2022年)我国制冷剂厂商处于抢占三代制冷剂市场份额的状态,目前竞争已明显趋于缓和。2024年初,我国新一轮的第二代制冷剂配额、首次的三代制冷剂配额已发放。 (1)第二代制冷剂:2015年以来,随着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大幅削减,我国R22制冷剂生产配额逐步向龙头企业集中。2018、2019、2020年,我国R22生产配额分别为27.43、26.70、22.48万吨;内用配额分别为18.90、18.26、13.57万吨。2020年的生产配额较2019年削减了4.22万吨(同比-15.8%)。2023年-2024年,R22生产配额分别为18.18、18.05万吨;内用配额分别为11.21、11.10万吨,在202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按削减计划进度,理论上我们预计到2025年,我国R22生产配额将削减至10万吨左右,到2030-2024年将基本削减至0(保留一定维修量)。截至2024年,我国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合计约为21.1万吨(主要包括R22、R141b、R142b)。 (2)三代制冷剂:按照基加利修正案设置的时间表,大部分发达国家需要从2019年开始削减HFCs,到2029年将削减70%;包括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内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第一组发展中国家)将在2024年冻结HFCs消费(2020—2022年的均值),从2029年启动削减进程;包括印度、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和海湾国家在内的小部分发展中国家(第二组发展中国家)可延缓HFCs冻结和削减,将从2028年冻结HFCs的消费(2024—2026年的均值),从2032年开始削减HFCs消费量。我国三代制冷剂的布局窗口期则为2020-2022年。2024年,我国已经对氢氟碳化物(HFCs)的生产和消费进行冻结,我国三代制冷剂配额已实现“达峰”;并将于2029年开始缩减;计划到2045年削减80%以上。 按照《基加利修正案》有关规定,我国HFCs生产和使用的基线值,以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为单位,分别为基线年(2020-2022年)我国HFCs的平均生产量和平均使用量,再分别加上含氢氯氟烃(HCFCs)生产和使用基线值的65%。确定我国HFCs生产基线值为18.53亿tCO2(含65% HCFCs生产基线值约为4.41亿吨,即2024年我国实际发放的HFCs生产配额约为14.12亿吨)、HFCs 使用基线值为9.05亿tCO2(含进口基线值0.05亿tCO2,65% HCFCs使用基线值约为2.98亿吨),进口配额总量为0.1亿tCO2(对于基线年有进口记录的单位,可以以不超过最大年度受控用途进口量为基准申请进口配额,此外在国家进口基线值基础上再增加20%)。2024年1月1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对每家企业、每项产品的生产、使用配额等进行了详细公示。2024年我国三代制冷剂的生产/内用配额/出口量分别为74.56/34.00/40.56万吨(出口量=生产配额-内用生产配额)。细分产品来看,三代制冷剂R32、R134a和R125的生产配额分别为23.96万吨、21.57万吨和16.57万吨,内用配额占比分别为59%、38%和36%,出口配额占比分别为41%、62%和64%。 (3) 四代制冷剂:HFOs和自然工质制冷剂将是全球制冷剂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四代制冷剂受到欧美市场大力推广使用,而如R1234yf等的全球技术专利被如Chemours(科慕)公司、Honeywell(霍尼韦尔)公司、Arkema(阿科玛)公司、Chemours/Honeywell等欧美公司控制与垄断。我国第四代制冷剂R1234yf、R1234ze等的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巨化股份、三爱富、中欣氟材等公司已实现代加工或已储备相应技术,未来第四代制冷剂将因其卓越性能与环保性成为第三代HFC制冷剂的绿色替代方案。R1234yf应用领域目前主要集中于汽车行业:截至2021年底,R1234yf制冷剂已被应用于全球超1.2亿辆的汽车。霍尼韦尔宣布为蔚来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市场提供超低全球变暖潜值的四代制冷剂,也标志着蔚来成为国内首家使用R1234yf制冷剂的汽车企业 2.5.2 美国:氢氟碳化物淘汰进程符合基加利修正案要求,回收需求将继续增加 2020年12月27日,美国国会颁布了《美国创新和制造业法案》(The American Innovation and Manufacturing Act,简称“AIM法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根据AIM Act的规定,发布了氢氟碳化物的生产和消费配额,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氢氟碳化物(HFCs)减排配额制度,生产配额/使用配额基线值分别为3.83/3.04亿吨。该法案要求EPA在每个日历年的10月1日之前确定下一年度受管制物质的生产和消费配额。从2024年1月1日开始,美国原生氢氟碳化物的总生产和消费量将降至基线的60%,并在2036年之前逐步将HFCs的生产和消费降至基线水平的15%。其中,2024年: (1)生产配额:2024年总生产配额不得超过2.30亿吨的GWP当量。 (2)消费配额:2024年总消费配额不得超过1.82亿吨的GWP当量。 进口方面:美国进口配额需要先行由企业自行申报并获得EPA审批。EPA要求实体企业在进口HFCs时必须使用其分配的消费配额;如果实体未能在进口时使用足够的配额,EPA可以采取如收回、撤销或扣留配额等的行政手段。 制冷剂回收方面:2021年相比,美国市场HFCs的总回收量(主要是R134a和R410a)增加了40%以上,这是也美国市场首次HFCs的回收总量在磅数上超过了ODS的回收总量。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数据,2022年美国市场已分别回收了R22/R134A/R410A/R404A产品2,579/1,051/1,629/201吨(按1磅≈0.45kg折算,下同)。2018-2022年,美国已经合计回收了ODS和HFCs产品8,195/8,367/7,049/7,049/6,967吨。 对美国出口方面,目前,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HFCs产品已经受到了高额的反倾销反补贴关税及301关税的限制,且反倾销反补贴关税和301关税叠加适用。2023年全年,我国对美国共出口R32/R125(含R143A及R143)/R134a分别1673.50/6500.07/960.55吨,分别占我国R32/R125(含R143A及R143)/R134a产品出口量的3.4%/28.9%/0.7%。 2.5.3 欧洲:欧盟在履行国际义务方面进展更突出 自1990年至2014年,欧盟的F-gas排放量总体增加了约70%,占所有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约3%。欧盟的氟化温室气体(F-gas)排放量在2014年达到峰值,此后已下降了约25%。《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的要求是:欧盟和发达国家集团的逐步削减计划从基线的90%开始,到2036年降至15%。在欧盟层面,修订后的F-gas法规(EU No 517/2014)旨在到2030年将排放量减少到2010年水平的三分之二以下。但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欧盟的HFC消费量比基加利修正案的目标还低55%,显示出欧盟在履行国际义务方面进展良好。 欧洲是第一个立法淘汰R134a的地区。欧洲对HFC的使用有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在移动空调系统中是禁止使用GWP超过150的制冷剂。此外,从2017年起,欧洲进口的制冷、空调和热泵设备中的HFCs也被纳入配额系统。欧盟成员也正在采取额外措施减少制冷和空调设备中的HFC泄漏,鼓励设备寿命结束时的气体回收,推广非HFC制冷剂的使用,并禁止某些应用中使用HFCs。 2.5.4 印度:未来制冷空间需求仍然广阔,目前制冷剂产量约4.5万吨 2019年,印度环境、森林与气候变化部(Ministry of Environment, Forest and Climate Change, 简称MoEF&CC)发布了《印度制冷行动计划》(India Cooling Action Plan, 简称ICAP),它详细阐述了印度在制冷领域的愿景、目标和行动计划。根据《印度制冷行动计划》(ICAP),预计到2037-38年,与2017-18年的基准相比,全国范围内的制冷需求将增长约8倍。具体到不同领域,建筑部门的制冷需求预计将增长近11倍,冷链和制冷部门将增长约4倍,而交通空调将增长约5倍。在制冷剂需求方面,2017-2018年的年印度制冷剂生产量约为24,300吨,预计到2037-2038年,与基准年2017-2018相比,总制冷剂需求将增加5到8倍。随后,通过积极的措施,如改进政策、技术和市场驱动因素,干预情景表明到2037-2038年,总制冷剂需求可以减少25%到30%。 3 3 PFAS提案梳理:环保安全问题日益受关注 PFAS涵盖种类众多。PFAS即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21年发布的指南,PFAS是指至少含有一个全氟甲基(-CF3-)或全氟亚甲基(-CF2-)的碳原子,且没有任何与H、Cl、Br、I 原子相连的物质。符合上述定义的PFAS物质或超过10000种。 PFAS大体上可分为4类:分别是多氟烷基化合物、全氟烷基化合物、PFAA前体和其他类别,但各类别细分涉及物质过多。其中全氟烷基化合物又包括全氟烷基酸(PFAAs)、全氟烷基羧酸/全氟烷基羧酸(PFCAs)、全氟烷基磺酸/全氟烷基磺酸酯(PFSAs)、全氟烷基磺酰胺(FASAs)等;再细分,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PFOA)属于PFAAs、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属于PFSAs,此外还有全氟己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其相关化合物(PFHxS)等。其中,PFAA前体指能在环境和生物群中转化和形成PFAAs的物质,部分HFCs和HFOs就属于PFAA前体。 PFAS在多领域有广泛应用。PFAS具有稳定性高、防水抗污、耐高温、表面能低等特性,PFAS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电子电气产品及其原料产品中:如食品接触材料、线缆、印制线路板(PCB)、半导体、各类电子件、防指纹屏幕、液晶显示屏、不沾涂层、不粘厨具、防污防水织物和地毯、皮革和服装、油漆涂料、清洁产品和防火泡沫等。 PFAS被称为“永久化学品”,生物毒性日益受社会关注。PFAS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如高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脂溶性,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对其潜在危害的关注。PFAS碳-氟单键(C-F键)较强不易通过自然过程分解。因此,在PFAS从工厂、家庭和车辆逃逸到环境中后,会引起不断累积的污染问题。2月份的提案估计,仅在欧洲,每年就有数以万计的此类化学品泄漏。一旦PFAS出现在环境中,从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沉积物和生物群中去除PFASs在技术上是极其困难的,即便可以实现,也将花费高昂成本。所以目前控制PFAS的最优方法是从根本上采取手段,在源头上限制PFAS的产生和使用。 各国管控政策逐步趋严。为了应对PFAS带来的风险,包括欧洲、美国、中国和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或管控措施。目前欧盟已经开始制定多条法规对PFAS进行管控,最新限制提案也在审核评估中。 欧盟发布PFAS限制提案后续行动计划,限制提案已进入意见讨论阶段。由丹麦、德国、芬兰、挪威和瑞典当局编制的PFAS(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限制提案已于2023年1月13日提交给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该提案旨在减少PFAS投放在环境中,使产品和工艺更加安全。考虑不同应用,部分领域可享有豁免期。目前ECHA网站上提供了提案约10000种PFAS的详细信息。ECHA的科学委员会开始评估该提案对人类、环境造成的风险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在2023年3月份的会议上,PFAS法案已通过ECHA 两个委员会的审核,其符合REACH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法规要求。此后,在2023年3月-9月的六个月的公众咨询阶段时间里,ECHA已经收集了来自于4400个组织、公司和个人提交的大量评论(5642条,超过100,000页),这些评论包含了有关PFAS在欧盟和欧洲经济区(EEA)的使用、替代品的适用性以及拟议限制的社会经济影响的详细信息。2024年3月13日,ECHA根据REACH法规和咨询期间的相关意见,发布了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限制提案的后续行动计划。2024年ECHA将针对不同行业举行三次委员会会议,其讨论的行业要点如下: (1)2024年3月会议:涉及消费品混合物、化妆品和滑雪蜡,RAC将研讨PFAS的危害,SEAC将研讨一般方法; (2)2024年6月会议:涵盖金属电镀及金属制品制造,RAC将开展关于危害的额外讨论; (3)2024年9月会议:包括纺织品、室内装潢、皮革、服装、地毯、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包装以及石油和采矿等行业。 其中,在2024年6月13日的会议上,RAC和SEAC就欧盟范围内限制PFAS的提案中的以下领域达成了临时结论:消费混合物、化妆品和滑雪蜡(已在三月份全体会议上讨论过);金属电镀及金属制品制造(六月讨论)。此外,RAC暂时就该提案的范围和PFAS的危害作出了结论。 3.1 制冷剂行业:PFAS法案或影响制冷剂迭代进程 在《基加利修正案》履约的背景下,当前制冷空调行业各领域围绕HFCs制冷剂削减和替代开展了前瞻性的预期,目前被视为全球主流的下一代替代制冷剂主要为天然制冷剂、HFOs、HFO-HFC 混合制冷剂等。然而,上述替代制冷剂中,部分物质因属于PFAA前体而被列入了PFAS限制清单中,若限制案通过,则相关制冷剂的生产和使用都将受到限制。 部分含氟制冷剂未被PFAS法案列入限制清单。除天然制冷剂外还有几种制冷剂未列入PFAS法案的限制,包括R22、R32、R152a、R1132a、 R1132(E)等。R23由于其具备非常高的全球变暖潜能(GWP),已经受到F-GAS法规的压力,也不在PFAS定义的清单内。其中,目前正在研究中的R1132a、R1132(E)是既满足F-gas法案又不受PFAS法案限制的制冷剂物质。 PFAS法案清单中的限制性制冷剂品种如R125/R143a,其TFA也或将极低。TFA分子式为CF3COOH,属于PFAA前体,也是PFASs类别之一,具有强酸性,可与水或大多数有机溶质混溶。HFCs、HFOs 制冷剂在大气中被氧化后降解会形成三种关键中间产物,如CF3CHO、CF3COF、CF3OH,前两者可不同程度转化成TFA(形成超短链PFAS)并最终将随雨雪沉积到不同地点。当前从研究角度发现,TFA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高浓度的TFA将影响实验动物的肝脏、肾脏及对后代造成体重减轻、畸形等不良影响。 不同制冷剂最终转化成TFA的量存在很大差异,以典型制冷剂R134a为例(TFA产量达到21%),其降解产物最终转化为TFA的路径以图48所示。另外,其他受限的混配制冷剂还包括:R407C、R407E、R407F、R407H、R410A、R444B、R446A、R447A、R447B、R448A、R449A、R449B、R450A、R452A、R452B、R454A、R454B、R455A、R456A、R459A、R459B、R469A、R473A、R508B、R513A、R513B、R514A、R515B等。 EFCTC(欧洲含氟化合物技术委员会)选择了8种属于PFASs管控范围内的主流含氟制冷剂(包括R125/R134a/R143a/R227ea/R1234yf/R1234ze/R1336mzz/R1233zd八种)进行监管管理选项分析,研究发现,R125/R143a的TFA产率为极低水平;R1234ze/R1233zd的TFA产率为2%左右;而R1234yf/R227ea的TFA产率则较高,能达到100%。 总结来说,市场主流制冷剂品种中,二/三代制冷剂未被列入PFAS限制清单的包括R22、R32、R152a,属于PFAS类物质但TFA极低的三代制冷剂包括R125/R143a。目前四代制冷剂R1234yf/R1234ze/R1233zd均属于PFAS类物质且TFA转化率更高,PFAS法案的出台或影响上述四代制冷剂对于三代制冷剂的替代进程,需持续研究含氟制冷剂及PFAS之间关系。 3.2 氟聚合物行业:是否列入PFAS管控争议仍较大 尽管含氟聚合物化学惰性,尚未被证明会直接对人类造成危害,但其生产过程中和使用寿命结束时可能会存在PFAS泄露的影响。含氟聚合物是使用含氟表面活性剂生产的,这种表面活性剂会污染全球含氟聚合物工厂周围的水和土壤;另外,含氟聚合物在其漫长的使用寿命中,可能会脱落小到可以摄入的碎片,类似于微塑料。根据欧盟限制案,可豁免用途的含氟聚合物生产用含氟助剂可延长6.5年使用,但PTFE、PVDF和FKM的含氟助剂无豁免期。 关于是否应将含氟聚合物纳入PFAS限制案有关争议仍较多。氟材料是为数不多能够抵抗侵蚀性化学腐蚀、高温以及某些应用中紫外线辐射的柔性材料。如PTFE能耐所有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在常压下可以承受恒定-180℃至260℃区间的使用温度。氟聚合物在动力电池、集成电路制造、重工业等都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若该禁令实施,将对如半导体和电池供应链造成广泛影响。将含氟聚合物列入PFAS管控目录仍有较大意见,如何合理去除生产过程中的PFAS仍是挑战。 寻找替代材料也成为关注趋势。使用PFAS物质作为聚合助剂是与含氟聚合物生命周期相关的PFAS排放的主要原因,改用不含PFAS的聚合助剂也是解决氟聚合物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PFAS危害的方法之一。目前,部分添加剂公司已开发出不含PFAS的聚合助剂(如科莱恩推出的AddWorks® PPA等,主要用于聚烯烃薄膜)。另外,国际上目前也在寻找氟聚合物的其他替代材料,如非聚合物、改性聚合物、水性聚合物、高密度聚乙烯等,但短时间内仍无法对含氟聚合物材料实现显著替代。 3M宣布将在2025年底前退出PFAS制造。2022年11月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检察部门宣布,将起诉杜邦、3M与其他16家化工企业,这些企业长期隐瞒化工产品污染环境和危害公众健康的事实,并要求它们补缴清理污染的费用。2023年6月,3M公司达成了一项100亿美元的和解,支付美国部分地区饮用水中清洁含氟表面活性剂的费用。2023年12月,3M公司宣布将在2025年前停止生产所有含氟化学产品,包括含氟聚合物、氟碳气体和液体和基于PFAS的添加剂产品。 3M宣布将在2025年底前退出PFAS制造。2022年11月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检察部门宣布,将起诉杜邦、3M与其他16家化工企业,这些企业长期隐瞒化工产品污染环境和危害公众健康的事实,并要求它们补缴清理污染的费用。2023年6月,3M公司达成了一项100亿美元的和解,支付美国部分地区饮用水中清洁含氟表面活性剂的费用。2023年12月,3M公司宣布将在2025年前停止生产所有含氟化学产品,包括含氟聚合物、氟碳气体和液体和基于PFAS的添加剂产品。 4 空调/汽车/冰箱排产数据及出口数据跟踪 4.1 空调:高端结构转型开启新周期,2024年上半年空调排产数据靓丽 2023年以来,各地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落实“保交楼”、“降低房贷利率”等一系列举措,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然而,进入2024年,国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社会预期依然偏弱,国内楼市仍然偏冷。 2024年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0632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住宅投资30824亿元,下降10.6%。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8.8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1.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8.16亿平方米,下降12.2%。房屋新开工面积3.01亿平方米,下降24.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18亿平方米,下降25.0%。房屋竣工面积2.22亿平方米,下降20.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2亿平方米,下降19.8%。 2024年1-5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6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35665亿元,下降27.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0.5%。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2571亿元,同比下降24.3%。其中,国内贷款6810亿元,下降6.2%;利用外资11亿元,下降20.3%;自筹资金14816亿元,下降9.8%;定金及预收款12584亿元,下降36.7%;个人按揭贷款6191亿元,下降40.2%。 整体来说,当前我国地产行业仍处在风险出清期。当前房地产市场信心仍然较低,供需关系亟待改善,始终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下半年市场环境继续保持宽松为主,供需两端持续发力,“去库存”工作将加快推进,政策调控或主要将聚焦到支持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房方面。 2024年上半年排产数据表现靓丽,家用空调产业进入新周期。2009年国家积极推进“以旧换新”、“家电下乡”政策,2015年工信部等四部门的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2021年发改委等三部门的家电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行动,我国家电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已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空调市场进入存量阶段,结构升级成为行业的主基调,而结构升级背后的涵义是行业由过去的规模驱动向品质驱动转变,企业利润与创新形成相互促进的闭环。2023年,受疫情放开后需求集中恢复、高温天气预期、健康舒适及家庭场景价值的再挖掘等提振,2023国内空调市场表现靓丽。进入2024年,虽然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依然低迷,且竣工端空调终端零售市场消费并未完全提振;但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家电回收、以旧换新、消费补贴和放松限购)等政策,发布为家电业(如白电空调等)带来重磅利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5月中国空调产量2905.0万台,同比增长12.9%;1-5月累计产量12880.7万台,同比增长16.7%。据产业在线家用空调排产报告显示,2024年7月家用空调内销排产1001万台,较去年同期内销实绩下降14.8%,8月内销排产666万台,同比下降16.6%,9月内销排产613万台,同比增长8.0%。 4.2 汽车:我国汽车出口增长的势头仍在延续 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增长的势头仍在延续。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年产销量双双创历史新高。2023年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等助推汽车行业稳定增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1-5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138.4万辆和1149.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和8.3%。海外市场方面,2024年1-5月,汽车整体出口达到245万辆,同比增长27%,汽车出口金额达到46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各地因地制宜纷纷推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方案。2024年4月12日,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聚焦汽车、家电与家装厨卫三大领域,在开展汽车以旧换新、推动家电以旧换新、推动家装厨卫“焕新”等方面提出22条举措。《行动方案》设定了以下目标: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力争到2025年,实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乘用车加快淘汰,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50%;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我国汽车市场正在加速转型,由“增量时代”进入了“存量和增量并存的时代”,因此“以旧换新”的潜能巨大。 近期,各地因地制宜纷纷推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方案。北京汽车以旧换新最高补贴金额达到1万元;云南启动汽车以旧换新活动,最高补贴1万元;深圳给予一次性购车补贴,最高达8000元;安徽鼓励各地发放汽车消费券,补贴标准可达8%;重庆对符合条件的,按车价分档给予每辆2000~3000元的市级财政资金补贴。6月25日,据商务部数据,2024年1-5月,全国报废汽车回收220万辆,同比增长19.4%。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89.5万辆,同比增长32.5%,占新车销售总量的33.9%。二手车交易量为786.4万辆,同比增长8.7%。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车对车辆热管理行业也从“节能”与“环保”两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级、更精准的要求。由于电动汽车冬季无法依靠发动机余热取暖、只能使用电取暖,故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复杂性显著增加、单车价值提升。常规R134a及R407C系统中通常需要增加压缩机转速或配备更大容量的压缩机来保证低环境温度下充足的制热量。目前R410A等制冷剂因制热特性优异,有助于应对新能源汽车的冬季制热问题。2020~2022年,我国新车制造和维修环节年均使用氢氟碳化物制冷剂3.8万吨,潜在排放约5500万吨当量的二氧化碳。全球汽车空调制冷剂也正在从第三代向第四代方向过渡。 4.3 冰箱/冷柜/热泵:冰箱出口表现靓丽,冷链/热泵健康发展 冰箱:得益于2023年需求大幅下滑导致的低基数、海外生产疲弱、新兴市场的需求增以及欧美的补库需求及订单回流,2024年以来,冰箱外销已连续多月高速增长。现阶段,国内家电市场进入高端化和消费分级同步推进的时段。近几月来,多数家电企业都推出了企业版“以旧换新”政策,旨在于刺激消费提振出货,降低渠道库存压力。据产业在线数据,我国冰箱5月总销量834万台,同比+8.1%,内销342万台,同比-1.1%,外销493万台,同比+15.5%。1-5月销量3887万台,同比+16%,内销1804万台,同比+7%,外销2083万台,同比+25.2%。从排产来看,据产业在线预测,2024年7月冰箱内销排产334万台,较上年同期内销实绩下降1.5%;2024年7月冰箱出口排产436万台,较去年同期出口实绩增长8.6%。 冷柜/冰柜:中物联冷链物流专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冷链需求总量预计达到3.5亿吨,同比增长6.1%;冷链物流总收入预计达到5170亿元,同比增长5.2%。在冷链需求逐步企稳回升带动下,冷链相关物流基础设施也在加快发展。2023年冷藏车保有量预计达到43.1万辆,同比增长12.8%;冷库总量预计达到2.28亿立方,同比增长8.3%。随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制冷陈列柜方面,据制冷快报数据,2024年Q1制冷陈列柜销售规模呈恢复性增长,在2023年同期低基数的基础上小幅上涨2.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5月全国冷柜产量200.0万台,同比增长4.2%;1-5月累计产量1143.1万台,同比增长22.8%。 空气源热泵: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20 年全球热泵存量近1.8 亿台,2010 年至2020 年间CAGR 为6.4%。2021年,全球热泵销售额增长了近15%,是过去十年平均水平的两倍,其中欧盟/北美/中国(仅空气源)/日本热泵同比分别+35%/+15%/+13%/+13%,欧盟在热泵政策刺激下增速较快,美国、日本热泵发展历史较早,热泵渗透率相对较高。其中,2022年,受俄乌冲突带来的全球能源危机影响,欧洲热泵市场迅猛增长,创下了约 300 万台的销售新纪录(同比+80万台,+38%),自2019年以来翻了一番。据IEA 预测,全球热泵安装量在2025年有望达到2.8亿台,到2030 年预计达到近6亿台,达到2020年装机量的3倍以上。 中国持续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中国政府为促进空气源热泵行业的发展,已在各个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补贴措施。我国国空气源热泵行业也在开发适应不同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如变频热泵、模块化热泵、多联机热泵、高温热泵等。 据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业委员会的数据,2023年,热泵行业销售额达到296亿元,增长11.5%,其中,内销增长19%,热泵采暖增长约30%。另据QYResearch团队最新报告指出,预计2029年全球空气源热泵市场将达到657.29亿美元,其中2023~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5.3%。据中国家电网数据,空气源热泵生产商主要包括海尔、美的、格力、松下、LG、博世舒适科技、A.O.Smith等,其中海尔市场规模稳居行业第一,从2019年到2023年,海尔空气源热泵销额占比从11.4%增长到18.2%,实现5年连涨。 5 含氟聚合物 聚合物行业近况及价格走势 含氟聚合物是重要的新材料高端制造、国产替代的发展方向,在工业建筑、石油化学、汽车工业、航天工业等有广泛的应用。 含氟聚合物四大主要品种PTFE、PVDF、FEP、FKM,近两年供给端持续性增加,需求增速远不及供给增量,而出现失衡状态。 (1)PTFE方面,长期来看供给端政策加速行业转型,高端产品替代成果初现;然而短期内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市场需求表现平淡。截至2024年6月30日,PTFE悬浮中粒主流报价4.2-4.8万元/吨,悬浮细粉主流报价区间4.6-4.8万元/吨,分散树脂主流报价区间集中在4.5-4.8万元/吨,乳液主流意向报价区间集中在3.0-3.2万元/吨,实单成交低位。 (2)PVDF方面,随着厂商大量扩产、下游需求受到宏观经济等影响等,自2022年3月起,PVDF产业链价格与利润冲高后出现了回落,涂料级PVDF价格率先出现明显回调、锂电级价格逐步回调。截至2024年6月30日,PVDF涂料市场主流报价为5.8-6.0万元/吨,粒料市场主流报价为7.0-8.0万元/吨,锂电级主流报价为5.5-6.5万元/吨,光伏级报价为6万元/吨附近,部分市场实际成交低位。部分市场实际成交低位。 FEP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FEP低端线缆料产品价格维稳至45000-50000元/吨附近,模压料市场主流出厂报盘价格70000元/吨附近,实际成交可商谈。长期来看,“东数西算”助推光纤升级换代,重要场合网线的规格及要求有望提升,FEP成可作为电线电缆绝缘、保护的理想材料,未来需求前景仍然广阔。 6 6月氟化工相关要闻 【以旧换新政策掀起消费热,我国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年6月25日,商务部召开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题新闻发布会表示,自2024年3月《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印发后,各部门各地区迅速行动,市场各方积极参与,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在汽车方面,前段时间财政部向各地下达中央财政汽车报废更新补贴预拨资金64.4亿元;各地结合实际,安排约90亿元汽车以旧换新支持资金;在全国范围开展汽车报废更新基础上,还有23个地方出台政策支持汽车置换更新。据初步统计,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安排汽车以旧换新等支持资金超400亿元,部分品牌车型让利幅度高达数万元。在家电家装方面,据统计,目前各地共安排家电家装以旧换新支持资金约40亿元,29个地方明确对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给予补贴。除政府资金支持外,主要家电家居生产企业、家装企业、电商平台等计划投入近200亿元支持旧机回收、产品换新、家庭装修。 【5月热泵出口同比转正,俄罗斯、东南亚表现亮眼】:根据海关总署,5月热泵相关产品及零部件出口13.1亿元,YOY+0.6%,2023年6月以来首次实现转正。1至5月我国热泵相关产品及零部件出口累计60.8亿元,YOY-26%。分地区来看:欧洲21国:5月出口合计4.2亿元,YOY-35%,环比-9%,年累计YOY-50%;其中核心产品压缩式热泵产品YOY-28.1%,降幅较4月略有缩窄(-28.3%)。美国同比增速转正:5月出口1.5亿,YOY+5%,环比+1%;年累计出口6.7亿元,YOY+1%,5月出口增速转正。俄罗斯需求翻倍:5月出口0.4亿元,YOY+124%,环比+35%;年累计出口2.5亿元,YOY+12%。东南亚8国:5月出口1.3亿元,YOY+86%,环比+26.1%,年累计出口4.8亿元,YOY+44%。非洲8国:5月出口0.3亿元,YOY+10%,环比-38%,年累计出口1.5亿,YOY-46%。 【RAC和SEAC就欧盟范围内限制PFAS提案的临时结论已有新进展】:在2024年6月13日的会议上,RAC和SEAC就欧盟范围内限制PFAS的提案中的以下领域达成了临时结论:消费混合物、化妆品和滑雪蜡(已在三月份全体会议上讨论过);金属电镀及金属制品制造(六月讨论)。此外,RAC暂时就该提案的范围和PFAS的危害作出了结论。委员会表示,对 PFAS的主要担忧是它们的持久性,这意味着PFAS可以在环境中停留很长时间。此外,一些PFAS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额外的危害。RAC还认为,基于某些PFAS在环境中的潜在降解而将其排除在限制范围之外的理由并不充分。RAC和SEAC会议上商定的结论是临时性的,直到委员会最终评估整个限制提案(包括所有使用领域)并采纳其意见。然后,这些意见将向公众公布。 【昊华科技收购中化蓝天注册申请获证监会批复同意】:昊华科技6月2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昊华化工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注册的批复》。这也是新“国九条”出台后,首单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的重组项目。公司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所持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合计100%股权,同时拟向包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中化资本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在内的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中化蓝天主要从事涵盖含氟锂电材料、氟碳化学品、氟聚合物以及氟精细化学品等氟化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解液、R-134a、PVDF、三氟系列产品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我们看好,通过本次重组,昊华科技与中化蓝天可以在诸多方面有机结合,强强携手,厚植技术底蕴,增强优势互补,形成多维度的有效协同机制,助力氟化工板块释放潜在价值。 【巨化集团联合成立数据中心液冷热管理材料新公司】:2024年6月25日上午,浙江巨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浙江巨冷科技有限公司由巨化集团、北京化工大学、音默森网能共同出资成立,三家单位联合于2021年成功揭榜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揭榜挂帅项目——“数据中心液冷热管理材料研发及应用”。2024年4月份,巨化集团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项目入选了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该项目采用单相浸没式冷却液技术,实现规模化制备,产品迭代升级后可推广到半导体、水冷发电机组、新能源车电池热管理领域,主要建设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按照GB50174-2017标准A级进行设计建设8个25kW液冷机柜,总负载最高满足200kW能力;数据中心共包含服务器138台(192U),采用全国产化浸没液冷专用IT设备,设计PUE 小于等于1.1。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非IT设备节能86%,整体节能30%以上。面向未来,公司将依托专用冷却液+自研液冷服务器+专业液冷数据中心设计能力,致力于打造浸没式冷却液+浸没式液冷系列化产品,为客户提供包含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热管理材料及设备、浸没式液冷专用服务器等it设备及配套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交付,以及光储充液冷系统、5G BBU基站液冷解决方案。 【巴黎奥运或将创高温纪录,各国计划批发空调进奥运村】:据英国卫报报道,巴黎奥运会或许将打破东京奥运会的纪录,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届奥运会。据资料记载,2021年8月5日中午,东京的气温达到34℃,在湿度达到了64%的情况下,体感温度接近43℃ 。此前,最热的夏季奥运会在雅典,日间最高气温为34.2℃。法国气象预报机构 Météo France此前已经预测,2024年5月-7月法国全国各地的气温将高于正常水平,有70%的可能性会比往年更热。根据《华盛顿邮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在内的八个国家都表示计划为入住奥运村的运动员购买便携式空调。 7 风险提示 氟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配额发放政策变更等);全球贸易摩擦及出口受阻;地产周期景气度低迷;各公司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化工安全生产风险等。 证券投资评级与法律声明 国信证券投资评级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名称:【化工林谈】)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化工】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公众号。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国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国信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询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公众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国信证券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国信证券所有。未经国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国信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国信证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信证券化工团队 杨林 CPA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2 张玮航 执业证号S0980522010001 薛 聪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1 余双雨 执业证号S0980523120001 张歆钰 执业证号S0980123050087 王新航 执业证号S0980123070037 【5月氟化工月度观察 | R22景气度快速提升,矿山整治推动萤石价格创新高】-国信证券 【4月氟化工月度观察|制冷剂保持高景气,多地推进萤石矿专项整治】-国信证券 【3月氟化工月度观察|“以旧换新”助力空调排产增长,三代制冷剂进一步上涨】-国信证券 【2月氟化工月度观察|制冷剂步入景气上行周期,“以旧换新”家电汽车快速响应】-国信证券 【含氟制冷剂 | 底部反转且格局优化,制冷剂开启景气复苏周期】-国信证券 核心观点 6月氟化工行情回顾:截至6月30日,化工行业指数/CCPI/氟化工指数分别报3036.11/4757/1089.43点,分别较5月末-9.04%/-1.63%/-14.01%。6月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输申万化工指数5.41%,跑输沪深300指数10.49%。国信化工氟化工价格指数/制冷剂价格指数分别报1072.90/1266.63点,分别较5月底-2.1%/-5.8%。截至6月30日,R22企业报盘高位至35000元/吨,成交主要以3万元/吨附近为主;R134a配额消化进度表正常为主,低价订单主要以经销商出货为主,市场报盘29000-30000元/吨附近;R32市场零售报价35000-36000元/吨,主流空调需求长协订单逐步向市场价格靠拢。 “以旧换新”取得阶段性成果,制冷剂下游空调汽车需求提振。2023Q4起,受制冷剂传统备货旺季、前期行业低库存、配额方案落地预期等多重因素提振,制冷剂价格开启上行通道。2024年2月起,全国各地多措并举推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活力,空调排产及汽车销售数据表现靓丽,制冷剂延续景气上行趋势。空调方面,1-5月累计产量12880.7万台,同比+16.7%,考虑到大宗原料价格上涨、气温再创新高、楼市回暖、以旧换新政策等因素,空调排产量已在3-6月同比大幅上升。据产业在线预测,2024年7月、8月、9月家用空调内销排产分别同比-14.8%、-16.6%、+8.0%;汽车方面,1-5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138.4万辆和1149.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和8.3%。海外市场方面,2024年1-5月,汽车整体出口达到245万辆,同比增长27%,汽车出口金额达到464亿美元,同比增长20%,我国汽车出口增长的势头仍在延续。短期来看,5-6月仍是制冷需求旺季;长期全球空调市场将持续增长,冷链/热泵/新能源车等行业将打开制冷剂需求空间。 本月氟化工要闻: “以旧换新”政策掀起消费热,我国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取得阶段性成果;5月热泵出口同比转正,俄罗斯、东南亚表现亮眼;RAC和SEAC就欧盟范围内限制PFAS提案的临时结论已有新进展;昊华科技收购中化蓝天注册申请获证监会批复同意;巨化集团联合成立数据中心液冷热管理材料新公司;巴黎奥运或将创高温纪录,各国计划批发空调进奥运村等。 相关标的: 随着配额管理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而下游需求持续平稳增长、新型领域、新兴市场需求高速发展,我们看好三代制冷剂将持续景气复苏,供需格局向好发展趋势确定性强。我们建议关注产业链完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规模领先以及工艺技术先进的氟化工龙头企业及上游资源龙头。 风险提示:氟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配额发放政策变更等);全球贸易摩擦及出口受阻;地产周期景气度低迷;各公司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化工安全生产风险等。 具体推荐标的及投资组合请参见下面具体研究报告: 研报信息 国信证券化工团队 研报名称:《氟化工行业:2024年6月月度观察:配额约束显现,R22及R32景气度延续》 分析师:杨林 S0980520120002 / 张玮航 S0980522010001 发布日期:2024年7月2日 报告页数:37页 相关投资组合及推荐标的详见 研报部分内容摘选 1 6月氟化工行业整体表现 截至6月末(06月27日),上证综指收于2945.85点,较5月末的(05月31日)的3086.81点下跌4.57%;沪深300指数报3454.12点,较5月末下跌3.51%;化工行业指数报3036.11点,较5月末下跌9.04%;CCPI(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报4757点,较上月末下跌1.63%;氟化工指数报1089.43点,较5月末下跌14.01%。6月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输申万化工指数5.41%;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10.49%。 据我们编制的国信化工价格指数,截至2024年6月30日,国信化工氟化工价格指数、国信化工制冷剂价格指数分别报1072.90、1266.63点,分别较5月底-2.1%、-5.8%。 2 6月制冷剂行情回顾 2.1 制冷剂价格与价差表现 复盘近三年,三代制冷剂价格走势: 2020年,受新冠肺炎冲击、基加利修正案引起的配额争抢等因素影响,三代制冷剂市场延续2019年末的疲软态势,各产品价格均有下滑。原料氢氟酸在疫情期间连连走低,于2020年5月份到达全年最低点后反弹回稳。R32产能过剩的状况仍在延续,价格上行受限;R134a价格达到了近年来历史新低点。下游空调、汽车行业2020年产销量双双下滑。 2021年上半年,除R32价格仍在成本线下徘徊外,其余制冷剂价格均有所回暖,截至2021年6月30日,R22较年初涨幅约为14.3%,R134a较年初涨幅约为13.9%,R125较年初涨幅约为11.5%,R32较年初跌幅约为4.0%,R410a较年初涨幅约为17.6%。2021年8月,随原材料氢氟酸、甲烷氯化物、乙烷氯化物等价格持续上涨,并且在能耗双控及限电导致制冷剂开工率不足,而需求端制冷剂进入传统备货旺季的背景下,制冷剂产品价格均出现明显反弹,涨价态势持续至2021年11月初。随后,自2021年11月起,在原料端供给逐步释放的背景下,制冷剂价格均开始普遍回调。2022年,制冷剂价格逐步进入下行通道。 2023年前三季度,制冷剂产品价格变化有所分化:R125价格跟随成本四氯乙烯持续下跌,近期有所反弹、R32价格在中低位震荡,近期开始上涨、R134价格先抑后扬。2023年四季度,在进入制冷剂传统备货旺季、前期企业及市场低库存、配额方案落地预期细则阶段,以R143a及其相关混配制冷剂为首的整体制冷剂价格快速反弹。 进入2024年,随配额细则方案的落地,叠加开年空调排产数据表现靓丽,部分企业停产检修,制冷剂延续景气上行趋势。1-2月制冷剂价格较往年更早/提前性地出现了稳步上涨。3月份涨价最明显的制冷剂品种是R32和R410a,月度环比上涨14%和9%;4-5月份价格上涨的制冷剂品种主要是R22;6月R32产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据氟务在线数据,截至6月31日,R22企业报盘高位至35000元/吨,成交主要以3万元/吨附近为主;R134a配额消化进度表正常为主,低价订单主要以经销商出货为主,市场报盘29000-30000元/吨附近;R32市场零售报价35000-36000元/吨,主流空调需求长协订单逐步向市场价格靠拢。7月市场仍将表现分化,企业方面依旧持续提价为主。 整体来说,2024H1,制冷剂市场表现靓丽,因空调企业考虑2024年大宗原料价格上涨、气温再创新高、楼市回暖、以旧换新政策等因素,空调排产量在3-6月同比大幅上升,需求集中释放叠加配额限制,产品价格及盈利持续向上,制冷剂产业链成为氟化工产业链当中最良性竞争的一环。 2.2 制冷剂出口数据跟踪 2024年年初以来,我国不同制冷剂品种出口趋势有所波动,整体出口量仍不及往年同期水平。2024年1-5月,我国R22出口2.89万吨,同比-16.4%;R32出口1.74万吨,同比-12.5%;R125/R143a/R143出口0.50万吨,同比-46.5%;R134a出口5.15万吨,同比-2.1%。目前,R32和R134a等产品外贸价格与内贸价格仍然倒挂:外贸价格低于内贸价格。近期外贸R22市场整体表现向好,R22“国内-出口”价差明显收敛。 2.3 主要制冷剂开工率及产量数据跟踪 2.4 我国下游各行业制冷剂使用比例 2.4.1 制冷剂各应用产品结构 空调行业,从我国新增空调器使用的三种核心制冷剂品种占比来看,得益于R32的高性能及低替代成本,近年来R32在家用空调中快速替代R22和R410A,成为主导制冷剂。 冷链行业,商业制冷包括冷加工、冷冻冷藏、冷藏运输和冷藏销售多个环节,如大型冷库多采用R717和R744,小型装配式冷库采用R22及HFCs。自携式轻商设备已大量采用HCs。整体来说,目前从冷链行业的制冷剂比例上看,液氨制冷系统占比为69.4%,氟利昂制冷系统占比29.7%,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占比为0.9%.据中智物流咨询数据,在欧美冷链中,预冷技术的使用率为90%,而中国预冷机在果蔬类食品预冷上的使用率当前只有10%;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在我国,疫苗类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仅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的10-15%,我国冷链物流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汽车行业,目前,国内移动空调系统(如汽车)中广泛使用的是以R134a为代表的三代制冷剂。欧盟将在新车辆中使用R1234yf和R744。据Refrigerant HQ数据,美国销量最高的50种汽车型号,则只有15种使用R-134a。目前售价在60-100万元人民币/吨间,价格较为昂贵。新能源车对车辆热管理行业也从“节能”与“环保”两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级、更精准的要求。 此外,热泵行业,空气源热泵在我国整体热泵行业中的占比维持在90%以上,目前中温应用主要使用R134a、R410A和R22,高温热泵使用R245fa等。冷水机组方面,单机充注量大(具有制冷剂回收潜力),我国冷(热)水机组生产主要供给国内市场,模块冷(热)水机组主要采用R-410A,中大型机组则主要使用HFC-134a。工业制冷则涉及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领域,生产使用制冷剂主要包括:R507A,R22,R717和R744;维修制冷剂主要为R22(45%)、R134a、R507A等。 2.4.2 我国R22与TFE(四氟乙烯)单体下游产业链结构 多数含氟聚合物依赖单体TFE的核心原料是HCFC-22(一氯二氟甲烷,R22)。其中R22是由无水氟化氢(AHF)和三氯甲烷在锑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制得的;三氯甲烷则主要是甲醇和氯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制得。 四氟乙烯(TFE)单体是最基础、用途最广的含氟高分子材料单体,可以作为中间体以及精细化学品的原料。生产TFE的技术水平和产能规模被视为一个国家氟化学工业水平及现代化程度的指标之一。TFE下游可广泛用于制备PTFE、FEP、PFA、VDF-HFP-TFE三元共聚物、无定型氟树脂、全磺酸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等。TFE的制备方法众多,但真正具有商业价值且能够用于商业规模化生产的方法主要是HCFC-22在高位下的热分解(R22原料规模大)。TFE单体需要储存在低温(-35℃)、无氧条件下,且一般不宜进行长距离运输。 用作制冷剂用途的HCFCs的生产(分为总生产配额和国内生产配额)与消费(使用配额)均受配额限制。目前各厂家产量超过制冷剂配额的部分主要用作生产下游含氟新材料的配套原料,用于原料用途的R22生产量则不受生产配额限制。近两年来,我国受分配R22配额约5-6万吨。理论上,制备1吨TFE需要HCFC-22单耗为2吨,从R22到TFE单耗大约1.95,从TFE到HFP单耗大约1.37。 2.5 中国、美国、欧洲市场的制冷剂配额分配 2.5.1 中国:当前我国制冷剂市场正处于三代对二代制冷剂产品的更替期,四代制冷剂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我国二代制冷剂配额持续削减中,2025年将进一步大幅削减。前期(2020-2022年)我国制冷剂厂商处于抢占三代制冷剂市场份额的状态,目前竞争已明显趋于缓和。2024年初,我国新一轮的第二代制冷剂配额、首次的三代制冷剂配额已发放。 (1)第二代制冷剂:2015年以来,随着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大幅削减,我国R22制冷剂生产配额逐步向龙头企业集中。2018、2019、2020年,我国R22生产配额分别为27.43、26.70、22.48万吨;内用配额分别为18.90、18.26、13.57万吨。2020年的生产配额较2019年削减了4.22万吨(同比-15.8%)。2023年-2024年,R22生产配额分别为18.18、18.05万吨;内用配额分别为11.21、11.10万吨,在202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按削减计划进度,理论上我们预计到2025年,我国R22生产配额将削减至10万吨左右,到2030-2024年将基本削减至0(保留一定维修量)。截至2024年,我国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合计约为21.1万吨(主要包括R22、R141b、R142b)。 (2)三代制冷剂:按照基加利修正案设置的时间表,大部分发达国家需要从2019年开始削减HFCs,到2029年将削减70%;包括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内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第一组发展中国家)将在2024年冻结HFCs消费(2020—2022年的均值),从2029年启动削减进程;包括印度、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和海湾国家在内的小部分发展中国家(第二组发展中国家)可延缓HFCs冻结和削减,将从2028年冻结HFCs的消费(2024—2026年的均值),从2032年开始削减HFCs消费量。我国三代制冷剂的布局窗口期则为2020-2022年。2024年,我国已经对氢氟碳化物(HFCs)的生产和消费进行冻结,我国三代制冷剂配额已实现“达峰”;并将于2029年开始缩减;计划到2045年削减80%以上。 按照《基加利修正案》有关规定,我国HFCs生产和使用的基线值,以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为单位,分别为基线年(2020-2022年)我国HFCs的平均生产量和平均使用量,再分别加上含氢氯氟烃(HCFCs)生产和使用基线值的65%。确定我国HFCs生产基线值为18.53亿tCO2(含65% HCFCs生产基线值约为4.41亿吨,即2024年我国实际发放的HFCs生产配额约为14.12亿吨)、HFCs 使用基线值为9.05亿tCO2(含进口基线值0.05亿tCO2,65% HCFCs使用基线值约为2.98亿吨),进口配额总量为0.1亿tCO2(对于基线年有进口记录的单位,可以以不超过最大年度受控用途进口量为基准申请进口配额,此外在国家进口基线值基础上再增加20%)。2024年1月1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对每家企业、每项产品的生产、使用配额等进行了详细公示。2024年我国三代制冷剂的生产/内用配额/出口量分别为74.56/34.00/40.56万吨(出口量=生产配额-内用生产配额)。细分产品来看,三代制冷剂R32、R134a和R125的生产配额分别为23.96万吨、21.57万吨和16.57万吨,内用配额占比分别为59%、38%和36%,出口配额占比分别为41%、62%和64%。 (3) 四代制冷剂:HFOs和自然工质制冷剂将是全球制冷剂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四代制冷剂受到欧美市场大力推广使用,而如R1234yf等的全球技术专利被如Chemours(科慕)公司、Honeywell(霍尼韦尔)公司、Arkema(阿科玛)公司、Chemours/Honeywell等欧美公司控制与垄断。我国第四代制冷剂R1234yf、R1234ze等的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巨化股份、三爱富、中欣氟材等公司已实现代加工或已储备相应技术,未来第四代制冷剂将因其卓越性能与环保性成为第三代HFC制冷剂的绿色替代方案。R1234yf应用领域目前主要集中于汽车行业:截至2021年底,R1234yf制冷剂已被应用于全球超1.2亿辆的汽车。霍尼韦尔宣布为蔚来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市场提供超低全球变暖潜值的四代制冷剂,也标志着蔚来成为国内首家使用R1234yf制冷剂的汽车企业 2.5.2 美国:氢氟碳化物淘汰进程符合基加利修正案要求,回收需求将继续增加 2020年12月27日,美国国会颁布了《美国创新和制造业法案》(The American Innovation and Manufacturing Act,简称“AIM法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根据AIM Act的规定,发布了氢氟碳化物的生产和消费配额,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氢氟碳化物(HFCs)减排配额制度,生产配额/使用配额基线值分别为3.83/3.04亿吨。该法案要求EPA在每个日历年的10月1日之前确定下一年度受管制物质的生产和消费配额。从2024年1月1日开始,美国原生氢氟碳化物的总生产和消费量将降至基线的60%,并在2036年之前逐步将HFCs的生产和消费降至基线水平的15%。其中,2024年: (1)生产配额:2024年总生产配额不得超过2.30亿吨的GWP当量。 (2)消费配额:2024年总消费配额不得超过1.82亿吨的GWP当量。 进口方面:美国进口配额需要先行由企业自行申报并获得EPA审批。EPA要求实体企业在进口HFCs时必须使用其分配的消费配额;如果实体未能在进口时使用足够的配额,EPA可以采取如收回、撤销或扣留配额等的行政手段。 制冷剂回收方面:2021年相比,美国市场HFCs的总回收量(主要是R134a和R410a)增加了40%以上,这是也美国市场首次HFCs的回收总量在磅数上超过了ODS的回收总量。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数据,2022年美国市场已分别回收了R22/R134A/R410A/R404A产品2,579/1,051/1,629/201吨(按1磅≈0.45kg折算,下同)。2018-2022年,美国已经合计回收了ODS和HFCs产品8,195/8,367/7,049/7,049/6,967吨。 对美国出口方面,目前,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HFCs产品已经受到了高额的反倾销反补贴关税及301关税的限制,且反倾销反补贴关税和301关税叠加适用。2023年全年,我国对美国共出口R32/R125(含R143A及R143)/R134a分别1673.50/6500.07/960.55吨,分别占我国R32/R125(含R143A及R143)/R134a产品出口量的3.4%/28.9%/0.7%。 2.5.3 欧洲:欧盟在履行国际义务方面进展更突出 自1990年至2014年,欧盟的F-gas排放量总体增加了约70%,占所有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约3%。欧盟的氟化温室气体(F-gas)排放量在2014年达到峰值,此后已下降了约25%。《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的要求是:欧盟和发达国家集团的逐步削减计划从基线的90%开始,到2036年降至15%。在欧盟层面,修订后的F-gas法规(EU No 517/2014)旨在到2030年将排放量减少到2010年水平的三分之二以下。但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欧盟的HFC消费量比基加利修正案的目标还低55%,显示出欧盟在履行国际义务方面进展良好。 欧洲是第一个立法淘汰R134a的地区。欧洲对HFC的使用有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在移动空调系统中是禁止使用GWP超过150的制冷剂。此外,从2017年起,欧洲进口的制冷、空调和热泵设备中的HFCs也被纳入配额系统。欧盟成员也正在采取额外措施减少制冷和空调设备中的HFC泄漏,鼓励设备寿命结束时的气体回收,推广非HFC制冷剂的使用,并禁止某些应用中使用HFCs。 2.5.4 印度:未来制冷空间需求仍然广阔,目前制冷剂产量约4.5万吨 2019年,印度环境、森林与气候变化部(Ministry of Environment, Forest and Climate Change, 简称MoEF&CC)发布了《印度制冷行动计划》(India Cooling Action Plan, 简称ICAP),它详细阐述了印度在制冷领域的愿景、目标和行动计划。根据《印度制冷行动计划》(ICAP),预计到2037-38年,与2017-18年的基准相比,全国范围内的制冷需求将增长约8倍。具体到不同领域,建筑部门的制冷需求预计将增长近11倍,冷链和制冷部门将增长约4倍,而交通空调将增长约5倍。在制冷剂需求方面,2017-2018年的年印度制冷剂生产量约为24,300吨,预计到2037-2038年,与基准年2017-2018相比,总制冷剂需求将增加5到8倍。随后,通过积极的措施,如改进政策、技术和市场驱动因素,干预情景表明到2037-2038年,总制冷剂需求可以减少25%到30%。 3 3 PFAS提案梳理:环保安全问题日益受关注 PFAS涵盖种类众多。PFAS即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21年发布的指南,PFAS是指至少含有一个全氟甲基(-CF3-)或全氟亚甲基(-CF2-)的碳原子,且没有任何与H、Cl、Br、I 原子相连的物质。符合上述定义的PFAS物质或超过10000种。 PFAS大体上可分为4类:分别是多氟烷基化合物、全氟烷基化合物、PFAA前体和其他类别,但各类别细分涉及物质过多。其中全氟烷基化合物又包括全氟烷基酸(PFAAs)、全氟烷基羧酸/全氟烷基羧酸(PFCAs)、全氟烷基磺酸/全氟烷基磺酸酯(PFSAs)、全氟烷基磺酰胺(FASAs)等;再细分,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PFOA)属于PFAAs、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属于PFSAs,此外还有全氟己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其相关化合物(PFHxS)等。其中,PFAA前体指能在环境和生物群中转化和形成PFAAs的物质,部分HFCs和HFOs就属于PFAA前体。 PFAS在多领域有广泛应用。PFAS具有稳定性高、防水抗污、耐高温、表面能低等特性,PFAS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电子电气产品及其原料产品中:如食品接触材料、线缆、印制线路板(PCB)、半导体、各类电子件、防指纹屏幕、液晶显示屏、不沾涂层、不粘厨具、防污防水织物和地毯、皮革和服装、油漆涂料、清洁产品和防火泡沫等。 PFAS被称为“永久化学品”,生物毒性日益受社会关注。PFAS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如高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脂溶性,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对其潜在危害的关注。PFAS碳-氟单键(C-F键)较强不易通过自然过程分解。因此,在PFAS从工厂、家庭和车辆逃逸到环境中后,会引起不断累积的污染问题。2月份的提案估计,仅在欧洲,每年就有数以万计的此类化学品泄漏。一旦PFAS出现在环境中,从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沉积物和生物群中去除PFASs在技术上是极其困难的,即便可以实现,也将花费高昂成本。所以目前控制PFAS的最优方法是从根本上采取手段,在源头上限制PFAS的产生和使用。 各国管控政策逐步趋严。为了应对PFAS带来的风险,包括欧洲、美国、中国和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或管控措施。目前欧盟已经开始制定多条法规对PFAS进行管控,最新限制提案也在审核评估中。 欧盟发布PFAS限制提案后续行动计划,限制提案已进入意见讨论阶段。由丹麦、德国、芬兰、挪威和瑞典当局编制的PFAS(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限制提案已于2023年1月13日提交给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该提案旨在减少PFAS投放在环境中,使产品和工艺更加安全。考虑不同应用,部分领域可享有豁免期。目前ECHA网站上提供了提案约10000种PFAS的详细信息。ECHA的科学委员会开始评估该提案对人类、环境造成的风险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在2023年3月份的会议上,PFAS法案已通过ECHA 两个委员会的审核,其符合REACH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法规要求。此后,在2023年3月-9月的六个月的公众咨询阶段时间里,ECHA已经收集了来自于4400个组织、公司和个人提交的大量评论(5642条,超过100,000页),这些评论包含了有关PFAS在欧盟和欧洲经济区(EEA)的使用、替代品的适用性以及拟议限制的社会经济影响的详细信息。2024年3月13日,ECHA根据REACH法规和咨询期间的相关意见,发布了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限制提案的后续行动计划。2024年ECHA将针对不同行业举行三次委员会会议,其讨论的行业要点如下: (1)2024年3月会议:涉及消费品混合物、化妆品和滑雪蜡,RAC将研讨PFAS的危害,SEAC将研讨一般方法; (2)2024年6月会议:涵盖金属电镀及金属制品制造,RAC将开展关于危害的额外讨论; (3)2024年9月会议:包括纺织品、室内装潢、皮革、服装、地毯、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包装以及石油和采矿等行业。 其中,在2024年6月13日的会议上,RAC和SEAC就欧盟范围内限制PFAS的提案中的以下领域达成了临时结论:消费混合物、化妆品和滑雪蜡(已在三月份全体会议上讨论过);金属电镀及金属制品制造(六月讨论)。此外,RAC暂时就该提案的范围和PFAS的危害作出了结论。 3.1 制冷剂行业:PFAS法案或影响制冷剂迭代进程 在《基加利修正案》履约的背景下,当前制冷空调行业各领域围绕HFCs制冷剂削减和替代开展了前瞻性的预期,目前被视为全球主流的下一代替代制冷剂主要为天然制冷剂、HFOs、HFO-HFC 混合制冷剂等。然而,上述替代制冷剂中,部分物质因属于PFAA前体而被列入了PFAS限制清单中,若限制案通过,则相关制冷剂的生产和使用都将受到限制。 部分含氟制冷剂未被PFAS法案列入限制清单。除天然制冷剂外还有几种制冷剂未列入PFAS法案的限制,包括R22、R32、R152a、R1132a、 R1132(E)等。R23由于其具备非常高的全球变暖潜能(GWP),已经受到F-GAS法规的压力,也不在PFAS定义的清单内。其中,目前正在研究中的R1132a、R1132(E)是既满足F-gas法案又不受PFAS法案限制的制冷剂物质。 PFAS法案清单中的限制性制冷剂品种如R125/R143a,其TFA也或将极低。TFA分子式为CF3COOH,属于PFAA前体,也是PFASs类别之一,具有强酸性,可与水或大多数有机溶质混溶。HFCs、HFOs 制冷剂在大气中被氧化后降解会形成三种关键中间产物,如CF3CHO、CF3COF、CF3OH,前两者可不同程度转化成TFA(形成超短链PFAS)并最终将随雨雪沉积到不同地点。当前从研究角度发现,TFA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高浓度的TFA将影响实验动物的肝脏、肾脏及对后代造成体重减轻、畸形等不良影响。 不同制冷剂最终转化成TFA的量存在很大差异,以典型制冷剂R134a为例(TFA产量达到21%),其降解产物最终转化为TFA的路径以图48所示。另外,其他受限的混配制冷剂还包括:R407C、R407E、R407F、R407H、R410A、R444B、R446A、R447A、R447B、R448A、R449A、R449B、R450A、R452A、R452B、R454A、R454B、R455A、R456A、R459A、R459B、R469A、R473A、R508B、R513A、R513B、R514A、R515B等。 EFCTC(欧洲含氟化合物技术委员会)选择了8种属于PFASs管控范围内的主流含氟制冷剂(包括R125/R134a/R143a/R227ea/R1234yf/R1234ze/R1336mzz/R1233zd八种)进行监管管理选项分析,研究发现,R125/R143a的TFA产率为极低水平;R1234ze/R1233zd的TFA产率为2%左右;而R1234yf/R227ea的TFA产率则较高,能达到100%。 总结来说,市场主流制冷剂品种中,二/三代制冷剂未被列入PFAS限制清单的包括R22、R32、R152a,属于PFAS类物质但TFA极低的三代制冷剂包括R125/R143a。目前四代制冷剂R1234yf/R1234ze/R1233zd均属于PFAS类物质且TFA转化率更高,PFAS法案的出台或影响上述四代制冷剂对于三代制冷剂的替代进程,需持续研究含氟制冷剂及PFAS之间关系。 3.2 氟聚合物行业:是否列入PFAS管控争议仍较大 尽管含氟聚合物化学惰性,尚未被证明会直接对人类造成危害,但其生产过程中和使用寿命结束时可能会存在PFAS泄露的影响。含氟聚合物是使用含氟表面活性剂生产的,这种表面活性剂会污染全球含氟聚合物工厂周围的水和土壤;另外,含氟聚合物在其漫长的使用寿命中,可能会脱落小到可以摄入的碎片,类似于微塑料。根据欧盟限制案,可豁免用途的含氟聚合物生产用含氟助剂可延长6.5年使用,但PTFE、PVDF和FKM的含氟助剂无豁免期。 关于是否应将含氟聚合物纳入PFAS限制案有关争议仍较多。氟材料是为数不多能够抵抗侵蚀性化学腐蚀、高温以及某些应用中紫外线辐射的柔性材料。如PTFE能耐所有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在常压下可以承受恒定-180℃至260℃区间的使用温度。氟聚合物在动力电池、集成电路制造、重工业等都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若该禁令实施,将对如半导体和电池供应链造成广泛影响。将含氟聚合物列入PFAS管控目录仍有较大意见,如何合理去除生产过程中的PFAS仍是挑战。 寻找替代材料也成为关注趋势。使用PFAS物质作为聚合助剂是与含氟聚合物生命周期相关的PFAS排放的主要原因,改用不含PFAS的聚合助剂也是解决氟聚合物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PFAS危害的方法之一。目前,部分添加剂公司已开发出不含PFAS的聚合助剂(如科莱恩推出的AddWorks® PPA等,主要用于聚烯烃薄膜)。另外,国际上目前也在寻找氟聚合物的其他替代材料,如非聚合物、改性聚合物、水性聚合物、高密度聚乙烯等,但短时间内仍无法对含氟聚合物材料实现显著替代。 3M宣布将在2025年底前退出PFAS制造。2022年11月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检察部门宣布,将起诉杜邦、3M与其他16家化工企业,这些企业长期隐瞒化工产品污染环境和危害公众健康的事实,并要求它们补缴清理污染的费用。2023年6月,3M公司达成了一项100亿美元的和解,支付美国部分地区饮用水中清洁含氟表面活性剂的费用。2023年12月,3M公司宣布将在2025年前停止生产所有含氟化学产品,包括含氟聚合物、氟碳气体和液体和基于PFAS的添加剂产品。 3M宣布将在2025年底前退出PFAS制造。2022年11月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检察部门宣布,将起诉杜邦、3M与其他16家化工企业,这些企业长期隐瞒化工产品污染环境和危害公众健康的事实,并要求它们补缴清理污染的费用。2023年6月,3M公司达成了一项100亿美元的和解,支付美国部分地区饮用水中清洁含氟表面活性剂的费用。2023年12月,3M公司宣布将在2025年前停止生产所有含氟化学产品,包括含氟聚合物、氟碳气体和液体和基于PFAS的添加剂产品。 4 空调/汽车/冰箱排产数据及出口数据跟踪 4.1 空调:高端结构转型开启新周期,2024年上半年空调排产数据靓丽 2023年以来,各地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落实“保交楼”、“降低房贷利率”等一系列举措,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然而,进入2024年,国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社会预期依然偏弱,国内楼市仍然偏冷。 2024年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0632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住宅投资30824亿元,下降10.6%。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8.8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1.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8.16亿平方米,下降12.2%。房屋新开工面积3.01亿平方米,下降24.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18亿平方米,下降25.0%。房屋竣工面积2.22亿平方米,下降20.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2亿平方米,下降19.8%。 2024年1-5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6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35665亿元,下降27.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0.5%。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2571亿元,同比下降24.3%。其中,国内贷款6810亿元,下降6.2%;利用外资11亿元,下降20.3%;自筹资金14816亿元,下降9.8%;定金及预收款12584亿元,下降36.7%;个人按揭贷款6191亿元,下降40.2%。 整体来说,当前我国地产行业仍处在风险出清期。当前房地产市场信心仍然较低,供需关系亟待改善,始终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下半年市场环境继续保持宽松为主,供需两端持续发力,“去库存”工作将加快推进,政策调控或主要将聚焦到支持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房方面。 2024年上半年排产数据表现靓丽,家用空调产业进入新周期。2009年国家积极推进“以旧换新”、“家电下乡”政策,2015年工信部等四部门的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2021年发改委等三部门的家电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行动,我国家电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已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空调市场进入存量阶段,结构升级成为行业的主基调,而结构升级背后的涵义是行业由过去的规模驱动向品质驱动转变,企业利润与创新形成相互促进的闭环。2023年,受疫情放开后需求集中恢复、高温天气预期、健康舒适及家庭场景价值的再挖掘等提振,2023国内空调市场表现靓丽。进入2024年,虽然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依然低迷,且竣工端空调终端零售市场消费并未完全提振;但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家电回收、以旧换新、消费补贴和放松限购)等政策,发布为家电业(如白电空调等)带来重磅利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5月中国空调产量2905.0万台,同比增长12.9%;1-5月累计产量12880.7万台,同比增长16.7%。据产业在线家用空调排产报告显示,2024年7月家用空调内销排产1001万台,较去年同期内销实绩下降14.8%,8月内销排产666万台,同比下降16.6%,9月内销排产613万台,同比增长8.0%。 4.2 汽车:我国汽车出口增长的势头仍在延续 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增长的势头仍在延续。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年产销量双双创历史新高。2023年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等助推汽车行业稳定增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1-5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138.4万辆和1149.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和8.3%。海外市场方面,2024年1-5月,汽车整体出口达到245万辆,同比增长27%,汽车出口金额达到46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各地因地制宜纷纷推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方案。2024年4月12日,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聚焦汽车、家电与家装厨卫三大领域,在开展汽车以旧换新、推动家电以旧换新、推动家装厨卫“焕新”等方面提出22条举措。《行动方案》设定了以下目标: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力争到2025年,实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乘用车加快淘汰,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50%;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我国汽车市场正在加速转型,由“增量时代”进入了“存量和增量并存的时代”,因此“以旧换新”的潜能巨大。 近期,各地因地制宜纷纷推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方案。北京汽车以旧换新最高补贴金额达到1万元;云南启动汽车以旧换新活动,最高补贴1万元;深圳给予一次性购车补贴,最高达8000元;安徽鼓励各地发放汽车消费券,补贴标准可达8%;重庆对符合条件的,按车价分档给予每辆2000~3000元的市级财政资金补贴。6月25日,据商务部数据,2024年1-5月,全国报废汽车回收220万辆,同比增长19.4%。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89.5万辆,同比增长32.5%,占新车销售总量的33.9%。二手车交易量为786.4万辆,同比增长8.7%。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车对车辆热管理行业也从“节能”与“环保”两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级、更精准的要求。由于电动汽车冬季无法依靠发动机余热取暖、只能使用电取暖,故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复杂性显著增加、单车价值提升。常规R134a及R407C系统中通常需要增加压缩机转速或配备更大容量的压缩机来保证低环境温度下充足的制热量。目前R410A等制冷剂因制热特性优异,有助于应对新能源汽车的冬季制热问题。2020~2022年,我国新车制造和维修环节年均使用氢氟碳化物制冷剂3.8万吨,潜在排放约5500万吨当量的二氧化碳。全球汽车空调制冷剂也正在从第三代向第四代方向过渡。 4.3 冰箱/冷柜/热泵:冰箱出口表现靓丽,冷链/热泵健康发展 冰箱:得益于2023年需求大幅下滑导致的低基数、海外生产疲弱、新兴市场的需求增以及欧美的补库需求及订单回流,2024年以来,冰箱外销已连续多月高速增长。现阶段,国内家电市场进入高端化和消费分级同步推进的时段。近几月来,多数家电企业都推出了企业版“以旧换新”政策,旨在于刺激消费提振出货,降低渠道库存压力。据产业在线数据,我国冰箱5月总销量834万台,同比+8.1%,内销342万台,同比-1.1%,外销493万台,同比+15.5%。1-5月销量3887万台,同比+16%,内销1804万台,同比+7%,外销2083万台,同比+25.2%。从排产来看,据产业在线预测,2024年7月冰箱内销排产334万台,较上年同期内销实绩下降1.5%;2024年7月冰箱出口排产436万台,较去年同期出口实绩增长8.6%。 冷柜/冰柜:中物联冷链物流专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冷链需求总量预计达到3.5亿吨,同比增长6.1%;冷链物流总收入预计达到5170亿元,同比增长5.2%。在冷链需求逐步企稳回升带动下,冷链相关物流基础设施也在加快发展。2023年冷藏车保有量预计达到43.1万辆,同比增长12.8%;冷库总量预计达到2.28亿立方,同比增长8.3%。随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制冷陈列柜方面,据制冷快报数据,2024年Q1制冷陈列柜销售规模呈恢复性增长,在2023年同期低基数的基础上小幅上涨2.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5月全国冷柜产量200.0万台,同比增长4.2%;1-5月累计产量1143.1万台,同比增长22.8%。 空气源热泵: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20 年全球热泵存量近1.8 亿台,2010 年至2020 年间CAGR 为6.4%。2021年,全球热泵销售额增长了近15%,是过去十年平均水平的两倍,其中欧盟/北美/中国(仅空气源)/日本热泵同比分别+35%/+15%/+13%/+13%,欧盟在热泵政策刺激下增速较快,美国、日本热泵发展历史较早,热泵渗透率相对较高。其中,2022年,受俄乌冲突带来的全球能源危机影响,欧洲热泵市场迅猛增长,创下了约 300 万台的销售新纪录(同比+80万台,+38%),自2019年以来翻了一番。据IEA 预测,全球热泵安装量在2025年有望达到2.8亿台,到2030 年预计达到近6亿台,达到2020年装机量的3倍以上。 中国持续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中国政府为促进空气源热泵行业的发展,已在各个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补贴措施。我国国空气源热泵行业也在开发适应不同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如变频热泵、模块化热泵、多联机热泵、高温热泵等。 据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业委员会的数据,2023年,热泵行业销售额达到296亿元,增长11.5%,其中,内销增长19%,热泵采暖增长约30%。另据QYResearch团队最新报告指出,预计2029年全球空气源热泵市场将达到657.29亿美元,其中2023~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5.3%。据中国家电网数据,空气源热泵生产商主要包括海尔、美的、格力、松下、LG、博世舒适科技、A.O.Smith等,其中海尔市场规模稳居行业第一,从2019年到2023年,海尔空气源热泵销额占比从11.4%增长到18.2%,实现5年连涨。 5 含氟聚合物 聚合物行业近况及价格走势 含氟聚合物是重要的新材料高端制造、国产替代的发展方向,在工业建筑、石油化学、汽车工业、航天工业等有广泛的应用。 含氟聚合物四大主要品种PTFE、PVDF、FEP、FKM,近两年供给端持续性增加,需求增速远不及供给增量,而出现失衡状态。 (1)PTFE方面,长期来看供给端政策加速行业转型,高端产品替代成果初现;然而短期内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市场需求表现平淡。截至2024年6月30日,PTFE悬浮中粒主流报价4.2-4.8万元/吨,悬浮细粉主流报价区间4.6-4.8万元/吨,分散树脂主流报价区间集中在4.5-4.8万元/吨,乳液主流意向报价区间集中在3.0-3.2万元/吨,实单成交低位。 (2)PVDF方面,随着厂商大量扩产、下游需求受到宏观经济等影响等,自2022年3月起,PVDF产业链价格与利润冲高后出现了回落,涂料级PVDF价格率先出现明显回调、锂电级价格逐步回调。截至2024年6月30日,PVDF涂料市场主流报价为5.8-6.0万元/吨,粒料市场主流报价为7.0-8.0万元/吨,锂电级主流报价为5.5-6.5万元/吨,光伏级报价为6万元/吨附近,部分市场实际成交低位。部分市场实际成交低位。 FEP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FEP低端线缆料产品价格维稳至45000-50000元/吨附近,模压料市场主流出厂报盘价格70000元/吨附近,实际成交可商谈。长期来看,“东数西算”助推光纤升级换代,重要场合网线的规格及要求有望提升,FEP成可作为电线电缆绝缘、保护的理想材料,未来需求前景仍然广阔。 6 6月氟化工相关要闻 【以旧换新政策掀起消费热,我国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年6月25日,商务部召开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题新闻发布会表示,自2024年3月《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印发后,各部门各地区迅速行动,市场各方积极参与,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在汽车方面,前段时间财政部向各地下达中央财政汽车报废更新补贴预拨资金64.4亿元;各地结合实际,安排约90亿元汽车以旧换新支持资金;在全国范围开展汽车报废更新基础上,还有23个地方出台政策支持汽车置换更新。据初步统计,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安排汽车以旧换新等支持资金超400亿元,部分品牌车型让利幅度高达数万元。在家电家装方面,据统计,目前各地共安排家电家装以旧换新支持资金约40亿元,29个地方明确对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给予补贴。除政府资金支持外,主要家电家居生产企业、家装企业、电商平台等计划投入近200亿元支持旧机回收、产品换新、家庭装修。 【5月热泵出口同比转正,俄罗斯、东南亚表现亮眼】:根据海关总署,5月热泵相关产品及零部件出口13.1亿元,YOY+0.6%,2023年6月以来首次实现转正。1至5月我国热泵相关产品及零部件出口累计60.8亿元,YOY-26%。分地区来看:欧洲21国:5月出口合计4.2亿元,YOY-35%,环比-9%,年累计YOY-50%;其中核心产品压缩式热泵产品YOY-28.1%,降幅较4月略有缩窄(-28.3%)。美国同比增速转正:5月出口1.5亿,YOY+5%,环比+1%;年累计出口6.7亿元,YOY+1%,5月出口增速转正。俄罗斯需求翻倍:5月出口0.4亿元,YOY+124%,环比+35%;年累计出口2.5亿元,YOY+12%。东南亚8国:5月出口1.3亿元,YOY+86%,环比+26.1%,年累计出口4.8亿元,YOY+44%。非洲8国:5月出口0.3亿元,YOY+10%,环比-38%,年累计出口1.5亿,YOY-46%。 【RAC和SEAC就欧盟范围内限制PFAS提案的临时结论已有新进展】:在2024年6月13日的会议上,RAC和SEAC就欧盟范围内限制PFAS的提案中的以下领域达成了临时结论:消费混合物、化妆品和滑雪蜡(已在三月份全体会议上讨论过);金属电镀及金属制品制造(六月讨论)。此外,RAC暂时就该提案的范围和PFAS的危害作出了结论。委员会表示,对 PFAS的主要担忧是它们的持久性,这意味着PFAS可以在环境中停留很长时间。此外,一些PFAS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额外的危害。RAC还认为,基于某些PFAS在环境中的潜在降解而将其排除在限制范围之外的理由并不充分。RAC和SEAC会议上商定的结论是临时性的,直到委员会最终评估整个限制提案(包括所有使用领域)并采纳其意见。然后,这些意见将向公众公布。 【昊华科技收购中化蓝天注册申请获证监会批复同意】:昊华科技6月2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昊华化工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注册的批复》。这也是新“国九条”出台后,首单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的重组项目。公司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所持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合计100%股权,同时拟向包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中化资本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在内的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中化蓝天主要从事涵盖含氟锂电材料、氟碳化学品、氟聚合物以及氟精细化学品等氟化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解液、R-134a、PVDF、三氟系列产品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我们看好,通过本次重组,昊华科技与中化蓝天可以在诸多方面有机结合,强强携手,厚植技术底蕴,增强优势互补,形成多维度的有效协同机制,助力氟化工板块释放潜在价值。 【巨化集团联合成立数据中心液冷热管理材料新公司】:2024年6月25日上午,浙江巨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浙江巨冷科技有限公司由巨化集团、北京化工大学、音默森网能共同出资成立,三家单位联合于2021年成功揭榜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揭榜挂帅项目——“数据中心液冷热管理材料研发及应用”。2024年4月份,巨化集团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项目入选了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该项目采用单相浸没式冷却液技术,实现规模化制备,产品迭代升级后可推广到半导体、水冷发电机组、新能源车电池热管理领域,主要建设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按照GB50174-2017标准A级进行设计建设8个25kW液冷机柜,总负载最高满足200kW能力;数据中心共包含服务器138台(192U),采用全国产化浸没液冷专用IT设备,设计PUE 小于等于1.1。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非IT设备节能86%,整体节能30%以上。面向未来,公司将依托专用冷却液+自研液冷服务器+专业液冷数据中心设计能力,致力于打造浸没式冷却液+浸没式液冷系列化产品,为客户提供包含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热管理材料及设备、浸没式液冷专用服务器等it设备及配套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交付,以及光储充液冷系统、5G BBU基站液冷解决方案。 【巴黎奥运或将创高温纪录,各国计划批发空调进奥运村】:据英国卫报报道,巴黎奥运会或许将打破东京奥运会的纪录,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届奥运会。据资料记载,2021年8月5日中午,东京的气温达到34℃,在湿度达到了64%的情况下,体感温度接近43℃ 。此前,最热的夏季奥运会在雅典,日间最高气温为34.2℃。法国气象预报机构 Météo France此前已经预测,2024年5月-7月法国全国各地的气温将高于正常水平,有70%的可能性会比往年更热。根据《华盛顿邮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在内的八个国家都表示计划为入住奥运村的运动员购买便携式空调。 7 风险提示 氟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配额发放政策变更等);全球贸易摩擦及出口受阻;地产周期景气度低迷;各公司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化工安全生产风险等。 证券投资评级与法律声明 国信证券投资评级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名称:【化工林谈】)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化工】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公众号。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国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国信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询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公众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国信证券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国信证券所有。未经国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国信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国信证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